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台下
Ⅰ 法庭里坐的一排法官都叫什么 出庭审判时台上坐着什么人
普通程序的法庭是三个法官,中间那个叫审判长,其他两位是审判员,也可能是人民陪审员。在做笔录的是书记员。
简易程序的法庭就只有一个审判员,和书记员。
一、开庭审理的程序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开庭审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庭审准备
庭审准备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之前,为保证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而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庭审准备的内容包括:
1、传唤当事人,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将传票送达当事人,将出庭通知书送达其他诉讼参与人,传票和通知书应当写明案由、开庭的时间和地点,以确保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参加庭审做好准备。
2、对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公告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张贴,巡回审理的可以在案发地或其他相关的地点张贴。其目的是加强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了解和监督,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和效益。
3、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正式开庭审理之前,由书记员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是否到庭,并向审判长报告。同时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全体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必须遵守。
4、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核对的顺序是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对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和住所。当事人是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核对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行政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对于诉讼代理人应当查明其代理资格和代理权限。核对完毕由审判长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 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二)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审判人员在法庭上全面调查案件事实,审查和核实各种证据,为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奠定基础。依照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法庭调查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当事人陈述;二是出示证据和质证。
1、当事人陈述
2、出示证据和质证
(三)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合议庭的主持下,根据法庭调查阶段查明的事实和证据,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相互进行言词辩驳的诉讼活动。
法庭辩论是辩 论原则最生动和最集中的体现。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针对法庭调查阶段审核的事实和证据,围绕案件争执焦点,互相进行口头辩论,争取合议庭作出有利于自己的 裁判。同时,通过辩论,审判人员能够掌握案件的关键所在,有助于查清案件事实,分清是非责任。
(四)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
这是开庭审理的最后阶段,是合议庭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明确责任,作出判决并宣告判决结果,从而解决当事人之间民事争议的阶段。
二、法庭笔录
法庭笔录是书记员对开庭审理活动的记录。制作法庭笔录,应当按照开庭审理各个阶段的顺序客观、真实、全面地记载庭审的全部过程,由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签名。
法庭笔录由书记员宣读,也可以告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当庭或者在5日内阅读。法庭笔录经宣读或阅读,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认为记录无误的,应当 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拒绝签名、盖章的,记明情况附卷;认为对自己的陈述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申请补正的,允许在笔录后面或者另页补正。
三、审结期限
《民事诉讼法》第135条对普通程序的审结期限作了如下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 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由于民事诉讼法对需要再次延长而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的期限没有明确,因而,从 理论上讲,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没有最长的期限。2000年9月起施行的最高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弥补了这一立法缺陷。
根据这一司法解释的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10日前向本院院长提出申请,经本院 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延长的,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10日前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3个月。
(1)法官台下扩展阅读
开庭审理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阶段,是当事人行使诉权进行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进行审判活动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对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开庭审理能够确保人民法院审判权的正确行使。通过开庭审理,审判人员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民事案件的事实进行客观的认定,对证据进行全面的审核,分清是非责任,对民事案件作出公正的处理,从而实现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
2、有利于对审判活动的有效监督。开庭审理将案件的审理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加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有利于保证案件处理的公正性。
3、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民事诉讼法对开庭审理中当事人各项诉讼权利及其行使的方式作了充分的规定,开庭审理有利于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自觉履行诉讼义务,保证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最终保护了当事人的民事实体权利。
4、有利于充分发挥开庭审理的教育作用,扩大法制宣传效果。
Ⅱ 如何做好法官助理工作
随着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全面深化,法官员额制改革、法官助理配备已全面开展起来。笔者结合担任法官助理的实践经历,提出对法官助理辅助办案的几点想法。
一、明确法官助理的定位
法官助理是协助法官办理审判辅助性事务的人员,其主要职能是根据法官的指导撰写裁判文书和办理法官交代的其他审判辅助性事务。法官助理应将自己置身于审判岗位,以一名承办法官办理案件的态度、视角来履职,协助法官办理案件。但法官助理必须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法官,不享有案件裁决权力,不能替代法官办案。所以,法官助理必须遵从法官的裁判意见,服从法官的指令。
二、新任法官助理的着手点
新任法官助理首要是熟悉法官的审判方式和裁判风格,了解法官在长期审判过程中形成的审判思路和裁判习惯,我们可称之为法官的裁判技艺或裁判艺术。法官的这种裁判艺术,将深刻影响法官助理之后的司法职业生涯。从法官助理的职业发展角度上看,要尽量保证一名法官助理在固定的一段时期内跟随一名法官办案,形成法官与法官助理的良性互动。此外,新任法官助理,需要根据法官承办的案件情形,熟悉常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法院内部规范等。
三、法官助理的工作过程
以民事案件为例,可划分为庭前准备阶段、庭审阶段和裁判文书撰写阶段。庭前准备阶段,法官助理拿到新案件后,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案卷初步审查,检查案件材料是否齐全,了解原告陈述的基本案情,预判案件办理难度。必要时,可以送交法官,讨论案件相关情况。在安排书记员完成案件排期送达工作后,在开庭前要详细阅卷,整理审判思路,理清基本案情,预判案件的发展以及裁判结果,审查案卷材料是否完备等。在开庭前,将案卷送交法官,并借此与法官进行案情交流,提出个人意见。庭审阶段,法官助理应重视庭审的亲历性,根据撰写裁判文书的需要,听取、记录当事人意见、法官对案件证据的认定。此外,还需要帮助书记员记录庭审。裁判文书撰写阶段,法官助理需要全面阅卷,了解案件事实,明确裁判方向,根据法官的裁判结果撰写裁判文书。在撰写裁判文书过程中,法官助理应该依据法律规定,在全面审查案件证据材料的基础上草拟裁判文书,这可能与法官的裁判结果有所偏差,所以必须及时通过与法官探讨进行修正,将自己对案件的意见反馈给法官,供法官决断。草拟完成的裁判文书,需要交由法官反复校核,并最终决定。
四、处理好审判工作关系
由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构成的审判模式,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审判团队,是团队就需要讲究配合、协作。单纯就案件审理工作来说,法官助理和书记员是围绕法官来完成审判工作的,所以需要按照法官的指令来从事审判工作。而法官助理与书记员之间,则不存在指令,必须达成良好的沟通。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来源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7-02/08/c_129470745.htm(标题:如何做好一名法官助理)
Ⅲ 法庭上法官坐的桌子叫做什么
法桌。
1993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庭的名称、审判活动区布置和国徽悬挂问题的内通容知》中所规定的内容即:“审判活动区正中前方设置法台,法台的面积应满足审判活动的需要,高度为20至60厘米。法台上设置法桌、法椅,为审判人员席位。审判长的座位在国徽下正中处,审判员或陪审员分坐两边。法桌、法椅的造型应庄重、大方,颜色应和法台及法庭内的总体色调相适应,力求严肃、庄重、和谐。法台右前方为书记员座位,同法台成45°角,书记员座位应比审判人员座位低20至40厘米。审判台左前方为证人、鉴定人位置,同法台成45°角。法台前方设原、被告及诉讼代理人席位,分两侧相对而坐,右边为原告席位,左边为被告座位,两者之间相隔不少于100厘米,若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较多,可前后设置两排座位;也可使双方当事人平行而坐,而向审判台,右边为原告座位,左边为被告座位,两者之间相隔不少于50厘米”。
Ⅳ 民事法庭的座位安排是怎样 急急急急急急急
法庭座位安排固定不变的是:法庭旁听席正对面的正中间是审判长,审判长两边是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坐在审判人员席位的下前方。
民事诉讼:在以上不变座位的情况下,审判人员座位的两边,一边是原告席,另一边是被告席,证人席一般是正对审判人员,翻译人员席位不固定。
(4)法官台下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Ⅳ 古代对男人的5个尊称
令尊、陛下、麾下、节下、阁下。
1、令尊
解释:令尊,称对方父亲的敬词。
出处:唐李公佐《南柯记》:“王曰:‘前奉令尊命,不弃小国,许令次女瑶芳奉事君子。’生但俯伏而已,不敢致词。”
白话释义:“王说:‘前奉令您,不抛弃小国,允许二女儿瑶芳侍奉君子。’生只要俯伏而已,不敢致词。”
2、陛下
解释:对帝王的尊称,译为”您“。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3、麾下
解释:古代对将帅的一种尊称。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
白话释义:“只有两个人以及从奴十余个骑兵冲入吴军中,到吴将旗下,所杀死杀伤几十人。不能前进,又跑回来。”
4、节下
解释:古时对将帅的尊称。
出处:《晋书·殷仲堪传》:“愿节下弘之以道德,运之以神明,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
白话释义:“我希望您大力的以道德,运输的以精神,隐心用和物,慕容垂理用来禁止暴力。”
5、阁下
解释:阁下为对“您”的敬称,与足下意思相近。古代常见于口语,近代至现代则多用于书籍信函中。目前人们在书信(尤其是公函、业务相关书信)中仍然使用阁下来称呼彼此。
但是由于“您”一字的代替,慢慢地“阁下”一词多用于外交场合。香港的法院于1997年主权移交后对法官的称呼由“法官大人”转为“法官阁下”。
Ⅵ 法庭座次的问题 由来
法庭上怎样排座次
法庭有两个空间。一个是现实空间,即在一定的房屋内(特殊情况下是露天的),有特定的物的设置以及不同的人扮演不同角色;另一个是虚拟空间,它是在现实空间之上,由法律程序的展开,控辩活动的推进以及法官对案件实体的心证形成等要素和线索构成,即所谓“法的空间”。虚拟空间系观念的构成物,它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又与现实空间具有一定的“同构性”。刑诉法学者研究庭审,包括研究程序的展开、追诉和对案件实体心证的形成方式及原因,这是对虚拟空间的探索和构筑。而对于法庭现实空间的研究则往往被这些程序法学者所忽略。
法庭空间的一般特性可以称其为庄严性。这种庄严性表现在法庭建筑的庄严肃穆,法庭设置的秩序明确以及法庭器具的意蕴严肃。再配以仪式化的活动,使国家审判权威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体现。法庭空间设置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各诉讼角色的位置与相对关系,其设置和安排的方式被司法的理念和制度所决定,另一方面又反过来以其文化和心理的作用对程序进行甚至审判的结局产生某种影响。总的看来,在法庭空间设置上,反映现代民主和诉讼合理化观念的设置方式是法官居中同时其位置高于诉讼两造,以示相对于两造的“居于其间、踞于其上”,即审判中心和审判至上。控辩双方相对设置,体现出平等观念。而证人位置则要考虑便于各方观察和审查等技术性问题。大致说来能兼顾价值和技术的法庭设置方式较为合理。
然而,反映不同法律体系的不同理念,法庭布局和设置可能出现差别。其中有三个问题较为突出:
第一个问题,法官位置该不该高出一截。从各国的情况看,法官席的奠基普遍高于其他席位。这种设置有两重意义:一是体现法庭尊严,象征法官在法庭上的崇高地位;二是从上面可以居高临下,观察整个法庭内各种发生的情况,便于法官把握法庭实施诉讼指挥。但在法官及法院在社会和司法体制中的地位有争议时,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法庭设置方式也可能发生争议。如1996年3月我国修改刑诉法后,就法庭设置中法官席是否应高于检察官和辩护人席,就有不同意见并引起争议,后来有关机关出来协调,确认法官席高一些是必要的,并发文确定。
第二个问题,检察官的位置设在何处。指检察官应不应当与辩护律师平起平坐。在欧洲大陆,某种国家主义和职权主义的理念使检察官的法庭位置可能高于辩护律师。在改革前的波兰,法庭的一端是一个高约两英尺的讲台(与欧洲大陆各国相似),在讲台上有一张长方形的大桌,在桌后面坐着参加庭审的法官们,在桌的右端坐着书记员,检察官则坐在桌子的左端。讲坛前的地面右侧有一张长凳是被告坐席,辩护律师坐在他前面,以便能自由交谈。在左侧有两张长凳,一张给私人控诉者或民事原告,另一张给他们的律师。证人席位于审判席的前面。在德国和法国,检察官与辩护方在审判庭上也是有区别的。例如中国刑诉法学者代表团1993年11、12月访问法国、德国,所见德国布兰登堡州中级法院法庭以及法国重罪法庭布局,检察官均是坐在法官一侧,而不是与辩护律师在庭下相对而坐。法国、德国检察官坐在法官一侧,显示其为官方“护法人”的身分,表现了某种职权主义的理念。
在意大利,过去检察官作为司法官员,和审判官一起坐在台上,律师坐在台下。1988年意大利新刑诉法出台,新法改变了过去的法官职权主义诉讼形式而向当事人主义靠拢,检察官位置下移,与律师相对。
第三个问题:被告人应当坐在哪里。这主要是指,被告人是作为诉讼两造之一,即辩护方的实质主体,与辩护人坐在一起,还是与辩护律师分离,作为受审的对象单独设席。
在对抗制诉讼中,被告人与辩护人坐在一起,一方面是体现与控诉方至少在形式上是处于平等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便于被告人与辩护人之间的沟通,以有利其辩护。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借鉴对抗体制改革司法制度,但被告人与苏联时期一样,仍须坐在周围有法警监视的“被告人席”上,这使得辩护律师几乎不可能与其委托人进行有效地抗辩协商,因而有学者评价改革不彻底。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作为受审对象面对法官,他与检察官和自己的辩护律师保持同样的距离,同样也是检察官和辩护律师的调查对象。这种设置与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告不享有沉默权,他作为证据来源需要回答法庭提问因而不完全具备主体地位有关。因此,应当说我国刑事审判中的法庭设置只有检察官与辩护律师的形式平等而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控辩双方的平等。如果下一步我国设置被告人有权保持沉默的制度,现行法庭布局也许应当改变。
Ⅶ 法庭的布局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都有谁 比如法官。。。
有审判员,陪审员,书记员,双方当事人以及代理人,法警和其他人员,具体的人数编制按照案件所适用的程序,但是审判人员为单数。
Ⅷ 民事案件庭审中法官可以走下审判台询问吗
庭审过程中都是录音录像的,有可能法官询问原告某些问题,一般不会的
Ⅸ 三台八座是什么意思
泛指高官重臣。
三台八座,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 tái bā zuò,意思是泛指高官重臣。出自《岐路灯》。
成语出处 《岐路灯》第六十回:“这叫做‘狮象捍门’,三台八座都是有分的。”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9)法官台下扩展阅读
近义词: 高官厚禄,汉语成语,
拼音是gāo guān hòu lù,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出自《荀子·议兵》。
成语辨析 【近义词】宾客盈门
【反义词】门可罗雀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Ⅹ 法庭的座位安排
需要看是哪种诉讼。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座位安排不同。
不变的部分是专:法庭旁听席正属对面的正中间是审判长,审判长两边是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坐在审判人员席位的下前方。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审判人员座位的两边,一边是原告席,另一边是被告席。证人席一般是正对审判人员。翻译人员席位不固定。
刑事诉讼:审判人员座位的两边,一边是公诉人席,另一边是辩护人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方座位一般与辩护人座位在一起,如果人数特别多,可能会另外安排。刑事诉讼的被告人坐在正对审判员的方向,旁听席位与审判人员席位中间,挨着旁听席第一排。证人席位一般在中间。翻译人员席位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