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北孟法院
① 昌邑市北孟镇太平村有多少常住人口
北孟镇位于昌邑市南部,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10万亩,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该镇南依胶济铁路,北靠309国道,省道下小路纵贯南北,济青高速公路和正在修建的省一级公路潍胶公路横穿东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商贸物流服务便捷。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9.6亿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2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98元,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21.3%。
北孟镇是正在崛起的工业重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工业项目聚集区位于下小路两侧,占地面积2000亩。曹戈庄民营经济小区现已聚集企业48家,织机500多台,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6亿元。全镇形成了以纺织业为主,纸箱制造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有机饲料加工、工艺镜框加工等五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北孟镇是传统的农业强镇,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充沛,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突出的产业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以花生、大蒜、蔬菜、西瓜、林果、大棚果、葡萄、梨枣、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为主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已达60000亩,“九龙屯”牌大蒜已成功注册商标。10000亩大蒜基地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② 从潍坊怎样坐车去昌邑丈岭和北孟
1、从火车站坐68路公交车到峡山水库,然后在坐去昌邑的客车,到北孟下车,再从那坐去塔尔埠的车到丈岭下车。
2、直接从小商品城坐去塔尔埠的车,途经北孟和丈岭。
③ 昌邑县北孟镇塔尔堡村
北孟镇没有塔尔堡村,塔尔堡作为一个曾经的乡,已经划归峡山区了。
④ 北孟镇的沿革
1955年设北孟区,后改公社,1983年设乡。1996年,面积105平方千米,人口4.3万,辖北孟一村、北孟二村、小营、后刘家营子、中李家营子、孙家营子、前李家营子、前刘家营子、前李家埠、上坡、杜卢、魏马、太平村、朱家巷子、大望仙庄、小望仙庄、葛家七沟、前周家七沟、金戈庄、后周家七沟、西祝仙屯、东祝仙屯、李家庄子、池后、池前、朱家屯、高家庄子、后朱家庄子、朱家村、马家庙子、九龙屯、前朱家庄子、宋家屋子、温胡、朱家七沟、曲家七沟、范家屋子、东官庄、西官庄、李戈庄一村、李戈庄二村、李戈庄三村、侯家屯、千戈庄、黄家庄、西角兰、东角兰、小南孟、大南孟、曹戈庄、常兴屯51个行政村。
2007年,将原丈岭镇的45个村(即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原塔耳堡镇辖区)并入北孟镇。
2009年,将昌邑市北孟镇的横路屯、大陈、大石门等3个村,划归坊子区太保庄镇管辖。原丈岭镇位于昌邑市南部,距市区38千米。胶济铁路贯穿东西。境内西汉高阳侯国故址、高阳侯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0年为朱阳区,1956年设丈岭乡。1958年设立丈岭公社、塔耳堡公社,1983年改设丈岭乡、塔耳堡镇,1993年丈岭撤乡设镇。
1996年,丈岭镇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丈岭站、张家埠、西下坡、东下坡、东七里兰、南王家庄、宫家屯、戴家埠、罗家埠、牛脊埠、于家屯、石龙河、新兴、西龙湾、东龙湾、丈岭街、刘河埠、万家屯、西老庄、老东庄、老西庄、尹家屯、解家庄、葛家庄、康家屯、王新庄、西齐家屯、西白家营、东白家营、后孙家庄、前孙家庄、张家屯、中武兰、邱家庄、姚家庄、梁家庄、后武兰、鲍家屯、保太官庄、前武兰40个行政村;塔耳堡镇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3.5万,辖塔耳堡、万和屯、田戈庄、高家屯、老匙沟东、老匙沟西、薛家庄、凤凰屯、凰瑞埠、石牛庙、北麻湾、南麻湾、金李埠、东麻湾、山西、山东、朱阳前村、朱阳后村、上河头、孙家上疃、郭家上疃、初家上疃、毛家屯、前陈家庄、朱甫、马家上疃、苗家上疃、平正屯、李家井、岳家官庄、东齐家屯、岳家屯、黑埠头、许家屯、麻姑庄、范家邱、大陈、大石门、横路屯、东石门、韩家高阳、高家庄、高阳东村、高阳西村、大庄45个行政村。2001年,撤销塔耳堡镇,并入丈岭镇。2007年,撤销丈岭镇,将原丈岭镇的40个村(即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原丈岭镇辖区)与太保庄乡合并设立太保庄镇,将原丈岭镇的45个村(即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原塔耳堡镇辖区)并入北孟镇。
所辖村代码370786111(85村):~201东龙湾村 ~202西龙湾村 ~203丈岭站村 ~204宫家屯村 ~205西下坡村 ~206东下坡村 ~207张家埠村 ~208东七里兰村 ~209南王家庄村 ~210牛脊埠村 ~211新兴村 ~212于家屯村 ~213石龙河村 ~214刘河埠村 ~215万家屯村 ~216尹家屯村 ~217后孙家庄村 ~218前孙家庄村 ~219鲍家屯村 ~220保太官庄村 ~221东白家营村 ~222西白家营村 ~223邱家庄村 ~224姚家庄村 ~225梁家庄村 ~226中武兰村 ~227前武兰村 ~228康家屯村 ~229王新庄村 ~230西齐家屯村 ~231解家庄村 ~232葛家庄村 ~233戴家埠村 ~234罗家埠村 ~235老东村 ~236老西村 ~237西老庄村 ~238张家屯村 ~239丈岭街村 ~240后武兰村 ~241田戈庄村 ~242高家屯村 ~243凰瑞埠村 ~244凤凰屯村 ~245万和屯村 ~246老匙沟东村 ~247老匙沟西村 ~248薛家庄村 ~249朱阳前村 ~250朱阳后村 ~251上河头村 ~252石牛庙村 ~253塔尔堡村 ~254孙家上疃村 ~255郭家上疃村 ~256初家上疃村 ~257马家上疃村 ~258苗家上疃村 ~259山西村 ~260前陈家庄村 ~261朱甫村 ~262东麻湾村 ~263北麻湾村 ~264南麻湾村 ~265金李埠村 ~266岳家官庄村 ~267毛家屯村 ~268李家井村 ~269东齐家屯村 ~270岳家屯村 ~271大石门村 ~272东石门村 ~273大陈村 ~274横路屯村 ~275韩家高阳村 ~276周家庄村 ~277高阳东村 ~278高阳西村 ~279大庄村 ~280麻姑庄村 ~281范家邱村 ~282平正屯村 ~283许家屯村 ~284黑埠头村 ~285山东村
⑤ 昌邑的建制沿革
据北孟乡千戈庄出土文物考证,属龙山文化,这里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从事生产活动。
夏其地属青州领域。《史记·夏本纪》载:“海、岱惟青州。”即泰山以东至海是青州。
商为莱国地。
周昌邑市有鄑、密、邶殿、都昌和棠乡。
春秋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齐灭纪后所置,以作别都。故城在今中学、师范、医院一带,《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载:“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其处曾名古城,今西有村名辛弋(原新郭),北有村名城后,系城郭之所在地。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归秦。置县,属胶东郡(又说齐郡)。今饮马以南之地区属琅琊郡。
西汉都昌、密乡、平城、胶阳曾为侯国,后国除为县,属北海郡;又置下密,属胶东国。
东汉属胶东国。汉末,管亥率黄巾军转战县内,孔融御黄巾军屯兵于都昌。《山东通志》载:“袁谭据青州,功北海相孔融于都昌,融败走东山。”
三国都昌、下密 属青州北海国。
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公元265年)两县归晋。初属北海郡,太安后属齐郡。密乡及其以南之地区为城阳郡淳于县地。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战乱,邑归汉(前赵)。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建都建康(今南京)后,先后归后赵(公元323年)、前燕(公元356年)、前秦(公元370年)、后燕(公元387年)和南燕(公元399年)所有。孝武帝太元八年淝水之战后(公元383—387年)和刘裕击退南燕两度归东晋。
南北朝刘宋被废,寄治青州。北魏时,自青州还故治,属北海郡。北齐徙置于今昌乐市 。
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置。故址在县城西南二十里,浮糠河(今瀑沙河)东岸,南逄乡内。属潍州。
唐初置訾亭、华池、胶东、平城和下密,寻省入北海。
五代北海县地,先后归后梁(公元907年)、后唐(公元923年)、后晋(公元936年)、后汉(公元946年)和后周(公元960年),隶属同唐。
宋,据《宋书·地理志》记载:“建隆三年(公元962年),经青州北海县建为北海军。置昌邑隶之。”自此始有昌邑之名。县由北海唐安乡析置。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改属潍州。县城亦移于昌故城东另建。
金天会五年(1127年)归金。属山东东路潍州。昌邑市建有到莱州、密州和潍州的交通孔道,沿道立寨多处。
元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总管府潍州。
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入潍县。二十二年(1389年)复置。改属莱州府平度州。有北部滨海设渔儿镇(今渔尔堡)巡检司。崇祯十三年(1640年)县城改建,易土为砖。始行隅、社制。
清初属莱州平度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属莱州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四隅、四乡、一0六社。宣统二年(1910年),改行区的建制。
1913年(民国二年)裁府。属胶东道,设十个区。
1925年,属胶莱道。
1928年废道,直属山东省。
1938年2月12日,日军占据县城后,国民党县政府迁移今流河乡旗杆元家。1938年属鲁南道。1938年属第十七行政督察区。
1939年后,流亡平度、高密等地。属第十三行政专员公署。
1940年7月,改属莱潍道。抗日战争胜利后消亡。
1941年,县人民政府在瓦城成立,直辖县境北部地区,属胶东区西海专区。
1942年7月,改属清河区清东专区。
1944年5月,与潍北县合并,名昌潍县。属渤海区第五专区。
1945年6月复分,改属胶东区西海专区。1945年8月,原昌邑第十区划入平度和高密,又分置该县。辖今宋庄及其以南之地区。1945年8月,分出昌南县后,辖今围子镇和南逄乡以北地区,分设十二个区。1945年改属第十七行政专员公署,县政府与专员公署驻流河。
1948年秋,政府机构由马渠移驻县城。属西海专区。初为昌南行署,十月改建县人民政府,先后驻西郭家庄子、北孟和饮马。设十二个区,属西海专区。
1950年改属昌潍专区。
1956年4月1日,昌南县并入,设十四个区。
1958年2月,撤区并乡,改建四镇二十一乡;同年9月,成立十五处人民公社。
1967年昌潍专区改名昌潍地区。
1983年8月,公社改建乡、镇,有一镇十九乡。
1981年为潍坊地区。
1983年,潍坊地区更名潍坊市,昌邑隶属不变。
1993年7月2日,撤销昌邑县龙池乡,设立龙池镇;撤销青乡乡,设立青乡镇;撤销卜庄乡,设立卜庄镇,撤销仓街乡,设立仓街镇;撤销丈岭乡,设立丈岭镇。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直属山东,暂时由潍坊市代管。
1995年,昌邑市辖13个镇、9个乡:都昌镇、柳疃镇、青乡镇、龙池镇、卜庄镇、仓街镇、饮马镇、塔耳堡镇、岞山镇、石埠镇、围子镇、下营镇、丈岭镇、李家埠乡、夏店乡、东冢乡、宋庄乡、南逄乡、流河乡、双台乡、太保庄乡、北孟乡。
1996年12月27日,撤销昌邑市北孟乡、李家埠乡,设立北孟镇、李家埠镇。
1997年7月4日,撤销都昌镇,分别设立奎聚、都昌两个街道办事处。1997年7月9日,撤销宋庄乡,设立宋庄镇
2001年,昌邑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李家埠镇划归奎聚街道,青乡镇划归柳疃镇,南逄乡划归都昌街道,下营镇和东冢乡划归夏店乡,仓街镇划归围子镇,流河乡划归石埠镇,塔耳堡镇划归丈岭镇。
2006年,昌邑市辖2个街道、11个镇、2个乡:奎聚街道、都昌街道、柳疃镇、龙池镇、夏店镇、卜庄镇、围子镇、宋庄镇、石埠镇、饮马镇、北孟镇、岞山镇、丈岭镇、双台乡、太保庄乡。
2007年,昌邑市将2个街道、11个镇、2个乡调整为2个街道、6个镇、1个乡:撤销双台乡,并入都昌街道;撤销夏店镇,并入卜庄镇;撤销宋庄镇,并入围子镇;撤销石埠镇、岞山镇,并入饮马镇;撤销丈岭镇,将原丈岭镇的40个村与太保庄乡合并设立太保庄镇。
2007年,将太保庄镇、岞山镇、丈岭镇划归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昌邑市面积由1578.7平方公里下降至1470平方公里。
2008年,将部分村庄的归属乡镇做了调整。如原属于北孟镇的小营村划入饮马镇。
2009年恢复下营镇,同时成立石埠经济发展区。
2010年,昌邑市撤销围子镇设立围子街道。
⑥ 潍坊市昌邑北孟镇土地确权是哪里确权的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
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保护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本次确权登记发证的范围为城市规划区外的农村村民宅基地使用权,城市规划区内及列入迁村并点、增减挂钩的村庄暂缓登记发证,本次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分期分批进行,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方法,申请时间自通告之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
申请人应提交的资料:土地登记申请书,由申请书人填写,申请人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或户口簿、户籍证明,土地权属来源证明,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其他需提供的证明材料。
⑦ 请教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的历史沿革
历史文化悠久 昌邑秦时设县,宋朝定名,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史称鄑邑,北海,都昌。1994年7月撤县设市。 古称鄑邑、都昌。春秋时设城邑,本齐之都昌邑,汉因置都昌县。唐朝时,称北海。宋建隆三年(962年),称昌邑,以邑在汉之都昌城,故名。1994年6月10日,撤销昌邑县,以原昌邑县的行政区域设立县级昌邑市。 1993年7月2日,撤销昌邑县龙池乡,设立龙池镇;撤销青乡乡,设立青乡镇;撤销卜庄乡,设立卜庄镇,撤销仓街乡,设立仓街镇;撤销丈岭乡,设立丈岭镇。 1995年,昌邑市辖13个镇、9个乡:都昌镇、柳疃镇、青乡镇、龙池镇、卜庄镇、仓街镇、饮马镇、塔耳堡镇、岞山镇、石埠镇、围子镇、下营镇、丈岭镇、李家埠乡、夏店乡、东冢乡、宋庄乡、南逄乡、流河乡、双台乡、太保庄乡、北孟乡。 1996年12月27日,撤销昌邑市北孟乡、李家埠乡,设立北孟镇、李家埠镇(鲁政函民字[1996]62号)。 1997年7月4日,撤销都昌镇,分别设立奎聚、都昌两个街道办事处(注:以原都昌镇北海路以东的行政区域设立奎聚街道办事处,以原都昌镇北海路以西的行政区域设立都昌街道办事处),将双台乡的北褚、南褚、东褚、前埠、后埠5个行政村,南逄乡的刘埠、王逄2个行政村,李家埠镇的高家道照、长埠2个行政村划归都昌街道办事处管辖(鲁政函民字[1997]28号)。1997年7月9日,撤销宋庄乡,设立宋庄镇(鲁政函民字[1997]31号)。 2000年,昌邑市辖2个街道、15个镇、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683182人,各乡镇人口: 奎聚街道 52339 都昌街道 37342 李家埠镇 29325 柳疃镇 30103 青乡镇 19711 龙池镇 25526 下营镇 7909 卜庄镇 31930 围子镇 41922 仓街镇 27408 宋庄镇 30513 石埠镇 30738 饮马镇 44560 北盂镇 39933 昨山镇 35531 丈岭镇 24907 塔耳堡镇 32513 南逢乡 22445 双台乡 31126 东冢乡 18481 夏店乡 20300 流河乡 17850 太保庄乡 30770 2001年,昌邑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李家埠镇划归奎聚街道,青乡镇划归柳疃镇,南逄乡划归都昌街道,下营镇和东冢乡划归夏店乡,仓街镇划归围子镇,流河乡划归石埠镇,塔耳堡镇划归丈岭镇。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总面积1812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11个镇、2个乡,818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68.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54万人。 2003年,全市总面积1812平方千米。辖15个乡(镇、办事处),818个行政村(居委会) 。年底全市总人口67.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万人。 2006年,昌邑市辖2个街道、11个镇、2个乡:奎聚街道、都昌街道、柳疃镇、龙池镇、夏店镇、卜庄镇、围子镇、宋庄镇、石埠镇、饮马镇、北孟镇、岞山镇、丈岭镇、双台乡、太保庄乡。 2007年,昌邑市将2个街道、11个镇、2个乡调整为2个街道、6个镇、1个乡:撤销双台乡,并入都昌街道;撤销夏店镇,并入卜庄镇;撤销宋庄镇,并入围子镇;撤销石埠镇、岞山镇,并入饮马镇;撤销丈岭镇,将原丈岭镇的40个村(即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原丈岭镇辖区)与太保庄乡合并设立太保庄镇,将原丈岭镇的45个村(即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原塔耳堡镇辖区)并入北孟镇。 2007年,将太保庄镇、岞山镇、丈岭镇(连同峡山及峡山水库)划归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还包括饮马的几个村)。 2008年,将部分村庄的归属乡镇做了调整。比如原属于北孟的小营村划分给饮马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