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法官蒙冤
1. 吉林省临江市住建局和临江市法院法官肖继英 狼狈为奸 助纣为虐
上诉啊,充分证据就OK,望采纳谢谢
2. 蒙冤赔偿金应该是谁判错谁出
一、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如果成立,它会严重违犯蒙冤人的合法权益。
如果这个法官没有钱,怎么来赔?有些案子,赔偿款是几百万,法官哪来这么多的钱,那个已经受冤枉的人岂不是更冤枉了。因此,必须国家来赔!
二、法官履行审判职责时,他代表的是国家,而不是其个人。
1、这是工作的失误,并不是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个人的恩怨。
2、国家赔偿后,法官如有责任,同样依法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换位思考一下,如何你是法官,工作难免会有失误,如果都让你来赔,你愿意去做法官吗?恐怕天下没几个人会愿意吧,即使有人愿意,恐怕也是做不了几天的。因此,法官只能承担应当由其承担的责任,如果犯罪了,该坐牢就坐牢。
3. 吉林女子送男友40万礼物遭法官灵魂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是因为吉林女子在和男朋友相处的过程中给男朋友买了价值40万的礼品,在两个人分手的时候女方想要把礼品要回来,所以才有了我们看到的视频。
三、这件事情给了其他女生一个警醒。这个女孩子的事情也给其他的女生一个警告,在感情中千万不要一味的付出,一定要把你的位置和对方平等,当你给他买了东西以后,你也要要求他给你买东西,因为他付出只会让这段感情失衡,最终以分手结尾。很多女生在感情中都是非常不理智的,他们会因为喜欢给对方买各种各样的东西也会因为喜欢深陷这种感情无法自拔,所以看到了这个女生的视频以后,我觉得女性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在感情中的位置,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
4. 如果判了冤假错案,法官要负责吗
当然要负责任,违反法律规定,无视事实和证据,肯定是徇私枉法和渎职
5. 扎根吉林西部最偏远的法庭,乡村法官马骁骁为农民带去了什么
2013年,法官马骁骁从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下调到了白城市,他毅然决然地要求前往万宝法庭工作。
而这份专业知识的熟练把握,以及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无不例外地彰显这这位乡村法官的优秀。要说法官马骁骁的出现为村民带来了什么,那就是和平与正义。
6. 刘忠林蒙冤25年出狱,获得国家最高赔偿,为何他会蒙冤那么多年
我觉得还是因为当时技术不够发达,然后当时的法律也没有现在这么完善,然后从当时的侦破情况来看,也确实是刘忠林最有嫌疑,所以他才被冤枉了25年之久。
刘忠林出生于1968年,案发1990年。
就我个人看来刘忠林之所以被开始定罪也确实是因为在当时的所有人当中也确实是他最有嫌疑,可以知道当时那个年代确实是技术不发达,然后法律也不够完善。现在就要比当年好了很多,也希望现在不要出现之前发生过的类似的事情了。
7. 蒙冤坐牢,那些法官执行的人会遭什么报应
蒙冤坐牢,国家会给予一定赔偿,对那些制造冤假案,逼供,知法犯法的人,根据情况会受到法津的严惩。
8. 吉林一女子送男友40万礼物遭法官灵魂拷问,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样的灵魂拷问出现在吉林省的一次庭审上面,吉林的一名女子在与同居男友一起生活的一个月时间里,送了男友40万的礼物。但是在相处了半年之后,男友各种找理由不回家最后提出了分手,被分手的女子于是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对方归还自己在交往的过程中送给他的礼物。
希望所有正在谈感情的人都能够理性的去对待自己的感情,用物质堆起来的感情是不能够长久的,对于一些需要我们倒贴的人,不要也罢,要相信,你值得更好的。
9. 如何看待申请4100万的天价国家赔偿
李锦莲之前因为“投毒”服刑了19年,在今年6月被改判无罪,如今他向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了4100万的国家赔偿申请。其中,人身自由赔偿金约1000万元,侵害健康权的赔偿金1000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万元。
其次,我国《国家赔偿法》对冤案赔偿实施的“坐牢=上班”的标准,固然很简便,但很可能没有完全覆盖到公民的真实损失。这在之前很多冤案赔偿时都广受诟病。立法机关能否在充分吸纳民意之后,适时进行修订?从1980年代的《国家赔偿法》的横空出世,再到2010年的精神赔偿进入《国家赔偿法》,每一次改变都堪称中国法治的里程碑。
第三,在法律没有修订之前,对于刘忠林、李锦莲这些长达20年的冤案,还应用足既有司法政策,通过提高精神损害的标准,来最大限度地挽回那些被冤案夺走的人生。
冤案受难者的千万级的国家赔偿申请,目前尚难得到法律的全面支持,但是,人的尊严和国家司法公信是无价的,这是全社会的共识。应该让法定赔偿标准逐渐真实反映中国人的尊严和公正的价值。
来源:澎湃新闻网
10. 吉林永吉县法院法官故意串通做,枉法裁判,祸国殃民、、致我现在妻离子散、倾家荡产、、、
首先,你可以通过检察院申诉,从而启动再审程序,从而鸣冤申雪。注意证据的收集。
其次,你可通过媒体曝光,证据依然重要。
再次,依据《公务员法》你可以内部检举,让公务员内部处理该法官。
最后,你真有证据,可以向检察院提供线索,让法院提起公诉,告该法官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