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南京法官都是人才

南京法官都是人才

发布时间: 2022-05-16 18:56:50

⑴ 为什么有的人把坏人当好人,把好人当坏人。

一般来讲,做好事的谓之好人,好人做好事被对方认定为肇事者,被第三者特别是法官推定为坏人,这是其危机根源之所在,导致的结果便是谁都不敢做好人!
分析下来,对方的认定,第三者的推定都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只有危害了对方的人才救对方。上月20日《武汉晚报》报道的南京郑先生扶起跌倒的孕妇,孕妇的老公赶来认定是郑先生撞倒,其质问的话就是:“既然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发善心去扶,广场上来来往往的人多着呢,就你一个人学雷峰?”(后录像显示,撞全能孕妇的是一男孩)当事人持此理还可理解,而作为第三者且代表正义的法官断案也持此理就有点让人难以理喻。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做的便是这种让人难以理喻的事,他们在判决扶摔倒的老太起来并送往医院的彭宇赔偿对方4.5万元时,所持的理与上一致:“从常理分析,其与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被告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应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仅仅是好心相扶;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的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未作此等选择,其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
众所周知,凡认定和推定某个事物正确的时候,所依据的理一定要是真理,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只有危害了对方的人才救对方”是真理吗?
不可否认,现时生活中,不乏因危害了对方而采取补救措施来弥补良心亏欠之人,但这不是普遍现象,也不是必然现象,因为有很多人都是在危害对方之后为逃避责任而远离对方,根本不予施救。不是普遍也非必然的现象不能成为真理,何况真理是可反证的,也就是说从反面证实某个理也是正确的才是真理。“只有危害了对方的人才救对方”能够反证吗?不能。只要反证此话便为谬误。“只有危害了对方的人才救对方”反推的句式是“不是危害了对方的人不救对方”。如果此理成立,那么,长江大学包括牺牲3人在内的10多名学生组成人梯营救两名落水儿童,其原因一定是他们集体将其2人推入了江中,不然,他们是不会以生命为代价去营救的。还有比这更荒谬的推论吗?显然,只有危害了对方的人才救对方不是真理而是谬误。
此种谬误从根上说,是建立在性恶论的人性假设上的,即把好人当坏人,而性恶论的人性假设已被证实是错误的、不可取的。把这种错误的、不可取的人性假设用在是见义勇为还是理亏而救都无法说清事例上更为错误,其错误在于:否定善举(即使是理亏之人,救助对方的行为本身也是善举);有可能把好人当坏人;产生无人敢救需要救助者的社会效应;无益于增加社会利益总量。
怎么办?最简单而且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无证据证明一个人的行为是见义勇为还是理亏而救时一律以见义勇为对待,不可按理亏而救处理。用通俗的说法就是宁可把坏人当好人,不可把好人当坏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张扬善举——无论什么样动机的救助行为其本身都是善举;避免冤枉好人而导致社会负效应——无人敢救需要救助的人;可为社会利益总量增加份额——放纵坏人的恶与冤枉好人的恶比较起来,前者大大小于后者,根据最大利益净余额道德终极标准理论,两恶相权取其轻者其余额净是利。
但是,必须说明,对于这种存在重大争议的见义勇为行为,可以提倡,但不能表彰。提倡,是对善举的提倡:好人救助需要救助的人是善举,坏人救助需要救助的人同样是善举(危害了他人而救助绝对是善而不是恶,危害了他人而不救助绝对是恶而不是善)。对善举的提倡于社会只会有利不会有害。表彰,不仅是对善举的肯定,而且还是对行善之人人品的肯定。由于在此种无法分辨行善之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情况下,为避免肯定坏人,因而不能予以表彰。这是把行为与人品分开论之的做法,只有这样做,才能把害降到最低,把利提到最高。

⑵ 南京法官王浩经典语录有哪些

南京法官王浩经典语录有:不是你撞的,你为啥扶,以及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的经典语录,同时也惊动了全国群众,认为王浩是中国道德败坏的典型。

2006年初冬,南京街头的公交站点,一位老太太倒地不起,26岁的小伙子将其扶起,并立马送往了医院,本以为只是一件好人好事,没成想老人却在出院后将年轻小伙告上了法院,并要求其赔偿,法庭上法官的一句“不是你撞,你扶人干嘛”,更是震惊古今。面对这样不负责任的话语,法官王浩如今为江苏省某法院一名法官事后曾表示:“不管如何,彭宇案本身对法官王浩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

之前,有记者联系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谈及彭宇案时,一名法官向记者称,王浩人调走了,我不清楚这事,9月25日,该法院一法官者证实,彭宇案的主审法官王浩确实是调走了。

而调走之前王浩在该院的知识产权庭任职,调离法院后,王浩被安排在了离法院10公里之遥的鼓楼区挹江门街道办。有人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彭宇案,王浩不可能被调走,因此王浩如今依旧在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

⑶ 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南京法官

原话并非如此,只是在判决中,出现大量“按常理推定”的推理过程,有些人称之为“自由心证”或“经验主义”,也就是在案后从媒体宣传中看到的: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她?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送她去医院?

如果不是你撞得,为什么不向家属讨要为老太太垫付的200元钱?

彭宇案中可以看出,法官的审判更倾向于实体正义的追求,因为他绕过了正常的审判路径,去扮演了一个“调停”、“和稀泥”的角色,但可怕的是他绕过的路径却是案件审理的核心——证据。当这样违反法律思维的推理过程,出自于一位司法者、审判者的判决之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对于彭宇案只能用一个“反常”来评价,因为它不符合法律、逻辑、经验甚至是道德。

(3)南京法官都是人才扩展阅读:

抛开法律不谈,它还激发了社会道德的一次危机。当人们谈及“扶老太太”这个话题的时候,往往伴随的是言谈者脸上蔑视的表情。没有人敢再去扶摔倒的老人,除非先找来别人来帮他作证或者录像。

见义勇为、尊老爱老变成“笑”谈,当然这一切并非始于彭宇案,但至少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甚至有人评价彭宇案说道:它让中国人的道德素养倒退了20年。

当然不是因为人们素质低,而是素质高的成本太高。虽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是可以客观地说,彭宇案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⑷ 南京法官是什么梗

因为南京法官说的一句,不是你撞的为什么去扶。

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摔倒了,随手将他扶起,是举手之劳,也是人之常情,更是一件无足挂齿的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扶老人却成了我们生活不可承受之重的事。

南京法官训斥结果

新闻中、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街上有老人摔倒了,来来往往经过了很多路人,都没有人上前去扶起他,这让摔倒的老人承受了更多的痛苦。有些老人摔倒之后,为了打消路人的顾虑,会主动说,他是自己摔倒的,不会讹人,这才能换来路人的帮助。

有些路人想要扶起老人,但是不敢直接走过去扶起,而是让周围的人用手机将一切拍下来后,才敢将摔倒的老人扶起。

一件简单的事,被我们做得如此沉重,如此复杂,并不是我们的道德水平滑坡了,不是人们变得冷漠和自私了,而是生活中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农夫和蛇”的故事,让人们在做好事时,有了顾虑。

虽然我们生活中,大多数老人是好的,但极少数老人的行为,经媒体广泛报道后,在我们的社会中,起到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很多人为了避免麻烦,不愿扶老人,也不敢扶老人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让人痛心的现象,与南京法官王浩的一句“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有很大关系。

2006年11月20日早晨,南京64岁的徐寿兰老人,经过一个公交站台时,被人撞倒了。刚下公交车的彭宇赶紧将老人扶起来。老人的情况不妙,彭宇赶紧给老人的子女打了电话。老人的家属赶到后,彭宇和他们一起将老人送去了医院。在这期间,彭宇为老人代付了200元医疗费。

但不久后,老人和她的家属将彭宇告上了法庭。原因是老人指出,是彭宇将她撞倒的,所以老人的家属,要求彭宇赔偿他们13万元医疗费等各项花费。彭宇连连叫屈,说他没有撞倒老人。

最后,法院认为,彭宇和老人都没有过错,但根据常理分析,彭宇撞倒老人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彭宇要承担老人40%的损失,最后法院判决彭宇赔款老人45876元。彭宇不服,提起了上诉。

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争议,很多网友认为彭宇是好心没好报,无辜受害,对他充满了同情。随后,通过调解,彭宇和徐寿兰老人及其家属,达成了和解,彭宇赔偿了老人一万元损失。

虽然这个案件,就这样结束了,但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和恶劣的。司法领域,我们遵循的是疑罪从无。法院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仅靠常理推断,就判决彭宇承担徐寿兰老人40%的损失,是非常不合理的。

这也让很多品行不端的老人,嗅到了一个赚钱的机会,他们通过碰瓷,来敲诈路人、司机,向他们索要钱财。一时间,这类纠纷在全国各地多了起来。这也苦了很多好心人,他们扶起了老人,却要被老人反咬一口,浪费钱财和时间,还身心俱疲。

被讹的人多了,好心人也心寒了,人们开始不愿扶老人了。尽管几年后,彭宇承认他撞了老人,但这个案件对我们社会造成的影响,远没有结束,但愿有一天,我们不再为扶不扶老人而纠结。

⑸ 南京法官是什么意思谁能介绍下!

南京法官指王浩,2006年南京“彭宇案”法官。由于此案件的审判结果对社会影响巨大,此人备受关注。

案件过程如下:

2006年11月20日早晨,南京老妪徐寿兰在南京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车时,被撞倒摔成骨折。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彭宇表示无辜,有目击证人为其作证。

2007年1月4日,66岁的徐寿兰向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彭宇将其撞倒在地致其受伤为由,索赔13.6万余元。

2007年9月4日下午4点半,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认为本次事故的双方徐寿兰和彭宇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彭宇对受害人徐寿兰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主审法官判决彭宇给付徐寿兰损失的 40% ,共人民币45876.6元。判决结束后,彭宇表示不服判决。

(5)南京法官都是人才扩展阅读:

当时这起轰动全国的民事诉讼案一审判决后引起极大争议,有人对主审法官王浩的判决表现出了极度不满。

2008年3月15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首度披露该案双方已庭外和解。

彭宇与徐寿兰达成庭前和解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彭宇一次性补偿徐寿兰1万元;双方均不得在媒体(电视、电台、报纸、刊物、网络等)上就本案披露相关信息和发表相关言论;双方撤诉后不再执行鼓楼区法院的一审民事判决。

至此,为时1年多的彭宇案画上了结案句号。

⑹ 那句“不是你撞的,为什么你要去扶”也是南京法官吗

原话并非如此,只是在判决中,出现大量“按常理推定”的推理过程,有些人称之为“自由心证”或“经验主义”,也就是在案后从媒体宣传中看到的: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她?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送她去医院?

如果不是你撞得,为什么不向家属讨要为老太太垫付的200元钱?

彭宇案中可以看出,法官的审判更倾向于实体正义的追求,因为他绕过了正常的审判路径,去扮演了一个“调停”、“和稀泥”的角色,但可怕的是他绕过的路径却是案件审理的核心——证据。当这样违反法律思维的推理过程,出自于一位司法者、审判者的判决之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对于彭宇案只能用一个“反常”来评价,因为它不符合法律、逻辑、经验甚至是道德。

(6)南京法官都是人才扩展阅读:

抛开法律不谈,它还激发了社会道德的一次危机。当人们谈及“扶老太太”这个话题的时候,往往伴随的是言谈者脸上蔑视的表情。没有人敢再去扶摔倒的老人,除非先找来别人来帮他作证或者录像。

见义勇为、尊老爱老变成“笑”谈,当然这一切并非始于彭宇案,但至少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甚至有人评价彭宇案说道:它让中国人的道德素养倒退了20年。

当然不是因为人们素质低,而是素质高的成本太高。虽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是可以客观地说,彭宇案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⑺ 如何理解现在网民对于南京法官的吐槽

网络世界容易太容易被带节奏。

彭宇案已无从考证,过去太久了,有些人喜欢拿视频说事,首先视频仅仅是重要证据之一,这段视频既没有声音也离得过远,无法完整还原当时情况,仅就丛某对老外倒地后已无还手之力,依然实行致命攻击。

攻击后没有实施应有的送医救治,公然骑车离开,就已经很恶劣,不知道网友在给这人洗什么,尤其是这种有犯罪前科的危险分子,而由此上升到对一个地方的司法系统甚至对一个地方的无端指责诋毁更是不应该,司法公正不是屁股公正,更不是舆论公正。

彭宇案,法官那句话,并非是孤立的说出来的,动动大脑就明白的事儿,媒体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带节奏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开启全民碰瓷时代的不是南京法官,是黑心媒体。

总结如下:

当时这起轰动全国的民事诉讼案一审判决后引起极大争议,有人对主审法官王浩的判决表现出了极度不满。

2008年3月15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首度披露该案双方已庭外和解。

彭宇与徐寿兰达成庭前和解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彭宇一次性补偿徐寿兰1万元;双方均不得在媒体(电视、电台、报纸、刊物、网络等)上就本案披露相关信息和发表相关言论;双方撤诉后不再执行鼓楼区法院的一审民事判决。

至于丛某案,不可否认,案件本事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你看看网络狂欢,有多少是针对案件本身的?大多是宣泄民族情绪以及地域黑。我怎么看?网络暴民而已,一个个说丛某是英雄,无非就是和围观跳楼者是同一批人,反正怂恿之后,板子打不到他们身上。





⑻ 南京法官事件,扶人的人怎么样了

不是他撞的,一分不陪!是他撞的,全部赔,赔10%算什么意思?

⑼ 为啥南京法官这么出名

“彭宇案”,“宝马毒驾案”,“刺死辱母者被判无期案”,三个案子让南京法律界火的不行。这都10年过去了,我还记得上高中毕业那年在新闻上看到“彭宇案”主审法官王浩说的“不是你撞得你为什么要扶?既然是你去扶肯定是你撞的”,还有那个南京法院发明的“突发性临时性短暂性精神病”,第一个案子是中国“道德大滑坡”的里程碑,后两起案件只是让南京法官更“声名远播”了。

⑽ 南京法官是谁

这要从南京彭宇案说起
字面上理解,就是对彭宇案做出一审判决的南京某区法院法官.
由于舆论的有意无意的倾向,及不明真相的网民多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势,把这起案件定性为黑白不分的错案,“南京法官”也就成为制造冤假错案法官的代名词。

不希望你简简单单的也成为人云亦云的跟风者,介绍几篇文章你参考,希望你有兴趣真正深入的了解这个案件,做出自己的判决。
http://www.hudong.com/wiki/%E5%8D%97%E4%BA%AC%E5%BD%AD%E5%AE%87%E6%A1%88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002102.shtml

如果说有人看见老太太摔倒,把她扶起,这是个好人
如果这个好人主动把老人送到医院,这是个难得一见的好人
如果这个难得一见的好人还主动垫付了几百元医药费,没向家属要,这就不是个好人,是个圣人。
当这个”圣人“被误解,被起诉,而在法庭上第一次开庭时,也不为自己辩解,不否认自己撞了人,那我就要说,这个人是个----骗子,说谎者

热点内容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难证明 发布:2025-02-06 19:31:09 浏览:839
上海对外经贸法学调剂 发布:2025-02-06 18:04:15 浏览:464
公司会议纪要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6 17:55:50 浏览:966
法治限制党 发布:2025-02-06 17:53:18 浏览:680
劳动法非定时工作制 发布:2025-02-06 17:25:21 浏览:638
民法自然年 发布:2025-02-06 16:22:48 浏览:542
辽阳司法所 发布:2025-02-06 15:42:18 浏览:62
雇佣律师 发布:2025-02-06 15:30:25 浏览:278
刑事诉讼法第151条具体内容 发布:2025-02-06 15:09:35 浏览:271
法考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教主 发布:2025-02-06 15:08:22 浏览: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