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法院孙亮
① 司马炎一统天下后,孙亮和刘禅被怎么样了求正史原文,我不要《三国演义》上罗贯中瞎编的,我要正史,谢
1、刘禅:
蜀汉亡后,刘禅举家被迁往洛阳,他被封为安乐县公,所得的赏赐颇为丰厚。之后期间有“乐不思蜀”的典故发生,刘禅最终在洛阳平静安乐的走完了他的一生。公元271年(泰始七年),刘禅去世,晋朝廷追谥刘禅为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国号为汉,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2、孙亮:
不知你说的是孙亮还是吴国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孙亮,是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他是吴大帝孙权与潘皇后的第七个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260年,孙亮因被诬告而自杀(一说被毒害)。这时候蜀汉还没灭亡,天下自然还没一统。
3、孙皓:
孙皓是吴国最后一位皇帝,是吴大帝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公元264年-280年在位。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全家移居到了洛阳,所得的赏赐不如刘禅。孙皓最终也在洛阳平静安乐地走完了他的一生,于四年后在洛阳去世。
以下是《三国志》的原文,挑重点给你:
《后主传》:
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 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朕嘉与君公长飨显禄,用考咨前训,开国胙土,率遵旧典,锡兹玄牡,苴以白茅, 永为魏藩辅,往钦哉!公其只服朕命,克广德心,以终乃显烈。”食邑万户,赐绢万匹, 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 夫谯周、秘书令却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公泰始七年薨于洛阳。
《孙亮传》:
三年春正月,诸葛诞杀文钦。三月,司马文王克寿春,诞及左右战死,将吏已下皆降。秋七月,封故齐王奋为章安侯。诏州郡伐宫材。自八月沈阴不雨四十余日。亮以綝专恣,与太常全尚,将军刘丞谋诛綝。九月戊午,綝以兵取尚,遣弟恩攻杀丞于苍龙门外,召大臣会宫门,黜亮为会稽王,时年十六。
三年春三月,西陵言赤乌见。秋,用都尉严密议,作浦里塘。会稽郡谣言王亮当还为天子,而亮宫人告亮使巫祷祠,有恶言。有司以闻,黜为候官侯,遣之国。道自杀,卫送者伏罪。
《孙皓传》:
壬申,王浚最先到。于是受皓之降,解缚焚榇,延请相见。伷以皓致印绶于己,遣使送皓,皓举家西迁,以太康元年五月丁亥集于京邑。四月甲申,诏曰:"孙皓穷迫归降,前诏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犹愍之,其赐号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诸子为王者,拜郎中。五年,皓死于洛阳。
②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君王都是谁到底谁才是霸主
三国孙吴 (229年——280年5月1日)
孙吴(东吴)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孙权建立的政权。在三国之中,水军最强,占据扬州 (古代)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孙权以其地古为吴国,而封为“吴王”,国号以此得名。所统治地区古称江东,因此又称为“东吴”,以皇室姓孙,又名“孙吴”。
太祖大皇帝孙权 (182年——252年)229年—252年在位24年,年号:黄武(222年—229年)黄龙(229年—231年)嘉禾(232年—238年)赤乌(238年—251年)太元(251年—252年)神凤(252年)(注:孙权受曹魏册封为吴王后,于222年自立年号黄武,至229年方称帝建国。)
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208年(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章武二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建兴七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会稽王孙亮 (243年—260年)252年—258年在位7年,年号:五凤(252年—253年)太平(254年—256年)。孙亮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他是吴大帝孙权与潘皇后的第七个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
景帝孙休,字子烈,吴国皇帝,在位六年。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258年(太平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于是除掉孙綝。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上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其妻为朱皇后。
归命侯孙皓 (242年——284年)264年—280年在位17年,年号:元兴(264年—265年)甘露(265年—266年)宝鼎(266年—269年)建衡(269年—271年)凤凰(272年—274年)天册(275年—276年)天玺(276年)天纪(277年—280年)孙皓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册府元龟》)一名彭祖,字皓宗。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吴大帝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
三国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三国曹魏(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曹叡(204-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
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泰始十年(274年),曹芳病逝,终年四十三岁,谥号为厉公。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为高贵乡公。
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
(2)洛阳法院孙亮扩展阅读: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我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
孙吴领有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两晋南北朝的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在疆域上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毌丘俭征伐高句丽后将朝鲜半岛北部并入了版图,南部诸州大致以秦岭淮河与蜀、吴为界。公元263年,攻灭蜀汉将益州和南中纳入版图,曹魏国土约达四百万平方公里。
③ 三国中蜀国、吴国、魏国的皇帝各是谁
蜀国的皇帝有刘备、刘禅。魏国的皇帝有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吴国的皇帝有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一、蜀国皇帝
1、刘备
刘备(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2、刘禅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刘禅出生于荆州,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
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其北伐,后又支持姜维北伐,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
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
二、吴国皇帝
1、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2、孙亮
孙亮(243-260年),字子明,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吴大帝孙权第七子,母潘皇后。史称吴少帝、吴废帝、会稽王。
建兴元年(252年),十岁登基为帝。太平二年(257年),十五岁亲政,但一年后(258年)就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
永安三年(260年),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一说被毒杀),终年18岁。西晋太康年间,原先任职吴国的官员戴显将孙亮的遗骨葬在赖乡。
3、孙休
孙休(235年—264年),即吴景帝(258—264年在位),字子烈,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吴大帝孙权第六子。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
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
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即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
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谥号景皇帝,葬于定陵。
4、孙皓
孙皓(242年—284年),即吴末帝(264年—280年在位)。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册府元龟》)一名彭祖,字皓宗。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
孙皓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但,孙皓的名声很大,惊动华夏,令晋朝感到惶怖 。
天纪四年(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在洛阳去世。
三、魏国皇帝
1、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
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
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2、曹叡
曹叡(204?-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
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
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
魏明帝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但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广采众女,因此留下负面影响。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
3、曹芳
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
曹芳于青龙三年(235年)被封为齐王,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泰始十年(274年),曹芳病逝,终年四十三岁,谥号为厉公。
4、曹髦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 ,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为高贵乡公。
嘉平五年(254年),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曹髦作为曹丕庶长孙被立为新君。他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于甘露五年(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并亲自讨伐司马昭。
事泄,曹髦被贾充指使成济弑杀,年仅20岁(虚岁)。死后被废为庶人,降礼葬于洛阳西北。
5、曹奂
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
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乡公。甘露五年(260年),魏帝高贵乡公曹髦被成济弑杀,司马昭与众臣商议,立曹奂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
曹奂虽名为皇帝,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魏国政权,魏国灭亡,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太安元年(302年),曹奂逝世,享年五十八岁,谥号为元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孙吴
网络——蜀汉
网络——曹魏
④ 三国历史年表
时间,事件。
130班超孙班始杀公主被杀,张衡制成的“水运浑象”。
132刘志出生。
133蔡邕出生。
137士燮出生,王允出生。
142张(道)陵于鹤鸣山建教。
145华佗出生。
146刘志即位。
155曹操出生,孙坚出生。
156张(道)陵死 ,王允杀宦官, 檀石槐崛起。
157刘宏出生。
159九月,梁冀被杀。
161刘备出生。
166孔融丧父,守孝道。第一次党锢之乱。
167-168一月,刘宏即位 。八月,窦武开始动手清洗宦官 。 九月,宦官政变 第二次党锢,刘表逃亡。
169三月,董后立 。九月,段颎灭东羌。士张俭被孔融家收留放走。
170蔡邕被侨玄征召。
172孙坚杀海盗,然后代理校尉,协助刺史臧旻镇压阳明皇帝,因功成为盐渎县丞,后又改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渤海王案。
173陈王刘宠有谋反嫌疑。
174曹操被举为孝廉,同年韩遂之父也被举为孝廉,曹操杀蹇硕叔叔。这年左右,孙坚强迫吴夫人为妻。
175臧洪十五岁成为童子郎。刘备求学于卢植。孙策、周瑜出生。
176刘辩出生,养在道人史子眇的家里,不敢叫他的正名,称他为“史侯”。因为史道人有道术,何氏想凭借他的道术保护皇子辩。马超出生。
177曹操任顿丘县令。宋后案。蔡邕上书谈论朝政。檀石槐大破汉军。
178曹操因为妹夫被牵连,回家闲居,犯罪,夏侯渊顶罪。
179四月,段颎死。
180刘宏立何氏为皇后,何氏家门荣极一。臧洪二十岁被选为孝廉而为郎,与刘繇、王朗等同被外选为县长。曹操被征为议郎。 曹纯、曹仁丧父,曹纯得大量家产 。司马朗九岁骂客人。
181刘协出生、诸葛亮出生。檀石槐死。
182孙权出生。 司马朗十二岁成为童子郎,被怀疑虚报年龄。
184周宣解梦预测黄巾。二月十五日,因叛徒告密,黄巾起义爆发。 三月,朝廷部署何进等人在洛阳设防,何进成为大将军,孔融结怨。灵帝取消党锢,袁绍、刘表、荀攸等前往何进府上任职。
鲍信募兵征黄巾,于禁在其中。张郃担任韩馥司马讨贼。 四月,朱儁为波才所败,撤防长社;汝南、广阳的政府军也遭败绩。
五月,皇甫嵩、朱儁联手火攻败敌军,曹操赶到战场 六月,南阳太守秦颉与张曼成战斗,斩杀了张曼成,黄巾以赵弘为帅 皇甫嵩、朱儁继续追敌至阳翟,在西华打败彭脱,朱儁前往南阳
孙坚被朱儁保举为佐军司马,程普、黄盖、徐琨(孙坚妹夫、孙权岳父)、孙静追随(韩当之后不知何时来)
孙坚迷路险些死亡,登城作战得胜。张角为卢植逼至广宗,后卢植被宦官诬陷,董卓前来顶替,被黄巾打败。巴郡张修带领“五斗米教”造反。
八月,朱儁与秦颉推进南阳攻势,皇甫嵩仓亭破卜已,盖勋首功。
十月,皇甫嵩于广宗破张梁,灭黄巾总部。
十一月,朱儁破南阳黄巾;西北义军起;皇甫嵩攻下曲阳,斩张宝黄巾之乱平息。
(4)洛阳法院孙亮扩展阅读: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国家。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人口下降,经济受损,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由于战争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较大发展。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是东汉灭亡开始。广义一般认为有184年东汉黄巾之乱开始。这源自汉灵帝为解决黄巾之乱而成立州牧制度,该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天下分裂。
其他观点还有: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开始,这时东汉朝廷已经崩溃;208年赤壁之战后开始,这时三国鼎立形成雏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已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雏型直到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这段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后世常常追思当时风云人物。在唐宋诗词中出现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期间,三国事迹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
明代罗贯中以这段历史为蓝本,编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亚洲及世界各地,影响了这些地区。晋代陈寿所作《三国志》,后经裴松之注引,颇有参考价值。直到今天,三国的著名人物、事件仍是耳熟能详,成为电视、电影或游戏题材之一。
⑤ 曹操刘备孙权谁的儿子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曹冲孙亮
曹操有个儿子叫曹冲。《三国志》说他:“少聪察歧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标准的古代神童,比方仲永还厉害。方仲永只不过会做诗文,人家曹冲能称大象。然而,这样一个聪明的神童活到十三岁时,一病不起,夭折了,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真是天妒英才啊!
无独有偶,三国时代另一个大佬江东国主孙权也有个聪明的儿子,那是孙权最小的儿子,叫孙亮。他也是大帝孙权的皇位继承人。这个孩子也是个神童啊。在历史上著名的孙亮辨奸就是出自他的手笔。这孙亮简直神了。他的折狱水平可以和包公媲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在他十六岁的时候,被权臣孙綝从皇帝宝座上给揪了来,两下年后也“英年早逝”了。
说过了这两个聪明儿子的不幸遭遇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刘备的那个傻儿子阿斗。世人都说刘禅傻,阿斗就昏庸无能的代名词。然而,刘禅真的傻吗?刘禅的智商或许比不过曹冲和孙亮,但是刘禅绝对不傻,在为人处世方面,他很识时务。刘禅安安稳稳地当了四十二年天子,是三国历史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声色犬马应有尽有。靠的是什么?识时务。蜀国灭亡后,刘禅被带到洛阳,封为安乐公。司马昭问他,思念家乡蜀国吗?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这是乐不思蜀吗?非也,这叫识时务,懂权变。刘禅已经成为司马昭的阶下囚,不识时务怎么活下去?
曹冲聪明,夭折了;孙亮聪明,帝位不保,也早早死了;刘禅有点糊涂,却当了四十二年天子,最后老死洛阳。苏东坡愿他的儿子愚鲁一些,看来还真是智者之言啊!真正的聪明,不在智商之高,而在于识时务,适者生存,顺应潮流懂得权变的人才最聪明~
⑥ 酷狗游戏热血三国的名将中,丁原,孙亮,步闸的坐标在哪还有哪些名将在并州,坐标也说下!
曹操在许昌[315,245]。
卞氏在上雒[265,205]。
甄氏在蠡吾[325,115]。
曹奂在寿张[335,215]。
曹熊在宁阳[355,215]。
曹丕在雕阴[285,45]。
曹植在楼烦[155,85]。
曹彰在金坛[135,185]。
曹真在西华[345,255]。
曹彦在武冈[45,455]。
曹宇在真定[305,105]。
曹休在交口[295,135]。
曹冲在蒙县[345,295]。
曹纯在期思[315,255]。
曹洪在大名[475,75]。
曹仁在卢县[455,145]。
曹睿在临洮[15,15]。
曹髦在南皮[185,115]。
曹羲在束州[345,145]。
曹训在陆浑[145,205]。
徐晃在潼关(205,225)
徐商在安故[5,5]
司马懿在广年[325,95]。
司马孚在匽师[245,175]。
司马师在北平[325,105]。
司马昭在冯乘[215,435]。
司马朗在平睾[175,185]。
司马望在枳县[275,235]。
司马炎在祝阿[485,105]。
郝昭在陈仓[145,225]。
典韦在夏县[25,155]。
典满在成平[355,145]。
夏侯渊在睢阳[355,225]。
夏侯敦在博望坡[265,285]。
夏侯霸在阳曲[205,45]
夏侯恩在汝城[125,465]。
夏侯威在厌次[435,115]。
夏侯和在东阿[415,175]
夏侯茂在斥丘[295,85]。
夏侯惠在临济[435,125]。
夏侯咸在武陟[355,405]。
夏侯尚在临澧[285,455]。
刘延在白马[335,185]。
许褚在安化[365,455]。
许仪在南康[215,375]。
钟会在漆垣[265,45]。
邓艾在阴平道[95,255]。
师纂在朝歌[245,185]。
王颀在桑乾[435,15]。
杨欣在徐闻[285,445]。
党均在全州[405,495]。
钟繇在卤城[235,85]。
李典在任城[375,185]。
乐进在陈县[325,245]。
于禁在无盐[375,175]。
毛玠在郧西[45,425]。
朱灵在丰润[465,65]。
鲍信在卢县[385,155]。
程昱在韩县[245,235]。
郭嘉在阳翟[305,235]。
郭奕在安丘[465,125]。
贾诩在临晋[195,205]。
贾充在挺县[465,135]。
贾逵在羌县[55,45]。
邓芝在射阳[455,215]。
张郃在延庆[475,55]。
戴陵在鄮县[455,315]。
国渊在长广[465,145]。
崔琰在元城[295,75]。
路昭在般阳[465,155]
满宠在平舆[325,275]。
荀爽在江汉[425,415]。
荀彧在定陶[355,205]。
荀攸在东平陵[395,145]。
荀恺在襄武[45,5]
戏志才在含资[415,45]。
辛毗在广平[385,85]。
辛宪英在耿县[255,225]。
朱赞在西鄂[215,255]。
邵悌在岳阳[55,455]。
韩浩在茂陵[225,215]。
韩福在傂奚[345,35]。
蔡阳在界首[275,345]。
孟坦在封丘[395,165]。
晏明在乐安[485,115]。
孔秀在嘉鱼[105,435]。
王双在谷城[225,425]。
王浑在开原[135,175]。
王植在桓台[285,385]。
王基在榆次[215,35]。
孙礼在西平[285,245]。
郭淮在襄县[385,195]。
强端在偏关[165,135]。
薛悌在松溪[125,365]。
丁仪在汉昌[305,115]。
赵昂在建德[205,245]。
杨阜在石狮[465,355]。
陈泰在清流[345,355]。
陈群在虞县[355,285]。
陈矫在湖熟[385,305]。
陈骞在梁期[325,85]。
华歆在永济[255,145]。
董昭在武都[5,45]。
董衡在太仓[445,185]。
马钧在海门[75,195]。
徐质在玉环[415,285]。
张特在合肥[395,295]。
温恢在昌国[435,155]。
张颍在埒县[215,85]。
郑冲在宜阳[135,205]。
丘建在安新[145,105]。
杨肇在宁远[225,465]。
李胜在扶柳[305,125]。
辛敞在杜阳[155,225]。
徐邈在商都[185,155]。
王真在永泰[235,355]。
任峻在黎阳[305,75]。
傅嘏在鄡县[345,85]。
丁谧在界休[205,35]。
费耀在东阳[445,215]。
尹大目在明光[175,345]。
毋丘秀在酸枣[415,165]。
毋丘俭在朝鲜[485,75]。
毋丘甸在东武阳[325,185]。
裴秀在荼陵[295,325]。
王肃在青州[5,395]。
王业在冠县[385,395]。
羊祜在涿鹿[445,25]。
杜预在街泉[115,105]。
陈元在良县[475,5]。
刘馥在列人[305,95]。
诸葛诞在利津[355,385]。
诸葛绪在槐里[165,225]。
王沈在龙门[215,485]。
王经在天镇[165,125]。
王买在洪泽[435,195]。
王昶在义县[185,165]。
梁绪在己吾[355,175]。
尹赏在象林[205,455]。
马遵在应城[345,425]。
陈俊在武昌[435,415]。
张乔在宁国[25,355]。
卫瓘在临武[285,315]。
蒋班在上艾[315,105]。
刘备在平原[385,135]。
刘禅在乐陵[495,105]。
刘永在开化[425,275]。
刘封在西安平[305,45]。
刘巴在阳山[125,495]
郄正在汉宁[335,315]。
徐庶在新野[255,295]。
庞统在兰考[125,405]。
关羽在华容[285,325]。
关平在招远[435,385]。
关兴在灵石[75,145]。
关索在箕陵[155,75]。
关宁在渠丘[435,165]。
关统在斥章[405,85]。
周仓在栾城[385,95]。
姜维在剑阁[115,275]。
魏延在故且兰[155,375]。
黄忠在定军山[115,265]。
黄权在高唐[455,105]。
严颜在江州[135,325]。
李严在居巢[375,315]。
李丰在饶阳[315,135]。
霍峻在葭萌关[125,265]。
孟达在唐县[395,105]。
李恢在郾县[345,225]。
法正在平丘[385,165]。
向朗在道县[205,465]。
赵云在元氏[315,125]。
赵广在屯有[495,45]。
赵统在杨县[295,185]。
高翔在圉县[385,175]。
吴懿在黄岩[495,275]。
吴兰在聊城[405,185]。
吴班在召陵[375,265]。
雷铜在当阳[135,425]。
傅士仁在长汀[185,365]。
甘夫人在同濑[135,315]。
糜夫人在高邮[415,215]。
费袆在董县[225,235]。
费观在沂南[215,395]。
许靖在铜鞮[165,25]。
诸葛亮在隆中[255,285]
诸葛瞻在绵竹关[105,275]。
诸葛尚在盘山[65,175]。
黄承彦在姑幕[445,205]。
黄月英在永城[215,415]。
司马徽在衢县[405,275]。
张飞在长坂[245,315]。
张苞在昆山[425,185]。
张绍在北宁[265,165]。
张嶷在虞城[195,415]。
张遵在宋县[335,275]。
范疆在菏泽[455,395]。
潘浚在中宿[155,425]。
庞柔在随县[245,265]。
卓膺在萧山[195,245]。
王伉在不韦[15,385]。
王平在庆元[165,325]。
蒋琬在营陵[425,125]。
马谡在街亭[105,185]。
马良在新会[325,475]。
向宠在河间[245,115]。
廖化在武阳[95,305]。
谯周在陇县[55,25]。
杨洪在离石[185,135]。
吕义在昆阳[365,215]。
秦宓在磐安[445,265]。
郭攸之在当利[405,145]。
董厥在新昌[455,35]。
胡济在平湖[445,255]。
宗预在昌虑[465,185]。
杜琼在德清[475,255]。
高定在邛都[55,345]。
朱褒在父城[355,235]。
樊建在岱山[475,275]。
文虎在临泉[195,345]。
文鸯在圜阳[175,65]。
句安在莲花[385,365]。
廖立在东牟[415,145]。
马邈在即丘[425,205]。
李歆在常德[245,455]。
焦彝在衡阳[65,445]。
孙坚在鲁县[375,205]。
孙策在宛陵[435,315]。
孙权在阴陵[405,295]。
孙和在寒县[425,165]。
孙霸在新阳[375,235]。
孙鲁班在**[385,425]。
孙休在安阳[325,265]。
孙冀在下密[455,135]。
孙韶在牟平[475,135]。
孙翊在狋氏[485,15]。
孙峻在上曲阳[355,115]。
孙述在余姚[445,245]。
孙匡在龙游[435,275]。
孙氏在宜春[435,335]。
孙桓在运城[245,145]。
太史慈在黄县[465,115]。
太史享在考城[365,175]。
凌操在平襄[25,35]。
凌统在淮北[135,335]。
张昭在桐庐[175,245]。
张休在凌海[195,165]。
张纮在阳安[325,255]。
陆逊在辰阳[215,325]。
周瑜在赤壁[305,325]。
鲁肃在大田[365,355]。
吕蒙在兴隆[85,115]。
程普在博爱[345,405]。
潘璋在桂东[135,465]。
谢旌在奉新[255,375]。
史迹在射阳[75,215]。
周鲂在高密[395,135]。
周泰在瑞金[205,375]。
徐盛在于离[235,35]。
甘宁在缺县[105,105]。
韩当在下相[435,225]。
丁奉在鄞县[415,325]。
留略在九门[395,95]。
宋谦在富成[365,205]。
小乔在泾县[455,295]。
大乔在皖县[365,315]。
诸葛瑾在高城[335,175]。
诸葛恪在开平[335,475]。
顾谭在柘荣[315,365]。
黄盖在沅临[245,355]。
蒋钦在当涂[385,285]。
朱桓在苍南[185,255]。
朱治在鱼台[45,395]。
步骘在青浦[425,175]。
步阐在石首[415,425]。
步协在首阳[25,5]
陶璜在广信[265,465]。
陶浚在宜禄[345,265]。
程秉在京县[205,175]。
贾华在历陵[335,345]。
全琮在冀县[295,225]。
士燮在龙编[145,465]
士壹在沙头[115,95]。
士匡在雉县[245,255]。
士徽在襄邑[395,155]。
士祗在广衍[185,65]。
吕岱在安城[365,255]。
周善在资兴[165,465]。
钟离牧在番禺[305,475]。
陆绩在布山[245,475]。
虞翻在望平[475,35]。
虞汜在西安[425,155]。
薛综在正阳[415,415]。
顾雍在冥安[5,105]。
朱然在北平邑[495,15]。
桓阶在邯郸[315,145]。
严畯在临县[405,55]。
张温在原鹿[355,275]。
吾粲在南深[325,135]。
吾彦在阳羡[385,335]。
修允在合浦[225,485]。
郭马在临羌[55,55]。
何植在须昌[345,215]。
濮阳兴在孝昌[315,425]。
张承在平棘[375,95]。
万彧在东安平[375,135]。
全尚在佛山[265,475]。
朱据在海阳[405,35]。
滕胤在新息[385,245]。
滕修在征羌[385,265]。
傅婴在蓼城[385,125]。
唐咨在莒县[495,195]。
胡冲在雍丘[375,155]。
陆抗在垣县[235,195]。
伍延在舞阳[325,225]。
魏邈在带方[455,45]。
楼玄在城父[335,285]。
薛莹在弓高[335,135]。
吕布在虎牢关[275,215]。
高顺在沛县[365,245]。
张辽在阴馆[275,85]。
魏续在下邳[415,245]。
宋宪在堂邑[485,215]。
臧霸在开阳[435,215]。
尹礼在利辛[255,345]。
吴敦在馆陶[325,75]。
貂蝉在稷山[195,235]
许汜在镇海[405,245]。
陈宫在相县[375,245]。
成廉在曲成[495,135]。
胡赤儿在颍阴[385,225]。
李封在厚丘[425,195]。
刘表在汉寿[255,355]。
刘琮在贵池[125,355]。
刘琦在清渊[355,75]。
文聘在平谷[315,35]。
蔡瑁在湘潭[35,445]。
张允在从化[145,475]。
韩嵩在临菑[415,155]。
蒯越在遂川[35,385]。
傅巽在漏卧[45,305]。
吴巨在武清[315,65]。
宋忠在新建[335,365]。
王威在安广[185,445]。
袁绍在邺县[335,165]。
袁谭在南皮[385,105]。
袁熙在高句骊[485,25]。
袁尚在奴卢[315,95]。
沮授在甘陵[365,135]
沮鹄在定周[255,445]。
淳于琼在乌巢[325,205]。
赵睿在雩娄[445,305]。
颜良在仪征[105,225]。
文丑在东阳[475,265]。
田丰在廮陶[335,125]。
高览在军都[325,15]。
蒋义渠在慎县[305,265]。
蒋奇在徐无[365,35]。
韩猛在北舆[185,75]。
审配在文安[335,145]。
郭图在高柳[305,35]。
逢纪在乐成[375,105]。
许攸在信都[345,125]。
吕旷在慈溪[455,245]。
吕翔在乌程[475,325]。
苏由在中水[295,145]。
陈震在比景[215,455]。
陈琳在漳平[225,365]。
**在壶口关[285,165]。
郭援在东武[455,195]。
辛明在滨州[405,395]。
公孙瓒在土垠[395,55]。
公孙渊在昌辽[445,35]。
公孙越在顺阳[275,275]。
公孙范在细阳[355,255]。
贾范在邯郸[355,155]。
杨祚在阴盘[35,75]。
严纲在沮阳[335,35]。
关靖在安陵[205,215]。
卑衍在胶东[425,135]。
袁术在寿春[375,295]。
袁耀在发干[325,195]。
纪灵在上饶[345,375]。
袁胤在范县[355,185]。
乐就在浮山[165,145]。
粱刚在江宁[455,175]。
梁纲在谷城[295,165]。
杨弘在新汲[315,235]。
俞涉在故安[455,5]。
雷薄在菀陵[245,165]。
刘勋在舒县[395,325]。
韩胤在郫县[135,275]。
桥蕤在苍山[255,395]。
陈兰在浑弥[315,55]。
马腾在陇县[115,205]。
马超在临泾[115,175]。
马岱在居延[45,35]。
马铁在虢县[285,225]。
马休在沮县[45,45]。
庞德在钟离[405,285]。
韩遂在允吾[45,175]。
成宜在氐县[15,5]
杨秋在谈稾[145,295]。
边章在姑臧[45,115]。
宋扬在平遥[65,145]。
李堪在鄃县[315,155]。
刘璋在成都[95,285]。
刘循在蔡县[165,235]。
高沛在嵩县[155,405]。
王累在三河[15,125]。
张任在海丰[335,485]。
张松在邔县[245,285]。
庞羲在德兴[335,375]。
冷苞在掖县[385,145]。
刘晙在高淳[15,185]。
韩玄在湘临[295,375]。
何进在洛阳[265,215]。
王子服在洪洞[135,145]
皇甫嵩在乐亭[495,65]。
卢植在涿县[345,55]。
朱儁在揭东[215,495]。
董卓在长安[185,225]。
华雄在汜水关[275,205]。
赵岑在广昌[375,115]。
徐荣在离石[225,135]。
郭汜在觻得[15,75]。
蔡邕在临戎[155,55]。
董旻在湿阴[415,115]。
樊稠在周口[305,415]。
李儒在益县[405,125]。
李傕在富平[135,165]。
李暹在长垣[345,175]。
李别在宁德[235,365]。
李蒙在舟山[465,275]。
杨奉在缯县[435,205]。
宋果在合县[405,195]。
崔勇在高菀[475,115]。
胡轸在小黄[355,165]。
王方在谷熟[355,295]。
王昌在柳州[345,495]。
孔融在剧县[445,145]。
宗宝在东昬[365,165]。
张角在广宗[345,115]
张梁在曲阳[335,105]。
张宝在阳城[335,115]。
管亥在介县[445,165]。
赵弘在安众[235,275]。
高升在安憙[415,105]。
刘辟在颍阳[375,225]。
杜远在新泰[135,395]。
张燕在谷城[375,195]。
孙仲在州陵[205,295]。
张曼成在叶县[265,245]。
韩忠在胶州[225,385]。
何仪在南顿[305,245]。
波才在轮氏[365,235]。
卞喜在顿丘[405,175]。
程远志在肥乡[415,85]。
陶谦在郯县[425,225]。
曹豹在武原[455,205]。
糜竺在高凉[295,445]。
糜芳在潞县[165,35]。
陈登在广陵[455,275]。
张鲁在南郑[135,265]。
阎圃在筑阳[245,275]。
杨陵在莱西[255,385]。
杨平在营口[475,165]。
杨松在慈利[325,455]。
杨任在雊瞀[435,25]。
王朗在山阴[475,335]。
周昕在郎陵[355,265]。
严白虎在济源[365,405]
严舆在永修[455,365]
金旋在冀县[95,195]。
巩志在连州[165,495]。
韩馥在鄗县[315,115]
关纯在保德[155,135]。
耿武在安德[425,115]。
辛评在平县[335,95]。
潘凤在很山[215,295]。
刘繇在南昌[365,375]。
张英在武当[265,275]。
樊能在当阳[235,285]。
陈横在太湖[325,335]。
周朝在周宁[305,365]。
孔伷在谯县[355,245]。
张绣在宛县[255,275]。
胡车儿在新郑[255,175]。
张先在扶沟[395,175]。
于吉在湖州[465,255]。
蹇硕在取虑[385,235]。
鲍隆在邢台[455,85]。
杨琦在都县[345,95]。
王匡在怀县[295,195]。
胡才在灌阳[305,255]。
吴子兰在静海[325,65]。
刘焉在雒县[105,285]。
田楷在台县[465,95]。
娄圭在铜山[75,185]。
张举在上栗[395,365]。
张纯在武德[195,185]。
吴硕在武邑[355,125]。
董承在沾县[175,25]。
杨丑在南平[275,315]。
杨密在东朝阳[435,105]。
杨彪在襄贲[415,185]。
张杨在长子[275,165]。
眭固在山桑[325,285]。
樊氏在孱陵[345,315]。
张让在南乐[405,405]。
左慈在沙县[375,75]。
记得要加分哦
⑦ 三国中魏蜀吴各君主都是谁
魏国的君主分别是有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蜀国的君主分别是刘备、刘禅、吴国的君主分别是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一、魏国君主简介
1、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
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
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2、曹叡
曹叡(204?-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
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
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
魏明帝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但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广采众女,因此留下负面影响。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3、曹芳
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
曹芳于青龙三年(235年)被封为齐王,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泰始十年(274年),曹芳病逝,终年四十三岁,谥号为厉公。
4、曹髦
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为高贵乡公。嘉平五年(254年),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曹髦作为曹丕庶长孙被立为新君。
他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于甘露五年(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并亲自讨伐司马昭。
事泄,曹髦被贾充指使成济弑杀,年仅20岁(虚岁)。死后被废为庶人,降礼葬于洛阳西北。
曹髦擅长诗文,一说创制了九言诗,传世文章有《伤魂赋并序》、《颜子论》等。好儒学,曾于太学就经义提出若干问题,另著有《春秋左氏传音》(失传)。
通绘画,一说为中国第一位成为画家的皇帝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目曹髦为中品。
5、曹奂
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
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乡公。甘露五年(260年),魏帝高贵乡公曹髦被成济弑杀,司马昭与众臣商议,立曹奂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
曹奂虽名为皇帝,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魏国政权,魏国灭亡,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太安元年(302年),曹奂逝世,享年五十八岁,谥号为元皇帝。
二、蜀国君主简介
1、刘备
刘备(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
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 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2、刘禅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刘禅出生于荆州,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
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其北伐,后又支持姜维北伐,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
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三、吴国君主简介
1、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2、孙亮
孙亮(243-260年),字子明,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吴大帝孙权第七子,母潘皇后。史称吴少帝、吴废帝、会稽王。
建兴元年(252年),十岁登基为帝。太平二年(257年),十五岁亲政,但一年后(258年)就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
永安三年(260年),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一说被毒杀),终年18岁。西晋太康年间,原先任职吴国的官员戴显将孙亮的遗骨葬在赖乡。
3、孙休
孙休(235年—264年),即吴景帝(258—264年在位),字子烈,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吴大帝孙权第六子。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
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
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即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
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谥号景皇帝,葬于定陵。
4、孙皓
孙皓(242年—284年),即吴末帝(264年—280年在位)。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册府元龟》)一名彭祖,字皓宗。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
孙皓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但,孙皓的名声很大,惊动华夏,令晋朝感到惶怖 。
天纪四年(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在洛阳去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三国君主
⑧ 三国时期,除了汉献帝刘协,还有哪些被废黜的皇帝呢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其时,虽然有孙权、刘备的不断犯边,但基本不成气候,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各种力量都在推动曹丕采取行动。那些曹氏部属也在设想着如何弹冠相庆,如何分新朝一杯羹。于是便有小臣去逼迫汉献帝效唐虞旧例,把帝位禅让给魏王。延康元年(220年)12月10日,曹丕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刘协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
三、孙皓
孙皓(243年-284年),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富阳区)人,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东吴末代皇帝(264年-280年5月1日)。同样是亡国之君,孙皓就比较残暴昏庸,也即和后主刘禅之间可谓天差地别。孙皓在位初期,还是比较励精图治的。但是,刚刚取得一点成就后,孙皓就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名声很大,惊动华夏,令晋武帝感到惶怖。天纪四年(280年),在晋灭吴之战中,西晋攻破建康,孙皓投降,被西晋封为归命侯。值得注意的是,汉献帝退位之后,被封为山阳公,后主刘禅退位之后,被封为安乐公,魏元帝曹奂退位之后,被封为陈留王。所以,孙皓最后的待遇,显然要低于其他几位亡国之君。太康五年(284年),孙皓在洛阳去世。
⑨ 东吴历代皇帝列表
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1、公元229年(黄龙元年),孙权称帝。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由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父亲死后继位成为一方诸侯;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后又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于黄武元年(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229年-252年,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就以“吴”为国号,为了便于区分,在前面加上统治者的姓氏,故称之为“孙吴”。因其居于三国之东,而有“东吴”之称。从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至公元280年(天纪四年)5月1日孙皓投降亡于西晋,东吴经历四帝一共52年的时间,在开疆扩土、发展经济、重视科学文化的进步、促进外交和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