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委员会比法院好吗
Ⅰ 仲裁委员会和法院是什么关系
法律分析:1、法院主管的范围宽于仲裁委员会主管的范围。按照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委员会主管的范围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但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不属于其主管范围。而以上所有纠纷,均属于法院民事诉讼主管的范围;2、对既属于仲裁委员会、又属于法院主管的纠纷,具体由谁主管取决于当事人的选择,当事人双方达成仲裁协议的,由仲裁委员会受理,排除法院管辖权。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由法院主管。我国仲裁委员会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因此在作出裁决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3、当事人在仲裁裁决被法院依法撤销或裁定不予执行,又未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应当受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五条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第六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第七条 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第八条 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九条 仲裁实行的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Ⅱ 既然有法院,为何还仲裁委员会他们有何区别
仲裁委员会的结论当然不能与法院的终审判决的效力相提并论。但是,仲裁是一项最为古老的解决争议的方法。在还没有海事法院的时候,就有海事仲裁委员会来解决海事纠纷的。在国际贸易交往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人会选择仲裁作为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法。
区别:
1、效率不同。仲裁程序便捷、仲裁成本低、仲裁耗时少。法院审判的速度较慢。
2、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 仲裁委员会是民间裁决机构。
3、受理原则不同。仲裁委员会管辖的原则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纠纷由仲裁委员会仲裁, 双方当事人约定仲裁的,法院就不受理了。如果债务纠纷 可以到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有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人无力偿还的话, 仲裁委员会没有冻结房产和强制执行的权利,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无权采取保全措施和执行措施,这两项措施仍由法院办理。
(2)仲裁委员会比法院好吗扩展阅读
仲裁委员会是申请仲裁的机构,法院是受理诉讼的机构,二者作出的裁决都是具有法律效率都能够申请强制执行,只是说有的案件,让仲裁庭来处理,可以减少法院的负担,而有的案件不能够让仲裁庭来处理,只能够通过法院诉讼来解决,比如说劳动争议就规定了仲裁前置原则。
仲裁委员会是常设性仲裁机构,是独立、公正、高效地解决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常设仲裁机构。
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其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Ⅲ 民间借贷要债是法院起诉好还是到仲裁委好
民间借贷要债是法院起诉还是到仲裁委没有好不好之分。如果双方没有事先在借条或者借款合同上约定,就只能到法院起诉,不能到仲裁委员会去仲裁。如果双方已经约定好仲裁,就不能到法院起诉,只能去仲裁。
法律分析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欠钱不还,债权人有权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偿还欠款。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三年,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应给对方一个宽限期,诉讼时效从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三年,三年期满后,在诉讼过程中将会丧失胜诉权,所以必须注意诉讼时效。如果双方没有事先在借条或者借款合同上约定,就只能到法院起诉,不能到仲裁委员会去仲裁。如果双方已经约定好仲裁,就不能到法院起诉,只能去仲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遵循双方自愿原则,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的,一方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如果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四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第五条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Ⅳ 仲裁委员会比法院好吗
仲裁委是劳动纠纷裁决机构,法院是审判机关,职能不一样
Ⅳ 仲裁与法院的区别
法律分析:仲裁与法院的区别:
1、仲裁排除法院管辖,即如果选择了仲裁,就不能到法院诉讼了。
2、受案范围不同。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在我国是不能申请仲裁的,而法院却可以受理上述案件。
3、管理机构不同,仲裁委的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其仲裁员大多是律师和政府机构人员兼职从事。而法院是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
4、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终局的,法院诉讼是两审终审。
5、收费不同,仲裁费高,而且不能缓交、免交、减交。
6、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区别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仲裁委员会是民间裁决机构。
如果债务纠纷可以到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有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人无力偿还的话,仲裁委员会没有冻结房产和强制执行的权利,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7、仲裁委员会管辖的原则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纠纷由仲裁委员会仲裁,或者纠纷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提交仲裁,否则,只能向法院起诉。双方当事人约定仲裁的,法院就不受理了。
8、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无权采取保全措施和执行措施,这两项措施仍由法院办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Ⅵ 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区别
仲裁委来员会和法院的区源别:
1.部门性质不同: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仲裁委员会是民间的裁决机构,仲裁委的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其仲裁员大多是律师和政府机构人员兼职从事。
2.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终局的,当事人不存在上诉的问题,所以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又规定了一些补救措施。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人民法院撤销该仲裁裁决。法院诉讼是两审终审,二审判决是生效的判决,当事人应自觉履行。
3.收费不同,仲裁费用高,而且不能缓交、免交、减交。法院的受理费相比仲裁费用要低,一些情况可以缓交、免交、减交。
4.权力不同:仲裁排除法院管辖,即如果选择了仲裁,就不能到法院诉讼了。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无权采取保全措施和执行措施,这两项措施仍由法院办理。
Ⅶ 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区别
法律分析: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区别如下:第一,部门性质不同,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 仲裁委员会是民间的裁决机构。第二,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终局的,法院诉讼是两审终审。第三,收费标准不同,仲裁费用高,法院的受理费相比仲裁费用要低。第四,权力不同,仲裁排除法院管辖,但是法院办理采取保全措施和执行措施两项措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Ⅷ 仲裁委员会仲裁和法院起诉的区别
法律分析:法院仲裁和法院起诉区别是法院只有诉讼,仲裁是仲裁委员会的程序。1.管辖不同。仲裁是协议管辖,而法院诉讼是强制管辖。2.仲裁庭和法院审判庭的组成方式不同。3.审理不同。除特殊情形外,诉讼实行公开审理,而仲裁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一般实行不公开审理。4.制度不同。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不存在上诉或再审,也不得向法院起诉。5.境外执行不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一条 为了维护法庭安全和秩序,保障庭审活动正常进行,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方便公众旁听,促进司法公正,彰显司法权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一条 为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