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美国大法官回忆录

美国大法官回忆录

发布时间: 2022-04-30 22:41:43

㈠ 芬妮·希尔回忆录的内容提要

《芬妮·希尔回忆录》是作者约翰·克莱兰德在伦敦的一家债务人监狱中写作出来的。小说的故事情节是:一个15岁的乡村女孤儿,来到了伦敦,并希望找到一份家庭保姆的工作,但是等待她的却是一份妓女的工作,小说描述的就是芬妮在妓院中的性体验以及她的观察。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和妓院老板一起工作,这位妓院老板希望把芬妮培养成一名性感的女子。那些主张应该把该小说视为禁书的人,在大约2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都在抱怨说该书的内容中包含着众多的异性恋和女子同性恋性行为以及女性手淫、性虐待和窥淫癖等情节描写。对于该小说,具有代表性的批评意见,是美国最高法院的克拉克·C·托马斯法官于1966年所观察到的这一一种观点:
在小说中的每一个性描写情节中,都会具体而微地描写个体裸露的身体,而且,通常还会具体而生动地描述性活动期间以及之后个体的性器官在反应、状况、形状、大小以及颜色上的变化。
这一批评观点忽视了该小说中多数情节中的语言都是经过修饰和比喻性的这一事实,正如克雷兰德所指出的,小说中经常会用诸如“引擎”、“挑战者”、“机器”以及“温柔乡”、“深渊”和“伤口”等比喻性的词来指称性器官。尽管该小说或许“必然是一本能够引起不同情欲的指南书”,但作者却是以一种幽默的形式将之表达了出来。作者在小说中并没有使用通常被认为是“淫秽”的“四字母粗俗下流”词,尽管他的确也直接使用了诸如“处女膜”和“玷污”等这样一些词语。人们通常还会指责该小说中包含着崇拜男子阳刚之气的含义,其证据是:小说在描写芬妮和她的第一个情人查尔斯之间的性行为时,是这样写的:
一个最为象牙白的柱子,其间覆盖着美丽的蓝色帷幕,而且还戴拥有一个完全裸露的、最具有生命力的朱红色的顶部:这世界上最坚硬或坚挺的号角;同时也是世界上触摸起来最光滑或最美好的丝绒……还有一对圆润的球,既可以从里面把玩它们,又可以承受来自外部的所有压力——但必须是最温柔的压力。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主人公芬妮在经历了众多的性行为之后,离开了自己的罪恶生活,和查尔斯结婚了。作者通过芬妮的观察向读者介绍说:“就这样,我终于找到了停靠的港湾,在美德的胸怀中,我收获了这唯一没有腐坏的甜美果实:回首我所经历过的堕落日子,那些别有用心的花言巧语比起如今纯真的无上喜悦,我不禁同情起那些一心追求感官享乐的人,哪怕仅仅是从品味上来看,他们也无法感受到“贞德”的魅力——它是“快感”最好的朋友,也是“堕落”最大的敌人。(摘自译言古登堡计划出品 《芬妮·希尔:欢场女子回忆录》)

㈡ 美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水门事件-----是怎么回事对当时有什么影响

水门事件(Watergatescandal,或译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对美国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水门事件之后,每当美国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gate)的名称,如“伊朗门”、“情报门”、“虐囚门”等。

1968年11月55岁的副总统尼克松(RichardMilhousNixon)击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休伯特·汉弗莱(HubertHumphrey),当选美国总统

1970年7月23日尼克松批准一项计划,同意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以及其他一些情报机构大量扩大在国内的情报收集工作。后来经过重新考虑,他取消了该计划

1971年6月13日《纽约时报》开始登载来自美国国防部的文件——国防部在越南战争中的秘史。《华盛顿邮报》很快也跟进报道

1971年9月9日专事窃听与盗取政敌文件的白宫“铅管工人小组”(PlumbersUnit),从丹尼尔·埃尔斯伯格(DanielEllsberg)的精神病医生处盗窃资料。埃尔斯伯格是国防部前官员,正是他将国防部的秘密文件透露给媒体

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凌晨2点30分在当场遭警方逮捕

1972年6月19日《华盛顿邮报》消息,一名共和党安全官员涉嫌水门大厦事件。但美国前司法部部长约翰·米歇尔(JohnMitchell)否认与此次水门大厦窃听有任何瓜葛,尼克松连任成功,此人功不可没

1972年8月1日《华盛顿邮报》报道,参与水门大厦事件的一名案犯的银行账号上,有一笔2.5万马克的现金款项,很显然来自尼克松的竞选团队

1972年9月29日《华盛顿邮报》报道,约翰·米歇尔在担任美国司法部部长期间,掌握一笔秘密的共和党助选基金,广泛收集对民主党不利的情报

1972年10月10日《华盛顿邮报》消息,FBI承认,水门大厦强行潜入事件,实际上来自于一次大规模的政治间谍以及破坏行动,背后的操纵方就是为了让尼克松再次当选的势力

1972年11月11日尼克松以压倒性优势连任美国总统,他赢得了大约60%的支持选票

1973年1月30日尼克松的前助手李迪(G.GordonLiddy)和詹姆斯·麦考特(JamesW.McCordJr),被控策划水门事件、盗窃以及窃听罪名成立。其他人也被不同定罪

1973年4月30日尼克松的主要助手霍尔德曼(H.R.Halde-man)和埃尔利·希曼(JohnEhrlichman),以及司法部长克莱因·戴恩斯特(RichardKleindienst)因为涉嫌丑闻辞职。白宫顾问约翰·迪恩(JohnDean)被解雇

1973年5月18日参议院水门事件委员会开始举行电视听证。新司法部部长埃利奥特·李察德森(ElliotRichardson)任命考克斯(ArchibaldCox)为司法部水门事件特别检察官

1973年6月3日《华盛顿邮报》报道,约翰·迪恩告知“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尼克松总统与他就如何掩盖水门一事,讨论过不下35次

1973年6月13日《华盛顿邮报》消息,“水门事件”检察官发现一份埃尔利·希曼的讲话备忘录,其中记载有潜入埃尔斯伯格的精神医生诊所的计划细节

1973年7月13日总统办公室前主任亚历山大·布特菲尔德(AlexanderButterfield)在国会作证时说,自1971年开始,尼克松就要求他将办公室内进行的所有对话以及电话进行录音

1973年7月23日尼克松拒绝将录音记录交给“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或特别检察官

1973年10月20日“星期六的屠杀”:尼克松剔除了考克斯,而且清洗了特别检察官办公室。司法部长李察德森和副部长威廉·鲁克尔斯豪斯(WilliamD.Ruckelshaus)辞职。国会方面也遭遇压力1973年11月17日尼克松宣布,“我并非恶棍,”他坚持称自己在“水门事件”中是清白的

1973年12月7日一份提交调查机构的磁带中出现长18.5分钟的空白,白宫对此无法解释。办公室主任AlexanderHaig的解释是,有“恶势力”强制抹去了这部分内容

1974年4月30日白宫将1200多页的录音编辑稿交给了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但该委员会坚持,录音带原件必须交出

1974年7月24日最高法院以不记名方式裁决,尼克松总统必须交出录音记录,其中应包括64次对话录音。此外,高院还拒绝了总统申请特权的要求

1974年7月27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第一次弹劾,指责总统妨碍司法公正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成为第一位在任上辞职的美国总统。副总统福特宣誓接任美国总统。随后福特发表书面报告,就“水门事件”中针对尼克松的全部指控道歉

㈢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生平事迹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年4月22日生于俄国圣彼德堡Saint Petersburg一个富裕而显赫的贵族家庭。纳博科夫的父亲,弗拉基米尔-德米特里耶维奇-纳博科夫Vladimir Dmitrievich Nabokov是一名自由派律师、政治家和记者。与他的母亲埃琳娜·伊凡诺芙娜Elena Ivanovna née Rukavishnikova共育有五个子女。纳博科夫的堂兄弟还包括了作曲家尼古拉·纳博科夫Nicolas Nabokov
纳博科夫是家中的长子,他的童年在圣彼得堡度过。纳博科夫的家庭里使用三种语言:俄罗斯语、英语、法语,所以纳波科夫在孩提时就能讲三种语言。但是让他爱国的父亲懊恼的是,纳博科夫在学会俄语之前,就能阅读和拼写英语了。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纳博科夫一家乘船离开俄国,前往克里米亚Crimea。他的父亲成为了克里米亚的司法部长。在朋友家中暂住了18个月后,克里米亚的白军起义失败。于是纳博科夫一家离开克里米亚前往欧洲西部开始背井离乡的生活。 1919年从俄国移民之后,纳博科夫一家在英国定居。在英国,纳博科夫成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一名学生,主修动物学,还学习了斯拉夫语和罗曼语。
1922年,纳博科夫迁往柏林与家人同住,以私人教授英语、法语、网球、拳击等维生。1923年,纳博科夫接受剑桥法文与俄文学位,并在柏林用Vladimir Sirin写作,获得了一些诗人与作家应有的名誉。
1922年,纳博科夫的父亲在德国柏林被俄罗斯君主制主义份子刺杀,原因是他尽力掩护了他们真正的目标Pavel Milyukov,一位拥护宪法的在野党领袖。这一关于错误认知而导致误杀的情节, 反反复复出现于作者的尤其是当角色因为误解而被暴力杀害时。例如,在《微暗的火》中,约翰-席德被错认为是Zembla之王而被刺杀。
1923年,纳博科夫母亲与妹妹Elena移居布拉格,以V.D.Nabokov孀妇身份接受政府抚恤金。而纳博科夫继续留在柏林。在1922年时,斯维特拉娜西Svetlana Siewert曾与纳博科夫订婚,但在1923年初却又撕毁婚约。因为她的父母认为纳博科夫不能照料好她。1923年5月8日,纳博科夫于柏林一个慈善化装舞会上,邂逅了犹太律师之女薇拉Vera Slonim,两人在1925年于柏林成婚。1934年他们的儿子德米特里Dmitri出世。1936年,因为越来越重的反犹氛围,维拉丢掉了她的工作。1937年,纳博科夫与薇拉移居巴黎,以避日渐蔓延的纳粹祸乱。1940年5月,纳博科夫一家为了躲避了纳粹军,乘珊普伦Champlain号渡轮前往美国。
在欧洲生活的这些年里,纳博科夫出版小说《王、后、杰克》、《圣诞故事》、《防守》、《眼睛》、《荣誉》、《黑暗中的笑声》、《天赋》、《斩首之邀》,并发表和出版了一些翻译作品、诗集、诗剧和剧本。剧本《事件》与《华尔兹的发明》在巴黎以俄语上演。 1941年抵达美国后,纳博科夫一家居住在曼哈顿岛。而纳博科夫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10月,他遇到了埃德蒙·威尔逊Edmund Wilson。很快,纳博科夫与威尔逊成为密友,威尔逊还为他推荐了编辑的工作。之后,纳博科夫转到纽约博物馆工作。1942年,任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研究员,每周三于威斯利学院教授俄文。1941-1942年期间,纳博科夫一家迁于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镇Wellesley, Massachusetts暂住。1942年9月,他们搬到剑桥,并在那里定居,直到1948年6月。通过美国巡回演讲,1944-45年纳博科夫曾作为俄语教授回到过韦尔斯利。1945年,纳博科夫与薇拉成为美国公民。1948年,任康奈尔大学俄国与欧洲文学教授。他在康奈尔的学生金斯伯格成为了后来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期间,他出版了《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尼古拉-果戈里》、《俄国三诗人》、《庶出的标志》、《故事九则》、《确证》等书。
纳博科夫在每年夏天在附近山脉进行的“收集蝴蝶之旅”时写出了《洛丽塔》。他的妻子维拉充当了“他的秘书、打字员、编辑、校对、翻译、书目编制人、经纪人、业务经理、法律顾问、助理和司机”当纳博科夫试图烧毁未完成的草稿时,是维拉拦住了他。纳博科夫称维拉是他一生所见过的最好的女人。
1952年,纳博科夫任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文客座教授。1953年6月,纳博科夫和他的家人去了俄勒冈州亚什兰镇Ashland, Oregon,并在米德街Meade Street租了一套房子。期间他完成了洛丽塔,开始写作小说普宁。1953年10月1日,他和他的家人返回纽约伊萨卡岛Ithaca, New York。后来他在那里教授年轻的作家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
1955年,《洛丽塔》遭四家美国出版社拒绝后,由巴黎之Olympia Press出版。1958年,《洛丽塔》在美国出版。这期间,他还出版了《菲雅尔塔的春天》、《普宁》、《纳博科夫十三篇》,并与独子Dmitri合译出版莱蒙托夫小说《当代英雄》。 《洛丽塔》获得的巨大反响,使纳博科夫有足够的金钱回到欧洲,献身于写作事业。
1961年10月1日,他和维拉搬到瑞士蒙特勒Montreux的蒙特勒皇宫酒店直至他生命完结。
1977年,纳博科夫在洛桑患严重支气管充血,同年7月2日,纳博科夫在家人的陪伴下病逝。他的遗体火化后埋葬在克拉伦斯的公墓。

㈣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水门事件是怎么回事

水门事件从一起窃听案到挑战美国宪法权威,总统最终遭到弹劾,成为美国历史上政治丑闻事件之一。

这起事件的主角是中国的老朋友美国总统尼克松,尼克松在1968年美国大选中成功胜出,当上美国总统,在1972年访问中国,使得两国的关系得以破冰,慢慢走向正常化。



尼克松在当政期间政绩卓著,结束了越南战争,使得美国从战争泥潭中脱身,也给了越南人民和平,与苏联签定反弹道导弹条约,缓解了美苏两国关系,对世界局势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他当了四年总统后,也就是1972年,美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选,尼克松是很希望能够得到连任的,为了这一目标,尼克松的竞选团队给他出了个馊主意,他的法律顾问迪安跟他说想要赢得胜利,最好在对手民主党的总部——华盛顿区的水门大厦安装窃听器,以获取民主党竞选策略的情报。

1972年6月17日晚上,尼克松竞选团队中的安全顾问麦科德带着四个古巴非法移民跑到了水门大厦,不知道是由于资金不足还是因为不相信体制内的人,这种事情居然请了几个非常不专业的古巴移民来做,这批散兵游勇在安装窃听器的过程中,被大楼保安和巡警当场抓获,人赃俱获。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讲,在弹劾通过前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水门事件”中,尼克松想以一己私欲从根本上挑战美国宪法的权威,但最终以总统不能将自己置于法律之上,维护了美国民主和三权分立制度划上了句号。

㈤ 阿曼达·诺克斯的事件介绍

阿曼达·诺克斯,美国女大学生。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在意大利佩鲁贾一所大学留学。因被指控在意大利留学期间残忍杀害室友,而震惊意大利全国,被称为“天使脸孔杀手”。2011年10月3日被无罪释放,回到美国西雅图后撰写了回忆录《waiting to be heard: A Memoir》,中文版书名是《等待倾听--阿曼达·若克斯回忆录》。

事发经过

2007年11月1日夜里, 诺克斯的室友、来自英国的梅雷迪思·克尔彻遭性侵犯后被人割喉致死。11月3日,当接到报案的意大利佩鲁贾市警察冲进21岁的女大学生梅雷迪思·克尔彻的房间中时,他们被眼前恐怖的景象惊呆了:梅雷迪思倒在自己的卧室中,四周的墙壁和地板上都溅满了她的鲜血。为了防止这个恐怖的景象影响到其它办案人员,当地警方负责人果断下令封锁了这间房子。

警方的调查

据梅雷迪思报案的室友罗曼妮·费奥梅娜声称,梅雷迪思是佩鲁贾大学的一名英国留学生,生性开朗,深得同学的喜爱,但在案发前却突然失踪,卧室的门一直反锁,她的手机也处于关机状态。当地法医卢卡·拉里的验尸报告指出,梅雷迪思的遇害时间是在11月1日晚上10点到午夜,死亡的原因则很简单:她被人用利刃割破了咽喉,并且在极端恐惧和无助的情况下流血致死。拉里说:梅雷迪思经历了一个痛苦而缓慢的死亡。”验尸报告还指出,梅雷迪思在死亡前还遭到多次钝器的击打,而凶手下手的手法也极其娴熟,既割开她的喉咙却又没有破坏动脉,最终使得梅雷迪思活生生地流血致死。

调查报告

根据佩鲁贾警方的调查报告,梅雷迪思是在2007年9月份从英国赴佩鲁贾大学学习的,在此期间,她还交了一位意大利男友西勒尼兹·吉阿科莫,而她的男友也同样住在这栋房子中。在案发当晚,西勒尼兹与宿舍中的其它3名男生都不在学校,而是分别去了波尔图和博罗尼亚等地;梅雷迪思的女舍友罗曼妮、 劳拉以及阿曼达·诺克斯也都分别有不在场证据。

监控录像

而宿舍门口的监控录像则显示,在梅雷迪思被害当天的确没有人出入,宿舍周围的环境也说明没有外来破坏的痕迹,梅雷迪思的舍友还指出,她虽然人缘很好但却很传统,一般只允许男友西勒尼兹在自己的房间中逗留,这样的情况曾一度令佩鲁贾警方陷入了破案的困难。

办案人员的洞察

不过,一名经验老到的办案人员发现,梅雷迪思最要好的舍友阿曼达·诺克斯与她的男友拉法埃莱·索 莱西托在看到破门而入的武装警察时居然惊呼“邮政人员来了”,神情显得极度夸张做作,这引起了警方的怀疑。

口供消息

根据阿曼达和索莱西托的口供,他们在案发当天的下午1点曾最后一次见过梅雷迪思,之后阿曼达便到男友住处一直呆到第二天早上11点才返回。

就在警方紧密调查的同时,梅雷迪思的父亲也从英国赶到佩鲁贾,他向警方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梅雷迪思曾多次在电话中向父亲抱怨,自己最要好的朋友阿曼达喜欢带自己的男友回宿舍,并且经常用暧昧的话语挑逗梅雷迪思。而阿曼达平日为人非常圆滑,被同学们私下称为“狡猾的诺克斯”。

这个线索更加坚定了警方的猜测,他们不再将搜索范围局限于案发现场,而是在宿舍周围数公里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排查。终于,一个有力的证据浮出了水面:在当晚离梅雷迪思宿舍1公里外的一个停车场的夜间录像中出现了3个人的身影,其中一个赫然是声称在男友家从未出门的阿曼达和她的男友索莱西托!当这段录像在阿曼达面前播放时,“狡猾的诺克斯”终于俯首认罪。 阿曼达供认称,她与男友索莱西托交往已经一年多,两人感情并不稳固,索莱西托喜欢追求刺激,喜欢多人的性游戏。而原本思想比较保守的阿曼达根本无法接受,“但我太爱他了。”深爱着索莱西托的阿曼达无法拒绝男友的变态要求,最终也与索莱西托沉迷于内。而当梅雷迪思从英国来到意大利仅一周后,过来女友宿舍探望的索莱西托一眼就看上了梅雷迪思,并开始与阿曼达共同计划引诱梅雷迪思上勾。但事与愿违,生性单纯的梅雷迪思委婉地拒绝了索莱西托的引诱,这使他勃然大怒。于是,索莱西托找来有同样爱好的酒吧老板盖德,制定了一个迷奸梅雷迪思的计划。

宣布审判

11月1日晚,趁着梅雷迪思的男友西勒尼兹与其它舍友出门的机会,索莱西托与阿曼达、盖德在凌晨悄悄赶回梅雷迪思的宿舍,并将车停在1公里外的地下停车场中,然后悄悄地从阿曼达预先留好的宿舍楼后窗溜进了宿舍。当他们再次向梅雷迪思提出无理的性要求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的三人将梅雷迪思捆绑起来,用钝器残忍地进行殴打,试图让梅雷迪思就范。而梅雷迪思不但没有屈服,还大声呼救,并声称要报警抓捕三人。于是,学医出身的索莱西托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术刀,凶残地割开了 梅瑞狄斯的喉咙。已经丧失人性的阿曼达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在梅雷迪思流血不止的时候拉上两个男人,到隔壁房间行乐,任凭梅雷迪思在长达三个小时的痛苦中流血致死。索莱西托下手之准,即使在破案后仍然令法医感慨不止。

相比之下,同谋的酒吧老板盖德就显得幼稚很多了。在案发后的第二天,心虚的盖德就换掉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当天晚上,索莱西托还和女友一起来到盖德的酒吧,教他如何串供,如何应对警察的盘问。据悉,有着同样爱好的盖德与索莱西托在一次派对上认识, 臭味相投的两人 一拍即合,并且将魔爪伸到了身为索莱西托女友的阿曼达身上。在三人苟且之后,阿曼达便将梅雷迪思的事情告知盖德,三人便一起策划了这起惊动全英国的血案。

“天使脸孔杀手”获刑26年

2009年12月4日,意大利佩鲁贾一法庭宣布,留意美国女大学生阿曼达·诺克斯杀害室友梅雷迪思·克尔彻罪名成立,判处26年监禁。这起震惊全意大利,牵动全美国的案件终于告一段落,但被称为“天使脸孔杀手”的诺克斯仍可继续上诉。

整个庭审过程已持续大约一年。 陪审团12月4日经过长达13小时的讨论,最终判定诺克斯杀人罪名成立,同案被告、诺克斯的意大利籍前男友拉法埃莱·索莱西托也被判有罪,获刑25年。法官念出判决书后,诺克斯泪流满面。

面容娇美的诺克斯今年22岁,来自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在意大利佩鲁贾一所大学留学。2007年11月1日夜里,来自英国的克尔彻遭性侵犯后被人割喉致死。警方经过调查,拘捕克尔彻的室友诺克斯和索莱西托,另一名涉案嫌疑人、来自科特迪瓦的无业游民吕迪·盖德此后不久在德国落网。现年22岁的盖德已另案被判杀害克尔彻罪名成立,获刑30年。

检方认为,诺克斯同克尔彻不和,案发当晚教唆索莱西托和盖德与克尔彻玩“性游戏”,但这一“游戏”最后变成性侵犯与血腥杀戮。检察官指控诺克斯杀死了克尔彻,索莱西托在旁协助,两人还在现场伪造有人强行闯入的迹象。诺克斯和索莱西托坚称自己清白,称盖德才是真正凶手,而盖德也坚持自己是清白的,眼下仍在上诉。

这起案件由于当事人容貌俊美、案情曲折离奇,再加上有诸多噱头,在意大利、美国和英国引起媒体极大兴趣,诺克斯被媒体称为“天使脸孔杀手”。宣判当天,美国诸多电视台集中火力大肆报道,宛若“ 真人秀”。在意大利佩鲁贾法庭外,大批媒体、市民聚集,部分市民情绪激动。

要求无期

留学意大利的美国女学生诺克斯涉嫌在疯狂暴力性爱游戏中谋杀英国籍室友克尔彻。意大利检察官24日求处无期徒刑。留学意大利的美国学生诺克斯24日出庭。法院2009年认定,来自西雅图的24岁诺克斯在意大利前男友索莱西托协助下,凶残杀害克尔彻,判她26年徒刑并已发监执行。

检察官在诺克斯上诉庭中总结,要求维持诺克斯有罪的判决,同时要求法庭判处诺克斯6个月的日间单独监禁。 他们也要求法官将索莱西托原本25年的徒刑,延长为无期徒刑,外加2个月的单独监禁。

当检察官宣读求处无期徒刑时,绑着马尾、由律师和监狱人员陪同的诺克斯面无表情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坐在不远处的索莱西托反应同样木然。诺克斯的父亲表示,女儿对于检察官可能求处无期徒刑已有心理准备。

诺克斯的父亲柯特表示:“让法院来审判你的生命本来就不是件能够轻松面对的事,但过去仅是暗杀她的人格,而今天面对的则比较技术上的事情。”

克尔彻在柏鲁加与诺克斯分租公寓,她2007年半裸陈尸在公寓外,喉咙上有深深的刀伤。柏鲁加是位于伯利亚省山村的大学城。检察官表示,诺克斯亲自操刀杀害克尔彻。媒体将诺克斯称为“性感诺克斯”。

无罪释放

2011年10月3日,意大利上诉法院推翻“杀人游戏”凶嫌美国女大学生阿曼达·诺克斯的谋杀罪,理由是主要物证上的DNA样本存在瑕疵,并下令将其释放,诺克斯在意大利监禁4年后将返回她的家乡美国西雅图。回到家乡的诺克斯在西雅图机场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而她的律师则宣称她完全无罪,并且强调她与被害人之前的友谊。

意大利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称对无罪判决非常失望,并将继续开展调查并上诉至意大利最高法庭。而被害人克尔彻的家人也表示要找到真正的凶手。这段疑案看来还远远没有结束。

将被重审

2011年10月,在坐牢4年后,意大利上诉法院因作为主要证据的DNA样本出现问题以及没有发现凶器,宣判诺克斯和索莱希托无罪释放。然而,这一裁决现在被意大利最高法院推翻,将对二人重新审判。诺克斯住在家乡美国的西雅图。按照法律,意大利不能为重审而强迫她回意大利,但如果重审裁决她有罪,她就可能被引渡回意大利。诺克斯在一份声明中说,接到意大利高院的裁决后她感到很痛苦,因为对她的杀人罪指控已经被证明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但是她表示将继续进行法律抗争,并相信会澄清事实。诺克斯的同案犯、前男友索莱希托的律师说:“我们满怀希望,我们知道索莱西托是完全清白的。”

被害的英国女学生梅雷迪思·克尔彻的家人对意大利最高法院的这一决定表示赞赏,称这是受害者家属和意大利司法的胜利。在意大利上诉法庭判决诺克斯和索莱西托无罪释放后,检控方再次向最高法院上诉,预期新的审判将在佛罗伦萨举行。

回忆录

阿曼达·诺克斯在无罪释放回到西雅图之后撰写了自己的回忆录,从计划留学意大利开始写起,整本书详细记录了她在意大利的生活、学习情况,特别重点回顾了案件整个过程。英文版与2013年4月出版(书名为《Waiting to Be Heard: A Memoir》)。中文版书名是《等待倾听--阿曼达 若克斯回忆录》

㈥ 谁能介绍一下顾维钧的生平和主要作为

一生婚事三部曲

顾维钧,字少川,貌美善言。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法学博士。民国时期内政局势几度沧桑,人事代谢,而顾维钧这位职业外交家却始终站得很稳,颇令人称奇。

顾维钧一生之中共有过四次婚姻关系。第一次是同一个旧式家庭的千金,此事的起因还在光绪末年顾父入上海道尹袁观澜幕府时,顾维钧只有12岁,入上海英华中学读书。当时同在袁观澜幕府的还有一人叫张衡山,此人看好顾维钧前程无限,许下女儿终身,又供其赴美留学。顾维钧学业优异,还担任了美国东部各州中国学生联合会主席。

顾维钧回国后不久,就由他的岳父张衡山介绍,北上去见唐绍仪。唐颇为赏识顾维钧的才干,因此向袁世凯推荐任用顾为总统府的英文秘书和翻译。顾维钧翩翩少年,公余出入各种社交场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邂逅了唐绍仪的女儿唐梅小姐,唐对顾一见钟情。有了这层关系,顾维钧开始步步高升,在北京两年,官已至外交部情报司长了。

顾唐联姻中间还存在着张氏小姐这个障碍,据说,唐小姐用尽办法,其父通过手段逼张解约退婚,张小姐后出家落发,张衡山抑郁而亡。二十年后顾维钧出任外交部长,在上海得知张小姐生活清苦,特意写了一封信并附送一笔五万元巨款以示忏悔,但张小姐连信带款原样退回。

1915年,年仅27岁的顾维钧出任驻华盛顿公使,这在当时是最年轻的使节。

唐氏夫人因时疫去世,遗下一子一女。顾维钧在伦敦的社交场合中结识了“糖王”黄奕柱的爱女黄蕙兰,娶为继室。黄某为英伦华侨第一巨富,死时积财五百万英镑。不数年顾维钧要组阁,事前有人问章士钊说:“你看这事能成吗?”章士钊很痛快地回答:“以顾夫人的多金,顾少川要当总统也不难,岂仅是一个国务总理!”未几,顾维钧果然组阁。

1956年,顾维钧与黄蕙兰离婚,后又同严幼韵结婚,直至1987年逝世。顾维钧年老时,曾与人闲谈婚事,他认为自己一生婚姻似有三部曲:主贵,与唐梅联婚,得以发展政治地位;主富,与糖王之女黄蕙兰女士通婚;主爱,与严幼韵女士结婚,相亲相爱,期能白头到老。

巴黎和会初露锋芒

顾维钧的一生中,最成功的一幕,就是参加巴黎和会。他外交成绩的发轫在此,名扬四海的创始亦在于此。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法意日五国代表汇集巴黎,讨论德国战败后遗留下来的问题。二月下旬,五强国十人会议(即包括美国总统与国务卿,英首相与外相,法总理与外长,意首相与外长,日西原寺亲王与代表)讨论分配战时所占有之德国海外属地问题,经激烈争辩仍不得解决,于是临时提议讨论日本对中国山东问题的要求。当时日本根据中日所订的二十一条及战争期间的英日、法日、意日所订密约,承认日本在山东的特权,坚持和会加以追认。美国因无日本签密约的束缚,提议应先听取中国的意见方能讨论解决。

这天午饭时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获悉中国将被邀请出席下午的“十人会”,阐述自己的主张。因时间紧迫,开会时,顾维钧没有讲稿,凭口直言,将日本对中国传统侵略之政策,及提出二十一条迫我签约之经过陈述一遍,并指出日本侵略山东不仅违反公道与国际公法,且必将危害他日远东及世界和平,有违巴黎和会的本意,将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等。顾维钧的讲话如行云流水,情切意深。讲完之后,美国总统与英国首相首先向其表示祝贺,并说整个发言是对中国观点的卓越论述。坐在前排的代表也有很多人跑来同其握手,整个场面同日本代表发言后的冷场形成鲜明对比。但是,各列强对中国的同情仅仅是昙花一现,后为了各自的利益使山东问题仍不能公平解决,最后制定了方案:日本将获在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然后再由日本把租借地归还中国,但归还后仍享有全部经济权利,包括胶济铁路在内。顾维钧等在得知此内容后,首先全力设法使此方案能够修改,但无济于事。

当时的中国政府已经下定决心要签字了,率团的外交总长陆征祥忧惧拒签的后果也倾向于签字。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形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总长自行定夺。可陆总长此时已住院多日了。

6月28日,关于寻求妥协的种种方法均告失败,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拒绝出席巴黎和会的闭幕典礼。而直到下午三点,和会最后会议结束之后,代表团才收到北京政府的拒签命令。在这次拒签和约的事件中,顾维钧起了重要作用。代表团一些代表态度曾游移不定,但迫于国内民众压力,不得不同意顾维钧的意见。

巴黎和会之后,顾维钧名声大振,他在巴黎和会国联委员会中当选为“小国”五名代表之一,参与拟定国联公约。1920年11月,又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出席了国联第一次大会。

促成联合国的诞生

1922年8月,在各派系的斗争中王宠惠组阁,顾维钧被任命为外交部长。王内阁倒台,顾维钧辞去外交总长之职,转而在孙宝琦内阁任外交总长。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事变,顾维钧辞职并逃到天津租界。1926年5月,他回北京在颜惠庆内阁任财政总长,10月任代理内阁总理及

外交总长。不久以后国民革命军因顾维钧支持张作霖政府而下令通缉他,他先逃往威海卫,又去了法国和加拿大。

1929年,顾维钧回国后至沈阳与张学良共事,张学良劝请蒋介石取消对顾维钧的通缉并发还他的财产。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同张学良谈要顾维钧到南京去,并派飞机去迎接他。他从那时起才从北洋政府转入国民党政府,又回到外交领域。1934年,顾维钧任国联大会中国首席代表,后历任驻法、驻英大使。

顾维钧回到重庆时蒋介石对他礼遇倍加。有一次他应蒋介石之约,同赴黄山住了一夜。其间他同蒋介石步行了一个半小时,随走随谈,蒋介石对他招待殷勤备至,送他就寝时还亲自陪往房中检查床褥;出门时必喊人帮助穿大衣并备汽车;他有什么意见时,蒋介石必从抽屉中拿出纸笔记下。顾维钧认为蒋介石的这些举动得力于与宋美龄结婚从而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其实是蒋介石当时急需西方的大力支援,对驻外使节则倍加笼络罢了。

顾维钧早在一战时期就非常关心成立一个组织以维持世界和平的问题,他是中国政府中最早敦促国家关注这一问题的人之一。1944年9月,顾维钧以首席代表身份出席了顿巴登橡树园会议第二阶段的会议,这个会议提出了战后建立一个国际组织——联合国。1945年3月,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在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他代表中国于1945年6月25日,在旧金山退伍军人纪念堂举行的签字仪式中第一个签字,使中国成为四个发起国中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

在组团参加旧金山会议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顾维钧主张代表团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摒弃内政上的歧见,可包括各党各派的代表。他提出请董必武作代表,他任驻法大使时在巴黎曾与董必武有一面之缘,董通晓国际事务和蔼可亲善于辞令等给顾维钧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在罗斯福总统的要求下,董必武以共产党代表的身份出席旧金山会议。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庄重签字时,董必武就站在身旁。

旧金山会议后,顾维钧任联合国筹备委员会的中国首席代表。

价值非凡的回忆录

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已进入最后期限,而顾维钧也面临着他外交生涯中最为尴尬困窘的一页。

他请求美国政府指示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留驻广州,又请求美国拨款以帮助国民政府稳定军心应付财政,都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1956年初,叶公超传达了蒋介石要他去台湾议事的指令,顾维钧以一个外交官的敏感意识到自己已到辞职的时候了。回到台湾,顾两次拜谒蒋介石,他开诚布公地说:“我已像一匹老马,体衰力竭了。”而蒋介石也并不表示挽留。后来,通过张群之口委任他为“总统府”资政,住在美国。就这样,顾维钧告别了外交舞台。这一年,他已是68岁的老人了,在纽约郊外的佩勒姆庄园租了一所住房,过上了隐士般的生活。

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多久,1956年7月,顾维钧突然收到了来自台湾的电报,叶公超在电文中希望他同意由台湾驻海牙常设仲裁法庭代表提名他为候选人,参加联合国进行的国际法院法官的选举,以递补由于徐谟逝世遗留下的空缺。国际法官地位尊崇,待遇优厚,顾欣然同意了。

在他担任国际大法官期间,撰写回忆录的工作也断断续续地开始了。早在1956年,他退休之初,就有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麦克米伦出版公司、道布尔戴出版社约请他写回忆录了。从他开始外交生涯以来,他就坚持写下每日大事,上至政治事件,下至生活细节,从不间断,即或公务繁忙无暇动笔,也肯定会事后补齐。不仅如此,他还保存有历年外交档案副本,包括给当时政府的报告,政府训令和他与英法美等国政要及工商界巨子的谈话、演讲稿、剪报、秘密卷宗等等,可谓资料翔实。

这部口述史学巨著的编写工作得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帮助。哥大柯克校长的继承人麦基曾对《顾维钧回忆录》这样评价:“顾博士的回忆不仅有极详细的记述与评论,更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因为他在政治、外交、国际公法各方面都有崇高地位,他是哥大杰出的老校友。”

在顾维钧的晚年,除每周三次的编撰工作外,生活是平静而轻松的。偶然也打打“卫生麻将”,他出牌从来不费什么思索,也不在乎输赢,纯粹消遣,与当年做外交官时毫厘必争的心境已大为不同了。

1972年9月,出席第二十七届联大的中国代表团成员章含之受毛泽东之托曾拜见过顾维钧,故人之女的来访使他异常高兴,他询问了大陆很多的情况。而对来自祖国的热情邀请,他既兴奋又遗憾,因为当时条件不成熟,他未能回国一访。在身居美国的几十年间,顾维钧始终未加入美国国籍,他的心一直牵记着那太平洋的彼岸,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常心怀中国,我知道,中国将会统一的。”1985年11月,就在97岁华诞即将来临时,他仙逝于纽约寓所。

11月18日下午,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驻纽约总领事纪立德前往麦克逊大道坎培尔殡仪馆吊唁,中国驻美大使韩叙及前驻美大使章文晋也发来唁电,电文中说:“顾老为我国杰出的外交家,业绩显著,我们忝属后辈,素所景仰,晚年回忆录正在出版,对我国外交学界贡献卓著,尤所钦佩。”中国台湾方面的舆论对顾维钧的一生事业也大加赞赏,海峡两岸对他评价的一致性,在我国现代史上实属少见。

㈦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1亚伯拉罕·林肯
他挽救了联邦,解放了奴隶,重建了美国。
2乔治·华盛顿
他不仅打败了一个国王,自己也拒绝成为一个国王式的总统,由此成就了今日之美国。
3托马斯·杰斐逊
他写下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六个字“人人生而平等”。
4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他用行动证明了他那句广为人知的话“惟一值得我们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5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战士、银行家和政治学者。是他带领美国走上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强国的道路。
6本杰明·富兰克林
他是所有领域的先驱—科学、印刷、写作、外交、发明等等。像美国一样,他容纳了广阔的事物。
7约翰·马歇尔
是他明确了首席大法官的职责,是他使最高法院和立法、执法部门平起平坐。
8小马丁·路德·金
实现种族平等的梦仍然困难重重,只有他使这个梦朝现实迈出了最大的一步。
9托马斯·爱迪生
他发明的不止是电灯泡,门洛帕克的奇才是美国历史上最多产的发明家。
10伍德罗·威尔逊
他用美国的干预而不是民主使世界更安全了。
11约翰·D·洛克菲勒
美孚石油公司的洛克菲勒为商业巨头设立了模式——先赚钱,然后捐赠。
12尤利塞斯·S·格兰特
他是差劲的总统,但他是林肯的得力将军。他写出了美国史上最好的政治回忆录。
13詹姆斯·麦迪逊
他是宪法之父并起草了《权利法案》。

㈧ 美国历届总统的故事

林肯小时候,父母都是垦荒者,收入很低,生活贫困。一口三餐,勉强充饥,根本没有钱买玩具、连环画和书。

父母白天到外面去做工,晚上回来。七岁的林肯每天都要去野外拣树枝,挖树根,弄柴禾,并把它们背回家,堆到住室的旁边,以供全家做饭和取暖之用。由于生活贫苦,林肯小时候只上了四个月的小学,就辍学了。此后再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林肯后来具有的丰富知识,是他长期刻苦自学获得的。

对于少年林肯来说,最愉快的是在晚饭后那段时间,妈妈给他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林肯和姐姐就坐在树桩上,侧目静听,这时少年林肯仿佛被带到梦一样的世界。

靠着长期刻苦自学,林肯获得渊博知识,而且他还学会了做人,人品高尚,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出色的记忆力和很强的工作能力,赢得美国国民的拥护被选为大总统。有趣的是,原来与他竞争总统的一个候选人西沃德,曾经是哈佛大学法律学教授兼任纽约州长。此人的学识和经验在共和党里是首屈一指的,可是他没有竞争过林肯,总统交椅被林肯夺走了。西沃德在林肯手下当了总理。但是,对于自尊心很强的西沃德来说,是不甘心在林肯手下工作的,因为林肯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然而,西沃德在林肯手下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对林肯的人品和工作能力,特别是对林肯的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㈨ 美国历史上十大有争议的刑事判例,美国多少判例

| 10、1994年辛普森谋杀案(O.J. Simpson Murder Trial)
指控:谋杀妮科尔•布朗和隆•高曼(Nicole Brown and Ron Goldman)
请求:无罪
判决:无罪
这起关于前海斯曼奖(Heisman Trophy)获得者、国家橄榄球联盟(NFL)明星后卫欧•杰•辛普森(Oreutnol Ganmes Sympson)谋杀案纠结了美国民众数月。电视节目的开头就是1994年6月17日警方追捕驾着一辆白色福特小马吉普车在洛杉矶公路上逃窜的辛普森。
这个案件在美国引起的震动是空前的,不仅因为辛普森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体育、电影、广告三栖明星,更因为这个案件的戏剧性发展,17日追捕辛普森时,全美三大电视网ABC、CBS、CNN同时终止了一切节目的播放,全部焦点集中在辛普森遭到警方追捕的全过程。
辛普森于1985年与妮科尔•布朗(Nicole Brown)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1992年,辛普森与妮科尔因为激烈的冲突而不得不以婚姻的破裂而告终,但辛普森始终不肯放弃她。1994年6月 11日,辛普森与妮科尔参加了其女儿在洛杉矶的比赛,接着便分开了。布朗与朋友一起去用餐,辛普森收拾行李准备飞往芝加哥。第二天早晨,邻居发现妮科尔• 布朗和其男友隆•高曼被谋杀于高曼在洛杉矶的寓所外。
所欲证据看起来都指向辛普森。1994年6月30日,开始预审,7月7日,经预审辩论,法官裁决:“现存证据已经表明下列罪行,且有足够理由相信,被告犯 下了被控的罪行。”1994年7月22日,洛杉矶最高法院伊藤法官正式宣布受理辛普森案,由陪审团审判。11月3日,12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1995年 1月24日,正式开庭审理。
经过一年多的审理。陪审团分析了113位证人的1105份证词后作出了宣判。10月3日上午,美国上至总统、下至百姓,有1.5亿人停下手中的工作注视着电视屏幕。欧洲也有多家电视台参与转播判 决的实况。10点07分,法庭正式宣布。“辛普森无罪”。
暴露出来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还是种族关系重新紧张。由于此案涉及黑人明星、黑白关系等因素,所以具有高度种族敏感性。关于辛普森有罪无罪的问题,白人和黑 人一直看法不一样。近一半白人认定有罪,而绝大多数黑人认为辛氏无辜。多数黑人认为,如果辛普森被判有罪,那将表明美国司法制度对黑人的长期不公正还在延 续。而不少白人则认为,如果辛氏无罪释放,那是由于他的黑肤色而受到照顾。
| 9、1893年莉琪•波登谋杀案(Lizzie Borden)
指控:谋杀其父安德鲁•波登与其继母艾比•波登(Andrew and Abby Borden)
请求:无罪
判决:无罪
莉琪•波登谋杀案通过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而存留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莉琪•波登拿起斧头,劈了其老母四十下;当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又砍了其老爸四十一 下。”(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 and gave her mother forty whacks. When she saw what she had done, she gave her father forty-one.)(按:实际上两位被害者总共被砍二十九下。)
该案发生于1892年8月4日。马萨诸塞州瀑布河城(Fall River)银行家安德鲁•波登(Andrew Borden)33 岁的女儿莉琪•波登基于如下事实而被捕:谋杀案发生时只有她在家,而且现场没有打斗的迹象。
案子审理期间法庭内外都有相当激烈的推理、辩论,有不少人直觉以为和继母一直处得不好的莉琪有行凶动机,然而却缺乏有力的犯案证据以及目击证人;法庭上淑女形象的莉琪•波登看起来无助而纤弱,却赢得全以男性成员组成的陪审团(当时美国女性尚无参政权)同情,在一个多小时的讨论之后,认定其人并非凶手。若不 是莉琪杀了自己的父母,那凶手又是谁?对于这个案件的调查研究,一百多年来未曾间断,各种谣传更激发出无数文学艺术,甚至是纪念工艺品的创意;发生命案的 房子,现在是瀑布河城能提供游客用餐甚至居住的知名旅游景点。
| 8、1954年萨姆•谢帕德谋杀案(Sam Sheppard)
指控:谋杀其妻玛丽琳•谢帕德(Marilyn Sheppard)
请求:无罪
判决:有罪,但稍后被宣判无罪
据说该案是电视节目《亡命天涯》(The Fugitive)的故事蓝本。萨姆•谢帕德是俄亥俄州的一位著名外科医生,1954年7月4日因涉嫌棒杀其已有身孕的妻子玛丽琳•谢帕德而被捕。他自称 无辜,其妻之死乃是外人入室将其击昏后所造成。此案公开后,立刻引起全国和地方各媒体的极大关注,有关评论和报道随即铺天盖地而来。(注:若干年后,谢帕 德的辩护律师向联邦最高法院提交了五卷载有倾向性内容的剪报,以作为谢帕德受公平审判权利被侵害的证据,见Ronald L.Goldfarb,TV Or Not TV,1998,p.10.)
谢帕德案以审判过程被严重干扰为由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当时最高法院驳回了上诉。谢帕德被判犯有二级谋杀罪。在获得联邦法院重审之前,谢帕德已在监狱里度 过了11年。1966年,谢帕德案件被重新审理,他被无罪释放。最高法院把审判前和审判中关于本案的媒体报道形容为“乱哄哄的疯人院”,宣判谢帕德无罪的 大法官克拉克(Clark)代表法庭陈述意见时说道:“一个负责任的新闻界常常被看作是有效司法管理的助手,特别是在刑事案件领域。……从这个案子,我们 看出对于未决案件的不公正和有偏见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了。正当程序要求被告人接受不受外界影响的公正的陪审团的审判。考虑到现代传播媒介的普遍性和从陪审 员的头脑中抹去存在偏见的舆论的难度,审判法院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被告人的权利,受理上诉的法院有义务独立地对该案件的情况做出评价。当然,这并不是要 禁止新闻界报道在法庭中发生的事情。……法院必须根据法律原则和规则来保障他们的审理程序不受外界干扰而存在偏颇。不管是检察官、被告律师、被告人、证 人、法院的工作人员,还是警察都不能破坏这种职能。律师和新闻界在信息方面的合作,会影响刑事审判的公正性,不仅应该受到规制,而且应该受到责备和法庭纪 律的处罚。”
| 7、1925年斯考普斯“猴子审判”(Scopes Monkey Trial)
指控:在学校非法讲授进化论
请求:无罪
判决:有罪
这起猴子审判的结果至今仍然影响着美国的教育。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代顿市(Dayton)的中学教师约翰•斯考普斯(John Scopes)被“神创论”的支持者(即“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告上了法庭。原来,当时田纳西州的法律禁止在中学讲授违反《圣经》的理论,而 斯科普斯却违反该法公开讲授进化论。“神创论”的支持者把进化论歪曲简化成“人是猴子变来的”,因此那场审判被称为“猴子审判”。
当时美国出了名最善辩的两个人:来自芝加哥代表被告的名律师克拉伦斯•戴洛(Clarence Darrow)和作为检方律师的著名政治家威廉•詹宁斯•布莱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都加入了这场审判。“猴子审判”从1925年7月13日持续到7月21日。最后,陪审团只花了9分钟就得出了确认被告违法的结论。被告斯考 普斯被判罚100美元。
在“神创论”被科学界反复驳斥之后,“智能设计论”又冒了出来,并要求在科学课程中得到“平衡介绍”。
| 6、1982年小约翰•辛克利行刺总统案(John Hinckley Jr.)
指控:试图暗杀罗纳德•里根总统
请求:精神病
判决:因精神病被判无罪
像美国历史上多起刺杀总统案一样,小约翰•辛克利(John Hinckley,Jr.)行刺里根总统案扑朔迷离,众说纷纭。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法院对辛克利案的审判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刺客辛克利并没有精神病,有 毛病的是过分保护罪犯权利的法律法规和枪支泛滥的美国社会。
1981年3月30日,小约翰•辛克利在华盛顿中央公园酒店(Park Central Hotel)外面朝里根总统开枪。在案发现场,刺客当场被擒,人枪俱获,铁证如山。根据警方调查,刺客身世清白,没有任何犯罪和国际恐怖组织背景。他刺杀 总统的动机,竟然是痴迷一位电影女星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追星不成便试图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英雄伟业”,以轰动效应赢得意中人的敬慕和青睐。消息披露后,刺客的动机不仅没人敢信,而且令人啼笑 皆非。
辛克利入狱后,联邦政府起诉他犯有非法购买、拥有、使用枪支和谋杀总统、重伤四人等十三项重罪。控辩双方都派出精神病专家,与辛克利反复接触交谈,观察其 谈吐举止,诊断妻心理精神,长达三个月之久。他们还对与辛克利打过交道的各界人士,诸如心理医生、机场警卫、旅馆服务员、案发现场的联邦特工等进行了认真 的调查和取证。
1982年4月27日,联邦法院开庭,正式审理欣克利案。控方律师和医学专家认为,欣克利虽然精神怪异,行为乖张,不可理喻,但是他并非医学意义上的精神 病患者;他谋划行刺卡特总统和刺杀里根总统之举,并非精神失常,鬼迷心窍,而是在神智完全清醒的情况下,蓄谋已久,精心策划,冷血实施。因此,他应对自己 的行为负刑事责任。辩方反驳说,辛克利毫无政治动机,手无缚鸡之力,甘冒杀身之祸,以荒诞不经的方式追星,其想法和行为大异于常人。从医学角度而言,他是 一个典型的“妄想狂”型精神病患者,把自己与电影《出租车司机》中的虚构角色混为一谈,异想天开,神智错乱。因此,被告不应负任何刑事责任。
1982年6月21日,陪审团裁定:欣克利无罪,理由是他作案时精神错乱。法官宣布:把欣克利送往华盛顿市一所名叫圣伊丽莎白的精神病医院,接受监护治疗。
| 5、1933年林德伯格婴儿绑架案(The Lindbergh Baby Kidnapping)
指控:谋杀小查尔斯•奥古斯塔斯•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 Jr.)
请求:无罪
判决:有罪
1927年5月20日早晨8点多钟,查尔斯•奥古斯塔斯•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1902 年2月4日—1974年8月26日)架着一架很小的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从纽约罗斯福机场起飞直奔大西洋对岸的法国巴黎而去。33小时后,飞机到 达巴黎。他的此次飞行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第一次实现了从纽约到巴黎的直达飞行;是航空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连续飞行。
1930年7月22日,林德伯格的儿子小查尔斯•奥古斯塔斯•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 Jr.)出世。1932年3月1日晚,绑匪从他位于新泽西的豪宅中绑走了他20个月大的儿子,并索赎金五万美元。尽管付出了赎金,5月12日小查尔斯•林 德伯格的尸体还是在离家不远的灌木丛中被发现。保姆贝蒂•格罗与其男友受到调查,但后来被证明是清白的。女佣薇奥莱特•夏普因证词含糊也被怀疑,她选择了 自杀而不是说出实情。两年后,警方终于发现了一名犯罪嫌疑人,纽约木匠布鲁诺•理查德•豪普曼(Bruno Richard Hauptmann)。在法庭上,证据被一一出示,七个笔迹专家认为豪普曼的笔迹与勒索赎金纸条上的笔迹相符;最有力的证据是那些赎金本身,事实上,豪普 曼就是因为使用这些钱才被发现的,而且尽管他没有固定的工作,在大萧条时期却过着与其收入不符的优越生活。经过11小时的讨论,陪审团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罪名成立。豪普曼始终拒绝认罪,上诉被驳回后,1936年4月3日他被送上了电椅。豪普曼被处死后,有关此事的议论依然未平息。
| 4、1913年利奥•弗兰克杀人案(Leo Frank)
指控:谋杀玛丽•帕茛(Mary Phagan)
请求:无罪
判决:有罪
与乔治亚州玛丽埃塔(Marietta)的南方背景相比,犹太男子利奥•弗兰克(Leo Frank)被控谋杀其铅笔厂年轻女工玛丽•帕茛(Mary Phagan)。有证据显示,是这家厂的看门人詹姆士•康利(James Conley)而不是弗兰克谋杀了那个女孩。但主要由于弗兰克是个犹太人,他便被判有罪,并被判处死刑。1915年,在死刑执行前又被改判为终身监禁。不 久,弗兰克被一群自称为“玛丽•帕茛骑士团”(Knights of Mary Phagan)的白人市民从监狱里劫出来,并被带到马里塔小镇用绳子绞死。(在弗兰克被处以私刑后,乔治亚州3000多犹太人约有一半离开了该州。弗兰克 的逮捕和审判导致了1913年反侮辱联盟(Anti-Defamation League)的成立。)
| 3、1914年阿尔杰•希斯伪证案(Alger Hiss)
指控:伪证罪
请求:无罪
判决:有罪
阿尔杰•希斯伪证案是当时的国会议员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发起的。民主党人阿尔杰•希斯当时是美国国务院官员,他曾以美国总统罗斯福顾问的身份出席了雅尔塔会议,还担任过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 他于1948年被指控是华盛顿特区美国共产党间谍网成员,曾向苏联提供国务院机密文件。后因伪证罪被判刑5年。
1948年8月,《时代》周刊编辑、前美国共产党员惠特克•钱伯斯(Whitaker Chambers)向当局举报希斯是他的党内同志,称希斯和他的同志们企图在政府机关内安插共产党员及其同情者。钱伯斯的大胆“举证”在美国引起轩然大 波,希斯立刻被推上了潮头,不得不站出来在法庭上与钱伯斯对质。双方辩论了多次,牵动了整个美国人的眼球。
44个月后,希斯提前出狱,由于没有工作,妻子离他而去,他只好以推销文具为生,并出了两本回忆录,在书中,希斯始终坚持他的清白与无辜。这起间谍案直到现在还是一个疑案。
| 2、1931年斯科茨伯勒男孩强奸案(The Scottsboro Boys Trial)
指控:强奸罪
请求:无罪
判决:有罪
1931年3月25日,9名年龄在13至21岁之间的黑人男孩乘坐穿过亚拉巴马州乡村的敞篷货车时因斗殴被捕入狱。随后被控强奸了两名搭乘同辆货车的白人 女孩——鲁比•贝茨(Ruby Bates)和维多利亚•普赖斯(Victoria Price) ——而受审。在指控后,给两名女孩进行体检的医生说,并未发生过强奸。尽管有这一证据,但9名男孩中有8人被草率地定罪,判处死刑。当年只有13岁的罗伊 •赖特(Roy Wright)幸免于最终的死刑判决。
“斯科茨伯勒男孩诉亚拉巴马州”(Scottsboro Boys v. the state of Alabama)是轰动全国的案件,也是美国民权运动的一大前兆,并导致了美国最高法院两个里程碑式的裁决,从而加强了所有美国人的基本权利。该案不仅在 民权史上,而且在宪法的发展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正是这一案件,使第十四条修正案关于“平等的法律保护”(equal protection under the law)和“适当法律程序”(e process of law)的保证得到意义广泛的解释。
| 1、1963年肯尼迪刺杀案(JFK Assassination)
涉案人员: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和杰克•鲁比(Lee Harvey Oswald and Jack Ruby)
指控:奥斯瓦尔德刺杀肯尼迪总统,鲁比谋杀奥斯瓦尔德
判决:有罪,鲁比后来被改判
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于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下午,在夫人杰基•肯尼迪(Jackie Kennedy)和德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John Connally)陪同下,乘坐敞蓬轿车驶过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迪利广场(Dealey Plaza)时,遭到枪击身亡。负责总统遇刺案调查工作的沃伦委员会(the Warren Commission)在经过了长达10个月的调查之后,于1964年9月发表了一份官方报告。报告指出,刺杀肯尼迪的凶手是德克萨斯州教科书仓库大楼的 雇员李•哈维•奥斯瓦尔德(Lee Harvey Oswald)。
两天后,杰克•鲁比在众目睽睽之下枪杀了奥斯瓦尔德。1964年3月14日,杰克•鲁比被判以电椅处死。但德州法院推翻了这一裁决。在其再次受审前,鲁比于1967年死于癌症。

㈩ 美国的红门事件是怎么回事

你是说水门事件吧.

水门事件指美国共和党政府在1972年总统竞选运动中的非法活动暴露后的政治丑闻。

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1972年6月17日有5个人因闯入大厦内的民主党全国总部被捕。随后的调查表明,尼克松政府为破坏选举的进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闯入水门只是其中之一。结果导致政府的几个官员锒铛入狱以及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遭出现的总统辞职。

在5个人被捕后几天,前白宫助理小亨特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总顾问利迪即被指控犯有盗窃罪和窃听罪。1973年1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赛里卡主持审讯7名被告。在7名被告中有5人认罪,另外2人由陪审团定罪。1973年3月23日宣判时赛里卡法官宣读了被告之一麦科德的来信。信中指控白宫至今仍在掩盖它与闯入水门的关系。麦科德还说白宫曾对7名被告施加压力,要他们认罪并保持缄默。在白宫显然有牵连的情况下,尼克松总统于1973年4月17日宣布他已开始一次新的调查。4月30日尼克松公开声明他对卷入此案的白宫工作人员的行动负有责任。他接受了顾问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以及司法部长克兰丁斯特的辞职,并宣布解除迪安的职务。然而尼克公一口咬定他对政治谍报活动以及掩盖错误的努力毫不知情。他选择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考克斯为水门事件的特别检查官。后来调查中心转向参议院,开始由该院总统竞选活动特别委员会(由参议员小欧文领导)举行由电视播放的公众听证会。欧文委员会根据证词判定白宫和竞选委员会成员有罪。然而只有迪安一个人证明尼克松总统有直接卷入掩盖活动。1973年7月16日前白宫工作人员巴特菲尔德揭露:在总统办公室的谈话都录了音。考克斯和欧文委员会立即(7月23日)票传录音带。尼克松以行政特权和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交出。当赛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交出录音带的时候,尼克松表示可以提供有问题的录音带的文字提要,但以不再索取总统文件的协定作为交换条件。考克斯拒不接受这个建议。10月20日总统命令司法部长理查森解除特别检查官的职务。理查森和副部长拉克尔肖斯宁肯辞职也不执行这个命令。最后考克斯的职务是由副总检察长解除的。群众抗议的怒涛迫使尼克松于10月24日交出了录音带。但赛里卡要的是9盘,他只交出了7盘。白宫声称另外两盘根本就不存在。5月20日赛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向特别检查官贾瓦斯基提交其他的录音带。7月27日—30日期间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弹劾案。8月5日总统提交三盘录音带的文字本,这些文字本清楚表明总统与掩盖活动有关。因此尼克松在国会里失去了最后的支持者。他于8月8日宣布辞职,次日上午11时35分离开白宫。1974年9月8日继任总统福特给予尼克松以无条件的赦免,不受进一步惩处。

1972年6月18日,星期日。 温暖的阳光,清新的海风,茂密的树林,松软的沙滩,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初夏海 滨风景画。画里还有错落有致的几幅别墅,那是美国总统在佛罗里达的比斯凯恩湾的 寓所。正在这里度假的尼克松总统,心情和这天气、景色一样的好。 4个月前的2月21日至27日,尼克松总统在他的对外政策首席顾问基辛格博士的陪 同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从而结束了两国之间20多年的敌对状 态。此举赢得了世界舆论的广泛赞扬和美国人民的普遍欢迎,尼克松的声望大振。 1个月前的5月22日至28日,尼克松又赴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会谈,达成了关于限 定美苏双方各自拥有 2个反弹道导弹发射场的协议,让世界在日益升级的军备竞赛中 看到了一丝有所克制的曙光。 有一系列令人瞩目政绩的尼克松总统,今年任期已满,他正踌躇满志地开始了竞 选连任的准备工作。这次度假,他的公文包里还放着一份竞选备忘录。在他的案头, 放着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回忆二次大战的书著《胜利与悲剧》,这本书他已读了几遍, 他想进一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尼克松并没有意识到,正当他向胜利的高峰攀登时,悲剧也在悄悄地向他袭来。 此刻,尼克松正端坐在沙发上,漫不经心地浏览当天的报纸。他有早读的习惯, 看报就像吃早餐一样必不可少。 《迈阿密先驱报》第一版左侧的一段小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其标题是:“企图 在民主党总部装窃听器的迈阿密人在华盛顿被拘留”。 到自己的竞争对手民主党总部去实施窃听,真有意思,尼克松不由自主地看了下 去。报道说,昨天(6月17日)夜里有5个人在华盛顿的水门大厦被捕,民主党全国委员 会总部就设在该处。这5个人中,有4个是从迈阿密去的,其中一个自称是中央情报局 的职员,另 3个是古巴人。他们随身携有照相机和电子侦察设备,是戴着橡胶手套安 装窃听装置时被发现,当场被捕的。 据尼克松自己在回忆录中说,他的第一个感觉是这段新闻荒谬得很,古巴人到美 国民主党总部来装窃听器,真会开玩笑。所以,他把报纸放一旁,便自由自在地投入 大海畅游了好久。后来他甚至觉得,这是有利于他竞选连任的消息,因为它可以声明, 由于有“左派”之称的竞选对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麦戈文一向对古巴卡斯特罗政权 采取谦让政策,在美国国内的古巴侨民都害怕这一点,故在民主党总部实施盗窃。这 样的消息传播开来,可以狠狠打击民主党。 然而,事情并非像尼克松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如意。被捕的 5个人中,那个自 称是中央情报局职员的麦科德,实际上是尼克松的“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安全顾 问,其余 4人也不是什么古巴人,很可能是受雇于“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特工人 员。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如此前景的麦科德等人的被捕,使水门事件很快变成了新闻 界热炒、全国关注的爆炸性新闻。 专门辞去司法部长职务、充任尼克松的竞选连任委员会主席的米切尔,不得不向 新闻界声明,在水门大厦被捕的那 5个人的行为,纯属他们的个人行为,与本委员会 毫无关系。 民主党展开了攻势。它们对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和这伙窃贼提出民事诉讼,要求 赔偿100万美元,后来又增至640万美元。当时它们并没有想到,它们本来可以得到的 更多——当然,并非是指金钱的数额。 两天后,即 6月20日上午,《华盛顿邮报》的一则消息使尼克松不安起来。报道 说,从被捕的人员随身携带的通讯录中,发现了曾在白宫任职的前中央情报局特工人 员,他叫霍华德·亨特,在尼克松的高级顾问科尔森手下任职。闻此消息的白宫,像 挨了地震。 昨天刚从度假地返回华盛顿的尼克松,见报后马上召来其心腹、白宫办公厅主任 霍尔德曼商谈此事。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似乎还没有找到万全的对策。下午继续 探讨同一个问题。情况不明而又怕牵连的尼克松,首先要求霍尔德曼如实告诉他,在 我们“自己人”中,不管属于哪一层次的官员,是否已经使我们卷入这个尴尬的局面。 然后一起研究,目前的一切调查与口供,如果进行深查细究,会不会让民主党抓住把 柄,对我们竞选不利。据尼克松日记记载,米切尔曾在电话里神秘地告诉霍尔德曼别 卷入此案。但此时霍尔德曼很肯定地向尼克松保证,白宫的官员不会被牵涉到此案中, 米切尔也与此事无关,尽可以放心。听到这一保证,尼克松担心被信心所取代,他决 定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 然而,霍尔德曼还告诉他,查究水门行动的主使人已经查到竞选连任委员会财政 组的法律顾问戈登·利迪身上,联邦调查局正在追查因水门事件被捕的麦科德身上携 带的款项,该款项很可能出自竞选连任委员会。“必须阻止联邦调查局追查那笔钱的 来源!”尼克松不容置疑地说。后来,中央情报局的一位高级官员授权向联邦调查局 代理局长打电话,请他“别管这件事”,因为在这两个局之间,早有互不干涉对方秘 密行动的协议。 尽管白宫利用其执政的权力进行掩盖和阻挠,检察机关对水门事件的调查仍在进 行。9月15日,在取得必要的证据之后,在这一事件中当场被捕的麦科德等5人被依法 起诉,同时被起诉的还有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人员霍华德·亨特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 的法律顾问戈登·利迪。 尽管有水门事件的阴影缠绕,尼克松争取连任的竞选依然搞得有声有色。大选前 夕的10月26日,从巴黎回国的基辛格特使,向美国人民公布他与北越代表黎德寿进行 一系列秘密会谈的成果,宣称:“和平即将到来。”这给尼克松政府的政绩本上又增 添了浓重的一笔。尼克松毫不留情地嘲笑他的竞争对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麦戈文之流, 是“嘲笑我们国家的过去和将会妨碍它的未来的激进集团”。他针对麦戈文借口水门 事件攻击他的政府是“最腐败的政府”一说进行抨击道:“这些年来批评美国的制度 已变得很时髦。批评者们坚持认为,它是如此偏颇,如此腐败,如此不义,以致我们 应该摧毁它,用别的什么东西取代它。我完全不同意,我相信美国的制度。” 麦戈文显然不是尼克松的对手。在中学时代就以擅长演讲和辩论著称的尼克松, 巧妙地将对手指责他和他的政府的腐败,变成了攻击美国制度的腐败。尽管水门事件 的许多事实已经揭露,但美国选民们似乎对此并不太在意,他们更看重尼克松政府的 政绩,所以,11月7日公布的大选结果,尼克松就得了61%的选民票和520张选举人票, 而麦戈文只获得 34%的选民票和17张选举人票。这是在美国总统选举的历史上少有的 以如此悬殊的票数决出胜负的一次。 以米切尔为首的总统连任竞选委员会成员个个喜形于色,他们似乎忘记了还有 7 个“难兄难弟”因水门事件正在失去自由的监狱里接受审讯。 尼克松满面春风,走马上任,开始了新的一届总统任期。在1973年 1月20日的连 任就职演说中,他还没有忘记抨击他的对手:“在每一个关键时刻,我们总是受到那 些认为美国一无是处、绝少正确的人们的困扰。但是,我深信,这不是历史对我们有 幸经历这些非凡的年代的评判。”他在演说中自豪地用了一连串“让我们感到自豪的 是……”的字句,宣称“本世纪美国的经历在世界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 然而,水门事件的阴影并不因为尼克松满面春风而消散,相反却一步步向他逼来。 当尼克松在台上发表连任就职演说时,对水门事件被告的审讯也在抓紧进行。这场审 讯从1月8日开始,被告在巨大的压力下开始交代其犯罪事实,有的公开表示对各种指 控服罪。他们究竟做了哪些交代,会不会将白宫里更大的人物牵扯进去?还有,为掩 饰真相而做出的种种努力,会不会弄巧成拙,欲盖弥彰,反而增添新的罪证?这一切, 都使白宫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气氛,尼克松及其心腹官员更是坐立不安,失眠频频。 本来应该沉浸在竞选连任胜利的喜悦之中,如今却被水门事件的阴影所笼罩,尼 克松未免感到沮丧。他这时似乎已经意识到,从一开始阻止调查就是个错误,而且是 比到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装置本身更大的错误。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 和形象,这条路哪怕是错了也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风雨飘摇的白宫,仿佛在经受地震后日益增强的余震的煎熬,谁能保证这不是又 一次更大的“地震”到来的前兆呢?

丢卒保车,大总统挥泪斩马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曾想以攻为守的尼克松总统,渐渐地处于防不胜防的境地。 尼克松在1973年 2月14日的日记中,忧心忡忡地写道:“我可以料想得到,假如 法官把亨特叫到面前,拿35年的刑期来恫吓他,他很可能为了免受刑罚而就把自己所 知道的一切,全盘吐露。” 亨特,这个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人员,不仅与潜入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的 5名案犯 有牵连,而且他曾和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的法律顾问利迪一起,在白宫的纵容下,私 闯心理治疗专家埃尔斯伯格的办公室,企图窃取加害埃尔斯伯格的材料。这个埃尔斯 伯格曾经把五角大楼关于越南战争的秘密材料交报社发表,对尼克松政府不利,政府 起诉他盗用文件罪,正在受审。白宫显然想置他于死地。一旦这一事件抖露出来,岂 不是又一次“地震”。 如何使亨特保持沉默,或者绝不供出幕后的纵容者,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3月21 日上午,在尼克松的椭圆形办公室,总统和他的法律顾问约翰·迪安商谈着。 “亨特给竞选连任委员会的一名律师写信,索取12.2万美元,作为个人和请律师 的费用。他甚至规定了交款期限。”迪安向尼克松通报了这一情况。 “他们到底想要多少钱?”尼克松知道,有第一笔,就会有第二、第三笔钱;有 第一人,就会有第二、第三人要。 “在整个诉讼期间,至少要付 100万给各个被告。”迪安报出了一个不少的数目, 虽说这一数目对美国总统来说是不难办到的,但在风声很紧的情况下,毕竟要冒不少 风险。 从迪安的口气中,似乎不想再去冒险。骑虎难下的尼克松总统,却只有按照既定 方针走下去这一条路。他曾两次向公众信誓旦旦地保证,他和他领导的白宫在水门事 件一案中是清白的,经得起调查的。如果退缩的话,他和他的政府岂不成了信誉扫地 的说谎者和骗子。 “也许我们这样做是错的”,尼克松缓缓而又坚定地说,“但此时此刻,你难道 不同意最好的出路是把亨特的问题妥为应付吗?我想,此时此刻,这是值得一为的。” 他显然把赌注押在了让被告守口如瓶上。他是在位的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 样押宝也许有他的道理。因为,如果这些被告拿了钱,还想获得自由,即使法院判他 重刑,作为总统还有特赦罪犯的权力。有总统作强大的后盾,聪明的被告是不会吐露 对总统及其领导下的白宫不利的事实的,尼克松相信这一点。 迪安嘴上答应了总统的要求,心里却像挂了15个吊桶,七上八下,惶惶不安。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承认:“从事后看,这一天是我任期内一个悲惨的转折点。” 事实正是这样。不久便“反戈一击”的迪安,使尼克松和白宫狼狈不堪。 迪安不仅说出了白宫几名重要人物与5名窃贼潜入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一案有关, 而且坦白了案发后的一系列掩饰真相的企图。他公开表示,白宫的办公厅主任霍尔德 曼、总统的内务顾问埃利希曼以及他自己,都卷进了此案,有“阻挠司法的举动”。 他还透露,总统的私人律师坎姆巴克曾受命筹款给水门事件一案的被告。 而关在狱中受审的麦科德,也指控争取总统连行委员会主席,前司法部长米切尔 应对他们潜入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行窃一案负责,并且供出在受审期间,有人表示可 予以宽赦,交换条件是他缄口不语。 负责审理水门事件一案的联邦地方法院法官也似乎打定主意要与白宫过不去。在 3 月底进行的宣判中,对第一位将政界要人牵进这一事件的被告麦科德从宽处理,予 以保释,而对其余 4名潜入水门大厦行窃的被告则予以重判,暂定为40年徒刑;与此 案有关、又犯有私闯埃尔斯伯格医生办公室行窃之罪的亨特和利迪,前者被暂判为入 狱35年,后者曾因不肯开口而犯了蔑视法庭罪,就此暂判为6年零8个月徒刑,另处罚 款4万元。 轻重悬殊的宣判,给至今抱有侥幸心理、不愿吐露全部事实的被告形成了巨大的 威慑力。尼克松明知这样的判决过重,甚至实属蛮横,因为对一些杀人犯的判决也不 至于如此;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地方法院法官所采取的一种文明的策略,就是要促 使被告说真话,因为他们的宣判并非最后的判决,如果坦白交代,检举揭发有功,麦 科德就是他们的榜样。 随着水门事件真相的不断抖露,群情激愤,舆论大哗。尼克松的防线是如此脆弱, 已经到了不找几个替罪羊就难以过关的程度。 4 月中旬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接替米切尔担任司法部长的理查德·克兰丁斯特, 急匆匆地求见总统尼克松,说有要事相告。无心度假、正在白宫举行午后宗教礼拜仪 式的尼克松,在仪式结束后马上同他进办公室密谈。克兰丁斯特省去了拐弯抹角的客 套话,直截了当地告诉总统:“迪安把我们告了。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被认为是授权 闯入水门大厦行窃的主谋人。”“不,这不可能。”尼克松惊讶得差点叫了起来,紧 接着又半信半疑地问他的司法部长:“真有其事?”克兰丁斯特没有正面回答,说: “让刑事厅长来谈,您看如何?”尼克松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身穿一件赃兮兮的 T恤衫和一条湿漉漉的牛仔裤,脚蹬一双网球鞋的 司法部刑事厅厅长亨利·派德逊,在克兰丁斯特的带领下,走进了尼克松的办公室。 他是在洗刷游艇时被召来的,连衣服也没来得及换。下属官员如此打扮到白宫来,实 属不敬,要是在平时非被轰出去不可,但这次尼克松只是皱了一下眉头,便让他将掌 握的迪安指控的情况一一道来。这位厅长迟疑了一会,瞥了身旁的部长一眼,在得到 “照实说”的眼神暗示后,便将迪安如何指控总统的办公室主任霍尔德曼、内务顾问 埃利希曼卷入水门刑事案的情况做了汇报,末了还斗胆建议:“应该让他们两个辞职, 不然会有麻烦的,会使您和您的总统职位处境难堪。” 尼克松默默地听着,思索着,眼睛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半晌没说一句话。克兰 丁斯特部长和派德逊厅长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你们走吧。”尼克松有气无力地说。 宽大的办公室只剩下沉思的尼克松一人。“好一个吃里扒外的迪安!”尼克松想 对他施加压力,让他明白作为总统可以阻止他获得行政豁免权,到头来一样受刑,可 是又担心把他逼急了眼,说不定会把指控的矛头直接转向他。 “我没有什么把柄掌握在迪安手里。”尼克松的心里暗暗地为自己打气。虽说他 事先确实没有授权任何人去干闯入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装置这样的蠢事,但 事后的掩盖行动他能逃脱罪责吗?一想到这里,他的心又有点发虚。虽说他和年轻的 法律顾问迪安商谈掩盖对策时,没有第三者可以出来证明,但谁又能保证没有留下任 何可以作为证据的话柄呢? 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还是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对策。想找几个心腹顾问来集思 广益,可是不少人已经涉嫌水门一案,要是再冒出一个像迪安那样“反戈一击”的顾 问,那不就更惨了。看来,只有变以攻为守为以退为进了,“丢卒保车”不失为一种 明智的选择,尼克松终于拿定了主意。 几天后,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被召到总统办公室。尼克松把上次司法部长及该部 刑事厅厅长谈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给他们听,然后,婉转地请他们拿个主意。这两个 人是尼克松的得力助手和多年的忠实朋友,为他谋取总统职位立下过汗马功劳,如今, 要尼克松开口让他们辞职,实际上是把他们开除出白宫,尼克松真是有点开不出口。 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显然被总统介绍的不利于他们的事实惊呆了。虽说这些事实 都是他们经历过的,但一旦作为罪证指控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非常敏感而又特 别能领会总统意图的办公厅主任和内务顾问,此刻,只有吞下辞职这杯苦酒,以便保 全总统和白宫的面子。“我们会现实地面对这一切的。”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说这话 时,眼睛有点发红,鼻子开始发酸。 三人相对无语。谁也没有说出“辞职”这两个令人难堪的字眼,但谁的心里都非 常明白。还是彼此心照不宣吧,各自的心情当然有所不同。 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他当时的心境: “我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要他们离职,真是自私得可以了;不过我还不至于狠心到 能够心安理得地伤害自己所深切关怀的人。我忧虑他们被迫辞职时所受的打击,但我 更忧虑他们留任不去会使我遭受的打击。” “我现在的问题,是必须把做过一些我亦有份之事的几个朋友开除。” 4月 30日晚上,尼克松向全国发表讲话。他重申自己与水门事件没有牵连,但接 着又说,他将为那些“在一件他们原来深信是正确的事情中可能犯了错误”的下属承 担应负的责任。尼克松借此机会宣布:“今天,我做出了任期内最难的一项决定,我 接受了白宫两位最亲信僚属的辞呈。他们是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称得上是我有幸遇 到的最优秀公务人员中的两位。”他用如此赞美的语句,送给被迫辞职的朋友,与其 说是对朋友的抚慰,倒不如说是为了使自己的心里也好受些。同时宣布已经辞职的还 有那个“反戈一击”的顾问迪安,以及司法部长克兰丁斯特;前者如果不从白宫清除 出去,怎解尼克松的心头之恨,后者辞职是因为他的一些亲密同事可能“与违反美国 法律的某些行为有牵连”。 尼克松演出了一幕现代“挥泪斩马谡”的话剧。然而,就像马谡被斩并不能夺回 失去的街亭一样,丢了“卒”的尼克松能保住自己这个“车”吗?

热点内容
女子司法所 发布:2025-02-10 08:01:29 浏览:962
法官辞职做法务 发布:2025-02-10 07:54:06 浏览:890
法社会学在中国的地位 发布:2025-02-10 07:34:37 浏览:674
民法典对赔偿的 发布:2025-02-10 07:30:27 浏览:484
公司法实物出资比例 发布:2025-02-10 07:16:02 浏览:713
银川中级人民法院新闻 发布:2025-02-10 07:15:50 浏览:25
新刑事诉讼法第33条 发布:2025-02-10 06:59:51 浏览:951
劳动合同法重要意义 发布:2025-02-10 06:28:26 浏览:826
朝国刑法 发布:2025-02-10 06:18:30 浏览:633
金华法院判决 发布:2025-02-10 05:36:59 浏览: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