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评论
① 法官不允许庭审中评论争议诉求对或错
是的。
法官应该处于公正的立场,不管原被告的诉求是不是合理合法,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版的原则,双方都要权拿出证据支撑其诉求,其证据都要双方相互质证。是否曲折,只有等庭审结束以后才能明了。如果发现一方的诉求违法或者缺乏证据,判决时驳回就是了,没有必要在法庭上指责一方当事人。如果法官指责当事人的诉求,当事人反驳,开庭成立一方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辩论了,既不利于法官查明案情,又失法庭的严肃性。
② 秉公执法可以形容哪些人
秉公执法指持心公正无私地执行法律法规可以用来形容司法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这是法治精神的真谛。如果不信仰法治,没有坚守法治的定力,面对权势、金钱、人情、关系是抵不住诱惑、扛不住干扰的。
政法队伍要把法治精神作为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该坚持的就要坚持,要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2)法官评论扩展阅读:
历史名人
1、包拯(公元999-1062)
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
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邦;最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
2、陈希亮
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64岁。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失传于后世,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
3、狄仁杰(公元607-700)
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采的传奇故事。
③ 法律评论
这是年司法考试卷四的题目。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你应该还是在校学生。
你可以去购买司法考试历年真题详解,里面的讲解非常详细。要过司考,必须看真题。
下面,给你几个作参考:
一、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制与约束
王学堂
据材料,某大学女生甲到国际知名连锁店乙超市购物,被保安搜身。一审判决被告赔偿精神损害11万元。二审法院酌情改判乙超市赔偿甲精神损害1万元。本案最引人关注的是赔偿数额,二审仅为一审数额的零头,令人难以理解,于是法官自由裁量权也纳入了公众关注的视线。对此,本人观点有三:
观点之一,法官自由裁量权存在确有必要。法律具有规范、指引、评价、预测、教育的功能,法律的适用应当具有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就是体现在对相同或类似的行为应当有相同或类似的处理。但是,法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着漏洞(特别是成文法国家)。主要表现为: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模糊性和滞后性。如精神损害赔偿相当长时间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法权而不被借鉴。同样,对该案很多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应当明码标价、定额化,基于这种议论,最高司法机关在司法解释的草案中,也曾经提出了这样的意见。事实上,这是不合适的。因为社会中的人和事都是具体的、生动的,千变万化,情况各异,即使对同样的一件事,各人的感受也有所不同。精神损害要素的多元性、易变性、难测性等,决定了法律无法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规定得详尽无遗,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水平不一,要在全国制定统一的赔偿标准显然是不现实的。普遍的法律规范和个案处理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是自由裁量权存在的现实基础。丹宁勋爵将之形象地比喻为:“法官绝不可以改变法律织物的纺织材料,但是他可以也应该把皱折熨平。”
观点之二,法官自由裁量权有其内在缺陷。法官自由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其优势是自由性,其内在缺陷也在于自由性。在“宜粗不宜细、成熟一条制定一条”的立法思想指导下,我国已制定出的法律存在着规范不详、弹性极大、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导致法官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如本案中的1万元和11万元,正是其具体表现之一,极易造成司法之随意性进而膨胀为司法专横,直接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乃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最终破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破坏我国法制的统一,有损于司法机关的形象及权威,有悖于司法机关的性质和宗旨。这也是公众对司法进行指责的口实之一。波斯纳将法官自由裁量权比喻为“黑箱”;英国法学家戴西也认为自由裁量是一种专断的权力,与法治原则是不相容的。因为法治要求行为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对其局限性必须有充分认知。
观点之三,规制与约束,自由裁量权的必由之路。必须承认,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是法官行使司法权力的一种常态,法律适用中同时并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可测性与不可测性等特点,决定着适用法律也必然与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并存。只要我们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涵义及内在缺陷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设计出一套完善合理的监控制度来有效控制它,就能使法官自由裁量权发挥最大效用,正如肖扬所言,“依法限制自由裁量的空间,实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有机统一”,上级法院的法官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运用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司法经验对下级法院法官的司法判断行为进行监督,使不正当运用自由裁量权的行为得到纠正。这种监督实际上是职业法官之间在共同的知识背景下所进行的一种专业性对话与交流。
但必须要申明,只要一审法院对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未超过合法、合理范围的,二审法院就应当尊重一审法院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如无新的事实依据,不得擅自改变其审判结果,而不是本案的结果。
或许,这正是本案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
二、 私力救济的底线
陈定良
近年来,“商家搜身案”屡屡见诸报端,却屡“批”不止。人们或大力鞭挞,主张加大惩罚力度,规范商家行为;或大声疾呼,要求广大消费者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增强维权意识。舆论似乎成一边倒的趋势,共同将矛头指向了那被认为是“强势”的商家。而涉案的商家们除了承受点舆论压力或赔点钱外,似乎也并无进一步的举动,搜身案依然在有些地方发生着,人们不禁感到困惑……。作为一名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我也不免“三句话不离本行”,从法律的角度谈谈对这类案件的看法。
我认为,要杜绝此类现象发生,除了涉及司法审判以及消费者维权以外,还涉及商家的观念转变问题,即商家能否私力救济以及私力救济的底线的问题。一般认为,私力救济是人类幼年时期盛行的制度,在现代文明昌盛时期,原则上是禁止私力救济的。但是,考虑到私力救济迅速、及时的特点,在私法领域,各国法律都例外地肯定特定情况下的私力救济制度。具体到商家搜身等一系列的案件当中,在商场、超市林立,盗窃现象又比较严重的今天,逐一地要求公安部门出警不太现实,这就要求商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私力救济。我以为,如果商家有确凿的证据怀疑顾客实施了盗窃行为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自我保护,如适当的询问或在顾客完全同意的前提下,打开其背包、购物袋进行查看,但是在实施上述行为时,需要把握一个底线,那就是对消费者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措施,不管是行为或是言语上,尤其是不能采取非法拘禁、暴力殴打、威胁或逼迫脱衣搜查等手段。即使是“当场抓获”也应该按照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及时扭送公安机关处理,而不能滥用私刑。法院在审理此类民事案件时,一方面应当在把握“人身权优先于财产权”原则的前提下,结合个案情形,加大对消费者一方权益的保护,从而从反面促使商家完善自己的保安措施。对那些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另一方面,应该区分情形,合理地判断商家的自我救济行为是否超过了必要的限度,以此确定加重、减轻或免除其相应的民事责任,达到公平、正义的目的。具体到“甲女大学生被乙超市非法搜身”一案,我认为一审法院判定乙超市承担11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判决比较妥当。
来源:人民法院报
三、举证责任的分配
女大学生甲是否受到连锁店乙的强迫而脱去内衣,对赔偿数额的认定将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二审法院在这一问题上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裁决。分歧的关键在于举证责任的分配:一审法院适用了举证责任倒置规则,推定乙强迫甲脱衣的事实成立;二审法院则坚持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证据规则,将举证责任分配给了原告,并最终因原告未充分举证而认定强迫脱衣的事实不成立。笔者认为,一审法院对事实的认定是正确的,依据证据规则,应当认定强迫脱衣的事实成立。
首先,当事人的举证条件决定了本案应适用举证责任的倒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虽然仅仅列明了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几种情形,但同时设定了弹性条款。《规定》第七条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本案即应适用该条的规定。纵观本案事实,甲一个人到乙连锁店购物,其事先不可能预见到纠纷的发生,也不可能事先为取证做必要的准备。在被带进经理室后,甲孤身一人,更是丧失了获取证据的条件。而乙作为连锁店的经营者,物品失窃可以说是其经营损失的一部分,乙对此应当有所预见。与消费者甲相比,乙事先更有条件通过安装监控设备等手段固定证据。在甲被带进乙的经理室后,乙更是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在消费者甲根本不具备举证条件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依据《规定》第七条适用举证责任倒置,推定甲所主张的被强迫脱衣的事实存在。
其次,连锁店乙的侵权行为决定了其应当承担更重的举证责任。本案中,连锁店乙因怀疑消费者甲盗窃物品而对甲进行了搜身,“争执过程中引来众多顾客围观”,随后又将甲带进乙的经理办公室进行盘问。乙的上述行为严重侵犯了甲的名誉权及人格权。正是乙的违法行为,使得甲被迫进入了经理办公室这一特定的封闭场合,使得室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后无法查清。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只能要求造成事实不明的一方即本案中的乙承担举证责任。如果乙无法充分举证,则其必须为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不利的后果。
最后,举证责任的倒置有利于敦促乙改进安保措施。法院的判决,不仅要注重其在个案中对当事人利益的衡平,更要注重其对类似纠纷的防范作用。人民法院运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将使更多的营业机构认识到,留置消费者进行盘问并非解决问题的良策,从而敦促其改进安保措施及解决纠纷的手段,学会以合法文明的方式与顾客相处。(王永亮)
四、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边界
“女大学生超市搜身案”,一审法院判决超市赔偿女大学生精神损害11万元,二审法院却在基本事实不变的情况下,改判超市赔偿精神损害1万元。由此引发了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思考。
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法官的权力,适用于民事、刑事等各个领域。比如民法通则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请求撤销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变更或撤销;刑法分则中,许多条文都授予了法官对量刑的自由裁量权。法律为法官设置自由裁量权的目的在于,把简单的、原则的法律规定灵活地应用到复杂的、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去,以实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为适应多变的社会生活,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是非常必要的,问题的核心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边界在哪里。
我认为,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第一道边界是法律,如果法律为自由裁量设置了明确的界限和范围,法官必须在法定的限度内行使权力,不能越界,否则,危害甚大。比如试题中,原告起诉的赔偿数额是10万元,一审法院的法官却自由裁量,判决被告赔偿11万元。这一判决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不告不理”原则。这样的判决将会从根本上侵蚀我们的司法制度。还比如在刑事司法中,如果法官任意在刑法规定的法定刑幅度以外判处被告人刑罚,显然是一个错误判决。可见,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底线是法律。
然而,仅有法律作为自由裁量权的边界是远远不够的,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不是在法定限度内的随心所欲,还必须受到社会常理和人们普遍观念的约束。后者甚至是更重要的。因为对普通民众而言,由于对法律基本制度或基本原理知之甚少,在判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行使得是否合理妥当时,往往不会在乎判决的结果是否合法,而可能更在意其是否合情理。如果法院判决被告赔偿的数额超过原告的诉求,除了法律专业人士和被告之外,可能没有多少人(包括原告自己)会认为法院的做法有问题,反而会觉得法院更加充分地保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人们觉得这一结果是合理的。同样,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却怎么也弄不明白她只是想讨个“说法”,派出所为什么要把村长抓走。秋菊的困惑在于,尽管派出所是依法办案,在秋菊看来却是不合理的。对他们而言,合理的事,不合法也无关紧要;相反,合法的事,如果不合常理,也是不能接受的。
那么,是不是说只要合乎常理的事就可以置法律于不顾呢?当然不是。在法律限度内的自由裁量要尽可能做到符合社会理性、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司法才能使更多的人接受和信服。试题中,二审判决把精神损害赔偿改判为1万元,尽管不违反任何法律规定,但却遭到社会的质疑,引发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怀疑,就是不当行使自由裁量权带来的负面影响。司法的结果不但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和原则,更要经得起社会公众的检验,只有这样,法官才能真正成为正义的守护神。(郭发产)
五、 浅议人格权的保护
乙超市对甲的非法搜查行为(不管是否进行了强制搜身)在广为传播后给甲造成了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和负担,导致其出现了失眠、头晕等症状,无法继续学业,很明显乙超市的行为已严重侵害了甲的心理健康,理应承担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这是因为,自然人不仅是肉体的存在,而且是心理的存在。享有健全丰富的精神生活,此乃人的基本需要、基本利益和基本权利。所谓精神生活,亦即心理活动、心理生活。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健全比肉体健全更重要。因此,保护人的正当心理利益,不使心理遭受非法侵扰,不使人无端地遭受心理痛苦,便成为民法的基本任务之一。保护之道首先在于肯认人的心理利益权,并且使之明细化和定型化,同时,尚应建立对被害人同质救济的制度,疗治其心理创伤,祛除其心理痛苦,使之恢复完满状态。于是,精神人格权制度应运而生。
具体在本案中,首先,乙超市在对甲进行全身搜查时,无论其是否强令甲脱去了内衣,都已违反了“禁止对自然人的人身或住所进行非法搜查”的相关法律规定,构成了违法行为。这是因为,人的人身权利或者与人身权利有关的住宅权等享有不受侵犯的权利,除非是有搜查权的人员,经法定机关批准,按照法定的程序而进行的搜查。这里的“有搜查权的人员”,主要是指司法行政机关中有权进行搜查的人员,“法定机关”就是指有搜查权的司法行政机关或其上一级机关。而乙超市既不是有搜查权的部门,其人员也就更谈不上是有搜查权的人员了。虽然其认为自己在超市内已张贴告示,保留对顾客进行搜查的权利,但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知,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或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的规定,如果经营者的格式合同、通知、店堂告示等含有上述所禁止的内容,其内容无效。
其次,乙超市在进行非法搜查行为时主观方面明显表现为故意,并对此事件的传播采取一种放任的态度,而在此事件传播后甲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出现了失眠、头晕等症状,无法继续学业。根据社会一般经验和智力水平可以认定,乙超市的上述非法行为足以给甲造成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和负担,导致其出现失眠、头晕等症状,以至无法继续学业。
诚然,心理健康权并不属于我国现行法律所规定的健康权,也未被单独列为一类权利,但这并不代表其不受法律的保护,因为,民法设立的具体精神人格权类型,仅具宣示功能,而非法定和限制。况且,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中已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郭 磊)
六、 企业保安的权限
企业保安是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秩序,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力量,在现代社会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与预期作用相左的是,实践中,企业保安非法侵犯他人权利的事件却时有发生。具体到本案,超市一方的违法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保安阻拦甲并强行将其带至值班经理办公室;(2)让女工作人员对甲强制搜身;(3)在超市内张贴告示,声称保留对顾客搜查的权利。这些行为的共性在于,三者均为超市的保安措施,并且均超越了企业保安的应有权限,最终造成了对甲人身权利的侵犯、人格尊严的侮辱。
关于企业保安的权限范围或说职责范围,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在规范层面只有部委规章以及一些地方规章对其作出了界定。有代表性的如,公安部2000年出台的《关于保安服务公司规范管理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公安部规定》)、深圳市1994年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企业事业单位保安工作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深圳市规定》)等。其中《公安部规定》第十三条规定,保安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1)剥夺、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2)搜查他人的身体或者扣押他人合法证件、合法财产;(3)辱骂、殴打他人或者教唆殴打他人。本案中,超市保安强行将甲带至值班经理办公室的行为限制并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如此这般的保安措施不仅与《公安部规定》不符,并在根本上构成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违背。
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根据上述两条规定的精神可以推定,人身权利为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非经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定程序不得被任意限制;人格尊严体现了公民基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对自己社会价值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之辱没。企业保安不等于公安机关,其职责仅限于协助公安机关维持社会秩序。且不说本案之中甲开始只是被怀疑为“携带了未结账的商品”(结果证明是一种无端的猜测),即便其窃取商品被当场发现,保安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也无权私自对其进行人身限制并强制搜身,而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将事情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概而言之,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当处于优位保护的地位。为减少甚至杜绝以“保安”的名义对其横加践踏的事件,当务之急应以法律的形式对企业保安人员的权责作出明确的界定,以克服《公安部规定》位阶偏低的局限;同时,立法应对企业保安人员的培训、考核以及录用等问题作出规定,以确保保安人员品德优良、业务熟稔、恪尽职守。
(朱建敏)
来源:人民法院报
④ 要<东京审判> 影评
看完《东京审判》心情到现在还不能平静~想起前些天碰到那些哈日的孙子,真想找来他们暴打,让他们看看小鬼子的嘴脸~很多人可能先看过这片子,网上大概也早有评述了,我就简单说点我的看法~
1.国家尊严
抗战胜利,中国以巨大的代价为战争做了胜利的铺垫,最后美国的“小男孩”在广岛、长崎结束了一切。可美国等国家骨子里并不认同中国,梅汝璈法官无法认同第三的排序,其实我甚至无法认同第二的排序~当然我是意气用事~中国有梅汝璈这样的法官在为国家的尊严抗争是我们当时福气。这排序被美国庭长用种种借口儿戏般的搪塞,可以看出,那是一种轻蔑~但我们用意志和人格抗争到了这难得的尊严。
2.认识无耻
我读过书,知道无耻的意思。但今天,我总算是认识到什么是最大的无耻。庭审开始的时候辩护律师用他们的理念质疑庭长的法官身份,甚至法庭的合法性,这是种无耻;比之有甚的是中国小偷承认为了生存在鬼子的强迫下强奸了少女,辩护律师自知无力辩驳,怎么证明自己是被强迫而不是自愿的,简直令人发指;好像是松井石根在自辨的时候竟然这样比喻:中国是弟弟,日本是哥哥,哥哥爱弟弟,但哥哥的爱有点强硬。我当时把烟头扔到了屏幕上,没见过这样无耻的;最大的无耻是东条英机说,中国人死了那么多是他们的统治者的过错,他们不该反抗,他承认日本杀人,侵略,但最后在控方检察官质问:“假若今天的被告都无罪释放了,你们还会继续侵略战争吗?”这杂种答:“会”~当时要不看电脑是自己的我真想砸了~这种杂种根本没有人性~ 领略了他们,我才知道什么是无耻~对了,还落了一人,开始的时候坐在被告席最上面的大川周明突然拍了坐在他前面的东条英机一巴掌,东条苦笑了一下,大川被带出了法庭,被拖出去的时候,他还一直嚷“东条,我要杀死你”他是唯一一个靠装疯逃脱了审判的人。真是无耻大观啊,什么样的都有~
3.“你是日本人吗”
日本一个陆军在庭上作证,辩护律师只问了句“你是日本人吗?”我感觉,问的好~他问的这句话的出处就是,假若你是日本人就该为日本人辩护作证。我们反过来想那就是说,日本人的烧杀抢掠代表是日本人,日本人的虚伪代表日本民族,为了这种民族精神,他该为日本人的本性和形象作证。
4.国人自强
这里中国的检察官法官梅汝璈、倪征燠、向哲浚都展示了他们为国自强的一面,虽然戏份都不多,但能看出来,为了审判他们在当时的情况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收集证据,研究策略,无不展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范。尤其精彩的是倪征燠对东条英机的一段辩论~
5.量刑猜测
最后在量刑的时候我很来气~英国的意思好像是文明为重,反对死刑。印度的意思是他们信佛,不同意死刑。印度就是英国当时的一条狗。虽然最后6:5票可以执行死刑,但这5票的另3票是谁?我猜测,美国跑不了,从开始排座序时候他袒护英国就看的出;加拿大、菲律宾是我个人感觉,未必作准~
6.溥仪作证
整个电影里我对溥仪出场很感兴趣,结果是大失所望。我看过他的回忆录,电影里的表演和他根本不相符。那歇斯底里的甚至还带点骄傲的作风太失败了。虽然是末代皇帝,还是傀儡,但他仍有威严,我不相信真实的历史上他会是那个样子。而且作证时间最长的溥仪出场时间太短,没说出他在庭审中的作用。
7.可悲民族
电影还有一条复线,是日本家庭。哥哥弟弟上战场,哥哥先回来了,妹妹辍学战后回来了,是被“慰问”了回来的。另一个弟弟在家听到战败的消息很悲愤,但他仍不清醒。他在审判东条英机的时候在场,也听清楚了战争的实质,但仍不改初衷。在他要杀中国人的时候,他哥哥承认是自己杀了已经成为杀人狂的弟弟。这个家伙就用枪结束了他哥哥~ 这时候我感觉他脑子里是我不明白的东西,他们不会反思,这个民族就是这个样子,脑子里大概都是粪便,不然怎么人都是又臭又硬的呢~
几十年过去了,日本仍没有在教训中走出来~当然我相信即使再给他们一次教训,他们还会认为他们是对的,这是这个民族的本性~这本性大概没有什么错,但用在人类发展的路程中那就是一个危险的同伴~就象在旅程中与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同行一样~这样的民族我认为只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治愈他,一个是关起来。治愈是天方夜谭了,关起来也办不到,迫不得已就让他消失是最好的办法。因为他有潜在的威胁,要先予以打击嘛~这是美国人的逻辑,想必总舔美国人屁股的日本人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⑤ 求难以忽视的真相影评和难以忽视的真相下载地址
难以忽视的真相下载地址:movie-shili8-com
把短横'-'换成点'.'
难以忽视的真相影评:
不论左派或右派的媒体,对于此片的评价都极为正面。在烂番茄网站中,此片获得92%的好评,而“Cream of the Crop”网站的评论者也有94%给予此片好评。影评人罗杰·艾伯特(Roger Ebert)和里察·洛普(Richard Roeper)评价此片为“极佳”(two thumbs up)。艾伯特写到:“39年来,我从未在影评中写过这些字,但我必须要说:你一定要去看这部电影。如果你没看,而你又有孙子的话,你必须向他们解释你为什么不去看”
而少数的影评没有如此正面的评价。例如自由意志主义杂志《Reason》的记者罗纳德·贝利(Ronald Bailey)认为“虽然戈尔在科学方面的正确大于错误,但他夸大了全球暖化的风险”。
此片也获得人道主义奖(Humanitas Prize)追认的特别奖,这是该机构在过去10年内首次颁发的特别奖。
英国Telegraph报导英国高等法院法官为此片做出判决,提出片中的九个错误:
1.冰层溶化会令海平面在不久的将来升高7米。 (法官:这情况至少要“上千年”才会发生。)
2.太平洋低洼环礁正被淹没。(法官:无证据显示发生这样的事。)
3.墨西哥湾流消失。(法官:可能会减慢,但消失的几率很低。)
4.65万年间二氧化碳和气温上升的图表“完全吻合”。(法官:两个图表有关系,但不足以支持戈尔的假设。)
5.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因全球暖化而消失。(法官:无证据支持人类导致的全球暖化是主要原因。)
6.乍得湖干涸是全球暖化的明证。(法官:无足够证据支持。)
7.飓风卡特里娜是全球暖化所致。(法官:无足够证据支持。)
8.北极熊首次被发现因长距离游泳寻找冰层而溺毙。(法官:科学家最近只发现有4只北极熊溺毙,但它们溺水是由一场风暴造成的。)
9.珊瑚礁因全球暖化和其他原因褪色。(法官:很难将气候变化的影响跟其他诸如过度捕鱼和污染等的影响分开来说。)
法官裁决
只能“有条件”放映
《难以忽视的真相》捧回奥斯卡奖后,英国政府原计划把这部影片纳入英国学校教育课程,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3500多所中学展映。
法官伯顿认为,影片看似具备预示灾难的远见,却没有对气候变化作出客观科学的分析,片中夸大成分其实是为突出戈尔对全球变暖的关注。
伯顿因此裁定这部纪录片为“政治影片”。英国法律禁止在学校课堂宣传任何政治观点。
法官为此作出裁决:《难以忽视的真相》只能在中学课堂实施有条件放映。也就是说,影片可以继续按计划在各中学展映,但前提是教师必须同时根据一份书面说明指导学生观看,对片中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⑥ 《颤抖吧阿部2》好看吗评价怎么样
《颤抖吧阿部2》是一部脑洞大开的古装玄幻科幻网剧,是《颤抖吧阿部》的续集,从9月27号开播至今,网友众说纷纭,评价有褒有贬,至于它好看吗?
有的网友说:“剧情反转太快,智商都不够用了”,对于这种说法,只能说:同学,你真识货。毕竟是脑洞大开的网剧,剧情不高能怎敢出来混,它的目的就是要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睛,让你一刻都不舍得移开眼睛,时刻有一种:上一秒感觉自己已经完全熟知编剧的套路,下一秒就感觉完全失控,就是这么刺激。
总的来说,《颤抖吧阿部2》并没有如一般的续集一样水准降低,口碑扑街,而是延续了第一部的制作水准,给了观众不一样的剧情,不一样的感觉,却是同样的喜欢。
⑦ 南京彭宇案的主审法官王浩对于雷锋的行为或者雷锋精神有何看法作何评论
主审法官王浩是帝国主义派来的间谍,其目的就是要败坏中国社会的风气,摧毁中国人的道德体系。
⑧ 如何评价昌平法官被杀案大部分网友叫好的评论
这是一个抄很有趣的套路,可以放在任何一个职业。 事件发生之后的就事论事不会太久,很快会变成本职业人员的诉苦——于情很适合,但逻辑上与案件没有任何关系——冒昧地解释一下,本案法官工作艰难,嫌疑人是要判刑的;难道如果法官权力很大生活优裕,嫌疑人就应该轻判么?因而,此时已经跑题了。 然后会有人反驳——一般是该岗位的对象——“你们还弱,明明是我们弱好不好?” 然后本单位人员反驳“我们就是弱啊,你看……” 然后另一方反驳“我们更弱啊……” 知乎人是很反感“我弱我有理”的,但对于这种包装起来的哭弱,似乎视而不见。 医生,教师,警察,法官,公务员,银行,老板,……这个套路几乎适用于任何职业!!! 这说明了什么呢? 大家都是弱势群体了,谁是强势群体呢? 我不知道。 另外,双方都在自说自话,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社会在撕裂,并且充满了戾气。
⑨ 选取上海近期的热点新闻,写一段评论,主要是事件,字数不限,阐述清楚即可,谢!!!
最近上海最热的新闻事件:
上海市高院赵明华等四名法官违法违纪事件,性质极其恶劣,危害极其严重。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政法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同志自我感觉好”、“少数干部生活情趣低”、“制度监督执行弱”、“干部队伍管理软”等突出问题。
上海法官招 嫖 事件曝光后,在媒体舆论的持续追踪和广大网民的密切关注下,涉事法官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3人被双开,1人留党察看,算是给了公众和舆论一个交待,一个回应。对事件的处理绝不能止于双开,草草收场。法院是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法官是国家法律的实施者、维护者,法官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公正审理,关系到案件的审判质量,关系到国家法律的尊严权威,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司法公正,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当事人权益,是法官的职责,是群众的期待。它要求法官必须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一切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排除干扰和阻力,拒绝人情和关系,反对司法腐败,依法办案,公正审案,铁面无私,维护司法公正,伸张社会正义。法官是正义的化身,是法律的使者。如果法官自身不正不忠,何以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公平正义?
抓好队伍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定党性、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当廉洁自律、执法为民的表率,守住法律底线、纪律底线、道德底线和职责底线,决不越雷池半步。要秉公用权,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以公信赢权威,自觉做到为民用权、依法用权、阳光用权。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好欲望、交友、兴趣这“三关”,守住信念、道德、法纪“三道防线”,保持高尚品格和清正气节,培养健康情趣,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⑩ 丽江一法官因发错误评论被停职检查是怎么回事
在2月26日上午,丽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李炳祥个人微博(微博认证名:丽江炳哥),专转发人民网微博《一位属57岁民警的雪中坚守》时作出错误评论,对此,丽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非常重视。
随后丽江法院对奋战在一线维持交通秩序的公安干警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敬佩,并对法官干警教育管理不到位表示歉意。表示将汲取教训,进一步加强教育,严肃管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