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查违法官员
㈠ 潮州现任交警支队长
是钟明。钟明:潮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督察长,市委政法委第一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兼管审计科、技术侦察支队。
2016年9月河源连平县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免去钟明同志中共连平县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2]
2016年9月30日,潮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三次会议,钟明为潮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和潮州市公安局局长。
2017年1月16日,潮州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当选为广东省潮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潮州查违法官员扩展阅读:
依法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维护城乡道路交通秩序和公路治安秩序;开展机动车辆安全检验、牌证发放和驾驶员考核发证工作;
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道路交通管理科研工作;参与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和安全设施的规划。组织宣传交通法规,依法管理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车辆、驾驶员和行人,教育交通违章者,勘查处理交通事故,以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保证交通运输的畅通与安全。
㈡ 什么是三潘之乱
清朝初年封三个异姓王,云南王吴三桂,靖南王耿仲明(后有其子耿精忠袭),平南王尚可喜,三藩势成割据三藩各拥重兵,久据数省。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吴三桂功高兵强,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清廷又擢升其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三藩势力几及全国之半。康熙帝决定撤藩三藩势成割据,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早在清世祖死时,吴三桂拥兵北上入祭,兵马塞途,居民走避,清廷恐吴三桂生变,命其在城外张棚设奠,礼成即去。康熙帝亲政数年,深知朝廷中外之利害和前代藩镇之得失,曾说:“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厪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康熙六年,吴三桂以目疾请解除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以相试探。康熙帝命吴三桂将所管各项事务交出,责令云贵两省督抚管理。云贵总督卞三元、提督张国柱、李本深合词请命平西王仍总管滇黔事务。康熙帝以照顾吴三桂身体为理由,予以拒绝。
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经户、兵两部和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认为如果尚之信拥兵留镇广东,跋扈难制,康熙帝遂诏令尽撤全藩。吴三桂和耿精忠得知不能自安,在同年七月先后疏请撤兵,以试探朝廷意旨。经户、兵二部确议,吴三桂及所部五十三佐领官兵家口应俱迁移。疏下议政王大臣会议,大学士索额图、图海等多以为三藩不可迁移。惟有刑部尚书莫洛、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等力请徙藩。康熙帝再命议政王贝勒大臣及九卿科道会同确议,画一具奏。诸王以下所见不一,仍持两议。康熙帝考虑到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之利;又以为吴三桂之子,耿精忠诸弟都宿卫京师,谅吴、耿二人不能发动变乱。遂下令三藩俱撤还山海关外。
三藩之乱及其覆灭吴三桂、耿精忠疏请移藩,实迫于形势,并非本意。吴希冀朝廷慰留,如明代沐英世守云南之先例。及撤藩命下,愕然失望,遂与其心腹聚谋,暗中部署兵马,禁遏邮传,只许入而不许出,并勾结他省旧部,又与耿精忠联络应和,准备叛乱。康熙十二年八月清廷命礼部侍郎哲尔肯等赴云南,户部尚书梁清标等赴广东,吏部侍郎陈一炳等赴福建,各持敕谕,会同该藩及督抚商榷移藩事宜。九月,清廷命陕西总督鄂善总督云南军务,宁夏总兵官桑额提督云南军务。此时吴三桂与其党正日夜加紧密谋。侍郎哲尔肯、学士傅达礼等既至云南,催促起行。吴三桂表面拜诏,而屡迁行期,反谋益急,而难于举兵之名。欲立明朝后裔以号召天下,但缅甸之役及杀害永历帝无可自解;欲行至中原据腹心之地举兵,又恐日久谋泄。
是年十一月,吴三桂反,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拘捕了按察使以下不顺从的官员,发布檄文,自称“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佯称拥立“先皇三太子”,兴明讨清,蓄发,易衣冠,传檄远近,致书平南、靖南二藩及各地故旧将吏,并移会台湾郑经,邀约响应。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等随吴三桂反。云贵总督甘文焜在贵州闻变,驰书告川湖总督蔡毓荣,急走至镇远,被副将江义以兵包围,甘文焜自杀,三藩之乱由此开始。自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吴三桂起兵反清。至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九吴世璠自杀,清军进入昆明,三藩之乱历时八年。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战乱不断扩大,吴三桂兵出三贵,进据湖南澧州、常德、岳州、长沙;清军云集荆州、武昌、宜昌,但不敢渡江撄其锋。孙延龄叛于广西,罗森、郑蛟麟、吴之茂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台湾郑经渡海进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提督王辅臣又叛于宁羌,击杀清陕西经略莫洛。四方震动,人心动摇。康熙帝欲亲征,经议政内大臣密议谏止。清军东征西讨,顾此失彼。随后尚之信又叛于广东,总督、巡抚俱附之,清廷增兵两江。
第二阶段自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以王辅臣败降平凉为转机,形势向有利于清军发展。随后,因郑经部争据福建漳、泉、兴、汀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敌,仓促撤兵请降。尚之信也相继投降。孙延龄又被吴世璠杀于桂林。于是,清军集中兵力进逼长沙、岳州,吴三桂聚众固守。两军在江西吉、袁二州、广东韶关、永兴和广西梧、浔二州及桂林等湖南外围要地反复争夺。清军将帅每多观望,旷日糜饷,在军事上仍处于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自康熙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十月。康熙十七年,年已七十四岁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未能改变叛军的困境。同年秋,吴三桂病死,形势陡变。叛军无首,众心瓦解。其孙吴世璠继承帝位。清军趁机发动进攻,从此叛军一蹶不振,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逐步为清军恢复。但马宝、胡国柱等叛军仍困兽犹斗,节节顽抗;满洲将帅仍多迁延,以致时逾两年,清军才进逼云南,康熙二十年底,围攻省城昆明。吴世璠势穷自杀,余众出降,三藩之乱终告平定。
㈢ 三打两建的所有有关资料,急急急!!!!
三打两建
· 释义:
“三打”: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
“两建”: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市场监管体系
缘起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 广东 地区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却成为短板。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都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扭曲市场机制、危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公平竞争和正常交易秩序、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是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毒瘤”。
2011年1月6日上午~8日上午,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在 广州 召开。会议提出“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任务。
作为服务于“平安广东”和“幸福广东”的有力保障,2012年1月6日,在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广东在全国率先提出2012年要组织开展以“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为内涵的“三打两建”、建设幸福广东的活动。
从2012年2月起将在全省范围开展“三打”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交通运输、矿产开采、商品批发、工程建设等行业中欺行霸市等涉黑违法犯罪行为;非法垄断、控制农贸市场,以及强买强卖、收保护费、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行动还将对因受贿造成的公职人员利用职权干预市场运作的违法犯罪行为,制造假证假照、售卖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在打击各类市场违法行为的同时,省委、省政府还将采取措施逐步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做到以打带建、以打促建,重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优势。
工作组
为落实好“三打两建”工作,省政府成立了以省委副书记 朱明国 总负责,由省委政法委牵头的“三打两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省政府还要求各地方政府尽快成立专项工作组。
进展
从2012年1月6日,在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广东在全国率先提出 “三打两建”、建设幸福广东的活动。至2月9日,全省“三打两建”工作会议,广东省委对“三打两建”工作进行部署,正式拉开“三打两建”的序幕。2月14日, 粤东 片区打击欺行霸市专项行动工作会议召开,落实 汪洋 书记“粤东率先行动,汕头要带头”的要求,至此“三打两建”活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实践
为落实“三打两建”活动,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高院纷纷采取措施。 汕头 、 汕尾、 揭阳 、 潮州 、 惠州 等粤东地区也多种措施齐头并进。
查处犯罪
2012年3月22日下午,广东 韶关 “三打”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该市近期共立案查处了132宗案件、打掉6个欺行霸市团伙。在其中的26宗商业贿赂中,有13名政府官员被判刑或处分。
截至3月19日,被判刑或受到行政处分的官员包括 乐昌 坪石镇 原党委书记吴林森、 韶关市城区市场物业管理中心 原主任贺武东、 韶关市城乡规划局 原办公室主任科员 李钢 等5名处级以上干部和8名 科级干部 ,已查明的涉案金额为300多万元人民币。
除商业贿赂案件外,该市近期还查处了106宗制假售假案件,抓获了6名制假人员,捣毁了制造假烟、假酒、假汽车配件等多个制假窝点;打掉了6个欺行霸市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从网络找的。
㈣ 潮州市蔡潮松
蔡潮松,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桥湖村人。弟弟蔡潮华,2007年1月16日蔡潮华向潮安县实名举报村干部非法卖地90余亩所得款项去向不明,以及村民宅基地分配不公的问题。得罪村治安主任蔡得城、村片长蔡锦旋等浮洋镇某些政府官员。
㈤ 潮州市 通缉犯怎样查看
查不了
㈥ 李绅吃鸡舌是真的吗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唐诗人李绅《悯农》诗两首,道尽了农民的辛苦,让后人为这位诗人的悲天悯人情怀所感动。
但总有所谓的“揭秘”,网上随便找找就可以找到李绅的黑材料,一说李绅嗜好吃鸡舌,一餐要三百只鸡,只用鸡舌,鸡肉鸡毛堆积如山;另一说李绅在政治上是李党成员,投靠李德裕,办了一件冤杀官员的案件。
还原真实的中唐宰相李绅,悯农诗作者,吃鸡舌是假,党争冤案是假
【鸡舌汤】
鸡舌汤是清代开始流传的一道名菜,专门用于给人抹黑。
最早的出处是明末清初文人褚人获的笔记小说《坚瓠集》,此人是《隋唐演义》的作者,是小说家,而非史学家。
而且褚人获记载的鸡舌汤,是用来黑北宋初期宰相吕蒙正的。文中说吕蒙正以前极其贫困,所以发达了之后甚是贪图享受,每天必用鸡舌汤。一天吕蒙正在花园中看到一座小山,竟然是鸡毛堆积的,旁人说一只鸡只有一条舌头,一碗鸡舌汤就要几只鸡,于是吕蒙正从此不再食用鸡舌汤。
后来这个段子又被用在很多人身上,包括宋代寇准、明代张居正,李绅只是其中之一。
鸡舌在古代是一种香料,来自大食,又叫丁香、丁香母,能够掩盖口臭,官员上朝奏事都会在口中咀嚼鸡舌香,与咯咯叫的公鸡母鸡舌头无关。
鸡舌做菜,正史中从无记载,包括李绅等人,都无这方面的记录。
实际上编这些谣言的小人想象力都很匮乏,又大多没有钟鸣鼎食的奢侈享受经历,如果把魏晋时期那些高官富商的奢侈美食嫁接到李绅身上,欺骗性估计能更强。
古人记载李绅等人的黑材料,主要集中在唐末笔记《云溪友议》,其中有诗人吴武陵得罪李吉甫的经过,李绅对故人李元将、崔某的刻薄等。尤其对百姓,书中记载,李绅治下百姓有逃亡的,李绅说“汝不见掬麦乎?秀者在下,粃粏随流者不必报来”,把老百姓当成谷糠,似乎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悯农的李绅,但其中也没有李绅吃鸡舌的记录。
而且,这些记载毕竟只是来自唐人笔记,正史不见。不敢说是假的,但也不能以此认为这就是真正的李绅。
还原真实的中唐宰相李绅,悯农诗作者,吃鸡舌是假,党争冤案是假
(丁香,也许这就是鸡舌香)
【正史上的李绅】
李绅的曾祖父是李治、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李敬玄,百多年过去,家道已经中落,祖父、父亲都只是个小小的县令。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李绅34岁才进士及第,没沾到其曾祖父的光。
之后李绅在朝中、地方上当小官,在金陵李琦账下当从事时,因李琦欲反叛割据,李绅拒不为李琦做事,险些被杀。后来李琦被朝廷剿灭,李绅才被从牢中放出,并因此政治上得分,入朝当了右拾遗。
这是李绅仕途的起步,当时与李德裕、元稹都为翰林学士,时称“三俊”。这段时间的同事,使李绅与李德裕有了互相提携帮衬的基础。
三人当中元稹先发达了当上了宰相,但元稹为相根基不稳,又有奸臣李逢吉在后面搞鬼,很快元稹就被罢相,李绅并未得到什么好处。
李德裕当时是宰相候选人之一,也被李逢吉排挤外放出京。
“三俊”去其二。
还原真实的中唐宰相李绅,悯农诗作者,吃鸡舌是假,党争冤案是假
【“三俊”最后一个李绅也没能幸免】
实际上当时的李绅也已经做到了中书舍人、知制诏,也算是宰相候选人之一,只是排位不靠前而已,没有必要借元稹和李德裕的光。
元稹、李德裕一去,李绅就成了李逢吉眼中的主要对手之一,并设计了一个局,把李绅和当时任吏部侍郎的韩愈一网打尽。
李逢吉调动李绅任御史中丞,韩愈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唐代御史中丞往往都兼御史大夫,李逢吉特意把两个官位分开,就是要制造矛盾。
京兆尹是地方官,按惯例要去御史台拜访走一下程序,但李逢吉既然要挑起事端,就明确在韩愈的任命诏书中说韩愈可以不去拜访御史台。
李绅和韩愈的性格都是非常耿直,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为此公文往来,互相指责,到了言辞不逊的程度,在朝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李逢吉因此把李绅和韩愈二人同时降级,解决了自己的相位威胁之一。
还原真实的中唐宰相李绅,悯农诗作者,吃鸡舌是假,党争冤案是假
【李绅的坏运气并未结束】
之后李逢吉并未罢休,借唐敬宗刚刚继位,就安排多人包括自己在唐敬宗面前上谗言,说李绅当年不支持唐敬宗为太子。这种谗言凡是皇帝就会轻信,尤其中晚唐的皇帝,于是李绅这次被贬端州(现广州肇庆)为司马小官。
李逢吉仍然不满足,在第二年改元宝历大赦天下时,在大赦诏书上做了一点手脚。
每逢大赦天下,一般被贬官员都能得到“量移”,就是调到离关中较近的发达地区为官,几次下来就能回到长安。而李逢吉这次,只说已经“量移”的可以再次“量移”,就把李绅这样刚刚被贬的一批官员排除到了“量移”范围之外。
但当时的唐敬宗在宫中翻阅旧档案,找到了唐穆宗时期的奏疏,其中就有李绅等人请立唐敬宗为太子的奏疏,于是唐敬宗知道李逢吉等人是谗言陷害李绅。加上其他大臣也为李绅等人求情,唐敬宗就修改了大赦天下诏书,允许刚刚贬官的也可以“量移”,李绅才得以离开端州这样的偏远地区,先到江州任长史,再到洛阳为官。
还原真实的中唐宰相李绅,悯农诗作者,吃鸡舌是假,党争冤案是假
【靠李德裕的李绅,开始了好运气】
一直到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为相,年过六十的李绅仕途才真正得到转机。当年同为“三俊”的三人,元稹此时已经死去两年,李德裕年纪最小,却在仕途上成就最高。
但当时“牛李党争”正盛,李宗闵、牛僧孺等人不断排挤李德裕,直到唐文宗开成五年(839年)唐武宗继位李德裕才重新回朝为相。
这几年的李绅一直在外为官,先后任浙东观察使、河南尹、淮南节度使等要职,虽然未能入朝,但也算是封疆大吏。
这段时间的李绅在地方上留下一些政绩,包括治理霍山虎患、整治洛阳城中为非作歹的恶少等,史书记载还都是正面形象。
李德裕掌政后,李绅也得以入朝进入宰相班子,协助李德裕实现了唐王朝的“会昌中兴”。李绅为相期间,并无杰出功绩,但无论人品道德,还是执政能力,如果不符合宰相要求,李德裕或者唐武宗都不会让李绅担任宰相四年之久。
李绅也很幸运,唐武宗末期因中风辞去相位,外放淮南为节度使,不久病逝扬州,终年74岁,追赠太尉,谥号文肃。后来对李绅抹黑最甚的冤案,就是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还原真实的中唐宰相李绅,悯农诗作者,吃鸡舌是假,党争冤案是假
(实现会昌中兴的唐武宗端陵)
【李德裕的悲剧】
李德裕是晚唐最杰出的政治家,其主政时期一直到唐武宗去世,这里要明确,我个人认为“牛李党争”的“李”是指李宗闵,李德裕无党。
这一点,无论从李宗闵、李德裕为相时的政治风气对比,还有执政效果对比,都能看出显著差别,“牛李党争”最大的责任人是李宗闵。
但唐武宗之后的唐宣宗不知哪里来的对李德裕的怨气,上台之后第二天就免去李德裕相位,并在几年内对李德裕一贬再贬,从宰相贬到了崖州司户参军,几乎是唐王朝最低官位,最后病逝在海南岛这个养老圣地。
唐宣宗也算是唐王朝杰出帝王之一,但在用人方面缺乏眼光,在位期间并无“名相”,尤其对李德裕的处置是个很大的错误。
其中李德裕的一次关键被贬,就是因为李绅办的那件“冤案”。李绅是协助李德裕实现“会昌中兴”的宰相班子成员,李绅的黑历史,就是李德裕的黑历史。
还原真实的中唐宰相李绅,悯农诗作者,吃鸡舌是假,党争冤案是假
(晚唐最杰出的政治家李德裕)
【吴湘冤案始末】
这件事情史书上记载还是比较详细的,唐宣宗时期的宰相白敏中是白居易的同族弟弟,之前本来是李德裕推荐才任中书舍人这样的重要职务,但唐宣宗继位之后又成为排挤李德裕最狠毒的一个,效果是五年之内连升十三级进入宰相班子,其忘恩负义为时人所不齿。
事情发生在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当时扬州江都县尉一个叫吴湘的官员因罪下狱,李绅当时已经辞去相位,任淮南节度使。按唐律,吴湘应当是死罪,于是李绅按此上奏朝廷。
吴湘的罪名主要两条,一是贪污受贿,这是重罪;二是娶了普通百姓的女儿为妻,“有逾格律”,只是违纪并非违法。
唐代虽然不是法治社会,但对官员处置还是很慎重的,尤其老吴家和李德裕有怨,之前吴湘的叔父吴武陵据说得罪过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于是就有言官怀疑其中有问题。
朝廷派了一位御史崔元藻核查此案,崔的核查结果与扬州地方官大同小异,第一罪名无异议,第二罪名不实,那个女子也算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吴湘娶她不算违纪。
李德裕是处理这个小案子的最后一道程序,吴湘被处死,崔元藻因“无定夺”,被贬崖州司户。这里崔被贬的原因不详,估计是因为这么个小案子,你朝廷御史亲自去重新审理,就该把授权用好,又重新回到我宰相案头是什么意思?
还原真实的中唐宰相李绅,悯农诗作者,吃鸡舌是假,党争冤案是假
但李德裕罢相之后,白敏中等人把这个案子翻了出来。
吴湘的哥哥叫吴汝纳,是个进士,曾经当过小官员,到长安告了御状,说李绅在淮南依仗自己曾经是宰相,制造了吴湘冤案。又说本来应当是秋后才能处决罪犯,而李绅盛夏时就下令处死了吴湘,且杀了就埋了,没能归葬家乡。
崔元藻被贬肯定也是心中不满,也改口说吴湘虽然有罪,但罪不至死。又说李德裕当时权倾朝野,自己调查的真相无法上奏皇帝,李德裕采用了李绅的上奏才处死了吴湘。
唐宣宗派人审理,完全采纳了吴、崔等人的供述,结论是李德裕、李绅结党冤死了了吴湘。
绕了一大圈,终于把李德裕牵连进来了。于是李德裕虽然被罢相,却也是闲职高位,因此事被贬为潮州司马这么个小官,赴任途中再次被贬到崖州。
李绅也未能幸免于难,虽然已经去世,但仍然“诏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这是唐王朝神龙革命后对武则天时期酷吏的处置方式。(《新唐书》)
当时李宗闵一党势大,掌权的崔铉、白敏中、令狐綯都是其中成员。“吴汝纳、崔元藻为崔、白、令狐所奖,数年并至显官。”(《旧唐书》)
还原真实的中唐宰相李绅,悯农诗作者,吃鸡舌是假,党争冤案是假
(海口五公祠)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三部正史对此记载基本一致,都是吴湘有罪被叛死罪,后来崔元藻改口说罪不至死,造成李德裕、李绅被处置。
另一部接近正史的《册府元龟》还补充了一点细节,反而更说明此案有问题。
“李绅文宗开成中镇维扬,有颜氏女殊色,为游客吴湘所聘(吴湘即江都县尉也。与绅争婚颜氏绅怒其无礼拾赃罪奏而杀之非游客也。)绅屡求之意欲遗李德裕,为湘所拒,乃诬以他罪害之,颜氏寻亦自裁。”
意思是说李绅是为了把这个女子献给李德裕,才想法设法弄死了吴湘。
㈦ 官员参加宴请应做到“三问” 揭秘哪些饭局不能碰
【官员参加宴请应做到“三问” 揭秘哪些饭局不能碰】
2016-01-20 07:50 【源自网络】
核心提示:时值岁末年初,大小各种宴请、饭局少不了,在铁的纪律之下,为官者更要认清“饭局陷阱”,看清“人情漩涡”,哪些饭局可以有,哪些绝对不能碰。
被双开的艾宝俊多次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打高尔夫球,被双开的周来振不仅违规使用高尔夫球卡,而且还接受超标准公款宴请。实际上中央八项规定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因大吃大喝被点名、被处分的领导干部不在少数。时值岁末年初,大小各种宴请、饭局少不了,在铁的纪律之下,为官者更要认清“饭局陷阱”,看清“人情漩涡”,哪些饭局可以有,哪些绝对不能碰。
1.公款宴请绝对不能去
2015年12月2日,中纪委通报七起违反八项规定案件,7名官员被点名曝光,排在第一位的是上海市副市长周波。上海跨年夜踩踏事件发生后,周波任调查组副组长。调查组查明,踩踏发生时本应负责秩序维护的官员正公款吃喝。时隔不到一年,周波也因接受公款宴请被处分。
中纪委通报显示,八项规定实施以来,至少13名省部级官员因违反八项规定被处理,其中至少5人因接受公款宴请、大吃大喝被处分。例如,喝酒致人死亡的黑龙江原副省级官员付晓光,一顿饭吃掉17659元公款的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鸣,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旅游、宴请”的湖南副省长张剑飞。
落马官员中,被中纪委指出有接受公款宴请、大吃大喝行为的也不少: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超标准公款吃喝”;吉林省原副省长谷春立、体育总局原副局长肖天、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韩先聪、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南京市委原书记杨卫泽等。
2.私人会所宴请千万别进
查阅中纪委公布的处理意见发现,至少有8名省部级以上官员出入私人会所:艾宝俊、谷春立、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何家成、周本顺、肖天、江苏省委原常委赵少麟、杨卫泽和万庆良。其中周本顺“频繁出入”,且“生活奢侈、挥霍浪费”。赵少麟更是纵容其子开设私人会所,并多次在私人会所宴请有关领导。
万庆良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特别是中央整治“会所中的歪风”通知下发以后,仍然多次出入私人会所,在被组织调查的前几天,他还到会所里面去大吃大喝;在中纪委对韩先聪宣布立案调查决定当天,他的手机信息显示有两场饭局,中午晚上各一场。
3.超标准宴请一定不能碰
从不断公布的典型案件不难看出,“饭局病”仍然没有从一些领导干部的心中去除。去年落马的天津市市委委员、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津经常出入各种饭局。经查,张建津违规“公吃”:他常常以商务接待为名,频繁出入高档酒楼,组织和接受公款宴请,每餐“燕鲍参翅”等高档菜肴必点,茅台、五粮液、特供保健酒必上,而且一般茅台酒不入口,要喝就喝15年、30年的年份茅台酒。张建津违规“私吃”:从境内到境外,一餐花费高达上万欧元,竭力显摆奢华风光,2013年,张建津在香港接受被其“关照”而获取巨大利益的港商奢华宴请,其中有鳄鱼尾“盘踞”餐桌;2014年,张建津因公务出访意大利米兰,还不忘让陪同的私企老板为其举办“生日PARTY”。
4.接受下属宴请也要谨慎
“公款大吃大喝”被明令禁止,于是“私人请客,个人掏钱,与中央八项规定没关系”就成为宾主双方都接受的说辞,但接受下属宴请一样要谨慎。2015年的最后一天,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证实,第26集团军军长张岩在军部与第39集团军的两名老部下喝酒,导致一人死亡,有关人员受到了严肃查处,张岩被撤职,由正军降到副军并免职;一周后,广东潮州市纪委通报称,该市公路局领导班子于2015年12月31日晚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发生严重伤亡事故,在组织调查过程中提供虚假情况,该局多名局领导因此被处分。
5.参加同学聚会更要留心
同学之间联络感情,本无可厚非,但有人利用职务之便,意图用公款报销同学聚餐费用,让纯洁的同学情变了味儿.河北保定清苑区政府办常务副主任刘力就犯了这样的错。去年6月18日晚,刘力宴请同学共8人就餐,花费1832元。饭后,刘力在点菜欠单上签字“刘力,政府办”。和刘力不同,为避免走入人情漩涡,40多岁的某镇党委任书记前年春节拒绝了数十次到酒店吃饭的邀请,甚至高中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也不敢参加,“现在风声太紧,老同学你们多理解。我给大家买单,就不进去了,抱歉。” 华商报记者 王利民 整理
官员参加私人宴请前应做到“三问”
和谁吃、在哪吃、谁买单
昨日,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遏制公款吃请,必须从根源上减少权力运行的空间。为何领导干部饭局多,因为有很多行政审批及事务通过正常手续难以办到,只能通过饭局的形式,跟领导拉关系,套近乎,获得行政审批项目。因此应从政府管理体制入手,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将行政审批程序、方式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用透明约束权力。
庄德水说,官员参加私人宴请前也应理清界限,做到“三问”——和谁吃、在哪吃、谁买单。领导干部应少参加宴会,更不能参加不明不白的宴会。如果参加者只是亲戚朋友还能理解,但也不能奢侈浪费,用餐标准不应与当地消费水平有较大反差,如果参加者中有下属或辖区企业,或有利益关系的人,则不应参加。“我们尊重领导干部正常的人际交往,但不能用人情交往的方式搞奢靡腐败、权钱交易。”
“以香港廉政公署为例,工作人员私人宴请前必须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写明被宴请人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准备在哪吃、多少钱的标准,并且在宴请时不得提及公务,如果违反将受法律惩处。”庄德水建议,中国内地也可以效仿香港的做法,领导干部参加私人宴请前,也应提前向组织申报,“这样做,不只是约束领导干部,更是保护领导干部。”
㈧ 潮州腾瑞老总被捉
相关资料只有特定管理部门可以随意公开查询到的
一般普通人无法随意公开查询到的
相关资料是保密的事情
㈨ 怎么举报贪污受贿官员
1、具体办法:
每周一到周五,到各检察院“受理接待中心”,最好带上书面举报材料、相关证据等。
2、给检察院举报中心写检举信要详细写明被举报人基本情况
尽量详细写明被举报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单位、职务、联系方式,便于检察机关开展调查,如果同时举报多人请逐人写明基本情况;被举报人的违法犯罪具体事实,写明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手段、具体情节和危害后果等,如有多项犯罪事实建议逐项写清楚;掌握犯罪证据的情况,说明证据种类、证明力及证据来源;证明人和知情人的情况,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发表自己对该案件的看法以及具体要求。
写举报信应注意以下事项:举报内容应当真实。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夸大或歪曲事实,不能道听途说、无中生有。切忌把自己主观上的怀疑、推测作为真实情况反映,更不能为了个人情感宣泄或引起举报机构重视,而故意捏造或编造事实情节。恶意举报行为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导致举报人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触犯刑法构成犯罪。要妥善保管原始证据,切忌把对案件有证明作用的原始书证、物证,如证劵、票据等夹在信中一起寄出,谨防丢失;可以随信寄送证据的复印件,原件当面提供给调查人员核实。既可以实名举报,也可以匿名举报。建议实名举报,当检察人员审查处理举报线索时,如果认为内容不清,可以约请举报人通过合适方式补充有关材料,取得举报人的配合和支持,同时也方便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和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检察机关将维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举报信既可以手写,也可以打印,要注意字迹工整、清晰。
3、电话举报
12309是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使用的举报电话,群众拨打“12309”后,电话将被接往拨打地所在检察机关;如果想进行异地举报,可在“12309”前加拨被举报人所在地区号即可。工作日上班时间,12309举报热线有专人负责接听,举报人可根据工作人员提示,提供被举报人的信息及举报的犯罪事实,工作人员将对以上信息进行登记。非上班时间也可以拨打“12309”,该热线有录音功能,举报人可根据提示录下所要举报的事实,工作人员会及时收听电话录音并进行登记处理。
4、登陆检察院网络检举系统举报打开有关检察院门户网站(左侧服务通道“网上举报”栏目,填写被举报人信息及举报事由概要,填写完成后点击“确定”,系统会产生一串举报代码,日后可通过举报代码查询举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