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过问
①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的诞生前提:
司法人员在办案活动中应恪守法律,廉洁秉公,不徇私情。但在具体实践中,个别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利用私人关系,打探案情、非法干预、阻碍办案甚至提出不符合办案规定的其他要求,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由此,2015年3月26日,中央政法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
(1)法院过问扩展阅读:
1.在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方面有五项具体举措:
①明确要求司法机关办案人员拒绝内部人员干预、说情或者打探案情等不当要求;
②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
③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调查处理职责与程序;
④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通报制度;
⑤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或者对办案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责任追究制度。
2.对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司法人员的追责:
①违法干预办案构成违纪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②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对如实记录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依照上述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将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过问和干预办案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干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的重要依据。
② 起诉后两年不撤诉法院过问吗
第一次起诉法院已经判决了,就是判决不准离婚也是判决了,就算是判决不准离婚也是判了,这次诉讼已结结束了。如果还想离婚,需要再次起诉的,法院不会主动过问的。
③ 预防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是指哪三个
法律分析: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是指《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第四十七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要求检察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的事务。对于领导干部等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或者人民检察院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并报告;有违法违纪情形的,由有关机关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第五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要求法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的事务。对于领导干部等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或者人民法院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并报告;有违法违纪情形的,由有关机关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第二十一条 中央政法单位党组(党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法委员会应当向中央政法委员会报告以下事项:(一)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二)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情况;(三)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员会工作部署、指示和决定情况;(四)重大工作部署以及推进情况,年度工作情况;(五)重大政法改革部署以及推进情况;(六)政法工作中涉及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的重大事项处理情况;(七)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法领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情况;(八)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情况;(九)应当向中央政法委员会报告的其他事项。
④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的答记者问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该规定答记者问
2015年3月26日,中央政法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近日,中央政法委员会印发了《规定》。中央司改办负责人就《规定》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请介绍一下出台《规定》的背景和意义?
答: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求司法人员在办案活动中恪守法律,廉洁秉公,不徇私情。但在实践中,一些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利用上下级领导、同事、熟人等关系,通过各种方式打探案情、说情、施加压力,非法干预、阻碍办案,或者提出不符合办案规定的其他要求,严重干扰司法人员秉公办案,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
针对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出台这一《规定》,就是要架起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高压线”,明确责任追究,确保司法人员依法独立公正办案。推进这项改革,对于贯彻中央的改革要求,确保司法人员依法秉公办案、维护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制定《规定》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答:制定这个《规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要解决问题。立足于解决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为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架起“高压线”,为司法人员依法秉公办案筑牢“防火墙”。二是要明确政策界限。所有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况,都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记录;属于违法干预办案的,一律予以通报;违法干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三是要配套衔接。《规定》与中办、国办印发的《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在内容上配套衔接,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共同构建防止干预司法的制度体系。
三、请问《规定》在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规定》共15条,条文不多,但针对性较强。主要有五方面具体举措:一是明确要求司法机关办案人员应当拒绝内部人员干预、说情或者打探案情等不当要求;二是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三是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调查处理职责与程序;四是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通报制度;五是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或者对办案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责任追究制度。这些具体举措紧密衔接,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请问《规定》对记录制度有哪些要求?记录有没有例外?
答:记录是责任追究的前提,没有全面、如实的记录就谈不上追究责任。《规定》能不能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基础是记录,要害也是记录。在《规定》的起草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凡是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不管是谁、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应当如实记录在案。为防止出现选择性记录和责任不明等问题,《规定》明确要求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况,办案人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
记录没有例外,一是在人员上没有例外。无论是司法机关内部人员、本机关领导干部,还是上级司法人员、其他没有隶属关系的司法机关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况都要记录。二是在形式上没有例外。为了防止有的领导干部和上级司法机关打着领导、监督的旗号过问、干预案件,《规定》还明确,司法机关领导干部和上级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因履行领导、监督职责,需要对正在办理的案件提出指导性意见的,应当依照程序以书面形式提出,口头提出的,由办案人员记录在案。
五、请问如何保障办案人员能够全面、如实记录?
答:针对这点,《规定》从两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一是加强对司法人员依法记录的保护。明确规定办案人员如实记录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况,受法律和组织保护。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不得对办案人员打击报复。办案人员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调离、辞退或者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二是明确了不记录、不如实记录的责任追究。规定办案人员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予以警告、通报批评;两次以上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主管领导授意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的,依法依纪追究主管领导责任。同时,将办案人员记录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干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的重要依据。
六、请问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记录后如何处理?
答:办案机关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况如实记录后,还应当明确调查处理的职责与程序,即“由谁来处理、如何处理”。《规定》要求,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及时汇总分析,区分情况进行处置: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由本机关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处理;本机关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向负有干部管理权限的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报告情况;上级机关和其他没有隶属关系的司法机关的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向干预人员所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报告情况。干预人员所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接到报告或者通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结果通报办案单位所属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
七、请介绍一下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通报制度是怎么设计的?
答:建立通报制度,是要将违法干预办案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对实施干预行为的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进行警示,同时也让其他人引以为戒。与记录没有范围限制不同,《规定》将通报的范围限定在违法干预办案的情形,并且针对实践中比较典型的违法干预行为,作了列举式的规定。主要包括:(一)在线索核查、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为案件当事人请托说情的;(二)邀请办案人员私下会见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的;(三)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亲属转递涉案材料的;(四)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亲属打探案情、通风报信的;(五)其他影响司法人员依法公正处理案件的行为。其中,第(五)项是兜底条款,需要在实践中具体把握。司法机关内部人员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属于违反规定干预办案,负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司法机关按程序报经批准后予以通报,必要时可以向社会公开。
八、请问对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司法人员如何追究责任?
答:责任追究针对的是违法干预办案并且造成后果的行为,因此,适用范围比通报要小。《规定》主要明确了两种情形:一是违法干预办案构成违纪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对如实记录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依照上述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将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过问和干预办案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干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的重要依据。
九、请问如何确保《规定》落到实处?
答: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抓好《规定》的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各单位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的实施办法,确保《规定》落到实处。同时,中央政法委将会同有关单位及时跟踪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办案人员的记录责任和履职保护,切实做到全面、如实记录。对违法干预办案的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要及时通报、严肃处理,并适时向社会公开 。
⑤ 法院领导为亲属打招呼干拢办案违法吗
法院领导为亲属的官司打招呼、干拢办案的行为是违规的(也可称为是违法的),对于涉及这类问题的人员应当予以组织处理或法律追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判工作中防止法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的若干规定》(法发[2011]6号)
第二条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及退休人员不得违法规定为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代理人、辩护人或者其他关系人转递涉案材料;不得违反规定打听正在办理的案件情况;不得以任何理由为案件当事人说情打招呼。
第三条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及退休人员在职责范围之外收到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代理人、辩护人或者其他关系人转交、邮寄的涉案材料,应当送交本院立案信访部分处理;不得直接转交案件承办法院、案件承办部分及相关审判组织或者审判人员,也不得在涉案材料上签批任何意见。
第五条人民法院领导干部非因履行职责,不得向审判组织和审判人员过问正在办理的案件;不得向审判组织和审判人员批转涉案材料。上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非因履行职责,不得向下级人民法院过问正在办理的案件;不得向下级人民法院批转涉案材料。
第六条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上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因履行职责需要对正在
办理的案件提出指导性意见时,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或者由案件承办人记录在案。
第七条案件承办人应当将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上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提出指导性意见的批示、函文、记录等文字材料存入案件副卷备查,并在审判组织评议和讨论案件时作出说明。
第十条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应当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组织处理;构成违纪的,应当按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⑥ 在什么情况下法院工作人员了解案情不算过问案件
具体情况不明不好讲,从法律上讲,一般是指办理案件工作人员才可以。
⑦ 法院对涉法涉诉案件是否过问
1,法院是审判组织,没有直接对违法行为管理的权力。
2,对于涉法涉诉的违法行为,需要公安机关对相关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对违法行为进行侦查。
3,公安机关侦查结束后,将案件移交检察院进行审查,对于有证据证明构成犯罪的,检察院会向法院提起公诉。
4,法院依刑法的有关规定,对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如何量刑做出判决。
5,《刑事诉讼法》规定:
第三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第五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⑧ 法院调查被执行人现在居住地方当事人有权利过问法院吗
一般需要当事人可以提供一些线索给法院,请法院帮忙,如财产线索
以下是相关信息
1、当事人自行对被执行人的财产及行踪进行调查,必要的时候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应当采取拍照等手段,保留这些证据,并提供复制品给执行法官,由法院对其财产实施查封、冻结、扣划措施;
2、不能发现对方财产线索的,应当花点时间去找找被执行人,能够联系得上的,最好是想办法让其自行到法院与你协商,一旦到了法院,如果拒不执行判决的,可以采取司法拘留的强制措施。
⑨ 假如法院将案件受理后故意拖延不审理.当事人应当怎么办
如果法院立案后,案件承办法官不及时审理,拖延办案,案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投诉。
院长接到投诉后,一定会过问的,会要求承办人尽快审结案件的。
法院内部设有监察室,专门处理法官违法违纪的,如果是法官故意拖延,一定会查处的。
⑩ 法院审委会的记录材料谁有权利过问
可以。
宣告死亡前,配偶在法律上还是存在的人。退休金依旧在发。作为丈夫可以代领。
基本养老金也称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 2021年4月,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总体调整水平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