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的獬豸

法院的獬豸

发布时间: 2022-06-01 17:04:16

法院门口的狮子叫什么

不是狮子,叫“獬豸”(音xie ,谢直),能够辨善恶与忠奸。
法院建筑门口一般有一对类似狮子的石雕。说它像石狮子,其实是不像。它有个很不容易写和记的名字,叫“獬豸”(音xie ,谢直)。是我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在古代的法律文化中,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它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与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它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后人视之为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可惜,没见过普通居民家里有用这个的,倒是在法院门口大都有此物的雕塑

鼎叫[浮禺鼎],

❷ 法院门口的独角兽叫什么名字

獬豸

解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

獬豸高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人,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獬豸在我国古代法制监督史上仍有着非凡的涵义。由于獬豸是“法”的化身这一特性,从先秦到明清,“獬豸”形象被当成监察、审计和司法官员廉明正直、执法公正的象征,在各种场合被经常使用并作为监察御史和司法官员等的重要标志。

在现代,法院门口常摆有一对獬豸雕塑,象征司法公正。

(2)法院的獬豸扩展阅读

法律象征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❸ 法院前的兽像 是叫什么名字

獬豸(xiè zhì),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也是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因为只有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中国古书说它能辨曲直,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它“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见到别人在争斗,则用角去触那个不正直的人;听到别人在争论,则去咬那个不讲理的人”)。正是由于獬豸象征着公正,所以,在古代,它就成了法律与正义的化身,御史等执法官员所戴的帽子被称为獬豸冠,有些朝代执法官员的衣服上还绣有獬豸的图案。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也是五脊六兽中的一种。这样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辞海解释:

传说中的异兽名,能辨曲直,见人斗即以角触不直者,闻人争即以口咬不正者,见《异物志》。

《后汉书·舆服志下》:"獬豸,神羊,能辨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后亦用以指执法者。

獬豸冠:古代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执法者服之……或谓之獬豸冠。"

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

❹ 獬豸指的是什么

獬豸是古代一种象征公平正义的瑞兽,现在代指法律,法院门前一般都有这种石雕。

❺ 有一种动物的形象曾经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象征他是什么动物

曾经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象征的动物是獬豸(xiè zhì)。

獬豸,(xiè ;豸字同猘)版又称任法兽,古代中国神话传说权中的瑞兽,相传形似羊,黑毛,四足,头上有独角,善辨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因而也称“直辨兽”,“触邪”。

传说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5)法院的獬豸扩展阅读

獬豸与古代法律文化的渊源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

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

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❻ 法院的大门前蹲着是什么神兽

獬豸(xiè zhì)

獬豸介绍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

❼ 法院门口的石狮子叫什么

叫獬豸(xiè zhì),寓意辨别是非曲直,也是“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

獬豸与法有着不解之缘,从古代“法”字的结构上就能体现出来。古代的“法”字写作“灋”(fǎ),《说文解字·廌部》记载:“灋,刑也,刑平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灋”字由“水”“廌”“去”三部分组成。

“水”代表执法公平如水,“廌”代表惩罚不法者,“去”代表坚决除去不平。

对于“廌”这种动物,《说文解字·廌部》云:“廌,解廌兽也,似山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象形,从豸省。”学者多认为“廌”就是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公正不阿、公平如水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为方便书写和记忆的需要,“灋”字中的“廌”字被隐去,简化为“法”。

獬豸作为“法”的化身,从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在古代法官的服饰上。《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獬豸,神羊,能辨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讲的是,相传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

“獬豸冠”寓意执法者铁面无私、明辨是非、公平公正。明清时,御史等执法者不仅要戴“獬豸冠”,还要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以表明辨善恶,刚正不阿。即使到了现代,也能看到很多法院门口摆放着一只或两只独角兽雕像,以表示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7)法院的獬豸扩展阅读:

在我国古代,传说獬豸能辨是非曲直,可识善恶忠奸,故历来被视为司法正义的标志。在古籍中,獬豸又写作解廌、獬廌、解豸,又称神羊、任法兽等。

汉代学者杨孚在其专著《异物志》中对獬豸的特性进行过概述:“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意思是说,獬豸能辨别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凡是世间有人不遵纪守法,胡作非为,见到别人在争斗,他会用犀利之角触那个不正直的人;听到有人相争,它会用嘴咬不讲理的一方。

关于獬豸,还流传着一则寓言故事,苏轼曾在《艾子杂说》描写道:“齐宣公问艾子道:‘听说古时候有一种动物叫獬豸,你熟悉吗?’艾子答道:‘尧做皇帝时,是有一种神兽叫獬豸,饲养在宫廷里,它能分辨好坏,要是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把他吃下肚子。’

艾子停了停接着感慨道:‘如果今天朝廷里还有这种猛兽的话,我想它不用再寻找其他的食物了。’”艾子所说的话不仅讽刺了当时的官场奸臣、贪官太多,也说明了獬豸是“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

❽ 法院门口的石像是什么

是獬豸,独角兽,獬豸,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专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属又俗称独角兽。
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它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此处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

辞海解释:
传说中的异兽名,能辨曲直,见人斗即以角触不直者,闻人争即以口咬不正者,见《异物志》。
《后汉书·舆服志下》:"獬豸,神羊,能辨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后亦用以指执法者。
獬豸冠:古代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执法者服之……或谓之獬豸冠。"
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

獬豸
xièzhì
[ancient goat reputed to gore quilty persbn a court]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异兽,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
凡罪疑者,俱令獬豸触之。——《镜花缘》

❾ 法院门口这神兽是啥

解廌 xie zhì
即獬豸,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汉书·司马相如传》:“弄解版廌。” 颜师古 注引权 张揖 曰:“解廌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於朝廷,主触不直者,可得而弄也。” 明 宋濂 《送张君之官山西宪府序》:“在物受之,则为解廌,为屈轶;在人受之,则为刚烈之士。”参见“獬豸”。

我中国古语中,“法”字写作“灋”,就是图里的那个字。在中国现存最古的文字甲骨文中,已出现了(鹿去“比”加“与”去“一”为灬)字,写作().相传是一种善于审判案件的神兽。但有的学者认为该字事实上就是我国法的缔造者蚩尤部落的图腾。

❿ 在法院的大门内有一个雕塑,像狮子,但是头顶上有个独角。问:是什么动物说法

一般是“獬豸”(音xie),能够辨善恶与忠奸。是我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在古代的法律文化中,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它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与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它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后人视之为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还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而“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这样被认定下来。由“灋”到“法”,“廌”字虽然已被隐去,然而它象征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没有消失。

毕竟是传说,不曾有人亲眼见识獬豸究为何物,因而引出人们诸多想像,有人认为它象鹿,有人称它似牛,更多的说法还是羊。除了相关的古籍如《后汉书》、《论衡》、《五杂组》等记述之外,考古发现,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则出现在东汉之后。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显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时代以神判法的遗迹。进入近代,仍将其视为法律与公正的偶象。

与此相类似,在西方,独角兽也被认为是纯洁的象征。人们认为它的角的力量能够压制任何道德败坏的事情。同时有贞洁的含义,是完美骑士的代表。

热点内容
五年来的法律援助工作 发布:2025-02-03 22:44:31 浏览:191
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8 发布:2025-02-03 22:20:24 浏览:162
婚姻法与物权法的碰撞 发布:2025-02-03 22:20:23 浏览:775
香港遗嘱认证及遗产管理条例 发布:2025-02-03 21:56:18 浏览:122
青岛市法院拍卖 发布:2025-02-03 21:21:22 浏览:761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