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语言
① 法庭语言技巧的内容提要
读者诸君,在讨论法庭语言技巧之前,作为“热身练习”,先简单地说说下面几个问题,目的是帮助大家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本书的内容和宗旨。
一、语言与法律
语言对法律重要吗?语言与法律是什么关系?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听一听下面这些世界知名学者的话:
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副主席美国法学教授皮特·M.梯尔斯马(Peter M.Tiersma)在《法律语言》(Legal Language)(1999年)一书中发出这样的感慨:“没有多少职业像法律那样离不开语言。”他认为,“法律就是言语的法律”,“道德和习俗也许是包含在人类的行为中的,但是法律却是通过语言而产生的。”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和法律语言研究学者威廉·M.奥巴尔(William M.0’Baar)在其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约翰·M.孔莱(John M.Conley)合著的《公正的言语》(Just Words)(1998年)一书中说:“在日常的和现实的意义上说,无论是在书面上还是在口头上,法律就是语言。”
A.考夫曼和N.麦考密克则干脆就说:“法学其实不过是一门法律语言学。”
由此可见,法律离不开语言:立法离不开语言——一切法律和法规都要付之于语言文字;司法审判离不开语言——直接言词是司法审判的原则;执法和司法调解同样离不开语言;法学研究更离不开语言。很多法律问题,其实就是语言问题。因此,习法,不能不习语言;从法,不能不精于语言;研究法,不能不研究语言;研究法的问题,不能不研究法的语言问题。
二、语言学与法律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规律的学问,而法学是关于法律的学问,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谈一谈一个相关的见闻。
2003年7月,本人应邀参加了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召开的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第六届研讨会,结识了几乎所有的国际知名的法律语言学者、律师和法官。在交谈之中,我发现,许多律师和法官都有扎实的语言学的背景,很多人是先学了语言学之后,再去学法律。而且,这种做法在西方一些国家的大学的学法学的人中,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例如,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上一届主席劳伦斯·M.索兰(Lawrence M.Solan)先生,曾在书中说到这么一件事:20世纪70年代末,他决定学法学,准备将来当律师。上法学院之前,他请教了一些知名的从业律师。令他感到颇为意外的是,许多律师给他的建议都是这样的话:所谓法律,其实很多就是语言学问题,从语言学思维到法律思维的转换,应该是非常自然的事。而且,对律师来说,有语言学的背景,比没有这个背景,就多了一个优势(索兰,1993)。索兰先生接受了这些建议,先去学了语言学,然后再去学法律。后来他写了一本书(《法官的语言》),其中对法官的审判语言——尤其是对适用法律的解释语言——的分析和批判,头头是道,令人拍案叫绝。他后来被著名英国语言学家、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首任主席,伯明翰大学的马尔科姆·库特哈德(Malcolm Coulthard)教授等推举为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第三任主席,成为当今国际法律语言研究领域的领袖之一。索兰先生的例子充分说明语言学对从事法律工作的重要性。
我自己在大量的法庭旁听经历中,发现中国的法官、公诉人和律师的语言有不少问题——至少值得商榷。实际上,有些敏于观察、勤于钻研、善于学习的律师、公诉人和法官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但遗憾的是,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很多法庭技巧,就是语言学知识的运用和发挥。因此,如果法官、公诉人和律师懂一些语言学上的知识,有一定的语言学理论修养,他们在审判中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因此,语言学知识对从法人员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大学里的法学院或者法学系,有的根本就没有开设语言学课程,似乎语言学与法学、法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有些虽然开了,但是非常浅显,纯属点缀。真正地把语言理论——尤其是一些比较先进、在当代有很大影响且又证明有效的理论——和法律以及法律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课,几乎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
三、语言技巧与角色
这本书是关于语言技巧的,具体地说,是关于法庭语言技巧的。那么语言技巧对什么行业、对什么人都是一样的吗?我们的回答是:技巧因角色而异,而角色又受制于目的。目的有机构目的,也有个别具体行为的目的。人民法院、检察院以及律师事务所的设立,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这些职业的设立,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公诉人的目的是“控”,而律师的目的是“辩”。目的不同决定这些人的出庭角色不同,而角色不同必然导致语言和采取的语言策略的不同。因此,我们把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语言分而论之。但是,他们毕竟使用的是同样的语言——汉语,目的都是说服(persuasion),因此,有些语言问题和语言技巧是具有共同规律的。同时,法庭语言是在互动中使用的,所以只有充分了解对方的语言技巧,才能更好地利用语言技巧去说服对方。
四、说什么与怎么说
法律语言包括两个层面: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通俗地说,就是“说什么”与“怎么说”。哲学家们已经就形式和内容问题作了无数的精辟的论述,毋庸我在此处赘言。有一句挺流行的话,叫做“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怎么说”。我们认为,说什么和怎么说都重要,即形式与内容同等重要。但是,对一个学法律的大学生来说,在大学呆了四年,也许已经学到了将来当法官、检察官、律师时应该说什么,但是不一定学会了怎么说应该说的东西。因此,仍然有必要学会怎么说。
本书侧重怎么说,怎么说才能说得更好、更有效、更有力、更能说服人,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应。
怎么说实际上就是说的技巧、说的策略、说的艺术。因此,本书专门谈谈法律语言技巧问题,确切地说,是向正在法学院学法律的学生尤其是即将从事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工作的学生,还有那些对从法感兴趣的人,谈谈在从法时怎么说的问题。这些语言技巧或者策略不一定就能使他们成为名垂青史的法官、检察官或者是战无不胜的律师,但是知道、懂得这些语言策略和技巧一定可以帮助他们在通往这些成就的道路上走得快一点、稳一点——至少可以帮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称职的检察官与合格的律师。
五、本书要说哪些内容
1.侧重于法庭话语的问答。为什么呢?因为整个法庭审判程序是建立在问答基础上的。如果可以把法庭比作战场,那么检察官、律师、当事人等都是战士。在这个“战场”上,决定胜负的武器就是语言,而问答是最重要的武器。
2.围绕法来谈技巧。为了写作这本书,作者阅读了很多关于语言艺术、语言技巧方面的著述,作者发现:语言、语言艺术、语言技巧问题固然有很多共性,但是法庭语言、法庭语言艺术、法庭语言技巧,却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同点——法庭语言技巧要受“法”的制约。一切离开了法律和法律规定的技巧都是断了线的风筝——毫无价值的。
最后,我要告诉读者,法律问题绝不是简单的技巧问题,技巧只是赢得法庭辩论的因素之一。要赢得法庭辩论,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其次,要有扎实的工作基础,比如说要有充分地调查取证,等等。
本书主要用作者自己亲自收集的、大量真实的法庭审判现场录音为资料撰写的,并辅以适当的说明,以达到本书的写作目的。我希望这些真实资料能对读者了解法庭语言技巧带来帮助。
② 法院执行法官语言不得当
您好:您可以去主管部门投诉她,不过要有证据。
望选择为满意答案,您的采纳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③ 法官,律师,公诉人在法庭上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法律规定法官是中立,一般法庭上法官会核实被告人身份,偶尔会问被告人一些问题,掌控法庭的节奏和秩序。
律师是代表被告人利益发表意见,在举证和辩论阶段会提出意见反驳公诉人。
公诉人代表国家指控犯罪,宣读起诉书什么的,辩论阶段和律师你来我往。
三种人说话也都有各自的一套话,有的时候是各自说各自的,有的时候是简单交锋。
④ 香港各法院使用什么语言啊
说对一半
香港有三间大学提供法律课程: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三间大学的法律课程使用全英文授课
所以收生标淮里头对英语的要求非常高
另外香港沿用英国普通法 有很多法律概念用中文根本难以表达
加上教授大部份都是外国人 所以英文授课是必须的
不过根据基本法 香港的法定语言是中文和英文
所以无论中或英的文件都有法律效力
在法庭上 中英文两语是通用的
如果法官是外国人 一般都会以英文审讯
同时为证人、控方、被告提供即时翻译 确保公平公正
法律条文、判决书都是中英版本齐备
不过一般立法会制订条例时都先写英文 中文其实只是译本
所以基本上法律文件都是以英文为准
⑤ 法院上法官判决时说的话
法官判决时就是宣读判决书
这是民事判决书
(199×)建初字第256号
法定代表人刘××,开发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冯××,××市 ××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述事实,有双方当事人陈述及补偿安置协议书等书证证实。
本院认为,被告住进安置房后理应腾让过渡房,故原告要求被告腾让过渡房的请求应予支持。被告以未办理安置房的产权证等为由,不腾让过渡房的主张,不予支持。被告未腾让过渡房引起纠纷,应负主要责任,故其要求原告赔偿损失的请求不予支持;原告未及时解决与拆迁相关的问题,亦有一定的责任,故对其要求被告赔偿损失的请求亦不予支持。为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本案受理费50元,其他诉讼费用100元,由张×负担。
审判员:李××
审判员:管××
199×年×月×日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万××
这是刑事判决书
××××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一审公诉案件用)
(××××)×刑初字第××号
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和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等,现在何处)。
辩护人……(写明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和职务)。
××××人民检察院于××××年××月××日以被告人×××犯××罪,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或依法由审判员×××独任审判),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证人×××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首先概述检察院指控的基本内容,其次写明被告人的供述、辩解和辩护人辩护的要点)。
经审理查明,……(详写法院认定的事实、情节和证据。如果控、辩双方对事实、情节、证据有异议,应予分析否定。在这里,不仅要列举证据,而且要通过对主要证据的分析论证,来说明本判决认定的事实是正确无误的。必须坚决改变用空洞的“证据确凿”几个字来代替认定犯罪事实的具体证据的公式化的写法)。
本院认为,……〔根据查证属实的事实、情节和法律规定,论证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一案多人的还应分清各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和刑事责任),应否从宽或从严处理。对于控、辩双方关于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和理由,应当有分析地表示采纳或予以批驳〕。依照……(写明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写明判决结果。分三种情况:
第一、定罪判刑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犯××罪,判处……(写明主刑、附加刑);
二、被告人×××……(写明追缴、退赔或没收财物的决定,以及这些财物的种类和数额。没有的不写此项)。”
第二、定罪免刑的表述为:
“被告人×××犯××罪,免予刑事处分(如有追缴、退赔或没收财物的,续写为第二项)。”
第三、宣告无罪的,表述为:
“被告人×××无罪。”〕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份。
审判长×××
审判员×××
审判员×××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1]
⑥ 《十六年前的回忆》从法官的语言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法官也有些心虚。
⑦ 法官应当怎样说话
有人可能会说,说话谁不会呀!其实不然。“有一句流行的话,叫做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怎么说”。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曾经和我市法院的调解能手王建安法官交流,发现他虽然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可是他能够将法律语言与大众语言结合起来,而且风趣、幽默,很容易破解当事人的冲天怒气,使当事人趋于平静,这给我很多启示。法律是实践的艺术,我在审判和调解中着力提高自己的技艺。一日,我在我院图书室看到了这本《法庭语言技巧》,发现我的思考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无病呻吟,原来中国政法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廖美珍教授早已发现了这个问题并进行了研究,我很快就读完了这本书。因为没有多少职业像法律那样离不开语言,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法律离不开语言:立法离不开语言──一切法律和法规都要付诸于语言文字;司法审判离不开语言──直接言词是司法审判的原则;执法和司法调解同样离不开语言;法学研究更离不开语言。很多法律问题,其实就是语言问题。因此,司法,不能不习语言;从法,不能不精于语言……”。 《法庭语言技巧》这本书大约20万字,包括学者评价、法庭语言问题技巧、法庭语言答话技巧、法庭语言预设技巧、法庭演说技巧、法官的语言技巧、检察官的语言技巧、律师的语言技巧和当事人的语言技巧。仔细阅读此书,我发现该书具有以下特色吸引着我: 一、突出的实证性 从事法官职业近20年,法学著作阅过不少,但是很多法学著作让人阅读时容易发困,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这本《法庭语言技巧》则不然,我认为它吸引人眼球的地方首先在于它的实证性。廖美珍教授的这本书是他深入到法庭第一线,收集、录制了大量的法庭审判现场录音并进行了大量的法庭观摩、考察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整理、量化分析编写而成,尤其是对审判实务中容易被法官忽视的一些法庭语言问题,让人感受到非常切合实际,能给读者很多的警示。比如作者举例说,某审判长在主持庭审时说:“提被告人王某某到庭”,“提”是把犯人从关押的地方带出来,法官用“提”字,显然已经把被告人当成了犯人,这不仅仅是用词错误,而且是违反刑事诉讼法。 二、突出以“法”为核心 研究法庭语言 所谓语言技巧实际上就是说的技巧,说的策略,说的艺术。那么法庭语言、技巧,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日常交往中的语言技巧有什么不同呢?廖美珍教授说,“其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法庭语言技巧要受“法”的制约──孙悟空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是在如来佛的掌心上玩”。正如法国著名大律师雷维所说:“在法庭上,说话问题与法律问题是不可分的”。因此,作者始终围绕“法”来谈语言技巧,强调在“法庭活动中,语言的合法性与艺术性不容忽视”。同时,作者也向那些立志要成为或者已经成为法官、检察官或律师的人传递这样的一个信息:如果说法庭是舞台,那么法官、检察官、律师、当事人等都是演员。在这个舞台上重要的不是形体动作,而是最能体现这些演员天才、聪明、才智、才思、敏捷的是问答;如果把法庭比作战场,决定胜负的不是武器而是语言,而问答是最重要的武器。 三、实用性、启迪性和指导性 《法庭语言技巧》突出了庭审活动中的问与答,用作者的话说,“问答是法庭这个‘战场’上是最为重要的武器”。作者在书中对法庭的话语问答做了大量的实践性的研究,对法庭实践的参与者──法官、律师、当事人均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和启迪性,因为作者侧重于分析“怎么说,怎么说才能说得更好、更有效、更有力、更能说服人,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应”。例如,在谈到法官的语言时,作者指出法官语言不仅要具有庄严性、准确性、科学性,而且要求:一要说到位,比如赋予权利的问题,必须说到位;二要说明白,如程序性话语中“法言法语”较多,所以法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说明白;三要说的得体;四要说的准确;五要说的易懂──因人施语,随机应变;六要说的规范;七要说的符合程序规定;八要平等对待控辩双方或原、被告双方的话语权;九是不要对证人或鉴定人的证言证词当庭作评论;十是不要频繁打断。在分析实体性话语的规范与技巧时,廖美珍教授指出,要采用中立的态度,中立性地询问,多用开放性的问话,合乎逻辑地询问,要让当事人解释,语言要简洁,不要指供,不要与被告人较劲,不能拿态度来威胁被告人,不要在一个话语里问多个意思独立的问题,不要一边问一边就答话人的答话进行评论等等,指出了审判中法官法庭问话中存在的问题并予规范,给读者很多的启示,正如作者所说,“法官的语言,不是无缰的野马,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赛道上奔驰”。同时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了法律语言应该尽量通俗简单,尽量使用能够让多数人接受和理解的语言。让法律真正被当事人听懂听明白才能更有利于纠纷的化解,这也许与我们通常庭审观摩评比中所要求的“法言法语”及普通话语有所不同,但我认为法官的智慧不是沉迷于法语法言的精英话语,而是应当追求服务于民众和纠纷的有效解决,所以,将专业术语用通俗话语来表达以及视条件不同的随机应变都是法官智慧的表现。 孔子曰:“志有之,言以是志,文以是言;不言,谁知其志?”因此,我将引用廖美珍教授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一个法官,必须拥有智慧,怀有良知,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同样重要的,甚至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法官,必须拥有表达其智慧和良知的语言能力。”第1页 共1页
⑧ 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三者的语言规范与技巧有何异同
你这个问题太抄专业了,他们都很专业的,没有什么异同,要严格的来说,法官是一个居中裁判者,检察官呢,是一个有理有据,然后先起诉的原告,律师呢,也可能是代理的,原告也可能代理的被告,所以,这三者的异同很难说清楚啊!
⑨ 刑事案件判刑的时候,法官一般会说什么
刑事案件判刑的时候,法官一般会宣读判决书,判决书的内容包括刑事案件的事实经过,以及对被判刑的人的判刑惩罚,还有此次案件参与的工作人员等内容。刑事案件相对于民事案件,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而且性质更加恶劣。刑事案件的审判过程还需要大量事实证据作为支撑,整个过程中充满了艰辛,不管是对于原告还是被告,都是一个很煎熬的过程。而且双方的律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找出充分的证据来为自己的辩护人提供证据支持,宣判的法官和审理员书记员等工作人员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以一个公平公正的态度来看待案件的发展。等到最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需要法官来宣读最终的结果,所以法官在判刑的时候说的话都是根据事实真相来组织语言的。
一、刑事案件判刑的时候,需要法官来宣读最终的审判结果法官是作为一个按键审理过程中的最终长官,是具有绝对权威性的人物,所以在刑事案件最终判刑的时候,法官能说的话只能是宣读此次案件的最终判刑结果。法官需要在庄严的审判庭上宣读出被告人的最终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