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最高人民法院吴晓芳

最高人民法院吴晓芳

发布时间: 2022-05-13 23:51:48

婚姻法24条连带责任后为什么不追偿

  • 《<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以“婚姻关系”作为推定夫妻共同债务根据的理论基础错误;无条件保护债权人的立法目的及其范围错误;举证责任分配错误。第24条的实施效果是助生虚假债务、坑害无辜良民、毁损法院形象。适用第24条判决的案件“三多”现象突出,即申诉上访的多、检察院抗诉的多、再审改判的多。第24条破坏了婚姻的稳定与和谐,伤害了无数无辜配偶,而最多的群体则是妇女。24条不仅伤害了当事人,也伤害了人民法院的公信力,伤害了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法制环境里,人民群众不仅不能享受法制保障带来的幸福,反而深受法律之害,值得反思!不断揭露和阐释24条的危害与错误,推动早日废除24条,还法律于正义,为人民谋法律之福,乃我们应尽之责任。

  • 【中文关键字】《<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三大错误;三大伤害

  • 【全文】

  • 《<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所伤害的不仅仅是当事人。尽管从表面看,第24条直接伤害的是一些无辜婚姻当事人,使他们莫名其妙背上巨额债务。但实际上第24条所伤害的远非如此,它还伤害了人民法院的公信力,伤害了法律的权威。第24条的伤害者,几乎都对法院丧失信任,对法律失去信仰,有的甚至公开谩骂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和法官,谩骂涉案法院的法官,谩骂法律不正义。因而,第24条实际上所造成的是“三大伤害”:伤害当事人;伤害法院的公信力,伤害法律的权威,以致人民对法律失去信仰。

  •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法制环境里,人民群众不仅不能充分享受法制保障带来的幸福,反而深受法律之害,值得每个法律人和法律工作者深刻反思!

  • 第24条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但却迟迟得不到纠正。究其原因,主要是高层对适用24条的社会危害、24条自身内容的错误等缺乏认识所致。因而,不断揭露和阐释24条的危害与错误,推动早日废除24条,还法律于正义,为人民谋法律之福、免法律之害,乃我们应尽之责任。

  • 本文拟对适用24条的社会危害、24条文内容错误以及理解24条的理论错误等予以列举式披露,以便大家了解第24条错误之所在。本文分六个方面介绍和阐述:一、问题溯源——姻法解释二第24条规定及其主要观点;二、第24条适用危害举要;三、第24条内容错误举要;四、理解第24条理论错误举要;五、修改第24条的“儿童思维”应当缓行;六、债权人主张夫妻债务规则之重构。

  • 一、问题溯源——姻法解释二第24条规定及其主要观点

  • 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

  • 目前,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吴晓芳法官、江苏省高院有关婚姻案件审判意见以及夏正芳等法官和学者认为,该条判断夫妻共同债务的标准就是看债务是否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形成,凡是发生在婚姻存续期间的债务,都是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都要对外承担连带责任,并由此衍生出了所谓的“内外有别论”。“内外有别论”主张,债权人主张夫妻共同债务时,只要债权人证明该借款发生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无论债务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只要没有两种例外情形,就应当直接按照第24条推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共同偿还。但在夫妻内部之间确认夫妻债务时,则要区分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举债方必须证明其举债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否则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内外有别论”认为,这样处理,即使非举债一方对外偿还了不当债务,也可以向另一方追偿。[1]

  • 实践证明,姻法解释二第24条存在严重错误,上述“内外有别论”更是谬论。

  • 二、《<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适用危害举要

  • 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的出发点或目的在于维护交易安全,保护善意债权人。但从实践情况看,并没有达到所期待的效果或目的,或者说恰恰相反。

  • 第24条适用情况或效果,可以概括四句话:助生虚假债务、坑害无辜良民、树立检察院威信、毁损法院形象。适用《<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和“内外有别论”判决的案件,“三多”现象突出:即申诉上访的多、检察院抗诉的多、再审改判的多。

② 最高人民法院资深法官吴晓芳谈如何处理夫妻共同债务

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处理,需要调查债务是否是产生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具有夫妻举债的合意,借条是否有夫妻双方共同签字。
对于可以确认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可在离婚案件中处理;
但对夫妻债务是否存在,或对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没有办法判断的,法官不会在离婚案件中处理,告知当事人另行处理,以保障案外人的债权利益。
如果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法官会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

③ 军产房在离婚时如何处理

<离婚是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
解除婚姻关系
,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是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
免费咨询律师
,九问律师网会为您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
点击进入免费在线咨询>>【九问律师网
军人离婚】当事人对“军产房”只享有房屋的居住权,不享有房屋的所有权。离婚时,军人配偶一方只能要求对方给予住房的经济帮助,不能要求分割“军产房”。
济南婚姻家庭律师点评:
婚姻家庭关系中产生的财产纠纷,离婚纠纷,毕竟每人遇到的情况不同,当拿不定主意时,可以咨询专业律师,“咨询免费”,像撰写婚姻协议书、婚姻答辩状纸、
离婚财产分割
协议等,可以要求律师代写,这样更有利于自己权利的保障,也可以是财产得到公平的分配,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双方当事人实际情况以及我国法律相关规定进行判决。
济南律师杜绍申简介:
执业期间,办理了大量的民事,经济、行政、刑事及非诉案件,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代理:全国比较有影响的苏州亭子桥损害赔偿案、李某涉黑故意杀人案、珠海某工程有限公司诉山东某公司拖欠工程款案、深圳某公司经济仲裁案、枣庄市某信用社诉某集团借贷案、济宁市某再生资源增值税发票案,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诉菏泽某行政单位追索工程款案……法律援助案件曾被县、市、省级电视台报道。目前担任多家企业和单位的法律顾问,服务到位,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④ 最高院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有什么规定

根据最高院公布的夫妻共同财产认定的观点总汇,系统的总结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定义与计算方式,供朋友们参考学习。

1、住房公积金
在离婚案件中具体处理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问题时,应严格区分款项取得于婚前或婚后,离婚时分割的只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先计算出双方婚姻关系期间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总额再分割。因当事人离婚并不是提取住房公积金的事由,故应经过折抵后,由一方根据其拥有的公积金、住房补贴的差额给对方予以补偿。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本书编写组编:《民事审判实务问答》,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页。

2、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
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数额为夫妻共同财产。
——《婚姻法解释(二)》第十四条

3、买断工龄款的归属问题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二)》中有关军人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的规定处理。(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分割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数额为夫妻共同财产。前款所称年平均值,是指将发放到军人名下的上述费用总额按具体年限均分得出的数额。其具体年限为人均寿命七十岁与军人入伍时实际年龄的差额。”)
——吴晓芳:《夫妻一方所在企业发放的买断工龄款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中国民事审判前沿》2005年第2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页。

4、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取得的铺位承租权、转租权
夫妻一方的铺位承租权、转租权具有财产权的性质,可带来财产性的收益,根据租赁关系的法律特征,应认定为夫妻一方或双方的其他共同所有财产的其他形式,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审判时,可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方便管理的原则进行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民事审判实务问答》,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

5、一方在体育竞赛中所获奖牌、奖金的归属问题
一方在体育竞赛中获得的奖牌、奖金,是对其获得的优异成绩的奖励,是运动员个人的荣誉象征,具有特定的人身性质,应视为是个人所有的财产。
——按:此为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刘玉坤诉郑宪秋离婚及财产分割案二审判决书》(1994年)判决观点,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5年02期。

6、指定受益人为夫妻一方的保险利益
依照《保险法》第21条第3款、第60条第1款、第63条的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被保险人死亡后,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依照上述规定和我国《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的相关规定,保险利益主要表现为保险金,保险利益具有特定的人身关系,应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本书编写组编:《民事审判实务问答》,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页。

7、一方取得的知识产权收益
一方取得的知识产权收益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以该知识产权的财产性收益取得是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判断标准,而不应以该知识产权权利本身的取得的时间为判断依据。夫妻离婚时只能对现有财产进行分割,对没有实现其价值的财产性收益不能估价予以分割,智力成果只有转化为具体的有形财产后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对其配偶在共同生活中付出的劳动,可从其他财产中给予适当补偿、照顾。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审判实务问答》,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

8、个人所有房屋的婚后收益
一方婚后用个人财产购买房屋,离婚时该房屋属于“个人财产的替代物”,应认定为个人财产,其自然增值也属于个人财产;一方个人所有的房屋婚后用于出租,其租金收入属于经营性收入,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个人所有房屋的婚后收益认定及其处理》,载《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13年第4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118-123页。

9、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所有权归属问题
在处理离婚纠纷中父母为子女出资所购房屋归属问题时,应根据《婚姻法》第17条、第18条,《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等法律、司法解释之规定,区分父母出资购房的时间、房屋登记的所有权人、父母出资购房的出资比例及出资方式等因素来确定该房屋所有权的最终归属。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所有权归属问题》,载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民事审判前沿》(第一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241-244页。

10、父母出全资为子女买房未登记的情形
(1)如果一方父母出资发生在其子女结婚前,则该出资资金应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第1款规定认定为对其子女一方的赠与。受赠一方子女可以获得该债权转化物——不动产的所有权。
(2)如果一方父母出资发生在其子女结婚后,则应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第2款规定将该出资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除非有证据证明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子女。相应地,子女双方以该共同受赠的出资购买的不动产,是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按:同前,即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所有权归属问题》,载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民事审判前沿》(第一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241-244页。

11、父母出全资为子女买房已登记的情形
(1)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其已婚子女购买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其子女名下,视为只对自己其子女一方的赠与。
(2)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同前。

12、以父母自己名义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并将不动产所有权过户到子女一方名下的情形
(1)如果该不动产过户发生在子女结婚前,显然,该不动产所有权应属于子女婚前财产。
(2)如果该不动产过户发生在子女结婚后且该不动产登记在出资父母一方的子女名下,则仍可适用本条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3)如果该不动产过户发生在子女结婚后且该不动产登记在夫妻中非子女一方名下或夫妻双方名下,用夫妻共同财产偿还该不动产的贷款,则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双方共同财产。
——同前。

13、以子女名义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并将不动产所有权登记在一方子女或双方子女名下的情形
(1)如果该出资发生在子女结婚前,则该出资属于接受该出资子女的婚前个人财产。
(2)如果该出资发生在子女结婚后,则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第2款规定应将该出资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相应地,婚后以子女一方或双方名义签订的不动产买卖合同并以该出资作为首付款所购买的不动产,不管登记在子女一方还是双方名下都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同前。

14、婚姻存续期间,取得一方父母单位房改房所有权
(1)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用夫妻共同财产出资购买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的房屋,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离婚时另一方主张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对该房屋进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购买该房屋时的出资,可以作为债权处理。
(2)如果房改房已经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可视作一方父母放弃对房改房中因自己参加房改以职级、年龄、工龄等抵扣所享受的福利而对于夫妻双方的赠与,可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3)如果登记于夫或妻一方名下,应参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6条的规定,视为对子女的一方的赠与,该房改房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
——《人民司法(应用)》2014年第3期。

15、离婚案件中如何处理“夫妻公司”及夫妻对公司享有的股权
工商登记中载明的夫妻投资比例并不能绝对等同于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如果有证据证明工商登记所载明的事项只是设立公司时形式上的需要,则应按夫妻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去处理。在离婚案件中处理有关“夫妻公司”问题时,既要以《婚姻法》为依据,又要兼顾《公司法》中的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无论是用一方婚前的个人财产还是用夫妻共同财产投资设立“夫妻公司”,公司经营所产生的收益均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吴晓芳:《离婚案件中对“夫妻公司”如何处理》,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中国民事审判前沿》2005年第1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41-242页。

16、享受本人工龄和已死亡配偶生前工龄优惠后所购公房是否属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一方死亡后,如果遗产已经继承完毕,健在一方用自己的积蓄购买的公有住房应视为个人财产,购买该房时所享受的已死亡配偶的工龄优惠只是属于一种政策性补贴,而非财产或财产权益。夫妻一方死亡后,如果遗产没有分割,应予查明购房款是夫妻双方的共同积蓄,还是配偶一方的个人所得,以此确认所购房屋是夫妻共同财产还是个人财产;如果购房款是夫妻双方的共同积蓄,所购房屋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⑤ 买断工龄补偿金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所谓“买断工龄”,实际上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按相关法律规定支付给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行为。“买断工龄”的概念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中并没有确切的表述,“买断工龄”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工龄”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计算工龄的意义是便于确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待遇级别,及职工的退休实行社会保险后,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工龄视为已经缴纳。因此,从计算工龄的意义上来看,工龄是无法买断的。
1999年国家统计局曾在《1999年年报劳动统计新增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中明确“一次性买断工龄所支付给职工的费用从性质上说属于保障性质而非劳动报酬性质,因此,不应统计为工资”。既然国家统计局没有将买断工龄款统计为工资,认为这种费用从性质上说属于保障性质而非劳动报酬性质,则将买断工龄款完全视为夫妻共同财产是不合适的。更何况买断工龄款中包含非工资补偿以及再就业保障因素,再加上实践中存在夫妻婚姻存续期间较短的情况,如果将买断工龄款一概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容易激化矛盾,有失公平。1999年《人民司法》第11期在“司法信箱”回答中认为“买断工龄款与人身密不可分,是一种个人财产。对职工买断工龄款应作为个人财产,不得作为共同财产予以抵债,也不得在离婚时作为共同财产予以分割”。经过司法实践的发展,将买断工龄款完全视为个人财产的看法也在发生改变,在2005年第2集《中国民事审判前沿》中,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吴晓芳撰文认为“将买断工龄款一概作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处理,完全不顾及另一方对家庭所做的贡献,也不尽合理”。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法院认为,买断工龄款与军人复员费、自主择业费有相似之处,因而倾向于参照对军人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的规定处理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分割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数额为夫妻共同财产。
前款所称年平均值,是指将发放到军人名下的上述费用总额按具体年限均分得出的数额。其具体年限为人均寿命七十岁与军人入伍时实际年龄的差额。
参照上述规定,兼顾了婚姻双方的利益,总体感觉比较公平。所以,2011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中指出:离婚纠纷案件中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另一方因企业改制等原因获得的“工龄买断款”,可参照《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确立的原则处理。
因此,在处理买断工龄款问题时,将一方企业发放的买断工龄款总额按具体年限均分得出平均值,其具体年限为人均寿命70岁与一方参加工作时实际年龄的差额,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数额即为夫妻共同财产。

⑥ 《婚姻法》第19条第1款规定属于哪个法律规则范

国务院法抄制办编录的《法律、法规汇编》,是将《婚姻法》列入民法法律部门的。而该法第十九条第一款的内容是,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这显然是关于民事问题的规定,属于民法范畴。

⑦ 关于怎么解决建设工程款结算纠纷

工程结算纠纷的处理,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尊重合意”原专则,一是“实事属求是”原则。在工程造价结算中,应当基于以上两个原则,解决不同的结算争议。结合司法解释和相关审判实践,一般的处理规则如下:1、双方已结算认定造价后一方反悔的,不予支持。2、双方如约定以第三方的审价结果为准的,一方对第三方审定的价格有异议的,不应当支持,除非证明第三方在审价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双方如委托第三方审价但未就审价结果的效力作出约定的,可由双方对审价结果进行质证确定。3、双方约定了结算标准和依据的,法院应当按照该标准和依据组织双方结算或委托造价鉴定。4、双方未对结算问题作出约定的,事后又未达成关于结算的补充协议的,可由法院委托进行司法鉴定。5、对于发包方故意拖延,不在约定的期限内结算的,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以承包方的送审价为准,并且,欠款自法定的时间开始计算利息。

⑧ 婚后我用自己的钱买的房子,如何不成为夫妻共同财产

房产是登记在自己个人名下,该房产就属于出资人的个人婚前财产,在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时,配偶无权要求法院对其进行分割。
理由如下:
1、夫妻一方个人的财产不会因为婚姻关系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相比于旧婚姻法,新婚姻法突出强调对个人财产的保护。新婚姻法规定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离婚时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释(一)也明确规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2.婚前财产在婚后的形式转化,不影响该财产的性质。
婚后夫妻一方用个人婚前存款购得的房屋,仅仅是夫妻一方个人婚前财产由货币形式转化为房屋。因此,夫妻一方以婚前存款在婚后购置的房屋,仍然属于购置方的婚前财产,如果对方没有出资,则不能主张享有房屋的份额。

⑨ 安徽一女子悔婚返还彩礼,按原价退三金被拒,后来怎样了

退婚返还彩礼那是必须的,这也是现在很多农村地区人们的共识,也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不过,当初订婚时给的彩礼都是现金还好说,要是其中有金银首饰,再折现时都会产生一定的纠纷。


在知晓厉害后,王小姐终于表示,愿意返还彩礼金,但必须将定亲时价值2万元的“三金”原价折现返还给孙家,而且剩下的彩礼金要求分期付款。但孙先生却对此不愿意接受,孙先生认为,当时购买的“三金”现在已经贬值,再按原价折现自己相当吃亏,而且分期付款根本不可能。

孙先生的要求并不格外,但现在最让人担心的是目前调查的王家经济状况并不如人意,而且王小姐拿出了十分具体的偿还方案,按照法律规定王小姐的方案是可以支持的,但这样的话,孙先生明显会处于十分不利的地步。

为了让孙先生及时拿回彩礼金,经过多次沟通协调,王小姐再次作出让步,声称如果孙先生接受以“三金”按原价折抵现金的话,剩余的8万余元自己将想尽办法一次性付清。在权衡利弊之后,孙先生同意了该方案,本案也最终于2021年2月达成了执行和解并执结完毕。

热点内容
转包土地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7 04:18:36 浏览:449
英语专业国际经济法 发布:2025-02-07 03:36:24 浏览:45
深圳市劳动法电话 发布:2025-02-07 03:29:16 浏览:38
防金融诈骗法律知识网络竞赛题 发布:2025-02-07 03:15:24 浏览:830
律师函来了后果严重吗 发布:2025-02-07 03:04:25 浏览:153
边缘性人格障碍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7 02:17:09 浏览:585
儿童道德发展包括儿童的发展 发布:2025-02-07 02:09:47 浏览:631
道德信念有 发布:2025-02-07 01:37:14 浏览:863
端正执法司法理念大讨论活动 发布:2025-02-07 01:31:25 浏览:312
劳动法不能上夜班 发布:2025-02-07 01:24:16 浏览: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