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额制后有多少法官
⑴ 员额制改革什么时候开始
2021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7月3日举行宪法宣誓活动,主角是刚刚入额的首批367名法官。最高法院机关首批员额法官选任完成,这标志着法官员额制改革在全国法院已经全面落实。至此,全国法院共遴选产生12万余名员额法官。员额编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人员编制,其工资福利、装备配置、教育培训以及日常管理等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属于在编人员,由财政拨款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十二条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福利待遇。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公务员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休假。公务员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休,不能补休的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助。
⑵ 员额法官是什么意思
法官员额制,目的就在于使得这些法官的工作仅限于审理案件,而其他的工作交由行政部门以及法官助理人员去进行。
关于法官员额制,你又了解多少呢?
最高法首批367名员额法官出炉
是中国司法史上的一件大事
最高法首批员额法官宣誓
最高法首批员额法官宣誓
这场隆重的宣誓活动
意味着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入额工作顺利完成
那什么是法官员额制?
怎么样的人可以做员额法官?
法官员额制至今有什么成效?
未入额的法官怎么办?
......
面对这些问题
不少读者可能会有疑问
今天,小编为你一一揭秘。
什么是法官员额制?
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之后,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基础性改革试点正式拉开帷幕。其中,建立和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被认为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一大“重头戏”。
所谓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就是将法院工作人员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各类别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得其所,其中核心的内容是法官员额制改革。
因为法官员额制改革是对法院工作人员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涉及每一位干警的切身利益,是一场动自己“奶酪”的硬仗,因此,被视为本轮司法体制改革中“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各高级法院在坚持“以案定额”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审级、不同地区法院案件类型和数量、人员配置以及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口数量、辖区面积等因素,实行法官员额省内统一调配。
截至今年6月,全国法院共遴选产生12万余名员额法官,实现了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办案一线。
目前,全国219家试点法院正按照试点方案要求积极开展试点。
最高法选出的首批员额法官是什么来头?
最高法首批员额法官宣誓
这是一支正规化队伍:除审判委员会委员、巡回法庭主审法官外,刑事岗位151人,民事岗位99人,行政赔偿岗位19人。
这是一支专业化队伍:博士研究生119人,硕士研究生205人,大学学历43人。其中博士学历占32.43%,硕士学历占55.86%。
这是一支职业化队伍:平均年龄47岁,平均法律工作经历22年,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审判员成为员额法官的主流。
未入额的法官,怎么办?
在改革之前,全国法官人数21万多人,这次入额12万,那没有入额的法官如何安置?
目前,实践中大体有四种渠道进行安置分流:
一是转任为法官助理,继续在审判业务部门协助员额法官办案;
二是转任司法行政人员,到综合部门工作;
三是一些年纪较大的法官从事案件评查、诉前调解等工作;四是交流到其他党政部门。
改革过程
201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改革后地方法院直接由独任法官、合议庭裁判的案件占案件总数的98%以上,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数量普遍较改革前大幅下降。
2016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央编办联合印发《省以下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试点方案》,就科学设置审判业务机构,有效整合非审判业务机构,严格控制机构规模提出明确要求。
2017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加强各级人民法院院庭长办理案件工作的意见(试行)》,就院庭长的办案数量、建立保障院庭长办案的工作机制以及建立院庭长办案情况通报制度等进行了明确。
《意见》下发后,各地法院普遍制定了落实院庭长办案制度的具体方案,实现院庭长办案常态化。例如北京法院院庭长去年办案13.8万件,同比上升52%。广东法院入额院庭长2016年共办结各类案件48.92万件。
动图
改革成效
经过四年的改革探索,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司法人力资源回归办案本位,优秀专业人才向办案一线流动趋势明显,85%的司法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
办案质效稳步提升,各地法院人均结案数量普遍提升20%以上;
在全国法院立案数年均增长20%左右、法院总编制未增加的情况下,结案率不降反升;
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提高,一些试点法院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下降30%左右。
⑶ 全国法院入额法官共12万人其中执行法官占多少
执行局那些应该是执行员,不算法官
⑷ 员额法官是什么意思
法官员额制是在法院现有编制内,根据审判工作量、法院所辖区域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法官的员额,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审判人员确定为法官,形成由法官、法官助理组成的新的审判运行机制,集中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制度,从而保障法官队伍的公正高效。
法官员额制改革是按照司法规律配置审判人力资源,实现法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制度,员额制改革为专业化法官队伍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司法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员额动态调整
根据法官员额动态调整指标,对全省法院法官员额实行动态调整。一般超过或低于全省法官员额动态调整指标±20%左右的法院,对法官员额进行相应的核增或核减。
在全省法官员额限额内,综合考虑各院案件数量、现有可补充入额法官人数、法官员额和编制使用情况等因素,统筹确定一定数量的空缺法官员额用于全省法官员额统一调剂。
根据各院申报的法官员额使用计划,结合工作实际,省法院政治部提出全省各级法院拟使用空缺法官员额额度和法官员额动态调整的初步意见,征求相关法院意见后,提请省法院党组审议。
⑸ 三级法官助理入额后是几级法官
法律分析:需要根据法院层级确定。法官员额制度,就是通过选拔的方式将法院内部的人员分门别类,具体分为三个类别:审判人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只有审判人员才属于员额制内的法官,其他两个类别的人员则属于员额制度之外的工作人员。通过总结本地区历年案件的受理数量总结出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受理的案件数量;其次,员额的比例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在科学地确定一个入额标准后,可以定期进行考核,只要符合标准的应当入额,而已经入额的法官如果不能通过考核则应当排除在员额之外,同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员额的人数可以适当地增加或减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二十五条 法官实行员额制管理。法官员额根据案件数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数量和人民法院审级等因素确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优先考虑基层人民法院和案件数量多的人民法院办案需要。法官员额出现空缺的,应当按照程序及时补充。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员额由最高人民法院商有关部门确定。
⑹ 什么是法官员额制,没有进入员额的法官有何待遇
一、法官员额制:
所谓“法官员额制”是指法院、检察院在编制内根据办案数量、辖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的法院的法官、检察官的人员限额。员额一旦确定,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改变,没有缺额就不能递补。
由于该项制度涉及面较广,在社会各界引发不少争议,其中一个相对突出的争议点就是 “员额制”下法官人员减少,可能导致“案多人少”的状况。针对这一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院、检察院办案的数量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真正存在着案多人少的法院和检察院只是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
我们国家大部分法院和检察院中约有40%的法官、检察官在非业务部门工作,而真正在一线办案的人并不多,因而造成“法官人员数量减少后无法适应”的假象。如果通过员额制改革,把有效的、积极的办案力量吸引到一线去,办案效率相应就会提高,案多人少的相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谢鹏程说:“这就意味着员额制将使司法的生产力得到解放。”
二、没有进入员额的法官有何待遇:
1、法官员额制改革实施以来,法官队伍存在诸多困惑,一部分法官将无法入额是必须面对的现状。
海南省原有法官1540人,改革后,法官人数减至1100多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法院全院有法官资格的人员62人,现选任主审法官29名,未入额法官33名,占53.23%。贵州省贵定县人民法院原有法官53人,第一批入额18人,未入额法官35人,占原有法官人数的66.03%。
2、员额有余地,转岗有安排:
①关于法官员额制改革,要严格执行中央确定的法官员额比例和相关政策,不仅不能突破,在第一轮遴选时还要留有余地,为优秀人才留下入额空间。
⑺ 现在法官太多了吗为什么推行员额制
早就该改革了,现在的法官人浮于事,钱没少拿,错案也不能真正追究,不然呼格家何必奔波十几年,就是为了让法官在法治时代彰显尊严。
⑻ 法院员额制后,综合部门人员如何晋升
综合部门也有法官,也有法官助理,同样也要办理案件,只不过案件数量要比正常的法官要少,据说一般按30%-50%的比例办案。
所以晋升与其他法官、法官助理一样正常晋升。
⑼ 在法院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都是法官
在法院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不都是法官,还包括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审判员等回人员。
根据《中华人答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四十条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由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审判员等人员组成。
第四十六条法官实行员额制。法官员额根据案件数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数量和人民法院审级等因素确定。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员额由最高人民法院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法官员额,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
(9)员额制后有多少法官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五十二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要求法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的事务。对于领导干部等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或者人民法院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并报告;有违法违纪情形的,由有关机关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第五十三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义务人应当依法履行;拒不履行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