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英国如何克服衡平法与普通法中的法官能动性

英国如何克服衡平法与普通法中的法官能动性

发布时间: 2022-05-11 04:49:59

A. 试述英国衡平法的形成及其与普通法的关系。

衡平法是普通法的补充。前者是法律体系的主导。后者只能起到完善和弥补的作用。
衡平法是由英国法官定期举行学术会议演变而来的。最后形成了衡平法院制度。从而确定了其地位。
它也属于判例法。只是判例来源上更加具有学理性。也因此只涉及普通法不能调节或者调节不力的领域。
基本就这些。要展开好多的。

B. 英国普通法和衡平法的产生 共存与融合的进程并揭示其站发展规律

英国封建法律体系的形成。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随着王权的强大和完善的皇家司法机构的建立,逐渐形成了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三大法律渊源,从而确立了英国封建法律体系。 (1)普通法的形成。普通法指的是12世纪前后发展起来的、由普通法院创制的通行于全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它的形成是中央集权和司法统一的直接后果。 1066年诺曼公爵威廉征服英国后,他和继任者为巩固统治,扩大王权,采取进行土地调查、编制“末日审判书”(始于1086年,又称“最终税册”/Domesday Book)等多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统一司法方面,国王建立了御前会议,并从前者中逐渐分立出具有司法职能的财政法院、王座法院和普通诉讼法院。这些法院最初只在伦敦皇家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审理案件,但为了扩大王室管辖权,法官们开始到各地巡回审判。 亨利二世统治时期的司法改革对普通法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颁布《温莎诏令》、《克拉灵顿诏令》等一系列命令,确立了陪审制,并将巡回审判制度化。法官们进行巡回审判时,在陪审团的帮助下,依据王室法令参照当地习惯来审理案件。回到伦敦的皇家威斯敏斯特教堂后,他们互相交流参照各地习惯形成的判案意见,承认彼此的判决,并约定在以后巡回审判时使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通行全国的普通法,所以后人习称其为判例法。 体现王权的令状制也与普通法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它要求原告只在申请到特定的以国王名义签发的令状后,才能向法院主张实体权利的保护。令状成为诉权凭证,无令状就不能起诉。“程序先于权利”的普通法特点与此不无关系。 (2)衡平法的兴起。由于普通法在传统令状制度下,存在着保护范围有限、内容僵化、救济方法较少的缺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得不到普通法院公正保护的当事人,依照历史传统直接向国王提出的申诉越来越多,国王遂将其委托给大法官进行审理。15世纪正式形成了大法官法院(又称“衡平法院”)。根据大法官的审判实践,逐渐发展出一套与普通法不同的法律规则,即根据“公平”、“正义”的原则形成的“衡平法”,并逐渐成为一套有别于普通法的独立法律体系。 相对于普通法,衡平法重内容而轻形式,诉讼程序简便灵活,审判时既不需要令状也不采用陪审制。凡普通法法院不予受理的案件,大法官均予接受。衡平法适应社会发展,创制出信托、禁令等许多新的权利和救济方法。一般认为,衡平法受罗马法影响较深。 普通法实施领域广泛;衡平法仅在普通法难以救济的方面发挥作用,是对普通法的补充。其时可以认为:将普通法去掉,衡平法不复存在;而将衡平法去掉,普通法仍会存在。两大法院系统的关系由于管辖范围存在交叉重叠,大量案件从普通法院转向衡平法院以及衡平法院的禁令可以干涉普通法院的判决,使两者之间矛盾日渐增多。17世纪初,普通法院法官科克和衡平法院大法官埃尔斯密将冲突引向白热化。这场争端以国王詹姆斯一世确立“衡平法优先”的原则而告终。直到1875年司法改革前,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并立一直是英国法的显著特征。

C. 衡平法与普通法有哪些主要区别

虽然普通法和衡平法都是以判例为表现形式,其产生都依托于王权,但两者之间仍有区别:

① 调整对象不同,普通法调整的对象是全方位的,几乎涉及法律的各个领域;衡平法调整的对象是有限的,只涉及普通法不能调整的私法领域。

② 渊源不同,普通法的渊源以习惯法为主;衡平法则以罗马法为主。

③ 程序不同,普通法的程序复杂、僵化;衡平法的程序简单、灵活。

④ 救济方法不同,普通法的救济方法只有损害赔偿;衡平法的救济方法则很多。

拓展资料:

所谓普通是相对于特殊而言,具有“共同”、“普遍”、“通行于全国”的意愿。

从普通法的这一最初含义出发,又引申出其他四种含义:

① 与制定法相对而言,普通法是指判例法;

② 与衡平法相对而言,是指上述普通法法院的判例;

③ 与大陆法系相对而言,是指英美法(见英美法系);

④ 与教会法相对而言,是指世俗政权或法庭发布的法律。

在法律上,衡平法上的补救措施是一种由传统衡平法法院,譬如曾经是英国最高衡平法庭的大法官法庭,所制定与授予的补偿。时至今天,这些补救措施依然是普通法的管辖范围之内。

D. 衡平法的衡平法补救措施

在法律上,衡平法上的补救措施是一种由传统衡平法法院,譬如曾经是英国最高衡平法庭的大法官法庭,所制定与授予的补偿。时至今天,这些补救措施依然是普通法的管辖范围之内。

E. 什么是衡平法

15世纪末-19世纪中叶,是衡平法发展的时期。当时的英国正从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日益发现自己的一些权利无法通过普通法法院来实现,因而就转向英王或国会寻求解决,要求他们主持正义,采取补救措施。国王和国会收到申诉以后,往往交枢密院中负责司法事务的大法官去处理这类案件。�

到了15世纪后半期,由于这类案件不断增多,最终形成了与普通法法院平行的衡平法法院。在实践中,如果案件当事人觉得在普通法法院中得不到正义,就转而寻求衡平法法院的支持。衡平法法院在诉讼中,采取了有别于普通法的原则和诉讼程序,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参考了罗马法和教学法的原则。所谓衡平,用中文表达就是平衡,即公平、正义和良心。法官凭良心判案,所以衡平法院也叫良心法院(Court of Conscience)。衡平法院不实行陪审制,由大法官独自进行审理,自由裁量的余地很大,每个法官的判决也有很大差别。因此,有人说衡平法法院的判决,是由大法官脚的长短来决定的。衡平法法院在长期的实践中,也形成了一套判例,即我们所说的衡平法。因此,所谓衡平法并不是抽象的公平和正义,而是指衡平法法院的全部司法判例。衡平法曾得到相当的发展,一度曾和普通法分庭抗礼。衡平法和普通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衡平法所采取的原则和普通法不同。普通法是法院在各地习惯法的基础上,通过判例所宣示的法律原则;衡平法不是以习惯法为原则,而是凭公平、正义和良心来判案,实际上也就是所谓凭大法官的公正和良心来判案。衡平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实际上是在普通法之外,将罗马法和教会法适用到法律中,以弥补普通法的不足。�

第二,衡平法的救助方式和普通法不同。普通法中最主要的救助方式就是损害赔偿,例如恢复原状等等。衡平法就不是如此,它强调禁止命令,并且可以预先采取一些措施,可以事先禁止被告人实施某种行为,以防止不法行为和损害的发生。衡平法法院可以对被告人采取监禁措施,也可以对普通法中的某些概念进行扩大解释。例如胁迫这一概念,普通法中原来仅指暴力胁迫,但国王解释为包括精神上和道义上的胁迫,扩大了这一概念的范围和含义。

由于衡平法法院的救助方式不同,就涉及到一些特殊案件的管辖。例如英国法中的信托和契约法,契约在普通法中规定得比较严格,如果衡平法法院认为这个契约的形式合乎契约原则,尽管可能契约本身有缺陷,也可以要求承认这个契约。反之,也可能宣布这个契约无效。值得一提的是,罗马法中也有一些关于衡平法的规定,如执法官按照公平原则发布的一些告示,但这并不能说明衡平法是从罗马法中发展而来的。�

第三,衡平法的诉讼程序和普通法的诉讼程序不同。衡平法法院由大法官独立审判案件,不采取陪审制,也可以不要求原被告出庭;而普通法则不行,除采取陪审制以外,当事人一定到庭参与诉讼。另外,衡平法法院的诉状可以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书写,提倡书面审理,而普通法法院的诉状则一般用拉丁文,提倡口头辩论。�

在衡平法时期,除了衡平法法院以外,英国国王还建立了一些特权法院,以利于国王直接干涉司法案件。当时的星法院(Court of star chamber),实际上是国王设立的特别刑事法院,管辖一些政治性比较强的案件。最初主要受理伪造和诽谤性质的案件,后来发展成为迫害清教徒和反对派的法院,受到人民的抵制,于1641年被国会下令废除。此外,还有海事法院和教会法院。海事法院主要适用罗马法的一些原则,教会法则适用寺院法。当时,英国牛津大学开始培养一些懂得罗马法的人,到衡平法法院和星法院里工作,这些人主张在英国系统地照搬罗马法,但未获成功。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官和法学家爱德华.科克(Edward Coke, 1552-1634)是普通法坚定的维护者,曾因管辖权问题多次和英王发生冲突。1613年,科克调任主要审理刑事案件的王座法院的首席法官后,与当时的衡平法院首席法官埃利斯米尔(Lord Ellesmere, 1540-1617)发生了激烈冲突,不准执行以诈欺手段而取得的一项普通法院的判决。科克坚决反对衡平法院对普通法法院的干涉,认为普通法是至高无上的。后由于英国接受总检察长(Attorney-General)培根(Francis Bacon)的建议,使衡平法法院获得胜利,从而确立了衡平法法院的管辖权和衡平法效力上优先的地位。1873年,两个系统的法院实际合并,结束了相互独立的局面。�

第四,19世纪以后,是现代的立法时期。英国自1688年的光荣革命以后,就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优势地位,王权趋于衰落。在随后的立法改革中,对众多的法律进行综合整理,将传统的普通法变为制定法,并且大规模地改变了民事和刑事诉讼程序。19世纪制定的重要的单行刑事法规,主要有《盗窃法》(Larceny Act)、《侵犯人身法》(Offences against the Person Act),1878年国会曾讨论过《刑法典》草案,但未获通过。这个时期制定的重要法律,还有1882年的《票据法》(Bills of Exchang Act)、1890年的《合伙法》(Partnership Act)、1893年的《货物销售法》(Sale of Good Act)等等。�

20世纪后,英美国家的成文法更是大量涌现。在美国,由于政府的活动大大增强,联邦政府的行动涉及日常生活的范围越来越广,规章条例也以创记录的速度增加,以《联邦法典》这部登录新颁布法律的专书为例,近来年,每年都要新增加8万多页,简直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规矩越订越多,造成了当代美国“无事不言法”的奇特景观。代表各种政治势力的协会和组织,成为申张正义的一种后盾。选民集团的发言人、精神病院里的病人,以及妇女,都纷纷聘请律师到法院争取公道。于是,一时间美国出现了一场“权利爆炸”,人人争先恐后,都要法院把受苦受难之事看作涉及宪法的问题来处理。司法干涉过多,使人们降低了对法律的信任,不再认为法律是什么永恒真理的反映,而法院也成了争取一时一事之利角的逐场,未必在于伸张正义。这是当代美国应当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F. 衡平法和普通法有什么区别

区别:

(1)调整对象不同,普通法调整的对象是全方位的,几乎涉及法律的各个领域;衡平法调整的对象是有限的,只涉及普通法不能调整的私法领域。

(2)渊源不同,普通法的渊源以习惯法为主;衡平法则以罗马法为主。

(3)程序不同,普通法的程序复杂、僵化;衡平法的程序简单,灵活。

(4)救济方法不同,普通法的救济方法只有损害赔偿;衡平法的救济方法则很多。

(6)英国如何克服衡平法与普通法中的法官能动性扩展阅读:

普通法是12世纪前后发展起来的,由英国王室法庭实施于全国的普遍适用的习惯法和判例法。普通法实际上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王权强化的结果。(《外国法制史》复旦大学出版社何勤华,李秀清主编)

所谓普通是相对于特殊而言,具有“共同”、“普遍”、“通行于全国”的意愿。

从普通法的这一最初含义出发,又引申出其他四种含义:

① 与制定法相对而言,普通法是指判例法;

② 与衡平法相对而言,是指上述普通法法院的判例;

③ 与大陆法系相对而言,是指英美法(见英美法系);

④ 与教会法相对而言,是指世俗政权或法庭发布的法律。

G. 英国普通法和衡平法的起源,各自有什么特点

英国衡平法是英国普通法和制定法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渊源,它出现于14世纪并随着19世纪后期英国司法体制的改革而与普通法实现了法制上的融合。它以其独特的原则和调整方法显示出其灵活性、创新性和简便性的特点,它重新塑造了法律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习惯,因此,对其起源进行一番系统考察,对加深人们对其认识和了解以及促进当代法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H. 在英国,衡平法法院在审判中应遵守普通法的诉讼程序。 (2 分)否 是

否,衡平法就是为了弥补普通法的不足,以实现和体现自然正义为主要任务。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大法官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衡平法的形式更加灵活,在审判中更加注重实际,而不固守僵化的形式。

I. 衡平法的简介

14世纪以前,按照英国的普通法制度,当事人在普通法法院提起诉讼,须先向大法官申请以国王的名义发出的令状。令状载明诉讼的条件和类别,法官只能在令状的范围内进行审判。但是令状的种类和范围都有限,因此,许多争议往往由于无适当令状可资依据,而无法在普通法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有的讼案即使在普通法法院审理,也由于普通法规定的刻板和救济方式的有限而难以获得“公允”的解决。还有,普通法对于违反契约或侵权行为的诉讼,只能判处损害赔偿或准予回复动产与不动产,不能颁发执行令,强制履行契约,也不能颁布禁止令,防止重大不法行为的发生等。遇到上述情况,当事人为保护自己的权益,根据古老的习惯,便向国王提出请愿。国王被看成是“正义的源泉”、“公正的化身”,而国王本人也借机表示自己的“恩典和仁爱”,于是便通过王权进行直接干预。开始通常是委托大法官根据国王的“公平正义”原则来审理;1349年起,允许原告人直接向大法官提出申请,由大法官审理。15世纪末又进一步设立衡平法院,专门负责审理衡平案件。大法官和衡平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时,采用“遵循先例”的原则,其判例逐渐形成一整套独特的衡平法的基本原则或准则,如“衡平法决不许可过失者得以逍遥法外”、“求助于衡平者须自身清白”等。
衡平法 (Equity) ,也称平衡法、公平法、公正法。它是英美法系的一个分支,它包括根据公平与正义比普通法更重要的思想而建立的一些法则。因此,在裁决法律诉讼时,如果在法律原则和公平原则之间产生分歧,那么公平原则应占上风,法庭并会按此作出裁决。现时,所有法院可同时适用衡平法和普通法。而当衡平法与普通法出现矛盾,便以衡平法为归依。衡平法与普通法形成的严格规则形成对照,它产生的理由是“法越严时无辜者伤害也就越大 ” (Summum jus,summa injuria,summa lex,summa crux) ,通常指普通法过严,约束一人也就有害于他人,如无衡平法来调节,则不公道,所以衡平法代表公平 (Equity dele gate equality) 。

J. 普通法和衡平法有什么区别

普通法也可以说是“判例法”。他最早是借助巡回法院和总结各地习惯和判例而形成的独立的法律体系,它要求原告先申请以国王名义签发的令状,才能向法院主张权利。而随着在传统令状制度的没落,普通法出现了保护范围有限,内容僵化、救济方法较少的问题。后来出现的衡平法法院(大法官法院)也可以说是对普通法的补充。 查看原帖>>

热点内容
法社会中的恋爱与婚姻的论文 发布:2025-02-07 19:26:09 浏览:336
在职法律硕士联考大纲 发布:2025-02-07 19:20:55 浏览:346
海事法院院长的级别 发布:2025-02-07 18:49:16 浏览:672
社会公民懂法识法的演讲稿 发布:2025-02-07 18:39:32 浏览:792
秀峰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7 18:26:11 浏览:629
司法部门投票 发布:2025-02-07 17:32:33 浏览:298
环境卫生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2-07 17:26:05 浏览:626
大法官五行 发布:2025-02-07 17:13:28 浏览:567
国有企业改制法律法规 发布:2025-02-07 16:26:57 浏览:380
法学好找女 发布:2025-02-07 15:59:52 浏览: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