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成都军事法院院长

成都军事法院院长

发布时间: 2022-05-28 16:21:12

Ⅰ 钟汉华的人物生平

钟汉华1909年1月生。江西万安涧田卧虎头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区委书记,江西军区独立六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二十一军第六十三师一八七团政治委员,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总供给处政治处主任,军委卫生部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第一团政治委员。1939年起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政治委员,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新编第七旅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副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三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邯郸、豫北、进军大别山、淮海、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川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四川军区第二副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事法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庭长。1963年起任武汉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72年起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装甲兵政治委员。1979年任成都军区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钟汉华曾化名钟月先。9岁起入私塾5年,后入武索文明小学。1925年在“五卅”反帝运动的影响下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万安起义,后任龙雅乡党支部书记、涧田乡少共区委书记、赣县少共县委委员等职。
1930年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赣县独立团党委书记。翌年春,赣县独立团划归江西军区独立第6师,调任该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后任红21军第63师187团政治委员,红3军团6师17团政治处主任、补充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福建汀州补充团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参加了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直属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到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党总支书记,总供给部、总卫生部政治处主任,参加了保卫陕甘苏区的斗争。1937年初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调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1团政治委员。
1939年起先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先遣纵队政治委员、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新编第7旅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冀南区反“扫荡”作战和磁武涉林等战役。后任第129师新编第4旅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
1943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1军副政治委员、第3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先后参加邯郸、陇海路、豫北攻势、进军大别山和淮海、西南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四川军区副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庭长,武汉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委员。
1979~1982年任成都军区政治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1月2日在成都逝世。

Ⅱ 基层军事法院是什么级别

级别正团复,基层军事法院是军级单制位,属政治部管辖。
基层军事法院包括陆军军级单位军事法院,各省军区军事法院,海军舰队军事法院,大军区空军军事法院,在京直属部队军事法院等,其职权是:
(1)
审判正营职以下人员犯罪,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第一审案件;
(2)
上级军事法院授权或指定审判的第一审案件。

(2)成都军事法院院长扩展阅读:
中国的军事法院分三级设置。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是军内的最高审级,其职权是:
审判正师职以上人员犯罪的第一审案件;
审判涉外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授权或指定审判的案件以及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其他第一审刑事案件;
负担二审、死刑复核、再审的审判任务。
大军区级单位的军事法院为第二级。大军区、军兵种军事法院包括各大军区军事法院、海军军事法院、空军军事法院、解放军总直属队军事法院、解放军总直属队第二军事法院(199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设立)等。但没有设立二炮部队军事法院。这是中级层次的军事法院,其职权是:
审判副师职和团职人员犯罪的第一审案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军事法院

Ⅲ 请各位高人帮一下忙 姓金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金姓历史名人】
金 颜:邵阳(今属湖南省)人,宋代孝廉。性好施,孝友,人称“义门金氏”。精于著文,曾奉诏列举贤德之事,为天下第一。
金 銮:陇西(今属甘肃省)人,明代散曲家。通音律,工乐府,长于讽喻。著有《萧爽斋乐府》等。
金 农:清代书画家兼诗人。善诗文,精于鉴别金石、书画。工隶书。尤以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为“扬州八怪”之一。
金 和:江苏省上元(今南京市)人,清代著名诗人,作品多长篇,有散文化之特点。
金 榜:安徽省歙县人,清代学者,乾隆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修撰。其从江永学,宗郑康成,博采众长,著有《礼笺》、《周易考占》等。
金日磾:西汉时大臣。本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汉武帝时从昆邪王归汉,任马监,迁侍中。其后世代官宦,且多为侍中。历7世皇帝为内侍,与西汉大臣张汤后世并称“金张”,成为功臣世族的代称。他可以说是金姓历代名人中地位最显赫的人物。
金刚智:唐朝佛教密宗僧徒,南天竺人。来中国传教,来中国传教,曾译《金刚顶经》,与善无畏、不空唐玄宗时并称“开元三大士”。
金昌绪:浙江余杭人,唐代诗人。在《全唐诗》中,他只有一首小诗流传下来,可说是一位再小不过的诗人,但是他的这一首题为《春怨》的小诗,其艺术成就却令人叹服不已。“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初读此诗时,不仅要疑惑,这位闺中少妇,何以要迁怒树上的黄莺鸟,从树上赶走它,不让它鸣叫?原来是黄莺的鸣叫声将她从梦中惊醒,那么她做的是什么梦呢?何以惊醒她便生气,到了末句才明白,原来她做梦是要去辽西和丈夫相会,而黄莺的鸣叫,惊醒了她,使她不得在梦中与丈夫相会。短短二十字,把闺中思妇对丈夫的思恋痴情痴态,描绘得栩栩如生,不能不汉服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与艺术表现的功力。全诗如剥茧抽丝,一层一层,渐次披露,可谓既引人入胜,又委婉曲折。由此可以看出唐人诗歌艺术的精湛。
金忠仪:唐代新罗人,德宗朝官将军。英勇机敏,巧捷过人。善绘画,且精妙细致传神。时人多仰慕。
金刚智:南天竺(今印度)人,唐代佛教密宗僧徒。来中国传教,与善无畏、不空并称玄宗“开元三大士”,曾译《金刚顶经》等。
金履祥:兰溪(今属浙江省)人,宋末元初名儒。精研濂溪学派和洛阳学派理论,被朝廷召为史馆编校,后隐居著书讲学。撰有《大学疏义》、《中庸标注》、《仁山文集》等。
金朝兴:巢人,明初都督佥事。因果敢英武,深谋远虑受人称颂,常以偏师取胜,功出诸将之上。谥号“武毅”。
金幼孜:明朝官吏。多次随从明成祖北征。撰有《北征前录》、《北征后录》,又与胡广、杨荣共撰《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宣宗时命修两朝实录,充总裁官。
金幼孜: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明代建文年间进士,多次随明成祖北征。曾参与编撰《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另撰有《北征前录》、《北征后录》等。
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本姓张名采,后来才改姓为金。为文怪诞,性情狂傲,不求功名,以著述为务。评天下才子书有六:一《离骚》、二《庄子》、三《史记》、四《杜诗》、五《水浒》、六《西厢》,其评语流传甚广。据传,他为人狂傲而有奇气,博览多通,所作的文章更雅俗共赏。金圣叹最杰出的成就是他对于《水浒传》、《三国志演义》、以及《西厢记》等书的评论。据说,他对于这些名著的评论,立异标新,回出意表,被后世传诵不断。后来,在满清顺治年间,他以哭庙案坐斩,根据《柳南随笔》的记述,他在临死以前曾大叹:“绝头,至痛也;籍家,至惨也;而圣叹以不意得之,大奇!”并且一笑而受刑。像这样洒脱而透彻的话,恐怕也只有他这样的奇才,才能脱口而出了。
金之俊: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代万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降清后曾建议清廷编置牌甲,以巩固统治,后累官至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傅。
金德辉:江苏省苏州人,清代著名昆曲演员。曾邀集江南各地昆曲名演员成立集秀班,享誉一时。其擅演《牡丹亭·寻梦》等剧。
金仲山:浙江省桐乡人,著名新闻工作者、国际问题专家。曾参与创办《世界知识》、《大众生活》等报刊,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建国后,从事新闻工作,后任上海副市长等职。
【中国人民解放军金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金世柏少将
金世柏(1915-2000),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3师交通队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1军政治部组织干事,中共南江、宝兴县委书记,大金川独立师副师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第386旅18团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54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15纵队供给部政治委员,第18兵团62军后勤部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西康军区参谋长,成都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1月30日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93岁。
金如柏少将
金如柏(1909-1984),江西省永丰县人。1926年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政治部收发股股长,中共永丰县委军事部秘书、政治指导员、科长,江西军区独立第3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斗争。1933年后,先后在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工作,任红2军团第6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8师第358旅第716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3旅政治委员,西北军政干校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总队长、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云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昆明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顾问,炮兵政治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3月27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
金忠藩少将
金忠藩(1917-1989),江西省莲花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17师51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营政治教导员,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718团政治处主任,第719团政治处主任第,717团参谋长,南下第一支队第1大队参谋长,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支队副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2纵6师17团团长,第一野战军第2军6师副师长。参加了中原突围、运城、宜川、荔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陆军师长。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部长,解放军政治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新疆军区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11月7日因病逝世,终年72岁。
金绍山少将
金绍山(1915-1957),湖北省大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5师225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连政治指导员,687团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副团长,冀鲁豫军区新编第2旅4团副团长,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特务团政治委员,水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司令员,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8军53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军53师师长,西藏军区后方部队司令员,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6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仅42岁。
金振钟少将
金振钟(1914-1992),辽宁省海城县人。1937年参加平西国民抗日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平西国民抗日军第3总队副总队长,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2总队副总队长兼第4大队大队长,第6军分区军政学校教务主任,第3军分区教导大队军教主任,独立第4团政治委员、教导大队大队长,晋察冀游击军参谋长,冀晋军区司令部作教科科长,第16军分区12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独立旅副旅长,辽南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辽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50军149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49师政治委员,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149师师长、政治委员,第148师师长,第50军副军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副军长,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任高等军事学院学员班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总后勤部营房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8月18日因病逝世,终年78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金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金锋少将
金锋(1932.12-——),黑龙江省巴彦县巴彦镇人。1948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在巴彦一中读书时参军,在巴彦独立团宣传队任宣传员。部队参加解放长春、沈阳的战役后,一路南下,攻打天津,在湖北沙市渡江,解放武岗,向广西进军。在进军中表现出色,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9年2月起历任广西柳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政治部群工部副部长,湖南零陵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湖南岳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湖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纪委专职副书记。1990年6月任湖南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广州军区党委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Ⅳ 中国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

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5年8月27日授予(55人)

  • 萧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 李达(1905.04.19-1993.07.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 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 李克农(1899.09.15-1962.02.09),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 王震(1908.04.11-1993.03.12),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 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 邓华(1910.04.28-1980.07.03),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 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 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时任副总长。

  • 杨成武(1914.10.08-2004.02.14),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 韩先楚(1913.02.-1986.10.03),时任副总长。

  • 李涛(1905.09.04-1970.12.20),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 傅秋涛(1907.08.03-1981.08.25),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 王平(1907.10.12-1998.02.08),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 吕正操(1904.01.04-2009.10.13),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 傅钟(1900.06.23-1989.07.28),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 肖华(1916.1.21-1985.08.12),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 甘泗淇(1903.12.21-1964.02.05),时任总政副主任。

  • 宋任穷(1909.07.11-2005.01.08),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 赖传珠(1910.04.03-1965.12.24),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 洪学智(1913.02.02-2006.11.20),时任总后副部长。

  • 周士第(1900.09.09-1979.06.30),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 郭天民(1905.08.-1970.05.26),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 周纯全(1905.10.08-1985.07.28),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 杨至诚(1903.11.30-1967.02.03),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 陈再道(1909.01.24-1993.04.06),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 陈奇涵(1897.09.23-1981.06.19),时任军事法院院长。

  • 王宏坤(1909.01.22-1993.08.20),时任海军副司令。

  • 苏振华(1912.06.02-1979.02.07),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 刘亚楼(1910.03.12-1965.05.07),时任空军司令。

  • 刘震(1915.03.03-1992.08.20),时任空军副司令。

  • 陈锡联(1915.01-1999.06.10),时任炮兵司令。

  • 韦国清(1913.09.02-1989.06.14),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 陈士榘(1909.04.14-1995.07.22),时任工程兵司令。

  • 陈伯钧(1910.11.26-1974.02.06),时任军事学院副院长。

  • 钟期光(1909.01.02-1991.05.22),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 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 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时任69军军长。

  • 唐亮(1910.06.13-1986.11.20),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 叶飞(1914.05.07-1999.04.18),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 杨得志(1911.01.03-1994.10.25),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 黄永胜(1910.11.17-1983.04.26),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 李天佑(1914.01.08-1970.09.27),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 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时任55军军长。

  • 贺炳炎(1913.02.05-1960.07.01),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 阎红彦(1909.10.26-1967.01.08),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 谢富治(1909.08.-1972.03.26),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 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时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 乌兰夫(1906.12.23-1988.12.08),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 周桓(1909.02.22-1993.10.27),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 杨勇(1912.10.28-1983.01.06),时任志愿军司令。

  • 李志民(1906.07.09-1987.11.16),时任志愿军政委。

  • 赵尔陆(1905.06.04-1967.02.02),时任二机部长。

  • 1956年授予(1人)

    王建安(1907.11.08-1980.07.25),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1957年授予(1人)

    李聚奎(1904.12.31-1995.6.25),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Ⅳ 祖国成立时有57位开国上将,都叫什么名字啊

祖国成立时有57位开国上将:
萧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达(1905.04.19-1993.07.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克农(1899.09.15-1962.02.09),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王震(1908.04.11-1993.03.12),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邓华(1910.04.28-1980.07.03),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时任副总长。
杨成武(1914.10.08-2004.02.14),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韩先楚(1913.02.-1986.10.03),时任副总长。
李涛(1905.09.04-1970.12.20),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傅秋涛(1907.08.03-1981.08.25),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王平(1907.10.12-1998.02.08),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吕正操(1904.01.04-2009.10.13),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傅钟(1900.06.23-1989.07.28),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肖华(1916.1.21-1985.08.12),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甘泗淇(1903.12.21-1964.02.05),时任总政副主任。
宋任穷(1909.07.11-2005.01.08),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赖传珠(1910.04.03-1965.12.24),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洪学智(1913.02.02-2006.11.20),时任总后副部长。
周士第(1900.09.09-1979.06.30),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郭天民(1905.08.-1970.05.26),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周纯全(1905.10.08-1985.07.28),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杨至诚(1903.11.30-1967.02.03),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陈再道(1909.01.24-1993.04.06),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陈奇涵(1897.09.23-1981.06.19),时任军事法院院长。
王宏坤(1909.01.22-1993.08.20),时任海军副司令。
苏振华(1912.06.02-1979.02.07),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刘亚楼(1910.03.12-1965.05.07),时任空军司令。
刘震(1915.03.03-1992.08.20),时任空军副司令。
陈锡联(1915.01-1999.06.10),时任炮兵司令。
韦国清(1913.09.02-1989.06.14),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陈士榘(1909.04.14-1995.07.22),时任工程兵司令。
陈伯钧(1910.11.26-1974.02.06),时任军事学院副院长。
钟期光(1909.01.02-1991.05.22),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时任69军军长。
唐亮(1910.06.13-1986.11.20),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叶飞(1914.05.07-1999.04.18),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杨得志(1911.01.03-1994.10.25),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黄永胜(1910.11.17-1983.04.26),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李天佑(1914.01.08-1970.09.27),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时任55军军长。
贺炳炎(1913.02.05-1960.07.01),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阎红彦(1909.10.26-1967.01.08),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谢富治(1909.08.-1972.03.26),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时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乌兰夫(1906.12.23-1988.12.08),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周桓(1909.02.22-1993.10.27),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杨勇(1912.10.28-1983.01.06),时任志愿军司令。
李志民(1906.07.09-1987.11.16),时任志愿军政委。
赵尔陆(1905.06.04-1967.02.02),时任二机部长。
王建安(1907.11.08-1980.07.25),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李聚奎(1904.12.31-1995.6.25),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Ⅵ 成都军事法院方芳电话

13935367585

Ⅶ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信息

杨冬生,男,汉族,1958年12月出生,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1976年10月参加工作,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
1976.10—1978.03四川省广安县苏溪公社知青1978.03—1982.02四川农学院林学系学生(其间:1979.01—1982.01任林学系学生会主席)1982.02—1987.05四川农业大学助教(其间:1985.01—1987.03国家公派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毕业)1987.05—1987.10四川农业大学讲师1987.10—1991.11四川农业大学外事办副主任、讲师、森林生态教研室副主任、林学系工会主席1991.11—1996.01四川农业大学外事办副主任、副教授、林木培育教研室主任、森林生态教研室主任(其间:1995.05—1995.10国家公派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6.01—1996.02四川农业大学外事办副主任、教授、林木培育教研室主任;1996.02—2003.01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其间:2000.03—2000.05在省委党校地厅班学习结业);2003.01—2003.03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党组书记;2003.03—2006.07四川省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其间:2003.10任武警四川省森林总队党委第二书记;2004.11—2005.02参加中组部组织的中国外交学院英语班培训;2005.10参加中组部组织的哈佛大学应急管理班学习结业);2006.07—2006.10宜宾市委书记;2006.10—2013.01宜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宜宾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其间:2008.05—2008.06参加2008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市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修班学习;2009.09参加中组部组织的第三期现代城市领导者专题研修班学习);2013.01—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党委书记
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九届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四川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四川省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 杨文杰,男,汉族,四川广元人,1958年3月生,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参加工作。
1975年9月至1978年3月在四川省广元县赤化公社当知青。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成都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无机化工专业学习。
1982年1月至1990年4月在四川省梓潼县天然气化工总厂(梓潼县氮肥厂)任生产技术股股长、副厂长、厂长、党委书记。
1990年4月至1992年7月在四川省梓潼县工作,历任县委工交工委书记、县经委主任、副县长。
1992年7月至1997年8月在四川省盐亭县工作,历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
1997年8月至2000年2月在四川省绵阳高新区工作,历任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2000年2月至2004年5月在四川省安县工作,任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在2002年5月至2002年11月挂职任国务院西部办综合规划处处长)。
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在四川省绵阳市工作,历任市政府秘书长、副市长。
2005年8月至2011年9月在四川省泸州市工作,历任副市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副书记。
2011年9月起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分管工作: 负责机关行政事务、人事管理、耕地保护工作。分管厅办公室(行政审批处)、人事处、耕地保护处。联系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厅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男,汉族,江西省萍乡人,1959年9月生,大学学士,经济师。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6月参加工作。
1976年6月至1979年7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乡当知青。
1979年7月至1983年7月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习。
1983年7月至1987年12月在长春空军第一飞行基础学院任教官、干事。
1987年12月至2000年7月在四川省国土局工作,历任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规划处副处长、法规处副处长、处长(其间:1990年2月至1991年2月下派通江县国土局任副局长;
1992年9月至11月在省直机关党校第十九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5年3月在原省委第二党校第一期青年干部班学习)。
2000年7月至2005年8月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主任(其间:2002年10月在省委党校处长班学习;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下派泸州市锻炼,任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2005年8月起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分管工作: 负责政策法规、矿产资源管理、执法监察和宣传工作。分管政策法规处、矿产开发管理处、执法监察局。联系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厅信息中心、厅宣传教育中心。 男,汉族,湖北省通城县人,1958年2月生,大学学历。197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1月参加工作。
1976年12月至1987年12月历任五十军战士、保密员、书记员、干事。
1987年12月至1990年12月历任十三集团军干事、科长。
1990年12月至1993年4月任成都军区成都军事法院正营职审判员。
1993年4月至1996年7月任成都军区成都军事法院副院长。
1996年7月至2003年3月任成都军区直属军事法院院长。
2003年3月至2005年5月任四川省凉山军区政治部主任。
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任成都军区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
2007年2月至2009年4月任成都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2009年4月起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分管工作: 负责建设用地管理、土地利用管理、信访维稳工作。分管建设用地管理处、土地利用管理处、信访处。联系省国土资源资料馆。 男,汉族,山东省蓬莱市人,1966年10月生,工程硕士,工程师。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参加工作。
1986年9月至1990年7月在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学习。
2000年5月至2002年6月在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学习并获工程硕士学位。
2003年至今在成都理工大学攻读地质工程专业博士。
1990年7月至1992年10月,在重庆北培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工作,任技术员、工程师。
1992年10月至1997年8月在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环境管理处工作,任科员、副主任科员。
1997年8月至2000年7月在四川省地质矿产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工作,任主任科员。
2000年7月至2010年1月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工作,任副处长、处长。
2010年1月起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分管工作:负责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地质勘查管理、地籍管理工作。分管地质环境处、地质勘查处、地籍管理处。联系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省地政地籍事务中心。 男,汉族,1963 年1月出生,四川省资中县人。理学硕士,经济师。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9月至1983 年6月在重庆师范学院地理系地理专业学习。
1983年7月至1986年8月在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任教,兼教职工团支部书记。
1986年9月至1989年6月在河北师范大学区域地理专业中国经济地理研究方向攻读硕士学位。
1989年7月至1992年11月,在四川省国土局国土综合规划整治处工作,历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经济师;其间:1991年3月至1992年2月下派通江县从事对口扶贫及大兴乡社教工作。
1992年12月至2000年6月,在四川省国土局办公室工作,历任党组秘书、主任科员、副主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2000年7月至2005年6月,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财务处工作,任处长,兼厅党组、党委秘书(1995年10月至2002年1月先后兼任《国土经济报》总编辑,《国土经济》杂志主编)。
2005年7月起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
分管工作:负责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群工作、科技与对外合作、离退休人员工作。分管厅机关党委、科技与对外合作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Ⅷ 军区法院院长什么衔

过去,军队在副大军区级以上的单位设法院、检察院。军区是正大军区级,军区下属的法院是正师级别,法院院长是正师级别、大校军衔。此外,大军区之下的是副大军区,法院院长是副师级别,大军区之上的解放军军事法院的院长是正军级别。

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是那几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称为“开国上将”。
他们分别为:
1955年8月27日授予(55人)
萧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达(1905.04.19-1993.07.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克农(1899.09.15-1962.02.09),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王震(1908.04.11-1993.03.12),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邓华(1910.04.28-1980.07.03),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时任副总长。
杨成武(1914.10.08-2004.02.14),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韩先楚(1913.02.-1986.10.03),时任副总长。
李涛(1905.09.04-1970.12.20),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傅秋涛(1907.08.03-1981.08.25),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王平(1907.10.12-1998.02.08),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吕正操(1904.01.04-2009.10.13),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傅钟(1900.06.23-1989.07.28),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肖华(1916.1.21-1985.08.12),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甘泗淇(1903.12.21-1964.02.05),时任总政副主任。
宋任穷(1909.07.11-2005.01.08),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赖传珠(1910.04.03-1965.12.24),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洪学智(1913.02.02-2006.11.20),时任总后副部长。
周士第(1900.09.09-1979.06.30),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郭天民(1905.08.-1970.05.26),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周纯全(1905.10.08-1985.07.28),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杨至诚(1903.11.30-1967.02.03),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陈再道(1909.01.24-1993.04.06),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陈奇涵(1897.09.23-1981.06.19),时任军事法院院长。
王宏坤(1909.01.22-1993.08.20),时任海军副司令。
苏振华(1912.06.02-1979.02.07),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刘亚楼(1910.03.12-1965.05.07),时任空军司令。
刘震(1915.03.03-1992.08.20),时任空军副司令。
陈锡联(1915.01-1999.06.10),时任炮兵司令。
韦国清(1913.09.02-1989.06.14),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陈士榘(1909.04.14-1995.07.22),时任工程兵司令。
陈伯钧(1910.11.26-1974.02.06),时任军事学院副院长。
钟期光(1909.01.02-1991.05.22),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时任69军军长。
唐亮(1910.06.13-1986.11.20),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叶飞(1914.05.07-1999.04.18),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杨得志(1911.01.03-1994.10.25),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黄永胜(1910.11.17-1983.04.26),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李天佑(1914.01.08-1970.09.27),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时任55军军长。
贺炳炎(1913.02.05-1960.07.01),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阎红彦(1909.10.26-1967.01.08),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谢富治(1909.08.-1972.03.26),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时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乌兰夫(1906.12.23-1988.12.08),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周桓(1909.02.22-1993.10.27),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杨勇(1912.10.28-1983.01.06),时任志愿军司令。
李志民(1906.07.09-1987.11.16),时任志愿军政委。
赵尔陆(1905.06.04-1967.02.02),时任二机部长。
1956年授予(1人)
王建安(1907.11.08-1980.07.25),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1958年授予(1人)
李聚奎(1904.12.31-1995.6.25),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两次拟议实行军衔制度,一次是抗战初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一次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之后。两次拟订的军衔等级都与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军衔制度相同,但由于受当时环境的制约,两次拟订的军衔制度都未能实行。
1950-19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加强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军衔制的问题很快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1950年9月总干部部管理部成立时,就设置了“军衔奖励处”。1952年冬便着手研究军衔制的问题。1952年11月26日,总干部部在向毛泽东主席并军委的报告中,对实行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等问题拟制了初步计划。
当时总干部部和苏联专家初步制定的方案是将军衔设为6等20级。
元帅3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
将官4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级: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少尉;
军士4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
增加大校一级;将上将、准上将改称大将、上将;
将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改称大尉、上尉、中尉;
其它不变。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军衔设置上比1953年条例草案减少了兵种元帅、准尉两级,共设6等19级。
元帅2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大元帅实际未授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军士3级: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
但实际授衔时,应毛泽东本人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衔空缺未授;增加授予准尉军衔,这是考虑到当时我军有十几万副排级干部,军委决定暂时增加准尉衔,以解决副排级干部的衔称问题。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的决定》,1965年6月1日开始实施。
1980年以后
1980年3月12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提出,要搞军衔制。1984年5月 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1985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果断地提出割断1965年以前的军衔体制,“实行新的军衔制”。1988年4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草案)》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1988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予以公布施行。士兵军衔制度同时立法

新公布的军衔制度不设元帅、大将和大尉,而以一级上将为最高军衔。军官军衔设3等11级
将官: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
士官:军士长、专业军士;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 上等兵、列兵。
1993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的决定起,军士长、专业军士划分为四个级别,称谓由高到低为:
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四级专业军士、三级专业军士、二级专业军士、一级专业军士。
1994年5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军衔条例设3等10级,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1995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规定,预备役军官军衔设三等八级:
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1998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义务兵服役时间为2年,并且不再超期服役。根据兵役法,自1999年后,军士军衔等级和专业军士、军士长的称谓自行取消。士官军衔重新设定为6级,称谓由低到高为,
初级士官:一级士官、二级士官;
中级士官:三级士官、四级士官;
高级士官:五级士官、六级士官。
2009年7月13日,中央军委颁发《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全军和武警部队全面施行新的士官制度。士官军衔从原先一级至六级士官的6个衔级调整为7个衔级。分为初级士官、中级士官、高级士官三个等级,称谓由低至高为,
初级士官:下士、中士;
中级士官:上士、四级军士长;
高级士官: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Ⅹ 请问基层军事法院(军级单位下辖的军事法院)副院长是什么级别

军事法院没有军级来以源下的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为高级人民法院
2、东部战区军事法院(军01)、南部战区军事法院(军02)、西部战区第一二军事法院(军03、军04)、北部战区军事法院(军05)、中部战区军事法院(军06)为中级人民法院
3、上海军事法院(军0101)、广州军事法院(军0202)、驻香港部队军事法院(军0206)、成都军事法院(军0301)、西宁军事法院 (军0402)浩特军事法院(军0501) 、武汉军事法院等人民法院(军0604)等军事法院为基层人民法院

热点内容
律师职业险 发布:2025-02-04 18:20:05 浏览:116
什么情况下有法律援助 发布:2025-02-04 17:44:37 浏览:221
满城哪有律师 发布:2025-02-04 17:12:56 浏览:863
房产联系人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4 16:52:25 浏览:256
刑法宫廷剧 发布:2025-02-04 15:59:01 浏览:588
经济法自然人 发布:2025-02-04 15:43:42 浏览:739
行政法庭审笔录 发布:2025-02-04 15:22:21 浏览:280
民事诉讼法是民告官吗 发布:2025-02-04 15:06:06 浏览:876
国家法官学院新校区 发布:2025-02-04 14:39:00 浏览:126
2014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试题 发布:2025-02-04 14:26:57 浏览: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