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彪法院
① 余文斌开国将军是中将吗
中将名单
廖汉生,时任国防部副部长。
肖向荣,时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兼国防部办公厅主任。
王尚荣,时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
刘少文,时任总参谋部情报部部长。
王诤,时任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
万毅,时任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
苏静,时任总参谋部组织编制部部长。
谭希林,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杨秀山,时任训练总监部军事学院学校部副部长。
孙毅,时任训练总监部军外训练部副部长。
李作鹏,时任海军副司令。
朱明,时任总政治部组织部第一副部长。
谢有法,时任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刘志坚,时任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蔡顺礼,时任总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
王宗槐,时任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兼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孔石泉,时任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
刘西元,时任总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
徐立清,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袁子钦,时任总干部部部组织统计部部长。
张令彬,时任总后勤部副部长。
邱会作,时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副政委、后勤学院院长。
李耀,时任总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饶正锡,时任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兼政委。
傅连暲,时任总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副部长。
田维扬,时任总后勤部后方工程建筑部部长。
张贤约,时任总后勤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
余秋里,时任总财务部部长。
唐天际,时任总财务部第一副部长。
汤平,时任总财务部副部长。
阎揆要,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罗舜初,时任海军副司令员。
方强,时任海军副司令员。
刘道生,时任海军副政委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员。
周希汉,时任海军参谋长。
顿星云,时任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
陶勇,时任东海舰队司令员。
康志强,时任东海舰队副政委。
周仁杰,时任海军学院学员。
饶守坤,时任军事学院、海军学院学员。
赵启民,时任南海舰队司令员兼政委。
方正平,时任南海舰队副政委。
彭林,时任海军旅顺基地政委。
刘昌毅,时任海军旅顺基地第一副司令员。
王秉璋,时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常乾坤,时任空军副司令员兼军校部部长。
徐深吉,时任空军副司令员。
吴法宪,时任空军副政委。
王辉球,时任空军政治部主任。
朱辉照,时任原军委民航局局长。
邝任农,时任军委民航局局长。
周赤萍,时任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
曾国华,时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聂凤智,时任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福建前线指挥所副司令员。
余立金,时任南京军区空军政委。
曹里怀,时任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吴富善,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罗元发,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成钧,时任防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谭家述,时任防空军副司令员兼高炮指挥部司令员。
周彪,时任沈阳军区防空军政委。
程世才,时任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
李天焕,时任公安军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长。
欧阳毅,时任公安军政治部主任。
邱创成,时任炮兵副司令员兼副政委。
匡裕民,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向仲华,时任装甲兵副政委。
胡奇才,时任工程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黄志勇,时任工程兵副政委。
李寿轩,时任铁道兵第一副司令员。
崔田民,时任铁道兵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长。
张震,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唐延杰,时任军事学院教育长。
陈庆先,时任军事学院副教育长。
徐斌洲,时任军事学院干部部部长。
孙继先,时任军事学院高级系主任。
滕海清,时任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
韦杰,时任军事学院函授系主任。
张藩,时任军事学院高级兵团教授会主任。
刘忠,时任军事学院物质保障部部长。
莫文骅,时任政治学院副院长。
梁必业,时任政治学院教育长兼政治部主任。
张池明,时任后勤学院副院长。
倪志亮,时任后勤学院副教育长。
姚喆,时任总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校长。
庄田,时任总高级步兵学校第二副校长。
刘浩天,时任总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
孔从洲,时任高级炮兵学校校长。
钟汉华,时任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
黄火星,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杜平,时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甘渭汉,时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长。
吴信泉,时任沈阳军区参谋长。
曾思玉,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周志坚,时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
周玉成,时任沈阳军区财务部部长。
曾绍山,时任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旅大防卫区司令员。
杜义德,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刘转连,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曾泽生,时任陆军第五十军军长。
刘金轩,时任陆军第六十四军军长。
郑维山,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王近山,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陈正湘,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韩伟,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陈先瑞,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袁升平,时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
吴先恩,时任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
赵镕,时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张仁初,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彭嘉庆,时任济南军区副政委。
郭化若,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张才千,时任南京军区参谋长。
王道邦,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王紫峰,时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
肖新槐,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吴克华,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杨国夫,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彭明治,时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张祖谅,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肖望东,时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
丁秋生,时任南京军区干部部部长。
覃健,时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鲍先志,时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赖毅,时任南京军区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刘飞,时任南京军区公安军司令员。
饶子健,时任陆军第六十军军长。
王必成,时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
刘先胜,时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
梁从学,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林维先,时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
钱钧,时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周贯五,时任浙江省军区副政委,拟任第二政委。
廖容标,时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
刘培善,时任福建省军区第二政委兼福建前线指挥所副政委。
皮定钧,时任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前线指挥所副司令员。
张翼翔,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卢胜,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文年生,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梁兴初,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詹才芳,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刘兴元,时任广州军区副政委。
温玉成,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陈仁麒,时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
张天云,时任陆军第四十七军军长。
欧阳文,时任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省军区政委。
杨梅生,时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
晏福生,时任湖南省军区政委。
何德全,时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吴瑞林,时任湖南军区司令员兼陆军第四十三军军长。
孔庆德,时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李成芳,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谭甫仁,时任武汉军区副政委。
毕占云,时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秦基伟,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陈康,时任陆军第十三军军长。
范朝利,时任陆军第十四军军长。
钟赤兵,时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
黄新廷,时任军事学院学员。
张达志,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
冼恒汉,时任兰州军区政委。
韩练成,时任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王恩茂,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赛福鼎·艾则孜,时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郭鹏,时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张国华,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
谭冠三,时任西藏军区政委。
张经武,时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后兼西藏军区第一政委。
阿沛·阿旺晋美,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
朵噶·彭错饶杰,时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
韩振纪,时任驻苏联大使馆武官。
邓逸凡,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副团长。
张南生,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
李雪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委。
旷伏兆,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聂鹤亭,时任装甲兵副司令员。(1956年补授)
贺诚,时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1958年补授)
② 开国将军
元帅:
朱德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贺龙 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大将:
粟裕 徐海东 黄克诚 陈赓 谭政 萧劲光 张云逸 罗瑞卿 王树声 许光达
上将:
萧克 李达 张宗逊 李克农 王震 许世友 邓华 彭绍辉 张爱萍 杨成武 韩先楚 李涛 傅秋涛 王平 吕正操 傅钟 萧华 甘泗淇 宋任穷 赖传珠 洪学智 周士第 郭天民 周纯全 杨至成 陈再道 陈奇涵 王宏坤 苏振华 刘亚楼 刘震 陈锡联 韦国清 陈士榘 陈伯钧 锺期光 宋时轮 朱良才 董其武 唐亮 叶飞 杨得志 王新亭 黄永胜 李天佑 陈明仁 贺炳炎 阎红彦 谢富治 陶峙岳 乌兰夫 周桓杨勇 李志民 赵尔陆 王建安 李聚奎
中将:
徐立清 肖向荣 张经武 张震 刘志坚 阎揆要 钟赤兵 唐天际 谭希林 莫文骅 刘道生 陶勇 吴法宪 成钧 程世才李天焕 廖汉生 郭化若 唐延杰 张南生 杜义德 王必成 王近山 万毅 王诤 孙毅 朱明 王宗槐 蔡顺礼 邱会作 张令彬 饶正锡 倪志亮 梁必业 李作鹏 赵启民 方强 罗舜初 王秉璋 罗元发 聂风智 曹里怀 周赤萍 邱创成 匡裕民 向仲华 谭家述 李寿轩 崔田民 欧阳毅 冼恒汉 王恩茂 张国华 肖望东 丁秋生 赖毅 旷任农 林维先 周贯五 刘先胜 刘培善 彭嘉庆 黄火星 刘兴元 文年生 詹才芳 梁兴初 吴克华 毕占云 陈正湘 彭明治 姚喆 杜平 甘渭汉 曾思玉 郑维山 聂鹤亭 王尚荣 苏静 刘少文 刘西元 孔石泉 袁子钦 傅连璋 韩振纪 李耀 邓逸凡 汤平余秋里 陈庆先 刘忠 孙继先 张藩 徐斌洲 韦杰 滕海清庄田 刘浩天 杨秀山 周希汉 顿星云 周仁杰 康志强 方正平 饶守坤 王辉球 常乾坤 曾国华 朱辉照 余立金 吴富善 黄志勇 胡奇才 周彪 彭林 刘昌毅 韩练成 张贤约郭鹏 刘金轩 张达志 赛福鼎 钟汉华 秦基伟 孔从洲 范朝利 谭冠三 李成芳 陈康 张才千 张翼翔 覃健 鲍先志皮定均 周志坚 张祖谅 廖容标 刘飞 梁从学 钱钧 张仁初 饶子健 陈仁麒 杨国夫 晏福生 吴瑞林 杨梅生 田维扬 欧阳文 张池明 刘转连 孔庆德 谭甫仁 何德全 徐深吉 韩伟 袁升平 王道邦 王紫峰 赵镕 肖新槐 吴信泉 周玉成 曾泽生 温玉成 曾绍山 陈先瑞 旷伏兆 李雪三 谢有法 张天云 卢胜 黄新庭 吴先恩 阿沛*阿旺晋美 朵噶*彭饶错杰
少将:
1955、56、58年授予少将军衔:
丁盛、丁世方、丁先国、丁武选、丁荣昌、丁莱夫、卜万科、于权伸、万振西、马龙、马辉、马卫华、马文波、马尔果甫·伊斯卡果夫、马白山、马忠全、马泽迎、马琮璜、王直、王胜、王屏、王谦、王力生、王才贵、王义勋、王之平、王云霖、王凤梧、王六生、王文介、王文轩、王文模、王平水、王东保、王兰麟、王永浚、王再兴、王光华、王全国、王兆相、王兴纲、王远芬、王赤军、王启明、王良太、王若杰、王英高、王其梅、王奇才、王明坤、王明贵、王学清、王诚汉、王绍南、王政柱、王奎先、王贵德、王振祥、王振乾、王健青、王效明、王智涛、王集成、王蕴瑞、王德贵、王耀南、车敏瞧、韦祖珍、尤太忠、牛书申、方正、方槐、方之中、方子翼、方升普、方国华、方国安、方国南、邓岳、邓少东、邓东哲、邓龙翔、邓仕俊、邓兆祥、邓克明、邓家泰、孔飞、孔令甫、孔俊彪、甘思和、甘祖昌、石志本、石忠汉、石新安、左齐、龙潜、龙飞虎、龙开富、龙书金、龙道权、龙福才、帅荣、叶明、叶长庚、叶运高、叶青山、叶荫庭、叶建民、叶楚屏、卢克、卢仁灿、卢绍武、卢南樵、田厚仪、史可全、白天、白志文、白寿康、兰侨、吉合、成少甫、匡斌、廷懋、乔信明、朱光、朱军、朱云谦、朱火华、朱声达、朱绍田、朱绍清、朱虚之、朱耀华、伍瑞卿、仲曦东、任荣、任昌辉、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向守志、刘义、刘丰、刘何、刘昌、刘昂、刘放、刘春、刘涌、刘彬、刘鹏、刘子云、刘子奇、刘少卿、刘中华、刘文学、刘玉堂、刘永生、刘永源、刘有光、刘华香、刘华清、刘兴隆、刘亨云、刘其人、刘贤权、刘居英、刘绍文、刘秉彦、刘显宜、刘振国、刘振球、刘健挺、刘清明、刘辉山、刘禄长、刘锦平、刘新权、刘福胜、刘毓标、刘德海、刘鹤孔、刘懋功、齐勇、齐丁根、江文、江拥辉、江勇为、江腾蛟、江燮元、汤池、汤光恢、安东、安志敏、关盛志、兴中、阮贤榜、孙三、孙光、孙文采、孙仪之、孙克骥、孙润华、孙超群、孙端夫、杜文达、杜国平、杨大易、杨中行、杨世明、杨汉林、杨永松、杨尚高、杨尚儒、杨树根、杨俊生、杨银声、杨焕民、杨植亭、杨嘉瑞、苏进、苏鲁、苏鳌、苏启胜、苏焕清、李元、李平、李发、李贞、李治、李勃、李信、李觉、李真、李基、李铨、李震、李毅、李人林、李士才、李夫克、李开湘、李木生、李少元、李中权、李化民、李长(日+韦)、李文清、李水清、李书全、李书茂、李丙令、李世安、李世焱、李布德、李光辉、李兆炳、李庆柳、李泛山、李赤然、李呈瑞、李佐玉、李伯秋、李迎希、李良汉、李国厚、李荆璞、李钟奇、李俭珠、李桂林、李振声、李致远、李健良、李家益、李资平、李继开、李彬山、李曼村、李逸民、李辉高、李景瑞、李道之、李福泽、李德生、李耀文、严光、严政、严俊、严庆堤、吴西、吴忠、吴岱、吴烈、吴涛、吴习智、吴子杰、吴世安、吴华夺、吴自立、吴林焕、吴咏湘、吴宗先、吴诚忠、吴荣正、吴保山、吴瑞山、吴嘉民、吴融峰、何辉、何以祥、何正文、何光宇、何廷一、何运洪、何克希
③ 开国没中将吗
1955--1958年授衔中国人民解放军177位开国中将
1955年被授予中将的175位将军按授衔时所任职务排列如下:
廖汉生,国防部副部长;
肖向荣,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兼国防部办公厅主任;
王尚荣,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
刘少文,总参谋部情报部部长;
王诤,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
万毅,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
苏静,总参谋部组织编制部部长;
谭希林,军事学院学员;
杨秀山,训练总监部军事学院学校部副部长;
孙毅,训练总监部军外训练部副部长;
李作鹏,军事学院学员;
朱明,总政治部组织部第一副部长;
谢有法,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刘志坚,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蔡顺礼,总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
王宗槐,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兼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孔石泉,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
刘西元,总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
徐立清,总干部部副部长;
袁子钦,总干部部部组织统计部部长;
张令彬,总后勤部副部长;
邱会作,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副政委、后勤学院院长;
李耀,总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饶正锡,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兼政委;
傅连暲,总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副部长;
田维扬,总后勤部后方工程建筑部部长;
张贤约,总后勤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
余秋里,总财务部部长;
唐天际,总财务部第一副部长;
汤平,总财务部副部长;
阎揆要,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罗舜初,海军副司令员;
方强,海军副司令员;
刘道生,海军副政委 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员 ;
周希汉,海军参谋长;
顿星云,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
陶勇,东海舰队司令员;
康志强,东海舰队副政委;
周仁志,海军学院学员;
饶守坤,军事学院、海军学院学员;
赵启民,南海舰队司令员兼政委;
方正平,南海舰队副政委;
彭林,海军旅顺基地政委;
刘昌毅,海军旅顺基地第一副司令员;
王秉璋,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常乾坤,空军副司令员兼军校部部长;
徐深吉,空军副司令员;
吴法宪,空军副政委;
王辉球,空军政治部主任;
朱辉照,原军委民航局局长;
邝任农,军委民航局局长;
周赤萍,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
曾国华,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聂凤智,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福建前线指挥所副司令员;
余立金,南京军区空军政委;
曹里怀,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吴富善,军事学院学员;
罗元发,军事学院学员;
成钧,防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谭家述,防空军副司令员兼高炮指挥部司令员;
周彪,沈阳军区防空军政委;
程世才,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
李天焕,公安军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长;
欧阳毅,公安军政治部主任;
邱创成,炮兵副司令员兼副政委;
匡裕民,军事学院学员;
向仲华,装甲兵副政委;
胡奇才,工程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黄志勇,工程兵副政委;
李寿轩,铁道兵第一副司令员;
崔田民,铁道兵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长;
张震,军事学院学员;
唐延杰,军事学院教育长;
陈庆先,军事学院副教育长;
徐斌洲,军事学院干部部部长;
孙继先,军事学院高级系主任;
滕海清,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
韦杰,军事学院函授系主任;
张藩,军事学院高级兵团教授会主任;
刘忠,军事学院物质保障部部长;
莫文骅,政治学院副院长;
梁必业,政治学院教育长兼政治部主任;
张池明,后勤学院副院长;
倪志亮,后勤学院副教育长;
姚喆,总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校长;
庄田,总高级步兵学校第二副校长;
刘浩天,总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
孔从洲,高级炮兵学校校长;
钟汉华,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
黄火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杜平,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甘渭汉,沈阳军区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长;
吴信泉,沈阳军区参谋长;
曾思玉,军事学院学员;
周志坚,沈阳军区副参谋长;
周玉成,沈阳军区财务部部长;
曾绍山,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旅大防卫区司令员;
杜义德,军事学院学员;
刘转连,军事学院学员;
曾泽生,陆军第五十军军长;
刘金轩,陆军第六十四军军长;
郑维山,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王近山,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陈正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韩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陈先瑞,军事学院学员;
袁升平,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
吴先恩,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
赵镕,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张仁初,军事学院学员;
彭嘉庆,济南军区副政委;
郭化若,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张才千,南京军区参谋长;
王道邦,军事学院学员;
王紫峰,山西省军区司令员;
肖新槐,军事学院学员;
吴克华,军事学院学员;
杨国夫,军事学院学员;
彭 明 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张祖谅,军事学院学员;
肖望东,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
丁秋生,南京军区干部部部长;
覃健,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鲍先志,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赖毅,南京军区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刘飞,南京军区公安军司令员;
饶子健,陆军第六十军军长;
王必成,上海警备区司令员;
刘先胜,江苏省军区司令员;
梁从学,军事学院学员;
林维先,浙江省军区司令员;
钱均,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周贯五,浙江省军区副政委,拟任第二政委;
廖容标,安徽省军区司令员;
刘培善,福建省军区第二政委兼福建前线指挥所副政委;
皮定钧,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前线指挥所副司令员;
张翼翔,军事学院学员;
卢胜,军事学院学员;
文年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梁兴初,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詹才芳,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刘兴元,广州军区副政委;
温玉成,军事学院学员;
陈仁麒,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
张天云,陆军第四十七军军长;
欧阳文,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省军区政委;
杨梅生,湖南省军区司令员;
晏福生,湖南省军区政委;
何德全,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吴瑞林,湖南军区司令员兼陆军第四十三军军长;
孔庆德,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李成芳,军事学院学员;
谭甫仁,武汉军区副政委;
毕占云,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秦基伟,军事学院学员;
陈康,陆军第十三军军长;
范朝利,陆军第十四军军长;
钟赤兵,贵州省军区司令员;
黄新廷,军事学院学员;
张达志,兰州军区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
冼恒汉,兰州军区政委;
韩练成,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王恩茂,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赛福鼎·艾则孜,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郭鹏,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张国华,西藏军区司令员;
谭冠三,西藏军区政委;
张经武,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后兼西藏军区第一政委;
阿沛·阿旺晋美,西藏军区司令员;
朵噶·彭错饶杰,西藏军区副司令员;
韩振纪,驻苏联大使馆武官;
邓逸凡,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副团长;
张南生,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
李雪三,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委;
旷伏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此后,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了一名中将:
1956年,聂鹤亭,装甲兵副司令员;
1958年,贺诚,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④ 姓周的有什么大将军没
古
周勃(?—前169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被封为绛侯。
周亚夫[?一前143],西汉名将。沛县(属今江苏)人。周勃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东进,他以河内守为将军,防守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军令严整,被誉为“真将军”。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丞相,谢病免。后以子私买御物所累下狱,绝食死。
周 处[约236-297]: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氏,字子隐,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历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后任建威将军,平西将军、周孝侯,当地至今流传着他改恶从善、射南山虎、斩长桥蛟之传说,京剧传统剧目《除三害》就是表现他的故事。
周 瑜[175-210]:三国吴之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大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精音乐,时称“曲有误,周郎顾。”
今
周桓上将
周桓(1909-1993),辽宁省东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政治部秘书,红三军团政治部秘书处处长兼政治教导队政治委员,军团保卫局执行部部长,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工人师政治部主任,红八军团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红军大学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兼敌工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军法处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学校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兼联络部部长、后勤部政治委员,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委员,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国务院文化部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代表、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3年10月27日逝世,享年84岁。
周士第上将
周士第(1900-1979),又名周力行、周平,广东省乐会(今琼海)县人。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副队长、队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营长、团参谋长、代团长,第73团团长。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25师师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大学军事教员,军委干部团上干队科长、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参谋长兼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长,晋绥军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兼晋绥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晋北野战军、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太原前线指挥部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司令员兼成都市市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总参谋部顾问。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9年6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逝世前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
周纯全上将
周纯全(1905-1985),字俊忠,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3年参加工人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边区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常委,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省苏维埃保卫局局长兼鄂豫皖游击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十师政治委员,红四军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川陕省委书记兼川陕苏区游击总司令,红四方面军后方纵队政治委员,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31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分校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副校长、校长,滨海行署副主任兼秘书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省、安东省实业厅厅长,辽南行署主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东线战勤司令员,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二次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7月28日逝世,终年80岁。
周彪中将
周彪(1910-1981),原名周生珍。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赣西南独立第三团排长,吉安县儒行乡少先队总队长,红四军第10师30团宣传队分队长、队长,团俱乐部主任,中央模范团总支部书记,红9军团第3师7团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民运部代部长,教导队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巡视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决死队教导二团政训处干事,临县动员委员会武装部部长,八路军120师独立第四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政治委员,第8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八地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七旅政治委员、旅长,冀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区第七纵队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东北军区防熔部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射炮兵指挥部司令员,空军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1年3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周仁杰中将
周仁杰(1912-2001),原名周球保。湖南省茶陵县人。1929年参加茶陵地方游击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茶陵地方游击队班长,红八军第23师机炮连机枪排排长、机炮连连长,红17师第51团副营长、营长,红6军团第17师51团参谋长、团长,红6军团第16师师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二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一旅旅长,热河军区第17旅旅长,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三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副司令员兼第33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8军副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月22日在因病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周玉成中将
周玉成(1904-1971),湖南省祁阳县人。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一团二连司务长,第二大队大队长,第五纵队司令部副官主任,第13大队大队长,红八军第四师一团团长,四师军需处处长,红三军团第六师共给部部长,军团供给部部长,陕甘宁军区供给部部长,红军前敌指挥部供给副部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指挥部兵站部副部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供给部部长,八路军后勤部供给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审查厅厅长,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后勤驻南线司令部副司令员兼邯郸办事处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财务部油料部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财务部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1年12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7岁。
周希汉中将
周希汉(1913-1988),湖北省麻城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麻城县独立营通信班长,独立团通信排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13师38团共青团委书记,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九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队队长,第31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营营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任八路军129师386旅作战股股长,补充团参谋长,386旅参谋长兼太岳军区参谋长,南进支队司令员,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3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军长兼滇南卫戍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11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
周志坚中将
周志坚(1916-2005),湖北省礼山(今大悟)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交通队排长、队政治指导员,红9军第25师74团营政治委员、副团长、团政治委员,红9军第27师81团团长,红四军第10师师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鄂豫挺进支队团长,平汉支队支队长,新四军第5师13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胶东军区新五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31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舟嵊要塞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参谋长,河南省军区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将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6月9日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周赤萍中将
周赤萍(1914-1990),曾用名邹迪,江西省宜春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军团团政治委员,电台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纵队一支队政治委员,山东纵队第一旅政治委员,鲁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第三师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政治委员,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第七纵队兼辽北军区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7军政治委员兼湘西军区政治委员、中共湘西区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部副部长,福州军区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90年6月逝世,终年76岁。
周贯五中将
周贯五(1902-1987),江西省吉安县人。1927年任本村农民协会副主席。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3军9师27团宣传员、书记官,红一军团第二师一团特派员、师特派员,军团直属队总特派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锄奸部部长,第六支队政治委员,教导第六旅政治委员兼冀鲁边军区政治委员、代司令员,渤海军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暂编第七师政治委员,渤海军区副政治委员,南下干部第三支队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干部部第二副部长,浙江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3月29日因病于南京逝世,终年85岁。著有《艰苦奋战的冀鲁边》(1984年)等。
周涌少将
周涌(1915-2004),江西省永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永丰县总工会青工部部长,县独立营班长,红1军团电台报务员,红32军电台报务主任、电台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电台区队长,教导第1旅电台区队长,山东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兼通信营营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参谋处副处长兼通信科科长,安东军区参谋处处长,辽东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辽东军区兼公安部队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辽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通信兵部参谋长、副主任兼参谋长、顾问等职。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国防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22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周彬少将
周彬(1912-1999),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5师13团宣传员、连政治指导员、师副特派员兼直属队特派员,骑兵团政治处主任兼特派员、团政治委员,独立师特派员,独立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一、二、三、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政治指导员、大队队列主任,抗大总校政治部保卫股股长、保卫科科长,抗大第5分校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新四军第3师保卫部部长兼苏北军区保卫部部长等职,参加了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苏北抗击日军九路围剿和“五一”反扫荡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江军区保卫部部长,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保卫部部长,西满分局社会部副部长兼西满军区保卫部部长,齐齐哈尔卫戍司令员兼公安局长,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第49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天津警备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湘西、衡宝、桂林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督编处副处长,军委民航总局人事处处长兼公安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卫生部政治委员等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6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周维少将
周维(1906-1970),江西省南昌市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学校教员、无线电台报务员,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无线电台报务员,中央军委无线电总队报务主任,红5军团司令部无线电第3分队分队长,红31军电台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无线电台中队长、大队长,第129师司令部通讯科科长兼通讯营营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3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四支队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3纵7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11军31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通信教授会主任,军事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副院长、院长,第五研究院院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逝世,终年64岁。
周九银少将
周九银(1908-1979),湖南省湘阴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任石首叁区少先队副队长,参加打土豪分田地。国民党军对苏区围剿,随组织撤到湖南华容,后去洪湖参加红军,任红3军9师26团通信员、班长、排长。在战斗中辆两次负伤,1932年第3次负伤,眼睛被打坏,带伤任7师经理处粮秣员,1933年任24团供给处主任。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副官、120师358旅供给部军械股股长、120师供给部军械科科长兼被服厂厂长、晋绥军区后勤部粮秣科科长、军实科科长兼被服厂厂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军需生产部部长,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西南生产管理局局长,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副部长,1960年任该部政治委员。1965年到1968年任总后勤部工厂管理部政治委员,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总后勤部营房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9年10月31日因病逝世,终年71岁。
周子祯少将
周子祯(1904-1972),原名何其浩,浙江省诸暨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宁波、上海从事工会和互济会工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赴苏联学习无线电技术。1934年回国后在中央苏区任军委军事工业局工务处处长、兵工机械厂政治委员,山西牺盟会太原第4区书记。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政治副主任,第1纵队队长,第21团团长,山西新军总指挥部供给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吕梁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供给部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部长,西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西安留守处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军需生产部副部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4月14日逝世,终年68岁。
周文在少将
周文在(1906-1994),江苏省常熟县虞山镇人。上海群治大学肆业。1925年在上海参加“五·卅”运动,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20军学兵营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上海、常熟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并参与常熟的建党工作。1926年8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辗转到武汉,在贺龙部国民革命军20军学兵营1连任政治指导员,同年年底返回常熟,在常熟、上海等地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受党的派遣,在常熟组建立抗武装,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先后担任抗日游击武装第6梯团政治处主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独立3支队副支队长,江南抗日义勇军1团3营政治教导员,新四军挺进纵队7团政治处主任,挺进1纵队军需处处长,新四军1师1旅供给部政治委员,苏中三专区税务管理局局长,苏中泰兴县独立团政委、泰兴县县委书记,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苏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周文在历任华中七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苏北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十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过黄桥决战、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文在历任10兵团兼福建军区干部部部长,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75年7月离职休养(享受正兵团级待遇)。1977年2月至1983年4月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4月10日因病在苏州逝世,享年89岁。
周长庚少将
周长庚(1911-1970),湖北省石首县人。1927年参加农民自卫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第4师卫生部部长,第6师卫生部部长。1930年参加湘鄂西反围剿战斗,多次负伤。1933年被当作“改组派”关押,为关向应救释。长征沿途多方救护伤病员。到达陕北后,参加中央高级卫生班和延安医学科学院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卫生处处长,晋西北军区第2军分区卫生处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1纵队卫生部部长,晋绥军区卫生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检查室主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中国协和医学院副院长,军事医学科学院政治委员,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0年1月29日,因心机梗塞在四川省射洪县医院逝世,终年59岁。
周长胜少将
周长胜(1913-1987),江西省吉水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2师36团机枪连排长,红1军团第2师5团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1934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1937年7月参加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副营长、营长,苏鲁豫支队第3大队大队长,第5纵队第1支队第2团团长,第115师教导第1旅2团团长。皖南事变后,调任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团长,八路军115师教导第5旅13团团长,教导1旅1团团长,鲁中军区第4团团长,第4师参谋长。1943年春率部参加盐阜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1945年春参加解放阜宁县城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警备第1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4师师长,第22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副军长,空军第4混成旅副旅长,苏南军区副司令员,第21军副军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副军长,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回国后,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后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7年1月14日因病在杭州逝世,终年74岁。
周世忠少将
周世忠(1918-199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4师223团2营通信班长,参加了长征。长征时,红25军西出秦岭,北过渭河,翻越六盘山,直逼平凉,与马鸿宾部作战。在战斗中击毙敌团长一名,获得两元银圆的奖励。升任红25军73师218团连政治指导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连政治指导员、副营长、营长,第689团副团长,新四军第4师11旅32团副团长、旅副参谋长,淮北军区第2军分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73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教导团政治委员,第4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第21军62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参谋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来从
事军事教育工作,任军事学院高级兵团战术教授会主任,高等军事学院合同战术教授会主任。离开高等军事学院后,任福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主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10月9日因病逝世,终年74岁。
⑤ 中国建国时〔1949年〕分别有多少少将 中将 大将
49年我国还未实行军衔制,一个也没有
军衔制是55年开始的
⑥ 中国55年中将名单有哪些
廖汉生、肖向荣、王尚荣、刘少文、王诤、万毅、苏静、谭希林、杨秀山、孙毅、李作鹏、朱明、谢有法、刘志坚、蔡顺礼、王宗槐、孔石泉、刘西元、徐立清、袁子钦、张令彬、邱会作、李耀、饶正锡。
傅连暲、田维扬、张贤约、余秋里、唐天际、汤平、阎揆要、罗舜初、方强、刘道生、周希汉、顿星云、陶勇、康志强、周仁杰、饶守坤、赵启民、方正平、彭林、刘昌毅、王秉璋、常乾坤、徐深吉、吴法宪、王辉球、朱辉照。
邝任农、周赤萍、曾国华、聂凤智、余立金、曹里怀、吴富善、罗元发、成钧、谭家述、周彪、程世才、李天焕、欧阳毅、邱创成、匡裕民、向仲华、胡奇才、黄志勇、李寿轩、崔田民、张震、唐延杰。
陈庆先、徐斌洲、孙继先、滕海清、韦杰、张藩、刘忠、莫文骅、梁必业、张池明、倪志亮、姚喆、庄田、刘浩天、孔从洲、钟汉华、黄火星、杜平、甘渭汉、吴信泉、曾思玉、周志坚、周玉成、曾绍山、杜义德。
刘转连、曾泽生、刘金轩、郑维山、王近山、陈正湘、韩伟、陈先瑞、袁升平、吴先恩、赵镕、张仁初、彭嘉庆、郭化若、张才千、王道邦、王紫峰、肖新槐、吴克华、杨国夫、彭明治、张祖谅、肖望东、丁秋生。
覃健、鲍先志、赖毅、刘飞、饶子健、王必成、刘先胜、梁从学、林维先、钱钧、周贯五、廖容标、刘培善、皮定钧、张翼翔、卢胜、文年生、梁兴初、詹才芳、刘兴元、温玉成、陈仁麒、张天云、欧阳文。
杨梅生、晏福生、何德全、吴瑞林、孔庆德、李成芳、谭甫仁、毕占云、秦基伟、陈康、范朝利、钟赤兵、黄新廷、张达志、冼恒汉、韩练成、王恩茂、赛福鼎·艾则孜、郭鹏、张国华、谭冠三、张经武、阿沛·阿旺晋美。
朵噶·彭错饶杰、韩振纪、邓逸凡、张南生、李雪三、旷伏兆。
(6)周彪法院扩展阅读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175位将领被授予中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中将军衔。这17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中将”。
廖汉生、肖向荣、王尚荣、刘少文、王诤、万毅、苏静、谭希林、杨秀山、孙毅、李作鹏、朱明、谢有法、蔡顺礼、王宗槐、孔石泉、徐立清、袁子钦、张令彬、邱会作、李耀、饶正锡、傅连暲、田维扬、张贤约、余秋里、唐天际。
汤平、阎揆要、刘道生、周希汉、顿星云、陶勇、康志强、周仁杰、饶守坤、赵启民、方正平、刘昌毅、王秉璋、常乾坤、徐深吉、吴法宪、王辉球、朱辉照、邝任农、王近山、张震、张国华、曾国华、邓逸凡等。
开国中将,现已全部逝世。最后一位开国中将张震也在2015年9月3日溘然长逝,享年101岁。
⑦ 孙毅将军父亲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元帅名单
姓名 军衔 授衔时年龄 最高任职
朱德 元帅 69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彭德怀 元帅 57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林彪 元帅 49 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副主席
刘伯承 元帅 63 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
贺龙 元帅 59 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工委主任,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毅 元帅 54 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罗荣桓 元帅 53 中央军委副主席,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
徐向前 元帅 54 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聂荣臻 元帅 56 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
叶剑英 元帅 58 中央军委副主席,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国防部部长,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中央副主席
中国人民解放军10位大将名单
粟裕 大将 48 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中央军委常委
徐海东 大将 55 中央军委常委
黄克诚 大将 53 中央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书记
陈庚 大将 52 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工委主任,国防部副部长
谭政 大将 48 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
肖劲光 海军大将 52 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张云逸 大将 63 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委副书记
罗瑞卿 大将 49 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
王树声 大将 50 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第二政委
许光达 大将 47 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47位上将名单:
王平 上将 48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军事学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第一政委,总後勤部政委
王震 上将 47 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
王宏坤 海军上将 46 海军第二政委
王建安 上将 49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王新亭 上将 47 济南军区代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政委
韦国清 上将 42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乌兰夫 上将 49 副总理,国家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
邓华 上将 45 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副总参谋长,沈阳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叶飞 上将 41 福州军区司令员兼第一政委,交通部长,海军司令员兼第一政委
甘泗淇 上将 52 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吕正操 上将 50 铁道部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铁道兵政委
朱良才 上将 55 北京军区政委
刘震 空军上将 40 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刘亚楼 上将 41 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许世友 上将 49 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振华 海军上将 43 海军第一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
李达 上将 50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
李涛 上将 50 军委作战部部长,总参三部政委
李天佑 上将 41 广州军区代司令员,副总参谋长
李志民 上将 49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高等军事学院政委,福州军区政委
李克农 上将 56 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外家部副部长,军委总情报部部长,副总参谋长
李聚奎 上将 54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後勤学院院长,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後勤部政委
杨勇 上将 43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至成 上将 52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杨成武 上将 41 北京军区司令员,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得志 上将 42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肖华 上将 39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肖克 上将 47 训练总监部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政委
宋任穷 上将 46 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书记兼沈阳军区政委,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宋时轮 上将 48 总高级步校校长兼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
张宗逊 上将 47 副总参谋长,总後勤部部长
张爱萍 上将 45 副总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长
陈士榘 上将 46 工程兵司令员
陈再道 上将 46 武汉军区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
陈伯钧 上将 45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陈明仁 上将 52 二十一兵团司令员
陈奇涵 上将 58 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锡联 上将 40 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
周桓 上将 46 沈阳军区政委
周士第 上将 55 防空军司令员,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
周纯全 上将 50 总後勤部第一副部长兼政委,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
赵尔陆 上将 50 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防科工委长务副主任
洪学智 上将 42 总後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钟期光 上将 46 军事学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
贺炳炎 上将 42 成都军区司令员
郭天民 上将 50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唐亮 上将 45 南京军区政委,军政大学政委,政治学院院长,政委
陶峙岳 上将 63 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第22兵团司令员
阎红彦 上将 46 昆明军区第一政委
董其武 上将 56 23兵团司令员
彭绍辉 上将 49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副总参谋长
韩先楚 上将 42 副总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
傅钟 上将 55 总政治部副主任
傅秋涛 上将 48 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部长,总参队列部部长、动员部部长
赖传珠 上将 45 北京军区政委
黄永胜 上将 45 总参谋长兼军政大学校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组长
谢富治 上将 46 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公安部部长,副总理,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委,中央政治局委员
注:表中王建安为1956年授衔、李聚奎为1958年授衔。
摘自:《世界军事博览〈我军历史上的军衔制〉》,徐平著
1955--1958年授衔中国人民解放军177位开国中将
1955年被授予中将的175位将军按授衔时所任职务排列如下:
廖汉生,国防部副部长;
肖向荣,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兼国防部办公厅主任;
王尚荣,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
刘少文,总参谋部情报部部长;
王诤,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
万毅,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
苏静,总参谋部组织编制部部长;
谭希林,军事学院学员;
杨秀山,训练总监部军事学院学校部副部长;
孙毅,训练总监部军外训练部副部长;
李作鹏,军事学院学员;
朱明,总政治部组织部第一副部长;
谢有法,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刘志坚,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蔡顺礼,总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
王宗槐,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兼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孔石泉,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
刘西元,总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
徐立清,总干部部副部长;
袁子钦,总干部部部组织统计部部长;
张令彬,总后勤部副部长;
邱会作,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副政委、后勤学院院长;
李耀,总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饶正锡,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兼政委;
傅连暲,总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副部长;
田维扬,总后勤部后方工程建筑部部长;
张贤约,总后勤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
余秋里,总财务部部长;
唐天际,总财务部第一副部长;
汤平,总财务部副部长;
阎揆要,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罗舜初,海军副司令员;
方强,海军副司令员;
刘道生,海军副政委 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员 ;
周希汉,海军参谋长;
顿星云,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
陶勇,东海舰队司令员;
康志强,东海舰队副政委;
周仁志,海军学院学员;
饶守坤,军事学院、海军学院学员;
赵启民,南海舰队司令员兼政委;
方正平,南海舰队副政委;
彭林,海军旅顺基地政委;
刘昌毅,海军旅顺基地第一副司令员;
王秉璋,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常乾坤,空军副司令员兼军校部部长;
徐深吉,空军副司令员;
吴法宪,空军副政委;
王辉球,空军政治部主任;
朱辉照,原军委民航局局长;
邝任农,军委民航局局长;
周赤萍,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
曾国华,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聂凤智,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福建前线指挥所副司令员;
余立金,南京军区空军政委;
曹里怀,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吴富善,军事学院学员;
罗元发,军事学院学员;
成钧,防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谭家述,防空军副司令员兼高炮指挥部司令员;
周彪,沈阳军区防空军政委;
程世才,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
李天焕,公安军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长;
欧阳毅,公安军政治部主任;
邱创成,炮兵副司令员兼副政委;
匡裕民,军事学院学员;
向仲华,装甲兵副政委;
胡奇才,工程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黄志勇,工程兵副政委;
李寿轩,铁道兵第一副司令员;
崔田民,铁道兵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长;
张震,军事学院学员;
唐延杰,军事学院教育长;
陈庆先,军事学院副教育长;
徐斌洲,军事学院干部部部长;
孙继先,军事学院高级系主任;
滕海清,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
韦杰,军事学院函授系主任;
张藩,军事学院高级兵团教授会主任;
刘忠,军事学院物质保障部部长;
莫文骅,政治学院副院长;
梁必业,政治学院教育长兼政治部主任;
张池明,后勤学院副院长;
倪志亮,后勤学院副教育长;
姚喆,总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校长;
庄田,总高级步兵学校第二副校长;
刘浩天,总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
孔从洲,高级炮兵学校校长;
钟汉华,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
黄火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杜平,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甘渭汉,沈阳军区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长;
吴信泉,沈阳军区参谋长;
曾思玉,军事学院学员;
周志坚,沈阳军区副参谋长;
周玉成,沈阳军区财务部部长;
曾绍山,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旅大防卫区司令员;
杜义德,军事学院学员;
刘转连,军事学院学员;
曾泽生,陆军第五十军军长;
刘金轩,陆军第六十四军军长;
郑维山,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王近山,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陈正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韩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陈先瑞,军事学院学员;
袁升平,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
吴先恩,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
赵镕,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张仁初,军事学院学员;
彭嘉庆,济南军区副政委;
郭化若,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张才千,南京军区参谋长;
王道邦,军事学院学员;
王紫峰,山西省军区司令员;
肖新槐,军事学院学员;
吴克华,军事学院学员;
杨国夫,军事学院学员;
彭 明 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张祖谅,军事学院学员;
肖望东,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
丁秋生,南京军区干部部部长;
覃健,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鲍先志,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赖毅,南京军区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刘飞,南京军区公安军司令员;
饶子健,陆军第六十军军长;
王必成,上海警备区司令员;
刘先胜,江苏省军区司令员;
梁从学,军事学院学员;
林维先,浙江省军区司令员;
钱均,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周贯五,浙江省军区副政委,拟任第二政委;
廖容标,安徽省军区司令员;
刘培善,福建省军区第二政委兼福建前线指挥所副政委;
皮定钧,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前线指挥所副司令员;
张翼翔,军事学院学员;
卢胜,军事学院学员;
文年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梁兴初,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詹才芳,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刘兴元,广州军区副政委;
温玉成,军事学院学员;
陈仁麒,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
张天云,陆军第四十七军军长;
欧阳文,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省军区政委;
杨梅生,湖南省军区司令员;
晏福生,湖南省军区政委;
何德全,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吴瑞林,湖南军区司令员兼陆军第四十三军军长;
孔庆德,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李成芳,军事学院学员;
谭甫仁,武汉军区副政委;
毕占云,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秦基伟,军事学院学员;
陈康,陆军第十三军军长;
范朝利,陆军第十四军军长;
钟赤兵,贵州省军区司令员;
黄新廷,军事学院学员;
张达志,兰州军区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
冼恒汉,兰州军区政委;
韩练成,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王恩茂,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赛福鼎·艾则孜,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郭鹏,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张国华,西藏军区司令员;
谭冠三,西藏军区政委;
张经武,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后兼西藏军区第一政委;
阿沛·阿旺晋美,西藏军区司令员;
朵噶·彭错饶杰,西藏军区副司令员;
韩振纪,驻苏联大使馆武官;
邓逸凡,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副团长;
张南生,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
李雪三,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委;
旷伏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此后,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了一名中将:
1956年,聂鹤亭,装甲兵副司令员;
1958年,贺诚,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⑧ 哪些著名将领毕业于这所黄埔军校
我军重要军事将领
黄埔军校毕业生按期别:
黄埔军校第一期:
徐向前——元帅;陈庚——大将; 周士第——上将;
陈明仁——上将;阎揆要——中将;彭明治——中将;
黄埔军校第三期:
常乾坤——中将;唐天际——中将;曾泽生——中将;
黄埔军校第四期:
林彪——元帅;倪志亮——中将;郭化若——中将;
黄埔军校第五期:
许光达——大将;陈奇涵——上将;杨至成——上将;
宋时轮——上将;张宗逊——上将;陈伯钧——上将;
黄埔军校第六期:
罗瑞卿——大将;郭天民——上将;谭希林——中将;王诤——中将;
黄埔军校干部系:
周恩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
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央军委副主席。
陈毅,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央军委副主席。
陈奇涵,黄埔政治大队长,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彭明治,黄埔军士教导队,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海军副参谋长。
熊雄,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
鲁易,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红3军政治部主任。
恽代英,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教官,南昌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代理主任。
雷经天,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长,三野两广纵队政委。
徐成章,黄埔特别官佐,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
杨林,黄埔学生队长,红1方面军参谋长。
胡公冕,黄埔卫兵长,红13军军长。
按1955年授衔:
元帅(3人)
徐向前,黄埔第1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林彪,黄埔第4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央军委副主席。
大将(3人)
陈赓,黄埔第1期,“黄埔三杰之一”,国防部副部长。
罗瑞卿,武汉分校,中央军委秘书长。
许光达,黄埔第5期,国防部副部长。
上将(8人)
陈奇涵,黄埔政治大队长,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陈明仁,黄埔第1期,四野第21兵团司令员。
周士第,黄埔第1期,防空军司令员。
宋时轮,黄埔第5期,军事科学院院长。
杨至成,黄埔第5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张宗逊,黄埔第5期,总参军训部长,总后勤部部长。
郭天民,黄埔第6期,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陈伯钧,武汉分校,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中将(9人)
阎揆要,黄埔第1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常乾坤,黄埔第3期,空军副司令员。
倪志亮,黄埔第4期,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唐天际,黄埔第4期,总后勤部副部长。
郭化若,黄埔第4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王诤,黄埔第6期,副总参谋长。
谭希林,黄埔第6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曾泽生,黄埔军校高级班,第50军军长。
彭明治,黄埔军士教导队,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少将(11人)
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海军副参谋长。
徐介藩,黄埔第3期,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
方之中,黄埔第4期,天津警备区司令员。
洪水,黄埔第4期,训练总监部条令局副局长。
李逸民,黄埔第4期,总政治部文化部长。
曹广化,黄埔第4期,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白天(魏巍),黄埔第4期,炮兵技术学校校长。
廖运周,黄埔第5期,高级炮兵学校校长。
周文在,黄埔第5期,福州军区副政委。
张开荆,黄埔第5期,沈阳军区副参谋长。
朱家璧,黄埔军校第8期,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牺牲较早的我党早期黄埔系领导人:
李之龙,黄埔第1期,海军局代局长兼中山舰舰长。
蒋先云,黄埔一期,“黄埔三杰”之一,牺牲于北伐。
李汉藩,黄埔第1期,湖南省委军委书记。
许继慎,黄埔第1期,红1军军长。
黄敖,黄埔第1期,红4军参谋长。
董朗,黄埔第1期,红4军参谋长。
彭干臣,黄埔第1期,红10军参谋长。
蔡升熙,黄埔第1期,红25军军长
冯达飞,黄埔第1期,湘赣军区参谋长。
孙德清,黄埔第1期,红2军团参谋长。
刘畴西,黄埔第1期,红10军团军团长。
左权,黄埔第1期,八路军副参谋长。
宣侠父,黄埔第1期,八路军高级参议。
袁仲贤,黄埔第1期,三野第8兵团政委。
周逸群,黄埔第2期,红2军团政委。
熊受暄,黄埔第3期,红1军政治部主任。
肖人鹄,黄埔第3期,红5军军长。
吴光浩,黄埔第3期,红11军军长。
朱云卿,黄埔第3期,红1方面军参谋长。
段德昌,黄埔第4期,红6军军长。
李天柱,黄埔第4期,红8军军长。
伍中豪,黄埔第4期,红12军军长。
何昆,黄埔第4期,红14军军长。
李鸣珂,黄埔第4期,四川省委军委书记。
刘志丹,黄埔第4期,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曾中生,黄埔第4期,红4方面军参谋长。
王世英,黄埔第4期,中央军委敌工部部长。
袁国平,黄埔第4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李运昌,黄埔第4期,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副司令员。
赵尚志,黄埔第4期,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
潘中汝,黄埔第5期,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总指挥。
陶铸,黄埔第5期,广州军区政委。
黄公略,黄埔高级班,红3军军长。
李青云,武汉分校军事教官,红15军军长。
项英,武汉分校政治教官,新四军副军长。
张国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委。
李富春,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四野副政委。
王良,武汉分校,红4军军长。
李超时,武汉分校,红14军政委。
徐彦刚,武汉分校,红1军团参谋长。
邓萍,武汉分校,红3军团参谋长。
刘型,武汉分校,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
张友清,武汉分校,八路军总部秘书长。
程子华,武汉分校,四野第13兵团司令员。
夏曦,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红6军团政治部主任。
20世纪80年代,经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有36位军事家是中国革命战争最终取得辉煌胜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这个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方志敏、刘志丹等组成的英名方阵里,可看到有16人曾经在黄埔军校留下过青春的足迹,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陈赓、罗瑞卿、许光达、许继慎、蔡升熙、段德昌、左权、黄公略、刘志丹。
国民党方面
干部系:
蒋介石:校长
廖仲恺:党代表
李济深:教练部主任
邓演达: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教育长(4期);武汉分校代校长
王柏龄:教授部主任 教育长(2期)
戴季陶:政治部主任(1期)
邵元冲:政治部主任(2期)
林振雄:管理部主任
周骏彦:军需部主任
俞飞鹏:军需部副主任
宋荣昌:军医部主任(1期)
李其芳:军医部副主任
杜景祺:军医部主任(2期)
何应钦:战术总教官(1期);教育长(3期);潮汕分校校长兼教育长
胡谦:教育长(1)
钱大钧:参谋处处长
石醉六:长沙分校分校校长
顾孟余、徐谦: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方鼎英:黄埔军校教育长、代理校长
另外还有:顾祝同、陈继承、陈诚、刘 峙、严重、蒋鼎文、张治中、缪斌、邵力子
黄埔学毕业生:
一期:
吕梦熊(学员1队队长)
李伟章(学员4队队长)
陈复(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第一届执行委员)
冷欣(孙文主义学会骨干)
曾扩情(孙文主义学会骨干)
贺衷寒(孙文主义学会骨干,黄埔三杰之一)
宋希濂、石醉六、陈明仁、彭明治、黄杰
姚中英、郑作民、胡宗南、杜聿明、郑洞国
范汉杰、王耀武、李默庵、李仙洲、关麟征
黄维、王敬久、孙元良、张镇
三期:曾泽生、戴安澜、王竣、胡义宾、周复
四期:张灵甫、胡琏、潘裕昆、高吉人、刘玉章、李弥、覃道善、邱维达、赖传湘、彭士量
五期:王剑岳、梁希贤、陈文杞、吕旃蒙、郑庭笈
六期:戴 笠、王 诤、孙明瑾
另外还有:蔡炳炎、邓文仪、豊阝悌、桂永清、刘 戡、唐 澍、张耀明、邱清泉、廖 昂、覃异之、郑介民、陈修和、姜镜堂、康 泽、毛人凤、李云尔、唐生明、吴起舞、谢晋元、邱行湘、郭汝瑰、廖耀湘、孙明瑾、廖运泽
http://qzone.qq.com/blog/993610675-1217153028
⑨ 中国的开国元帅和将军都有哪些
开国十大元帅与十大将军 授衔简介: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十大元帅:1、朱德 2、彭德怀 3、林彪 4、贺龙 5、陈毅6、刘伯承7、罗荣桓8、聂荣臻9、徐向前 10、叶剑英 十大大将:1、粟裕2、徐海东3、黄克诚4、陈赓5、谭政6、萧劲光 7、张云逸8、罗瑞卿9、王树声10、许光达 十大元帅 1: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2: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74年11月29日逝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他是一代名将,毛泽东曾为之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3:林彪,军事家。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 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4:刘伯承,1892年生,曾用名刘伯坚,四川省开县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5:贺龙,(1896—1969),原名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69年6月9日逝世,终年73岁。 6:陈毅,1901年生,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校担任政治工作。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1月6日,因患肠癌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7:罗荣桓,1902年生,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63年12月16日逝世,终年61岁。 8:徐向前,1901年生,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90年9月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9:聂荣臻,1899年12月生,四川江津人。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到苏联学习。次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在北京逝世,终年93岁. 10: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生,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获哥伦比亚众议院授予的特级大十字民主勋章.1986年10月 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十大将军 1: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2: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一九二七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 3:许光达(1908-1969)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市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4:陈庚(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 5: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一九二八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6:张云逸(1892-1974)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广东省文昌县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战争。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7:肖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一九二零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一年赴苏联学习。一九二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8: 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三十四团任代理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黄麻起义。 9: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参加了北代战争和湘南起义。 10:谭政(1892-1974)原名谭世铭。湖南省湘乡县人。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⑩ 1955年中国被授予军衔的将军有谁
授衔情况1955年首次授衔时,我军共有60余万名干部获得了准尉以上军衔。其中:
元帅和大将各10人。
上将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
中将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
少将802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4名,1961至1964年由大校晋升少将533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将
萧 克 李 达 张宗逊 李克农 王 震
许世友 邓 华 彭绍辉 张爱萍 杨成武
韩先楚 李 涛 傅秋涛 王 平 吕正操
傅 钟 萧 华 甘泗淇 宋任穷 赖传珠
洪学智 周士第 郭天民 周纯全 杨至诚
陈再道 陈奇涵 王宏坤 苏振华 刘亚楼
刘 震 陈锡联 韦国清 陈士榘 陈伯钧
锺期光 宋时轮 朱良才 董其武 唐 亮
叶 飞 杨得志 王新亭 黄永胜 李天佑
陈明仁 贺炳炎 阎红彦 谢富治 陶峙岳
乌兰夫 周 桓 杨 勇 李志民 赵尔陆
王建安 李聚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将
徐立清 肖向荣 张经武 张 震 刘志坚 阎揆要 钟赤兵 唐天际
谭希林 莫文骅 刘道生 陶 勇 吴法宪 成 钧 程世才 李天焕
廖汉生 郭化若 唐延杰 张南生 杜义德 王必成 王近山 万 毅
王 诤 孙 毅 朱 明 王宗槐 蔡顺礼 邱会作 张令彬 饶正锡
倪志亮 梁必业 李作鹏 赵启民 方 强 罗舜初 王秉璋 罗元发
聂风智 曹里怀 周赤萍 邱创成 匡裕民 向仲华 谭家述 李寿轩
崔田民 欧阳毅 冼恒汉 王恩茂 张国华 肖望东 丁秋生 赖 毅
旷任农 林维先 周贯五 刘先胜 刘培善 彭嘉庆 黄火星 刘兴元
文年生 詹才芳 梁兴初 吴克华 毕占云 陈正湘 彭明治 姚 哲
杜 平 甘渭汉 曾思玉 郑维山 聂鹤亭 王尚荣 苏 静 刘少文
刘西元 孔石泉 袁子钦 傅连璋 韩振纪 李 耀 邓逸凡 汤 平
余秋里 陈庆先 刘 忠 孙继先 张 藩 徐斌洲 韦 杰 滕海清
庄 田 刘浩天 杨秀山 周希汉 顿星云 周仁杰 康志强 方正平
饶守坤 王辉球 常乾坤 曾国华 朱辉照 余立金 吴富善 黄志勇
胡奇才 周 彪 彭 林 刘昌毅 韩练成 张贤约 郭 鹏 刘金轩
张达志 赛福鼎 钟汉华 秦基伟 孔从周 范朝利 谭冠三 李成芳
陈 康 张才千 张翼翔 覃 健 鲍先志 皮定钧 周志坚 张祖谅
廖容标 刘 飞 梁从学 钱 钧 张仁初 饶子健 陈仁麒 杨国夫
晏福生 吴瑞林 杨梅生 田维扬 欧阳文 张池明 刘转连 孔庆德
谭甫仁 何德全 徐深吉 韩 伟 袁升平 王道邦 王紫峰 赵 榕
肖新槐 吴信泉 周玉成 曾泽生 温玉成 曾绍山 陈先瑞 旷伏兆
李雪三 谢有法 张天云 卢 胜 黄新庭 吴先恩
阿沛*阿旺晋美 朵噶*彭饶错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 少将
解 方 陈 沂 童陆生 詹化雨 刘其人 张 瑞 彭富九 李 信 曹广化
魏传统 孙仪之 傅家选 喻缦云 姜齐贤 钱信忠 贾若喻 王光华 王永浚
曹丹辉 李钟奇 叶楚屏 王文轩 叶运高 李兆炳 黄 远 吴 涛 马文波
陈外欧 刘显宜 张松平 范子瑜 严 俊 戴正华 官乃泉 黄曹龙 阎捷三
殷希彭 曾育生 陈远波 黄新友 张平凯 吉 合 胡备文 钱 江 陈福初
陈铁君 王兰麟 洪 水 刘少卿 周 维 刘绍文 安 东 黄有凤 李 基
况玉纯 游胜华 王兆相 贺盛桂 王兴纲 车敏瞧 张逊之 何济林 潘世徵
罗亦经 徐光华 黎东汉 幸元林 汪东兴 周子祯 张文舟 何克希 徐文烈
戴润生 陶汉章 谢振华 谢立全 林 浩 刘居英 刘有龙 谢 良 雷绍康
罗若遐 方升普 刘永源 王绍南 袁 渊 谭知耕 余克勤 仲曦东 谭佑铭
张驾伍 周志刚 刘子云 沈启贤 吴嘉民 李汛山 吴华夺 李开湘 李 治
张书祥 高存信 周世忠 陈海涵 刘清明 方 正 刘 昂 李光辉 钟明彪
唐 凯 唐 铎 胡正平 陈金钰 郑大林 张崇文 胡定千 曹光琳 李 真
李 毅 郭 奇 张日清 李良汉 钟发宗 徐其孝 林 遵 胡华居 金忠藩
贺振新 段苏权 谷文善 薛少卿 漆远渥 王集成 李中权 张廷发 何廷一
石忠汉 朱虚之 沙 克 黄炜华 杨焕民 吴林焕 何振亚 傅传作 王德贵
杨尚儒 刘锦平 李世安 粟在山 韦祖珍 裴志耕 刘 放 王平水 李 平
梁达三 陈 钦 谢 斌 高厚良 关盛志 李 丰 邓东哲 蔡 永 肖 前
方子翼 李长日韦 朱云谦 吴宗先 刘懋功 王云霖 周 彬 李庆柳 余 非
赵正洪 黄连秋 黄玉昆 张百春 李 勃 陈 浩 罗维道 刘福胜 余 明
李振声 罗野岗 陈 熙 安志敏 朱火华 刘鹤孔 王学清 曾 征 黄仁庭
黄玉庭 袁学凯 兴 中 方 槐 张雍耿 乔信明 谢锡玉 曾克林 易耀彩
郑国仲 张学思 王政柱 袁也烈 彭德清 赵一萍 张汉丞 马 龙 曾 生
段德彰 卢仁灿 桂绍彬 雷永通 张 雄 高志荣 马忠全 蔡长风 肖学林
黄忠诚 刘华清 苏启胜 朱 军 刘中华 梅嘉生 何 辉 谢甫生 吴 西
魏天录 刘 义 黄忠学 丁世芳 王效明 傅继泽 张元培 齐 勇 邓龙翔
邱子明 宋景华 江勇为 胥治中 阙中一 邓兆祥 罗 斌 苏 进 陈锐霆
贾 陶 封永顺 张贻祥 涂锡道 管松涛 廖成美 王文介 朱 光 廖运周
颜东山 王振祥 罗 通 程世清 林 彬 邓家泰 宋庆生 王 胜 孙 三
李迎希 徐德* 赵东寰 唐哲明 唐健伯 廖述云 陈华堂 王智涛 谷景生
张西三 孙超群 林接彪 李赤然 潘寿才 刘秉彦 樊哲祥 蔡爱卿 黄径琛
张希才 曹传赞 李 贞 龙福才 刘 鹏 黎化南 孔令甫 何辉燕 闵学胜
张吉厚 朱绍田 袁 光 郭维城 徐 斌 陈 力 邓少东 查国桢 罗华生
吴 烈 李逸民 熊伯涛 方国华 邹国厚 盛治华 罗文坊 王明贵 杜国平
陈 波 梁玉振 刘辉山 张廷桢 蔡炳臣 陈伯禄 白寿康 郭炳坤 张希钦
曾 涤 苏 鳌 杨嘉瑞 程悦长 夏耀堂 王再兴 左 齐 李 铨 郭宝珊
史可全 闵鸿友 孙 光 马尔果甫.伊斯卡果夫 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
吴习智 徐国珍 朱声达 高朗亭 甘祖昌 罗 章 侯世奎 颜金生 张开基
祖农.太也甫夫 曹达诺夫.扎依尔 高维嵩 李建良 牛书申钟生溢孙润华
李书茂 熊 晃 李书全 曾光明 黄正清 慕生忠 李夫克 黄立清 鲁瑞林
金如柏 李文清 王启明 陈明义 查玉升 何维忠 郭林祥 杨尚高 胡荣贵
王贵德 石新安 范 明 王其梅 陈鹤桥 黎锡福 汪乃贵 熊 奎 何光宇
胥光义 张 和 吴荣正 肖新春 余述生 刘振国 卢南樵 孔骏彪 周长庚
周学义 涂则生 金绍山 张 忠 何德庆 崔建功 吴 忠 汪家道 李 觉
张培荣 金世柏 丁荣昌 鲁加汉 马琮璜 何以祥 段焕竞 邱 蔚 朱绍清
廖海光 刘 涌 曾如清 廖政国 黎有章 刘永生 李继开 陈美藻 张震东
常玉清 胡大荣 赵 俊 肖永银 张秀龙 熊应堂 张钅至 秀 詹大南 陈 宏
姚运良 李水清 周纯麟 谢胜坤 龙 潜 欧阳平 李世炎 刘文学 李耀文
汤光恢 谢云晖 王六生 何志远 张闯初 符确坚 何柱成 刘毓标 李景瑞
万振西 刘健挺 程业棠 谢 锐 宋 文 曾旭清 李 元 郭金林 王文模
李辉高 宋献章 严 光 童炎生 唐健如 贺光华 熊兆仁 周文在 李德生
黄朝天 王健青 陈士法 孙端夫 徐体山 邓仕俊 王诚汉 马 辉 陈 奇
傅绍甫 李 发 阮贤榜 匡 斌 尤太忠 王 直 秦化龙 杨汉林 资 凤
罗湘涛 喻新华 张文碧 李曼村 陈德先 汪少川 彭胜标 罗应怀 熊 飞
彭显伦 张潮夫 王若杰 王义勋 郭卓辛 邱相田 龙飞虎 朱耀华 陈忠梅
李国厚 余光茂 谭友夫 张新华 张宗胜 熊 挺 张春森 曹思明 周明国
何敬之 姚醒吾 刘贤权 龙书金 韩东山 袁克服 潘振武 贺东生 张广才
钟 伟 吴自立 肖元礼 邓克明 卢绍武 叶长庚 刘子奇 李福泽 雷 震
马白山 黄一平 余成斌 覃士冕 张国传 周发田 江燮元 李化民 欧致富
魏 镇 刘新权 方国安 王全国 叶 明 谢镗忠 廖冠贤 李丙令 陈 德
陈发洪 王振乾 李俭珠 孙克骥 胡继成 杨树根 郭成柱 吴诚忠 王远芬
田厚仪 罗仁全 祝世凤 叶健民 李道之 姜茂生 向守志 覃国翰 赵兰田
王东保 陈文彪 彭龙飞 刘玉堂 张汝光 陈挽澜 黄荣海 李士才 胡登高
谭文帮 林忠照 钟文法 陈志彬 张太生 宋维轼 彭清云 方国南 兰 桥
魏洪亮 董洪国 傅春早 肖远久 何能彬 任昌辉 颜德明 杨大易 余品轩
陈宗坤 邱国光 汤 池 高体乾 齐丁根 曾敬烦 丁武选 程儒珍 郑效峰
邹善芳 汪洪清 刘兴隆 倪南山 卜万科 罗 云 黄胜明 江腾蛟 黄德魁
甘思河 潘 峰 傅崇碧 肖思明 叶青山 王奇才 龙道权 帅 荣 裴周玉
黄振棠 李人林 曾 美 石志东 孟庆山 杜文达 索立波 张世珍 成少甫
康健民 张正光 黄作珍 王之平 徐绍华 王耀南 于权伸 钟元辉 白志文
刘华香 赵文进 彭寿生 刘德海 林 伟 曾 威 刘 彬 方之中 马卫华
曾保堂 黄光霞 杨植亭 廷 懋 陈宜贵 钟炳昌 廖鼎琳 刘 昌 翁祥初
肖永正 王英高 范忠祥 蔡长元 钟辉琨 张英辉 郑三生 杨根生 曹玉清
曾宪池 卢 克 马泽迎 杨永松 苏 鲁 陶国清 韩卫民 杨世明 王才贵
孔 飞 李佐玉 王 谦 贺晋年 罗成德 唐子安 江拥辉 张开荆 贺 健
贺庆积 谭友林 吴 岱 邱先通 钟人仿 刘 何 邹 衍 张竭诚 邓 岳
谢正荣 徐国夫 江 文 刘亨云 宋承志 赵 杰 王良太 王力生 赵承金
伍瑞卿 龙开富 李资平 张济民 曾祥煌 袁佩爵 李伯秋 曹文彬 李少元
陈美福 张海棠 陈信忠 罗坤山 孙文采 苏焕清 黄思沛 叶荫庭 邱会魁
唐青山 罗桂华 王 屏 姚国民 黄惠良 李荆璞 王蕴瑞 黄文明 张明远
胡炳云 肖应棠 肖文玖 潘 焱 丁 盛 钟国楚 陈仿仁 陈云开 谢 明
李呈瑞 梁仁芥 赵冠英 赵章成 谭善和 徐国贤 杨俊生 吴泳湘 周长胜
肖全福 曾雍雅 宋玉琳 贺大增 李 震 吴保山 何运洪 李致远 谢福林
丁莱夫 丁先国 董永清 况开田 刘禄长 汪克明 王明坤 张树芝 张云龙
陈仁洪 李家益 赵国泰 吴瑞山 欧阳家祥 张万春 熊作坊 赖春风蒋克诚
舒 行 廖鼎祥 范阳春 谢家祥 杨中行 张梓桢 彭 盛 严庆堤 吴融峰
李彬山 刘 春 余积德 官宗礼 严 政 陈茂辉 张秀川 任 荣 唐金龙
吴子杰 游好扬 赖光勋 李木生 徐其海 黎 光 贺吉祥 张步峰 樊学文
汪 易 李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