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远程
1. 申请法院开通远程视频接访申请书怎么写
关于开通远程接访的申请
xx人民法院:(一般为一审人民法专院或申请人住所地人民法院属)
因不服xx人民法院(一般为省高级人民法院)xx(裁判文书字号)判决(或裁定),需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申诉(或申请再审),请协助开通远程视频接访事宜。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x
x年x月x日
附:1.原审裁判文书
2.主要证据材料
2. 最高人民法院的远程视频接访有用吗
你好,我也是到最高院信访申诉给了我张预约了远程视频接访单,然后回回到当地法院提交了答申请,还有相关材料,说让我等待通知远程视频接访时间,然后再通知我,可是过去2个月了,还没通知,你有接到通知跟最高院远程视频了吗
3. 最高人民法院接访哪天不对外
为进一步拓宽信访渠道,方便人民群众申诉信访,减轻人民群众负担,降低涉诉信访社会成本,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制定本规则。
第一条
远程视频接访工作坚持重心下移、公开依法、便民及时的原则,努力减少群众涉诉上访负担,努力实现从走访到远程视频接访的申诉信访模式转变。
第二条 申诉信访人员可以向申诉信访案件一审人民法院或申诉信访人员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向最高人民法院依法表达诉求。
申诉信访案件一审人民法院或申诉信访人员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不具备远程视频条件的,申诉信访人员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各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经申诉信访人员同意,可以约请最高人民法院给予远程视频接谈。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通过网上申诉信访平台或者其他方式约请申诉信访人员,通过远程视频接谈。
第三条
申诉信访人员不服中级人民法院或基层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经高级人民法院复查驳回,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属于最高人民法院接谈范围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办理远程视频预约。
申诉信访案件未经高级人民法院审查处理,申诉信访人员坚持向最高人民法院反映情况的,可以办理远程视频预约,案件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应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接访。
第四条
远程视频接访一端为最高人民法院视频接访室。对端地点为申诉信访案件一审人民法院的视频接访室或申诉信访人员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视频接访室。申诉信访案件一审人民法院或申诉信访人员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不具备视频接访条件的,对端人民法院为上一级人民法院。
第五条
最高人民法院提供远程视频预约系统、负责远程视频接访工作。远程视频预约申请的审核、办理、通知、维持接访秩序等工作由接受预约申请的对端人民法院负责。
对端人民法院是申诉信访案件一审人民法院的,还应当指定专门法官,全程参与远程视频接访,做好接谈记录。申诉信访人员明确拒绝的,可不安排一审法院法官参与接访,但应维护好接谈秩序。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要求高级人民法院安排法官联合接访。
对端人民法院不进行录音录像,最高人民法院对远程视频接访进行全程录音录像。
第六条 申诉信访人员提出远程视频预约申请,应提交原审裁判文书及主要证据材料的复印件。
收到远程视频预约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即对申请所涉案件是否属于最高人民法院接谈范围进行审查,如属于最高人民法院接谈范围,应即刻提交预约申请。
第七条
远程视频预约申请被接受的,受理预约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确定具体的接谈时间、对端人民法院视频接访室所在地点、可参加接谈的人员等事项,采用书面或者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申诉信访人员。
第八条
申诉信访人员应按照通知时间到对端人民法院视频接访室等待接访。申诉信访人员不得携带摄录设备和通讯工具进入视频接访室,不得在镜头前随意走动。接访过程中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室内。
第九条
申诉信访人员确有正当理由无法按时参加接访的,应当向对端人民法院申请重新预约。对端人民法院同意重新预约的,应当及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并告知申请人接谈时间。
第十条
申诉信访人员在对端人民法院视频接访室,通过远程网络视音频图像传输系统,对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提出申诉,或者表达其他诉求,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接谈和处理。
第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接访法官在远程视频接访后,可根据不同情况作以下处理:
(一)原审裁判明显有错误,符合申诉或申请再审立案条件的,告知对端人民法院向申诉信访人员收齐相关材料,移交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审查;
(二)原审裁判并无不当,申诉理由不能成立的,告知申诉信访人员息诉罢访,做好法律释明工作;
(三)原审裁判需进一步审查的,预约下次远程视频接谈的时间;
(四)要求申诉信访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做好息诉罢访或者帮扶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 接谈结束后,最高人民法院接访法官应当及时记录处理意见。
对端人民法院共同接访法官负责及时在远程视频接待系统内记录案情、接访记录。
申诉信访案件原审人民法院负责对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接访处理意见的具体落实。
第十三条
远程视频接谈后,如需再次接谈,接谈法官应当按照“约期接谈”制度,与申诉信访人员约定下次视频接访的时间,在此期间内申诉信访人员到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来访接待室走访登记,不再安排接谈。
第十四条
各高级人民法院负责本辖区的远程视频系统建设,要指导、加强辖区内人民法院装备建设,设立固定的视频接访场所,保持网络畅通,保证远程视频接访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 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出台本辖区内远程视频预约和接访工作的具体措施。
第十六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4. 收到高院的再审通知书,远程听证是去法院开庭在法院吗
是去离你最近的基层法院,利用视频远程开庭!
5. 现在法院远程诉讼普及了吗
远程诉讼普及率很低,即使是中院或者高院,基层基本上不用。但是基本上科技法庭各个级别的法庭都有了,就是说条件基本具备了,但是应用很少,主要是用于特殊案件。
6. 法院能远程冻结异地公司账户吗
摘要 不管是基层法院、中级法院、高级法院还是最高人民法院,都属于行使审判权的司法机构,都可以依法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利。
7. 法院能远程冻结异地账户吗
法律分析:可以。银行工作人员看到法院相关文件和查验工作人员相关证件,必要时可电话询问法院是否确有此事后就应立即按照冻结令冻结相关帐户。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以其价额足以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额及执行费用为限,不得明显超标的额查封、扣押、冻结。发现超标的额查封、扣押、冻结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执行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及时解除对超标的额部分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但该财产为不可分物且被执行人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其他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 金融机构擅自解冻被人民法院冻结的款项,致冻结款项被转移的,人民法院有权责令其限期追回已转移的款项。在限期内未能追回的,应当裁定该金融机构在转移的款项范围内以自己的财产向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第三十七条 有关单位收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被执行人收入的通知后,擅自向被执行人或其他人支付的,人民法院有权责令其限期追回;逾期未追回的,应当裁定其在支付的数额内向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百八十七条 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的期限。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职权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
8. 法院可以远程视频调解吗
法律分析:法院可以远程视频调解。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是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集合法院审判调解资源和社会化调解资源,进行纠纷调解的平台。它集合了线上线下均可调解、调解员选择方式多样化、一键生成并网上送达调解协议等多种功能优势,可灵活组织开展纠纷调解工作。委派调解的案件多次采用远程视频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这不仅是节约了司法资源,更是充分体现出高效、务实、为民的司法工作作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9. 可以申请远程开庭吗
《刑事诉讼法》中只有第202条规定了法院受理公诉案件后的宣判时间期限, 没有对法院开庭日期做任何时间上的规定.
第一百八十二条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第二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远程视频开庭是人民法院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的一个探索,但是目前对于该制度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对远程视频开庭在实务操作方面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进而有助于我们对该制度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远程视频开庭是电讯科技发展推动的结果,必将为提高司法效率、提高便民诉讼服务水平发挥重要作用。现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就远程视频开庭的相关法律适用问题作简要阐述,与大家商榷。
一、远程视频开庭的特性和存在的问题
远程视频开庭系传统庭审形式的有益补充,是在特定情况下,以网络视频音频等电讯技术为连接媒介,将审判庭设置为主庭和分庭形式进行的庭审,具有便民性、技术性、异地性、同一性、空视性、局限性等特性。
作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庭审方式,远程视频开庭在方便诉讼、提高审判效率的同时,在实务运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须予以重视和解决。主要有:一是认识上的偏差。有人认为只要能够与法庭进行视频音频对接就可进行视频开庭,忽视了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要求。二是没有严格遵循庭审合法性原则,相关管理工作缺失。三是盲目扩大化运用远程视频开庭,忽视其局限性对案件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远程视频开庭的制度保障
1.应当以合法性为生命基础
远程视频开庭是所涉案件审判活动的重心,其操作规范须符合诉讼法关于开庭审理的程序性规定,应具备通常开庭的基本要素和有效管理,这是远程视频庭审的生命基础。庭审中审判人员与相关诉讼参加人同时同场的特点,决定了远程视频开庭与传统庭审方式并不能有本质上的不同,无论远程法庭在什么地方,都应严格按照诉讼法所规定的审理程序,在审判工作人员的有效管理下进行相关庭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