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最终判决

法院最终判决

发布时间: 2022-06-12 16:55:19

法院最终判决结果是谁决定的

法律分析:这个视情况而定,依据审判程序不同而不同。如果是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由法官独任制审判,做出判决:如果是合议庭审理的案件,通常是由合议庭合议卷宗和审判情况(主审法官的意见很重要),拿出方案报庭长批准。合议庭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审判组织,其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临时组成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则自己担任审判长。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如果意见分歧,应当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应当记入评议笔录,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签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❷ 法院最终判决需要开庭几次

法律分析:一般情况下,刑事案件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只开一次庭,开庭审理的时间长短或者天数根据具体案件而不同。当在第一次开庭时出现应当中止审理的情形时,就同一案件就会开两次庭。但无论如何法院都会控制开庭的次数,每个案件都会在庭审前做好准备,争取一次开庭审理完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一十六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

❸ 终审判决是什么意思呢

终审判决的意思是指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判决。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二审就是终审。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也是终审。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的,当事人不得再申请上诉,只能提起再审。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的审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❹ 法院最终判决了还能上诉吗

法院给出终审判决就不能再上诉了。
法律分析
但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诉,申请再审,申诉期间不影响案件的执行。申诉的期限是在终审生效后两年内提出。申诉必须提出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证据不足、或适用法律错误、或审判人员有违法行为等。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进行再审的情况有:(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七)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等等。
法律依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四十三、 将第一百七十八条改为第一百九十九条,修改为:“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❺ 判决为终审判决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终审判决,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判决。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二审就是终审。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也是终审。是指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判决。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二审就是终审。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也是终审。对一审法院的裁判不服的,可向上级法院上诉,开启二审程序。二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再上诉。对二审判决若有异议,认为程序、实体上有错误时,可提起再审(我国称为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有三种形式: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决定再审,检察院抗诉进行再审三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八条 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❻ 二审是最终判决吗

【法律分析】:二审是最终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所谓两审终审制度是指某一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抗诉。所以对于经过二审法院审理之后,所做出的判决、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不能再上诉,但是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也有救济途径可以申请再审,但是再审程序与一审二审程序不同,是纠错程序。所以二审判决是最终判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一百八十二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二百零五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第二百零六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❼ 上海女子“长期请假被解聘”索赔65万,法院最终的判决结果是怎样的

引言:只有上班才能够赚钱,有付出才能有回报。而且只有好好上班,自己的员工福利才能够有保障。但是有一些员工就想着不工作,也想从公司赚钱。上海的一名女子就长期请假不工作,最后被公司解聘了,然后索赔65万。法院的判决结果也是让很多网友们都非常关注,具体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

这名女子在通过诉讼只获得了5.7万元钱,因为法院认为公司私自的解除劳动合同确实属于违法行为,但是对这名女子自己提出来的,一个月5万元钱的工资也没有任何的证据。所以对于这名女子提出来的支付双倍工资差额,法院并不支持。但是证明女子不满意这个结果,所以开展了二审,但是二审还是维持了一审的原判。

❽ 上海一男子为赌债杀妻焚尸,面对镜头毫无悔意,法院最终的判决是什么

今年3月20号,在上海浦东新区一所居民楼发生了火灾,导致一名年仅27岁的生命就这样离世。而最终调查的原因却让人感到愤怒,死者正是被其丈夫杀害,并且想要焚尸灭迹。当警察赶到的时候,整栋居民楼都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法医到的时候发现死者尸体已经分辨不出模样。只能通过DNA比对,证明死者身份。最终杀人的严某也没有能逃过法律的制裁。在今年8月被判处死刑。

父母的爱

很多专家就这件事情得出了一份结论是因为严某的养父母对他过于的溺爱导致心理扭曲,认为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人帮忙解决,才酿成惨剧。这不仅仅是一场悲剧,更警醒的是人赌博的危害,和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可以对孩子宠爱,但不能过度的放纵。

❾ 民事诉讼最后判决被,原告双方需到场吗

民事诉讼最后判决被告原告双方必须同时到场。
根据相关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根据其所解决争议的性质不同,民事判决可以分为诉讼案件的判决和非诉讼案件的判决,具体如下:
1、诉讼案件的判决,是解决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争议,确认争议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判决。适用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审理案件作出的判决,都是诉讼案件的判决。
2、非诉讼案件的判决,是指对申请人要求确认的法律事实,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决。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以及认定财产无主案件作出的判决,是非诉讼案件的判决。
根据双方当事人是否都出庭,民事判决可以分为对席判决和缺席判决,具体如下:
1、对席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自始至终都参加诉讼活动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判决。
2、缺席判决,是在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情况下,法院所作出的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

❿ 法院最终判决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终审判决是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判决。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二审就是终审。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也是终审。对一审法院的裁判不服的,可向上级法院上诉,开启二审程序。二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再上诉。对二审判决若有异议,认为程序、实体上有错误时,可提起再审(我国称为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有三种形式: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决定再审,检察院抗诉进行再审三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 二审审限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热点内容
司法警校毕业能干什么 发布:2025-02-01 21:32:51 浏览:877
劳动法倒班工时规定 发布:2025-02-01 21:25:18 浏览:480
谁刺伤法官 发布:2025-02-01 20:37:01 浏览:93
法院扣除审限 发布:2025-02-01 20:23:47 浏览:274
法治新讲堂 发布:2025-02-01 19:26:37 浏览:156
法官法第十六条解释 发布:2025-02-01 19:02:15 浏览:926
立法文案 发布:2025-02-01 18:50:31 浏览:232
依法治国何时提出来的 发布:2025-02-01 18:50:22 浏览:880
警旗司法警察 发布:2025-02-01 18:33:14 浏览:350
后厨人员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01 18:24:07 浏览: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