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宣誓照
⑴ 除了检察院,哪些公职人员还要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xian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第一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⑵ 中国法院门口的标志和象征的意义
中国法院门口抄的标志是法徽,基本图案是麦穗、齿轮、华表、天平。
麦穗和齿轮象征着我们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华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天平象征着公平与正义;红旗象征着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法徽既是人民法院的标志,也是法官的身份标志,体现着法官应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判权,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深刻喻义。法徽的基本图案由麦穗、齿轮、华表、天平构成。
(2)法院宣誓照扩展阅读
法徽使用注意事项:
1、佩戴法徽仅限于审判制服,不得在其他服装上佩戴。
2、穿着审判制服不得佩戴法徽以外的徽章,例如检徽、警徽。
3、法袍在制作时法徽已绣好,不再单独佩戴。
4、开庭审判必须佩戴法徽(5公分大法徽)。
5、其他因工作需要的场合亦应佩戴法徽,如宣誓。
6、除法袍外,在其他场合执行公务、参加集体活动、会议及大型集会时均应佩戴小法徽。
⑶ 法院和检察院上边为什么只挂国徽
国徽的悬挂。根据国徽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按下列规定悬挂国徽;人民法院、人内民法庭的法容庭内法台后上方正中处悬挂国徽;与法院其他建筑相对独立的审判法庭正门上方正中处悬挂国徽;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机关正门上方正中处悬挂国徽;人民法院的审判委员会会议室内适当处悬挂国徽。
调解室、接待室内不悬挂国徽。国徽直径的通用尺度为: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法庭:60厘米;中级人民法院:60厘米;高级人民法院:80厘米;最高人民法院:100厘米。人民法院如遇特殊情况需悬挂非通用尺度国徽时,应按国徽法的规定上报批准。
⑷ 人民法院在党旗下宣誓
嗯嗯
⑸ 宪法宣誓誓词
宪法宣誓誓词:
我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宪法职责,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自觉接受监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奋斗!(2015年6月24日拟定)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2015年7月1日通过)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2018年2月24日通过)
宪法宣誓誓词是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的内容。
宣誓仪式根据情况,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者集体宣誓的形式。单独宣誓时,宣誓人应当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诵读誓词。集体宣誓时,由一人领誓,领誓人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领诵誓词;其他宣誓人整齐排列,右手举拳,跟诵誓词。
宣誓场所应当庄重、严肃,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或者国徽。宣誓仪式应当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负责组织宣誓仪式的机关,可以根据本决定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宣誓的具体事项作出规定。
⑹ 为什么法院工作人员要面向宪法庄严宣誓
向宪法庄严宣誓可以强化被任命人员依法执政的理念,增加其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其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由宪法具体表现出来的。被任命者拥有权力后,宪法宣誓制度可以通过看得见的仪式,表示其会如何对待责任和职权,培养被任命者对法律的敬畏,强化被任命者对自己的约束。
同时宣誓本身也代表了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和良心上的约束。宣誓人也会因为想到表过态、宣过誓而提醒自己应该履行自己的誓言。
(6)法院宣誓照扩展阅读
誓词内容:
我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宪法职责,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自觉接受监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奋斗!(2015年6月24日拟定)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2015年7月1日通过)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2018年2月24日通过)
⑺ 法庭上的誓词
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法庭上的誓词。美国的法庭上,证人要手抚《圣经》宣誓自专己说真话。这个仪式通属俗地称为Bible swearing。有人说,这是一个传统,只有某些名人,不怕公众的指责,敢于拒绝手抚《圣经》宣誓。在中国个别法院也在效仿。“多此一举,不应该随意添加这个程序,反而冲淡了法律、法庭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