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国际法院依据

国际法院依据

发布时间: 2022-05-24 11:24:26

⑴ 国际法基本原则有

法律分析: 国际法基本原则有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互不侵犯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和平共处原则、民族自决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指那些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于国际法一切效力范围的、构成国际法的基础的法律原则。

法律依据:《国际法院规约》

第一条 联合国宪章所设之国际法院为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其组织及职务之行使应依本规约之下列规定。 [2]

第二条 法院以独立法官若干人组织之。此项法官应不论国籍,就品格高尚并在各本国具有最高司法职位之任命资格或公认为国际法之法学家中选举之。

第三条 一、法院以法官十五人组织之,其中不得有二人为同一国家之国民。二、就充任法院法官而言,一人而可视力一个国家以上之国民者,应认为属于其通常行使公民及政治极利之国家或会员国之国民。

第四条 一、法院法官应由大会及安全理事会依下列规定就常设公断法院各国团体所提出之名单内选举之。二、在常设公断法院并无代表之联合国会员国,其候选人名单应由各该国政府专为此事而委派之团体提出;此项各国团体之委派,准用一九〇七年海牙和平解决国际纷争条约第四十四条规定委派常设公断法院公断员之条件。三、凡非联合国会员国而已接受法院规约之国家,其参加选举法院法官时,参加条件,如无特别协定应由大会经安全理事会之提议规定之。

⑵ 什么人可以上国际法庭

国际法庭法官可以上国际法庭。国际法庭不审判个人,只审判国家。

国际法院依据《国际法院规约》和本身的《国际法院规则》运行,依照国际法解决各国向其提交的法律争端,并就正式认可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向国际法院提交的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都必须是国家。

国际法院是具有特定管辖权限的民事法院,而没有刑事管辖权,因此无法审判个人。法庭管辖权包括根据《公约》及其《执行协定》提交法庭的所有争端,以及在在赋予法庭管辖权的任何其它协定中已具体规定的所有事项。



国际法庭的任期: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主要机关之一,是唯一具有一般管辖权的普遍性国际司法机构,设于荷兰海牙,负责审理各国就国家间争端向法院提交的诉讼案件,并可就联大等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

国际法院由15名不同国籍的法官组成,任期9年,可连选连任,每三年改选三分之一,候选人必须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同时获得绝对多数票支持才能当选。

⑶ 国际法院有强制执行权吗

法律分析:国际法院的判决没有执行力和强制力,靠相关国家的自觉。因为没有世界警察组织来执行,是靠承认它的国家来自觉执行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主权,不会允许国际法院来本国执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条 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⑷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是什么

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国际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即国际法依据什么对国际法主体有拘束力。对于这个问题,国际法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早期,国际法学家对于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分为两大派别:自然法学派和实在法学派。后来,在这两个学派之间又出现了所谓折衷法学派,即格老秀斯法学派。(1)自然法学派。自然法学派是西方法学史上最早的法学流派,17至18世纪盛行于欧洲。国际法上最早的自然法学派的代表是西班牙的维多利亚和苏亚利兹,而后是德国的普芬道夫。维多利亚认为国际法是从自然法派生而来的。而苏亚利兹认为国际法的基础是整个人类根据相互之间博爱和宽恕的自然戒律而组成的道义和政治上的“联合”,这个“联合”就是自然法。换言之,自然法是国际法的基础。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普芬道夫是17世纪自然法学派在国际法上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完全否认实在法的存在,认为自然法是国际法的基础,国际法是自然法的组成部分;国际法之所以对国家有拘束力是由于它来源于自然法。自然法学派不仅于17至18世纪盛行于欧洲,而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法学界还有复兴的趋势。如在西方法学界出现的“社会连带法学派”以及“规范法学派”。社会连带法学派认为一切法律的根据在于社会连带关系,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在于从国际社会连带关系所产生的“各民族的法律良知”。规范法学派认为一切法律无论是国际法还是国内法属于同一个法律体系,其中的法律规范有不同等级,每一级规范效力的根据在于上一级规范。而整个法律体系的最上级是国际规范,它的效力来源于一个“最高规范”或称“原始规范”。这个最高规范既是法律规范又是伦理规范,也就是从所谓人类的“正义感”或“法律良知”所产生的规范。其实,无论是社会连带法学派,还是规范法学派他们完全抽掉了法律的社会内容,而把法律变成了一种与社会现实无关的“纯粹法律规范”,当然不可能找到国际法效力的真正根据,最终又回到了旧自然法学派所主张的“人类良知”、“人类理性”、“人类法律意识”等结论上。(2)实在法学派。19世纪,实在法学派兴起并取代了自然法学派在西方法学界中的统治地位。实在法学派的发起人是英国的边泌,奥斯汀继承并发展了边泌的思想。他们否定从自然抽出来的抽象概念作为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否定自然法学派关于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是自然法,国际法是自然法的一部分的观点;认为在现实世界中起作用的是国家的意志,从而国家的意志是国际法效力的依据。他们设想各国的意志可以合成为“共同意志”,或者强调每个国家的意志是国际法效力的决定因素。这个学派虽然遭到了批评,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新自然法学派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了新实在法学派。新实在法学派之中有一种学说——权力政治学说,认为国际政治支配着国际法,而国际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在他们看来,国际法效力的依据是各国权力的均衡,即所谓“势力均衡”。在国际法学界,更有影响的是所谓“政策定向”学说。这个学说把国际法视为国家对外政策的表现,国际法的效力取决于国家对外政策,而在国际关系中有些国家的政策处于支配的地位,从而在国际法的效力上起了主要的作用。(3)格老秀斯法学派。格老秀斯法学派又被称为“折衷法学派”,因为这个法学派介于自然法学派和实在法学派之间。以格老秀斯为代表的这一学派一方面认为自然法是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另一方面又承认国家的同意是国际法效力的根据。但总的来说,格老秀斯更倾向于自然法。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德国的沃尔夫和瑞士的瓦特尔。这个学派认为,自然法是国际法的基础,是拘束国家的最高法律,自然理性是检验国家行为的标准;但又认为国家的共同同意也是国际法效力的根据。这个学派承认国家的同意是国际法效力的根据,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它采取了折衷主义立场,结果还是不能正确地说明国际法效力的根据问题。关于国际法效力的根据,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理论,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国家受国际法的拘束,同时又是国际法的制订者。因此,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应在于国家本身,即在于国家的意志。当然,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在于所谓国家的意志,并不是指个别国家的意志,也不能说各国之间有“共同意志”,而所指的是各国的意志之间的协议。条约之所以对国家有拘束的效力,是因为条约是国家之间的协议;国际习惯的效力拘束的效力在于它既是各国的重复类似的行为,而且是被各国所认为具有法律拘束力;即使是作为国际法渊源的一般法律原则也是“文明各国所承认者”(《国际法院规约》第三十八条第一项)。事实证明,即使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之间,也是可以达成协议而受拘束的。因此,各国之间的协议,或者说各国的意志之间的协议,构成了国际法效力的根据。

⑸ 国际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

一、法院对于陈述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
1、不论普遍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
2、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3、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4、在第59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二、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
国际法的渊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条约;
2、国际习惯法;
3、一般法律原则;
4、司法判例及学说。

⑹ 国际法渊源是指什么

【法律分析】
国际法渊源,是指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第一次出现的地方。由于国际社会没有一个国家之上的国际立法机关,国际法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法典,所以,在解决国际争端或者裁判案件时就必须确定适用于该争端或案件的法律。
国际习惯法:实质上就是适用于尚未组织起来的国际社会的国际法。国际习惯法的构成有两个要素:1.普遍的或区域性的国家实践;2.这种实践为有关国家承认为法律。国际习惯法常常是以早期条约的某些条款为其渊源,这些条款后来就被承认为法规。但是也有个别的国际法规则是由世界列强的大致相同的实践发展而成的。
【法律依据】
《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 第一款的全部列举广义上来说是国际法的形式渊源(一)法院对于陈诉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①、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则者;②、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③、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④、在第五十九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在这条规约中,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渊源,而后两者是广泛历史意义上的渊源。
《国际法法条》
第一条 为了明确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合理解决涉外民事争议,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 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依照本法确定。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本法和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没有规定的,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第三条 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明示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定. 第五条 外国法律的适用将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六条 涉外民事关系适用外国法律,该国不同区域实施不同法律的,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区域的法律。
第七条 诉讼时效,适用相关涉外民事关系应当适用的法律。
第八条 涉外民事关系的定性,适用法院地法律。
第九条 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外国法律,不包括该国的法律适用法.
第十条 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外国法律,由人民法院、仲裁机

⑺ 国际法院在做出判决是是否可以把当事国之前签订的条约的条约作为依据

联合国位於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有完整的信息库和各种判例,截至目前的判决成案中,有绝大多数都是依各当事国的现行法律和有效的条约做为审判基础的根据之一。

⑻ 国际法院审理案件的裁判依据

国际法院审理案件的裁判依据是《国际法院规约》。

该规约包含了多种裁判类型的法律法规,其中国际法院裁判时适用的国际法规范有:

1.条约

2.国际习惯

3.一般法律原则

4.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

5.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

其中第五条规定通常被认为是国际法渊源的权威表述,但它的使用从来都是一个复杂问题。综上所述,国际法院一般都是通过以上几条对案件进行审理判决。

⑼ 确定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条件之一是

法律分析:确定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条件之一是能够独立的享有国际法的权利,承担义务。

法律依据:《国际法院规约》

第一条 联合国宪章所设之国际法院为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其组织及职务之行使应依本规约之下列规定。

第二条 法院以独立法官若干人组织之。此项法官应不论国籍,就品格高尚并在各本国具有最高司法职位之任命资格或公认为国际法之法学家中选举之。

⑽ 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什么

关于国际法的渊源的权威论述见于《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之规定。

一、法院对于陈述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

1、不论普遍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

2、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3、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4、在第59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二、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

国际法的渊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条约;

2、国际习惯法;

3、一般法律原则;

4、司法判例及学说。

(10)国际法院依据扩展阅读:

《国际法》的效力的作用:

1、它规范国家行为,并在国家之间因经济、政治等利益发生冲突时进行纠纷解决。

2、明确国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肯定国家依国际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求其善意履行相应国际义务。在一国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国际法也为其提供应有的法律救济。

3、在国家间建立平等关系,要求国家不分大小强弱,相互尊重,不容许以任何方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国,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和发展国家间的正常关系提供强大武器。

4、建立起相对有效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并针对国际法破坏者的不法行为,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维护国际秩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际法

热点内容
非全日制法律硕士学费 发布:2025-02-05 15:39:35 浏览:993
民法课推荐 发布:2025-02-05 15:33:50 浏览:4
昌平法院法官遭枪杀 发布:2025-02-05 15:33:45 浏览:56
单位规章制在哪公示 发布:2025-02-05 15:30:02 浏览:759
法律硕士研究生找工作 发布:2025-02-05 14:15:24 浏览:474
刑事诉讼法历年司考真题 发布:2025-02-05 14:11:59 浏览:868
纪律责任与法律责任关系 发布:2025-02-05 13:56:59 浏览:766
行政法规立法程序是什么 发布:2025-02-05 13:51:27 浏览:52
昆明市司法鉴定 发布:2025-02-05 13:30:52 浏览:984
李晨被法院 发布:2025-02-05 13:19:50 浏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