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律师法官行业乱象

律师法官行业乱象

发布时间: 2022-05-18 17:42:49

A. 做法官的门滥是不是比律师

硬性门槛比较高,律师只要考过司法考试就能做,法官还需要考公务员考试。
但软性门槛比较低,法官只要每天上下班就行,反正按月领工资,没事还能有点灰色收入。律师必须有广泛的人脉和很强的专业能力才能有业务,否则就得饿死。

B. 律师办案跟法院和法官的潜规则有哪些

法官应当得到尊重,国家法律的权威要求我们尊重法律、尊重法官。但是法官也是人,要得到人们的尊重,他的素质、他的修养、他的专业水平应当配得上这份尊重。尊重是一项心理活动,只有人们获得了公平、权威的感受,这种尊重才能油然而生。尊重法律、尊重法官不能象制定交通规则一样强制人们去遵守,它只能通过法律的权威、法官的公平在人们心中塑造形象,使人们心诚悦服,肃然起敬。

C. 为什么律师业不景气但好多法官和检察官还是趋之若鹜,纷纷辞职跳槽当律师

因为律师是自由职业者吧,既然能当庭长,做律师应该是没有问题回的。法院发展很难,一答般情况下,当至庭长位置就到头了,而且责任重大,一不小心,容易出错。律师起步虽难,可一旦成名,案件会推不掉的。对一个有志者来说,当律师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D. 青年律师为什么不信任法官

某些律师一代理案件,就向当事人承诺,自己与某某法官相熟,可以保证案件打赢,这在当事人看来,自己所要的结果就是案件胜诉,而不问或是没心思过问律师通过何种渠道保证案件胜诉。亦在某些当事人眼里,聘请律师的选择理由之一即是——与法院法官的关系如何。这也反倒助长了律师与法官搞好关系,但何为搞好关系,关系好到何种程度,各类律师有不同的方法。 理应,律师信任的是司法,当事人聘请律师将案件起诉到法院,一切程序的规定我们都可以找到法律规范,在程序合法的结果下我们多会保障实体的公正,但为何某些律师总会向当事人吹嘘,自己与某某法官相熟,我们在此听到的潜台词即是,和法官相熟,就可能保证案件胜诉,但远不知,案件的胜诉掌握在法官手中,这在另一方面就得出了律师给当事人打包票是以法官听信自己为保障的结论。这也引出了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到底是律师拖法官下水,还是法官引诱律师违法。在此,我认为个案不同,律师和法官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呈现不同的面貌,但是有一点,首先,有贪心的一方肯定是罪魁祸首,因为贪心者必然会请求另一方给予金钱或是其他财物,而另一方基于工作便利便可以成就这份交易。这份律师和法官之间交易的达成基于双方有所需,而且,这种关系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的长久“买卖”。从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的延伸,有时仅是某一个不该闪过的念头诱使,但律师和法官共同利用自己的工作便利促使彼此名利双收的举动却为这种长久买卖的维持埋下了伏笔。法官可以给律师介绍案源,从介绍的案源中法官可以获得提成,当案件到了法院,律师可以利用与法官相熟促使案件有利于本方代理人,从而在律师费上再给法官分成,这种利用国家司法权促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在我们的司法现状中时有发生。作为青年律师,在未予摄入诉讼程序时,多半是抱着对司法敬仰或是信任的理念,但当遇到了这种法官时,青年律师的职业道德就此面临着考研。除却一些青年律师本身就以和法官搞好关系为己任外,我们多数青年律师怀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念却遇到了试图扼杀自己职业理想的法官,那这个青年律师的下一步怎么走,未来又在哪里呢? 执业资格老些的律师与法官相熟这是职业经验积累使然,他们甚至可以左右法官的判决。而作为青年律师他们除非依靠老律师的人脉资源做靠山,要不肯定难以和法官搞好关系。如果青年律师左右不了法官,那他们肯定也不会给当事人打包票,他们会如实告知当事人法律风险,他们以法律允许的方式办案。青年律师的无形资本不是和法官相熟,而是可以尽快和法律相熟——青年律师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务的能力强于老律师们,这也是他们弥补自身缺陷的一大优势。 青年律师,初涉诉讼程序,他们遥想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理应一起维护司法威信,一起维护法律正确实施,可是在现实的司法境遇中,法官不尊重律师的情况时有发生,当青年律师拿出某某规定试图和法官论理时,方觉规定只是列举式规定,而未有处罚机制,也就是说,就算法院法官违法了,律师也不能把法官怎么样?向法官申诉就是请求“老子管儿子”,基本无望。这也就涉及到法官自身的素养问题,我们不能也不可能要求所有法官素养高人一等,诚如所有律师的素养不会高人一等一样,遇见了某些素养不高的法官,这些青年律师往往气盛难摁,恨不得将这个法官暴打一顿,一个建设法律国家的社会,法律人群的动手肯定会是重大新闻,所以青年律师忍着,这个忍也是必须,要不以后的案件代理还会遇到这个法官,还一样在审理过程中为难你,那倒霉的终究是自己,所以青年律师的气算是消了,但事后还一样窝火着,这个火何处下咽,只能自行解决,因为法律未予赋予律师国家权利,虽然自身的调查取证权是明文规定,但被剥脱了却无处申诉即是明证。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相互尊重是起码的职业要求,但现在法院习惯已经难见对律师的尊重,更别说对当事人,所以,青年律师从法官对律师的态度上察觉出了他们两个虽说同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但却属于不同的群体,因为法官可以让律师多跑几趟就为案卷中几个未予提供的证据,因为法官会在法庭上随意打断律师的发言,因为法官会和对方当事人一同吃喝,当律师提出回避申请后却不被受理。因为法官对律师的态度不佳,所以初涉诉讼程序的青年律师渐趋对法官失去了信任,他们肯定的胜诉案件到了法院,青年律师心理也没底,因为这个胜诉权真的掌握在法官手中,而不是掌握在法律手中。由此青年律师对法官抱有一种怀疑的心态,哪怕再为简单的案件都不敢保证结果,我们的法官或许要的就是这种扑朔迷离的司法效果,越是让律师难以琢磨结果的案件审理越能有法官运作的空间。 而真正的司法理想应是:不管法官最后如何下判,相信他不会乱判,作为律师,自己要做好准备充分,对每一个案件,一定要在开庭前做好应对工作,设计各种不同的应对策略,设计各类不同的诉讼技巧,律师能做的是站在法律层面争取当事人利益最大化,而在法庭上与法官的言语冲突这是一大忌讳,作为法官,他也期望受到别人尊重,而尊重的后果就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合作把案件处理好,如律师在法庭上对法官的行为有些不满,可以在庭后指出,不可在法庭上直接质问法官,这样所对法官的不尊重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不但影响了案件效率,更影响了自己开庭的心情,所以,小地方的法官,他们有自己的处事风格,但是他们是站在法律允许的层面上处理案件,而绝不能违法裁判,若是违法裁判,也绝不是律师在法庭上质问就可以了事,而是需要追究其行政责任或是刑事责任。 而现实的司法境遇是:律师不能保证法官会如何下判,律师担心法官会乱判、错判,律师在庭前对案件也做了充分准备,但是庭审中律师可以发言的时间太少,律师期望得到法官的尊重,至少是从态度上要让律师觉得自己和法官一样,都是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只是一个选择了法官职业,一个进了律师行业,但这只是律师的单方情愿。法官对律师的不尊重,导致年青气盛的青年律师在庭审中与法官发生口角,索性导致律师对法官更大的不满,这场双方之间的“论战”后果就是律师对法官失去了信任,从而对司法失去了信任。青年律师的路难走,有时却是被某些法官逼的,但法官会说,青年律师不懂行规,不懂职业规则,青年律师会说,我们懂法律,懂依法办事,你们法院态度差,这虽然没有法律规定,但法官眼里不能没有律师,法官会说,法院态度差,这是官僚主义使然,和法院本身无关,那青年律师还会说啥呢?

E. 律师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要表现.

律师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要表现有:
《律师法》第四十四条【律师违法处理之一】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的;
(二)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代理的;
(三)以诋毁其他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的;
(四)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拒绝辩护或者代理的;
(五)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出庭参加诉讼或者仲裁的;
(六)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七)私自接受委托,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收受委托人财物,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或者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财物的;
(八)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或者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请客送礼的;
(九)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的;
(十)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的;
(十一)应当给予处罚的其他行为。

F. 中国还有希望吗法官,律师道德如此败坏

这是少数的。
要说没希望,那这些事件就会满天飞了。
相信会逐步变好。

G. 经常听到法官改行当律师,你觉得这件事正常吗

我觉得这件事情比较正常。因为作为法官对法律知识是非常了解的,所以选择改行当律师是比较合理的。

很多人在遇到纠纷的时候,而且这些纠纷无法通过沟通进行解决的过程中,都会选择通过诉讼的方式让法官对自己的纠纷进行定夺。而且在整件事情的过程中,律师的存在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法官也会选择改行当律师,而且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法官改行当律师的事情。而且也会听到法官改行成为律师之后,一般都会拥有比较不错的工作状态。并且也会成为很多人比较喜爱的律师,因为法官转行成为律师之后,在打字官司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掌握住技巧。从而给自己的委托人争取最大的权益,而且也不会让自己的委托人轻易败诉。

H. 法律却是职业钻牛角尖的辩护律师法官毫无对策是否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并未实行陪审团制,辩护还应遵守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法律条文或某一事实持不同观点进行论辩,不能认为是钻牛角尖。在法律面前不是某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应当弄清法律原本是不是就这样规定的。

I. “吃了原告吃被告”,法官和律师都是这样的吗

应该都不是。而且,律师更不是,-律师接受一方委托,为委托方服务。

J. 律师和法官之间为什么会有分歧

律师和法官之间为什么会有分歧?他们分歧的缘由何在?到底会有哪些分歧?我们能否通过制度改革而力促分歧减少或趋无?面对程序违法的庭审,律师是配合审判还是控告违法?面对司法甘受权力染指,律师是举报还是容忍?面对司法不成司法,司法背离公正主旨,律师只能痛心疾首还是奋起反抗?面对……..可以说,在任何一起律师和法官分歧的案件中,都难免触碰权力的身影。或许在当下中国的司法生态中,权力已经左右了任何影响性案件的审判,但是,任何一起影响性案件的背后,虽说实为权力指导结果,但总会披上司法的外衣,毕竟,这还是一个将“依法治国”停留在口号阶段的国度,司法多多少少会在形式上掩盖权力染指的内幕。而贵阳的“黎庆洪”等人涉黑案便是其中一例。任我如何评析,也丝毫不会将此案简单定为司法主导的错案之一,而只能将其定性为权力指导背后的司法冤案典型。

关于律师和法官的职业关系——是冲突还是合作?是对话还是对抗?是交流还是交恶?是举报还是容忍?是配合审判还是守护法律?是甘受权力指导还是勇于揭露司法内幕?是坚决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还是牺牲被告人部分利益以换取罪轻刑罚?是针对法官的违法行为一再视而不见还是针对法官的违法行径勇于举报?这是摆在很多律师面前的难题,也是令很多律师困惑的问题,更是让诸多律师难以招架的课题。

在2012年1月10日贵阳的黎庆洪等人涉黑案审判中,先后有四位律师遭遇法官驱逐,且有十多位律师接连遭遇法官训诫,瞬间,律师和法官的职业关系冲突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按说,律师和法官本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上双向互动的法律主体。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应是力求查清案件事实,案件得以公正处理。而黎庆洪等人涉黑案特殊在法官向着检察院和公安,法院是被逼上梁山的。于此,开庭前期,法官便期望律师配合法院审判,以便“圆满”完成这场审判活动。但是,为什么会有法官认为律师应当配合法院?在黎案中,这是因为法官认为自己审判案件宣告被告无罪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在罪行轻重上律师应该有所作为,不应“纠缠”于无罪辩护。但是,黎案恰恰是律师认为不构成犯罪,法官又不会判处无罪。这样,便在律师和法官之间产生了分歧,但既然有分歧,那么法官本应追求公正审判,以程序正义追求实体公正,但小河区法院却一再固执地认为律师认为黎案做无罪辩护是“捣乱”,这样,庭审期间的各类控诉和驳回控诉就容易导致两者之间分歧渐趋火热化,由此便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按说,法官本应感谢律师对案件事实和证据提出质疑和质证,以便自己更能查清案件事实,以此作做公正判决,也防止法官自己被检方的选择性控诉而蒙蔽,由此导致冤假错案的酿成。但是,在黎案中,不乏法官和公、检两家同处一室,都在联合对付律师。法官的查明案件事实,公正做出判决的职责丧失了,成了和公、检两家一样的追诉犯罪。这样,法官势必会认为律师控诉庭审程序违法是在捣乱,由此便对律师产生后天的厌恶,那么,惩戒和驱逐律师的恶性事件就势必发生。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探讨,律师和法官本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定位?法官审判案件要求律师配合有无法理依据?律师不予配合,法官是否可以惩戒或是驱逐律师?法官在庭审中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律师的作用应该是什么?两者之间在案件审判上有无严重分歧?法官是否先入为主地认为审判案件律师做无罪辩护是无理取闹?律师是否认为法官如果枉法裁判自己肯定要接连控诉程序违法?这些问题,都是厘清律师和法官之间分歧四起必须面对和回应的焦点。

而在我们的认知中,法官的职责在于庭审的两造平衡中查明案件事实,依法作出公正裁决。在未裁决案件之前,法官不得偏方于任何一方,应该做到不偏不倚,居中裁判。审判案件不得甘受权力染指,独立公正审判案件,凭借法律和良知对案件作出裁决。而法官的尊严也体现在自己能把握案件结果上,并非在权力的干涉中案件结果被他人定夺,自己充当权力靶子。法官审判案件既然不能偏向于任何一方,那么当然不能要求律师配合法院审判,而应该要求律师依法办案即可。

而律师的作用在于依法提出被告人无罪、罪轻的证据材料,以便利于法官查明案件事实,针对检方指控的犯罪事实和提交的证据材料依法提出质证和对质,以便法官在控诉和辩方的对质中逐渐厘清案件事实,一步步接近事实真相,以此作出公正裁决。律师是法官查明案情的得力质疑者,是防止法官办错案的最佳阻止者。律师认为法官枉法裁判,理应提出控告,虽然控告不一定会得到回复,但程序性权利的行使却不能放弃,哪怕有一丝的期望,律师都应拿出百分百的努力保证被告人合法权益不被侵犯。

但是,在控方和辩方地位不甚平等的一些案件中,法官无法左右庭审程序的公正审判,当程序正义无从保障时,律师能否控诉法官偏袒控方,并以此为由拒绝辩护?这也是我国司法实践中时有发生的情况。以黎庆洪案为例,众律师质疑小河区人民法院审级违法,此案不应当由小河区法院审理,而应当由贵阳市中院审理,于此,律师和法官之间便产生了第一个分歧,此分歧乃程序程序正义的先决条件,未有审级合法,何谈实体公正,据此,众律师纷纷控诉,但法官就是不予理会,因此,法官还给了几位律师以惩戒。这向我们传递一个信号便是,法官违法之后如何还让律师尊重法庭程序,一个违法的庭审谈何力求实体的公正裁决。因为,法官首先应该以自己的职权保障庭审的程序公正,然后才能要求律师尊重庭审秩序,如果庭审的程序违法在先,律师的控诉便在于保障程序正义,而不是无理取闹。而微博能否“直播”庭审的辩论亦在向外界宣示,法官期望庭审不受关注,自己能安心审判,而律师认为违法的庭审应该向世人公告,以便遏制违法的庭审继续下去,这是黎庆洪等人涉黑案的第二个分歧。此分歧表面在于理解法条的偏差,实为听从权力还是依据法律办案。按照公开审判的原则,连同记者和外人都可以庭审的案件,缘何律师不能向外播发信息呢?如果,律师播发的信息有夸大或是误导之嫌,法院完全可以予以惩戒,但是,律师微博“直播”的庭审信息只是记录庭审概况,完全可以等同于庭审见闻,据此,本不应被限制,但小河区法院却依然采取限制举措。这样的分歧产生,不是因为理念之差,而是司法受制于权力之后,总后怕被人抓住把柄。

再者,律师和法官之前的分歧,除了个别是因为对法律的理解偏差外,在我看来,更多集结于司法受制于权力,司法不成司法,司法背离公正本旨导致的“体制性羞辱”。由此,律师对司法的公正追求和法官受制于权力的司法不公导致两者之间分歧渐多。而何以平息和调解律师与法官之间的分歧,恰当之处在于,司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司法,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案件结果可由法官决定,外界无从或是不得插手过问案件,那种“领导过问案件很正常”的说辞完全是司法甘受权力染指的罪证。当律师面对公正的司法审判时,何以会无端或是无故控告司法不公呢?当然,我们亦不排除个别律师主动通过关系疏通而寻找案子解决之道的其他途径,但在多少律师看来,能遇见一位讲法律、懂情理、会办案的好法官,实乃办案之幸。

最后,我们分析律师和法官之间的分歧,当然是寄望于在调和两者之间分歧的同时,可以找到他们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职业追求。他们站在同一法律起跑线上,一方主导案件结果,一方帮助当事人处理法律纷争。其共同目的在于将案件事实查清,还当事人以公正结果。法官通过程序正义保证实体公正,律师通过程序性事务处理协助当事人达至案件公正结果。在两造构架中,律师依法办案,不得作出有悖于律师职业道德和纪律之事,并充分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以此努力力促当事人利益最大化。而法官亦依法审判案件,不得偏向于任何一方,对每一方都本着公正之心,充分保证每一位当事人之合法权益,以此努力促使案件程序正义,并达至实体公正。这,才是正常的律师和法官关系之形态,虽有理想化之嫌,但却是我们应予努力的方向;虽有超然之意,但却是我们应予追求的理想形态之巅。

热点内容
银川律师电话 发布:2025-02-06 11:55:40 浏览:972
安阳免费法律援助 发布:2025-02-06 11:31:06 浏览:583
黄河管理和保护条例 发布:2025-02-06 11:11:26 浏览:872
开平法律援助中心在哪里 发布:2025-02-06 11:06:57 浏览:886
在职法律硕士全日制 发布:2025-02-06 10:44:51 浏览:539
员工道德经 发布:2025-02-06 10:33:31 浏览:248
试述行政法上的控权理论 发布:2025-02-06 10:33:20 浏览:544
劳动法对社保的社会意义 发布:2025-02-06 09:39:12 浏览:90
任慧律师 发布:2025-02-06 09:15:42 浏览:238
对照准则条例自查报告 发布:2025-02-06 09:07:41 浏览: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