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明法院
『壹』 湖北警官学院的办学条件
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湖北警官学院有教职工493人,其中专任教师263人。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11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或学位教师162人,其中“湖北名师(高等学校)”1人,首届“湖北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学院“升本”以来,先后聘请知名专家学者26人为兼职教授,高、中级警官60余人为实战教官。“学院教师荣立二等功4人次、三等功16人次、嘉奖63人次,5名教师被评为“湖北省优秀人民警察”、2名教师被评为“湖北省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
省级教学团队(2个):诉讼法学教学团队(萧伯符、2009年) 、侦查学教学团队(王丰年、2010年)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智慧计算机法证综合应用平台研究”团队 截止2014年,湖北警官学院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立项建设的硕士学位点2个。
省级重点学科(1个):诉讼法学
省立项建设的硕士学位点(2个):“诉讼法学”和“行政管理” 截止2014年,湖北警官学院国家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
国家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侦查学专业
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个):“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
国家精品课程(2门):《侦查学》、《治安学》
省级精品课程(7门):《预审学》、《网络安全》、《公安学基础理论》、《刑事诉讼法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警察临战学》、《侦查措施与策略》。
湖北省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李昌钰工作室”
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刑事科学技术实训中心 图书馆藏
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湖北警官学院图书馆藏书115万余册(其中纸质藏书59万余册),公安类藏书达到了国家研究级水平。建有校园网和公安专网,分别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全国公安计算机专网联通。
学术期刊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创刊于1999年,2004年被评为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秀学报”,2006年、2010年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警史钩沉》作为全国首创性警史读本,2011年被全国公安警事文物收藏专业委员会选为会刊。 2014年5月17日至18日,中国国际法学会2014年年会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外交部条法司、商务部条法司、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国国际法院、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单位、部门的280多位领导、专家和学者出席此次学术盛会,湖北警官学院法律系副教授熊安邦博士受邀参加会议并作主题发言。
2014年3月19日,湖北警官学院教师与第六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警察研修团开展学术交流讲座活动。国际警务系主任李学阳主持活动,学院相关系、部教师和2013级英语(国际警务方向)专业学生参加了讲座。
2013年10月22日下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健和教授应邀到湖北警官学院为2012级、2013级治安学专业、治安管理专业、2012级学警治安学专业(二学位)、交通管理专业全体学生作题为“治安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的学科建设前沿动态讲座。讲座由湖北警官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光明教授主持,治安管理系全体教师及其他系、部、处、室相关教师听取了讲座。 2002年—2014年,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07项,发表学术论文3382篇,其中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28篇,出版专著、教材199部,有27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项。
『贰』 张京宇的相关作品
电影:
1.《不要欺负人》
导演: 黄军
主演: 肖雪 张京宇
类型: 剧情
年份: 2000
简介:因家中贫寒,母亲又患重病急需用钱,欧阳皇钧被迫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大城市的喧嚣、繁华似乎并没有给他留有容身之地。在好心的大姐乔...
2.《从冰点到沸点》
导演: 詹相持
主演: 李晨 张京宇
类型: 剧情
年份: 2000
简介:在律师张路的鼓励下,他勇敢地走进法院。杨涛的父亲身为律师,为了保护他的儿子,千方百计阻挠调查,但真相终于大白,为刘光明恢复了名誉。...
3.《男孩,向前冲》剧中饰演男二号—小六 导演:李威
4.《从心相恋》剧中饰演男三号—刚子 导演:李威
5.《离别也是爱》剧中饰演男三号—宏伟 导演:周伟
电视剧: 《新闻小姐》 剧中饰演—龙建民 导演:梦季 李威 2.《同学,你好》剧中饰演男二号—单小鹏 导演:孔 笙
3.《人生双行线》剧中饰演乘警—王勉 导演:冯瑞春
4.《永不回头》 剧中饰演—李景 导演:何可可
5.《走进高一》 剧中饰演男一号—王贝贝 导演:卫 列
6.《新人到中年》剧中饰演骗子—小六子 导演:斗 琪
7.《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剧中饰演—唐伟 导演:庞 好
8.《青春期撞上更年期Ⅱ》饰演—唐伟 导演:庞 好
『叁』 从冰点到沸点的基本简介
电视剧:从冰点到沸点
导 演:何可可 詹相持
编 剧:何可可 类型:剧情片
语言:国语
上 映:2000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故事梗概:
安江一中的两位考生杨涛和蒋建在高考中作弊,同场考生刘光明却被无辜地当作替罪羊,取消了考试资格。在律师张路的鼓励下,他勇敢地走进法院。杨涛的父亲身为律师,为了保护他的儿子,千方百计阻挠调查,但真相终于大白,为刘光明恢复了名誉。为了不使杨涛失去上学的机会,在判决前,刘光明撤诉。
『肆』 山西的路检罚款见闻!
大同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
李慧敏被杀经过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李慧敏被杀经过
2006年底大同市公安机关调整干部、主要包括所属11个区县的公安局长、政委、交警队长,共包括33名。据传说,每名新任局长、政委、交警队长都花了上百万元的活动费。南郊区交警队副教导员宋建忠为了当上交警队长,给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李慧敏一次性送好处费30万元。但是当宋建忠未当上交警队长而向李慧敏索要这笔钱时,李只同意退宋1万元。宋因此与李发生争执,李一边骂宋,一边给市刑警支队长赵凤林打电话(此前宋建忠因购买赃车被市刑警队立案后,宋通过送给李慧敏20万元办了取保候审,但宋借机将被扣押赃车开走,此后市刑警队赵凤林一直在寻找宋,并要求宋将赃车交回刑警队,但宋一直未将车交回刑警队)。当宋与李发生争执后,李借机给赵打电话,意图通过刑警队将宋抓走,并且李在一怒之下,打了宋两个耳光,之后引发宋将李杀死。宋逃跑后,市刑警队支队长赵相林及接到报警的城区刑警队到达现场,市局申公元局长随后也到达现场,指挥多路人马抓捕宋建忠。当宋在内蒙被执行抓捕的民警抓获后,发现身上、车上除了一张医保卡和一把锤子外别无他物。据说这把锤子就是杀害李慧敏的凶器,但从整个案件的发生来看,宋在杀害李的前一天,就向李提出退钱的要求,因李不同意退,因此,宋于第二天晚身带锤子来到李家,意图对李进行威胁,目的是索回已送的30万元,但由于事态的发展,促使宋在情急之下将李打死。李的死亡显然是宋在一时情绪难以控制的状态下所致,而宋并非蓄谋或预谋杀人。在案发后,李慧敏的女儿连夜去了几次李慧敏办公室,据说将几百万现金及有关进人档案及材料(已收钱、填表但未办理)都予以转移销毁。以上就是大同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李慧敏被杀经过及内幕。
*李慧敏被杀的深层次原因及大同市公安局长申公元贪污腐化的犯罪事实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宋建忠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培养几十年的干部,有着多年从警经历的干警,之所以会残忍地杀害了当地公安机关的负责人,其中必有缘由。
申公元自任大同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以来,一手遮天,贪污腐化,买官卖官,贪赃枉法,总金额上亿元,具体事实如下:
一、 收黑钱
2001年下半年,申从临汾调来大同后,为了满足他贪婪的胃口,以解决办案经费不足和帮助其他单位工作为由,到处收黑钱:
1、 申安排政治部主任李慧敏从全局各处室抽调50余名干警由局长助理兼交警支队政委的薛凯负责,分5个小队分别在各交通要道如圣水沟、神泉堡等地,由公安单独设立非法检查站收费。除了收超载和违章罚款外还收煤检费、过路费。凡过往的运输车辆都得留下买路线。这些黑钱都不给开单据和任何手续。由薛凯和各小队按班按天交钱。每天每班大约交5—10万元,这笔钱不入公安局计财处的帐户,由申公元授意张美荣(原计财处会计,已退休)担任会计,单独记帐。时间长达8—9个月,总金额约4000—5000万元。这些钱小部分用于收黑钱干警的补贴,大部分被申直接支取,中饱私囊。后因社会上反映强烈和市人大的干涉才被迫终止。
2、 公路收费终止后,申又开始纠集社会车辆闯政府设立的煤检费收费站,偷逃国家煤检费。保守估计每天纠集30—50辆,每辆交申的私下300—500元,日收入1—2万元。此外,凡挂“东信一号”车证的拉煤车,都是公安局长申公元的车,违章超载无人敢管。这些收入约1000万元,全部进了申的腰包。在中央三令五申治超治限时,申亲自给公路局路政支队长姚岩峰打电话,让姚“关照”。姚感到为难,申布置其亲信薛凯抽调2名交警护送申的拉煤车偷逃公路过路费和煤检费。
3、 由公安局牵头,抽调10余名干警,不干公安工作,帮助108国道收费。108国道除给干警补贴外,每年再给市局80万元作为酬劳。从2001年起,三年已收240万元全部进入申的小金库。此项工作开始由市局治安处副处长冀青负责,因收钱有功,申将冀提拔为新荣区分局局长。此后收费由现任治安处处长陈宝山负责。冀、陈二人及他们司机每人每月从中捞取1000元好处费。
4、 在申的支持和暗示下,各处室都向社会收黑钱。经侦处代替税务收税款,涉税案件先抓人后押款放人,追税不开票。抓一个人暂押款10—20万,交税放人。暂扣款不予退还,全部归申。仅2002年经侦处一次汇入申个人帐户100万元。经文保支队、禁毒处等大部分处室出去收黑钱,就连局办公室都派人下去收钱。收回钱各处室自留一点补贴收黑钱的干警,大部分孝敬了申个人。
二、 经商办企业,贪污、索贿
1、 申从2001年下半年来大同,2003年市审计局审计公安局2002年帐目时,发现除政府的正常拨款和增加的拨款1000万元外,申亲自打电话向矿区、城区、南郊、矿务局以及市局保安公司、交警、经侦、禁毒、刑侦、巡警等下属单位索要1000多万。此外,外欠债务5400余万(其中铁路300余万元,据说现在外欠上亿元,已将公安局现办公的地方和财产卖出去,准备租房办公)。2003年申在市局设立小金库,审计时发现,被罚款300万元,此后,申为了逃避审计改变了做法,在市局设了地下财务,由原党委秘书,现任办公室政委、局长助理叶向东直接管理。申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拿钱。
2、 在煤城大同,最挣钱的行业是发煤,它可以让人一夜暴富。申来大同后,马上就盯上了这块肥肉。申以警校名义办了两个黑煤站,既无营业执照,又不交税和其他费用,就收煤发煤。因申和原大同铁路分局局长罗金保都是从临汾调来,又是铁关系,所以发煤要几个车皮给几个车皮。用警校周围村庄(如宇洲疃等)的个人车辆组织了一个公安拉煤车队。正常费用、罚款、治超都不交。这些车只挂个申指定(前文中“车信一号”的牌子,加入这个车队就向申交款,仅此项收入每日上万元。发煤一开始由申的亲家王凤歧(刑侦处原副处长)负责,后觉得不得力,直接交给警校去办。此外,申还办了8个废品收购执照,自己不经营,出租一个执照收款3万元。因为有公安做后台,这些废品站收购赃物也无人敢管,无人敢查。于是工业器材、铁路器材等国家财产被大肆盗窃,重大案件屡屡发生,犯罪分子之所以如此猖狂,主要是有公安局长申公元这把保护伞。
3、 交警支队原办公室主任戎有恒(已退休),申公元来大同后被任用为公安局“三产办”主任。下属6个单位:交警支队服务公司、市局农场、驾校、警犬基地、娱乐场所(邮电培训中心每年80万元租用的)、保安押钞公司。申除了通过这些实体以各种手段为由挖钱外,每年80万元租用的邮电培训中心,实质是为申搞色情服务的“行宫”,为安全起见,派保安站岗放哨,申在2002年表彰先进时,设了两个“特殊贡献奖”,公开给戎有恒、王凤歧每人各发奖金5000元,成为笑谈。
4、 以培训警犬为名,办了一个警犬基地,但并不培养警犬,而是从外地拉来一批普通狗,由治安处陈宝山出面,强行卖给各煤矿及化轻公司。谁不买狗,就停谁的产。每条狗定价3万元(其中狗1万元、养狗人培训费2万元)。在培训养狗人时,因狗是伪劣货,把被培训人咬伤,公安局不给治疗,药费也不给出。以上行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新闻单位介入此事后,才不得已收场,但申已从中大赚了一把。
5、 市新新音响报警器材公司长期占用公安局的房子,以经销报警器材的名义销售警用器材。谁都知道,警用器材是公安部明令禁止市场经销的。在申公元刚来不久,也曾下令要取缔该公司以公安为招牌作幌子,从事非法销售警用器材的行为。但后来并未付诸行动,这里究竟有何内幕?不仅如此,在去年市政改造三馆扩路时,该公司所占临时建筑被拆除,但很快就用上公安局的正式办公楼,堂而皇之继续经营,没有后台行吗?
6、 2002年成立押钞公司,抽调30余名原市局处级干部承办此项工作。在任命经理时,申费尽了心思。一开始由保安公司负责,后又让经文保支队负责。但申觉得这两个部门的人弄钱的胆子都不大。于是把年龄偏大、应退二线的市局副处级干部陶力明提拔为经理(正处级)。(因陶力明的姐姐是大同铁路结算中心主任,给申捞钱,提供过方便。)于是陶一上任便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给申大肆捞钱。
押钞公司启动后,该公司先后接收了大同市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南郊信用合作社和左云电厂的押款和守护任务。其中商业银行每年给98万、建行100万、工行176万、南郊信用社20多万、以及左云电厂等共计收款400多万元。后来又接收了浑源、灵丘、广灵等县工行的押运任务,收入非常可观。但押运公司仍不满足,通过各种办法捞钱。
a、 押运公司打着公安局招人的旗号,公开向社会招人。一些人因急于就业就送钱,每人送2—3万元不等。共招收几百人,给申、陶送完钱后,只培训不安排上岗,想上岗再送钱。上岗后半年内不给开支,只给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费,而工作时间却每天长达14个小时。承诺的“三险”也不给上,30余名市局的处级干部补助10个月分文未给。一年后每人每月提到400元。但申只给陶力明的两个内弟,每人大约补发1—1.5万元。而其他人的钱始终未给,后来引发押运公司人员围堵市政府的闹剧后,才补发了一些。
b、 用押运公司的廉价劳动力包工。先后在铁路的站东、指挥大厅、茶馆等多处包工。共计200多万元,既不入市公安局的帐,也不入押钞公司的帐。干活的人只给吃饭,工资分文未给。挣回的钱全部装入申公元、陶力明的腰包。
c、 先后从银行接收报废汽车23辆,这些车的车状况还可以,就是没有手续。其中桑塔那5辆、高级轿车3辆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车。这些车抵顶了银行应付市局的押运经费。申让押运公司把车简单维修了一下,并指示交警队重新上了户。然后全部高价卖给了市局下属单位。其中卖给交警队桑塔那车5辆,每辆5万元(实际银行每辆作价1万元),共卖了25万元,这些款全部归申个人所有。
d、 押钞公司的办公地点是租用市商业银行的。租用费每年40万,从商行应付押钞公司的经费中扣除。申把公司前面的门面房“无偿”让给与其哥哥有关系的江铃汽车制造厂销售服务中心占用,实际江铃厂给的好处费全部装入申的腰包。
e、 押钞公司冬季取暖用煤,2003年冬天实际用煤380吨(司炉人员每天都有登记。)但却按500吨入帐,从中贪污10万余元。内情传出后,司炉人员被马上开除。
由于申和陶大肆贪污,将押钞公司搞成了私人企业,像过去资本家剥削工人一样。既没有按当初招工时承诺的给职工交“两保”,工资待遇也未按约定办。员工反应强烈,长期无人理睬。导致了2004年11月1日上午,13部押钞车、近百名押钞人员集体到市委、市政府上访。致使全市多家银行整个上午不能营业,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申自己也觉得向市委无法交代,为丢卒保帅,才不得以将陶撤换。又交给他的亲信戎有恒负责此项工作。戎心领神会,穿新鞋走老路,更变本加厉。
三、 搞工程索贿
市局东西楼加高一层,押钞公司加高一层,禁毒支队的工程等市局所有工程,都是申指定的工程队干的。其中押钞公司铺院39万,加高一层89万,装潢80万。押钞公司刚铺完不久的水泥砖已被全部压烂。冬天用煤只好卸在大门外,工人再用小平车往院内拉。干警虽多次反映,但无济于事。据说主要是因为申、陶二人拿了好处费,不闻不问,所以才出现了豆腐渣工程。
四、 买汽车等固定资产吃回扣
1、 申到职后,通过其哥(临汾汽车贩子)从江铃汽车制造厂买回陆风牌小汽车42辆。据反映每辆进价11万,但申却让支付17万,申每辆多捞6万元,获利252万元。
2、 从江铃汽车制造厂买进运钞车21辆。据反映每辆进价28万,申却按每辆33万支付,申每辆赚5万,获利105万元。
3、 购买反恐排爆装置,卖方开始向刑侦处要价85万,找到申后,申让支付125万,获利40万。
4、 租邮电培训中心,警民共建时邮电局不景气,每年以20万元租给市局刑警队,申来后却让按80万元支付,从中获利60万元。
五、 生活腐化
1、 申的儿子在北京上学,上学期间就开始经商,申以妻子穆小林有病,常年在北京住院,申也不工作。常年住在北京。并占用三辆高级轿车,其中霸道车2辆,供他本人和妻子、家人享用。
2、 据说2003年上半年,申去北京给黑社会人办事,自己乘坐的车被犯罪分子盗走,车上放有现金150万元。申做贼心虚,连案都未敢报。后犯罪分子弃车逃跑后,该车被北京市公安局发现,交到公安部。公安部发现大额现金,觉得另有隐情,通知申将车取回,仅将申的“全国先进公安局长”的称号取消,就不了了之了
3、 申在大同市柳航里以个人名义买一套楼房,其中购置电器的9万元,由原市局党委秘书、现办公室政委、局长助理叶向东签字从市局财务报销,据为己有,被市审计局审计出来,也不了了之。
4、 申先后与政治部主任李惠敏、户政处长李梅,还有社会上多名女子有男女关系,在全局引起强烈反响。
六、 买官、卖官、受贿索贿
申来大同后,他的胡作非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到了大同市公安局广大干警、中层处级干部和其他领导的强烈反对和抵制。他便和政治部主任李惠敏(和历任公安局长:从张升东到申公元都有男女关系)通过肉体关系在经济上、政治上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借机构改革之名,让一大部分德才兼备的干部提前退居二线,以便任人唯亲,任人唯钱,索贿1000余万元以上。
申搞了一个改革方案,内容:一是处级干部年龄卡到50岁,二是所有处级干部全员下岗,竞争上岗,三是上岗实行百分制。即个人考试占10分,竞争上岗单位干警评议竞争对象占10分,从正处级老同志抽10名评个人演讲占10分,改革前后正处级领导打分占10分,局党委成员打分占20分,申一人打分占40分。每次得分要张榜公布,不入围就失去竞争资格。方案一出台,明眼人一看便知,想上就得送钱,的想保住原位也得送钱,而且必须给申送钱,才能当上领导。在此期间申办公室门前排队送钱。当时大同市各银行的存款明显下降与此不无关系。申在收足钱以后,对那些在前几个环节入不了围的人,采取各种手段使其入围。一是暗中改分。不仅改评委和处长的分,甚至局党委的分都改。二是扩大机构,扩大职数。机构改革前市局共31个处室,省公安厅批准太原、大同机改后最多不能超过26个处室。现在实有51个,有的处室达到1正10副。总共退下80—90名处级干部,新上任200余名处级干部。三是那些送了钱,素质很差,连围都入不了的,直接任命了50多名,如处长石仲平等人。四是年龄很大的处级领导,凡给申送过钱的人,申变相将他们任命为局长助理。如赵全、任健、刘建军等。五是如叶向东既提拔为办公室政委,又兼任局长助理。六是将原来的处级单位(相当于国家序列的科级)升格为副县级两个,如公交分局、开发区警署。这些人上台后,急于收回投资,胡作非为,残害百姓,搜刮钱财。
1、 原计通处处长陈宝山,送申140万元(其中80万元是计通处在保安公司帐上的存款——此款为购买车辆查询费,该业务属公安公益业务,不应当收费的。为了获得不正当利益,计通处和保安公司联手,让保安公司收费,两家分成;陈宝山的女情人给投资40万元;(自筹20万元)当了治安处长。陈宝山为了急于捞钱,在2003年6月11日在绿都游泳馆抓赌,现场缴获赌资10万元,只报了8000元。2004年治安处要求全市洗浴行业、旅店业都安装联网查询系统,利用年检发特行证的机会让每个单位交7000—10000元,如不交就不给发证。大部分单位因承受不了,通过关系活动才领到许可证。陈宝山通过此项工作从中获利上百万。通过所谓改革将年富力强有工作经验的原治安处长王忠挤到了经文保支队(一开始不安排,后在其他局领导的极力反对下才安排的);贺利(原治安处副处长),因送钱少,被挤到网监处。人们评论王忠是不跑不送,降格使用。
2、 高建勋(原南郊分局副局长)给申送150万元(社会上说送200多万元),当了经侦支队长,追税不开票。抓一个人押款15—20万元才放人,先后抓了10余人。高在南郊任副局长时在市内赌博,一晚上输了7万元,高借小便之机,给市局打了电话抓赌,现场除将赌资7万元拿回,又捞了10万元。
3、 李梅(女,城区分局副局长)既送人,又送钱60万元,当了户政处长。从其他小城镇正常迁入的户口,李签个字便要向每人收1000元。此外,卖户口每个户收2500—3000元。大同市每年市政府给好几千个户口指标,李收的钱是很可观的。佘国萍(原市局户政处政委)其丈夫原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机构改革时,虽在全局考核第一名,却被未入围的李梅(77名以前才能入围,李排87名)几乎挤出户政处,正如群众说的“佘国萍不跑不送,原地不动”。
4、 李胜民在办案过程中,因在车上拾到一个保险套,向嫌疑人逼要10万元,被黄河电视台曝光,按改革方案没有竞争资格,因给申送50万元,被提拔为车站整顿办主任。因无故殴打人,被市纠风办查住,但李将纠风办工作人员的照相机没收、证据销毁。因此事性质恶劣,李被停职,后李为恢复职务,给申送60万元,但因李慧敏事发,申被罢免,而未果。
5、 王丽原在市法院工作,因不是公务员不能提拔。调到市公安局后,直接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王丽是原大同市长孙辅智的儿媳)。
6、 南郊分局抓得犯罪嫌疑人80%取保候审,每取保一人送局长刘光明1万元。
总之,机构改革中,市局一类处室(如经侦处、治安处、户政处等处)的处长给申送礼都在百万元以上,政委在50—60万元。二类处室(如二处、巡警、防爆等)处长在50—60万,政委20—30万,其他处室正职在20—30万元。没有任何一个人说,他在这次改革中,没有送钱就提拔了。
7、 还有一部分送了钱未给办成事的,钱也不给退。如陈绍伟(原经侦处副处长)送申公元70万元,竞争当经侦处长,后因高建勋送的多(前文“150万”),给陈安排了个政委,也不给退钱。为此,陈绍伟爱人刘红找申大吵大闹,并又拿了70万元给申送礼(这70万是化轻公司经理苏建华借给的),硬要当处长,也没当成。刘大闹公安局一事,在全省闻名。
七、 进人受贿索贿总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
近年来,市局超编现象严重,干警开支成了问题。申来后,每人收10—20万元,先后进了420余名人员。只要有钱,判刑、劳改劳教、社会地痞、无业游民、开出租车司机都可以做假档案进入公安机关执法。最近城区、矿区、南郊、新荣归市局直接管。他们认为又有机可乘,接收人员时比原来登记的名单多出400多人。据这些超出的人反映,每人送款高达25万元。在这些进入公安机关的人员中,有许多不符合条件的人,例如:
1、 劳教人员罗小虎因流氓行为于98年(苏学生当劳教办主任)被劳教三年,后花钱进入公安机关,直到现在。
2、 有两名无业游民(其中一名在社会上卖菜)制造假档案,进入公安机关执法。
3、 有两个煤贩子的女儿调入市局,而且安排到治安、户政等处。每天上下班开50—60万的高级轿车,足见钱能通神。
4、 李惠敏两个女婿、一个侄、一个兄弟、一个女儿都是企业人员调入公安机关执法。其中有三人提拔,其花名如下:
大女婿王亚洲:从铁路调来,任交警副处长。二女婿李伟:改革时任治安一大队队长,最近又提拔为治安处副处长。
兄弟:园林处工人,现在刑侦支队。
侄儿:工人,现在市交警四队。
女儿:工人,现在市开发区警署。
5、 市委机关门诊部调入三人,李志华、曲某、蔡某。据说每人都花了几十万。
6、 市公安局经侦支队长高建勋,在2003年机构改革时,因送申公元150万元(群众反映250万元),从南郊区调到市局提拔为经侦支队长至今年,先后从办案单位和个人敛财4000万元,这些黑钱3400万元交到了申的小金库,其中120万元汇到申的个人帐户,留下600万元供自己享用。这一问题省纪检委工作组已经拿到确凿证据。但申指使市局党委委员、警校校长昝有福,戎有恒(已退休专门给申搞三产捞钱),从警校和三产将给申的120万元补上,算是把此事摆平了。试问昝、戎你们的钱是不是公款?公款到了私人手,再用公款补上去,受贿的性质并没变。如果是他们私人的款,他们的款是哪儿来的?他们有代替申公元还款的义务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相互勾结,互相包庇,是一个经济犯罪团伙。
7、 申和政治部主任李慧敏,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他们不仅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而且借市局进人,授衔、评奖、定功等各种机会索贿受贿。
a、 市局每进一人,受贿从25万已升到40万。现在已办进500余人,受贿总额达1—2亿。另外还有32人已收了钱,因新市长不敢签字未办进来,其中1200多万由申公元和李慧敏的儿子拿到北京以做买卖为名洗黑钱,进来的人有劳改、劳教的。李慧敏一家办进市公安局6人,而且都是工人,并提拔为领导。
b、 省厅给了一些以工代干授衔指标,申公元和李慧敏向每人公开要3000元,共计收取200余万元。说是给这些人去省公安厅活动送礼,其实装入他们自己的腰包。
c、 趁城区、矿区、南郊、北郊四区公安分局人事归市局的机会,趁机进人,索要大量钱财,每人几万元、几十万元不等,致使四区县归市局的干警扩大了一倍多。
八、 包庇刑事犯罪分子
1、高建勋调回市局后,和市电视台一个女主持人乱搞男女关系,发展到公开组建家庭。高的岳母到市经侦支队高建勋的办公室劝告不要这样做,发生口角,高将岳母从办公楼的窗户推下,将下面存放的汽车砸了一个坑后,高的岳母当场摔死。在大同市引起强烈的反响,但由于高送了申巨款(上面揭发过的行贿索贿问题),于是申极力包庇,说高的岳母不是他杀是自杀,此事也就不了了之。高仍稳坐支队长之位,继续给申捞钱。
2、张洪昌,在申任临汾市公安局长时和申狼狈为奸,相互勾结,大肆侵吞国家财产,被临汾市检察院逮捕一年多,其问题已够追究无期徒刑以上的刑事责任。申一看自己的问题要败露,于是就动用大同市公安局人、财、物大肆活动,疏通关系,不仅将张和其儿子调来大同市公安局。让张当了局长助理,安排张的儿子到户政处上班,而且继续为申捞钱。
3、市局交警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李斌在解决以工代干警衔问题时,根据申公元和李慧敏的授意,从这些人当中收取10多万元,交给了申公元和李慧敏。此事败露后,被市纪检委和检察院将李斌拘留,申、李怕引火烧身,出面保了下来。
4、市局交警干部杨耀武,外号称交警四大金刚之一,以搞钱出名,被国务院纠风办明查暗访组查住。虽然市委要求必须处理。但由于杨和李慧敏有男女关系,并通过李送给申一大笔钱,于是申将杨保了下来,留在公安机关继续为害人民。
5、申通过其小舅与大同市黑社会头目兰斌(外号兰萍)勾结,在左云、平鲁开办了两个大煤矿,日进斗金,为黑社会提供经济服务。申去北京吃住在广州大厦,开支全由兰斌提供。
*希望中央从严查处大同市公安局存在的严重腐败问题及其背后的保护伞
正因为大同市公安局长申公元与李慧敏等人互相利用,狼狈为奸,作恶多端,才造成了大同市治安状况恶化,才出现了一起起耸人听闻的凶案、惨案,人民群众怨声载道。其中左云“5.18”矿难瞒报事件、龙港苑小区爆炸案、中国贸易报兰成长被伤害致死案、美容院工作人员被残害案、刑警麻志斌盗窃销售机动车案、车管所长许军敲诈勒索案、李慧敏被杀案、栗文彦等杀害吸毒人员案、防爆支队无故殴打村民事件等等,这些案件和事件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简单的,与大同市公安局的黑暗不无关系。而大同市公安局存在的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主要领导构成犯罪的行为虽经多年揭发,但却无人过问,始终逍遥法外,主要原因是有省、市甚至中央国务院个别领导的保护,因此,要想彻底解决大同市公安局存在的诸多严重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问题,仅靠当地的司法机关恐怕不仅是徒劳的,而且还会使一些腐败分子更加猖狂,因此希望中央领导重视此案,若能真正由中央纪检司法部门查办此案,我局部分干警将出面做证,为铲除这些害群之马出一份力。
举报人:山西省大同市公安局干警
乘厄 吉浊
2007年2月18日
『伍』 刘光明的介绍
刘光明,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于四川广汉,1985年7月西南政法大学毕业,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陆』 重庆忠县刘光明会判诈骗罪吗
应当按照诈骗数额定罪量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柒』 鞍山刘光明近况,被判几年
10年零6个月
『捌』 忠县老赖名单
2016年6月14日,重庆市忠县人民法院依法公布一批失信人名单
周金、周若成、曾安凡、伯为军、刘光明、刘勇、刘昭碧、闫美宗、张忠登、江涛、康兴贵、李亚琴、邱春红、朱亮、朱仕芬、朱红、谈华忠、何铭、冷宗华、黄孟安、叶伟玲、胡显芬、杨继升、袁建波、刘晓兰、吕和平、张中进。
『玖』 进来帮我回答一个问题吧,谢谢,很急呀~~~~~~~~
谁是继承人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11日 13:51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场房产官司,打官司的是一家人,他们都是兄弟姐妹,这场官司不仅一打就是十年,而且还揭开了他们家一个埋藏了近半个世纪的秘密。故事还得从那栋祖传的房子说起。
刘家祖屋
这里是湖南长沙的凡城堤,刘光明家祖传的房子,就坐落在这条古色古香的巷子里,它占地只有64平方米,分两层,一层是一个门面房,二层则是一个看上去十分拥挤的木板楼,房子虽然有些古旧,但它是刘家人祖祖辈辈的栖身之地。并且和它的主人一起,经历过很多次的劫后余生。
刘家老邻居: 1935年,长沙的那场大火把它烧了,他建起来,1944年,日本人来又把它烧了,刘金德又把它建了起来。
现在的这栋房子,就是在1945年,由一个叫刘金德的人重建起来的,从那时起,小楼矗立在这里,见证了凡城堤巷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变迁,也承载了刘家人几十年的恩怨故事。10年前,这栋房子里的6个兄弟姐妹就曾发生过一场不小的纠纷。
刘光明:1994年6月13日,就是端午节那一天,弟妹把我告上法庭,说那个房子我只有9个平方。
被告上法庭的是刘金德的孙子刘光明,他所说的房子,就是刘家的这栋祖屋。告刘光明的是他的5个弟弟妹妹,原因就是他将祖屋的产权过户到了自己的名下。
刘光明:那个房子本身就是刘家的,是我的,他们陈家人没有份。
原来,刘光明的5个弟弟妹妹都不是刘家人,而是他母亲改嫁到陈家之后生的孩子,但他们从小和刘光明一样,都生活在刘家的祖屋里。每当说起这事儿,刘光明就会想起家里的一些陈年旧事。
刘光明:我是民国35年生的,1946年,当时我父亲死了,我奶奶也死了,家里很孤单 。
到了1951年,刘光明的母亲董顺华在守寡5年后嫁给了木匠陈洪进,当时陈洪进没有房子,董顺华只好求公公刘金德让他也住进刘家。
刘光明:我爷爷不同意住在我家,说你要是结婚的话,应该是搬出去。我母亲就跪在我爷爷面前求我爷爷,久了以后,就住进来了。
陈洪进住进刘家之后,和刘光明的母亲生了5个儿女,也就是刘光明那些姓陈的兄妹们,时间一长,最初的隔膜不见了,这不同姓氏的祖孙三代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了一起。当时,爷爷刘金德在做着废品收购的生意,在三四十年代,对穷苦人家来说,这还是个不错的营生。因此,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算殷实。这样的日子过了十年以后,刘家的家境就发生了变化。
刘光明:我爷爷死了以后,家里就很困难,我就帮母亲拖板车卖小菜,抚养陈家的儿女。
爷爷去世的时候,刘光明年仅15岁,而陈家最大的孩子还不到5岁,那时候,刘光明就帮父母一起,撑起了这个家。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刘光明的弟弟妹妹们一个个长大成人,离开了凡城堤的那栋祖屋,刘光明也早就住进了自己工作的厂子里。到了1992年,陈家父亲陈洪进去世后,老房子里就只剩下母亲董顺华和她最小的儿子陈小明一家人了。就在这一年,母亲做出了一件让儿女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刘光明:1992年我母亲就讲,明伢子,这房子是你刘家的,是爷爷的,必须叶落归根,还是归你刘家的后代。
1992年8月8日,刘光明的母亲带着他走进了当时的长沙市如意街法律服务所,申请将已经在自己名下的刘家祖屋,交给儿子刘光明。
大哥刘光明
刘光明: 她心里清楚,我爷爷临终前把我和她叫到面前说了的,这房子以后要给刘光明,我母亲就点了头。
在法律服务所里,董顺华立下了这样一纸声明:我自愿放弃继承我的刘家先人遗下的私有房屋产权我所得之部分。依据这份声明,长沙市西区公证处做出了这样一份公证:刘金德所遗房屋由其子刘顺生的代位继承人刘光明一人继承。拿到这份公证之后,刘光明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刘光明将房产过户以后,房子还是他的母亲和小弟陈小明一家住着,看来,他并不是想独占这栋房子,而只不过是想让这份祖业保留在自己名下,陈家的兄弟姐妹们怎么就不肯答应,还要将这个辛辛苦苦养育过自己的大哥告上法庭呢?
2004年7月的一天,记者在长沙见到了陈家的两姐妹。
陈巧云:不关我们的事,我们不要房产都可以,我们放弃。
记者:那怎么打起官司来的呢?
陈巧云:因为我弟弟陈小明他有病,又没有工作,没有别的来源,全靠(出租)这个房子的来源。没办法,其实我哥哥也是挺好一个人呢。
姐妹俩还说,陈家老大陈光荣和老三陈罗明的想法也和她们一样,都是因为小弟有病,很需要这个房子,而大哥又执意要将房产保留在他一个人的名下,才闹成了现在这种局面,那么陈小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让兄弟姐妹这样操心,以至于为了他,不惜将大哥告上法庭呢? 我们找到了陈小明的妻子方燕,没想到,她将我们带到了离长沙城区60多公里以外的一个精神病医院。
陈小明:想回去,我好了,想回去。
方燕对陈小明:想回去,回去又没有人照顾你,又不能按时吃药,到时候又会犯病。
方燕对记者:我也不想把他丢在这里,但是没有办法,我还得谋点生路,还有个儿子(要照顾),他在这里的费用还要交。
探视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尽管陈小明再三要求,这一次,方燕还是不能把丈夫带回家,从医院回家之后,方燕和我们聊起了她的家境。
方燕: 陈小明这个病是从小就有,家里就靠我一个人,好辛苦,好难哦,我这一辈子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方燕说,原来她和婆婆一起,在自家的一层开了个五金小杂货店,生意还不错,那时候,一家人的日子还算过得去,也能腾出些钱给陈小明治病,可就在1994年, 方燕听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消息,母亲竟把房子给了大哥刘光明一个人。
方燕: 我就跟婆婆说,房子给了他刘光明一个人,陈小明病成那样,没地方住怎么办。
方燕提出的问题其实也是全家人都在担心的问题,于是,一家人坐一起开了个会。
方燕:陈光荣就说,你只要把房子的二分之一给陈小明,我们就不打官司了,他说不行,这是刘家的祖业,没有陈家的份,他们又做工作说只给四分之一也行了,他还是不同意。
家庭会议最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1994年6月13日,陈家兄妹委托方燕,向原湖南省长沙市西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确认凡城堤108号房的产权。并约定要回房子之后,全部赠与小弟陈小明、法庭上,方燕拿出了一份让刘光明意想不到的证据,那就是由董顺华亲笔签名的遗嘱,上面写着:1992年我受骗宣布放弃继承刘家先人遗产的声明,我已向公证机关报告,要求作废,如获批准,我应继承的凡城堤108号房产份额全部由陈小明一人继承。
刘光明:那绝对不是我母亲的口说出来的。
小弟陈小明
看到这份遗嘱,刘光明感到十分怀疑,他觉得母亲不可能在主动将房子给了自己之后又反悔,于是他找到了母亲,想问个究竟。
刘光明:母亲说,是方燕找我吵,她让我反悔。
方燕:我没有吵她,那是她自己跟律师说的,我们那次打官司的时候,请了个律师,做了一个书面遗嘱,就街坊老邻居有五六七个人在场,我也在场。
这份遗嘱是1994年立下来的,到我们采访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十年,当时在场的人,除了方燕以外,全都去世了,遗嘱究竟是不是董顺华自愿立下的,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可以想象的是,当时,作为母亲的董顺华该是怎样的左右为难,才对这个房子做出了前后两次相互矛盾的处置,立下遗嘱后不久,董顺华就病重了。
刘光明:我母亲病重,我只好忍气吞声。
法院开庭的时候,刘光明不忍叫病中的母亲出庭来辩明遗嘱的真伪,同时,他认为也没有这个必要。
现在,刘光明和方燕手上各自拿着一份证据,刘光明拿的是自己代父亲继承爷爷房产的公证书,方燕拿的是母亲将房子给陈小明的遗嘱,从时间上看,刘光明的公证书在先,所以,如果公证书不被推翻,遗嘱是不会生效的,在这种情况下,方燕提出,公证书有问题。
方燕:母亲没有去公证,他是偷了老人(母亲)的章去办的。那个公证员也姓刘,叫刘剑夫,刘光明可能给他送了点礼。
刘光明:不是这样的情况,她是编造的。
为了证明公证书的真实性,刘光明说他曾找当年在如意街法律服务所负责公证的刘剑夫为他作证,采访中,我们也见到了这位已经退休的工作人员。
记者:刘光明你认识吗?
刘剑夫:这个人我认识,是一个油厂的工人。
记者:他们家房子的事来找你公证过吗?
刘剑夫:来过,是我经办的。
记者:是依据什么给他做的公证?
刘剑夫:他母亲和他两个人都来了的。我们按照程序做的。
刘剑夫的证词,使刘光明觉得案情对自己比较有利起来。然而,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这时候,方燕对那份公证书的内容又提出了质疑,而这个质疑,还引出了一个与刘光明身世有关的秘密。
方燕:公证说他是刘顺生的代位继承人,他怎么是?跟刘顺生根本没有关系,他不是我母亲亲生的,这些老街坊都知道。
方燕突然提出刘光明不是董顺华和刘顺生的亲生儿子,这让刘光明吃了一惊,但他很快意识到,方燕这样说,一定是为了推翻公证书上的内容,也就是推翻自己与父亲刘顺生之间代位继承关系。
刘光明:我母亲一直说我是她的遗腹子。我母亲对我看得很真,她说,我吃过她的奶,5岁以前一直是她带着睡觉,还带着我到处去玩。
童年的记忆使刘光明毫不怀疑自己是刘家的亲子, 然而,围绕身世的问题,他和方燕之间的矛盾却在一步步地升级。
刘光明:方燕骂我是野崽,我就打了他一耳光,陈小明就拿了刀砍了我,你看,现在还有疤。
那次打架之后,刘光明开始向周围的老人打听起自己的身世来,母亲知道后,终于将那个埋藏了48年的秘密向他公开了。
刘光明:那是在民国33年,她生了一个女儿死了,当时我奶奶和他儿子也不在了,家里很孤单,一个姓盛的老人就把我抱给了她。
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刘光明对母亲的感情一下子变得疏远起来。
刘光明:一切都归结到一点了,不是亲生的,就是不疼不痒,所以到时候就变卦。
就在刘光明日渐冷淡的日子里,母亲董顺华去世了。刘光明对母亲的感情,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而由亲子到养子这个身份的变化,带给刘光明的,却还远不止感情上的问题。
2000年10月15日,这场官司经过一审再审,由长沙市岳麓区法院做出了判决。
法官:刘光明是董顺华的养子,是在刘顺生去世之后收养的,与刘顺生之间没有形成养父子关系。所以刘光明对刘金德的遗产不能行使代位继承权。
法院认定董顺华留下的遗嘱有效而在西区公证处所作的公证无效,因此将房子的产权,按照继承顺序做出了这样的分割:
第一次继承发生在刘金德老人去世后,董顺华作为第一继承人得到了全部的产权,由于陈洪进与董顺华共同生活,房子转为夫妻共有,第二次继承发生在陈洪进去世后,他所占房子的份额由董顺华、刘光明及陈家5兄妹共同继承,第三次继承是在董顺华去世后,根据她的遗嘱,她名下的房屋产权全部归陈小明所有,法院考虑到刘光明对陈家尽了主要的抚养和赡养义务,可以在遗嘱之外多分一些房产,最终,判给了刘光明9.04平方米。
刘光明: 判了9点几个平方,我不服。我还要继续把它搞回来,因为这是祖宗的财产,现在败在了我手里,它不姓刘了。
不服判决的刘光明开始四处收集证据。没有想到,在寻找证据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跟自己身世有关的又一个秘密。
刘光明:我去找姑妈,姑妈说,你母亲当年才21岁,还要出嫁,她不可能收养你,你是我伯伯收养的。
姑妈还说,刘光明是爷爷刘金德花四十块大洋买回来的。听说自己是由爷爷收养的之后,刘光明觉得要回房子又有了希望。2001年12月20日,刘光明再次提出申诉,要求法院重新确定刘家祖屋的第一顺序继承人。
刘光明:她没能力养儿子,当时我爷爷死的时候,她其实就应该把房产证过户给我。
记者:你妈妈与你们在一起生活,你觉得她不能得到这个房子吗?
刘光明:是我爷爷的钱养的他们陈家。
刘光明的意思是,在经济上,母亲既没有能力抚养自己,也没有能力赡养爷爷,所以,她不能继承爷爷的房产。而象刘光明家这样的情况,到底谁是第一顺序继承人的问题,在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2条规定:
养孙子视同为养子女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继承法》第12条规定:丧偶的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看来,刘光明要想成为祖屋的惟一继承人,得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他确实是爷爷直接收养而不是母亲收养的,他的母亲没有赡养爷爷。对于这两点,刘光明认为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当年爷爷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而陈家兄妹并不这么看。
陈巧云:爷爷没有钱,是靠我爸爸妈妈赡养的。
刘金德老人去世以前,这一家人到底是靠什么生活,相处得怎么样呢?记者在凡城堤打听到,刘金德的老邻居杨家和朱家的老人都还在世,我们找到了他们。
刘家老邻居:我是刘家老邻居,刘金德那时候开一个废品店,有钱。
记者:刘金德在世时他儿媳对他怎么样?
刘家老邻居:挺好。
记者在采访刘家老邻居时,得到了这样一个印象,当年这一家人,在经济上,似乎刘家爷爷付出得更多一些,然而,如果没有儿媳一家人与他共同生活,这个孤独的老人也许就无法安度晚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董顺华算不算赡养了她的公公,刘光明又能不能成为刘家祖屋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呢?这个官司一打就是十年,经过了多次上诉抗诉,最后由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法院做出了判决。
法官:刘光明提出他是刘金德的养孙,即便认定他是养孙,他也是本案董顺华的养子;而刘顺生死后,董顺华长期赡养刘金德老人,所以,董顺华是刘金德房产惟一合法的第一顺序继承人。
这场打了十年的官司终于结束了,刘光明最终也没能得到爷爷留下的房子。
刘光明真的是很不容易,他争这个房子,其实并不是为了得到这个房子带来的实际利益,而只是想让他保留在刘家名下,就是为了这,他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从这点上看,他是值得同情的,但他的败诉又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脑子里抱的是传统的家庭财产观念,但打官司时,他要求助的却是现代《继承法》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