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作证辩护
Ⅰ 法官可以直接为原告辩护吗
正常,因为法官已经在庭审之前就看过卷宗了,里面有详细的证据和笔录,所以打断很正常啊
Ⅱ 法官可以为家人辩护吗
法律分析:当法官的身份和监护人或近亲属身份相冲突时,由于监护或亲属关系具有身份性,不可替代,而法官则可由不同人来担任。因此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形下法官也可以在本院审理的案件担任辩护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二十四条 法官的配偶、父母、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官应当实行任职回避:(一)担任该法官所任职人民法院辖区内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或者设立人的;(二)在该法官所任职人民法院辖区内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诉讼案件当事人提供其他有偿法律服务的。
Ⅲ 一般法官是如何审问原告和被告的还有双方是如何辩论的《民事案件》
开庭审理
具体步骤
首先,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
其次,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第三,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四)宣读鉴定意见;
(五)宣读勘验笔录。其间,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第四,进行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四)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后,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第五,评议和宣判。法庭辩论或被告人最后陈述结束后,法官进入评议室评议,做出裁判。
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是在法庭上或准司法机构面前进行的辩论。是案件审判的必经程序。其目的是在法庭上起诉犯人,或为其辩护,或决定某一特殊案件的适用法律。法庭辩论的基本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控辩双方不仅要遵守论辩和论证的一般规则,还应遵守许多司法领域所特有的技术性规则。
辩论顺序
一、公诉人发表公诉词;
二、被害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三、被告人自行辩护;
四、辩护人辩护;
五、控辩双方对争论焦点进行辩论。
(3)法官作证辩护扩展阅读
开庭审理是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阶段。其方式主要是有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其中,公开审理是原则,不公开审理是例外或补充。
以民事诉讼为例: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由此可知,离婚案件一般也公开审理,但如果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其决定权在于人民法院。法律之所以规定“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是因为离婚案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审理中可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感情上的一些不愿意公之于众的内容。因此,如果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法庭一般都会允许。
参考资料:网络-开庭 网络-法庭辩论
Ⅳ 法官宣判的时候,律师辩护很重要吗
宣判的时候,代表法官已经做出了最终判决意见,此时律师是不得提出辩护意见专的,只能在对判罚属有争议时,接受当事人委托代替当事人提出上诉意见。
关于律师辩护意见的重要性,是因人而异的。在刑事案件中,辩护律师的作用包括根据事实和法律找到有利的理由,说服办案机关作出对当事人有利的决定;监督办案部门依法办案,为当事人争取公平公正。从法律的角度,在案件宣判前,被告人均有权委托辩护律师。
如果庭审程序尚未结束,尤其没有进入法庭调查环节的,辩护律师尚可以参与庭审的主要环节,这对于律师发挥专业知识是最好的时期。如果整个庭审程序已经进行完毕,法庭已经明确宣判,辩护律师这个时候才介入程序的,可以发挥的作用就比较有限了。
不同的律师,具体操作上可能稍有不同,一般工作为会见、阅卷和提出辩护意见,针对特定问题申请补充开庭,但是补充开庭不代表法庭一定会允许重新开庭,庭审不可能再重来一次,辩护律师已经无法通过庭审程序为被告人进行辩护,作用必然有限,因此审判结果已经宣告的了,这时律师起到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因此还是建议尽早委托律师,也给律师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更好的为当事人争取利益。
Ⅳ 法官能否担任辩护人
第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过程中,应当充分保证被告人行使刑事诉讼法第三版十二条规定的权辩护权利。但下列人员不得被委托担任辩护人:
(一)被宣告缓刑和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人;
(二)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三)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
(五)本院的人民陪审员;
(六)与本案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
(七)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
前款第(四)、(五)、(六)、(七)项的人员,如果是被告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由被告人委托担任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Ⅵ 法官检察官能做辩护人吗
法律分析:不能。人民法院审判案件过程中,应当充分保证被告人行使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辩护权利。但下列人员不得被委托担任辩护人:
(一)被宣告缓刑和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人;
(二)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三)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
(五)本院的人民陪审员;
(六)与本案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
(七)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
第三十二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一)律师;
(二)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第三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
辩护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机关。
Ⅶ 法官考虑是否应采纳辩护律师观点时,都会以哪些为标准
在很多影视剧中,诉讼案件在法庭开庭的过程中,辩护律师神采飞扬,巧舌如簧,特别是香港片中的律师们,他们不仅有精致的妆容,而且普通话极好,口才非常强,辩护起来逻辑清楚,伶牙俐齿,搞的法官频频点头,陪审员悄悄抹眼泪。观众一看到这些,就知道律师非常厉害,毫无悬念,正义得到了张扬,作恶的人最终得到了法院的审判。所以很多人以为法官之所以会采取辩护律师的辩护词,是因为他口才非常好,普通话说得非常清楚,并且言辞有逻辑,这样就能够说服法官。
Ⅷ 在法庭上怎么给自己辩护
在法庭上,主要可从经下几个方面来给自己辩护:
1、是否构成回犯罪。
2、在答共同犯罪中是属于主犯还是从犯。
3、被告人在犯罪中的主观恶性的大小。
4、有无进行赔偿、有无退赃、有无取得谅解书。
5、有无自首立功表现、有无认罪悔罪表现。
6、是否初犯、偶犯,有无前科劣迹。
7、是否可以适用缓刑。
Ⅸ 打官司开庭的时候怎么辩护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和人民法院审判阶段,可以委托他人为自己辩护。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行使辩护权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行辩护,一种是委托辩护。自行辩护,是犯罪嫌疑人对被指控的犯罪行为进行辩解,自己提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理 由和根据。委托辩护,是犯罪嫌疑人委托他人为自己进行辩护,由辩护人提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理由和根据。犯罪嫌疑人在委托他人为自 己辩护的同时,仍然有自行辩护的权利。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可以委托下列人员担任辩护人:
1. 律师。律师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具有律师资格并正在执行律师业务的法律服务人员。律师可分为专职律师和兼职律师,专职律师和兼职律师都可以被委托担任辩护 人。这里要注意的是具有律师资格的人与有律师资格并正在执行律师业务的人员是不同的,经过全国律师资格统一考试合格的,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就可以授予其律 师资格,但取得律师资格的人还须经申请并由司法行政部门核发律师执业证书后,才能从事律师业务。虽有律师资格,但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是不能以律师名义 从事业务的。法律还规定,国家机关的现职工作人员不得兼任执业律师,律师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期间,不得执业。
2.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这里所说的“人民团体”,主要是指共青团、工会组织、妇联组织等。由人民团体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可以不是律师。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这里说的“监护人”,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父母而言的,按照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该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不具有监护能力或者去世的,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兄、姐可以担任监护人。什么是“亲友”,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按通常理解,亲友 就是亲戚朋友。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除可以选择律师作为自己的辩护人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监护人和其他亲戚朋友作为自己的辩护人,可以比较方便地根 据自己的情况充分行使辩护权。
Ⅹ 刑事案件人证物证俱在,辩护人怎么辩护从哪方面找漏洞
“人证物证俱在”,换一句法律术语就是:证据确实充分。对于这类案件只能作有罪辩护,所谓有罪辩护策略,是指同意控方的有罪指控,多数情况下是对罪名无异议,只是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以求得对当事人从宽处罚的最大化。这是实践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策略。
一、少数情况下,可能指控的罪名和罪数有误。
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对指控的罪名更改和罪数进行更改。多数情况下是多改少,但也有时候是少改多。要充分利用数罪并罚、自首、立功等制度的有利点,以求得对被告人处罚的最轻化。
二、辩护的目的,就是试图打破控方证据的确实性和充分性。
1、证据辩护:目前辩护律师收集证据十分困难,因此重点只能是控方提供的证据,辩护的最终目的就是打破控方证据的确实性和充分性。 比如,被告人的口供自相矛盾。在司法实践中,多数法官在被告翻供无法确证的时候,一般先把供述和辩解放一边,而先去审查口供以外的其他证据有没有达到定罪的标准。
2、法律辩护:是指认为控方法律适用错误,从而认定当事人无罪或罪轻的辩护方法。重点应当是程序法单独适用的错误,如强制措施不当,剥夺或限制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超期羁押、证据收集方法违法、级别管辖、职能管辖错误等,辩方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特别是充分利用司法解释和法学理论对控方进行有力的反驳。
辩护要点:(1)抓住最严重的程序违法,比如刑讯逼供;(2)尽量论证某种程序违法会影响审判结果的正确性,以引起法官的足够重视;(3)如果不能达到排除证据的效果,可以退而求其次寻求量刑的优惠,重大的程序违法会伤害被告人的利益,从轻量刑是对其的安抚,这个观念法官能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