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用枪法院
A. 公安民警到法院查阅案卷可以佩带枪支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
B. 人民警察佩带枪支时,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人民警察佩带枪支时,应当遵守强制佩戴管理的相关规定。
具体规定如下:
1、携带人民警察证、持枪证(执行特定侦查任务的除外);
2、除因执法办案需要外,不得进入娱乐场所;
3、严禁饮酒或者参加非警务活动;
4、发生枪支丢失、被盗抢或者其他事故,应当立即向所属配枪部门、事发地县级公安机关报告;
5、省级以上公安机关依法作出的其他规定。
在执行任务时,遇有危及公共安全、本人或者其他公民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公共财产等暴力犯罪行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和危险程度,及时选择采取持枪戒备、出枪警示、鸣枪警告、开枪射击措施,有效预防、制止严重暴力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第五条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可以配备公务用枪。
国家重要的军工、金融、仓储、科研等单位的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在执行守护、押运任务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可以配备公务用枪。
配备公务用枪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严格控制的原则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第七条 配备公务用枪,由国务院公安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批。
配备公务用枪时,由国务院公安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发给公务用枪持枪证件。第二十三条 配备、配置枪支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妥善保管枪支,确保枪支安全。
配备、配置枪支的单位,必须明确枪支管理责任,指定专人负责,应当有牢固的专用保管设施,枪支、弹药应当分开存放。对交由个人使用的枪支,必须建立严格的枪支登记、交接、检查、保养等管理制度,使用完毕,及时收回。
配备、配置给个人使用的枪支,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防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发生其他事故。
C. 违法使用警械的案例
近日,重庆市渝中区法院判决望龙门派出所违法传唤、违法使用警械一事引发网友关注。女子因和他人打架后,在民警通知去派出所调解时发生争执并投诉相关民警,随后女子和家人与上门传唤的民警发生争执,父母被民警使用辣椒水喷射。王女士因此起诉警方,一审判决派出所违法。
警方认为,在出警现场,王丽母亲刘兰情绪激动,多次打断民警说话并阻碍民警带王丽离开,还故意用手戳到了警察陈某的脸上,刘兰行为不但严重影响出警现场秩序,而且会对警察脸部造成伤害,于是民警陈某掏出催泪喷射器对其进行警告,警告无效后使用催泪喷射器对其控制。
公安机关传唤的规定是什么?
传唤是司法机关通知诉讼当事人于指定的时间、地点到案所采取的一种措施。传唤的目的是保证刑事诉讼活动有计划进行,及时处理案件,传唤必须使用法定的诉讼文书--传票。传票应先期送达被传唤人。受传唤人应按传唤要求准时到案。无正当理由而拒绝到案的,要承担法律规定的责任。经依法传唤而拒绝到案的,司法机关可根据侦查或审判活动的需要,依法采取拘传的强制措施,强制疑犯罪嫌疑人到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9条: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刑事传唤有没有强制力
一、《刑事诉讼法》关于传唤的规定是在侦查措施类,而不在强制措施类。所以刑事传唤不是强制措施,不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效力,刑事传唤不具有强制力。
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传唤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出示《传唤通知书》和侦查人员的工作证件。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应当在《传唤通知书》上填写到案时间。
三、《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对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嫌疑人,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传唤的,公安机关可以强制传唤。
有没有强制力正是刑事传唤与行政传唤的一个本质区别。行政案件中没有太多的其他强制措施,但办理刑事案件程序中有拘传、拘留等较多可供选用的强制措施,没有必要再赋予刑事传唤强制力。
犯罪嫌疑人拒绝在传唤通知书上签字时,公安机关是不可以采用注明的方式解决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规定》,犯罪嫌疑人拒绝在《传唤通知书》上填写讯问结束时间时,公安机关才可以采用注明的方式,并没有规定
D.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武器应负哪些法律责任
司法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使用武源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国务院1996年1月颁布的《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8条至第11条对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武器作了严格规定。
该条例第10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1)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2)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会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该条例第11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1)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2)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还于1983年9月联合下发了《关于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实行正当防卫的具体规定》,监狱法第45条、第46条对监狱管理过程中使用武器和警械的条件和程序也作了明确规定。
E. 警察进法院可以配备枪支吗
除因公并且得到准许的公安警察人员外,不是法警一般不可携带枪支进入正在办公的法院。
F. 法警下班能带枪吗法警是警察一种还是法院自己的部门
法警下班不能带枪,法警是警察的一种,叫司法警察,属于法院工作人员。
法警配枪有严格限制,非因公务不能配枪。法院有法警队,法警是法院工作人员,另外检察院、司法局也有法警。
法警的主要任务有警卫法庭,维持法庭秩序,押解犯人出庭受审,执行搜_、拘传、送达、协助执行人员执行法院判决和裁定,协助检察人员进行侦查活动等。
司法警察授予警衔,警司及以下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或省一级人民检察院授予,警督、警监由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司法警察警衔最高为一级警监。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条例》第八条 在法庭审判过程中,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应当按照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的指令,对违反法庭规则,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员等扰乱法庭秩序的,依法予以强行带离,执行罚款或者拘留。
第九条 对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应当及时予以控制,根据需要进行询问、提取或者固定相关证据,依法执行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第十条 对不宜进入审判区域而强行进入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应当依法强行带离;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应当予以控制,并视情节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遇当事人或者其他人员实施自杀、自伤等行为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和协助救治,必要时应当对其采取约束性保护措施,并视情节移送公安机关。
第十三条 对严重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危害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及法院机关财产安全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应当采取训诫、制止、控制等处置措施,保存相关证据,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G. 检察院法警有枪吗
1、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按照法律规定是配置制式枪支的;
2、枪支实现集专中管理,也就是说枪支不是属归个人保管的;
3、换句话说,检察院的法警没有枪,配置的枪不是给个人的。
4、法警在公务活动中,需要使用警械、枪支,必须事先经法定程序,在法定情形下,经检察长批准方可使用。
H. 警察都配枪吗
法律分析: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可以配备公务用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第五条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可以配备公务用枪。
国家重要的军工、金融、仓储、科研等单位的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在执行守护、押运任务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可以配备公务用枪。
配备公务用枪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严格控制的原则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第六条 下列单位可以配置民用枪支:
(一)经省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专门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单位、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的营业性射击场,可以配置射击运动枪支;
(二)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狩猎场,可以配置猎枪;
(三)野生动物保护、饲养、科研单位因业务需要,可以配置猎枪、麻醉注射枪。
猎民在猎区、牧民在牧区,可以申请配置猎枪。猎区和牧区的区域由省级人民政府划定。
配置民用枪支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按照严格控制的原则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I. 广西警察开枪误击致人死亡,家属起诉得诉求是什么
2018年,广西博白县英桥镇交警执法时突遇一辆套牌车强行冲卡。追击过程中,警方开枪射击前车车轮,却意外击中副驾驶乘客陆志武,导致陆志武伤重不治死亡。
事后,死者家属将涉事公安机关告上法庭,要求追究相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及赔偿金。该案一审二审均判决警方开枪合法合理,不予赔偿!
2021年4月,经广西高院裁定,本案一审二审判决违反了“法律规定”,故撤销一审二审判决,将案件发回重审。
结语:
本次事件中死者虽然存在过错,但罪不致死,过错与结果相比,代价显然过于严重。换句话说,根据其过错程度,不应当付出如此严重的代价。况且当时开车的并非死者本人,而是同行人廖某某,廖某某冲卡的时候究竟是自己一个人的注意,还是跟死者商量后的决定呢?这个问题还得两说!
所以站在情理的角度,死者家属要求获得一部分补偿也是合情合理。注意,只是补偿并非赔偿!
然而,公安机关又的确没有违规,致人死亡的过错系对方强行冲卡,且鸣枪示警后继续逃窜。这次补偿又该由谁来承担呢?这也是问题的关键。
所以,本案的复杂程度难以想象,受害人家属是否应该获得补偿,这笔补偿款究竟该谁来承担?期待广西高院的高判……
J. 警察借枪给别人犯罪吗
是犯法的。已经构成了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本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依法配备枪支的人员和单位,违反枪支管理的规定,私自出租、出借枪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或者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的规定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法律分析
本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管理的相关规定,行为人客观上有出租或者出借自己合法持有的枪支或者单位合法配有的枪支,犯罪对象是枪支。合法配有枪支的人员和单位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教所及其人民警察、人民检察院及其司法警察、负有侦破案件责任的检察人员、人民法院及其司法警察、海关缉私人员、国家重要的科研、仓储、金融、军工等专职守护和押运人员等。合法配有民有枪支的个人和单位是指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的体育射击运动用枪的单位和个人、射击运动业营业性射击场用枪、狩猎人员用枪及野生动物饲养、抓捕单位配备的麻醉枪等。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行为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将个人和单位的合法用枪出租、出借给他人及因该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将枪支用作借债质押物的,以非法出租、出借枪支论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第三条 国家严格管制枪支。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持有、制造(包括变造、装配)、买卖、运输、出租、出借枪支。国家严厉惩处违反枪支管理的违法犯罪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枪支管理的行为有检举的义务。国家对检举人给予保护,对检举违反枪支管理犯罪活动有功的人员,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