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安阳法院张静

安阳法院张静

发布时间: 2022-05-16 04:54:16

⑴ cctv1 18号今日说法 说了什么事

CCTV《今日说法》:高中女生因嫉妒同学美貌,泼硫酸将其毁容CCTV《今日说法》

河南信阳的高中女生马娟因为嫉妒同学张静长得漂亮,怨恨同学王晶石学习比她好,马娟选择了极端的报复方式:一天晚上,她趁同睡一张床的张静和王晶石都睡熟了,将一瓶浓硫酸泼在张静脸上……《今日说法》2004年7月5日播出:

记者 高国辉 鄢琳

嘉宾 中国政法大学 阮奇林教授

主持人:各位好,这里是《今日说法》,欢迎您进入我们今天的节目。我们今天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阮奇林教授。阮教授,我现在手里这张照片这姑娘挺漂亮,天真活泼17岁,她的名字叫张静,是一个高三的学生。她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希望能够当一名军校的学生,但是现在她的所有这些理想都无法再实现,来看一下记者调查。

在北京西郊香山脚下一间简陋的出租屋里,住着一个被硫酸严重毁容的小女孩和她的父母。小女孩名叫张静,从河南老家转到这里的整形医院治疗已经有半年多了。被毁容前的张静曾是学校公认的校花,天真活泼,最爱跳民族舞蹈。

现在,她的脸部已经完全变形,眼睛睁不开,左耳朵和鼻梁已经没了。这样的面孔一出门,就会遭来众多人异样的目光。现在 19岁的她,也只有在天黑以后才敢在父母的陪同下出去走走。而这一切,竟是一位张静根本不认识的同学造成的。

事情发生在去年1月20日晚上,在河南信阳三五八中学读高三的张静早早地进入了睡梦。半夜里,她突然在一阵剧烈的疼痛中醒来,感觉脸上像被火灼烧一样难受。张静随后被送往医院抢救。远在河南商丘的父母听到这一噩耗连夜坐车赶到了信阳。她妈妈推开抢救室的门,看见女儿的头已经肿得像脸盆一样大,张静妈妈当场昏倒在地。

张静经过3天的抢救脱离了危险,但面部被大面积烧伤,已经被严重毁容,属二级伤残。事实上,同时被硫酸烧伤的还有张静的一位好朋友王晶石。张静跟王晶石同年级但不同班,两人是学习上的好伙伴。为了学习方便,张静在几个月前就搬到了王晶石的寝室,跟她住在了一起。事发的当天晚上,张静就睡在王晶石的里侧,然而王晶石却比张静幸运,她只是手上被沾了点硫酸,现在留下了一点伤疤。

那么究竟是谁对她们下此毒手呢?经公安机关侦查,他们很快将目标锁定在一个叫马娟的同学身上。19岁的马娟是王晶石的同班同学,但张静并不熟悉这个不同班的同学,她更不知道马娟为什么要拿硫酸泼她。那么马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呢?王晶石说,她印象中的马娟上高中后学习不太好,性格也变的越来越沉默。

是什么造成了马娟这样的性格呢?记者乘车来到了信阳市罗山县马娟的家里,然而她家里却是大门紧闭。原来马娟的父母在她出事后已经去了南方打工,她的邻居和亲戚也都听说了这件事,大家都为此感到十分惋惜。

马娟的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豫南这片偏僻的山区,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父母在山里砍柴的微薄收入,既要生活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马娟和哥哥的学费也经常没有着落。就这样,哥哥初中没毕业就去了南方打工,而马娟则发誓要通过学习走出山区。小时候的马娟经常是老师夸奖和同学羡慕的对象,然而进了高中以后,学费的紧张和学习的压力使马娟的性格和脾气都发生了变化,动不动就爱发火,有时甚至敢骂自己的父母。

那么,张静、王晶石和马娟3人平时的学习成绩是怎样的呢?在信阳市三五八中学,记者提出采访他们的老师时遭到了学校领导的拒绝和工作人员的阻拦。但据了解,张静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中等,王晶石的排名比较靠前,而马娟的成绩只是中下。也正是这样的成绩使马娟心理上难以承受,她总觉得同学瞧不起她,内心常常感到十分孤独。

或许是由于失宠后的心里不平衡,或许是由于自己不愿意服输,马娟发誓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学习成绩,尤其是超过同班同学王晶石。尽管马娟拼命地学习,但是直到高三,她的成绩依然远远落在王晶石的后面。随着高考的临近,马娟要超过王晶石的愿望更加迫切了。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一直处心积虑的马娟终于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想到了一个可以影响王晶石学习成绩的办法,那就是用硫酸来帮助自己。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马娟心里十分兴奋,她决定马上开始行动。当天中午,她来到市里的一家化学试剂厂门市部,花6元钱买了一瓶浓硫酸带回学校。晚上睡觉到半夜时,一直没有睡着的马娟拿着一杯浓硫酸悄悄来到了对面王晶石的宿舍,由于王晶石宿舍的插销坏了,马娟轻易推开门并走到了王晶石的床前。

紧接着,发出痛苦尖叫声的就是睡在床里侧的张静。令人不解的是,明明是为了拖延王晶石的学习,马娟最后怎么会把硫酸泼到了张静的脸上呢?难道是她泼错了吗?对此,马娟说她没有弄错人,她当时想泼的人就是张静。

原来,进入高三以后,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马娟与班里的一名男生很能谈得来,她开始暗暗地喜欢上了这个男生。而张静由于跟王晶石十分要好,便经常去她们班里走动。漂亮活泼的张静免不了会引起班里男生的注意,当然也包括马娟所喜欢的那个男生。渐渐地,马娟觉得张静是在故意勾引那名男生。

那么对于马娟所说的情况,张静等人是否知道呢?张静说她从来没注意过有男生喜欢她,而其他同学也说没看见张静和班上哪位男生谈的来,只看到她用功学习。尽管张静和王晶石并不了解马娟心中的这个小秘密,但敏感的马娟还是认定了张静是在勾引她所喜欢的男生。于是,为了报复张静,同时又能达到影响王晶石学习的目的,马娟想到了这个一箭双雕的办法。马娟认为,王晶石和张静关系很好,如果张静住院,那她肯定会去医院探望,这样会影响王晶石的学习成绩。

正象马娟所期望的那样,张静脸部被烧伤住院后,王晶石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医院陪护着张静,从此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马娟的计划得逞了,但这也毁了张静的容貌,更毁了她的前程和家庭。张静从小有一个梦想就是考上军校,成为一名神气的女兵,然而这个梦想从此彻底破灭了。给张静治疗的医生说,要想完全恢复她原来的容貌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下是办不到的,但是医院会在恢复她各项功能的同时,尽最大可能改善她的容貌。

据张静妈妈说,现在女儿一天到晚哭着说自己生不如死,由于担心张静想不开自杀,她的父母天天守在她的床前。80多岁的奶奶听说唯一的孙女出了这样的大事,很快也哭瞎了双眼。王晶石和张静的结局似乎尽在马娟的意料之中,然而唯一她没有料到的是,没过几天她就被公安民警带走。去年年底,马娟因犯故意伤害罪被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

法院的一审对马娟判处了死刑,但是马娟对这个判决表示出来了不服,提出了上诉。现在,高中毕业后的王晶石由于学习受到影响,没有考上她理想中的大学,自费在河南一所高校读书。而在北京治病的张静现在情绪基本稳定,父亲给她买来了万能表、家电维修教材和一台旧电视机,希望张静在身体好些的时候学学这些知识,掌握一门生存的技能。而张静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还能够象正常人那样生活。

主持人:看到这个子的时候,总是觉得心里面极不舒服,我们可以看到最后法院判的很重,判到了极刑,但故意伤害和其他的伤害案件有什么区别吗?

阮奇林: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是手段特别残忍加上残疾的结果的,要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像泼酸硫搞得人生不如死,痛不如生的情况,就规定了伤害罪,也有死刑。泼硫酸之后,不仅造成容貌毁损,而且造成这个人非常痛苦,终生残疾,痛不愈生,惨不忍睹。这种情况也是适用死刑的。

主持人:阮教授,从刑法的角度来讨论它并不复杂,但是我觉得它最复杂的就是心态的问题。马娟刚19岁,怎么能想到用这么极端的方式,这么不顾后果的方式去报复呢?您觉得从犯罪心里的角度来考虑,她们到底是什么心态呢?

阮奇林:从这个案件中,我也深深感觉到个别人心里的阴暗简直让人不寒而栗,有极个别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可能个性占很大的原因。从孩子的个性分析,从小比较好强比较勤奋,但是她求胜的意识太强烈,最后到了冲昏头脑,丧失理智的程度。这样才能酿成这样的悲剧。

主持人:您觉得马娟的这个行为和她现在处在高三有没有关系?

阮奇林:有一定的关系,人们自我拼搏的意识到高三阶段被激励到很强的顶点,我们不知道高中学习的压力对马娟到底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是这个压力的的确确存在,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主持人:那么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在孩子处于十八九岁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学校或者老师都应该针对他们个人的情况做一些心理调试和辅导?

阮奇林:非常需要。其实不仅是高中,在大学这个问题也相当突出。因为很多孩子从高中进大学以后,周围全是佼佼者,自己的优势就不明显了,有的人会感到十分沮丧,心理打击很大,学习也一落千丈。所以社会一定要注意,大家在追求一个目标鼓励拼搏的时候,还是不要忘记让孩子有多种兴趣爱好,一定要提倡条条大路通罗马,天生我才必有用。

主持人:我还关心一个问题,马娟到街上随随便便6块钱买了一瓶硫酸。虽然很多人买硫酸都是正途,但是不排除有一两个人会花很便宜的价格给他人造成致命的伤害。目前我们国家是不是对可致人伤害的东西应该加强管理?

阮奇林:1987年有法律规定,有经营权的单位和个人可以购买500克以下的剧毒品, 但是数量多的是不行的,还要凭许可证购买。如何让剧毒品在归置和生活方便之间求得很合理的平衡,这是非常关键的。

主持人:阮教授,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上进心,每一个人对其他人也多多少少有点儿嫉妒心,可能是对其他人的名誉、成就甚至是金钱,都很正常,但是一定要自我心里调试,让他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千万不能让它膨胀,因为膨胀之后会影响我们自己的生活质量。如果再进一步的膨胀,很有可能会导致恶性事件的出现。自律,同时爱自己爱别人,是减少这类事件最有效的办法。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

⑵ 张静 <<看懂世界经济的第一本书>> 读后感

“中国梦”,很熟吧?是的,随着我国新一届领导人上任以来,中国梦就成为了时下最火的“官方词语”,成为最广泛的中国网民讨论最多的词组,“梦”也成为2012年国内年度汉字。如是在中华大地上开始了一段寻梦、追梦之旅,在各个地方也开始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各类活动,以唤醒国人心中的中国梦。

2012年注定成为不平凡的一年,并不因玛雅预言2012是地球末日,不因国际时局动荡不安,风云涌动;而是因为人民关注的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都在2012年一一实现,因新任领导人带来大刀阔斧体制改革新风。“中国梦”应该是融合国家与个人的中国之“梦”。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图强复兴之梦,就是中国人要努力摆脱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民族生存状态之梦。

梦想是希望,梦想是信仰,梦想是指引前进的明灯,梦想是前进的动力,梦想是坚信自己的执着信念,完成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是拥有者最伟大的财富。梦想是人生旅途中那永远不会熄灭的亮光,无论是风雨飘摇还是雾霭弥漫,无论是身在崎岖泥泞的路上还是身在不知前路的沙漠中,无论你是身心俱疲还是摔的全身酸痛,它将带给你无限希望和无尽的动力。

提起“中国梦”,不得不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在全球引领风潮的“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意味着‘平等、自由、民主’)的“美国梦”。前不久读了《历史深处的忧虑》,这是一位美籍华人以书信的方式撰写的关于美国社会的故事性书籍。在这本书里,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用生活中鲜明生动的事例,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全面、细致、客观的展示了一副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尤其是司法制度的精美画卷,让人感觉在美国,法律就是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常态,矫正了常人从看电影大片中产生的想当然的常识性的错误,将好莱坞大片带来的不实的“美国梦”打碎。

美国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自由民主法治国度,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拥有着至高自由,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对还是错;可以向世界展现自己的人生态度,无论是否能被人接受;可以斥责当权政府,尖刻而大胆;甚至可以对总统提出意见,无论是否被~~。美国召唤着全世界向往自由的人去美国寻梦、圆梦。但“美国梦”的前提是:人必须享有自由。美国有位叫兰德·保罗的参议员曾说
“自由一旦被剥夺,美国梦就会枯萎、死亡。”

给予美国人这样至高自由的正是所有美国人两百多年来一直小心翼翼的遵循着的《权利法案》,正是它保护着所有美国公民的权利,是它确立了美国法律和生活秩序的基本,无论心怀叵测的人怎么乘间抵隙,也丝毫不能撼动它。美国的宪法凝聚了美国人的理性和智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美国宪法对每个人的平等和自由表达情感的保障。法律赋予了人人平等的权利,让无家可归的人吃得饱穿得暖;让贫穷的人有着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让失业的人及时获得社会救助,顺利的度过难关;让权利受到侵犯的人,不会因没钱而打不起官司,而无法捍卫自己的权力,因为法律规定在民事案件中为他聘请律师。法律也保障着美国人自由的表达情感,与此相关的行为大多不受限制,但请不要认为美国人大多放荡,因为他们行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禁锢、很不“自由”。宪法还保障个体的利益,维护着个体的尊严,如在法庭上,被告只能作为嫌疑犯,不穿囚衣,大多身着笔挺西装。如果检方证据不充分,即使一个人有罪,陪审团还是会以“罪名不成立”将其释放,但他们认为“罪名不成立”绝不等同于“无罪”。
绝大多人美国接受
“宁可放也不能错杀”思想,因为他们为了自由付出了血的代价,他们不愿破坏立宪的初衷。由此可见,没有法律保障的自由只是精神上的空想自由;而美国的自由、民主、法制是在法律的保障下的自由、民主、法制最大程度的体现。

追求自由的真谛是法律的价值理想之一,但法律的本身并不是自由。先哲柏拉图说过“法律是自由的保姆”,很好的表明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众所周知法律具有强制力的特征,但法律的强制力并不是限制和阻碍人的自由的发展;相反,人的自由得以维护和发展正是源于法律的强制力。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使每个人在适用法律上都具有平等性,而自由也具有平等性特征。法律在保护每个人自由的同时,也都在约束限制着每个人的行为。曾经,我认为只要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每个人能有一点点的改变,就能达到自由民主,直到读完这本书,我才幡然醒悟,这种想法是多么肤浅可笑,同时也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毫无疑问,自由是实现美国梦的基础,自由也当仁不让的成为美国梦的核心,至今仍在自由岛上屹立的自由女神像依然是美国梦的象征。如果说“美国梦”就是追求个人极致成功,那“中国梦”
就是具有民族整体意识和群体特色、追求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最大限度的发展,是中华民族面对未来的梦。中国梦比美国梦更注重个体全面自由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和谐幸福、整个民族的振兴、整个国家的富强。

正如《历史深处的忧虑》中的一句话“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是的,美国的自由、民主、法治都是属于美国的阳光,可是阳光总是伴随着阴影的随行,这些阴影是罪恶的、丑陋的。不仅是在美国,同样在中国,我们也无法消除这些阳光后的阴影,正好像我们无法停下追寻美好"阳光"的脚步一样。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实质上也是法治对传统中国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国的法治之路虽然是西方社会冲击下形成的文明力量,但其从来不是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路途中不断摸索、改进形成的。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以符合人和社会的科学发展规律与正当诉求的规则体系来保障人的权利,促成发展过程中各类主体的协调与和谐,把自由、正义、平等、权益保障等美好的梦想,逐步变成现实,即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状态。没有法治做后盾,做保障,利益就会处于不确定状态,幸福就会打折扣,国家和社会就不能长治久安。作为法律人的我们毕生所追求的梦想可能就是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不停的追求、不断的改变,通过我们每个人小小的进步推动法律向前发展的一大步,获得更大范围的自由,保证最自由的民主,提供最有力的法治,将罪恶、丑陋的阴影缩小到最小的范围,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民族振兴扶善遏过,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保驾护航。

我也有一个梦想,即使它在光明灿烂的中国梦面前只能发出微弱的光芒,即使只是“中国梦”
中的沧海一粟;但仍然是我的信仰、目标,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是我前进的原动力。那就是我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真正的帮助,能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公平的对待、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合理的保护,能为他人的自由带来保障,能让司法公正在我的工作中得到体现,能让我的法律寻梦路走得更远。我一直都知道实现梦想的路从来都是坎坷的,但贵在坚持,贵在实干,如今我也算是一个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工作者了,从进院的那一天起我就牢牢记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作为一名人民法院干警的职责,在寻梦途中秉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通过我每天努力的工作来实现我的梦想。

作者: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室 张静

⑶ 法院能否强制执行共有房产中其中一个共有人的份额

可以。执行法院在告知共有人有权协议分割共有财产或者提出析产诉讼后,共有人没有协议分割或者诉讼,则执行法院可以继续推进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第十四条对被执行人与其他人共有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并及时通知共有人;

共有人协议分割共有财产,并经债权人认可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有效。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及于协议分割后被执行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对其他共有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予以解除。

共有人提起析产诉讼或者申请执行人代位提起析产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诉讼期间中止对该财产的执行。

第十五条对第三人为被执行人的利益占有的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该财产被指定给第三人继续保管的,第三人不得将其交付给被执行人。

对第三人为自己的利益依法占有的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可以继续占有和使用该财产,但不得将其交付给被执行人。

第三人无偿借用被执行人的财产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3)安阳法院张静扩展阅读

法院强制执行共有财产案例

张静与张佳勋于1997年结婚。2012年11月张佳勋、乌海市彤阳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高天云签订了民间借贷协议,后三方产生争议。乌海中院判决张佳勋、乌海市彤阳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白治峰共同偿还高天云500万元,同时判决张静在该案中不承担责任。

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乌海中院先后查封了登记在张佳勋名下的乌海银行股份48万股,以及登记于张静名下房产及车库,并且已经执行了张佳勋2014年乌海银行股权所得股息红利款115200元及高尔夫轿车一辆。张静是上述财产的共同共有人。

张静遂向乌海中院提起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要求解除对其名下的房屋查封并不得拍卖,一审被判决驳回。张静不服向内蒙古高院提起上诉,二审亦被驳回。

张静仍不服,以法院应先析产再执行为由向最高法院申请再审,最高法院裁定驳回其再审申请。

⑷ 女婿一家三口被老丈人灭门,四川高院二审改判死缓,法院对此是如何解答的

原本四川高院一审判定嫌疑人死刑,立即执行。二审却来了个大反转,改为死缓,引发受害者家属及其不满。

法院给出的原因是,“受害者属于激动犯罪,且犯罪后有悔罪行为,积极认错、自首,却对社会没有构成严重危害,故改判死缓。”

岳父杀了女婿一家三口,女婿、亲家一个不留。且不久前,女婿和他自己女儿的孩子刚刚出生,一把刀摧毁的是三条人命也是两个家庭。单看这肯定觉得岳父十恶不赦,死刑不足,遑论死缓。但如果了解下事情经过,也会发现可恨之人真的有可怜之处。

目前邹某的家属不认同二审的结果,准备结合资料继续上诉,势要张某死刑立即执行。

所以最终结果仍要等待法院判决,张某是否被判决死刑,也有待跟进。

⑸ 关于名誉权的案件

帮你弄了几个你看看有用么,谢谢
案例一
张静是网络爱好者,网名为红颜静,在南京西祠网站中,真实姓名和网名都有一定知名度。在网友聚会上认识俞清风,并知其网名为华容道。俞清风后以'大跃进'的网名多次发出侮辱原告人格的帖子,张静以其侵犯自己的名誉权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定俞清风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1万元。

法院判决:

张静,俞清风虽然各自以虚拟的网名登录网站并参与网站的活动,但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见面互相认识并知道对方网名,且张静的网名和真实身份还被其他网友所知悉,俞清风在西祠网站中多次以'大跃进'的网名发表针对'红颜静'即张静的议论,其间多次使用侮辱性语言,主观上具有对张静名誉权进行毁损的恶意,客观上实施了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关于精神抚慰金,考虑到知道'红颜静'为张静的人数有限,且张静在被侵权后也曾在网上发表针对俞清风不当言论的因素,因而判定:俞清风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支付精神抚慰金1000元。

律师点评:

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网络空间尽管是虚拟的,但通过网络折射出来的人的行为却是真实的。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侵权的,也会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案例二以及意见

原告:武跃贵,男,49岁,临汾造纸厂经销公司经理。

被告:中国工商银行临汾分行牡丹卡办事处(以下简称牡丹卡办事处)。

被告:临汾福临大酒店。

1997年6月26日,因公司业务关系,原告在福临大酒店请客户就餐,结帐餐费为260元。原告用其牡丹金卡与福临大酒店结算,福临大酒店服务员向被告牡丹卡办事处核实该卡上是否有款,牡丹卡办事处答复卡上无款,酒店服务员拒绝原告用卡结算。原告解释无效,停留达两个小时,后由原告所请客人支付了费用。事情发生后,原告认为自己的名誉、信誉受到损害,向临汾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维护其合法权益。

审判临汾市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一直按信用卡章程使用信用卡,在1997年6月25日往卡上存款4000元,卡上存款余额为1530.08元。经法院主持调解,原、被告双方自愿达成如下调解协议:

一、被告牡丹卡办事处赔偿原告武跃贵520元,并赔礼道歉(当庭执行)。

二、案件受理费400元,其他诉讼费用230元,合计630元,由被告牡丹卡办事处负担。

临汾市人民法院确认该协议符合法律规定,于1997年8月7日制发了调解书。

评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条规定,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本案中,二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侵害原告名誉权的责任呢?

一、原告的名誉是否受到损害公民的名誉是指社会对其品德、才能、思想和作风等的综合评价。在本案中,原告认为主要是其信誉受到损害,但我国有关法律中对自然人的信誉未做界定。公民的信誉是指人们对其在社会交往中信用度的评价,作为一种社会评价,它显然属于名誉的范畴之内。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个人或企业的信誉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信誉的好坏往往能决定商业交易活动的成败,信誉度愈高,意味着成功的机率愈大。因此,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是很看重其信誉的。本案中,被告牡丹卡办事处向原告用餐的福临大酒店提供了原告信用卡上无存款的虚假信息后,福临大酒店拒绝原告用信用卡结算,造成了原告请客,反而由客户付帐的尴尬局面,同时极有可能使原告的客户和他人怀疑原告是否诚实可信,而实际上饭店拒绝原告用信用卡结算,就表明饭店对原告的不信任。对原告这种不信任的态度,就是对其不能公正评价的表现。因此,原告的名誉受到损害是成立的。

二、行为人行为是否违法在本案受理过程中,对被告牡丹卡办事处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是否符合这一构成要件,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牡丹卡办事处的行为不符合民法通则所规定的侵害名誉权行为方式侮辱、诽谤的特征,所以不属于违法行为,不应当承担本案中的民事责任。我们认为,虽然牡丹卡办事处没有侮辱、诽谤原告的行为存在,但其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显然违反了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原告的名誉,应该属于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的其他方式中的一种情况,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隐含情况。在我国法律规范中,这种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比较常见,不能因为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而排除行为人的义务。至于被告福临大酒店,其向银行查询客户信用卡上有无存款是其正当权利,其拒绝原告用卡结算,也是因为银行提供了虚假信息,所以不能认定福临大酒店应承担民事责任。

三、被告牡丹卡办事处有无过错从调解书反映的事实上看,应该认定牡丹卡办事处是有过错的。根据中国工商银行信用卡使用章程,银行有义务在查询时如实向特约单位提供信用卡持有人的信用状况,不论牡丹卡办事处是做了查询工作,而没有如实回答,还是没有查询就轻易答复,都说明其行为的失职,主观上存在故意过错。

四、牡丹卡办事处的行为与原告名誉受到损害存在着直接因果关系正是由于牡丹卡办事处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造成福临大酒店不信任原告,拒绝原告用卡结算,而由原告客户付帐的后果,所以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很明确的。

根据以上分析,被告牡丹卡办事处的侵权责任是成立的。牡丹卡办事处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庭审过程中与原告达成了调解协议。

我们认为,本案在实体处理上是令人满意的。但本案的调解书制作有不完善之处。第一,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的条件之一是具有明确的诉讼请求,但本调解书没有反映出原告的具体诉讼请求,笼统地说“请求法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合乎诉讼文书的制作规范,而且导致了诉讼费用数额的计算无依据。第二,协议内容没有说明被告赔偿原告520元的性质。本案是名誉侵权纠纷,被告给原告造成的是精神上的损害,不是经济上的损失,所以应说明赔偿的性质。

责任编辑按:

从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的文义含义来看,其所规定的损害名誉权行为方式表现为一种积极的作为方式,因此,常有人认为,只有积极的作为方式才构成侵犯名誉权,不作为行为不构成侵犯名誉权。其实,该规定的重点在于保护公民、法人的名誉权,不在于规定侵害名誉权的具体行为方式或表现形式。规定中虽然列举了两种积极的作为方式,但还用“等”字表示了可能有的侵权行为方式,而且,此处的“等”是不能用积极的作为方式来限定的;或者说,当初为什么仅列举了两种积极作为的方式,这主要是考虑总结文革的教训的结果,是当时的立法环境和基础决定的。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依该规定之文义,侵害名誉权行为应是一种故意行为,不包括过失行为。确实,侮辱、诽谤行为应属故意行为。但故意行为在实践中是一种极端行为,因过失造成他人名誉受损害的情况时常发生,甚至后果更严重。而对名誉权的法律保护,法律上并未明文规定只有故意行为才构成侵犯名誉权,从立法技术上,区分“故意”和“过失”而定责任,必须是明文规定的。法律上未作这种区分定责的明文规定时,既是以包括“故意”和“过失”在内的“过错”定责。

本案被告牡丹卡办事处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有权在持卡人的信用卡存款不足规定的额度时予以拒付,但也有义务在持卡人信用卡存款符合规定要求的额度时,及时、正确地为持卡人办理结算支付。本案被告牡丹卡办事处在原告信用卡上存款足以支付消费费用情况下,向特约单位提供不实信息,不论什么原因,都说明其有过失,特别是在其是为公众提供金融服务的经营单位的情况下,更难以什么理由来推脱自己的责任。虽然其这种过失并不必然造成原告在特定情况下的名誉受到损害,但原告在本案特定情况下感到的名誉损害,毕竟出于牡丹卡办事处的过失,没有牡丹卡办事处的过失,原告是不会有这种特定情况下的名誉损害的。因此,根据相当因果关系论,牡丹卡办事处的过失行为与原告所受到的名誉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牡丹卡办事处就具备了归责的基础。而福临大酒店在消费者持卡消费结帐时,为本店的利益和发卡银行的利益及维护信用卡交易安全,有权向发卡银行查询核实,并在发卡银行表示拒付情况下有权拒绝接受消费者的信用卡支付方式,此拒绝接受实际上是执行发卡银行的指令。所以,该酒店在本案中的行为是正当行为,没有过错。

⑹ 何处女子投诉快递员后遭殴打

去年6月,因快递未收到却被显示“已签收”,北京市朝阳区女子张静(化名)向申通快递投诉了快递员王某。不料张静在家竟遭王某持石块殴打,造成她多处受伤。张静于是将申通快递、王某诉至法院,要求对方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各项损失76万余元。

张静于是将申通快递、快递员王某诉至法院,要求二者向自己公开赔礼道歉,赔偿各项损失768606.6元,并承担连带责任。

张静说,虽然距离事情发生已经快一年,但她还是经常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现在基本没办法和快递员近距离交流,总觉得没有安全感”。

庭审现场,快递员王某表示,事发后自己被警方行政拘留,已经付出了代价,“当时我就提出可以付四五千元的医药费,但是她不要,我以为事情已经结束了”。

王某介绍,给张静派件当天快递比较多,而公司规定是2点前必须签收,所以他提前给张静打了电话,说他自己先把快递签收了,晚点再送过去。后来就接到了张静的投诉,期间王某曾发短信询问过对方有没有收到快递,“一直没有回,我以为她收到了”。

王某表示,事发当天他之所以去张静家,是因为张静的投诉导致公司客服也被扣了200元钱。“我就是想让她撤个诉,毕竟客服也处理了,不能无缘无故让客服被罚200元,结果她说要投诉到底。”

王某说:“我带着石头是防身的,平时我就把石头放在车上,这次拿在身上了。我把她按到床上,她咬我我才砸她的。”

庭审结束后,张静展示了这块王某用来“防身”的石头。石头只有巴掌大小,有一个明显尖端,上面隐约还能看到血迹。张静说,石头虽然不大,但很重,导致伤口不长却很深,“当时至少砸了有十下,感觉他下了死手”。

针对张静的起诉,申通公司一方回应称,事发后公司已经通过官方微博表达歉意,并在调解过程中由相关负责人当面进行了赔礼道歉。

根据公司事后了解,双方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张静确认收到快件后,快递员王某提出希望撤销投诉,张静没有同意。后在双方沟通过程中,张静辱骂了快递员王某,这才直接导致了人身伤害。

针对张静一方提出,王某是利用在申通快递工作的便利,才获得了张静的个人信息,申通公司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申通表示,王某作为快递员,必然会知道原告的地址等信息,“不能说是我们泄露了她的个人信息”。

由于各方均接受庭后调解,案件宣布休庭。

⑺ 我和张静感情一直不好张静离家出走两年了。我向法院起诉。一直找不到人法院提起公诉张静。

到一定时间会缺席判决的!

⑻ 案例分析

1。不可。因为没有相关民事法规要求父母必须供养子女读大学。
2。与题一同理。
3。条条大路通罗马。自学成才、勤工俭学、边工作边读书都是方法。

⑼ 110法律援助中心张静

你好,我14年2月份借给朋友四万块钱,一张借条是一年归还一张是两年归还,但是现在找不到他的人了请问我怎样向法院起诉他法院能找到他的人吗

⑽ 2007年天津司法考试的状元考了多少分

省司法厅公布,四川1804人通过司法考试,通过率为16.09%,比去年增加0.1个百分点。四川大学法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张静以389分夺得状元。据悉,过关年龄最大的考生是今年58岁、来自攀枝花的杨唐武。据统计,今年法院、检察院系统的司考合格率较高,均为23%左右,但公证行业的合格率相对偏低。

今年23岁的张静来自河南周口市郸城县,去年考进川大法学院2005级法律硕士班。据张静介绍,她于今年7月下旬正式准备司考,每天平均复习10个小时左右。“说实话,我猜想自己司考会过关,却没想过最后拿了个状元。”张静说,准备司考靠死记硬背是万万行不通的。她复习时,会在教材上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重点。如果遇到想不通的问题,她会在教材上标注下来,去请教老师和同学。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她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张静认为,准备司考坚持自我很重要。考试前,她经常和同学讨论案例,大家看法经常都不一样,多讨论,从多角度看问题,会打开自己的思路。但她每次都坚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样,可以增加自信心,培养考试的心理优势。

张静说,由于司考时间很充分,在答题时应精力集中,只要一道题一道题认真踏实地做,仔细思考,小心题面的陷阱,不心存侥幸就对了。

通过了司法考试,张静希望当一名律师。“如果能够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和正义相伴,我会非常快乐。”(记者 赵倩)

热点内容
怎么样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6 22:18:27 浏览:266
宋疃司法所 发布:2025-02-06 22:11:37 浏览:186
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6 21:11:45 浏览:162
民事诉讼法监督程序 发布:2025-02-06 20:10:29 浏览:603
章程适用合同法吗 发布:2025-02-06 20:08:19 浏览: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难证明 发布:2025-02-06 19:31:09 浏览:839
上海对外经贸法学调剂 发布:2025-02-06 18:04:15 浏览:464
公司会议纪要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6 17:55:50 浏览:966
法治限制党 发布:2025-02-06 17:53:18 浏览:680
劳动法非定时工作制 发布:2025-02-06 17:25:21 浏览: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