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回避制度的意义

法官回避制度的意义

发布时间: 2022-05-30 01:15:17

①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具有怎样的意义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刑事回避具有意义:
(一)确保刑事案件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这是回避制度的实体意义。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确保公安司法人员在及时、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前提下,正确适用刑事实体法,使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到公正的定罪和判刑,使无罪者免受定罪和判刑。
(二)确保当事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受到公正的对待。这是回避制度的程序意义。刑事诉讼不仅要产生公正的处理结果,而且要使当事人各方均受到公正的对待。
(三)确保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过程得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尊重。

② 在刑事诉讼中实行回避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实行回避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公安司法人员能够客观公正处理案件,防止先入为主或徇私舞弊。回避制度的意义主要表现为:(1)有利于刑事案件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这是回避制度的实体意义;(2)有利于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受到公正的对待,这是回避制度的程序意义;(3)回避制度的实施及其所保障的程序公正价值,还可唤起社会公众对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过程的普遍尊重,从而有助于法治秩序的建立和维护。

③ 回避制度的法官任职是什么意思

回避制度的法官任职意思是:法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同时担任的一些职务。

职务如下:

(一)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

(二)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和审判员、助理审判员;

(三)同一审判庭的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

(四)上下相邻两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

第十七条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担任该法官所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发布《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

第一条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其配偶、子女在其任职法院辖区内从事律师职业的,应当实行任职回避。本规定所称法院领导干部,是指各级人民法院的领导班子成员及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本规定所称审判、执行岗位法官,是指各级人民法院未担任院级领导职务的审判委员会委员以及在立案、审判、执行、审判监督、国家赔偿等部门从事审判、执行工作的法官和执行员。

本规定所称从事律师职业,是指开办律师事务所、以律师身份为案件当事人提供诉讼代理或者其他有偿法律服务。 在许多案件当中,法官或者代理人,就有违背此规定的,可以依法提出回避的申请。

回避的理由因案件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法定范围内的人员,如果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回避方式有两种自行回避与申请回避。

④ 申请法官回避的后果

法律分析:律师申请法官回避后,需要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由法院决定是否回避,符合条件的应当回避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⑤ 什么是司法回避

我是一名法学的学生,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法官回避制度
1、 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1) 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2) 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 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4) 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
(5) 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2、 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但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1) 未经批准,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
(2) 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
(3) 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财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报销费用的;
(4) 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
(5) 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户以及其他方面给予的好处的。

以上规定所称的审判人员是指本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

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司法鉴定人员、勘验人员的回避,参照审判售货员回避的有关内容执行。

检察官及警官回避制度也基本相同,不再列举.

司法实践中,回避制度好像几乎不能实行吧?
这个说法有偏颇之处,法律既然规定了回避制度就是为了实施,当然真正的实施也要靠大家的努力,如果当事人发现上述规定表现在您的办案人身上时,可以依法申请回避,但除法定回避的情形(第1条)外,其他回避的理由要提供证据.

比如发现对方当事人与办案人员的私下(请客吃饭等),可以提供证人证言或其他视听材料等证据,相信能行使您的权利.

⑥ 开庭时要求法官回避,法院如何处理

审核申请的理由是否符合规定,符合就回避,不符合驳回申请

⑦ 法官 回避

法律分析:法官回避为了保证法官不因血缘关系、亲属关系或者其他特定关系而对其履行职责产生不良影响,在其所任职务、任职地区和执行公务等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法官回避以亲属回避为中心,包括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区回避三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二十四条 法官的配偶、父母、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官应当实行任职回避:(一)担任该法官所任职人民法院辖区内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或者设立人的;(二)在该法官所任职人民法院辖区内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诉讼案件当事人提供其他有偿法律服务的。

⑧ 法官是被告的亲戚,是否应该回避

现实困惑

张三和李四因为房屋产权纠纷而诉至北京市某区基层人民法院。但在开庭审理前,张三却得知,该案的审判长是李四的表哥。在这种情况下,张三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自己得到公正的判决呢?律师点评

本案涉及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所谓回避,是指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人不应该参加与本案诉讼相关的活动。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可能回避的人员有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回避的理由有: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等等。其他关系指如叔侄、妯娌、连襟、妻弟、兄嫂或朋友、仇人等。回避申请须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并要说明理由,在案件审理后才知道的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在本案中,审理案件的审判长是被告李四的表哥,符合“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的规定,因此,张三可以据此申请审判长回避,以保证自己能得到一个公正的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四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十三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其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翻译人员的;(四)是本案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五)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持有本案非上市公司当事人的股份或者股权的;(六)与本案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

第四十四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有权申请其回避:(一)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活动的;(二)索取、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三)违反规定会见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诉讼代理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代理本案的;(五)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借用款物的;(六)有其他不正当行为,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

特别提醒

回避制度是指为公平和正义起见,法官和其他有关人员,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退出对案件的审理的制度。设立回避制度,直接目的在于排除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法官参与案件的审理过程,以保证案件得到公正审判。同时对于消除当事人的疑虑,维护法律的权威,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⑨ 回避制度的法官任职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的法官任职意思是:法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同时担任的一些职务。

职务如下:

(一)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

(二)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和审判员、助理审判员;

(三)同一审判庭的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

(四)上下相邻两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

第十七条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担任该法官所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发布《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

第一条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其配偶、子女在其任职法院辖区内从事律师职业的,应当实行任职回避。本规定所称法院领导干部,是指各级人民法院的领导班子成员及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本规定所称审判、执行岗位法官,是指各级人民法院未担任院级领导职务的审判委员会委员以及在立案、审判、执行、审判监督、国家赔偿等部门从事审判、执行工作的法官和执行员。

本规定所称从事律师职业,是指开办律师事务所、以律师身份为案件当事人提供诉讼代理或者其他有偿法律服务。 在许多案件当中,法官或者代理人,就有违背此规定的,可以依法提出回避的申请。

回避的理由因案件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法定范围内的人员,如果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回避方式有两种自行回避与申请回避。

⑩ 法律中的回避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中的回避的特征是法律的相关规定。
回避制度是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是现代各国诉讼法普遍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回避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尤其是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避免案件错判、误判的发生。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28 条对审判人员回避的情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 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刑事诉讼法第 29 条还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察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察人员违 反前款规定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民事诉讼法第 45 条对审判人员回避的规定是:(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最高院在于 2001 年 10 月颁布的《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 3 条规定:法官在审判活动中,除了应当自觉遵守法定的回避制度外,如果认为自已审理某案件时可能引起公众对该案件公正裁判产生合理怀疑的应当提出不宜审理该案件的请求。 ‍

热点内容
两高司法解释最新 发布:2025-02-04 13:55:39 浏览:682
李荣凯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 发布:2025-02-04 13:55:26 浏览:233
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分为哪几类 发布:2025-02-04 13:49:52 浏览:403
专利垄断条例 发布:2025-02-04 13:48:26 浏览:192
事业单位临聘人员适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5-02-04 12:46:29 浏览:281
银行放贷合同法 发布:2025-02-04 12:02:27 浏览:172
出售非卖品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11:24:23 浏览:189
公司颁布规章制度后的结束语 发布:2025-02-04 10:37:18 浏览:907
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10:37:10 浏览:358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确定 发布:2025-02-04 10:35:44 浏览: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