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被动性

法院被动性

发布时间: 2022-05-27 14:49:55

A. 法律的特点有哪些

1、法定性。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处理,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在实体上,都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

2、权威性。国家机关尤其是司法机关的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司法裁决一旦发生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和违抗。

3、被动性。司法过程的启动总是以具体案件的发生为前提,在大多数案件中,司法活动必须由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来启动。

4、独立性。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干涉。

(1)法院被动性扩展阅读:

1、明示作用

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立法和普法工作来实现的。

2、矫正作用

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机械地校正社会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了法律轨道的不法行为,使之回归到正常的法律轨道。像法律所对的一些触犯了法律的违法犯罪分子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违法行为得到了强制性的矫正。

3、预防作用

对于法律的预防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明示作用和执法的效力以及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力度的大小来实现的。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们知晓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绝对禁止的,触犯了法律应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么,违法后能不能变通,变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

B. 为什么法院要收取诉讼费而不像公安一样提供免费的公共服务

已经写了很多关于法庭指控的内容。然而,它仍然没有解释为什么公安部门不收费,所以我想免费讨论公共安全服务。


我认为公共安全不收费有三个主要原因

3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对老龄问题有着极高的要求。

与诉讼活动相比,公安执法往往具有时效性,因此公安机关对公安机关的时间有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报警,警察中心会先让警察去银行付钱给警察吗?显然不是。

所以公安机关不收费。

C. 简述人民法院通过行政诉讼追究行政责任具有哪些特征

人民法院通过抄行政诉讼追究行政责任袭具有以下特征:
1、只能追究具体的行政违法行为,对抽象行政行为无权实施责任追究;
2、只能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无权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3、人民法院追究行政责任具有被动性;
4、人民法院仅限于追究行政机关的行政责任,不能直接追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
5、人民法院追究行政责任具有补救性。

D. 法律适用的特点有哪些

1、法定性。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处理,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在实体上,都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

2、权威性。国家机关尤其是司法机关的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司法裁决一旦发生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和违抗。

3、被动性。司法过程的启动总是以具体案件的发生为前提,在大多数案件中,司法活动必须由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来启动。

4、独立性。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干涉。

(4)法院被动性扩展阅读

法律特点是相比于其他主体而言的,相比于思想意识、政治实体,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有其规范性和概括性。

就社会规范而言,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是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权力、职责为主要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的内在属性主要体现在法律的本质属性与法律关系三要素:主体、客体与内容三个方面。

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立法和普法工作来实现的。

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机械地校正社会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了法律轨道的不法行为,使之回归到正常的法律轨道。像法律所对的一些触犯了法律的违法犯罪分子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违法行为得到了强制性的矫正。

参考资料

网络-法律适用

E. 司法权的被动性(消极性)

司法权的被动性指司法权自启动开始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只能根据当事人的申内请包括申请行容为和申请内容进行裁判,而不能主动启动司法程序或擅自变更当事人的诉请内容。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考察美国的司法权时,把被动性作为司法权的三个重要特征之一,认为司法权只有请求它的时候,或用法律的术语来说,只有在审理案件的时候,它才采取行动。从性质上来说,司法权自身不是主动的。如果它主动出面以法律的检查者自居,那他就有越权之嫌。在美国学者格雷看来:“法官是一种由某一有组织的机构任命,并应那些向其主张权利的人申请而确定权利义务的人。正是由于必须有一项向他提出的申请,他才采取行动这一事实,才将法官与行政官员区分开来”;司法权的这种被动性被认为是与必须积极执行法律、管理各项行政事务的行政权的重要区别之一。行政权具有管理内容的突发性和广泛性、管理目的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这就要求行政机关积极主动、讲求效率地行使其职权、履行其职责。因此与司法权相反,无论是启动还是运行过程中,行政机关均处于主导地位,不能对违法行为听之任之,而是“本于行政机关职权,依据国家或人民之需要,积极主动为之。”

F. 6.什么是司法权它有哪些特征如何理解司法权的独立性、被动性、公开性、透明性司法权有什么功能

司法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宝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特征:独立性、被动性、交涉性、终局性、普遍性
功能:解决纠纷、调整社会关系、解释、补充法律、形成公共政策
1.独立性:司法的任务主要是解决公民之间以及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法律争执,消除社会冲突和社会紧张关系;而公民权利的保障,也有赖于法院的维持。因此在组织技术上,司法机关只服从法律,不受上级机关、行政机关的干涉。
2.被动性:法律适用活动的惯常机制是“不告不理”,司法程序的启动离不开权利人或特定机构的提请或诉求,但司法者从来都不能主动发动一个诉讼,因为这与司法权的性质相悖。
3.公开性:司法机关的活动应当向社会公开,不仅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场或到庭,而且允许公民旁听,允许新闻媒体采访和报道。司法公开既是司法公正的重要标志,又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G. 司法权性质中的裁判性、中立性和被动性各指什么呢

依相关法理简析如下:

裁判性指司法机关对行为、事项的裁判权。版即有权作出裁判。

中立性指司法权机关独立、中立、公正的行使裁判权。即不依附、偏向任何—方当事人。

被动性指在民事、行政和部分刑事〈刑事自诉〉纷争中,司法机关不主动介入,即"民不告、官不究。"

H. 法院是被动,旅游行政机关是主动的吗

分不是问题,但是你到底想问什么?就这么一句话有点摸不到头脑,具体说说情况吧。

补充回答:碰到旅游的投诉争议,司法机关和旅游行政机关的管理性质是不同的,司法机关对民事纠纷是不告不理,双方没有起诉至法院,法院不会主动去调查处理或者裁判,起诉到了法院,也需要各自自行调查和提供证据,提交法院裁判,法院不会主动调查,因此司法机关是被动处理。

旅游行政机关不同,管理好旅游市场,处理纠纷是他的职责,即使不投诉,也要主动处理,净化旅游市场,如果投诉了,更要主动调查,掌握情况,积极处理。

I. 西方国家的法院行使司法权特点有哪些

西方国家的法院行使司法权特点有:被动性、终局性、权威性、中立性。

1、被动性:

司法权的被动性指司法权自启动开始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只能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包括申请行为和申请内容进行裁判,而不能主动启动司法程序或擅自变更当事人的诉请内容。

2、终局性:

不论是一个程序或是几个程序,都应当完整开展,如果未完成法定的程序,自然也就不能产生法定的结果与效力;同时,完成了所有的程序之后,程序就具有终局性,这种终局性是不可改变的。这样,其权威性就由终局性所决定。

3、权威性:

只有程序参与人平等地参与程序,平等地受到程序的保障,则他就能够尊重并接受程序所产生的结果,因为,“权威来源于确信和承认”,所以,程序的保障性自然也就产生权威性。

4、中立性:

司法权的中立性是司法权内在特点的体现,反映了司法权不同于行政权、立法权的本质特征。司法权的中立性是指法院和法官“对于法律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主体之间的纠纷,以中立的身份和地位,依公正、科学的司法程序,居中加以解决。

(9)法院被动性扩展阅读

审判权是司法权的核心,具有被动性、中立性、程序性、专属性等特征,相对于其他纠纷解决机关的程序,司法审判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终局性。法院的司法活动就是行使审判权,适用法律解决纠纷,作出司法裁判。

因为法律必须借助于法官的司法活动才能从条文走向生活,从抽象化为具体,从预期变为现实。而且,法官的判决结论是非此即彼的判断,对这种判断的形成过程法官负有公开说明的义务。

而审判过程和审判结果的公开,有助于实现社会公众对国家权力运行的知情权,并可以有效地对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包括裁判过程和裁判结果)进行监督。

J. 被动司法是什么

不少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容易“情不自禁”地表现出一种主动态势,这与我国的司法制度长期受国家干预理念的影响密不可分。民事诉讼法上有关“法院可以主动调查收集证据”的规定愈加淡化了法官所应具备的被动美德。应当看到,赋予法官以一定的主动取证权有其合理性,但因立法的模糊事实上在司法实践中已经造成了这一权力的被滥用。最高人民法院正是意识到此,于2003年出台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这一司法解释的第15条、16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一)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二)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除这两种情形外,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依当事人的申请进行。
新的司法解释将法官的主动取证权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视为最高法院在校正旧有的司法理念,回归司法的被动性上的一种努力。以此条规定对照法官在建议当事人进行测谎上的种种积极作为,笔者以为,尽管法官在探求事实真相上的良好初衷不容否认,但法官对测谎的主动建议、主动委托和主动采信,已经与其初衷和其职务所要求的被动美德相去甚远。
还是将当事人的权利还给当事人,做回人们心目中的那个寡言的蒙眼女神吧,法官大人!

热点内容
经济法自考论文选题 发布:2025-02-05 00:39:48 浏览:539
刑事诉讼法183 发布:2025-02-05 00:31:10 浏览:803
民法典实施日 发布:2025-02-05 00:19:43 浏览:379
businesslaw经济法 发布:2025-02-05 00:15:55 浏览:721
中学生法律知识漫画 发布:2025-02-04 23:56:24 浏览:968
法律服务护航产业占 发布:2025-02-04 23:31:48 浏览:366
法院审判部门 发布:2025-02-04 22:39:56 浏览:385
法治宣教外包 发布:2025-02-04 22:30:31 浏览:541
肛门周围长猴子土方法治疗 发布:2025-02-04 22:22:02 浏览:805
政府制定规章的程序 发布:2025-02-04 21:28:54 浏览: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