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司法礼仪

法院司法礼仪

发布时间: 2022-05-02 02:00:00

法院的工作人员要有哪些职业道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8日发布,2010年12月6日修订后重新发布)

第二章 忠诚司法事业

第四条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
第五条 坚持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崇和信仰法律,模范遵守法律,严格执行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第六条 热爱司法事业,珍惜法官荣誉,坚持职业操守,恪守法官良知,牢固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认真履行法官职责。
第七条 维护国家利益,遵守政治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不从事或参与有损国家利益和司法权威的活动,不发表有损国家利益和司法权威的言论。

第三章 保证司法公正

第八条 坚持和维护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客观公正审理案件,在审判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敢于坚持原则,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不受权势、人情等因素的影响。
第九条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查明案件事实,准确把握法律精神,正确适用法律,合理行使裁量权,避免主观臆断、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确保案件裁判结果公平公正。
第十条 牢固树立程序意识,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办案,充分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避免执法办案中的随意行为。
第十一条 严格遵守法定办案时限,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及时化解纠纷,注重节约司法资源,杜绝玩忽职守、拖延办案等行为。
第十二条 认真贯彻司法公开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同时避免司法审判受到外界的不当影响。
第十三条 自觉遵守司法回避制度,审理案件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场,平等对待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一方当事人,不私自单独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
第十四条 尊重其他法官对审判职权的依法行使,除履行工作职责或者通过正当程序外,不过问、不干预、不评论其他法官正在审理的案件。

第四章 确保司法廉洁

第十五条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廉洁底线,依法正确行使审判权、执行权,杜绝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行为。
第十六条 严格遵守廉洁司法规定,不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不利用职务便利或者法官身份谋取不正当利益,不违反规定与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不正当交往,不在执法办案中徇私舞弊。
第十七条 不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的经营活动,不在企业及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法律顾问等职务,不就未决案件或者再审案件给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咨询意见。
第十八条 妥善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不利用法官身份寻求特殊利益。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教育督促家庭成员不利用法官的职权、地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五章 坚持司法为民

第十九条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理念,强化群众观念,重视群众诉求,关注群众感受,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注重发挥司法的能动作用,积极寻求有利于案结事了的纠纷解决办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二十一条 认真执行司法便民规定,努力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必要的诉讼便利,尽可能降低其诉讼成本。
第二十二条 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格尊严,避免盛气凌人、“冷硬横推”等不良作风;尊重律师,依法保障律师参与诉讼活动的权利。

第六章 维护司法形象

第二十三条 坚持学习,精研业务,忠于职守,秉公办案,惩恶扬善,弘扬正义,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第二十四条 坚持文明司法,遵守司法礼仪,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行为规范、着装得体、语言文明、态度平和,保持良好的职业修养和司法作风。
第二十五条 加强自身修养,培育高尚道德操守和健康生活情趣,杜绝与法官职业形象不相称、与法官职业道德相违背的不良嗜好和行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维护良好的个人声誉。
第二十六条 法官退休后应当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利用自己的原有身份和便利条件过问、干预执法办案,避免因个人不当言行对法官职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⑵ 当代法官如何解读“仁义礼智信”

保岽┯谥谢桌淼姆⒄怪小5车氖舜蟊ǜ嬷赋觯缁嶂饕搴诵募壑堤逑凳切斯辍T谛率贝暮艋较拢谢澄幕幕虮亟耷畹恼芰浚叭室謇裰切拧币灿凶判碌哪诤徒舛痢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礼记云,上下相亲谓之仁。“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孔子所说的“爱人”,是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同情和关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司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在司法领域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法官将冰冷的法律柔化为三月的春风,给当事人以温情感;就是要在法庭上将法律的语言诠释为群众听得懂的话语,给当事人以亲切感;就是要始终坚持能动司法,以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和谐为己任,想方设法、设身处地地化解纠纷,给当事人以公平感;就是要在司法实践中贯彻“民本”的基本价值理念,做到重民贵民、爱民仁民、安民保民,给当事人以信赖感。
“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释名》)。”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孟子云,“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当前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确立一个社会的“义”,并且培养公民对“义”的自觉和信念。义是伦理的概念,法则是社会学的概念,社会是伦理的,更是法律的,法律是社会道德的最底线的规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官是法律的实施者,更是社会“义”的守护者,公正司法不仅仅是司法者的良知和责任,更是人民群众的呼唤和期盼。另一方面,公正的审判在实现社会正义的同时,对社会正义也起着引导和示范的作用,是匡扶社会道德良知的砥柱,故法官当“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释名》)。”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它是社会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观表征,是每个人道德素质和教养程度的外在标志。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法官是特殊的群体,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有着比常人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法官必须更加注重司法礼仪,通过司法活动向当事人展示法官的学识、风度、气度、教养与魅力等个人涵养,体现法官的整体道德水准和司法水平,这样才能赢得当事人的尊重,赢得社会对法官群体的褒奖和认同。
“是非之心,智也”,意思是能够分辨是非就是智慧,儒家把“智”列为“五常”之一,认为追求知识,增长聪明智慧,也是人生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对于知识和智慧的尊重。每一个职业都有与之匹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要求,法官也是如此。当法治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法官的学识、能力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当前,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纷纷体现到司法领域,对法官的政治智慧、社会智慧、法律智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法官必须能够运用法律的方法、法律的思维、法律的技术来平息争议纠纷。只有具有深厚的法律理论功底,能够娴熟地运用各种司法技巧,才有可能在司法裁判活动中体现出法官的智慧。
“信者,诚也(《墨子经》)”。儒家把诚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中庸》认为“诚”是“天之道”,“诚之”是“人之道”。这等于是把“诚”作为至高无上的价值源头来看待。要取信于人,根本在于“反身而诚”。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治理国家要“敬事而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这对法官而言面临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是通过司法活动,着力维护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发挥法律的制裁和引导功能,促成社会诚信良好风尚的形成;另一方面,法官要致力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司法公信力来源于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来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这就要求法官满足人民群众正义诉求,注重司法自身的品格和力量,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只有司法公信,才有可能通过司法的手段促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司法事业的新篇章,面对时代的呼唤,回眸千年的文化,我们定当有所思、有所悟、有所为。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⑶ 我国庭审活动中的司法礼仪和法庭纪律

法律分析: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不得鼓掌、喧哗、吸烟、进食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

第十四条 庭审活动开始前,书记员应当宣布本规则第十七条规定的法庭纪律。

第十七条 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鼓掌、喧哗;

(二)吸烟、进食;

(三)拨打或接听电话;

(四)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为。检察人员、诉讼参与人发言或提问,应当经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许可。

旁听人员不得进入审判活动区,不得随意站立、走动,不得发言和提问。

媒体记者经许可实施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行为,应当在指定的时间及区域进行,不得影响或干扰庭审活动。

⑷ 法院开庭纪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十七条规定:“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内动中应容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鼓掌、喧哗;(二)吸烟、进食;(三)拨打或接听电话;(四)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为。检察人员、诉讼参与人发言或提问,应当经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许可。旁听人员不得进入审判活动区,不得随意站立、走动,不得发言和提问。媒体记者经许可实施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行为,应当在指定的时间及区域进行,不得影响或干扰庭审活动。”

⑸ 人民法院司法礼仪规范试行何时出台的

A 试题分析:来题中材料自“《规范》强调‘践礼修德,从小抓起’”,强调的是培育文明风尚重在实践,故②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材料“《规范》在提出基本文明礼仪要求外,还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故①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事物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⑹ 去出庭法院穿衣服有讲究吗

旁听人员:

1、在法院出庭,上衣,裤子,鞋等服饰要整洁。不要穿拖鞋。

2、不要浓妆艳抹,不要赤膊上阵。仪表要端庄。

律师:

1、穿着应以庄重智慧为原则。蓝黑色的西装,白色衬衫搭配银灰色斜纹领带,黑色皮鞋,黑色袜子,黑色真皮公文包,整齐传统的短发,给人以干净、成熟睿智的感觉。

2、形象气质要好,男生要注意头发胡子,女生最好化点淡妆,切记不要浓妆艳抹。

(6)法院司法礼仪扩展阅读:

1979年12月,最高法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制定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试行)》。1993年11月,最高法对其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规则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据最高法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仕浩介绍,修改后的《规则》共有27条,除对原有条文进行直接修改外,新增加的内容有15条。

《规则》主要有六大变化:更加注重庭审参与人的权利保障,更加注重庭审规则公平,更加注重保障法庭安全,更加注重规范法庭秩序,更加注重庭审活动公开,更加注重司法礼仪。

《规则》规定,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着正装或便装,不着监管机构的识别服;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庭审活动中不得对被告人或上诉人使用戒具。

《规则》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予以特别保护,规定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庭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特殊设置。

《规则》规定,公民对公开的庭审可以自由旁听;只有在旁听席位不能满足需要时,人民法院才可以根据申请的先后顺序或者通过抽签、摇号等方式发放旁听证。

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的旁听优先安排;公布各法庭的编号、位置以及席位数量等信息,既方便引导旁听,又有利于接受监督,防止限制旁听。

⑺ 法院开庭可以带手机吗

法庭复开庭可以带手机,制但是不能拨打和接听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十七条规定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1、鼓掌,喧哗。

2、吸烟,进食。

3、拨打或接听电话。

4、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

5、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为。

(7)法院司法礼仪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二十条规定行为人实施下列行为之一,危及法庭安全或扰乱法庭秩序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以及传染病病原体进入法庭。

2、哄闹、冲击法庭。

3、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诉讼参与人。

4、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

5、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

⑻ 简单的法庭如何布置

法庭的审判庭最少需要桌子4张,椅子6把,旁听席椅子若干。审判席居于法庭正前方,版墙壁正中央悬挂国权徽,书记员席在审判席前面,原告席在审判席的右侧下方,被告席在审判席左侧下方,原告席与被告席相对。一般情况就是这样。

⑼ 打官司要怎样讲话

打官司就是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亲属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法庭上可以讲话。亲属代理诉讼的,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第五十九条 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⑽ 法庭纪律具体内容是什么呀

书记员宣布的法庭纪律具体内容是: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不得鼓掌、喧哗、吸烟、进食等。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十四条,庭审活动开始前,书记员应当宣布本规则第十七条规定的法庭纪律。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十七条,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鼓掌、喧哗;

(二)吸烟、进食;

(三)拨打或接听电话;

(四)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为。检察人员、诉讼参与人发言或提问,应当经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许可。旁听人员不得进入审判活动区,不得随意站立、走动,不得发言和提问。媒体记者经许可实施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行为,应当在指定的时间及区域进行,不得影响或干扰庭审活动。

(10)法院司法礼仪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二十条,行为人实施下列行为之一,危及法庭安全或扰乱法庭秩序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以及传染病病原体进入法庭;

(二)哄闹、冲击法庭;

(三)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诉讼参与人;

(四)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二十一条,司法警察依照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令维持法庭秩序。出现危及法庭内人员人身安全或者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等紧急情况时,司法警察可以直接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人民法院依法对违反法庭纪律的人采取的扣押物品、强行带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如果诉讼参与人或者旁听人员违反法庭秩序,审判长应当警告制止。对不听制止的,可以强行带出法庭;情节严重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被处罚人对罚款、拘留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对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热点内容
山东滕州律师 发布:2025-02-09 12:03:35 浏览:975
劳动法是全国通用吗 发布:2025-02-09 11:50:07 浏览:595
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第四辑 发布:2025-02-09 11:44:22 浏览:844
谢丹律师 发布:2025-02-09 11:38:26 浏览:994
清华大学法学院招生简章 发布:2025-02-09 11:18:52 浏览:303
上海劳动法试用期工资规定 发布:2025-02-09 11:07:05 浏览:126
中南政法法学院 发布:2025-02-09 10:42:14 浏览:6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要点 发布:2025-02-09 10:40:16 浏览:435
女朋友和我分手后死了我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9 10:37:56 浏览:969
月息3违约金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09 09:01:01 浏览: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