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调解时撕毁证据
⑴ 撕毁调解协议
1.是协议,又不是调解书,撕毁可视为反悔,如果已有签名,法院仍可按协议制作调
解书,或者直接判决,法院无权对当事人进行威胁或者拘留,罚款;
2.如果你父亲能证明这调解协议是受到上述威胁签订的,可以由上级法院申请再
审,要求撤销该调解书;
3.法律中似乎没有侮辱法院裁判书的罪名,而且撕毁这种情况也不属于伪证,
最多也只是拘留,但无罚款依据;
4.作为一个成年人,在签订任何协议时有审查的权利和义务,而不能以看错或看漏
而反悔或主张协议无效;如果自己确实看不懂,可请专业人员帮忙审核;
5.建议再去的时候做好录音准备,确保能有效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补充某律师观点:
刑事才是调解书收到才生效;民事则调解协议签名即生效;
⑵ 派出所治安案件调解协议书是法院判决主要证据吗
是的
从11月1日起,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公民将不得随意撕毁、拒不履行双方自愿协商达成的调解协议,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的。与此同时,司法部也颁布了《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置、组成和运行机制,调解民间纠纷的范围,方式和分工,程序和要求,以及人民调解协议的订立和履行。这两部法规都将于11月1日起施行。
调解协议以诚为本 上法庭将被作为证据 根据相关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 法律界人士说,对调解协议法律地位的确认意味着人民调解协议在法庭上将被作为一种证据对待。过去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如一方当事人反悔,按照民事法的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这个过程中,调解协议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而今后,调解协议一旦达成,如果反悔不履行,你也可以向法院起诉,但调解协议这时就变成一个证据,法院受理后审查你这个协议是否有效,只要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及社会公共利益,也不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情况的,人民法院就以此作为解决当事人纠纷的依据,以裁判的形式维护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要求你履行。因此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应以诚信为本遵照履行,随意反悔将行不通。法学家们认为,调解协议的“橡皮图章”变硬了,这表明法律对于诚信行为的保护力度加强了。
⑶ 在派出所调解签好字后觉得不合理当场把调解书撕毁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一般情况下,调解协议经当事人签字并履行完毕的,不能撤销。即使公安机关存在办理案件超期等瑕疵,可确认公安机关违法,但不影响调解的效力。如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受欺骗达成协议的,调解无效,但你要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确有欺骗行为发生,且该欺骗行为造成当事人对调解产生重大误解。所以对于调节好,签字好,感觉不合理的时候,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撤回,该调解协议书宣布无效是可以的,另外如果当场撕毁的话,我觉得要相关的法律责任。
⑷ 法院调解的时候,是不是不怎么看证据
法院调解,就是让大家坐下来谈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这样过程需要各方都要做出部分让步,一般是不看重什么证据的。
⑸ 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调解人撕毁直接证据是否涉嫌违法
(一)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根据我县社会矛盾纠纷形势发展的要求,当前,要在巩固镇、村(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的发展行业性、区域性的人民调解组织,加强行政交界地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并根据需要,在集中贸易区、流动人口聚居区建立人民调解组织,逐步消除调解组织空白点,把人民调解工作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使各种民间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二)不断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条件选任人民调解员,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离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法律工作者等志愿者参加,逐步优化队伍结构;2、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法律意识、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思想作风过硬、工作业务熟练、具有吃苦精神的、适应我县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人民调解员队伍。(三)转变人民调解的工作渠道1、推动“单一调解”向“调诉衔接”的转变。一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出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实施,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为实现人民调解制度与诉讼制度的衔接提供了法定的依据,也为促进当事人自觉履行调解协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经各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委托具有相关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组织或者个人对案件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确认。2、实现“重调轻防”向“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转变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必须掌握主动,坚持调防结合的原则,重点在防字上下功夫。一是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人民调解的认识。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宣传日活动,通过开辟人民调解工作宣传专栏、举法律知识问答、以案说法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引导纠纷当事人主动寻求人民调解的帮助。坚持在调解纠纷过程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直接面对普法对象的优势,加强对群众的法律知识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让群众知法、懂法、用法,提高群众面对纠纷的理性程度,考虑成本、效益等因素,使人民调解获得信赖并深入人心。二是建立矛盾纠纷的预防和排查机制,并督查落实到位。建立因人预防、因地预防、因事预防、因时预防等预防机制。建立矛盾纠纷的排查制度,确保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排查重点以征地拆迁补偿、劳资关系、宅基地、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纠纷为主。排查形式上坚持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三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解工作必须要化被动为主动,要经常对辖区单位和村(居)民进行走访,全身心投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发现纠纷苗头,真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3、确保“单独调解”向“联合调解”的转变在当前民间主要矛盾纠纷发生新变化,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开展调解工作必须运用综合手段,多方协调才能达到更好效果。一是健全人民内部矛盾调处公室牵头、各部门参与的协调配合机制。随着环境纠纷、医疗纠纷、产品质量纠纷等特殊纠纷的增加,专门性的行政处理、行政调解机制愈发显得重要,因此其它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矛盾纠纷的调处。二是积极推行“诉调对接”和“公调对接”工作机制。4、促进“以德调解”为主向“依法调解”为主的转变随着普法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通过法律解决的意识增强,调解时仍然依靠个人威望和传统道德规范解决已经行不通,当事人很难接受,就会影响到调解的法律威信和工作效果。因此这对调解工作人员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调解员要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质。人民调解员要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途径,一方面要掌握的法律知识,重点学习民间纠纷涉及较多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物权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等,提高依法事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学习调解的技巧和方法。要通过工作实践、经验交流等不断改变调解方法,创新调解工作的技巧。二是司法所定期开展调解业务培训。可以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或经验丰富的调解工作者对调解员进行业务辅导,重点讲解法律基础知识,剖析常见纠纷案例,组织调解员参加民事案件审理的旁听,全面提高调解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调解技巧。三是调解过程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在调解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人民调解法》的规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调解,使人民调解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从过程到结果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调解协议书的制作坚持按照法律规定,确定协议内容,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调解协议有效条件,制作规范的调解协议书,确保它的法律效力。
⑹ 民事诉讼当庭调解后,有新的证据,当事人可以申请撒消调解吗
你好,如果你们双方都已经在调解书上签字,那么是无法申请撤销调解的,况且调解也不是儿戏,不是说撤销就撤销的。既然同意调解,整个案件就算是结案了。如果有新的证据,那么可以重新进行民事诉讼,重新进行民事诉讼之后,法院会重新受理,就相当于程序要重新启动。如果新的证据不是关键性证据,法院不一定会再次受理,所以你要确保这个新的证据是真实的,关键性证据才行。
⑺ 合同书被撕毁但我有手机拍照作证可以吗,合同是被村里调解人撕毁的,但是我怀疑没撕毁,这官司好打吗
照片可以作为证据,但有的时候,是必须要出示原件的,毕竟这是合同,还是建议您去找个律师事务所,找个专业的律师咨询一下比较稳妥
⑻ 在民事纠纷处理过程中当事人讲证据撕毁应付什么责任
撕毁证据那他就要承担过错,他就是承担责任的一方,民事纠纷处理判决时他也是败诉的一方,
⑼ 调解协议被对方撕毁,但拍了照片,有用吗
照片不能代表原件,如果对方就不承认,这份协议就无效
⑽ 韩厂长调解遗嘱纠纷时撕毁逝者真迹遗嘱,这一行为是否得当
这行为很不得当,是一种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
1、医疗费: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2、误工费: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3、护理费: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4、交通费: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5、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6、营养费: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7、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三条 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