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被称作
⑴ 什么是大法官
一般是省级法院的的院长被称为大法官,最高法院的院长被称为中国首席大法官。
⑵ 在香港法官和裁判官的区别
在香港地区,裁判官与法官的确是区别的,这一称谓,因应于香港地区针对刑事审判所专设的裁判法院。
关于香港的裁判法院,楼上的回答已了作为较为详细的介绍,而裁判官即特指在裁判法院从事审判的法官。需要补充的是,因部分裁判法院已经停用,目前在香港地区共有七所裁判法院。包括:位于香港岛的东区裁判法院,位于九龙的九龙城裁判法院,位于新界东的粉岭裁判法院和沙田裁判法院,以及位于新界西的荃湾裁判法院和屯门裁判法院。
而目前香港的总裁判官为唐文先生,主任裁判官共有六位,特委裁判官共有10位,其他为普通的常任裁判官。
此外,香港还有专门的《裁判官条例》,裁判官包括常任裁判官和特委裁判官都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根据令状予以委任。
还需指出的是,在香港回归以前,法官被称作按察司,而裁判官被称为裁判司。因此法官与裁判官的区别在香港回归以前即已经存在。
关于裁判官和法官的谁的权力更大,这一问题很难回答,因香港地区奉行司法独立原则,因此所有裁判官和法官的权力都应当是平等的,但如果考虑到裁判法院为香港最初级的刑事法院,判刑上限为监禁两年和罚款10万港元,而区域法院和高等法院的原讼法庭相较裁判法院管辖更为严重的罪行,且针对裁判法院的判决,还可上诉至高等法院的原讼法庭,而区域法院和高等法院的审判人员均被称作法官,按照非司法专业人士的理解,单就刑事审判领域而言,法官又似乎较之裁判官有更大的权力。
⑶ 法官的重要性
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专业人员,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不同法系的国家,法官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差别。
在英美法系,判例法是法律的主要渊源。法官属于“文化界的巨人”,或被称为“慈父般的人物”。英美法系中有许多显赫的名字基本上属于法官,如科克,曼斯菲尔德,马歇尔,霍姆斯,斯托里,卡多佐等等,可以说,普通法是在法官手中诞生、成长起来的,他们从一个又一个的案件中获得其原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并在裁决相关的案件时,通过判例约束着后来的法官,他们拥有“立法职能”,法官的判例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生活在普通法系国家中的人们,对法官的工作和职业是非常尊敬和信赖的,在诉讼中,法官居中裁断,主导着诉讼程序的走向,诉讼好比是一场法律格斗,双方当事人地位完全平等,法官的职责,按丹宁勋爵的说法:在我们国家形成的审案制度里,是法官开庭听讯和裁定各方争论的问题,而不是代表整个社会进行调查或验证。因此,在诉讼中不允许法官传唤他认为可以使事实得到澄清的证人。法官只能传唤诉讼双方请来的证人。同样,要由律师来轮流质询证人,而不是由法官来质询,以免显得法官有所偏袒。而且要由律师尽可能完整有力地阐明案情,不要粗暴地打断律师的话头,以免影响他辩护的效果。法官的事情就是听取证词。……假如他超越此限,就等于自卸法官的责任,改演律师的角色。在这种法系的国家,法官一般都是从律师中选任的,如在英国,除治安法官外,所有法官均至少有7年的出庭律师的经历,法官的等级森严,人们很少见到年轻的法官,40岁以前被任命为法官的情况极少,一旦被任命为法官,法官们都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他们历尽各种苛刻的考试、考察而得来的,是他们一生中姗姗来迟的辉煌成就,这也是随后社会尊敬和他们的威望被承认的重要原因。
而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的主要渊源是制定法,即由立法机关颁布的成文法。他们一般认为,法官只要把事实和法律最大限度的完美结合起来,即达到了公平、公正。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法官的使命就是不折不扣地适用法律,按步就搬地判案即可,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以防法律的“可能变形”。至于法律本身是否真正体现了公正,是“良法”还是“恶法”,是否有助于解决争端,都不是法官所应关注的事。可见,在大陆法系各国,往往法典繁多,留给法官自由解释的余地很少,法官们的判例并没有被打上个人烙印而为人所重视。美国学者梅利曼对大陆法系的法官形象就作过生动的描绘:“法官不过是一种工匠,除了很特殊的案件外,他出席法庭仅是为解决各种争诉事实。从现行的法律规定中寻觅显而易见的法律后果。他们的作用也仅仅在于找到这个正确的法律条款,把条款与事实联系起来.......,法官的形象就是立法者所设计和建造的机械的操作者,法官本身的作用也与机器无异。......大陆法系的法官不是那种有修养的伟人,也没有父亲般的尊严,常常就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与英美法系法官不同,大陆法系的法官很难在其职业生涯中使自己声名显赫。“总之,大陆法系的司法工作是一个官僚的职业;法官是职员、公仆;司法的作用则是狭窄、机械而无创造性。”法官是“执行一个重要而基本上非创造性职能的文官”。
⑷ 法院纪检监察人员也称呼法官吗
法院的审判人员才称法官,法官必须通过全国司法考试选定,被授予法官资格后才能担任法官。法院的纪检监察人员不能称为法官。
⑸ 审判长,审判员和法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审判长,审判员和法官,有什么区别:
1,审判长就有两种意思:
第一就是在审理具体案件的合议庭中担任主要审判职责,对该案审理负责的法官,就叫审判长,而其他合议庭成员就是审判员或者人民陪审员。
第二,审判长是法院系统内部的一种职称,只有被任命为审判员两年以上才能竞争上岗审判长。
2,审判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人员的一种职称。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23岁且又没有被剥夺过政治权利的公民,经业务考核有能力担任审判工作的,可以被任命为审判员。
除在省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员由省和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外,其他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均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审判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各类案件的审判工作。除简单案件依法可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外,一般应由审判员或审判员和陪审员依法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
3,法官是对从事审判工作的人员的称呼,也就是一种职业名称,和检察官、警官等等是一样的。
审判长,审判员和法官,有什么联系:
审判员,审判长是就一个具体的个案审理过程中而言的,也就是组成合议庭或独任庭的.
法官是国家公务员系列,是分级别的.
在一个法院中,主体是法官.
在一个个案审理中,由法官与陪审员组成合议庭,由法官担任审判长进行审理.
一个法官在这个案子中可能是审判长,在另外一个案子中可能是审判员.
(5)法官被称作扩展阅读:
审判员的设立
设立审判员的根本目的就是完成人民法院的工作职责,审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
基层人民法院由院长一人,副院长和审判员若干人组成。中级人民法院由院长一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人组成。 高级人民法院由院长一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人组成。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简单的民事案件、轻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上诉和抗诉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二十三岁的公民,可以被选举为人民法院院长,或者被任命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但是被剥夺过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审判员有两种:第一种是由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命的;第二种是由其所在法院院长任命的,又称助理审判员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审判员
⑹ 法庭上怎么称呼法官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在法庭上,怎么去称呼法官呢?
个人觉得应该怎么成功称呼法官呢,应该叫他为法官。只需要称呼他为法官就可以了噢。
那么的确法官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职业,他们对宪法了如指掌。的确是为了老百姓说话申冤的地方!
手机使用知识
手机,在一天当中与我们形影不离,生活中处处都会有手机的影子,从早晨起床一直到晚上入睡,手机一直陪伴在身边。打电话、上网、拍照、发微博,手机简直无所不能,但是如果不能正确使用手机,就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今天云手机就给大家说说,使用手机对于我们的健康都有哪些伤害和需要注意事项。
一、尽量少把手机放兜里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将手机放在自己的衣兜里边吧。其实这种做法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匈牙利科学家发现,经常携带和使用手机的男性的精子数目可减少多达30%。医学专家指出,手机若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精子或卵子,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机能。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被手机微波辐射5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人类的精、卵子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也有可能产生DNA病变。因此,我还是建议大家把手机放在包包里,尽量远离离腰、腹部,因此,手机使用者要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当使用者在办公室、家中或车上时,最好把手机摆在一边。
二、拨打电话时间不宜过长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
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并且手机长时间与耳部、脸部接触时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过敏反应,
产生一种叫做“手机皮肤炎”的红色或发痒的疹子。所以我希望大家尽量少用手机拨打电话,如果拨打也尽量较少通话时间,或者选择用耳机接听电话,
减少辐射都脑部的直接伤害。不过还是推荐用户最好在有座机的情况下,使用座机拨打电话。
以上是个人对你有关法庭上应该叫法官什么称呼的问题做了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能够采纳
最后个人祝你健康快乐祝你好运连连祝你万事如意
⑺ 审判员和法官的区别是什么
严格意义上的法官是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以上的人才叫法官。所以法官包括助理审判员和审判员。法官是一种通称,助理审判员和审判员是法律术语称谓。助理审判员在审理案件中裁判时的称谓叫代理审判员,即代行审判员的职责。当然在合议庭中的表决权是一样的,没有大小之分,但在合议庭中,有审判员时,助理审判员是不能担任审判长的,正如有庭长时,审判员不能担任审判长,有院长时,庭长又不能担任审判长一样的道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八条法官的职责:(一)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以及国家赔偿等案件;
(二)依法办理引渡、司法协助等案件;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法官在职权范围内对所办理的案件负责。
第九条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除履行审判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
第十条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四)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对履行职责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予以保密;
(六)依法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七)通过依法办理案件以案释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一条法官享有下列权利:
(一)履行法官职责应当具有的职权和工作条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调离、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三)履行法官职责应当享有的职业保障和福利待遇;
(四)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
(五)提出申诉或者控告;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⑻ 为什么中国的法官被叫做审判员
在不同法系的国家中法官的角色不尽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制专肘、刚正无私属地根据法律判案。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二条明文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审判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各类案件的审判工作。除简单案件依法可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外,一般应由审判员或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
现在法院招录公务员都不会直接招法官,考进去先当法警或书记员,也就是审判辅助人员。过几年等法院有法官名额空缺了才会提升一人或几人担任助理审判员,也就是五级法官。
(8)法官被称作扩展阅读:
法庭职责
审判长的职责
(一)担任案件承办人,或指定合议庭其他成员担任案件承办人。
(二)组织合议庭成员和有关人员做好庭审准备及相关工作。
(三)主持庭审活动。
(四)主持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作出裁判。
(五)对重大疑难案件和合议庭意见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规定程序报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六)依照规定权限审核、签发诉讼文书。
(七)依法完成其他审判工作。
⑼ 古代的法院及官员怎么称呼
军机 :清朝军机处,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都是四品官以上。市局一级(所谓四品,是说四品以上的才能进军机处)
封疆 :有文武两种可能,都不是官职。但一定是大官才能任。一般有封壃大吏,封疆大元帅。相当于省级
观察 :清代对道员的尊称,县级以上干部
侍郎 :六部的副职,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副部级,厅级
尚书 :六部的主管,部级,副部级
察 :明朝按察司是封疆大吏,相当于一个省的政法委书记.
方伯 :等同于布政使,副省部级
中堂 :唐、宋时指宰相,明清时成为对内阁大学士的称呼,副国家级
郎署:不是官职, 指尚书郎的官衙
署郎 :三国时期的庶子太子府属官,第五品,也就是个县级干部
藩臬 :清朝总督巡抚里的藩臬二司,省部级
臬宪 :后明、清的提刑按察司,也称臬司,俗称臬台或廉访);臬使(即按察使);臬府(即臬司。指肃政廉访使);臬宪(旧时对按察使的敬称)。省部级
总兵 :无官职,但一般由高级武将担任。清后期为正二品官。相当于省部级。或者大将、上将、中将级。
副将 :副省部级或者中将、少将级
参将 :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厅局级或者少将、大校级
州牧 :按现在级别是在省部级,甚至权力更大
鼎甲 :科举中一甲三人。不是官职
鼎右 : 指重臣之职位.
极品 :副国家级。元帅级,大将级,上将级
南宫 :西汉皇帝禁卫军分南北两宫,北军由执金吾领,掌京师的徼巡,南军由卫尉统领,掌官门内屯兵,南宫并不是一个官职,是指一支部队,相当于今天的首都戍卫队。
黄堂 :从四品。厅局级
琴堂 :主管音律的官职,可能是五品官,不太清楚。厅局级,县处级
司马 :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军委主席。
甲傍 :不是官职,指想依附有钱的人过下半生
青绶 :指官印上的带子的颜色,西汉时只有将作大匠使用银印青绶,主管皇家宫室,副国家级,省部级
副尹 :应该是尹的副职
饮鹿鸣,宴琼林 :负责宴会的官
能政 :应该是日本的官名,也泛指有能力的官员,具体不详。
黄甲 :指近卫军,也可指近臣
日舍 :负责饮食起居的小吏
泮宫 :不是官名,是指诸侯所上的最高学府,天子上的最高学府叫辟雍。
别驾 :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吏,副省部级
令尹 :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副国家级
佐贰 :明朝知县的副手,辅助知县管理粮马、巡捕等事,相当于一个县的政法委书记。
廪贡:不是官职,是贡生的一个级别。
县令 :县处级,副县处级,也有可能是副厅局级,乡科级主要视所辖区域不同而具体判定。
县宰 :同上
郡守 :从省部级,至厅局级都有可能,视历史时期及区域判定。
都司 :副省部级,中将,少将级
少牧 :辅佐牧的官职,相当于副部级。
提台 :大将,上将级
中丞 :副国家级,省部级。视历史时期不同而定。
传胪 :不是官职,上传语告下称为胪,传胪即唱名之意。
清要: 旧时称地位尊贵,司职重要的官职。赵升《朝野类要》卷2:“职慢位显谓之清,职紧位显谓之要;兼此二者,谓之清要。”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⑽ 法官和审判长有什么区别
法官是对从事审抄判工作袭的人员的称呼,也就是一种职业名称,和检察官、警官等等是一样的。
审判长就有两种意思:第一就是在审理具体案件的合议庭中担任主要审判职责,对该案审理负责的法官,就叫审判长,而其他合议庭成员就是审判员或者人民陪审员。第二,审判长是法院系统内部的一种职称,只有被任命为审判员两年以上才能竞争上岗审判长。
审判长都是法官,法官不一定是审判长,普通案件要组成合议庭开庭,坐在中间负责此案的法官就是审判长,审判长是每个个案负责的法官,如果是只有一个法官审理的,该案就不存在审判长,法官称为审判员。
(10)法官被称作扩展阅读:
审判长的职责:
(一)担任案件承办人,或指定合议庭其他成员担任案件承办人;
(二)组织合议庭成员和有关人员做好庭审准备及相关工作;
(三)主持庭审活动;
(四)主持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作出裁判;
(五)对重大疑难案件和合议庭意见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规定程序报请院长提交 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六)依照规定权限审核、签发诉讼文书;
(七)依法完成其他审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