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争议
⑴ 法官执法不公,可以起诉法官吗如何起诉
不服一审判决,可以上诉至上一级法院进行二审,二审通常为生效判决。不服二审判决的,可以向法院和检察院提起申诉。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复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一百九十九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二百零八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1)法官争议扩展阅读:
修订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
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第一百六十八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⑵ 法官审判劳动争议案件用人单位没有证据,劳动者提交证据不采信,劳动者败诉判决公平吗
民事诉讼总的证明规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即使是劳动争议案件偏向维护劳动者,有些事实也是必须要原告来举证的,因为用人单位举证是不公平的。比如劳动者主张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就必须要由主张存在事实的劳动者来举证。因为不存在的东西,在逻辑上和法律上是没法证明它不存在的。因此某些情况下,劳动者由于举证不能或者证据不足、证据未被采信等情况导致败诉,是完全有可能的,也不能一概而论就说判决不公平,还是要结合具体案情来判断。
⑶ 庭审时争议焦点应在何时总结,总结的争议焦点是事实问题还是法律适用问题
我们通常都会关注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庭审时争议的焦点应该在何时总结。对于这样的一个总结的焦点来说,也是会让我们感觉到是十分有帮助的,能够让我们自己了解这样的案件,而且对于我们自身来说也是有一个稳步提升的作用的。我们在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通常都会发现总结争议的焦点是一个事实的问题。并且通过这样的一个法律适用的问题来说,也是能够对我们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我们自己在庭审时,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的话,也会让我们自己能够有一个思路来理清我们自己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并且对于我们自身想要去发表一些意见来说,也是能够有一个总结归纳的作用,让我们自己来把自己所保持的证据去表达出来。
⑷ 民事开庭法庭上争论大法官会怎么处理
一,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原被告双方都有举证和质证的权利。而且民事诉内讼案件中,证据的容效力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证据,当事双方应展开充分的辩论。
二,法官在法庭上是居中裁判的角色。法官除了为保持法庭秩序会对当事人提出警告外,其他情况下不会阻碍当事人发言。法官只有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才能作出符合法律事实的裁决。
⑸ 法官可以在争议的关键点双方都缺乏证据的时候用推理的办法对案件进行审判吗
不可以。
单说推理,推理之后也需要证据支持。没有证据,和讲了个笑话没有区别。
⑹ 法官不允许庭审中评论争议诉求对或错
是的。
法官应该处于公正的立场,不管原被告的诉求是不是合理合法,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版的原则,双方都要权拿出证据支撑其诉求,其证据都要双方相互质证。是否曲折,只有等庭审结束以后才能明了。如果发现一方的诉求违法或者缺乏证据,判决时驳回就是了,没有必要在法庭上指责一方当事人。如果法官指责当事人的诉求,当事人反驳,开庭成立一方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辩论了,既不利于法官查明案情,又失法庭的严肃性。
⑺ 法官对有争议事项能否只对一方开庭而不通知另一方
如果是开庭的话,肯定是要通知双方都到场的,不可能只通知一方到庭,否则就是法官违规了。
⑻ 离婚案中法官说争议很大不能调解就判就能判了吗
离婚案中争议大,不能调解,法院只能判决,一次一次起诉不会判离的,第二次起诉判离的可能比较大。
⑼ 开庭时法官态度明显偏向对方当事人时该怎么应对
首先要冷静下来思考,法官是否真的是态度明显偏向对方?很可能很多时候你的感觉并不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之前代理过的一个承揽合同纠纷的案子:
我代理的原告,标的额大概有30万,我方的证据非常不好,双方之间没有签订合同,原告的主要证据就是有很多批次供货中的某些批次的送货单,单据上只有被告的材料专用章,且账目往来非常混乱,也不是通过被告的对公账户,而是被告实际控制人的某些亲戚的账户。
开庭时,我发现几乎每次我说出一个观点,法官就要反驳,大概就是你为什么这么认为,你这么说有什么什么问题;而对方律师说什么法官就不说话,只是书记员正常记录。本来我代理原告,主要的举证责任就在我,我感觉整个庭开下来我非常累,而对方律师就比我轻松很多。
开庭后,我根据我自己做的开庭记录,把案件的争议焦点和法官质疑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我当庭表述的还不够满意的地方,梳理和论述了一遍,形成了《庭后补充代理意见》。我也查阅和参考了大量的经典案例,力求做到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把代理意见提交给法官几天后,法官打电话给我,说:“李律师,我把我邮箱告诉你,你把你代理意见的电子版发我一下!”这个案件判决书结果为,不但法官支持了我方的全部诉讼请求,而且判决书原文引用了我大量的观点。
如果发现在庭审中法官确实有违规操作行为,可以向其领导或上级主管单位反映,如果发现其与对方有利害关系,可以向法庭申请回避:
申请回避,是指应当回避的人员具有法定的回避情形却没有自行回避时,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
申请回避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重要诉讼权利之一,人民法院有义务在开庭时按照法定程序告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该案的审判组织情况和他们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并询问他们是否申请回避。
⑽ 如何理解现在网民对于南京法官的吐槽
网络世界容易太容易被带节奏。
彭宇案已无从考证,过去太久了,有些人喜欢拿视频说事,首先视频仅仅是重要证据之一,这段视频既没有声音也离得过远,无法完整还原当时情况,仅就丛某对老外倒地后已无还手之力,依然实行致命攻击。
攻击后没有实施应有的送医救治,公然骑车离开,就已经很恶劣,不知道网友在给这人洗什么,尤其是这种有犯罪前科的危险分子,而由此上升到对一个地方的司法系统甚至对一个地方的无端指责诋毁更是不应该,司法公正不是屁股公正,更不是舆论公正。
彭宇案,法官那句话,并非是孤立的说出来的,动动大脑就明白的事儿,媒体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带节奏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开启全民碰瓷时代的不是南京法官,是黑心媒体。
总结如下:
当时这起轰动全国的民事诉讼案一审判决后引起极大争议,有人对主审法官王浩的判决表现出了极度不满。
2008年3月15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首度披露该案双方已庭外和解。
彭宇与徐寿兰达成庭前和解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彭宇一次性补偿徐寿兰1万元;双方均不得在媒体(电视、电台、报纸、刊物、网络等)上就本案披露相关信息和发表相关言论;双方撤诉后不再执行鼓楼区法院的一审民事判决。
至于丛某案,不可否认,案件本事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你看看网络狂欢,有多少是针对案件本身的?大多是宣泄民族情绪以及地域黑。我怎么看?网络暴民而已,一个个说丛某是英雄,无非就是和围观跳楼者是同一批人,反正怂恿之后,板子打不到他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