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

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 2022-05-17 17:45:43

㈠ 手机显示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电是诈_吗

是。
诈骗电话的来电显示开头几位是“00019”或者“000019”,但人民法院电话的开头究竟是多少,自己可以查找的。诉讼费缴纳仍旧采取当事人到指定银行缴纳的方式,不会要求当事人自行转帐。如果遇到要求转账的,都是电信诈骗。

㈡ 中国首家互联网法院为什么在杭州试点

早在2011年,杭州法院就开始积极探索新型网络空间治理模式。杭州作为互联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着一大批著名互联网企业,拥有阿里巴巴、支付宝、淘宝、天猫、网易等众多知名电商企业,涉电子商务纠纷多发频发,现实司法需求大。

设立互联网法院,杭州有现实的需求。早在2015年4月16日召开的浙江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上,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就提到一个数据,“阿里巴巴的专门队伍,一年要处理超过400万起交易纠纷。这其中部分纠纷未必能圆满解决,就会进入诉讼通道”,当时的会议就提出浙江法院在审判模式上要探索创新“互联网+审判”的新模式,探索推进电子商务的网上法庭建设,提升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中的法治水准和司法保障。

2015年4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始布局“互联网+审判”的新模式,确定由西湖、滨江、余杭三家基层法院和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试点法院,分别审理网络支付纠纷、网络着作权纠纷、网络交易纠纷及其上诉案件。

这四家法院的分工也有所不同,对应审判的分别是网上着作权纠纷(滨江法院)、网络支付纠纷(西湖法院)、网上金融交易纠纷(余杭法院),杭州中院则负责三家基层院的二审工作。不难发现,相应的试点都有现实依据:滨江辖区内高新互联网企业众多;西湖辖区有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余杭辖区内则有天猫、淘宝电商平台。

2015年5月28日,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23号法庭,浙江法院电子商务网上法庭第一案正式开庭——一位买家在天猫网上买了38罐营养品,但他认为这些营养品超范围、违规使用营养强化剂,要求深圳的一名商家退一赔十。开庭时,原被告双方都在各自电脑前举证、陈述理由,而证据(包括购物时的旺旺聊天记录、产品单号等信息)则在开庭前由双方通过网络同步到了法院,法官也在电脑前审阅。

2015年8月13日,“浙江法院电子商务网上法庭”正式上线。截至今年4月,共计收到普通案件申请2.2万件。随着经验的不断辐射和扩大,全省已有15家法院加入网上法庭平台。杭州大数据产业基础扎实在技术上具有明显优势,已经完全具备了承接“互联网法院”建设工作的能力。

今年1月份,浙江省高院院长陈国猛表示,浙江法院将积极推动设立杭州网络法院,促进网络法治的健全发展。杭州网络法院是基于杭州法院原先的电子商务网上法庭而建,将涉及网络的案件从现有审判体系中剥离出来,构建专业的司法体系,专门审理和研判此类涉网案件。

因此,此次互联网法院首先在杭州挂牌试点,也是基于多方面原因考虑。

㈢ 余杭区人民法院地址在那里从杭州市北站坐几路车到

公交线路:67路 → 地铁1号线,全程约31.5公里

1、从杭州汽车北站专步行约10,到达属汽车北站

2、乘坐67路,经过13站, 到达西湖文化广场站

3、步行约90米,到达西湖文化广场站

4、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14站, 到达临平站

5、步行约340米,到达余杭区人民法院

㈣ 余杭区人民法院考进去难不难

不想回答难不难,反正不建议考,让我再选一次我估计就考检察院了。
法院的工作比大多数公务员的工作都难且多。国家机关一般都是干行政管理类工作,而法院却是干业务工作,专业性强,难度也大,可能你现在觉得判案有什么难的,开庭审理就把情况搞清楚了,适用对应法律就依法判决了。
可是这是实务操作不是在学校一样做题,你民法考个90分在学校肯定高分大佬了,但是实务中必须满分,不能有错。而且写判决书也难多了,判决书是需要说理的,每个案子情况不一样判决书的说理部分就完全不同,每次引用的法条也不一样,都需要查清楚,不能也不敢出错。还有工作量大我就不具体说了,应该题主都有所了解。

㈤ 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已立案了

是的。12月14日下午,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杭州女子吴女士诉郎某、何某诽谤案已被余杭法院立案受理。

10月26日,吴女士委托的诉讼代理人向余杭人民法院提交刑事自诉状及证据材料,以郎某、何某捏造事实,通过网络诽谤自诉人谷某某且情节严重为由,要求以诽谤罪追究郎某、何某的刑事责任。

12月11日,吴女士委托的诉讼代理人向余杭人民法院补充提交了刑事自诉状及证据材料。

余杭人民法院经审查,该案符合刑事自诉案件的受理条件,于12月14日立案受理。

(5)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扩展阅读

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

据悉,7月7日,吴女士去小区门口的快递驿站取快递时,被隔壁便利店老板郎某偷拍。郎某与朋友何某分别饰演快递小哥和对面小区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小富婆”在微信上聊天,编造了“富婆出轨快递小哥”的剧情。

随后,事件在网上发酵,不明真相的网友写下不堪入目的留言。吴女士的邻居、朋友、同事议论纷纷。之后,吴女士丢了工作、找新工作被拒、患上抑郁症……吴女士自视被“社会性死亡”。

8月13日,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分局作出行政处罚书,“经查证,郎某与何某利用信息网络公然侮辱、诽谤他人,属情节较重。”郎某和何某被行政拘留9日,并录制视频道歉。

但吴女士表示,录制道歉视频时,他们多次修改 。“一再跟我们讨价还价,避重就轻,他们的道歉不具备任何诚意。”

㈥ 浙江省五常街道纠纷归属那个法院

归属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五常街道办事处,住所地杭州市余杭区五常大道,按照地域管辖划分,所以一般纠纷归属于余杭区人民法院。
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地域管辖与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

㈦ 浙江省余杭区人民法院电话是多少

即便上班时间打也是一句“正忙稍后再拨”马上断线,拨打一百遍也这样!另拨057—86229407也一样,拨一万遍就二个结果1、无人接听。2、通话中。

㈧ 浙江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传票查询

法院向当事来人送达的传源票不是公开的,只向双方当事人送达,所以,是无法查询的。浙江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也不例外。

但是,不少法院在自己的网站上会公开各类案件的庭审公告情况。浙江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就是这样做的,所以,可以到该院网站查询。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网址: http://yuhang.zjcourt.cn/

㈨ 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当事人发声,她在这件事件中面临了哪些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随着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网络暴力就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逐渐产生的一种现象,而网络暴力虽然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但是,越是无形越是具有杀伤力,网络暴力对于人们的心理伤害是不容小觑的

在浙江杭州,就发生了一起利用网络造谣诽谤的事件,而被造谣的当事人非常无辜,她不过是取了一个快递,却被人恶意造谣,后来导致这名女子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吴敏再次发声:感谢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

对于诬陷造谣自己的人,吴敏选择了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2021年1月份,吴敏的起诉得到了法院的正式受理,这意味着造谣诬陷的人将会为自己的行为得到相应的法律惩罚。

虽然案件还没有结果,但是正式受理就已经给予吴敏很大的希望和支持了。因此吴敏再次发声,表示自己非常感谢这段时间给予自己支持的家人、朋友、司法机关、以及社会各界的好心人

相信法律会公正裁决此案,给予造谣诬陷的人应有的惩罚。

㈩ 女子取快递被造谣事件两人被立案侦查!你对造谣事件怎么看

记者12月26日从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获悉,在检察机关的建议下,此前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当事人郎某、何某已被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以涉嫌诽谤立案侦查。2020年7月,被造谣的谷女士到小区快递点取快递时,被附近便利店店主郎某偷拍了视频。郎某随后与朋友何某“开玩笑”,编造“女子出轨快递小哥”等聊天内容,发至微信群。随后谣言通过不断转发,在互联网发酵。谷女士发现该情况后报警。

8月13日,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郎某和何某捏造聊天内容,并截图发至微信群,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依据相应法律规定,警方对二人分别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10月26日,谷女士向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于12月14日决定立案,并依法要求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提供协助。

检察机关认为,在此期间,相关视频材料进一步在网络上传播、发酵,案件情势发生了变化,郎某、何某的行为不仅损害被害人人格权,而且经网络社会这个特定社会领域和区域得以迅速传播,严重扰乱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给广大公众造成不安全感,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之规定,应当按公诉程序予以追诉。

12月25日,根据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建议,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对郎某、何某涉嫌诽谤案立案侦查。

检察机关表示,将恪守客观公正立场,会同相关司法机关推进该案得到依法公正处理。

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事件调查

12月14日,吴妍(化名)收到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的立案通知书:“经审查,起诉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本院决定立案审理。”

8月初,一段小吴被偷拍的视频在网络流传,编造的聊天截图演绎出“少妇出轨快递小哥”的故事。4个月过去了,被网络谣言折磨的小吴提起刑事自诉,让法律给她一个“说法”。

10月26日,小吴委托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晶晶向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提交刑事自诉状及证据材料,要求以诽谤罪追究郎某和何某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12月14日,记者来到网曝事发地点,见到郎某的父亲。他说,事情已过了很久,“最初就是个玩笑,后来的传播我们也没想到。”他说,最近有很多媒体来跟进此事,儿子已不在店里经营了。记者辗转联系上郎某,他表示已经知道诉讼的事情,“一切以法院判决为准吧。”

维权存难点,让“键”下守法成为习惯

4个月后,小吴依然没能走出这一事件的漩涡。“一次地震出来,会有无数次余震。虽然大家都知道我是被冤枉、被诽谤的,我是受害者,但这一负面新闻的阴影一直跟着我。”小吴对记者说。

11月,小吴认为自己已调整好,可以开始新的工作,但在多次求职过程中,无论哪家公司面试,都离不开上一家公司的离职原因。小吴说,自己说出原因后,洽谈会无法继续。“社会好像还没准备好去接纳我,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不知道还会持续多久。”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表示,此类案件维权难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主体难以确定,有时难以明确侵害人,需要平台协助;二是相关事实证据不易固定,网络上的文字视频可能会被删除;三是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大家都有法不责众的错觉,认为事后难以追责。

“要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上辱骂、诽谤他人与现实中一样,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都有可能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薛军说。

郑晶晶说,在实践中,部分人可能会咨询律师,选择民事侵权的救济途径;但还有很多人考虑到侵权行为不严重、维权成本过高,往往选择放弃司法救济。很多受害者甚至不知道法院可以受理刑事自诉案件,往往自认倒霉。

如何治理网络谣言和暴力,是信息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业内人士认为,要加强必要的普法宣传活动,让普通公民能充分认识到网络谣言的危害,让身处网络空间的每一个人将“键”下守法当成一种习惯,保护自己和他人不受网络谣言和暴力的侵害。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第151条具体内容 发布:2025-02-06 15:09:35 浏览:271
法考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教主 发布:2025-02-06 15:08:22 浏览:724
劳动法福建哺乳期 发布:2025-02-06 14:58:58 浏览:94
审议环保条例发言 发布:2025-02-06 14:57:38 浏览:757
信访听证会结论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6 14:35:04 浏览:602
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多久可以消除 发布:2025-02-06 14:32:33 浏览:576
去法院起诉去哪个法院 发布:2025-02-06 13:47:16 浏览:736
法考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发布:2025-02-06 13:46:41 浏览:24
银川律师电话 发布:2025-02-06 11:55:40 浏览:972
安阳免费法律援助 发布:2025-02-06 11:31:06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