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迟迟不判
1. 判决书迟迟不下来怎么办
法律分析:可向本院院长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要求其尽快作出判决。因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第二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三十一条 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被执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者担保人的财产。
2. 法官久拖不判怎么办
对于法官久拖不判的。当事人可以依据法规予以处置的;根据法律规定,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案件久托不判的情况在各地法院都有,只有不超过法定期限作为当事人只有催促法官尽快结案;如果超过法定期限你可以投诉到院领导或上级法院及检察院。
诉讼实践不同于诉讼时效,诉讼时效规定的是您的胜诉权在多长时间内受保护,诉讼期间则是指具体诉讼行为应当在什么期限内完成。
下面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主要诉讼期间:
第46条: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第93条第2款: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第113条:被告答辩,应当在收到人民法院发送的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第135条、146条: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审民事案件,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内审结;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应当在三个月内审结。
第147条: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上诉。不服第一审裁定的上诉期限为十日。
第159条:不服判决提出上诉的二审民事案件,应当在受理上诉后三个月内审结;不服裁定提出上诉的,应当在三十天内审结。
第182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为二年。
第219条: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07条: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行结案,但中止执行的期间应当扣除。
3. 法院一直不判怎么回事
法律分析:法院超过法定期限,迟迟不判决,是违法行为。当事人可以向其法院的督察部门投诉。也可以向检察院投诉,检察院对民事审理有监督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4. 案子法院一直不判怎么解决
法律分析: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当中规定的内容可以得知,如果当事人认为法院审结期限违反了法律规定的,是可以依照法律法规提起上诉或者申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案件到了法院那边,它是会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审判,给当事人一个理想的答案,让当事人能够清楚案件发生的事情,同时给当事人一个合理的结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一百九十九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5. 法院开庭后一直不下判决书怎么办
1、你说的是一审还是二审啊?
2、一审如果用的是什么程序?
这些你都应该要知道才能晓得8各月是否合法。
一审:简易程序,最长是3个月
普通程序,6个月,院长批准可以再延长6个月,也就是说12个月那是正常。如果再经上一级法院批准,可以无限延长。
二审:3个月,延长无期限(法律没说明究竟延长多久,但可以延长,院长批准即可)
再审:那就看再审用的是什么程序,什么程序跟什么程序的期限。
解决方案:1、多于本案书记员联系,了解情况,不了解情况,解决起来很被动。
2、如果法院依法延长的,你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3、但是可以向上一级法院反映,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有指导职能,或者向检察院反映,检察院有监督职能。地方人大对法院有监督职能,甚至能责令他们重新审。
6. 请问开庭后法官迟迟不下判决书怎么办
抄如法院无故拖延审理,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简易程序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二、普通程序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三、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司法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九条
7. 法院拖着我的案子一直不判,我该怎么办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有相应的审判期限的规定,比如在一审案件中,如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第二审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审理案件的二审法院院长批准。所以法院审理案件应按照法定期限审结,对超审限办案的,可向其上级领导或者法院的监督部门反映,符合给予行政处分条件的,应给予行政处分。同时,人民检察院有对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义务,也可以向人民检察院反映。
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七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第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将审理案件期限情况作为审判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案件审理期限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审理期限届满前的催办制度。
第二十二条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案件审理期限定期通报制度。对违反诉讼法规定,超过审理期限或者违反本规定的情况进行通报。
第二十三条审判人员故意拖延办案,或者因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分。
审判人员故意拖延移送案件材料,或者接受委托送达后,故意拖延不予送达的,参照《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分。
8. 法院判决书久久不下 案件久拖不判该怎么办
法官懂法来却不按法律办案?民间借自贷,普通六个月,简易三个月,可是一拖两年,接触法官十四次,开庭六次却一次也不定案。我交费九千九百一十元,一毛钱也没要回来。提供七项详实证椐!所谓朋友借钱到期后就是不还,信任后的欺骗!维权有难度!公平正义更难获得!难道这就是惩恶扬善吗?法律为民!以法治国!空喊口号!党中央号召:读法!懂法!守法!守了半天法,需要维权了!法!不-起作用了!…………!!!
9. 为什么法院开庭了迟迟不下判决书
法律分析:开庭后不出判决书的原因最主要就是因为审理期限没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