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法院六龙
① 徐州六龙区在哪点
② 红与黑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红与黑的写作背景:“红”是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和革命;而“黑”则意指僧袍,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
《红与黑》这部小说的故事据悉是采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闻》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在拿破仑帝国时代,红与黑代表着“军队”与“教会”。
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发展的两个渠道(一说是轮盘上的红色与黑色)。司汤达创作《红与黑》时,拿破仑领导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已经失败,他想用自己的笔去完成拿破仑未竟的事业。
他要通过《红与黑》再现拿破仑的伟大,鞭挞复辟王朝的黑暗。为此作者以“红与黑”象征其作品的创作背景。
(2)徐州法院六龙扩展阅读:
《红与黑》内容简介:
作品讲述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
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
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人物介绍:
于连(Julien)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了实现自己的巨大野心而孤身一人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辛苦地奋斗着,其间不乏种种不光彩的手段。
正当他自以为踏上了飞黄腾达的坦途和得到了超越阶级的爱情之时,社会却无情地把他送上了断头台。于连出生于小城维埃尔的一个木匠家庭,父亲是一个自私的木材厂老板。
两个哥哥都是粗俗之辈。瘦小清秀的于连崇拜拿破仑,但是他看到拿破仑的时代已经终结,为了尽快飞黄腾达他只得从事神职工作。凭着超常的记忆力,他被市长雷纳尔选作家庭教师。
但他却与雷纳尔夫人产生了感情。后来为避免事情败露,他不得不到贝藏松神学院学习。受人推荐,他来到德拉穆尔府任秘书,得到了拉穆尔小姐的爱情。
正当他以为自己将要获得成功时,雷纳尔太太的来信告发了他。愤怒的于连疯狂地在教堂打伤了雷纳尔太太,也因此被判死刑,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作者介绍:
司汤达(Stendhal,一译“斯丹达尔”)是马利-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1783年1月23日-1842年3月23日)的笔名,他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783年1月23日,司汤达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他的本名叫亨利·贝尔。他早年丧母,父亲是一个有钱的律师,信仰宗教,思想保守,司汤达在家庭中受到束缚和压抑。
从小就憎恶他父亲。1796年司汤达进入格勒诺布尔中心学校学习,期间曾获美文奖和数学首奖。1799年,司汤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来到巴黎,原来准备投考著名的综合工艺学校。
但为革命的形势所鼓舞,加入了拿破仑领导的军队,并通过表兄达吕在军部谋到一个职务。1800年5月司汤达跟随拿破仑南下意大利,战胜奥地利军。
1800年6月初入米兰,9月23日被任命为第六龙骑兵少尉。之后辞去军并在米兰定居,开始练习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