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人民法院工作原则

人民法院工作原则

发布时间: 2022-06-10 22:04:56

法院审判的基本原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项原则

法院审批的基本原则,对于回答者影响最深的是:“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证据)为依据”的原则。

⑵ 人民法院的宗旨和原则

法律分析: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根本宗旨。

首先,坚持司法为民是确保审判事业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性是我国国家政权的本质属性。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司法机关,必须在司法领域体现党的宗旨和国家性质,把司法为民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坚持司法为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在于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司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必须将法治的精髓贯穿履行职责的始终,依法服务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三,坚持司法为民是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到建国初期为巩固国家政权开展的司法工作,再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的司法实践,人民司法事业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在司法为民。

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司法为民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而且要与时俱进,发扬光大。还有,坚持司法为民是解决当前司法工作中突出问题的客观需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第二条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人民法院通过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案件,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解决民事、行政纠纷,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 人民法院依照宪法、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设置。

第四条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

第六条 人民法院坚持司法公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护个人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

⑶ 法院的工作原则是怎样的

法院的工作原则是:

1、适用对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对于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3、审判委员会

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审判委员会的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由院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由院长主持,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列席。

4、两审终审制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人民检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二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也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⑷ 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人民法院通过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案件,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并解决民事、行政纠纷,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二条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通过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案件,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解决民事、行政纠纷,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

(4)人民法院工作原则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六条人民法院坚持司法公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护个人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二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合议庭或者法官一人独任审理。合议庭和法官独任审理的案件范围由法律规定。

第三十条合议庭由法官组成,或者由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成员为三人以上单数。合议庭由一名法官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理案件时,由自己担任审判长。审判长主持庭审、组织评议案件,评议案件时与合议庭其他成员权利平等。

⑸ 我国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要坚持哪些原则

你好,(1)平等原则,这就是说,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司法上各民专族一律平等,在适用属法律上不允许有特权,不得有任何歧视。
(2)公开审判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开进行。
(3)辩护原则。被告人依法有权委托他人或由自己,在审判过程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材料证据进行辩解。
(4)合议制。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1—3人以及人民陪审员2—4人组成合议庭。审判上诉或抗诉案件,由审判员3—5人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1人担任审判长,成员权利平等。
(5)回避制度。如果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不能公正审判,有权请求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是否回避,由院长决定。另一方面,如果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需要回避时,报告院长决定。
(6)独立审判原则。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⑹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遵循哪些原则

法律分析: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3、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4、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5、使用民族语文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6、辩论原则。 7、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 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第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第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条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条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⑺ 人民法庭三便原则是什么

两便原则是指便于当事人诉讼,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和高效行使审判权。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5年制定的《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中提出了坚持"便于当事人诉讼,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和高效行使审判权"的新两便原则。《决定》提出的新"两便原则",与传统的"两便原则"不同之处在于,《决定》强调的是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和"高效"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外来压力的干扰和破坏,以作出公正的裁判。<3>凡是不利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和"高效"行使审判权的,都应该加以改进和完善。因此,便于群众诉讼即便民原则依然是两便原则的核心,同时司法公正是两便原则的灵魂.因为便于当事人诉讼,就是便于当事人利用审判制度,通过公正的裁判最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正义不能实现,即使一种制度的设计是简易快捷的,对当事人来说也是不方便的。
另外,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如果不能得到公正的裁决,就会引发上诉、申诉、缠诉、信访等种种问题,其花费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不仅不能节约诉讼成本,反而更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严重损害了司法的尊严与权威。因此,我们不能离开司法公正去奢谈什么方便当事人诉讼。"便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就是要保障人民法院在不受任何外来压力的干扰下公正地作出裁判,这才是便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根本内涵。如果人民法院不能独立行使审判权,时时受到外来压力的困扰,何谈便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新"两便"原则是适应司法实践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对传统两便原则内涵的丰富,对于民事司法实践和民事司法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⑻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原则、基本制度是什么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原则是: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基本制度是:

1.公开审判制;

2.两审终审制;

3.公开审判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六十九条 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⑼ 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法律分析:不告不理原则、审判权独立行使原则、直接言词原则、审判及时原则,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遵循便利人民群众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审判的原则。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遵循便利人民群众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审判的原则。

热点内容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
锡林郭勒盟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2-02 06:07:56 浏览:136
法官藏匿伪造证据 发布:2025-02-02 05:59:23 浏览:991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请流程 发布:2025-02-02 05:55:41 浏览:966
医药公司法律监管 发布:2025-02-02 05:54:19 浏览:734
电力公司违法规定罪名 发布:2025-02-02 05:37:18 浏览:477
常芬律师 发布:2025-02-02 03:58:35 浏览:638
代理律师为劳动法费用多少 发布:2025-02-02 03:36:12 浏览:635
法院疫情纪实 发布:2025-02-02 03:34:20 浏览: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