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邻居扰民
⑴ 邻居扰民怎么处理
邻居扰民处理如下:
1、找邻居交涉,说明扰民行为带来的麻烦和困扰;
2、向物业反映,请求物业帮助解决问题;
3、向居委会反映,很多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具有处理邻居扰民情况的相关经验。
邻居扰民可以报警。业主可以与邻居进行沟通劝告,或者请求居委会和物业介入调解,沟通无果、调解无效的可以采取报警处理的方法,由公安机关对邻居处警告,警告后仍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一条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⑵ 关于噪音扰民,法律法规是怎样规定的
一、新《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噪音扰民的规定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这就直接把很简单的、常见的噪音扰民的情况直接归入了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
2、根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规定,在居民区内,户外允许噪音级昼间为50分贝,夜间为40分贝,但实际上超标的情况十分严重。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的污染形形色色,如果是重大的污染环境的案件,一旦是触犯了刑法,可以直接用刑罚的手段去解决,直接去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轻微的污染环境的情况,这种情况一直有我们的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处理。
3、以前,经常把一些噪音绕民大额行为当成是一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依靠当事人的内心确信去解决这些问题,效果十分的差。尤其是在学生的考场的周围、小区的周边、公园等一些场所,经常会出现这些问题。现在如果有人制造了噪音对人的生活造成了侵犯,就是违法行为,就执法人员就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实施处罚。这种规定,将会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维护人们优美的生活环境。
二、噪音扰民标准
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如下:
1、0类50分贝40分贝。
2、1类55分贝45分贝
3、2类60分贝50分贝
4、3类65分贝55分贝。
5、4类70分贝55分贝。
【法律依据】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⑶ 邻居扰民法律怎么规定
法律分析:警察会对扰民者进行警告,警告后仍不改正者会对其罚款。如果受到噪音危害的话,可以要求邻居停止制造噪音,如果造成损失的话,让邻居赔偿损失。如果产生纠纷,可以申请相关部门调解处理,如果调解结果不满意,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一条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⑷ 邻居噪音扰民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如果遇到邻居噪音扰民的话只,居民可以向居委会、小区业委会与会等组织投诉,也可以向当地的派出所报案。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噪音达到扰民的程度的话那么要进行一定的处罚,一般会处警告,如果警告后还是不改正的话会出两百至五百元之间的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⑸ 邻居扰民可以起诉吗
可以起诉,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他人的噪音如果干扰了正常休息,给生活、心理和身体造成了影响,这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有赔礼道歉、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可以起诉,请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礼道歉。
法律分析
首先作为被噪音骚扰者,要知道关于噪音分贝限制,是有相关的规定限制的,相关规定,有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标准适用于城市区域。乡村生活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比如居民区白天不超过五十五分贝,夜间不超过四十五分贝。如果邻居的音乐晚上大于四十五分贝,此时可以要求对方调低音乐,同时也可以报警,不过建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协商解决,包括自决与和解。它是指纠纷主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以达到维护自己的权益。自决是指纠纷主题一方凭借自己的力量使对方服从。和解是指双方互相妥协和让步。两者共同点是,都是依靠自我的力量来解决争议,无需第三方的参与,也不受任何规范的制约。若是邻居制造噪音,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此时虽然可以报警,但是实际上,民警也是无法保证一定能处理好这种邻里关系的,故此面对邻居经常制造噪音的行为,可以直接书写民事诉状之后,将邻居告上法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八十七条 业主对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以及其他业主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请求其承担民事责
⑹ 楼上邻居的噪音扰民,能否诉讼
楼上挺善意的,但这问题是可以通过法律解决的,我一个一个回答楼主提问吧。
首先,楼上所说的违反相邻关系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是在没有相关法律依据时可以以此作为起诉理由。噪声污染是有法律依据的,在诉讼时直接以噪声污染打扰居民正常生活为理由即可。
一 法律政策(有点多,楼主可不要嫌麻烦,都是我辛辛苦苦找出来的)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六条 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规定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
第六十一条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因此,遇到噪音扰民,一是走行政解决路径,二是诉诸诉讼。两者都有相关法律。不可不必担心。
二 民诉流程
1 向法院递交起诉状
2 法院立案审查
3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噪音污染一般50元),交费后予以立案
4 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
5 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
6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
7 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8 开庭审理流程
a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b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c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d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e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9如达成调解协仪
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
10如果调解失败
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够详细了吧,二审就先不写了吧。如果需要等你二审了再问吧,呵呵
三 有效证据
这个太简单了,请环保局过来做一次噪音检测(费用先自己垫着)。如果超过住宅区标准,出具噪音证明。 白天夜里环保局都可以接受检测,这是证据一
要证据不好采集,就自己拿MP3录音,有摄像机更好
还有其他邻居的证人证言辅助
如果有因为噪音污染而
受到的直接损失,可以列出相应证据。例如,因为噪音而患上神经衰弱,等等
四 民诉你需要了解的相应知识我都列上了,这是一审的全部流程。
其他程序方面的知识,基本上就一个委托代理人了(如果你需要的话)
代理人可以是律师,你的近亲属,你单位推荐的人,法院认可的人。
你可以选择一般代理或者特殊代理。
其他就没什么了。这个问题其实行政手完全可以解决,这是由环保局负责的。请环保局证明,然后让派出所解决。可以要求赔偿和停止侵害,赔偿不行再起诉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