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法院林
❶ 【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林勘您好!您涉诉/代理的案件,长泰县人民法院已立
如果是别人发给你的信息,真伪存疑。
可以向你住所地or户籍所在地法院询问,不要轻信陌生人发的信息。
❷ 欧坤冰--福建省漳州长泰县兴泰开发区十里村山边9号 不是人。骗了我3200元,我已经向漳州110报警,现在在长
蛋定,骗子迟早死光光
❸ 漳州市长泰县陈巷镇林炳全欠我工资24000多一年了不给找谁管
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3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
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提出辞职,并要求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劳动监察大队协调不成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裁决拒不执行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❹ 福建高等法院金门分院的历史沿革
福建高等法院金门分院 的前身为福建高等法院厦门分院,原设于福建省厦门市。福建高等法院厦门分院原名福建高等法院第一分院(简称高一分院),是从福建高等审判厅第一分厅(一度改设为省控诉法院厦门分庭)演变过来的。
民国12年(1923年)2月,福建高等审判厅在思明县设立福建高等审判厅第一分厅,不设厅长,由监督推事任主管,内部机构则只设刑庭、民庭和书记室。
福建高等审判厅第一分厅审理内乱、外患和依法由它作第一审的案件,以及不服地方审判厅或县知事兼理司法第一审裁判的上诉案件和第二审裁判的再上诉案件(再上诉案件从民国13年5月起一律收归高等审判厅受理)均实行合议制。
根据民国14年(1925年)的资料,福建高等审判厅第一分厅管辖思明、龙溪、晋江3个地方厅,鼓浪屿会审公堂,以及未设地方厅的金门、东山、南安、安溪、惠安、同安、漳浦、南靖、长泰、平和、诏安、海澄、云霄、永春、德化、大田、龙岩、漳平、宁洋19县。其余闽侯、莆田2个地方厅和未设地方厅的39县(含翌年设厅的建瓯县)皆由福建高等审判厅管辖。
民国16年(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在福建实行司法改革,将各级审判厅、检察厅合并为法院,福建省设福建省控诉法院及其在思明县的福建控诉法院厦门分庭。同年11月,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决定,福建省控诉法院及其分庭改为福建高等法院及其分院,县法院改称地方法院,实行院长制。福建省控诉法院厦门分庭改为福建高等法院第一分院。
民国27年(1938年)5月厦门沦陷,福建高等法院第一分院迁驻龙岩县。
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福建高等法院第一分院于10月迁回厦门,另在龙岩县设福建高等法院第一分院龙岩分庭。
民国37年(1948年)1月,按照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的训令,福建高等法院所属5个分院改以所在县市命名,福建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改称为福建高等法院厦门分院。
福建高等法院及其分院审理关于内乱、外患和妨害国家外交的刑事第一审案件,以及不服地方法院(或县司法机关)民刑第一审裁判而上诉、抗告的第二审案件。在民国24年(1935年)7月前实行四级三审制时,还受理属于初级管辖的不服地方法院(或县司法机关)民刑第二审裁判而再上诉、再抗告的第三审案件。
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后,福建高等法院厦门分院为受理金门县的司法业务,于1951年11月6日在台北恢复办公。而当时马祖地区的司法事务仍由军法机关审理。
1956年及1969年,福建金门地方法院及其“连江民事庭”分别于金门及马祖地区成立;由于当时该院人员仍在台北办公,金门地方法院除重大案件随时前往外,只有每年2次前往金门开庭;而马祖地区则视案件多寡为机动性前往开庭。
1990年7月1日,福建高等法院厦门分院更名为今名福建高等法院金门分院 ,并自1993年2月15日起迁回金门县办公至今。
❺ 漳州法院姐有没有人认识啊
太厉害的人物 不认识
❻ 交通事故造成人命案 至今未合理判决 上网讨回公道
很同情你们的遭遇,支持你们继续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我们国家的法制正在逐步走向完善。人间自有公道在,相信法律是会还一个公道给你们的。祝早日得到合理的赔偿。
❼ 有谁知道,福建省长泰县枋洋镇江都村,连氏祖祠-----江都寨.有图吗
http://www.vos.com.cn/mnh/2009/07/01_2746.htm
以上网址有图有文
根在八闽之“江都马崎根连根”(一)
-----------------------------------------------------------
位于闽南金三角中部的长泰县,创立于公元955年,至今有上千年历史。长泰县南距漳州城区17公里,在长泰县城东北有一座云雾缭绕的美丽大山吴田山,山脚下有一座由花岗岩垒砌的江都寨。这是连氏族人聚居的长泰县最大的村落,人口有五六千人。连氏又是长泰县已知最早迁居台湾的族姓。
江都寨目前位于长泰县枋洋镇江都村。据村里连氏族人连木柄老人介绍,连氏的祖宗来自山西上党(今长治市),于唐代迁入福建,至元代连小六从尤溪迁龙岩和睦里白泉社。再传到第三代连法进,生有二子。据江都《连氏族谱》记载,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连法进长子连大袭,扶母亲进入长泰崎岸,继而为了往江都当私塾老师,又迁至江都落脚开基立业。
连大袭生有两子,长房连时冲,次房连时崇。连时冲很快就离开江都,飘洋过海到台湾开基立业,离开家乡江都时留下了一则美丽的爱情故事:
当时,连时冲承继父业也在江都邻近教书,爱上了当地的一位姓王的姑娘,并且未经父母同意就将家族的一片竹林划给王家作为聘礼。连大袭十分恼火,不同意这门婚事。连时冲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为了爱情,时冲决心离家出走,深爱连时冲的王姑娘则表示愿意死心塌地地随心上人浪迹天涯。于是连时冲便携带王姑娘不顾风涛之险东渡台湾,落籍台南小脚腿,从此在台湾开基立业,成为当地的大族。
在台湾的连氏子孙并没有忘记家乡,经常回乡祭祖认亲;而留在江都的二房连时崇家也是人丁兴旺,发展成洋洋大族。随着台湾族亲回乡祭祖,连时崇的后裔,也有不少人随着台湾族亲迁往台湾发展。
时光流逝,人生殊途,居住在台湾的连氏后裔,没有忘记根之所在,不辞劳苦,跨越海峡辛苦追寻先辈的萍踪履迹,传承着中华民族爱国爱乡的传统,留下了一节节动人的史话。至20世纪前半叶,台北、嘉义等地的连氏宗亲与江都村曾有过密切往来,江都村连炳章、连世清还被请到台北整理连氏族谱,后来由于战乱等原因又渐渐失去了联系。80年代起,居位在台南的连氏台胞开始了“寻祖接力”,三次回到江都村探亲谒祖,兴办公益事业,在当地被传为美谈。1988年11月,台南柳营连胜明先生带着从当地连氏先祖墓碑、神牌上摘抄的六个人名字,辗转到晋江、南安等地寻根问祖一无所获,正准备打道回府时,从一名大陆学者口中得知江都村有不少人迁居台湾,就抱着一丝希望来到江都。村民们热情接待了这位远方来客,拿出《江都连氏族谱》认真查找。经过近1个小时的对照排查,在“世系图”找到了一个叫“鹏”的祖辈,连胜明急忙接过族谱一看,在“鹏”的名字后面还注明传“五子”,即:忍、示、英、雄、汉,与他带来的资料一模一样,他不由得激动地大喊:“找到了,我的根就在这里……”激奋之余,他再往下看,却发现是几张白纸,不由得愣住了,迷惑不解。保管员告诉他:“这是原装的族谱,先辈留下空白是给出外的后人续写的。200多年了,先辈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真是祖先有灵啊……”连胜明边听边翻动着族谱,两行眼泪扑籁而下,望穿秋水的他反复地说着:“幸运,真是幸运……”
在连氏宗亲的陪同下,连胜明到连氏祖祠瞻依堂祭拜了先祖,并前往察看了祖地——崎岸。而后,他满怀喜悦地离开了江都村,临行前,他深情地对连氏宗亲们说:“我要把大家的情意带回台湾,转告族人,我们是一家人了,我一定要再来,台南的宗亲也一定会来的。”
连胜明此行为两岸连氏同胞搭起了一座联谊之桥。
谈起台湾宗亲回江都祭祖,连木柄老人至今还很激动,他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97年。
连木柄老人介绍,目前在台湾台南、双溪等地的连氏居住地,也建有同名的“瞻依堂”祖祠,也依旧以江都村的郊乾、圳古头、石仓、溪洲、东溪、仓后、田中间等地名来命名其在台湾的居住地,以志子孙后代不忘故土。同时,江都村的风俗习惯也漂洋过海,如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及冬至的春冬两季祭祖、四月十六日的始祖祭辰等风俗,台湾连氏族人的典礼也都与江都村如出一辙。连木柄老人表示,这说明了两岸连氏同根同源,台湾连氏不忘家乡的亲情。(海峡之声记者庄江东)
❽ 长泰法院 院长叫什么名
洪耀中复
相关新闻报道(制2009年2月23日 )“长泰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长泰县人民法院院长洪耀中所作的工作报告。会议认为,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县人民法院认真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依法审判,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妥善处理民商事纠纷,强化执行工作,加强队伍建设...”
❾ 去漳州市长泰县法院起诉离婚需要多少钱
诉讼费用交纳标准
第十三条 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二)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3.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0元至1000元;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
(四)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
(五)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元。
(六)当事人提出案件管辖权异议,异议不成立的,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本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规定的幅度内制定具体交纳标准。
第十四条 申请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仲裁机构依法作出的裁决和调解书,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裁定以及国外仲裁机构裁决的,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没有执行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元至500元。
2.执行金额或者价额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超过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1%交纳。
3.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第四款规定,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按照本项规定的标准交纳申请费,不再交纳案件受理费。
(二)申请保全措施的,根据实际保全的财产数额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财产数额不超过1000元或者不涉及财产数额的,每件交纳30元;超过1000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但是,当事人申请保全措施交纳的费用最多不超过5000元。
(三)依法申请支付令的,比照财产案件受理费标准的1/3交纳。
(四)依法申请公示催告的,每件交纳100元。
(五)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或者认定仲裁协议效力的,每件交纳400元。
(六)破产案件依据破产财产总额计算,按照财产案件受理费标准减半交纳,但是,最高不超过30万元。
(七)海事案件的申请费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每件交纳1000元至1万元;
2.申请海事强制令的,每件交纳1000元至5000元;
3.申请船舶优先权催告的,每件交纳1000元至5000元;
4.申请海事债权登记的,每件交纳1000元;
5.申请共同海损理算的,每件交纳1000元。
第十五条 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
第十六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
第十七条 对财产案件提起上诉的,按照不服一审判决部分的上诉请求数额交纳案件受理费。
第十八条 被告提起反诉、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决定合并审理的,分别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
第十九条 依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需要交纳案件受理费的再审案件,按照不服原判决部分的再审请求数额交纳案件受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