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法官
❶ 有人说法学就业前景不好,你怎么看
任何时候,单纯从所学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就业前景的好坏,其实都不科学。因为,再热门的行业,也有学习不好的学生(还要考虑毕业院校),再冷门的专业,也有对口的工作机会。甚至可以说,有的时候,冷门专业,反而就业前景更好一些。
咱们还是先来说说法学这个专业吧。其实,法学专业是一个大学科,往下细分,还是能分出很多类别来,今天只是从综合角度考虑。
同样是身边的例子,那些转行的人虽然衣食无忧,但相比那些一直坚守在法学一线的毕业生来说,发展空间,明显是后者要大得多。小编认识的很多人,虽然在毕业的头几年显得有些落寞甚至落魄,可如今不是成了大律师,就是在公检法举足轻重,这都是之前很多人想不到的。
所以,怎样选择,还是看你个人的努力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❷ 台湾地检署是什么机构
台湾司法制度简介
司法制度从概念上讲是一个国家的司法权、民众的诉讼权和结合二者的正当程序原则共同构成的结合体。可是,人们在谈及司法制度的时候往往侧重司法权,我在这里也是如此。
就审判权而言,世界上有一元制、二元制和多元制之别,台湾实行的是三元审判体系,法院分为普通法院(民刑事)、行政法院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从1949年开始,国民党将过去在大陆实行的司法制度搬迁到台湾,这些制度在十年训政时期有过一些调整,但大体上沿袭了北洋政府甚至是晚清的司法制度。公务员惩戒是在1947年宪法中才独立出来。此外,台湾还有军事审判,但这一制度的宪法根据并不是很清楚,仅仅是根据宪法中的“非现役军人不受军事审判”一规定而得出。军事审判权并不划归司法权,而是归入总统统帅权体系,这种做法在当时是否参照了美国不得而知。如果这样将军事审判加进的话,审判体系就有了四种。
法官的保障也是司法制度中重要的一方面。对法官的保障,除了在宪法第80、81条对职务及身份独立加以规定以外,法院组织法和一些条例也规定并强化了对法官的保障。宪法上的“终身保障”制度一开始被解释为“至死方休”。后来人们提出了质疑,这一制度也作了调整,于是就有了七十岁不办案可照拿全薪的“优遇制度”。
台湾的宪法解释制度也很复杂。由于中国早期是将整套的西方法律移植过来的,故必须有少数专家对法律作出解释,形成中国特有的解释制度。台湾现行的解释体制基本上沿袭了以前司法院的特色,不过是由司法院特设大法官组成的大法官会议而不是由最高法院行使。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国民大会同意,任期九年。大法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杰出的普通法官,一是有声望的教授学者。解释分宪法解释和对法令的统一解释两种。
台湾的大法官解释权在法律文字没有改动的情况下发生一些功能上的变化。在法律颁行之初,由于上面谈到的原因,大法官会议不但有对宪法的解释权,还有对法令作出统一解释的权力。但后来随着审判实践的发展,大法官会议很少再对法令做统一解释了(在1994年以来,只做了两次),只做宪法解释了。而且,宪法解释也发生了变化,由抽象咨询,这很类似此地的批复,变成具体宪法争议的仲裁者。最高部门之间的争议会提交到司法院,后来人民也能向司法院声请解释。1980年代大法官对终局裁判适用的法令若认定违宪,即可给予特别救济,于是台湾就有了违宪审查。
审级方面,民刑事法院是三级三审,行政法院是一级一审。行政法院基本上是和法国一 样独立的审判体系,但从隶属关系上看又类似奥地利,因其隶属司法体系,而非象法国那样隶属行政体系。明年将正式调整为二级二审。公务员惩戒实行一级一审,一定职等以上公务员的惩戒,须由监察院移送到司法部门。但不是以法院的形式,而是以会议的形式作出裁定。大法官已宣告了此一组织方式违宪。这样在台湾,故未来公务员惩戒也将更司法化。
在司法行政方面,司法院在国外罕见。宪法规定司法院掌理民刑事。于是在司法院是法院还是行宪前的司法行政院的问题上一直存有争议。但在行宪后,司法行政的的建制更加奇怪了。行政院下设司法行政部,该部掌管高等法院极其以下的各法院的司法行政事务,司法院只管理终审法院的司法行政事务,且司法院实行首长负责制。
在1970年代末,由于政治改革的推动,司法体制也有了变化,所有法院都改归司法院,司法行政部该称法务部,掌管检察体系同时是行政院的法律顾问,不再掌管高等法院以下的法院了。此外,司法院还为自己解释出一个法案提案权,这样司法院就有了一个政策主导权。
❸ 台湾挺同团体为什么庆祝
台湾地区“挺同团体婚姻平权大平台”5月24日举办“2017点亮台湾亚洲灯塔”活动。在台湾地区宣布对同性婚姻”释宪”的结果后,参与的“同志们”欢欣雀跃,感动到流下眼泪,并相互拥抱。
台湾“司法院大法官”昨天下午四时将就“同婚释宪案”作出解释,预料将对岛内同志婚姻有所保障。
❹ 我国对台湾实行的制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我国对台湾实行一国两制 含义:团团圆圆,和平统一/ 现在台湾制度 三权分立,类似于美国 1 总统掌行政权,统帅三军,任免行政院长(类似于总理)。总统选举实行多党制,现任总统是陈水扁,3.22后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当选,将在今年5月分上任 2 立法院,即台湾的议会,掌握立法权。原来设225个席位,今年新一届立法院改选后席位减半,国民党掌握了2/3以上的席位,取得压倒性优势。现任立法院长是国民党人王金平。 3 司法院,为台湾当局的“最高司法机关”。 “总统” 根据台湾当局“宪法”规定,“总统”拥有统帅海、陆、空三军、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文武官吏、授予荣典、颁布紧急命令、召集“国民大会”等大权。1996年以前,“总统”的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由“国民大会”选举产生。1990年李登辉就任“总统”后,进行了多次“修宪”,“总统”的产生方式、任期、职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规定自1996年起,“总统”的任期改为四年,连选得连任一次。“总统”由“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全体人民”直接选举产生,而非以“委任选举”方式间接选举产生。“总统”拥有“行政院长”任命权,不再经“立法院”同意;“总统依宪法经国民大会或立法院同意任命人员之任免命令及解散立法院之命令,无须行政院院长之副署”。1996年李登辉当选第一任“民选总统”。 “行政院” 台现行“宪法”规定“行政院”为最高行政机关,故所有行政机关皆直接或间接隶属于“行政院”,受其指挥监督。如“行政院”各“部、会”的重要决策皆须经“行政院会议”讨论议决;行政机关向“立法院”提出的各种法案,皆须经由“行政院”提出;“行政院”及所属“部、会”皆以“行政院”名义,向“立法院”提出预算案,向“监察院”提出决算案等等。此外,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凡非属“总统”以及“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等四“院”的职权,都可归由“行政院”负责。 “立法院” “立法院”为台湾当局的“最高立法机构”。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国家其他重要事项之权”。90年代“政治革新”后,“立法院”失去了“行政院院长”的人事任命同意权,但同时增加了“倒阁权”、对“总统”、“副总统”的“弹劾权”。此外,“立法委员”非经“立法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的规定的适用范围缩减为会期之内。在2000年4月24日通过的第六次“修宪案”中,“国民大会”确定无形化,其原有的人事同意权等职权大多转移到“立法院”,“立法院”的权力大幅扩张。 “立法院”设正、副“院长”各一人,由“立法委员”分别选出。由于“立法院”对于“总统”的人事权、命令权拥有广泛的同意权、决议权,并且对“行政院”拥有广泛的决议权,因此,“立法院”的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对于“总统”与“行政院长”的权力关系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自2000年4月“国民大会”走向虚级化后,“立法院”不仅成为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成为唯一的最高民意代表机关。 “司法院” “司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掌握“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之审判,及公务员之惩戒”,有“解释宪法,并有统一解释法律及命令之权”。“司法院院长、副院长”、“司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国民大会”同意任命之。“院长”、“副院长”外,另置“秘书长”一人,特任;“副秘书长”一人,简任;“秘书长”承“院长”之命处理“本院”事务。“司法院”为解释“宪法”并统一解释法令,设“大法官会议”,以“大法官”十七人组织之。“司法院”的直属机关有:“各级法院”、“行政法院”、“公务员惩戒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