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立案需要什么

法院立案需要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5-10 21:52:13

A. 法院起诉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您好,不同的机关在立案上面的要求不同,而在我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们法院都是可以立案的,当然针对不同的诉讼,法律规定的立案机构不同。法院进行立案的,首先要满足法律规定的立案条件,否则的话肯定是不会立案受理的。而通常是在7天内做出是否立案的决定。要是当事人对此决定不服的话,可以申请复议。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
第119条 起诉条件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123条 立案和受理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125条 送达起诉状和提出答辩状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B. 起诉立案需要什么材料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立案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起诉状、主体资格证明、起诉证据材料、授权委托书,起诉费证明视情况准备。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 2.关于个案案由的变更。人民法院在民事立案审查阶段,可以根据原告诉讼请求涉及的法律关系性质,确定相应的个案案由;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经审理发现当事人起诉的法律关系与实际诉争的法律关系不一致的,人民法院结案时应当根据法庭查明的当事人之间实际存在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相应变更个案案由。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增加或者变更诉讼请求导致当事人诉争的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相应变更个案案由。

C. 立案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立案需要的材料如下,双方身份信息证明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最后是提交起诉状。
法律分析
立案程序:1、实行当场登记立案。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决定是否立案。2、实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和补正。起诉、自诉和申请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应当及时释明,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应当补正的材料和期限。在指定期限内经补正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登记立案。3、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的处理。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应当依法裁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并载明理由。当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或者申请复议。禁止不收材料、不予答复、不出具法律文书。4、严格执行立案标准。禁止在法律规定之外设定受理条件,全面清理和废止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土政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立案,1、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2、诉讼已经终结的;3、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4、其他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所诉事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D. 民事诉讼立案需要带什么

法律分析:(1)民事起诉状。应当写明原告信息、被告信息、案由、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致送法院、原告签名盖章并注明日期。注意事项:原被告身份信息如果是自然人,应当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职务、住址(可以是经常居住地)、联系电话,如果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写准确的名称(以登记名称为准)、地址(注册登记地址,如果实际营业地与登记地址不一致,应同时写明实际营业地,便于法院送达法律文书)、法定代表人及职务,联系方式。诉状应提交多份,法院留一份,每个被告一份由法院发给被告,原告自已也应当保留一份。(2)当事人身份信息及委托手续。原告为自然人的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原告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被告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需提供工商局网站查询的企业信息打印件。如果委托其他公民代理的,还应当提供授权委托书以及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3)基本证据复印件。总的原则是诉状所涉及的人、事、物都要有相应的证据。证据复印件应提交多份,法院一份,每个被告一份由法院发给被告,原告自己留存原件开庭时质证。(4)管辖证据。如果上述当事人身份信息、基本证据能够包括管辖证据,则无须单独提交。如果不包括则应当另行提交。比如口头借款合同,要由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辖。那么获得被告的户籍登记地址或者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证明就是管辖证据。 (5)再次起诉证据。针对以前起诉过的案件,比如离婚案件要经过六个月才能再行起诉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E. 法院立案的条件是什么

法律分析:刑事公诉案件:起诉书的格式数量应符合规定(一式八份,每增加一名被告人,增加起诉书五份);属于本院管辖;附有拟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目录,证据目录上所载明的主要证据复印件齐全;有随案移送的赃款赃物的,赃款赃物要与清单相符;有随案移送的其他材料的,移送材料要与清单相符。民事、经济案件:起诉状格式数量符合规定(每增加一名被告,增加一份);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F. 法院立案为什么需要提供银行卡

经济案件,涉及赔偿问题。法院判决之前,会冻结账号,以防败诉方在判决生效后,不履行判决,转移钱款。致使生效判决成一纸空文,纠纷不能根本解决。所以要求提供银行卡,以为后续执行做准备。

一、法院立案需要什么材料
(一)民事案件:

1、起诉状(原件一份,几个被告几份复印件);

2、原告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3、证据复印件一份(比如借条,比如合同);

4、在立案庭要填写送达回证,当事人地址确认书;

5、受理案件通知书。

(二)刑事案件:

公诉案件:因为是公诉案件,所以在输入信息时,只要检察院的起诉书一份就可以了。

自诉案件:

1、提交起诉状正本一份,并按被告人数提供相应的副本。

2、证明原告和被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的复印件,港澳同胞身份证明复印件。

3、受委托代为起诉的,应提交原告的授权委托书。公民代理的,同时提交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律师代理的,同时提交律师事务所的公函和律师执业证件的复印件。

4、证明刑事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材料。

5、法律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执行案件:

1、原审法官签字的判决书或者调解书;

2、送达回证签字;

3、执行申请书;

4、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说明书;

5、执行风险告知书;

6、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7、受理案件通知书,对于公证债权文书的执行,只需把上面“调解书”换成“公证文书”即可。

二、法院立案流程有哪些
立案流程:接受-审查-处理

(一)对立案材料的接受。
对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的受理。它是立案程序的开始。

(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自己发现的或者接受的立案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其任务是正确认定有无犯罪事实发生,依法应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为正确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打下基础。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立案程序的中心环节,是能否正确、及时地立案的关键。因为立案或者不立案,取决于公检法三机关对立案材料审查的结果,而审查材料的过程,也就是根据法律所规定的立案条件,确认有无犯罪事实和分析、评断这种犯罪事实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过程。因此,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三)对立案材料的处理。
对立案材料的处理,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通过对立案材料审查后,分别针对不同情况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这是立案程序的最后结果。

G. 去法院立案需要什么材料

以民事诉讼为例:法院立案需要的材料包括:1、民事起诉状(起诉状应当载明原被告身份信息、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如果有证人的,还要载明证人的姓名和住所);2、当事人的身份证件(自然人只需要身份证即可,法人需要法人的营业执照等);3、有关证据材料及证据材料的来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人民法院对依法应该受理的一审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和刑事自诉,实行立案登记制。第四条民事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五)有证人的,载明证人姓名和住所。行政起诉状参照民事起诉状书写。

热点内容
海事法院院长的级别 发布:2025-02-07 18:49:16 浏览:672
社会公民懂法识法的演讲稿 发布:2025-02-07 18:39:32 浏览:792
秀峰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7 18:26:11 浏览:629
司法部门投票 发布:2025-02-07 17:32:33 浏览:298
环境卫生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2-07 17:26:05 浏览:626
大法官五行 发布:2025-02-07 17:13:28 浏览:567
国有企业改制法律法规 发布:2025-02-07 16:26:57 浏览:380
法学好找女 发布:2025-02-07 15:59:52 浏览:96
公司聘用法律顾问一年多少钱 发布:2025-02-07 15:55:39 浏览:35
道德一般属于 发布:2025-02-07 15:50:27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