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教法官
A. 清华大学张卫平籍贯
张卫平(章程),山东莱芜人
张卫平(又名:章程)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
1983年西南政法学院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西南政法学院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个人经历
张卫平(章程),山东莱芜人,1976年结束下乡生活参加工作,1979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1983年本科毕业、198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执教,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留学,分别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和一桥大学法学部学习研究,1996年任《现代法学》主编,1997年底离校去深圳某证券公司任职,1999年初调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至今。
1987年晋升为讲师
1992年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
1993年从讲师直接破格评聘为教授
1996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
任职情况
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民事诉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学院客聘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带教导师。
获奖情况
199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
1996年被司法部、劳动人事部授予英雄模范称号;
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政府津贴获得者;
1997年国务院、国家教委评为全国百、千、万工程人才;
199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学术成果
(一)学术研究
率先提出了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问题,并提出了以民事诉讼体制转型为导向的,一整套关于民事诉讼体制、模式的宏观分析框架以及制度调整的理论与技术,形成了具有个人独创性的民事诉讼体制及转型理论。
(二)主要著作
独著
1.《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成都出版社1992);
2.《破产程序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3.《诉讼构架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探究与构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5.《守望想象的空间》(自选集、法律出版社2003);
6.《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
7.《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4)
主要合著
1.《中国审判理论研究》(重庆人民出版社1991);
2.《破产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
3.《民事诉讼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4.《民事诉讼现代化与制度建构》(法律出版社2000);
5.《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
(三)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要有:
1.《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现代法学》1996);
2.《诉讼标的及识别》(《法学研究》1996);
3.《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法学研究》1997年);
4.《民事诉讼中的失权与正义性》(《法学研究》1999);
5.《自认制度及结构分析》(《清华法学评论》1999);
6.《再审事由研究》(《法学研究》2000);
7.《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 一种法院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法商研究》2000);
8.《事实探知的绝对化及消解》(《法学研究》2001);
9.《交叉询问:魅力与异境的尴尬》(《中外法学》2001);
10.《中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框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2);
11.《民事再审:基础置换与重构》(《中国法学》2003);
12.《证明标准建构的乌托邦》(《法学研究》2003);
13.《起诉条件与实体判决要件》(法学研究2004);
14.《论诉讼契约化——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作业》《中国法学》2004年第3期。
B. 《令人心动的offer》何旻哲承认简历造假,他还能继续待在律师行业吗
何旻哲淘汰以后,承认简历造假的事情,为此王钊律师很严厉地批评了他,并且经过与其他三位带教律师商量以后,共同做出决定:何旻哲的实习成绩清零,还在节目中表示何旻哲在君合实习的经历不予认可。再加上这是一档综艺节目,受众范围很广,这件事情也引发了网友们激烈的讨论。因此,我个人看来,何旻哲以后从事律师行业的希望不是很大,最起码以后国内红圈律所是肯定不会给他offer的。
二.何旻哲个人分析
其实何旻哲这个人比较外向,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综合能力也很不错,有着许多人羡慕的学历,也在节目中也向大家展示了能力。就是何旻哲个人有点虚荣,想让自己的简历看起来更加完美无缺。但是他却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公司可以容忍你实习经历缺乏,但不可能容忍欺骗。就像朱一暄实习经历基本没有,但依然获得offer。何旻哲就是为了在节目中营造一个完美的人设,吸引一些粉丝的关注量,结果在节目中翻了车。
真心希望何旻哲可以脚踏实地积累自己的职场经验,变成自己最期待成为的完美人才。年轻人谨记做事之前先做人。
C. 张伟平的任职情况
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民事诉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学院客聘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带教导师。
D. 《令人心动的offer》王骁接到offer为什么不去
王骁虽然拿到了offer,但是后来好像还是出国了,因为他学的是海洋法。
王骁普通的自我介绍,让人心生自卑,获得带教律师的高度认可。虽然后来一度迷失了方向,谈判课题屡屡受挫,但很快便找回了状态,凭借精彩的单人汇报,以及高光的临场问答,完美展示斯坦福学子应有的专业能力。
简介:
赵南希遗憾落选也令人惋惜,节目中她的表现一直很稳定,得到了律师以及法官的好评,简历背景也是实习生的前列。可惜她是通过补位淘汰进来的,观众容易先入为主,带着敌意审视。短短几期节目,还没来得及了解,许多亮点也没展现,节目就要结束了,对她实在太不公平了,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述职报告的那句“人生出场顺序很重要”,让人感慨颇多。
E. 法院实习如何有好的表现
我在法院有过比较多的实习经验,可以给你点参考性建议:
1、心态很重要。你必须始终抱着学习的心态,认真地对待每件事情,避免任何敷衍的情绪,好的心态可以帮你克服困难,取得带教法官和周围老师的认可和好评;
2、撰写判决很重要。在法院实习最出彩,也是最能够受到老师好评的便是撰写判决书。一份好的判决不仅能反映你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能帮助老师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更能从案件中学到最实质最核心的东西。
3、一定要积极主动!一般你的带教法官不会轻易将手上的判决或者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你,这就需要你自己去主动争取。我实习的时候,为了获得写判决的机会,便通过书记员了解到带教老师打算写哪个案件的判决,然后我提前写出来打印好给老师看。这时候老师会感觉到你很用心,如果你的判决写得好,他甚至会在上面直接修改并予以采纳,你便和他建立其协助撰写判决的信任关系。即使你初次尝试写判决也没关系,带教老师会告诉你哪些地方有问题,你认真揣摩,便能受益匪浅。所以,切忌消极等待老师安排事情,一定要想在老师的前面,这才能有机会取得老师的信任。
4、一定要敢于担当。不要总把自己看成实习生,不要总依赖于老师的指点,你要有主动承担事情的勇气,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一个法律人是十分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讲,你撰写一份判决的时候,对该怎么判,依据什么判,怎么进行说理,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没有的话就查资料寻找解决方法。在没有形成自己体系上的思考时,不要总依赖带教老师给你答案,因为你实习的目的从根本上讲不是为了帮老师解决问题,而是让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独挡一面的法律人!当老师布置困难的任务给你,不要轻易说自己不行,只有敢于担当,敢于挑战自己,才能有所成就。
5、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学法律这一行,认真是职业必备的操守,在法院实习也是一样的。做一件事情要尽力做到自己十分满意,如果自己尚不能对自己工作成果满意的话,老师又怎么可能对你满意呢?须知判决文书中有任何一个错误,后果都是很严重的。
6、要热情,懂得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见到不认识的法官或书记员,要懂得微笑,面对同一合议庭的其他老师,要主动打招呼,要让他们了解你,信赖你。这样你才有机会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结交一些很好的朋友。请相信,这是一个人的世界,你友善的态度能帮你打动老师们的心。
7、要注重细节,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举个例子,你在办公室帮老师看卷宗材料,有其他老师让你帮忙做事情,如果这些事情会影响到你工作的顺利完成,你要及时委婉地拒绝,就说你在忙带教老师给你安排的事情。如果你不太忙并愿意去做,也要先征询你带教老师的意见,因为实习生毕竟不是公用的,你要考虑到你自己带教老师的感受。
其实,能够和你分享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我时间有限,也只能和你交流这么多。记得离开的时候向指导过你的老师送一点小礼物。祝你实习顺利!
F. 什么时候你特别具有成就感呢
有时候觉得自己带着相机去拍照,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有时候因为看一部电影,自己一个人哭的希哩哗啦是有满足感的事。 当然更多的时候,因为一个帖子,能够在论坛上获得认可,受到嘉奖,大家支持,才是最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事情。
G. 法院书记员具体工作
法院书记员具体工作如下:
协助检察员(助理检察员)办理民事、行回政申诉案件和审答判活动的监督工作;
协助检察员(助理检察员)制作各类法律文书,并负责各类文书的记录、复印、校对、送达等日常性事务;
负责案件材料的整理、案卷的装订和其他有关事项工作;
配合检察员(助理检察员)出庭抗诉记录工作。
书记员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司法工作人员之一,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内担任办理案件的记录工作和有关事项的人员,并协助办理一系列司法辅助工作。大多数审判员(法官)都是从书记员做起。书记员(委任制)一般属于国家公务员(政法专编行政编制),但有些地区也有聘任制和聘用制的书记员。
H. 法院见习做些什么
法院见习做的事情:
整理卷宗,旁听审理,客串书记员,一起去送达等,看实习生的多少了,人少的话参加的东西就多,人多的话,主要就是整理卷宗了。
一般法官是不会把重要的东西交给实习生去做的,人家就当去磨时间的,具体的还要看你分到哪个庭,还有带的老师(就是法院的人)。
I. 谁认识陈瑜,认识陈瑜的进
文 陈瑜包子 我和包子是上初中时认识的,那是整整20年前的事情,哦,天哪,时间真是算不得的。记得初中开学前,班里搞了一次竞选,我成功地成为了班长,包子当上了文体委员。那时,她的眼皮是粉红色的,我想这个小姑娘干吗要画眼影啊?后来才知道,暑假里她刚开了双眼皮,多么令人鄙视的行径。开学前一天,新任班干部来学校一起出黑板报,她一个人悄悄地在墙角里画了一朵漂亮的小花,我问,这花是谁画的?她转过头来,吐出两个字“鄙人。”我“哦”了一下:“离枪毙不远了。”从此,我们对上了眼。我和包子的交往方式很男人,我们从不勾肩搭背,也不挎着,更不会牵手。最野的时候,我们剪了很短的头发,每天中午和男生一起踢球,青春期时,我们对自己的性别认同程度确实很低。真正和她交好,是她来我这边核实我是不是真的在和二班一个绰叫马海毛的男生好,这事放在今天,我直接灭了她扔出窗外,但当年,我花了很多时间很耐心地向她解释根本没有那回事。于是,我们下课常会腻在一起。有一度,我们每堂课下课都在操场边转悠,因为我们想共同创作一部武侠小说,所以要给每个人起个名字,配一柄武器,但这件事耗尽了我们所有的创作能量,所以结果一个字也没写。其实,我们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讨论男男女女之事。那时,邻班有两个淳朴的男孩子分别喜欢我们。其实,喜欢我的那个更多是觉得我成绩好,所以让我怀着谦恭的心把他放在一边,暂且不表。喜欢包子的男生就很不得了了,只要包子路过,他就猛练引体向上,迅速把自己的脸搞成猪肝色。那个男生一直戴着霹雳舞手套,不管天多热。这也就算了,更诡异的是,他总是戴着一副深色的太阳眼镜,就算阴天也不拿下来。初二时,我们被搞到底楼,走廊里墨黑,他也要遮阳。我和包子总是阴险地等着,哪一天他摔一跤才好。我经常去你家玩,不知是不是条件发射,第一件事总是上厕所。咦,我怎么就换了人称呢,好吧,只当是又在和你聊天吧。初中时,流行“魂斗罗”和“超级玛丽”,你教我,我总是很快丧命玩完。我不喜欢玩游戏机,进而不喜欢看奥特曼、变形金刚,进而不喜欢看特效令人咋舌的所谓美国大片,在这个领域,我们没有交集。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同床啊,除了爸妈和老公,你是我睡过最多的人了。据你自己说,你晚上会给我盖被子,为了给我腾出更多的地方,自己只好像壁虎一样贴在墙上。这种死无对证的事情,也就只能听过算过。初中三年,还发生过许多好玩的事情。艺术节上你从侧幕翻着跟头滚出来跳草蜢的《失恋阵线联盟》,还用小老鼠一样的声音唱《我的未来不是梦》参加咏比赛。谁让你是文体委员的。对了,我去当大队长后,你就是班长了,退队后我又变成了团支部书记,可我们谁都不太像正统的班干部。啊,很重要一点,我们当时承诺,长大以后,谁先结婚,另一个人就当她的伴娘。说这话的前后语境是,我们都认定自己是不婚主义者。隔三差五,还是会通个,花20秒钟问候一下彼此的学业情况,然后挨个八卦身边认识的人。记不得是从高二还是高三开始,八卦有了聚焦,你告诉我,你喜欢坐在你前面的男生,仅仅是暗恋。这个话题绵延了好久好久,每次,你都装了一肚子微不足道却又令人春心荡漾的小细节、小神情、小对话、小片刻,多得如今我一个都不记得了。知道有一天,你鬼头鬼脸地说,那个男生剃了一个光头,你发现你突然就不喜欢他了,你稍加,猜想自己一直以来喜欢的是他的头发。校园浪漫爱情剧陡然边的悬疑惊悚起来,我还能说什么。高中三年,谈谈情读读书,其实都是些好日子,那样的年华辜负不得。那时,我们俩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好学生,我要当记者,你要当律师,这两份职业规划殊途同归,关乎一件叫做“正义”的东西,而高考只是我们梦想的阶梯。高考前一天晚上,你打来,我们互相勉励加油,临了,我说:“祝你成功,包大律师!”你说:“祝你成功,陈大记者!”我们挂断,奔赴各自的前程。大学期间,我们通了最多的信。上课时看到课桌上有写的富有和创意的各色打油诗,我就会抄下来,寄给你同乐。你寄来的信纸几乎每一次都不一样,最多的是上头带“鱼”的,因为和我的名字同音。前一阵又把来信翻看了一遍,发现你曾让我把这些信都收着,因为这些用心挑选的信纸实在太好看了,要我以后让你看看。我都收着,只是你用黄色荧光笔写的那几封已经字迹难辨了。我一直搞不懂,你的字为什么有一种变态的扭曲,其实你人长得还是周正的啊。那时,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友谊,我们定了一个重要的日子----10月6日,正巧是我们两个人生日最当中一天。第一次过10月6日,我把男朋友带去你们学校,你请我们在你们臭水浜边上的小摊上吃了些那个你认为最好吃的东西。后来的10月6日,我们总想去做一些那个年头平时不太做的事情,比如泡一次咖啡厅,我们竟七转八转坐进了雅庐书场的咖啡雅座,和一些野合的男女分享幽黑的卡座空间。显然这个结局很失败。另一年,我们商量好去吃西餐。国际饭店边上牛排馆菜单上的饮料价钱就把我们吓住了,趁服务员转身的当口,我们互使了一个眼色就开溜了。穷学生的生存要义就是量入而出。自从有了长假,我们就不太过10月6日了。因为正巧卡在了长假里,你我总有一个不在上海,但生日礼物还是年年送的。我还有我们并肩在百草园的照片,我们还是短发,清爽干练的样子。干练的你在学校还做了一件让我叫好的事,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有一个男生公然插队,也没人干预,你就跳出来,说:“同学,请你排队。”人家问你是哪根葱,你大义凛然地说:“我是###系的包##!”包大律师,很有腔调啊。暑假里我去报社实习,你则去或检察院,我们都在各自理想的道路上并肩前行。有一年,你在门庭实习,处理的都是离婚官司,阿姨们一口一个法官地叫你,痛斥身边无良的男人们。你说,负责带教你的法官也姓包,开庭前介绍自己是包法官,介绍你是包助理,一坐下来,好比两片青天压顶。嗯,我也觉得姓包的人很适合从事法律工作,我给你以后的律所取了名字,叫“包你赢律师事务所”。那时,也不知道你要不要听,我总是把我和男朋友的进展告诉你,敦煌之行让你也有了一个小秘密可以与我分享,但那很快就夭折了。直到有一天,你兴奋地告诉我,你重新见到了你小时候在外婆家里遇见过的大哥哥,在一个亲戚的婚礼上。我太知道他对你而言的重要性,在流言纷飞的青春期,你就告诉过我,你最喜欢的人就是这个只有一面之缘的男孩子,那时你刚上小学,你们都太小,以至于不知道该怎么联络对方。这次不同,你要了他的。你问我,他不你怎么办?我说,这么优秀的男生,就算做朋友也可以主动交往啊。是的,你听了。男孩只比我们大一岁,却已在读博士。你们第一次约在了不是动物园就是植物园,反正从此男孩把自己脑袋里的生化知识一点一滴地装进了你的脑袋里。这是他的专业,他的世界。你们故事的开端很童话。我结婚时,你如约做了我的伴娘,恪尽职守地护着红包。你结婚时,不顾习俗规矩仍然邀请我当伴娘,我捧着掺了水的红酒恪尽职守地跟在你身后,满心祝福。不是谁都能当已婚伴娘的,我的得意劲儿被一位无名摄影师捕捉到了,拍下了一张姿态尚且端庄但五官严重错位的照片,你P过之后送给我,边上是你和你老公穿着礼服在蓝天下憧憬未来的合影。我们各自过着各自的小日子,隔三差五碰个头,次衣服,交换一下书讯、影讯和最新的得意快照,分享秘密。我邀你一起生宝宝,你说准备不充分,可谁知道呢,谁知道天意怎么安排。我们都是对方的伴娘。我们有一样的身高。我们已经=认识了大半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