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不解决

法院不解决

发布时间: 2022-05-04 22:06:55

A. 法院不做事可以到哪里投诉

法官不作为,可以首先去法院的信访办公室投诉,法院会有内部监督机制。如果没有效果,可以去上级法院信访。一般不用写投诉信,需要本人或者家属前往,说明情况,办理登记。法官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犯罪行为,可以去同级检察院报案。《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首先和承办人进行沟通,尽量不撕破脸。找出不能执行的原因,是被执行人没有偿还能力,还是执行法官不尽职,如果是前者的话,你再怎么投诉也无用。

方法/步骤2
方法/步骤1:
【向执行局长投诉】
执行局长是执行案件承办人的直接领导,向其投诉最快捷、最有效。投诉时要详细说明承办法官的失职或工作不力或违法违纪的事实,切中要害,便于局长对下属进行有效管理。

方法/步骤3
方法/步骤1:
【向法院纪检组投诉】
如果你对执行局长的处置不满意,还可以向该院的纪检组反映,对法官的不当行为进行投诉。

方法/步骤4
方法/步骤1:
【向院长投诉】
法院接待大厅都有领导接待室,院领导轮流值班接待当事人。你可以向该院分管执行的院长或一把手院长反映。

方法/步骤5
方法/步骤1:
【向同级人大的法工委投诉】,
如果你对他们本单位的工作不放心,你还可以向同级人大的法律工作委员会反映,人大对法院的工作有监督权。

方法/步骤6
方法/步骤1:
【向同级纪委投诉】
同级纪委负责对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惩处,如果承办法官主观上有过错,你可以向纪委反映其问题,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

方法/步骤7
方法/步骤1:
【向上级法院投诉】
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在业务上具有指导权,下级法院办案不力,上级法院有权督促其尽快结案。

B. 强制执行法院不作为,向哪个部门投诉

强制执行法院不作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或向检察院投诉。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如果认为法院受到执行申请不作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强制执行期到期后,法院仍然没有强制执行,但是被执行人有明显的可执行财产的,可以视为法院不作为。这时候,可以通过上级主管法院,对执行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告其不作为不过,这里面,如果被执行方确实没有或者故意隐瞒财产让法院查不到,这些情况下,法院是无法执行,所以这类情况下法院不存在不作为。如果承办法官在规定期限内,的确没有执行(一般不可能),按照执行局局长、分管执行副院长、院长的顺序,依理依法的反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答辩意见以及证据交换的情况,归纳争议焦点,并就归纳的争议焦点征求当事人的意见。

C. 法院拖着我的案子一直不判,我该怎么办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有相应的审判期限的规定,比如在一审案件中,如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第二审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审理案件的二审法院院长批准。所以法院审理案件应按照法定期限审结,对超审限办案的,可向其上级领导或者法院的监督部门反映,符合给予行政处分条件的,应给予行政处分。同时,人民检察院有对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义务,也可以向人民检察院反映。
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七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第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将审理案件期限情况作为审判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案件审理期限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审理期限届满前的催办制度。
第二十二条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案件审理期限定期通报制度。对违反诉讼法规定,超过审理期限或者违反本规定的情况进行通报。
第二十三条审判人员故意拖延办案,或者因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分。
审判人员故意拖延移送案件材料,或者接受委托送达后,故意拖延不予送达的,参照《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分。

D. 法院受理案件老拖着不给处理投诉哪个部门呢

1、到该法院的纪检部门反映,纪检部门会催办的;
2、到同级的人民检察内院反映,由检察院提出纠正违法通容知;
3、到上级法院反映,由上级法院刑庭督办。
应当注意,法院在法定审限内就不能算是久拖不判,普能程序审限是3个月,另外,案情重大、疑难、复杂或者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还可以向上级法院申请延长审限,最好是弄清楚再反映。

E. 申请了强制执行,法官不执行怎么办

1、向法院纪委监察投诉。
2、向上一级法院申请执行。

F. 案子法院一直不判怎么解决

法律分析: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当中规定的内容可以得知,如果当事人认为法院审结期限违反了法律规定的,是可以依照法律法规提起上诉或者申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案件到了法院那边,它是会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审判,给当事人一个理想的答案,让当事人能够清楚案件发生的事情,同时给当事人一个合理的结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一百九十九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G. 案子法院不受理怎么办

更好的办法,去省高院申诉。
问清法院不受理的原因,如是你个人原因,你可以改正补充材料后,再去立案。如是法院原因,要求法院出具书面材料,不出具又不能说明不立案的原因的,可以向该法院信访、纪检部门反映情况,也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诉。下面是法院不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

(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原告提起民事诉讼的,不予受理,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原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原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四)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原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五)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不予受理,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H. 法院不解决农村土地纠纷还要找什么部门解决

法律分析:土地发生纠纷,先找村委会调解。调节不好,再找乡镇所调解,最后找法院合法解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五十一条 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热点内容
2018劳动法产假假期 发布:2025-02-08 21:33:51 浏览:928
民法规定特殊情况 发布:2025-02-08 21:16:29 浏览:930
福建水路交通管理条例 发布:2025-02-08 21:06:26 浏览:729
刑法哲学下载 发布:2025-02-08 20:14:30 浏览:630
法院小段子 发布:2025-02-08 20:01:44 浏览:252
王田律师 发布:2025-02-08 19:59:53 浏览:891
法律硕士填写报考院校 发布:2025-02-08 19:58:12 浏览:393
密室免责声明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08 18:29:32 浏览:716
双方协议书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8 18:29:32 浏览:758
劳动法对临时年龄工规定 发布:2025-02-08 18:23:50 浏览: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