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得志法官
1. 从法家思想的起源说起,聊聊秦朝暴政的根源是否在于法家思想
秦国是以法家思想为武器强大起来的,而在秦朝建立之后,依然沿用着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那么秦朝的暴政究竟是否与法家思想有关呢?
当我们透过两千多年的时光隧道看向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时,似乎听见了他们在极力地自我辩解:我们总体上是反对重赋、重役的,这个锅我们不能背,至少不能全背。
本篇笔者就从法家思想的起源说起,聊聊秦朝的暴政根源是否在于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的起源。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史记·太史公自序》
“法家”作为一种学术派别,最早是由西汉司马谈提出的,此人便是司马迁的父亲,正如上述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所言,司马谈第一次总结了当时的主要流派,即儒、墨、道、法、名、阴阳。
司马谈把这些思想流派称之为“六家”,并认为他们都是致力于如何达到太平治世的学派,只是他们所遵循依从的学说不是一个路子,有的显明,有的不显明,打个比方的话,就是登上山顶的路不止一条,但无论走哪条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秦始皇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商鞅和韩非虽然都主张重刑,但是这个主张的背后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减少违法犯罪和作奸犯科的行为,只有如此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秦朝暴政的三个体现重赋、重役、重刑,其实并不合乎法家的治国思想,至少他们总体上是反对重赋、重役的,而提倡重刑也是为了惩治违法之人,那么秦朝怎么就暴政了呢?
秦朝统治者的个人因素。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史记·秦始皇本纪》
上述这句话,是尉缭对秦始皇面相的描述,并且由此对他的评价,尉缭认为,秦始皇刻薄寡恩,心如虎狼,如果让他得到了天下,那么天下都会成为他的俘虏,至于从面相看人准不准,这点笔者暂不论述,不过秦始皇得到了天下之后,确实把集权发挥到了极致。
那么秦始皇得到天下之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呢,这点《史记》中也有记载:(秦始皇)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後合五德之数,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意思是秦始皇当政时强硬果决,暴戾苛细,事情都依法决断,刻薄严峻,没有仁爱恩德,没有温情道义,于是他就急迫地加强法制,囚禁很久的罪犯也不赦免。
我们接着再来看秦始皇之后的秦二世,赵高拥立秦二世继位之后,两人为了专权,就对前朝遗臣和王宫贵族进行了清算,《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
而之后,秦二世又开始“复作阿房宫”,并“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为得就是不让天下人认为是“先帝举事过也”,最终在秦朝暴政的统治下,诸侯并起反秦,而在秦始皇死后本就摇摇欲坠的大秦帝国,就在起义的浪潮中,成为了历史中的过眼云烟。
从上述记载,我们不难看出,秦朝统治者在国家治理上其实是秦国暴政的直接原因,这也就是说法家思想中的重刑思想,只是秦朝实行重刑的因素之一,但绝不是唯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