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如此随意
㈠ 开庭为什么法官还有公诉人员都随意在庭上看手机,旁听人员不允许带手机,这样合理吗
我觉得合理,因为旁听者如果带手机可能会拍照甚至录像,然后上诉人和被上诉人的隐私得不到保护。
㈡ 法官如此表态,是“任性”还是“无奈”
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法官裁量权渐渐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在我国,普通老百姓基于认识上的偏颇,并不认可法官享有裁量权,认为法官判案就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裁判,非黑即白。不依照法律审判,随心所欲,就是不公正的。传统观念如此,依据裁量权所作出的裁决便不能产生应有的权威,老百姓并不认可这样的裁决是公平公正的,尤其是当法官裁量权被普遍滥用的时候,更是如此。然而,从法的运行规律看,法官裁量权是与法共存的,也就是说,法官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不可能不运用裁量权。正如“法官绝对不可以改变法律织物的纺织材料,但他可以也应当把法律的皱褶抚平。” 而要把法律的皱褶抚平实际上就是一个法官为追求正义而行使裁量权的过程。故法官裁量权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一、法官裁量权的概念、特征 依《牛津法律大辞典》所谓裁量权,指(法官)酌情作出决定的权力,并且这种决定在当时情况下应是正义、公正、正确和合理的。法律常常授予法官以权力或责任,使其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行使裁量权。有时是情势所需,有时则仅仅是在规定的限度内行使之。[2]法官裁量权,亦称司法裁量权(当然,在我国,广义的司法裁量权的主体还包括检察机关),是指法官或者审判组织根据自己的认识、经验、态度、价值观以及对法律规范的理解而选择司法行为和对案件作出裁判的权力。 其基本特征为:1.法官裁量权贯穿于法律适用或案件审理过程的始终。即始于对案件事实认定后法律的适用,终于对案件的审结(即判决的作出); 2.法官裁量权由特定的主体——法官或审判组织来行使,主体具有特定性; 3.法官裁量权的行使,必须以事实认定正确为基础和前提(即法官不能对事实进行乱认定,事实认定错误,可能导致法律适用的错误); 4.法官行使裁量权“有时是根据情势所需,有时则仅仅是在规定的限度内行使”; 5.非经法定程序变更或撤消,法官裁量权一经作出,即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6.法官裁量权的行使必须正当、合法、合理,体现和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原则。因为“正义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价值理想”,“作为一种法价值对其它法价值具有优越性”,“法必须体现一定的正义要求,最终必须以正义为依归”。 二、我国法官裁量权的现状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司法的范围不断扩大,法官裁量权存在于司法的全过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3]。司法审判包括发现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和作出裁判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里都存在着裁量权的行使。如证据是否采信、无证据佐证的部分事实认定、情节严重的认定、如何承担责任,如何定罪量刑等过程通常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裁量来实现。 法官裁量权具有普遍性,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是由社会事务、社会存在的复杂多变性决定的。法律用来调整社会关系,但社会关系纷繁复杂,而且日新月异,不断变化,要使固定的法律明确、详尽地规范所有变化的社会关系显然是不可能的。 第二、是由人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决定的。人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不可能对所有的关系都规定得周密、详尽,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都作出无误的调整,因而在客观上不得不留有一些余地,有时候是故意为之,并不是水平问题或失误所致。 第三、是实现个别正义和实质正义所决定的。司法追求的目的是公平、正义,但如果仅仅用一个简单的条文去规范千差万别的社会关系时,表面看来也许公正,但实际上不一定公平,从整个社会来看,可能实现了绝对公平,但对于个案来说不一定公平。比如,古话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句话流传了几千年,但考虑到杀人有很多种情况,包括故意杀人、过失杀人、正当防卫致人死亡、依法执行死刑杀人等如果统统套用“杀人偿命”那就会更加不公平了。所以就要求具有一定的裁量权,具体情况具体,区分情况区别对待,以实现个别正义和个体公平。 三、理性正确对待法官裁量权 法官裁量权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但是,法官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理性正确地对待法官裁量权,一方面要看到她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她的危害性。 法官裁量权的优越性表现在:1、司法裁量权是实现个别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工具;2、是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方法;3、是克服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造成司法标准不统一负面影响的重要手段;4、是提高法官司法能力、培养法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如果法律把任何事物都规定得很具体,法官就会成为一个适用法律的工匠,而不可能成为司法[4],这显然不适应现阶段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 法官裁量权的危害性表现在:1、可能造成法官滥用权力,使作出的解释和裁判远离法律的精神和目的;2、可能造成对同一类事实作出不同的裁判,出现“同罪而异罚”现象;3、可能成为个别法官消极判案、枉法裁判、破坏法律实施,甚至打击报复的工具。 正是由于法官裁量权具有双面性,所以必须对其进行适度的限制和规范: (一)严格依法裁量。即行使裁量权要体现法的公正价值,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这既是对裁量权的约束和限制,也是对裁量权的引导和指导。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说具体法律规范在执行时可以根据情况加以改变的话,那么法律的精神、法律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改变的,都必须加以遵守和执行。”严格依法裁量要求法官在具体案件中必须依据已有的证据法规则审查和运用证据,从而认定案件事实;必须正确、全面地理解和适用法律,依据已有的法律原则对此作出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依法作出公正、公平的裁判。如果违背了法律的指引,法官任意的裁量便成为滥用权力。如果法官不能从法律精神的基本要求出发,片面、机械地适用法律,必然导致裁判的错误。 (二)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也就是《牛津法律大辞典》里所谓的“这种决定在当时情况下应是正义、公正、正确和合理的。”具体地就是要求法官行使裁量权必须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统一、审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程序是实现正义的必由之路,是实体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忽视程序公正的价值,将难以保证实体公正;反之,如果只注重程序公正,忽视实体公正,将会导致更大更多的不公正。因此,法官在行使裁量权时,必须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法律效果是审判工作的立足点,是社会效果的前提条件。社会效果则是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法律效果的集中体现。所以,法官行使裁量权既应追求法律效果,又应追求社会效果。 (三)必须是在特定情势下对正义和合理的事物行使衡平权。这是设定裁量权的价值目标。这里要注意把握四个问题,第一是必须在特定情势下才能行使裁量权,没有特定情势这个条件,法官不能行使裁量权,否则就是“向一般条款逃避”。第二是必须针对正义和合理的事物,如果不是正义的事物和合理的要求,就没有必要行使裁量权来予以保护。第三是为了对正义和合理的事物行使衡平权,对正义和合理的事物如何进行保护,需要法官行使裁量权来衡平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也就是说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第四是对该正义和合理的事物衡平各方当事人的利益没有法律的具体规定,只能由法官行使裁量权来实现。 (四)依据合乎情理原则裁量。所谓情理即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指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多数人关于公平合理的社会共识。这种价值观表现为一定时代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并被普遍接受的某些正义观念。合乎情理就是指“不任性、不个人化和不(狭义上的)化”。[5]在实施法律过程中应给大众合理的正义期待,法官行使裁量权不仅应让大众知道他们是在主持正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大众知道并能合理地期待他们会主持正义,会就争议的事项作出合理的裁决。
㈢ 我哥是法官它可以随意随意查我个人名下的存款吗
法官会通过正规的渠道查询你的个人财产,但是你不会知道的。
㈣ 气愤求助:地方法院法官如此调解,能叫公正吗叫受害者如何讨回公道!
你好,我问一下,当时你同意调解么?你起诉到法院,调解并不是必经程序,如果在判决前你们双方同意调解法院才可调解,否择必须作出判决书!!!如果你没同意,这调解是无效的,你可以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申请再审。很显然这法官是收了人家好处了。你可否把调解协议的内容发上来我看看?
至于你的精神损害赔偿:新出来的《侵权责任法》第16条规定,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才陪给你1200元,我不知道你治疗是怎么治疗的,他这1200元是如何算的?你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向法院起诉,法院应该受理的,这法院做法显然不合法!既然现在这个法院不受理你的精神损害赔偿,你可向上一级法院起诉!
既然交警队判对方全责,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那对方就要负赔偿责任,不过首先是由保险公司陪偿你。
㈤ 为什么中国的法律条款在法官的眼里可以任意去践踏
不能绝对地说,法官践踏法律的案例也是极个别的。在老百姓看来,法官的随意性很大,一样的案件,一样的数额,判的刑期却会相差很大,这种情况就说法官践踏了法律有很大的偏颇。实际上,这是个立法的问题。最近我也在考虑,我们行政机关的腐败,权力的泛滥,司法机关判案的随意性,与我们的立法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意思是在我们的立法过程中,出发点是好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情况下,赋予执法机关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同时为了保持法律的相对稳定,有些规定也是超前的。然而,这些因素却导致了我们的法条过于宽泛,赋予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造成的结果是,执法机关怎么做都是合法的,守法的公民却是怎么做都不能达到法律规定的要求,或者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守法的成本畸高。举个例子,我们的税法,税务部门每年年底都要举行一次税务大检查,而且报道都说通过税务大检查收缴了多少多少税款。这说明了什么?当今社会,有几个单位不想着能少缴点,就少缴点,又有几个单位能做到依照税法的规定在依法纳税?既然大家都做不到的规定,立法机关为什么不就订得大家都能做到的呢?这不就同时赋于了税务机关随时可以找任何一个从事经营的单位查查?同时,哪一个经营的单位不想与税务机关搞好“关系”?在我们国家,可以说所有的行政机关,执法机关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与税务机关一样的情况,我们的官员能不腐败吗?又干吗不腐败啊!
与守法的成本畸高相反,违法的成本却是畸型地低。BP在墨西哥湾漏油,被罚了几百亿的美元,中海油在勃海湾漏油,却说罚20万元人民币......。一方面是守法的成本畸高,一方面是违法的成本畸低,那你的法律有什么用,谁会去遵守啊。
扯得远了,对你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的法律制订过程中,对某一种刑罚定的幅度较大,如: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等,留给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太大。判三年是合法的,判七年也是合法的。如果应该判四年的,你枉法裁判,判你七年,但法官并没有违反法律,所以不能说任意践踏法律,只能说也是腐败的一种表现。
㈥ 打官司一审法官乱作为判我输了,二审我请了一个好律师,收集了一些新证据,现在二审法官让我调解,我怎么
首先说明,我不是律师。律师没良心的多着呢!法官没有天良的更是不计其数。天下冤案如此多!二审大多数会维持原判。收集所有证据吧,打官司是有风险的,二审你要是能想得开就调解吧。不调解就只能上高院了。高院诉讼时效是两年,时间从你拿到中院判决书那一天算起。高院申诉与前两法院不同,在证据充足的条件下能反过来,实在不行,你在二审可省去律师,交点二审诉讼费直接上高院,上高院你就考虑找个好律师了,一方面他关系好,另一方面他真的能帮你,在中国,只有相信你父母,其他人嘛,看着办喽。在这里我没有替那些坏人们说话,你们拿砖头拍这个网页吧。最后,祝当事人好运!好运!
㈦ 法官作出荒唐审判会受到什么处罚
这种假设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因为没有这样的罪名。只有外行不懂法的人才可能专做出这样的假设。
如果属因为失误,法院作出的判决书可能会出现荒唐的事,法院也会因此对案件承办法官进行处理的。
只要不是故意的,大多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的处理。
㈧ 人民法官如此无视法律的执行,到底谁能还我个公道
把这个发到焦点访谈的和山东电视台的网站上去是采编组的细想曝光,你们哪的法院胡闹你去检查员找找人我就没看明白为什么扣你钱这案子怎么判的·~~?
㈨ 如此任性的法官该不该杀
不该 得鞭刑至死後继续鞭屍 直到成为一滩肉酱 方能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㈩ 法官错判是职务行为,还是渎职行为是什么原因让法官有恃无恐
淄博高新区法院的部分法官,可谓是脸皮厚,法律意识淡薄,执法力度差,偏袒性强。这样的法院,这样的法官,让百姓失去了对法院的信任,产生了对法律的怀疑,玷污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国家的利益,简直是人渣。(2010)新商重字第3号民事判决书,一起简单的买卖合同纠纷案,判决错误如此明显,竟然两次上诉,究其原因,法官错判惩罚力度差,个别法官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