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雷大法官

雷大法官

发布时间: 2022-07-09 17:45:21

『壹』 美国警察经常说的那句,你有权保持沉默什么的,有什么来历

一、“你有权保持沉默!”——米兰达警告的由来

熟悉美国警匪片的读者,对警察向犯罪嫌疑人说出的第一句话耳熟能详:“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来在法庭作为控告你的证据。你有权在受审时请律师在一旁咨询。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的话,法庭会为你免费提供律师。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权利?”
这句话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也称“米 兰达告诫”,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讯问时,有保持沉默和拒绝回答的权利。
这一告诫的形成,缘于美国的一个案例。

事情是这样的:米兰达是一个青年,他在1963年被亚利桑那凤凰城警方以绑架和强奸一个18 岁弱智少女罪名逮捕。他在警察局接受了两小时的讯问后,签下一份坦白文件。但是事后,他又说并不知道“宪法第五修正案”赋予了他沉默的权利。也就是说,米兰达不知道自己有沉默权,也不知道自己有取得律师帮助的权利,而警察也没有告诉过他。他的律师在法庭上抗议说,根据宪法,米兰达的坦白不可以作为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的证据。虽然宪法修正案已经存在了近200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司法一直沿用历史上传下来的原则:要是嫌犯“自愿”作出的坦白,就可以递交法庭作为证据。并不强调警察必须告知嫌犯他有什么样的权利。“自愿”而不是强迫,是那个时候惟一的标准。所以,米兰达的坦白还是作为主要证据,在法庭上将他定了罪。他被判了20年监禁。他以自己“没有被告知权利”作为理由,一路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接受最高法院的复审。

1966年,沃伦首席大法官主持的最高法院作出裁决,指出公民在接受讯问以前有权知道自己的宪法第五修正案权利,警察有义务将它告诉嫌犯,告知权利之后,才能讯问。因此,米兰达一案被宣布无效,发回重审。

从此以后,如果美国警察在抓人的时候忘了这几句关键的话,那么人犯所作的一切供词在审理时都将被判无效,而最终人犯也可能会被法庭放走,因为他的权利在逮捕时受到了侵犯。自1966年起,美国所有的警察在讯问嫌犯以前,都必须将“米兰达警告”先告诉嫌犯,不管警察那时候是多么忙乱,多么匆忙,心情多么不好,形势是多么紧张。这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的由来。

说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35年前米兰达一案发回重审的结果吧?最高法院作出米兰达一案裁决以后,米兰达一案重新开庭,重新甄选陪审员,重新递审证据。米兰达本人原来的坦白当然是不能用了,幸好检方找到了新的证据。米兰达曾经跟以前的女朋友吹嘘过自己的犯罪经历,警察找到了这个女朋友,她在法庭上作了证。米兰达再次被判定有罪。1972年,米兰达获假释出狱。1976年,34岁的米兰达在酒吧里与人争执斗殴,被刺身亡。警察逮捕了一个刺杀他的嫌疑犯。在讯问开始前,警察向嫌犯传达了“米兰达警告”,嫌犯选择保持沉默,但警察还是依法将其起诉。

二、
Miranda Warnings(米兰达警告)

You have the right to remain silent and refuse to answer questions.

Anything you do say may be used against you in a court of law.

You have the right to consult an attorney before speaking to the police and to have an attorney present ring questioning now or in the future.

If you cannot afford an attorney, one will be appointed for you before any questioning if you wish.

If you decide to answer questions now without an attorney present you will still have the right to stop answering at any time until you talk to an attorney.

Knowing and understanding your rights as I have explained them to you, are you willing to answer my questions without an attorney present?

"宪法要求我告知你以下权利:
1."你有权保持沉默,你对任何一个警察所说的一切都将可能被作为法庭对你不利的证据。
2."你有权利在接受警察询问之前委托律师,他(她)可以陪伴你受询问的全过程。
3."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只要你愿意,在所有询问之前将免费为你提供一名律师。
4.如果你愿意回答问题,你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终止谈话。
如果你希望跟你对律师谈话,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停止回答问题,并且你可以让律师一直伴随你询问的全过程。"

三、
“9·11”事件之后,受国内反恐形势影响,被告人是否拥有沉默权,再次成为司法界的争论话题。许多旗帜鲜明的自由派人士,也开始反思过去的观点,甚至提出令公众大跌眼镜的建议。

读过法学院的人,多被问过这么一道哈佛“公正课”式的问题:一颗核弹即将在市中心引爆,一名嫌犯知道核弹的藏匿地点,但抵死不招,政府能否以刑讯手段,逼迫他招认?正方反方,都能搬出许多道理。有人说,刑讯是小恶,恐怖事件是大恶,政府可以用小恶制止大恶。也有人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今天你以反恐为由施暴,明天就可以公共安全为借口,任意滥用刑讯,所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捍卫程序正义。

后一种说法,始终有点儿一厢情愿的味道。事实上,几乎没有任何一国政府,在面对极端恐怖事件时,能够坚守住程序正义的底线。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新近出版的自传《抉择时刻》中就承认,“9·11”事件后,为防止更多的恐怖袭击,他亲自批准过对多名“基地”组织成员动用水刑。而类似的法律、道德困境,后来也成为诸多影视剧的主题,如著名剧集《24小时》、电影《战略特勤组》。有意思的是,编剧自己也清楚,倡导紧急状况下的刑讯,是一种“政治不正确”,所以尽管观众看得开心、解气,编剧事后总会给主人公安排一些法律上的“麻烦”。

说到美剧,没有什么比“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所说的每句话,将成为呈堂证供”这段台词更加深入人心了。而它的出处,正是联邦最高法院1966年判决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为防止政府屈打成招、制造冤狱,专门设定了“不自证己罪特权”,规定“任何人于任何刑事案件中,不得被强迫成为对自己不利的证人”。但是,在1966年之前,这项特权并没有得到程序保障。警察经常在讯问嫌疑人前,不告诉他们其实有保持沉默和聘请律师在场的权利。为此,最高法院在“米兰达案”判决中明确宣布,警察讯问嫌犯前,必须进行权利告知,否则的话,靠讯问获得的证言或证物,统统无效。

“米兰达案”判决在保障刑事被告人权方面,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却受到保守派民众的批判和攻击,他们认为这样的规定束缚警察手脚,不利于维护“法律和秩序”。1984年,最高法院不得不在“纽约州诉夸尔斯案”中,创设了“公共安全”例外。在这起案件中,警察逮捕一名强奸嫌犯时,发现他身携枪套,便问道:“枪呢?”根据嫌犯指认,警察找到一把手枪。最高法院在判决中认定,警察如果为保护公共安全,可以未经“米兰达告知”,直接讯问嫌犯。

2000年,保守派大法官已在最高法院占据多数席位,他们打算借“迪克森诉美国案”,推翻“米兰达案”。此案庭审期间,斯蒂芬·布雷耶大法官语重心长地说:“全世界估计有20亿人听过这些话。在他被讯问之前,他会被告知,他有权保持沉默,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呈堂证供,在律师赶到之前,他可以什么也不说,如果请不起律师,政府可以为他指定一个。在已经过去的30年中,这些话成为美国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难道不是这样吗?”或许是这番话提醒了部分保守派大法官,他们几经斟酌后,还是决定对“米兰达案”手下留情。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执笔的判决意见坦陈:“‘米兰达案’判决已经融入了警方的日常工作,并成为在这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分。”自此案之后,“米兰达案”判决才正式进入安全领域。

“9·11”事件之后,受国内反恐形势影响,被告人是否拥有沉默权,再次成为司法界的争论话题。许多旗帜鲜明的自由派人士,也开始反思过去的观点,甚至提出令公众大跌眼镜的建议。例如,全美最负盛名的刑辩律师、哈佛法学院教授艾伦·德肖维茨负提出,对于某些恐怖分子,可以在经过严格举证和审批之后,对其实施刑讯,刑讯强度应以不威胁其生命为限。2003年,最高法院作出的“查韦斯诉马丁内斯案”判决,则从侧面说明,部分大法官其实支持这一做法。

“查韦斯案”与恐怖活动完全无关。本案中,加州公民马丁内斯骑车上班路上,被正在缉查违禁药品的警察截停。一名警察试图用手铐铐上他,马丁内斯奋起反抗。警察随即开枪。马丁内斯身中五弹,被送往医院急救。

在医院抢救期间,警官查韦斯讯问了马丁内斯。后者承认自己当时抢了警察的枪,并用枪指着一名警察,所以才中枪。整个讯问过程,都被警方录音。由于枪伤使马丁内斯终身瘫痪,双目失明,政府未追诉他责任。但马丁内斯还是以滥用暴力为由,将警方告上法庭。庭审过程中,警方出示了当时的讯问录音,试图证明开枪的必要性与合法性。马丁内斯的律师则提出:警察在讯问自己的当事人之前,并未告知他的“米兰达权利”,而且用中断治疗对他进行威胁,所以相关录音不得作为呈堂证供。地区法院支持了马丁内斯的诉求,宣布将录音排除在证据之外。上诉法院维持原判,警方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 本案的法律争议是:如果一个人并不会在刑事案件中受到追诉,对他的强制讯问,是否违反宪法第五修正案的“不得自证己罪条款”?2003年5月27日,九位大法官以6票对3票判定:警方对马丁内斯的讯问录音属于有效证据,不得被排除。

保守派大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主笔的判决意见指出:宪法第六修正案的确规定“任何人于任何刑事案件中,不得被强迫成为对自己不利的证人”。而马丁内斯的证词,也的确对他不利。但是,本案并非刑事案件,马丁内斯虽然拒捕,却没有受到任何刑事追诉,所以,警察讯问他之前,无须进行“米兰达告知”。

不要小看这个判决的意义,德肖维茨教授为了分析此案,专门写了本书,名叫《我们真有沉默权吗?强制讯问和“9·11”之后的第五修正案》。他认为,按照大法官们在这起案件中的推理,一个人只要不会受到刑事追诉,或者被豁免刑事责任,就失去了保持沉默的权利。换言之,警察为探知炸弹的下落、疑犯的踪迹,只要相关证言不会使“证人”本身受到刑事追诉,就可以有恃无恐地对“证人”动用强制措施。而“证人”们唯一的法律依靠,将只剩下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如何处理这个道德与法律上的双重困境,是时间老人甩给未来法律人的一道难题。

『贰』 今日说法开播至今,你还记得看过案情最精彩的一期吗

李某的妻子在婚前和张某谈过一段时间的恋爱,但后来没有结婚,李某在与妻子结婚后得知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他性格偏激,不善言谈。他非常爱妻子,不愿逼问妻子这件事,希望妻子能主动跟他说,于是把这件事一直闷在心里。婚后,他与妻子育有一子,妻子一直为他操持家务,照顾老人,相夫教子,从来没有不守妇道的行为,看起来他们生活十分美满。但他还是一直想着妻子婚前恋爱的事情,觉得自己好像一直在帮别人养媳妇。他不愿说这件事,但又一直放不下,有时行为便十分古怪。2001年,他因制造携带危险品爆炸物被判刑八年,出狱后,他回到家中,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但他还是忘不了妻子婚前的事情,终于有一天,他跟妻子说,让妻子详细地告诉他这件事,并说谈完之后他们就好好过日子。妻子惊讶于他居然一直记着这件事,明白了这么多年丈夫奇怪行为的由来,她相信了他说的谈完之后好好过日子的话,于是就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并且在他的逼问下,详细地说了前男友的家庭住址在邻县某村。但谈完之后,他心里仍然放不下这件事,他觉得整整十二年来他内心的不平静以及不幸福的生活的根源都在于妻子的前男友张某,他决心把张某杀死。于是,他来到张某的老家某村,但张某一直在城里做生意,平时不回家,他一直没有等到,后来过年了,李某心想过年你总不能不回家吧,于是在正月初九这天,他先去了张某老家踩点,拿鼠药毒死了看家的狗。然后在正月十二这天,他拿着刀来到张某家中,直奔张某睡的西厢房,但西厢房没有人,于是他直奔东厢房,东厢房是张某父母的卧室,经过一番搏斗,将张某父母残忍杀害。

『叁』 美国现任大法官都有谁

首席大法官(Chief Justice):小约翰-罗伯茨(John G. Roberts, Jr)(2005——)
大法官(Associate Justices): 安东尼亚-斯卡专利亚 (Antonia Scalia)(1986——)
安东尼-肯尼属迪(Antony M. Kennedy)(1988——)
克拉伦斯-托马斯(Clarence Thomas)(1991——)
露丝-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1993——)
斯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1994——)
塞缪尔-阿利托(Samuel A. Alito, Jr)(2006——)
索妮娅-索托马约尔(Sonia M. Sotomayor)(2009——)
艾琳娜-凯根(Elena Kagan)(2010——)

『肆』 德雷克大学的德雷克法学院

历史
德雷克大学法学院(Drake Law School)由爱荷华州最高法院法官切斯特·科尔(Chester C.Cole)创立于1865年,迄今已有近150年历史,为全美最古老的25所法学院之一。 该法学院是美国法学院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Law Schools)的发起成员,自该协会1923年第一次认证开始即被认证,同时其是美国律师协会(ABA)认可的全美75所白帽阶层(美国法学院优等生协会,Order of the Coif)法学院之一。
德雷克宪法研究中心
德雷克宪法研究中心(The Drake Constitutional Law Center)是由美国国会建立及联邦政府资助的全美仅有的四所宪法研究中心之一。中心的任务是促进对美国联邦宪法本身、形成、根源、原则及其发展的研究。
作为宪法研究中心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德怀特·奥普曼讲座系列”(the Dwight D. Opperman Lecture series),该系列讲座是全美宪法研究的重要学术活动。讲座由德雷克法学院校友、West出版集团前CEO德怀特·奥普曼先生资助,讲座邀请顶尖法学家、法学学者到德雷克讲学。11位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前来德雷克参与该讲座,分别是:首席大法官罗伯茨( Chief Justice John G. Roberts),大法官布雷耶( Jr., Justice Stephen G. Breyer),大法官托马斯( Justice Clarence Thomas), 大法官斯卡利亚(Justice Antonin Scalia), 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Chief Justice William H. Rehnquist), 大法官金斯伯格(Justice Ruth Bader Ginsburg), 大法官奥康纳(Justice Sandra Day O'Connor), 大法官肯尼迪(Justice Anthony M. Kennedy), 大法官鲍威尔(Justice Lewis F. Powell), 大法官布莱克门(Justice Harry A. Blackmun),大法官阿里托(Justice Samuel A. Alito).
每年度的宪法学术研讨会(The annual Constitutional Law Symposium),也为德雷克带来了全美顶尖法学家、法官、律师参与某一宪法主题的讨论。先后参与该研讨会的学者有:
Jack Balkin, Knight Professor of Constitutional Law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and Director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Project, Yale Law School
Andrew Koppelman, John Paul Stevens Professor of Law and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mma Jordan, Professor, Georgetown Law School
Adam Liptak, Esq., U.S. Supreme Court Correspondent for the New York Times
Michael Dorf, Professor, Cornell Law School; Ilya Shapiro, Senior Fellow in Constitutional Studies at the Cato Institute
Eric Posner, Kirkland and Ellis Professor of Law,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of. Michael McConnell (Stanford),
Prof. Erwin Chemerinsky (UC Irvine),
Prof. Michael Gerhardt (William & Mary),
Prof. Nadine Strossen (NY Law School & President, ACLU)
Prof. Gerald Torres (Texas).
中心研究成员:
中心主任:
Mark Kende教授,詹姆斯·麦迪逊宪法讲席教授(James Madison Chair in Constitutional Law),先后毕业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获得学士及法律博士(JD)学位。
研究人员:
Miguel Schor教授,研究领域:宪法、比较宪政、拉美研究,先后在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获得学士、硕士及法律博士(JD)学位。
Hunter R. Clark教授,研究领域:宪法、国际人权法、国际公法、美国最高法院,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获法律博士(JD)学位。
Russell Lovell教授,研究领域:公民权、宪法诉讼,先后毕业于圣母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获学士、硕士及法律博士(JD)学位。
德雷克法律评论
德雷克法律评论是全美排名前四十位的法官引用最多的法律评论(the top 40 law reviews nationally for the number of times courts have cited its articles)。在该法律评论发表过文章的一流学者有:Erwin Chemerinsky, Cass Sunstein, Randy Barnett, Cheryl Harris, Paul Brest, Stephen Carter, Michael Gerhardt, Chief Justice John G. Roberts Jr., and Stephen Rapp (Chief Prosecutor of the United Nations Special Court for Sierra Leone).

『伍』 邮政特快专递1016159230015雷文化中华人请问大法官您收到了没有

2017-08-01 14:13 临夏回族自治州 : 临夏市临夏州邮政局营业厅已收件
2017-08-01 19:54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离开临夏回族自治州 发往兰州市
2017-08-02 07:25 兰州市 : 离开兰州市 发往北京市
2017-08-02 14:19 离开北京市国货航航空邮件处 发往阜成门区域分公司王府井营投部
2017-08-02 16:55 北京邮政速递阜成门区域分公司王府井营投部安排投递,预计23:59:00前投递
2017-08-02 16:56 北京市 妥投 : 投递并签收,签收人:单位收发章
信息显示,这个ems上个月就已经妥投了。快递是投递到高院传达室的。

『陆』 美国现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是哪九位

1、小约翰-罗伯茨 John G. Roberts, Jr

2005年9月由布什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通过,罗伯茨就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17任首席大法官。他也是美国两个世纪以来最年轻的首席大法官。

2、安东尼亚-斯卡利亚 Antonia Scalia

自1986年起担任此职,是目前服务时间最长和最资深的大法官。其父为西西里移民,其母也是意大利裔美国人。

1986年被罗纳德·里根任命为大法官,接替升任首席大法官的威廉·伦奎斯特。斯卡利亚被普遍认为是最高法院最保守的大法官,反对实践主义司法,支持约束主义司法。

他以比较严谨的态度解释国会制定的法律,以比较宽的态度解释州和地方的法律,除非后者与联邦法律或保守的宪政原则相违背。

3、安东尼-肯尼迪 Antony M. Kennedy

罗纳德·里根总统提名肯尼迪为最高法院法官,且他在1988年正式成为最高法院大法官。自桑德拉·戴·奥康纳退休后,肯尼迪常被认为是最高法院中唯一的摇摆票,在很多投票5:4的案件中处于关键地位。他立场倾向中间偏右。

4、克拉伦斯-托马斯 Clarence Thomas

美国法学家,自1991年以来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是最高法院继瑟古德·马歇尔后第二位黑人法官,是最高法院的保守派之一。

5、露丝-金斯伯格 Ruth Bader Ginsburg

1993年,美国最高法院怀特大法官退休,最高法院出现了空缺。当时克林顿政府的女司法部长珍妮特·雷诺向克林顿举荐金斯伯格。参议员以96票对3票通过了金斯伯格的确认。

1993年8月10日金丝伯格宣誓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第一位犹太人女性最高法院大法官。

6、斯蒂芬-布雷耶 Stephen Breyer

斯蒂芬-布雷耶毕业于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并获得法律学位。他曾任职于政府部门及学术界,并从1980年至1990年担任联邦上诉法院第一巡回审判庭法官,且于90年至1994年晋升为上诉法院首席大法官。

比尔·克林顿总统提名布雷耶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在1994年正式成为最高法院大法官。他被认为是最高法院的自由派。

7、塞缪尔-阿利托 Samuel A. Alito, Jr

2006年1月31日被乔治·沃克·布什任命为最高法院大法官。阿利托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及耶鲁大学法学院,1990年被老布什任命为第三巡回上诉法院法官。

他是第110位最高法院大法官,接替退休的桑德拉·戴·奥康纳,被认为是最高法院的保守派。

8、索妮娅-索托马约尔 Sonia M. Sotomayor

2009年8月6日美国参议院以68票赞成、31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批准了联邦上诉法院女法官索尼娅·索托马约尔担任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提名通过后说,他相信索托马约尔能胜任这一职务。

8月8日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宣誓就任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接替6月退休的法官戴维·苏特,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拉美裔最高法院法官。

9、埃琳娜-凯根 Elena Kagan

2010.8.6 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为埃琳娜.凯根进入最高法院在东厅举行庆祝晚宴之前,于总统办公室签署委任状。

『柒』 电视剧大法官里派出所所长开枪杀水果滩老板是第几集

第十四集。

《大法官》是唐敬睿执导,尤勇、刘佩琦、杨立新、陈瑾主演的剧情内电视剧,于2001年10月17日在中央电视台容一套播出。

该剧改编自山东作家张宏森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了春江市法院副院长杨铁如等一批法官经手的形形色色案件和法官、司法人员在情与法之间的抉择。

杨铁如下决心重回法庭,他现在唯一可走的路就是辞去公职。妻子刘早春不支持他的想法,他对陈默雷,说出了他的决定。陈默雷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杨铁如悲壮地说不愿给自己留下一座荒山。市委书记孙志在从省里赶回春江的路上遇到一桩命案。一个派出所所长为了讨价还价,和水果摊主发生争执,便开枪射击摊主。孙志命令用自己的车把受伤的摊主送进医院,可在去医院的路上,人就断了气。

孙志紧急召集各方面的领导开会,要求特事特办,重事重办,放下手头的所有事情,先解决这一枪的问题。孙志特意嘱咐陈默雷,金城的案子,照常开庭,但有一点,不能引出其他的乱子。深夜,陈默雷和张业铭一起走出市委书记的办公室,张业铭对法院的审判工作指指点点,说林子涵不适宜参加此次重大的审判,他还担心郑小泉不胜任金城一案的审判长,对这些问题,陈默雷都避而不谈。

『捌』 大法官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大法官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专
电台宣布。“道属格拉斯·艾尔德叛国案于去年八月二日判决——”艾尔德用颤抖的手指把收音机的音量开得更大,播音员的声音震耳欲聋:“——一星期前,即公元2460年9月17日,道格拉斯·艾尔德已向邻近的巡逻站投降,并被押赴刑场处决——”艾尔德卡嗒一声把收音机关上!
他已经记不得自己把收音机关了。他的房间里一会儿声音响如炸雷,一会儿死一般静寂。艾尔德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用病态的眼睛,透过透明的墙壁,凝视着法官之城闪闪发亮的屋顶。几个星期以来,他一直找不到机会。他曾试图说服自己,“那些科学成就对他有利。但是,即使当他估计这些成就对于整个人类的价值时,他就已经意识到,大法官是不会以和他相同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成就的。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当着“朋友们”的面提出,象他道格拉斯·艾尔德这样的人,也能治理得和永生的大法官一样好。实际上,让一个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更接近的人来发号施令,可能是个好主意。他极力主张:少一点限制,多一点个……
有问题再找我

『玖』 开庭前法院是不是都要调解

一般民事纠纷,现在都进行调解。不仅起诉前调解,起诉后开庭前调解,开庭后还可以调专解。即使到执行阶段,属也能进行执行和解。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进入再审程序,还可以调解。简单说,调解贯穿民事纠纷的始终。诉讼中间的调解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进行的诉讼行为,调解协议一旦双方签字,并经法院依法确认,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效力。针对案件的难易程度和不同情况,在实践中,人民法院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调解:1、诉前调解。2、立案调解。立案调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时,及早介入,对案件进行调解,是对诉前调解的一种有效补充。3、庭前调解。庭前调解指在诉讼程序启动后,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组织纠纷当事人进行和解,并促使当事人达成合意从而解决纷争的诉讼活动。4、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5、社会化调解。6、开庭调解。开庭调解是指在开庭审理时,对当事人进行调解,是开庭审理的组成部分。7、庭后调解。庭后调解是指庭审结束后,判决下发前法院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拾』 谁是当今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小约翰·罗伯茨,1955年1月27日出生。罗伯茨先后在哈佛大学获得了文学士(1976年)和法学博士学位(1979年)。毕内业后容先是担任第二上诉巡回法院的亨利·肯尼迪法官的书记官,1980年又担任时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伦奎斯特的书记官。1981-1982年,曾担任里根政府司法部长的特别助理。1982-1986年,担任里根政府的白宫法律顾问。1986-1989年,在华盛顿特区当律师执业。1989-1993年,出任司法部副部长。1993-2003年,重执律师业达10年。2003年被任命为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法官。

2005年经布什总统提名,并获参议院高票通过,于9月29日就任美国最高法院第17任首席大法官。

补充你的问题:John Glover Roberts

热点内容
山西片片刑法 发布:2025-01-24 22:39:34 浏览:68
劳动法中的四个关系体 发布:2025-01-24 22:37:44 浏览:873
公司网络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24 22:36:19 浏览:188
合同法108条释义 发布:2025-01-24 22:35:15 浏览:328
评估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24 22:14:30 浏览:846
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 发布:2025-01-24 21:59:08 浏览:617
军队法律援助咨询热线电话 发布:2025-01-24 21:53:51 浏览:968
司法考试藏文 发布:2025-01-24 21:36:52 浏览:507
于辉律师 发布:2025-01-24 21:10:38 浏览:876
劳动法章节试题 发布:2025-01-24 20:38:26 浏览: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