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多元调解

法院多元调解

发布时间: 2022-05-14 23:15:32

Ⅰ 多元网上调解是法院的吗

法律分析:是的。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作为互联网+“枫桥经验”的创新举措,将有关部门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职能协同起来,将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等各类解纷资源集成起来,将协商、评估、调解、诉讼等解纷方式对接起来,将委派调解、司法确认、立案、速裁快审等流程贯通起来,重塑解纷格局,形成纵横联动、开放融合、集约高效的纠纷解决网络,最大限度提升解纷效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解纷需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Ⅱ 多元调解不去调解会什么样

多元调解不去调解会导致纠纷加深。多元调解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如果不去的话很可能会使纠纷加深,调解是尊重双方自愿的原则。当然还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条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民事诉讼法》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拓展资料:
多元调解机制的主要特点
1.是形成了“一个中心、五个支柱”的内部调解体系。在立案庭成立调解组,抽调法官专门负责立案调解工作,实现了立案审查与立案调解的有机结合。各派出法庭也结合辖区特点,不断探索推进立案调解的新模式。其中,东小口法庭选派优秀法官进驻社区居委会,沙河法庭把立案调解与法制宣传相结合,小汤山法庭邀请一个人民调解员常驻法庭进行立案前的调解,回龙观法庭向当事人发放“诉讼提示书”,注重对纠纷进行分流引导,南口法庭成立了“综合调解组”。
2.形成了“一个主导、八方联动”的外部调解体系。在立案调解工作中,昌平法院将法院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社区基层组织调解等相结合。三是形成了“一个核心、多个延伸”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在立案调解工作中,昌平法院不仅让法官与法官助理开展立案调解工作,还邀请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等主体参与立案调解,将许多社会矛盾化解在了初始阶段。
3.法院多元调解不是立案。案件只有进入立案状态之后才能确定一般要进行庭审还是先行调解。先行调解和多元调解并不是一个概念。多元调解是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之一,一般在法院在给当事人开具立案通知书之前发放多元调解书,接受调解的,由法院的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不再走诉讼手段。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
4.《民事诉讼法》第122条规定了先行调解,这一新增条文,使先行调解制度被正式确立为民事程序机制,为诉讼当事人提供了一种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是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就其性质而言,先行调解属于法院附设调解。概言之,先行调解是立案前的委派调解,调解由法院以外的人主持,法官应依职权进行司法确认,但当事人不同意的除外。

Ⅲ 法院多元调解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法院多元调解就是法院在诉讼之前进行调解。法院调解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在人民法院审判员主持下,自愿进行协商,通过教育疏导,促成各方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办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四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第九十五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

Ⅳ 多元调解是正规的吗

多元调解是正规的。
多元调解app申请方法如下:
1、在app上完成实名认证。填写申请人的身份信息、被申请人的身份信息、申请事项、申请的事实和理由、有效联系电话、送达地址,并上传相关证据材料。
2、填写完毕后,可通过系统自动推荐调解员,当事人也可以自行选择调解员。目前,九原区法院共有73名特邀调解员可以选择。
3、申请人提交在线申请后,系统自动向申请人选定的调解员发送短信,调解员将在24小时内登录平台,受理案件,并审核相关材料。调解员将通过电话调解或手机远程视频会话等方式,进行调解。调解员经过与双方当事人的沟通,提出调解方案。并将调解方案输入系统,调解成功后,将自动生成调解协议书,协议书内容包括案件当事人信息、纠纷概况、协议条款等内容。
4、调解员发送调解协议后,当事人可以在线查看调解协议。经过人脸识别后,即可确认接收调解协议。当事人在案件调解结束后,可以向九原区法院申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司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若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多元调解就是将人民调解延伸到政法机关、行政部门和居民社区,不限制在信访局这一单一路线,由社区民警协调组织居委会干部、人民调解员、治安志愿者等组成基层调解团队,将矛盾纠纷化解延伸到治安派出所、居民社区、治安复杂场所,以此推动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相衔接。主要概括为三点:一是将人民调解延伸到政法机关。二是将人民调解延伸到行政部门。三是将人民调解延伸到居民社区,建立人民调解纠纷预警网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Ⅳ 多元调解是法院的吗

法律分析:是。立案前多元化调解工作机制是昌平区法院以开展立案诉讼服务改革为契机建立的新工作机制。该机制的主要特点:一是形成了“一个中心、五个支柱”的内部调解体系。在立案庭成立调解组,抽调法官专门负责立案调解工作,实现了立案审查与立案调解的有机结合。各派出法庭也结合辖区特点,不断探索推进立案调解的新模式。其中,东小口法庭选派优秀法官进驻社区居委会,沙河法庭把立案调解与法制宣传相结合,小汤山法庭邀请一个人民调解员常驻法庭进行立案前的调解,回龙观法庭向当事人发放“诉讼提示书”,注重对纠纷进行分流引导,南口法庭成立了“综合调解组”。二是形成了“一个主导、八方联动”的外部调解体系。在立案调解工作中,昌平法院将法院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社区基层组织调解等相结合。三是形成了“一个核心、多个延伸”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在立案调解工作中,昌平法院不仅让法官与法官助理开展立案调解工作,还邀请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等主体参与立案调解,将许多社会矛盾化解在了初始阶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Ⅵ 多元调解可以立案吗

法律分析:法院多元调解不是立案。案件只有进入立案状态之后才能确定一般要进行庭审还是先行调解。先行调解和多元调解并不是一个概念。多元调解是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之一,一般在法院在给当事人开具立案通知书之前发放多元调解书,接受调解的,由法院的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不再走诉讼手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九条 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Ⅶ 法院多元调解需要多久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在当事人同意调解之日起15天内进行调解,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一般在当事人同意调解之日起7天内调解完毕。如果在庭审之前,原被告同意调解的,一般几个小时就可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四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第九十六条 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Ⅷ 多元调解是正式起诉吗

多元调解是正式起诉。法院多元调解不是立案。案件只有进入立案状态之后才能确定一般要进行庭审还是先行调解。先行调解和多元调解并不是一个概念。多元调解是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之一,一般在法院在给当事人开具立案通知书之前发放多元调解书,接受调解的,由法院的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不再走诉讼手段。
多元调解也不一定是对方已经起诉,在对方已经起诉的情况下肯定会收到诉讼状副本的,收到诉讼状副本代表对方已经起诉。但即使对方起诉,大多数民事纠纷在正式审理之前都会先进行调解的,若接受调解,法院会制作调解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五条 送达起诉状和提出答辩状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第一百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四)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热点内容
边缘性人格障碍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7 02:17:09 浏览:585
儿童道德发展包括儿童的发展 发布:2025-02-07 02:09:47 浏览:631
道德信念有 发布:2025-02-07 01:37:14 浏览:863
端正执法司法理念大讨论活动 发布:2025-02-07 01:31:25 浏览:312
劳动法不能上夜班 发布:2025-02-07 01:24:16 浏览:565
李佳行政法精粹 发布:2025-02-07 01:14:10 浏览:532
婚姻法中关于性的认识 发布:2025-02-07 01:02:16 浏览:543
婚姻法解释一不得已不知情 发布:2025-02-07 00:28:46 浏览:336
劳动合同法讲座ppt 发布:2025-02-07 00:00:01 浏览:806
2017婚姻法婚前买房 发布:2025-02-06 23:41:18 浏览: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