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论坛
A. 法官在线我想知道法官的一些情况。法官在线,
在网络里找, 中国法官论坛 第一个就是的。 或者, 法官在线 第一个。
B.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决议,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602件,审结28720件,制定司法解释24件,发布指导性案例31个,加强对全国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51.6万件,审结、执结3010.4万件,结案标的额8.3万亿元。通过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25.6万件,判处罪犯171.5万人。八类主要刑事犯罪案件持续处于低位,占全部刑事案件比重稳步下降,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严惩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犯罪。严惩煽动颠覆国家政权、间谍窃密、邪教等犯罪,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对资助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李亨利依法定罪判刑。审结网络传销、网络赌博、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等犯罪案件9.2万件,维护互联网安全。严惩危害生物安全犯罪,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审结杀人、放火、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4.9万件。会同公安部等出台惩治涉枪涉爆犯罪意见,审结相关案件9984件。审结毒品犯罪案件5.6万件,严厉打击走私、制造毒品等源头性犯罪。审结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541件。审结袭警犯罪案件4586件。严惩暴力伤医犯罪,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和正常医疗秩序,为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创造良好诊疗环境。人民法院准确贯彻死刑政策,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对残害妇女儿童、老年人等挑战法律和伦理底线的犯罪,论罪当判死刑的,依法判处并核准死刑,坚决维护法治权威,坚决捍卫公平正义。
依法维护疫情防控秩序。审结涉疫犯罪案件9653件。对故意隐瞒中高风险地区行程、违规接诊发热患者、伪造售卖核酸检测报告、“涉疫偷渡”等犯罪严惩不贷。会同海关总署等发布打击海上跨境走私犯罪意见,严惩走私冻品犯罪,防范疫情传播风险。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健全常态化扫黑除恶机制,防止黑恶势力“死灰复燃”。加快案件清结,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409件18360人。推进黑财清底,执行到位财产刑及追缴、没收违法所得405.7亿元,坚决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推进专项整治,发出相关司法建议3816份。巩固整治“村霸”、“沙霸”、“菜霸”、“路霸”等成果,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依法惩治腐败犯罪。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3万件2.7万人,秦光荣、王富玉等14名原中管干部受到审判,彰显党中央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的坚定决心。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依法追缴行贿非法获利,斩断“围猎”腐蚀、权钱交易的利益链条。加大职务犯罪赃款赃物追缴力度,实际追缴到位596.6亿元。境外不是法外,首次适用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审理程三昌案,裁定没收外逃人员徐进、张正欣境内外巨额违法所得,对外逃腐败犯罪分子虽远必惩,让其人财两空。
依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出台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见。会同农业农村部等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制售伪劣种子、破坏种质资源等危害种业安全违法犯罪。审结乱占耕地案件7251件,涉及耕地312万亩,依法惩治农村侵占耕地犯罪,保护耕地红线。辽宁、吉林、黑龙江法院严惩污染、盗采黑土犯罪。
守好民生安全底线。审结重大责任事故等犯罪案件2031件,维护群众生产安全。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6002件,依法严惩制售“病猪肉”、“毒草莓”、“毒面膜”等犯罪行为,守护百姓餐桌安全、用药安全。严惩医保骗保犯罪,依法对幕后组织者和职业骗保人加重惩罚,守好百姓“看病钱”、“救命钱”。审结高空抛物、偷盗窨井盖等犯罪案件296件,高空抛物致人伤亡犯罪案件大幅度减少,群众头顶上、脚底下安全更有保障。审结危险驾驶犯罪案件34.8万件,维护群众出行安全。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相关案件7.9万件14.9万人,对“5·09”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590名被告人判处刑罚。严惩“以房养老”、“投资养老”、保健品坑老、兼职刷单、套路贷、校园贷、美容贷等花样翻新的诈骗犯罪,助力打好反诈人民战争,维护群众财产安全。
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变得突出和紧迫。认真贯彻个人信息保护法,严惩窃取倒卖身份证、通讯录、快递单、微信账号、患者信息等各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审结相关案件4098件,同比上升60.2%。依法从严惩治行业“内鬼”泄露个人信息。严惩利用恶意程序、“钓鱼”欺诈等形式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审理“颜值检测”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案,惩治网络黑灰产业链犯罪。严惩通过非法侵入监控系统贩卖幼儿园、养老院实时监控数据的犯罪分子。对侵犯个人信息、煽动网络暴力侮辱诽谤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出台人脸识别司法解释,制止滥用人脸识别技术行为,让公众不再为自己的“脸面”担忧。审理人脸识别第一案,明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守护公众重要生物识别信息安全。
强化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依法宣告511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83名自诉案件被告人无罪,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还无罪的人清白。会同司法部完善死刑复核案件法律援助制度,依法保障死刑案件被告人获得辩护的权利。推动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与全国律协召开座谈会,健全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充分发挥律师促进公正司法和人权保障的重要作用。律师服务平台为33万名律师提供在线立案服务244万件、案件排期避让提醒40万次。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刑事案件2215件。出台国家赔偿案件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司法救助4万人,发放救助金9.2亿元。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对挑战法律权威、挑衅公共秩序、侵犯人民利益的,依法严惩不贷。
二、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各级法院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1574.6万件、行政案件29.8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8.3%和12%。
持续服务“六稳”、“六保”。妥善处理因疫情引发的劳资用工、购销合同、商铺租赁等纠纷,审结涉疫民商事案件14.2万件。出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实招硬招,着力解决挤压生存发展空间、拖欠账款、超标的查封乱查封等侵害中小微企业权益问题。天津、江苏、河南、重庆等法院运用“滚动解封”等方式,防止大额资金冻结对中小微企业资金链的冲击。辽宁法院以海事强制令帮助数百家进口冷链企业解决清关难题,降低疫情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服务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见,对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保护。依法审理涉国资国企案件,助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服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再审纠正涉企刑事冤错案件30件39人,坚决防止把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发布17件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弘扬契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依法破除对民营企业在投资、市场准入等领域设置的门槛,清理涉民营企业积案。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等法院建立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机制。审结行政许可、行政协议案件2.1万件,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南、海南、贵州等法院着力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河北、江西、山东、陕西、甘肃等法院加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服务法治政府建设。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54.1万件,同比增长16.1%,保护创新、激励创造。审理涉5G通信、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案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成果保护。明确职务发明权属争议的判断标准,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造。对科研人员已尽勤勉义务但因技术路线选择失误的,合理界定法律责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着力破解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成本高”等难题。出台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在895件案件中对侵权人判处惩罚性赔偿。依法适用行为保全制度,以先行判决和临时禁令相结合的方式防止损害扩大,不让权利人赢了官司输了市场。支持向滥诉者索赔合理开支,对恶意诉讼阻碍创新行为说“不”。我国已经成为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专利案件最多的国家,也是审理周期最短的国家之一。知识产权审判在服务创新发展中作用愈来愈显现。
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审结垄断案件49件、不正当竞争案件7478件。探索数据权利保护规则,服务数字经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审理平台“二选一”、刷单炒信等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严惩妨碍公平竞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审理“茶颜悦色”奶茶诉“茶颜观色”不正当竞争案,对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裁。明确“青花椒”等“碰瓷式维权”不受保护,对相关诉讼请求予以驳回。
推动市场主体有序退出和有效救治。审结破产案件1.3万件,涉及债权2.3万亿元,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和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功能,同时坚决防止借破产之名逃废债。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企业破产法执法检查,促进完善破产法律制度。深圳个人破产条例首案裁定生效,让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债务人可以从头再来,个人破产制度实践迈出重要一步。审结破产重整案件732件,盘活资产1.5万亿元,让745家困境企业再获新生,35万余名员工稳住就业。
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依法严惩金融证券犯罪,审结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非法集资、洗钱等犯罪案件1.3万件。审结金融纠纷案件155.3万件,依法处理涉供应链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私募投资基金等纠纷,有力推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依法妥善审理康美药业案,严惩证券违法犯罪,支持陷入债务危机企业重整再生。依法否定职业放贷、高利转贷、变相高息等行为效力,引导民间融资服务实体经济。北京金融法院建设金融司法大数据研究中心,提出保障“北交所”25条举措,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上海金融法院深入推进金融审判专业化,建立金融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年度发布机制,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旗帜鲜明保护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存。河北法院审理长城保护公益诉讼案,一体化保护长城遗迹和历史、环境风貌。江苏法院完善大运河司法保护机制,促进河道治理和文化遗产保护。福建法院在世界遗产地、历史文化街区等设立巡回法庭,保护文化根脉传承。贵州法院发出传统村落司法保护令,守护乡愁记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件26.5万件。制定生态环境侵权禁止令、惩罚性赔偿等司法解释。审理绿孔雀预防性保护公益诉讼案,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浙江安吉法院“森林法官”守护森林竹海,践行“两山”理念。青海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生态法庭联动,共同守护“中华水塔”。落实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赔偿,探索公益诉讼损害赔偿专项基金制度,江苏、江西等法院委托第三方监管,保障生态修复资金专款专用。出台贯彻长江保护法实施意见,守护一江清水、两岸青山。山东法院与执法机关协同治理油泥砂和落地原油污染,保护黄河三角洲。湖北法院依法保障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机构建设,广东法院审理碳排放权交易结算案,福建法院推行“碳汇”认购等替代性修复方式,依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世界环境司法大会,通过《昆明宣言》,促进凝聚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国际共识。
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出台服务北京“两区”建设意见,北京、天津、河北法院聚焦雄安新区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精准发力,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涉冬奥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化解涉京张高铁项目等纠纷,助力办好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法院推进执行跨区联动、信息全域共享、服务标准协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出建设金融审判创新试验区等21条举措。完善落实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司法服务措施。完善支持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司法政策,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出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意见,重庆、四川法院围绕知识产权、环境资源、跨域诉讼服务唱好司法协作“双城记”。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法院精准服务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发展,助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审结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2.1万件、海事案件1.4万件。贯彻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海南法院审理外籍渔民在我国南海海域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并判令承担生态修复费用,对我国管辖海域实施有效司法管控。广西法院高效处理“艾丽肯”号外籍货船诉前保全案,外方当事人主动将约定的外国仲裁变更为我国法院管辖。随着我国司法国际公信力日益提升,外国当事人主动选择中国司法管辖日益增多。联合国贸法会法规判例库收录涉疫情涉外商事海事案件指导意见,收录我国司法案例已达36件。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国际论坛,在山东青岛举办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加强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建设,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审结破坏军事设施、泄露军事秘密、破坏军婚等涉军犯罪案件466件,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会同退役军人事务部推进设立“老兵调解室”,积极开辟退役军人诉讼绿色通道。推广河南法院涉军维权“信阳模式”。军事法院发挥涉军维权服务平台作用,维护官兵权益。推进军事行政审判试点,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审理侵害英烈名誉荣誉、亵渎英雄墓碑等案件,让侮辱烈士的人受到制裁,让戍边英雄的丰碑永远高高耸立。
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牢记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及时高效便捷化解矛盾纠纷,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切实实施民法典。民法典颁布实施,让民事权利保护进入法典时代。适用民法典审理一系列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一案”。审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案,保障民生工程顺利进行,促进邻里团结和睦。审理好意同乘减轻责任案,鼓励互帮互助,增进社会互信。审理多起居住权案,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居住需要,驳回“强行啃老”等无理居住权请求。及时签发人格权侵害禁令,为保护生命健康、名誉荣誉、个人隐私等提供预防和救济。民法典实施一年多来,走进千家万户,进入百姓心田,一个个司法案例让民法典条文变得更加鲜活起来,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民法典就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就是日常生活的法律网络全书。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司法断案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审理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誉荣誉案,坚决维护共和国功勋的尊严。审理女童热心助人致伤案,判决善意助人不担责。审理小区保安送老人就医被索赔案,驳回无理赔偿请求。审理医院号贩子逃跑摔伤索赔案,判决追赶者无责。审理高铁霸铺案,判决对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曝光无需担责。对长期霸占已售房屋、耍横抗拒执行的当事人采取强制搬迁措施,决不让“赖而不决”有机可乘。通过一系列司法判决,鼓励崇尚英模、邻里相助、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志愿服务、舆论监督,决不向耍横霸道者让步,决不迁就纵容恶习陋俗,让广大群众知道法治社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
扎牢民生司法保障网。审结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消费、社会保障等案件154万件,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新就业形态纠纷司法政策,依法治理欠薪问题,加强劳动权益保障。会同中国残联发布保护残疾人典型案例,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出台网络消费司法解释,对直播带货、外卖餐饮作出规范,依法保护网络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法遏制利用“法拍房”、“借名买房”规避限购,绝不允许通过不当手段影响楼市调控、损害百姓居住权益。
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加强家事审判工作,守护家庭幸福的港湾。审结婚姻家庭案件183.1万件。坚决反对家庭暴力,依法严惩施暴者,会同全国妇联推动人身安全保护令落地见效,发出保护令3356份,全面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加强对老年人的司法保护,对不赡养九旬母亲的4个儿子依法判令承担赡养责任并予以训诫,加大惩处力度。通过家事审判,维护和弘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完善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和6个巡回审判点,全国法院设立2181个少年法庭。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两法”,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确保未成年人依法得到特殊、优先保护。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采用圆桌审判,封存犯罪记录,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对一些父母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怠于履行抚养监护义务、为孩子订“娃娃亲”等行为进行训诫,发出家庭教育令,对虐待儿童的剥夺监护权。四川法院设立涉诉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安徽法院会同妇联等部门落实留守儿童委托照护责任,增强留守儿童自我保护及家庭保护意识。审理短视频侵犯儿童个人信息等案件,制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各地法院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积极创建法治副校长品牌,开发适合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课程,防治和惩处校园欺凌行为,陕西法院联合推出全媒体模拟法庭栏目“红领巾法学院”,共同营造保护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环境。
维护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审结涉港澳台案件2.8万件,办理涉港澳台司法协助互助案件8933件,审结涉侨案件4220件。加强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港澳同胞在内地就业、创业、生活提供保障。与香港相互认可和执行婚姻家事判决、试点相互认可和协助破产程序。与澳门签署仲裁程序相互协助保全安排。会同中央台办建立在线诉调对接,84名台胞担任调解员,发布维护台胞权益典型案例。举办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司法论坛,在甘肃敦煌举办中华司法研究论坛,深化中华司法文化研究。
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围绕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2019年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督察,深化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高效公正规范文明执行,全国法院受理执行案件949.3万件,执结864.2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94万亿元。打通查人找物、财产变现、协同联动、精准惩戒、打击拒执等方面堵点,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会同自然资源部提升土地查封处置效率。会同民航局治理限高人员通过“黄牛”违规购票规避执行。会同证监会规范上市公司质押股票冻结。网络查控案件1971万件,网络拍卖成交43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和7.4%。开展执行款物集中清理、高效为民执行、涉民营企业积案攻坚等专项行动。执行到位涉民生、涉小微企业、涉10万元以下小标的案件案款898.4亿元。内蒙古、广西、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法院健全执行联动机制。我国民事执行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手段更加有力,执行工作机制和模式更加健全。
用心化解涉诉信访。坚持把涉诉信访工作作为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诉求、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建立覆盖四级法院的网上申诉信访平台,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直通车”,有访必录、有信必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通过领导干部接访、律师代理申诉、公开听证等方式,化解信访积案3739件,帮助群众解开“法结”、“心结”。安徽法院351名领导干部带头接访、包案化解。全国法院涉诉信访、涉诉进京访较2019年分别下降2.3%和61.6%。2015年以来涉诉信访、涉诉进京访年均下降5.5%和35%。
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是矛盾纠纷的具体表现。化解这些矛盾,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向往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显现出来。有矛盾就有冲突,甚至是激烈的冲突,不能回避,不能推诿,要不怕难,要耐得烦,要敢于担当。人民法院化解以案件形式呈现的矛盾,就是通过司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方式。人民法院不仅要定分止争,还要为群众化解纠纷提供多种解决方案,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服务,包括调解、仲裁、审判。群众需要什么方式就努力提供什么方式,真正做到方便快捷、诉非对接、线上线下联动。经过三年多不懈努力,集约集成、在线融合、普惠均等的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全面建成。“菜单式”服务提供多样化选择,让群众解纷变得及时便捷。与全国总工会、中国侨联、全国工商联、银保监会、中小企业协会等11家单位建立“总对总”在线调解机制,6.3万个调解组织和26万名调解员进驻调解平台,丰富了群众选择适合渠道解决纠纷的“菜单库”。覆盖城乡的跨域立案网点超过1.3万个,累计提供跨域立案服务14万件,90%的申请在30分钟内响应,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让“正义提速”,显著降低群众、企业和国家财政解纷成本。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为总入口,集成在线调解、电子送达、委托鉴定等10个平台,实现在线服务四级法院全覆盖,群众打官司从原来的耗时费力变为全流程“掌上办理”。全国法院2021年在线调解纠纷突破1000万件,平均每分钟51件成功化解在诉前,诉前调解案件平均办理时长17天,比诉讼时间少39天。完善分调裁审机制,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部设立速裁工作室,速裁快审案件871.5万件,平均审理周期32天,较一审民商事案件缩短43%。设立330个邮政集约送达服务中心,在主要城市基本实现法律文书“次日达”。24小时服务,让群众办理诉讼事务“零时差”。739个法院推出24小时诉讼服务。12368热线发挥诉讼“总客服”作用,“一号通办”实质性办理诉讼事务,日均接听群众来电2.1万件次,帮助解决诉求765.1万件,群众满意度达96%。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法院“夜间法庭”解决超大城市上班族诉讼不便问题,让诉讼服务“不打烊”。送法下乡“零距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8429个人民法庭入驻,43033个基层治理单位对接。宁夏闽宁法庭主动服务东西部扶贫协作,长年扎根移民安置区,与走出大山的群众共谱“山海情”。四川“石榴籽”调解室、云南“金花”调解室、西藏“送法进边境村居”、新疆“冬不拉”调解室、兵团“农牧团场法官工作室”等受到各族群众欢迎。加强巡回审判,马背法庭、车载法庭深入田间地头、厂矿林区,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审判、督促就地履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活力。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联动资源最多、在线调解最全、服务对象最广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
C. 张光宏的张光宏工作经历
一、争先创优,争创一流业绩
参加法院工作20多年来,张光宏院长踏实工作,勇于改革,开拓创新,争创一流。无论是从事审判员工作,还是担任庭长、院长领导职务,都是以一流的目标要求自己,激励别人,创造出了一流的工作业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张光宏院长的座佑铭。2006年底,张光宏同志担任鄞州区人民法院院长以后,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提出了争创“四个一流”法院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关于开展争创一流法院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争先创优的47条工作举措,带领全院干警争先创优。一年来,全院干警争先创优意识强烈,法院工作全面奋进。2007年,鄞州区人民法院先后获得了全省“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单位”、全省“破解执行难优秀法院”、省级文明窗口、全省法院调研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争先创优工作成效卓著。
二、率先垂范,发挥榜样的力量作用
一流业绩的取得,离不开辛勤的劳作。张光宏院长以自己出色的学习和工作成效赢得了全院干警的尊重和敬佩,为全院干警树立了榜样和标杆。张院长勤于学习,边工作边学习,博士生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宁波大法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并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光宏院长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涵养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多次在国家级法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对待工作,张光宏院长更是到了忘我的境地。在张院长的日历上,几乎没有休息日,在星期天、节假日或者晚上,在张院长的办公室里,经常可以看到他工作的身影。为了促进审判工作和审判质量的提高,张光宏院长身先士卒,带头办案,主动承办疑难案件,开示范观摩庭。张光宏院长精湛的审判业务和娴熟的庭审技巧为全院法官所折服。为了促进法院的调研工作,张光宏院长带头承担了关于劳动纠纷案件、房屋拆迁案件的调研工作,调研论文发表于《中院调研》等专刊上。张光宏院长就是这样,以自己的个人人格魅力和榜样的力量深深地影响和带动全院干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三、加强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和效率
加强司法管理是搞好法院工作的关键。张光宏院长以加强司法管理为着力点,积极稳妥地推行各项改革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他主持制定和完善了40余项规章制度,使内部管理有章可循。完善办案流程管理,建立了审判流程软件系统,以统一立案、排期开庭、审限跟踪为核心,对案件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建立审判质量管理体系,成立案件质量检查组,制定《案件归档质量检查办法》,案件质量情况每月书面通报。制定实施刑事、民商事、行政审判庭审规范,开展庭审旁听、示范庭观摩等活动,提高庭审质量。组织开展“百日办案竞赛”活动,举办法官论坛活动,每年评选一次办案能手、调解能力等。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年度岗位目标考核办法,对全院审判业务庭、人民法庭和综合部门分别实行分类考核和目标量化考核,并建立了与考核评价相配套的工作业绩激励奖惩机制。一年来,随着各项改革举措的不断出台和实施,干警中出现了“办好案、多办案、快办案”的可喜局面。法院的审判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项审判工作全面发展。
四、关注民生,认真落实“三项承诺”措施
在法院工作中,张光宏院长怀有强烈的民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作为一院长,他经常了解和过问当事人的来信来访情况,亲自处理和接待一些当事人的来信来访,耐心倾听反映,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张光宏院长尤其花精力做好涉诉信访案件的处理工作,今年以来,先后解决了一批疑难涉诉信访案件。张光宏院长认真落实“三项承诺”的服务举措,对各项具体措施进行责任分解,并通过走访、座谈、组织旁听庭审活动等方式,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法院工作。张光宏院长重视完善司法为民的各项工作举措,一年来立案大厅规范化建设取得成效,立案导诉制和判后答疑制不断完善,预约立案、口述立案、网上立案、假日法庭、午间法庭等各项便民措施进一步落实,巡回审判制度取得了进展,在石矸设立了审判站,司法救助基金的资金得到落实,运转良好。司法为民各项举措的不断完善,为人民群众诉讼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同时也赢得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较高的满意度。
D. 杨建顺的代表作品
论文类:
《论“服务型政府”在行政法上的定位》,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论经济规制立法的正统性》,载《法学家》2008年第5期
《导读:拓展和创新行政法学研究的阶梯》,载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计划行政的本质特征与政府的职能定位》,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摘录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07年第10期
《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建设和谐社会》,载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论城市创新中的市民参与》,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3期(总第166期);收录入北京市法学会编《走进法治——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2008年7月
《论根治腐败的制度支撑》,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论行政评价机制与参与型行政》,载《北方法学》创刊号,2007年1月
《论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及其制度支撑》,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6年)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城管执法的作用》,载《法学家》2006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6年)
《新世纪中国行政法与行政法学发展分析——放权、分权和收权、集权的立法政策学视角》,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7年第3期
《建立和完善国家科研项目监理制度》,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4月17日
《论行政复议——我国行政复议的现状与课题》,载《人大法律评论》2004年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行政诉讼的类型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改革的视角》,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 11期
《行政诉讼法修改的视点和方向》,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6月20日;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8期
《论行政诉讼判决的既判力》,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 12期(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5年)
《论房屋拆迁中政府的职能——以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衡量和保障为中心》,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5期
《论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维权与政府职能定位》,载应松年教授贺寿文集编辑委员会编《行政法的中国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论基层政府法治建设的定位及其发展方向》,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6年第 3期
《高校教师聘任制与维权、救济机制》,载《中国教工》2005年第3期
《公共利益辨析与行政法政策学》,载《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5年)
《行政裁量的运作及其监督》,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全文收入中国法制出版社编《宪法与行政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全文收入法苑精萃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行政法学精萃(2005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版(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4年)
《行政立法过程的民主参与和利益表达》,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4年)
《论行政裁量与司法审查——兼及行政自我拘束原则的理论根据》,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5期予以摘录;被收入周国均主编《中国法学文丛?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被收入法苑精萃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行政法学精萃(2004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3年)
《公共选择理论与司法权的界限》,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3期
《论危机管理中的权力配置与责任机制》,载《法学家》2003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6期予以摘编刊载(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3年)
《行政许可的合理化与相对人的权益保障》,载孙琬钟、江必新主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益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6月版
《论政策制定的程序化、法制化和民主化》,载《政府法制建设》2003年第5期
《明确法律定位,建立健全教师奖惩和救济机制》,载《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17期(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3年)
《日本行政执行制度研究》,载《法学家》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关于行政执行权力配置的思考》,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8月12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2年第6期全文转载
《教师聘任制与教师的地位——以高等学校教师为中心》,载《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1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行政程序立法的构想与反思》,载《法学论坛》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
《论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行政许可的原则》,载《法制建设》2002年第2期
《论劳动教养的目的及政府和社会的责任》,载张绍彦、陈兴良、储怀植主编《理性与秩序——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8月版
《政务公开和参与型行政》,载杨解君编《行政契约与政府信息公开——2001年海峡两岸行政法学术研讨会实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行政强制中的和解——三环家具城案的启示》,载《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
《日本国会议员选举制度与宪政建设》,载王晓民主编《议会制度及立法理论与实践纵横》,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关于依法行政观念的十个问题》,载《岳麓法学评论》第二卷,2001年11月
《行政诉讼与司法能动性——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案的启示》,载《法学前沿》第4期,法律出版社, 2001年2月版
《论行政诉讼判决的拘束力》,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9月17日
《宪政与法治行政的课题——宪法与行政法学领域的“现代性”问题研究》,载《人大法律评论》2001年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论坛》2003年第3期、第4期予以全文连载
《日本的行政法治之路》,载应松年、袁曙宏主编《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版
《论完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载《人大法律评论》第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行政诉讼的界限与行政法学研究的课题》,载《行政法学研究》第28期,1999年12月
《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20年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1999年第1?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1999年第3期转载
《日本行政法的概念、对象和范围》,载 《外国法译评》1998年第3期
《关于行政法的特点》,载《法制与社会发展》第3期,1998年6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1998年第4期转载;《法制建设》1999年第1~3期连载
《日本行政处罚的理论与问题》,载《法学家》第39期, 1996年12月
《规制行政与行政责任》,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2期
《日本宪法诉讼理论与实践发展述评》,载《法学家》第32期, 1995年10月
《关于行政行为理论与问题的研究》,载《行政法学研究》第11期,1995年9月;人大书报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 年 第 期全文转载
《关于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载《兰州学刊》第79期,1994年8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研究》199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大胆借鉴、勇于创新、建立完整系统的行政法体系》,载《行政法学研究》第7期,1994年7月
《中国公务员制度论考》(日文,博士论文要旨), 载日本《一桥论丛》108卷5号,1992年11月
《中国国情与公务员制度的导入》(日文),载日本《一桥研究》第17卷第2号, 1992年7月
《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展开与课题》(日文),载日本《一桥研究》第14卷第3号, 1989年10月
《行政诉讼中和解的法理》(上、下)(日译汉,[日]南博方著),载《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号(2001年3月);冬季号(2001年11月)
《日本行政法的现状与课题》(日译汉,[日]南博方著),载《行政法学研究》第13期,1996年10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1996年第4期全文转载
《中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汉译日,董成美著), 载日本《一桥研究》15卷1号, 1990年4月
迄今共发表论文(译文)200余篇
著作类:
《比较行政法——给付行政的法原理及实证性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行政法Ⅰ[第四版]行政法总论》(独译,[日]盐野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行政法Ⅱ[第四版]行政救济法》(独译,[日]盐野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行政法Ⅲ[第三版]行政组织法》(独译,[日]盐野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法科学生读本 迈入法学之门》(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法科学生读本 法学进阶之路》(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行政规制与权利保障》(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比较行政法——方法、规制与程序》(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参考书》(合主编,第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日本国会》(独编著),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行政法》(独译,[日]盐野宏著,姜明安审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4月版
《比较行政法》(合编著,副主编,撰稿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日本行政法通论》(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行政法专题研究》(合著,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政处罚实务全书》(副主编), 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年5月版
《日本行政法》(合译,第一译者,[日]南博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版
迄今共参加编写各类教材20余部
代表性项目
《给付行政法原理与民生行政研究》(08AFX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课题 2008年)
《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A0803)(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重大课题 2008年)
《北京地方旅游法规范体系研究》(北京市旅游局委托研究课题,2008年)
《北京城市建设管理法律体系现状研究》(北京政府法制研究会委托项目 2008年)
《我国邮政行政复议制度研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委托项目 2008年)
《我国邮政行政复议的配套制度和相关制度研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委托项目 2008年)
《知识产权重大问题研究》(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委托项目 2008年)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模式研究》(国务院法制办、信息办委托项目 2006年)
《外国专业人才引进与管理立法研究》(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 2004年)
《国家科研项目监理的法学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军口管理中心863项目2003年)
《规划法制化问题研究》(国家计委发展规划研究项目 2003年)
《政府规制与行政许可》(01SFB2028)(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 2001年)
《亚洲开发银行“行政许可”课题研究》(国务院法制办委托研究 2000年)
《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政府规制责任》(999-328004)(国家教育部资助年轻优秀教师基金项目 1997年)
《日本法律制度研究》(96JBY820006)(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1996年)
E. 金华中院
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现下辖婺城、金东2个区,兰溪、东阳、义乌、永康4个县级市和浦江、武义、磐安3个县共个基层法院27个人民法庭,其中,有25个法庭获得 “五好法庭”称号, 4个法庭获得省级“模范五好法庭”称号。中院现有干警为155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83.2%。
近年来,金华中院紧紧抓住公正高效司法这一法院工作生命线,不断强化“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牢固树立“管理促公正,管理出效率”的理念,努力克服案多人少矛盾,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圆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审判任务,稳步推进司法改革、队伍建设等工作。2008年,全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1348件,审结11108件,解决诉讼标的金额39.2亿元。收、结案数列全省第三(编制数在全省位列第5位),人均结案数居全省各中院第一,生效裁判申诉率在全省各中院中最低。因工作成绩突出,中院荣立集体三等功。
当前,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处在一个蓄势待发、谋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以党组书记、院长徐建新为班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紧密围绕实施“队伍作风建设年”、“质量效率改革年”、“全面工作规范年”三年建设总体规划,着力确保“理念正确、审判公正、执行高效、队伍廉洁”,为争创先进法院而努力奋斗。
“金华法院网”开辟有包括新闻快递、诉讼指南、裁判文书、法官论坛、调查研究、最新公告等十多个栏目,全面提供金华法院工作的动态资讯。我们力求通过这个窗口,将金华法院的工作信息畅达于社会,真诚接受您的监督并寻求您的支持。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实现司法工作的终极理想——公平和正义!
期待您们从这里点击,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监督我们法院各项工作和建设,这是对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必将推动我们勇往直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同时真诚地欢迎您对法院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把“金华法院网”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全力打造法院与社会交流、融通、互动的资讯平台。
F. 溧阳市人民法院院长
溧阳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04 年 2 月 2 日在溧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溧阳市人民法院院长 武宝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 2003 年法院工作情况和 2004 年法院工作安排,请予审议。
2003 年法院工作的基本回顾
2003 年我院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 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 " 回顾过去,开拓未来 " 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法 官队伍职业化建设为主线,牢固确立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全面开展审判工作,大力加强队 伍建设,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 5166 件 (含旧存 196 件),审结 4887 件,结案标的金额为 25482.05 万元。全院干警精神振奋,工作 热情高涨,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和进取意识不断增强,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全年共有 11 个 内设部门、 42 名个人分别受到省政法委、省高院、常州政法委、常州中院等部门的各种表彰 和奖励。去年,我院在先后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法院、荣记集体三等功和连续多年被评为 " 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 " 等荣誉的基础上,又再接再厉,团结拼搏,荣获了全省法院五年 一次的 " 两庭建设先进单位 " 荣誉和五年一次的 " 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 " 荣誉,最近,常 州中院党组已决定向省高院为我院申报集体二等功。我们的做法是:
一、坚持司法为民,强化服务意识,全面开展各项审判工作
司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一年来,我院按照 " 重点在司法,核心在为民,关键 在落实 " 的要求,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合法权益。
(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努力营造安全的治安环境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是人民法院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我院继续深入贯彻 " 严打 " 方针,进 一步突出打击重点,严惩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杀人、抢劫等八类恶性犯罪以及 多发性的盗窃、抢夺犯罪。坚持依法 " 严打 " ,确保办案质量,对每一件案件严格把好事实 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全年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 276 件 349 人,有 12 人被判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有 22 人被判处 5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有 315 人被判处 5 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拘役。同时,我院还注意将 " 严打 " 整治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紧密结合起来,依法 充分适用财产刑,重视对赃款赃物的追缴,没收犯罪分子非法聚敛的财产,彻底摧毁其经济 依托。全年共对 189 名犯罪分子判处了罚金和没收财产,金额达 380 余万元。为配合税法宣传 月,我院集中审理了一批涉税犯罪大案,严惩了各种涉税犯罪分子,共审结此类案件 5 件 10 人,涉税金额 760 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 310 万元。根据上级法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适 时集中宣判了一批恶性犯罪案件,造成声势,震慑犯罪,对预防和减少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 。
(二)切实加强民商事和行政审判,努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全年我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 2937 件(含旧存 138 件),审结 2755 件,解决争议标的 12261.57 万元,平等地保护了各类民事主体,较好地化解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 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
一是依法调处各类民事纠纷,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通过依法审理各类婚姻家庭、相邻关 系、劳动争议等纠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强化调解机制 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调解在各个诉讼阶段的作用,将庭前调解、庭中调解和裁判后的教育 说服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尽可能地减少当事人之间的对立。全年审结婚姻家庭类纠纷案 件 904 件,审结公民之间各类权属、财产继承纠纷案件 607 件,审结劳动报酬、劳动争议案件 60 件,以调解方式审结各类民事案件 791 件,调解结案率超过了 50 %。同时,我们强化了对 群体性民事案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根据 " 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 " 的工作 原则,区分性质,讲究策略,把握时机,加强教育疏导。在我院审理的几起群体性涉农案件 中,承办人员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切实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 果与社会效果。
二是依法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我院妥善处理涉及企业改制、买 卖合同、金融纠纷、企业承包、租赁等案件,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对各项经济改革的支持、 引导和规范功能,着力创造公平合理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审理企业改制案件中,坚持支持 改革与规范改革并举,适用法律法规和改制政策相结合,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金融案件,加大保护力度,及时有效地采取查封、冻结等保全措施,尽力帮助金融机构 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促进我市创建 " 金融安全区 " 活动的开展。全年 共受理各种经济合同类案件 647 件,审结 575 件,解决争议标的 4234.37 万元,促进了经济的 健康稳定发展。
三是依法稳妥审理行政案件,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我院行政审判工作始终坚持既监督和 支持依法行政,又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思路,切实把好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 关,并不断拓宽行政审判延伸工作,加强与行政机关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到相关行政机关授 课和交流,帮助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规范具体行政行为。全年共审结行 政案件 32 件,同比上升 23 %。此外,我院还实施了对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审查听证制,全年共 审查 206 件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其中对 101 件案件实施了听证。经听证,有 40 件案件当事人主 动到行政机关履行了义务,有 10 件案件因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不符合强制执行条件,被 建议撤回了执行申请。通过审查听证,真正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的桥梁。
(三)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院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员单位之一,一年来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不断做好审判工作的延伸服务。一是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工作。我院与司法局加强 了沟通协调,共同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促进了人民调解工 作水平的提高,从而把大量民事纠纷解决在基层。二是改进对青少年犯罪的审判方式。针对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我们尝试了 " 圆桌审判 " 方式,即审判人员与公诉人、辩护人以及被告 人的法定代理人围绕同一圆桌展开 " 座谈式 " 庭审,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 真正落实到庭审的全过程,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三是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深入学 校进行法制宣传,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和防止犯罪;通过创办《溧阳日报》法苑专刊,让广 大群众学习法律常识;通过常州电视台 " 法庭内外 " 节目转播庭审活动,让社会公众知晓诉 讼过程;通过在街头、村边进行法制宣传等活动,送法进社区、进村镇。
(四)进一步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努力营造规范的法治环境
一年来,我院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执行工作的新特点,找准 " 执行难 " 的症结所在,抓住关键 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切实提高了执行效果。全年共执结各类案件 1802 件,执结 标的 13211.48 万元,案件执结率达 97 %。一是放弃工休假日,构建快速执行机制。随着执行 案件难度的增大,被执行人躲避执行 " 本领 " 的提高,我院执行人员自觉自愿放弃工休日, 坚持节假日加班执行的优良传统,并实施了节假日值班制度,凡遇法定节假日,每天由一个 执行组轮流值班,只要下落不明或外逃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在本市范围内出现,权利人可以 随时举报,不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执行人员接报后都及时赶赴现场依法处置。二是狠 抓执限意识,切实提高实际执结率。为进一步提高执行人员的执限意识,我院在各执行组内 开展了办案竞赛活动,通过每月一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同时,为积极贯彻全国法院系 统清案工作精神,我们还实施了执行情况周汇报分析制度,规定各执行长每周要汇报案件执 行情况,分析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督促案件执结的期限。通过狠抓执 限,执行案件的平均办案周期大大缩短,由上一年的 99 天缩短至现在的 45 天。三是创新执行 理念,推行听证制度。一些疑难复杂执行案件的当事人由于对法院执行工作不理解,经常到 法院吵闹或到有关部门上访,给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压力。为此,我院推行了执行听证制度, 并邀请市人大、政法委、信访局、当事人所在地政府等有关部门人员到场,让每位当事人充 分主张请求,提供证据,进行辩论,同时做好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公布案件事实和执行情况 ,消除了当事人的埋怨情绪,解决了一些棘手的老上访问题。
二、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主题教育,着力塑造高素质法官队伍
去年,我院根据上级法院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 " 回顾过去,开拓未来 " 主题教育活动, 为努力造就一支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法官队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以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去年 6 月,最高法院统一部署在全国法院系统开展 " 回顾过去,开拓未来 " 主题教育活动, 我院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日程安排, 从组织上、制度上、时间上保障了这一活动有章可循,落到实处。活动中,我们向每位人大 常委、政协常委、各镇区和有关部门共发送征求意见、建议函 95 份,广泛征询他们对法院工 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还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由院领导带队,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分头 向市四套班子、政法各部门、金融部门、有关行政执法机关、重点镇区和重点企业等登门征 求意见,听取建议。对征求到的各类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了梳理汇总,制订整改措施。为 使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我们开展了 " 我为法院建设发展献一计 " 活动,广大干警以主人 翁姿态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共收集到 100 多条),其中不少意见和建议 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为增强干警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爱 ,继前一年组织全院干警到监狱看 " 犯人 " 、接受警示教育后,我们又组织干警到贫困地区 看 " 穷人 " ,接受思想教育。 8 月份,我们在两天内共捐款 5630 元,由审判长、执行长以上 干部 60 人分 6 个小组到本市上兴镇 16 户困难家庭访贫问苦,使干警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通 过这次主题教育活动,全院干警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积极出主意、提建议的多了, 讲学习、比工作的多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常州中院对我院的主题教育活动给予了高 度评价,并向省高院作了推荐;省高院对此很感兴趣,专门来我院检查调研,并给予了充分 肯定,还向最高法院作了推荐。
(二)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中心,努力营造凝心聚力促发展的氛围。
继 2001 、 2002 年度我院领导班子连续被市委评为 " 团结、廉洁、开拓 " 好班子后,我院进一 步加强了对干警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一是加强党组理论学 习。年初,我们制订了《 2003 年党组理论学习意见》和《党组中心组学习 " 三个代表 " 重要 思想专题计划》,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切实提高了 " 立党为公 ,司法为民 " 的意识。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年初,我们专门制订了纪检监察工作意见, 就如何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加大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提出了要求,并在领导 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和纠正司法不正之风三项工作上狠抓落实。我们在全院开 展了 " 两个务必 " 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还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状》,确保队伍不出问题。一年来,全院干警的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共拒收礼金价值 43 230 元,拒吃请 386 人次。在 12 月份召开的全省法院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表彰大会上,我院被评 为全省先进单位,并作为基层法院先进代表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赢得了广泛赞誉。三 是加强基层创安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法院的有关工作要求,我们制定 了《溧阳市人民法院服务 " 两个率先 " ,创建 " 平安溧阳 " 活动实施意见》,并找准切入点 和结合点,在依法打击犯罪,调节民事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 主力军作用,为实现 " 两个率先 " ,创建 " 平安溧阳 " 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
(三)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切实抓好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一年来,我院着力加大了制度建设的力度。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干警责任。 1 月份我院 实施了 " 双百分 " 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每季度对各部门工作(分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两部分 )分别进行百分制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同评先评优和奖金分配挂钩,奖优罚劣。通过考核 ,各部门工作都有了较大的起色,干警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二是贯彻 " 六条禁令 " ,提升法院形象。去年 4 月 18 日省高院颁布 " 六条禁令 " 后,我院 迅速部署,专门召开干警大会贯彻落实,要求全院干警高度重视,经常对照检查。我们还将 " 六条禁令 " 在《溧阳日报》上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并对执行情况明查暗访,对违 反 " 禁令 " 者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三是制定 " 八项承诺 " ,改进工作作风。在广 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院认真研究制定了《溧阳市人民法院服务 " 两个率先 " 八项社会承 诺》,即职守 " 第一要务 " 、打造铁案工程、严格审限执限、确保廉洁办案、畅通信访渠道 、实施司法救助、强化法制宣传和构筑人才高地,使我院的院务管理、审判质量、办案效率 、工作作风等有了明显的改进。
(四)以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法官业务素质
我院在法官职业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了推进力度。一是开辟 " 法官论 坛 " ,拓展法官业务交流渠道。我们从 5 月份起在全院开辟了法官论坛,每两个月举办一次 ,由主讲法官介绍自己在学习、工作、办案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成功经验,供大家学习,借 鉴,也可对审判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法律适用等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大家探讨、辩论,指 导审判实践。从已组织的 4 次论坛情况来看,干警们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很高,气氛相当 活跃,收到了比较理想的预期效果。二是加强宣传调研,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我院继 续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法官职业化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在调研上, 编写了 5 期《溧阳审判研究》,刊登了本院干警学术论文及优秀裁判文书 70 余篇,有 20 篇文 章在省级、地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法院信息、简报工作,在常州地区法院系统也名列前茅 。我们还编写溧阳日报《法苑》专版 10 期,发表各类宣传稿件 57 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注重岗位培训,着力提高干警业务素质。我院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的长期合作,先后 邀请南大和华政知名教授来院作法学讲座,让广大干警进一步开拓视野,了解法学动态。我 们组织了 21 名干警参加第二期电脑培训,至此我院 50 岁以下绝大部分干警已能熟练操作电脑 ,并获得全国计算机一级 B 资格证书。同时,我们还不断抓紧干警的学历提高工作,现在在 职法官本科以上学历的已占 44.4 %,其余未达本科学历的也都在参加各种形式的本科学历 教育。有 8 名年轻同志还报考了研究生,攻读法学硕士学位。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庭审观摩 活动,增强审判人员的庭审驾驭能力;每月评选优秀法律文书展示上墙,培养法官严谨细致 的审判作风;每季度上墙公布各审判人员的办案数量、办案质量和办案周期,提高法官的审 限意识和质量意识。
三、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司法理念,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创新是法院各项工作不断发展的动力。一年来,我院按照最高法院的统一部署,开始着法袍 开庭审理案件,与此同时,我们还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力度,使我院的 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一)改进审判运行机制,确立公正高效的司法新理念
一是积极探索案件繁简分流,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我院在立案庭成立了 " 速裁组 " ,专 门审理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争议不大且法院无需依职权调查取证的民事案件。全年速 裁组共审理速裁案件 58 件,全部在半个工作日内办结,调解率达 100 %,提高了办案效率, 节省了审判资源,减轻了当事人的讼累,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二是归口管理司法鉴定 工作,进一步确保司法公正。针对以往鉴定工作均由案件承办人自行对外委托,既分散人力 财力精力,又可能引起当事人合理怀疑的问题,我院年初成立了司法鉴定室,对涉案鉴定进 行归口管理,统一受理立案,统一对外委托,杜绝了案件承办人员与社会鉴定机构的直接接 触。同时,在对外鉴定机构的选择上,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由有关各方共同协商选定 ,协商不成的,由司法鉴定室从具有鉴定资质的机构库中随机选定。这样,我院的司法鉴定 工作实现了良性循环,为公正执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是加强人民陪审员制度,充分发挥 陪审协调作用。在我院受理的婚姻家庭类案件中,有的矛盾相当激烈,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 会恶性事件。去年 4 月,我院聘任了 12 名妇联干部为新一届特邀人民陪审员,目的就是要积 极发挥其自身优势,切实维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并做好相关的引导、调解、宣 传、息诉工作。实践证明,妇女特邀人民陪审员在法院处理相关案件中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 作用,受到了妇女同志和承办法官的一致好评。
(二)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新机制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年初,我们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政策,坚持干部队伍 " 四化 " 要 求和德才兼备原则,把一批群众基础较好、工作实绩较大的干警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上来, 并加强对干部的平时考察,及时做好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警钟常鸣,防微杜渐。去年 3 月 ,我们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开展了新一轮审判长、执行长选任工作,通过公平、公开竞争, 17 名同志走上了我院新一轮审判长、执行长岗位,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完善信访接待机制,树立亲民便民的法院新形象
去年,我院在如何进一步加强信访接待、完善信访格局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一是实施法官 值日制度。上半年,我院实行了法官值日制度,由中层干部轮流担任值日法官,负责查实当 事人身份,解答当事人问题,引导当事人诉讼,维持审判和办公秩序。院党组每两周召开一 次来信来访分析碰头会,由信访督办组对近期来信来访情况进行书面汇报,提出相关处理意 见。自实施法官值日制度以来,共接待来访当事人 5614 人次,登记备案、提交信访督办组案 件 50 余件。二是完善院长接待制度。我院在原有基础上,加强了院长接待制度,由原来的每 周一次增至每周两次,并由执行局长协助接待,全年院长接待来访当事人 281 人次,进一步 畅通了信访渠道,提高了信访工作质量。随着我院信访接待制度的逐步完善,一些可能引发 矛盾激化的苗头性问题被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起到了社会稳定 " 减震器 " 的作用。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通过全院干警的共同努力,我院各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 新的进展,有些方面成效比较明显,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好评。在此,我想特别提一下,我 院新审判办公大楼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已经圆满竣工,正式投入使用。这一工程作为我院的 百年大计,完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方法进行 " 阳光操作 " ,被不少领导誉为 " 大手笔 规划、严要求管理、高质量施工 " 的典范,它使我院的审判条件一举跻身全省乃至全国基层 法院的先进行列。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社会各界的配合帮助、全院干 警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其中也包含在座各位的关心、支持、帮助甚至心血。借此机会, 我谨代表法院党组和全体干警向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包括在座各位)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并衷心地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对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继续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成绩面 前,我们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省高院 " 六条禁令 " 颁布后,大部分干警执行得比较好,但还有极少数执行得不够彻底,个别干警特权思想依 然存在,缺乏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影响了我院的整体形象;二是随着法官职业化建设的不 断推进,部分审判人员存在业务素质不够高的问题,影响了审判工作的质量;三是 " 执行难 " 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际执结率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影响了人民群 众对法院的满意度;四是我院干警整体学历层次还不够高,本科学历比例与审判工作要求还 有距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判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此,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加 以解决。
2004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新机遇, 2004 年我院工作的总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 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确立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在法院工作中的统领地位,坚持服 从服务大局,践行 " 公正与效率 " 主题,全面加强各项审判和执行工作,为创建 " 平安溧阳 " ,实现 " 两个率先 " 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在具体工作部署上,我们将着 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依法服务 "两个率先"为目标,全面加强各项审判工作
2004 年我们要继续依法公正高效地审理各类案件,抓实抓好案件的审结率和实际执结率,不 断夯实依法服务 " 两个率先 " 的基础。继续坚持 " 严打 " 方针,巩固和发展 " 严打 " 整治斗 争成果;继续参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依法审理各类民事、商事和行政案件,营造 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继续深入贯彻执行中央 11 号文件精神,不断探索执行工作新路子,提 高案件实际执结率,切实解决 " 执行难 " ;继续坚持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拓展服务 " 两个率先 " 的领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以深化法院改革为主旋律,不断完善审判和执行工作机制
2004 年将要开始实施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我们要继续从审判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 ,理顺审判工作关系,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深化审判方式改革。根据案件繁简分流的要求, 进一步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想方设法减轻当事人的讼累,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审判效 率。要进一步提高审限、执限意识,完善诉讼证据规则的运用,提高审判人员驾驭庭审的能 力;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科技手段,提升司法活动的科技含量,提高办公 信息化、现代化水平;要继续深化执行管理体制和执行权运行机制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实现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裁判权威。
三、以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为主线,努力提高法官队伍素质
2004 年我们要进一步把法官教育工作纳入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切实加强思想作 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要正视法院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 问题改起,从有利于改善干部队伍形象的关键环节抓起,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法院队伍的信 任和信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院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坚决清除极少数干警中存在的有法 不依,执法不严,裁判不公甚至徇私枉法的现象。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强化重才、识才、 引才、爱才、用才的人才观念,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路子。
四、以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络工作为契机,主动接受代表监督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高院和常州中院有关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文件精神,增强 " 四 个观念 " ,做到 " 四个完善 " 。一是要增强全局观念,完善代表联络工作运行机制。对一些 重大的、人大代表关注的案件和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要在 " 主动、深入、经常 " 六个字 上下功夫,推动我院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要增强法律观念,完善自觉接受人 大代表监督的制度。坚持主动向人大汇报法院工作,及时、认真处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 2004 年,我们将选择一些有典型意义的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法庭庭审活动。三是要增强 创新观念,完善联络人大代表的工作方式。采取聘请各级人大代表担任特邀陪审员、特邀咨 询员等形式,进一步拓宽联络渠道,完善联络方式。四是要增强责任观念,完善联络人大代 表的工作机构。我们将专门建立人大代表联络室,设立人大代表联络员,确保与人大代表的 联络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自觉化。
各位代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法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 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全面开创我院工作新局面,为我 市早日实现 " 两个率先 " ,建设 " 平安溧阳 " 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
2004.2.2下午
G. 如何构建和谐机关
内容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重要目标之一,构建和谐机关正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而必须完成的任务。单位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的和谐,必须要单位和谐。本文基于如何构建和谐机关这一论点,分“和谐机关的内涵和标准”、“构建和谐机关所包含的内容”、“构建和谐机关所应采取的措施”三个分论点,全面阐述了和谐机关的内涵,指出了和谐机关评价的标准与和谐机关包含的内容,提出了构建和谐机关应采取的措施,集中突出了“构建和谐机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一主题思想。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 内涵 标准 内容 措施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主义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努力的方面很多,其中,构建和谐机关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机关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和谐,首先机关必须要和谐。同时,作为法院来说,构建和谐机关,又是提高司法能力的重要举措。影响司法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有知识上的、方法上的、业务素质上的、思想道德上的,还有环境影响上的等等,其中环境影响是影响司法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积极向上的、运转有序的、关系融洽的和谐环境更能激发全体职工的进取心,增强全员的战斗力,有助于法院司法能力的提高。所以,构建和谐机关应该成为我们当前一项紧急的工作任务。本文作者就如何构建和谐机关谈谈个人愚见。
一、和谐机关的内涵及标准
所谓“和谐”是指协调、和顺、融洽、无矛盾冲突、无相互抵触之意。“和谐机关”的基本内涵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人与单位之间相互依存、单位与外部环境融洽联通,整个机关形成一个政令畅通、人和气顺、运转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一个和谐的机关应具备以下三个标准:
1、有一个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机关活动的主体是人,一个和谐的机关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既有个人自由发展空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平台,又有全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团结友爱、互守诚信、相互促进的团队精神。这是评价一个机关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
2、有一个高效运转的良好秩序。一个和谐的机关不只是表现在人气的和顺,而且还表现在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秩序,这是衡量机关和谐的另一个重要标准。高效运转的良好秩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各项制度科学实用。单位制定的制度必须真正管住人,激发人。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单位真正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二是激励机制科学到位。一个单位所设定的激励机制是否真正能激活单位职工的内驱力,在单位职工中是否能真正形成一个人人比贡献、个个创佳绩、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则是检验激励机制是否科学到位的具体标准。三是工作成效令人满意。这是一个单位最终的价值取向,用人民的满意度来检验个人的工作业绩,用社会的认可来衡量单位的工作成效,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体体现,对于审判机关来讲,更是司法为民的根本要求,是检验一个单位高效运转秩序的很重要的因素。
3、有一个美化宜人的工作环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要有一个优良的物质环境。物质装备,办公条件要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要有一个优良的文化环境。包括环境布置体现浓烈的文化氛围,各项活动体现深度的文化熏陶,各项举措有利于长知识,增长才干等。三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各界对单位的关心和支持,各级领导对单位的重视和倾斜等。
二、构建和谐机关所包含的内容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构建和谐机关的总体要求,从根本意义上讲,和谐是指职工与职工、职工与单位、单位与外界的全面和谐。具体来讲,构建和谐机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建构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和谐的机关首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确保人和,人和出凝聚力、战斗力、生产力,人和出感情、出健康、出效率,所以,以人为本,构建一种和谐的、融洽的、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机关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体现人文关怀,构筑凝心工程。主要做到“四个关心”:一是关心职工身体健康。要做到定期为职工检查身体,建立职工健康档案,适时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职工搭建强身健体的平台;二是关心职工待遇,要做到积极争取政策,落实职工的政治和经济待遇,让职工该得的能得到,该享受的能够享受到,切忌漠不关心,对职工的待遇不闻不问。三是关心职工生活。要积极想办法解决职工子女就业的后顾之忧,要经常过问职工生活中的冷暖,对于较困难的职工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帮助,对职工家中的红白之事,要组织进家慰问,使之切身体会到单位的温暖;四是关心职工进步。对职工在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绩,要及时给予奖励。对职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析,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查找原因,排遣自卑心理,帮助其树立信心,鼓励其迅速从困难和挫折中走出来,使之丢下包袱,开动机器,继续走向希望。同时,还要注意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对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年青人,既要注意给他们提供锻炼和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其“冒尖”,又要严格要求他们,使其避免误入歧途,半途而废。对中年人要充分地信任他们,让他们发挥顶梁柱的作用。对年老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充分尊重他们,使他们尽情发挥余热,起好传帮代的作用。通过以上措施,要使机关人员对本机关既有“家”的温暖,又有家的责任感。
②体现相互尊重,创造和谐环境。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可以聚合人心,形成合力,促进各项工作。一是加强职工的道德教育。讲道德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又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要在单位内部大力开展人人讲道德的教育活动,要大力提倡说文明语言,做有道德的事,要教育职工积极传承中华文明,做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模范,带头落实“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人人做到以德服人,以德感人,以德聚合人心。二是加强人际交往关系的正确导向。要通过一些有益的制度和活动,正确引导同事与同事之间、职工与领导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的交往向着健康、正常的方向发展,做到相互尊重,不耍个性,相互交往不扯是非,相互信任不搞欺骗。要以“让世界充满爱”的广阔胸怀净化人的灵魂,感化人的思想,使之在家庭尊敬长辈、教育子女、关爱兄弟姐妹;在邻里,尊老爱幼,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在单位,团结同事,尊敬领导,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三是大力开展遵纪守法教育。要在全体职工中大力开展遵纪守法的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人人依法办事,遵守各种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清正廉洁,不贪、不占,吸取“饿鼠长寿,蛙死温水”的古训,做到淡泊名利、淡泊金钱、心如止水。只有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更加纯洁,更加和谐,更加长久。
③体现平等竞争,营造良好氛围。
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仅要求相互关心、相互友爱,更主要的还应该在工作上做到“三分三合”。即职能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责任上分,决策上合,对全局工作,本职工作表现出最诚挚地热心,最大限度地进取,形成一个人人争先创优,个个干事创业的浓厚的工作氛围。一是要在政治上引导人。要时刻关心单位职工的政治上的进步,充分发挥单位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功能,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其找准人生的坐标,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使其在政治上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不先进走向先进。二是要在机制上激励人。要建构科学的用人机制,不断激发机关每一位成员的创造力。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不同知识层面的人,搭建适合每个人施展才华、辐射能量、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工作平台,“是虎就给一座山,是猴就给一棵树”,让其既能享受到自由发挥的乐趣,又使其保持必须通过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进取精神。使差者有进,能者更能,使每一位成员能以自己的创造和奉献体现社会的认同,获得人生价值。同时要合理确立目标。目标既不能偏低,也不能好高骛远,要让干警跳起来摘得到“桃”,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工作有成效,兢兢业业干事,开拓创新出成果的能人给予优厚的奖励。给那些无所事事,工作只求过得去无任何建树的人,以必要的警示。给那些工作不出成绩,业务水平偏低而又不虚心学习,只想投机取巧的人给予相应惩罚。三是要在业务上锤炼人。要根据个人的不同特长、不同能力、不同爱好,安排适合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要通过压担子,加负荷,使之尽力所及。要通过开展工作评比、竞赛、互帮互带等活动,使职工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成绩不断突出,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2、构建一个高效、规范、有序运转的工作机制。
构建一个政令畅通、运转协调、科学有序的工作机制,使单位各项工作出现蓬勃生机,让人民满意,让社会满意,让各级领导满意,这是构建和谐机关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如果说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机关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构建高效有序运转的工作机制则是构建和谐机关的重心和目的。结合法院实际,具体应该建好以下四个机制:
①建立公正的审判机制。一是建立公开透明的审判制度,实施“阳光工程”。要大力加强公开开庭、公开宣判、公开举证认证制度,把审判过程置于社会、群众的监督之下。严禁暗箱操作,提高公信度。二是强化实体、程序并重的审判观念。既要严格按程序操作,又要注意查清案件事实,正确运用法律,做到程序到位,裁判公正,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三是实施裁判文书层层把关制度,确保审判质量。四是要加大案件的调解力度。要遵循“能调则调,以调为主,当判则判”的原则,讲究调解艺术,采取多种调解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审判阶段“握手言和”,以此化解矛盾,减少一些不安定因素。五是加大案后释法力度。案件裁判后,利用送达的机会,向当事人进一步诠释法理,讲明道理,详解理由,让当事人明白自己输在哪里,赢在何处,以防止不必要的上诉、申诉、缠诉。通过以上这些措施,使法院审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使审判程序步入良性循环。
②建立规范的执行机制。一是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执行人员数量足、素质高;确保装备满足工作需要;确保经费到位。二是在审执分立的大前提下,在执行部门内部也要实行审查裁判权、命令权、执行权相互分离,既使权力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又使执行快速运转,提高效率。三是合理构建上下联动、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大疑难案件、重大案件的交叉执行力度。四是注重执行方法的研究,讲究执行艺术。五是进一步加大执行和解力度,着力化解矛盾。通过以上措施,努力使“执行难”进一步缓解,最大限度地确保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实现,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法院公正司法的形象。
③建立科学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制定科学的案件质量考核制度;二是制定案件评查制度;三是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四是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五是制定当事人持卡监督制度。从法院而言,应形成以立案庭为载体的信访接待监督机制,以审监庭为载体的案件质量评查监督机制,以纪检监察部门为载体的案件查处预防监督机制,以政治处为载体的目标管理考核监督机制,以执法监督员为载体的外部监督机制。通过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确保审判秩序合法规范,确保审判质量得到提高,确保公平正义得到伸张。
④建立良性互动的职工学习机制。一是要制定严格的学习制度,督促单位职工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丰富知识营养,提高自己的两个素质。二是以活动为载体,为职工搭建学习、研讨的平台。要适时地开展“法官论坛”、“知识竞赛”、“学术辩论”、“听庭评审”等活动,为职工提供一个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争论学术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以此来推动单位工作进入一个更高的层面。
3、构建一个和谐、优美、舒心的工作环境。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能改变人”。一个单位有一个舒心的内部环境,可以激发单位职工奋发向上的热情,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增添无穷的信心和情趣,达到人与环境自然的和谐美。因此,构建和谐的优美环境,形成人与环境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机关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①打造优美的物质环境。一是要改善办公条件,要使办公条件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特别要注重办公条件的科技含量。二是要搞好物质装备,要按照上级法院的统一要求,配齐有关物质装备,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三是搞好办公、住宿、区域的绿化、净化、美化工作,形成一个规范、整洁、优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②打造和谐的文化环境。一是在办公楼内部墙壁上,要有相应的名言警句,使人一走进办公大楼,就有一种浓烈的文化气息。同时也使单位职工经常被这些名言名句所折射出来的精神境界、生活哲理所熏陶,使之提高文化素养,提升思想境界。二是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劝,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有教育意义的参观考察活动,符合机关特点的培训活动,以使职工达到展示才华,张扬个性,彰显能力,烘托氛围,扩大视野,提高素质的目的。
③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一个单位的和谐不仅仅是内部的和谐,还要注重外部环境的和谐。尤其是作为法院,案件涉及到千家万户,人财物又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更应该注重外部环境的和谐。要处理好党委领导与法院依法独立办案的关系,要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法院工作,与各部门之间也要多协调,多沟通,努力营造一种党委积极关心、政府积极支持、其他单位尽力配合的和谐外部环境。
三、构建和谐机关应采取的工作措施。
构建和谐机关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长效措施,加以构建。根据机关特点,结合法院实际,构建和谐机关至少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强化全员参与的责任感。
构建和谐机关,既是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作为法院来说,有利于净化心灵,摒弃糟粕,促使司法公正,提高司法能力,推动法院工作全面快速发展。所以,机关领导和全体职工应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机关的重要性,并树立“和谐机关,人人有责”的观念,把思想统一到构建和谐机关的具体要求上来。做到全员参与构建,人人尽职尽责。
2、加强领导,抓好带头,强化表率作用的诱导功能。
构建和谐机关,领导是关键,这个关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构建和谐机关,纳入领导重要决策内容之列,无论是制定长期规划目标,还是制定短期目标任务,都要把构建和谐机关纳入规划之中,认真分析,合理确定方法步骤,真正把构建和谐机关落到实处。二是领导自身作为和谐机关的一份子,要带头落实构建和谐机关的各项要求,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表率:第一,做遵纪守法的表率。和谐机关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机关里的每一位同志遵守纪律,依法办事,言行举止合乎规则,要想其他同志做到这一点,领导首先要带头做到,要做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公正、公平办事,遵守各项法律、严于律已,清正廉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单位职工做出表率。第二,要做诚信文明的表率。做到言既出,行必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待他人;努力克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霸主习气,更不能出现滥用手中权力,随意打击报复自己的职工,造成单位人人自危的局面;争做文明公民,用自己的文明言行,影响职工,带动单位形成和谐的文明诚信的氛围。第三,要做讲道德的表率。要带头讲社会公德,做到为人诚实善良,处事谦虚谨慎,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不搞阴谋诡计,不拉帮结派,不结党营私,树立良好的公德形象;要带头遵守职业道德,做到司法公正,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思想,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在群众面前不摆老爷威风,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要带头讲家庭美德,尊老爱幼,打造和睦家庭,为职工做出典范,树立良好的美德形象。第四,做勤奋工作的表率。领导要带头兢兢业业工作,既要抓好份内工作的管理,又要带头亲自操作,既要做“会管”的领导,也要做“会做”的领导,要带头出效率,出成果,带头搞好学习、带头提高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用扎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业务本领,丰富的工作业绩影响自己的职工。
3、针对薄弱,突出重点,努力化解各种矛盾。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推动事物不断发展的动力。一个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对这些矛盾只有用心地去化解,才能确保和谐机关的顺利构建。一是针对人际关系方面的矛盾,要善于做深入细致地思想工作,在找准摸清矛盾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个别谈话、交心谈心、民主生活会、细腻的工作方法等方式,解开思想疙瘩,着力化解矛盾,使关系走向和谐。二是针对管理上的矛盾,要随时抓住矛盾的焦点,调整管理方式。管理上的矛盾往往是因为有的目标制定的过高,使职工丧失了工作信心。有的是因制度考虑得不周全,使制度不切合实际。有的是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走样等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些原因,要及时修改有关管理制度,调整有关管理方式,使制度更趋合理,管理方法更切合实际,使工作秩序步入正常化轨道。三是对于外部环境上出现的矛盾,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化解。外界环境上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与地方党委关系不和,与监督部门关系僵化,或是与有关行政单位有矛盾等,这些矛盾容易使法院工作形成孤立无援的境地,造成极大的被动。出现这样的矛盾,要及时从自身查起,找出产生矛盾的原因,及时进行沟通,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对地方党委做到多请示、多汇报,特别是有关重大疑难案件,要尽量做到事前沟通,取得一致意见,减少事后摩擦;对监督部门要多汇报自己的工作,虚心接受他们的监督,对有不同的意见,也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对有关行政单位要注重工作方式,切忌居高临下,严肃过份。总之既要做到严肃执法,公正执法,又要做到处理好关系,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使法院工作得心应手。
H. 甘肃政法大学的院系设置
概况
一、法学院的基本情况及近几年的发展
法学院成立于1985年,前身为甘肃政法学院法律系。2001年5月,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原法律系和经济法系的基础上,组建了法学院。
学院有法学和社会工作2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普高本科学生共2269人,其中法学本科专业2094人,社会工作本科专业 175人。
近年来,法学院严格遵循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硕士点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突破进展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法学院全体教职工经过努力,于今年年初取得了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5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硕士点建设的重大突破。法学院已经建成1个省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5个校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
(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法学院在学校的支持下,通过引进、进修、培训、进行学术交流等各种方式,从数量和质量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3年,法学院共有教师92名,2006年达到114名;2003年有教授、副教授34名,2006年达到44名;2003年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29名,2006年达到54名。师资队伍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不断提高,保障了教学和科研的健康发展。
(三)对外学术交流成绩显著
法学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自2003年以来,共承办全国性的法学学术会议5次。根据最近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的通知,我院还将承办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在“请进来”的同时,我们还坚持“走出去”,每年派大量的教师,参加全国各种学学术会议。2004、2005、2006三年外出参加学术交流的教师到达70多次。
(四)科研成果层次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
2004年以来,法学院教师共取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司法部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0项。近年来,法学院教师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法学专业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近40篇;在法律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教材近30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5项。法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层次和在全国影响不断扩大。
(五)办学特色鲜明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我校形成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主动为地方法治建设服务”的办学特色,这一办学特色主要依托法学院形成。法学院教师中有近50%受聘于国家机关和各种社会组织,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基层就业,法学院也被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有14名教师受聘担任甘肃省人大地方立法特邀研究员。面向基层和地方的师生社会服务活动成效显著。
(六)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
经过我们不断的探索和比较,我们确定了法学院的发展目标,这就是:经过几年的建设,把法学院发展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特色鲜明的法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基地,使法学院进入全国主流法学院的行列。
二、法学院在本科教学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近年来,法学院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在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围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加强优势专业建设,积极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
近年来,法学院为强化法学优势专业的建设,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修订和调整了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法学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建成民法学、宪法学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重点课程9门,取得省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学奖35 项。目前,法学本科专业已经成为甘肃省乃至甘、青、宁、新4省区的优势法学本科专业。同时成为我校公安学、管理学、政治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专业。
在加强优势专业建设的同时,法学院还从充实师资、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积极进行新办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目前,社会工作专业的师资增加到8名,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日趋完善,社会工作实验室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二)不断完善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近2年来,法学院在执行学校教学规章制度的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共制定教学规章制度14个,通过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的《法学院试题库建设和使用办法》、《法学院教师阅卷、登分规范》、《法学院学生查阅试卷规范》,完善了考试、考核制度,使考试、考核更加公正,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又如,通过《法学院学生评教办法》、《法学院领导听课评教办法》等,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监督。)通过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法学院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教学秩序和效果良好。
据2004-2005网上评教统计,我院教师30%为优秀、64%为良好、6%为合格。2005—2006网上评教,58%为优秀、41%为良好、1%为合格。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法学院十分重视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我院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实习和实训:法学院实习内容、计划、组织安排有明确的规范。为加强实习工作,法学院先后和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等政法机关协商,确立了12家实习基地,保障了专业实习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又建成了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模拟审判和观摩审判等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共进行模拟审判40多场,观摩审判12场。
2.毕业论文:法学院制定了详尽的毕业论文指导细则和规范要求,选派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毕业论文。2006年实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部答辩,使毕业论文的质量较前几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开展以“明法讲堂”等各种学术活动,通过学术活动促进教学
2005年4月以来,法学院开展了以“明法讲堂”为核心的系列学术活动,邀请省内外、国内外有名的专家学者、司法实践部门的工作人员到我校做学术讲座。这一活动在全校乃至甘肃省高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一年半来,共举办明法讲堂、校友论坛、律师论坛、法官论坛、检察官论坛等系列学术活动共 60余次,包括王保树、吴志攀、陈光中、江伟、沈四宝、朱慈蕴、叶林在内的一大批国内知名学者和司法实践部门的业务骨干到法学院讲学。在2006年调整教学计划时,我们总结经验,设置了律师论坛、法官论坛、检察官论坛等实践性强的课程,从而使这一活动走向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法学院十分注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近年来,我们通过播放“商务礼仪”、“百家讲坛”等节目、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辩论赛、专业演讲赛等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共举行第二课堂活动40余次。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了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六)采取各种措施,狠抓学风建设,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1.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风建设。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采用先进带后进,党员干部包学生的“传、帮、带”方式,以点带面,做实思想政治工作;第二,通过多种形式,募集资金设立“院友助学基金”、“合睿律师助学基金”、“沈四宝奖学基金”、“贫困学生慰问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第三,经常邀请成功校友、法律界知名人士来校,通过座谈、讲座等形式,指导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择业,做活思想政治工作。
2.在学校率先实行班主任和辅导员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
3.采用电子手段进行学生管理,避免了学生管理中的不公正现象。
4.建立班级档案,对学生的学习等各种表现进行全过程跟踪。
(七)法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
1.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吃苦精神强,能扎根基层,适应基层工作需要,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学生就业情况良好,2005届本科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近90%。 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前身为甘肃政法学院公安系,初建于1989年,于1996年9月经公安部同意、省政府批准创建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由甘肃省公安厅和甘肃政法学院共同领导。
公安分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体改生管理办公室、分团委等五个管理机构;设有物证技术实验中心、甘肃省司法鉴定中心等2个研究机构;设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警务技能、公安基础等5个教研室;有省级重点学科1门,校级重点学科3门;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禁毒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侦查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
分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职教师58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体改生、计划外学历教育生等各种教育类型,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800余人。分院五千余名毕业生,就业覆盖全国公安、国家安全、海关、司法、军队、边防等系统。现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公安分院历任领导一览表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王章合 公安系系主任 1989.8.9--1992.5.15
史忠基 直属党支部书记(副处) 1989.8.9--1993.3.2
薛禄辰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1.4.22--1992.7.13
公安系系主任 1992.7.13--2000.6.9
公安分院副院长(正处) 1996.9.20--2000.6.9
郭万里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2.7.13--2001.5.31
公安分院副院长 2001.5.31—2003.3.28
刘炳灿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6.4.10—1998.11.5
魏克强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6.4.10—2000.6.12
公安系副系主任(主持行政工作) 2000.6.12—2001.5.31
公安分院副院长(副处、主持行政工作) 2001.5.31—2002.12.18
公安分院副院长(正处) 2002.12.18—2009.4.7
王志礼 公安系党总支副书记 1996.10.2—2000.6.12
郝洪涛 公安分院院长(兼任) 1996.9.20—2001.7.20
董天良
蔚振中
王章合
白瑞庆 公安分院副院长(兼任)
杨正 公安系党总支书记 2000.6.12—2001.4
公安分院党总支书记 2001.4—2008.2.27
公安分院调研员 2008.2.27—
姚华 公安系副系主任 2000.6.12—2001.5.31
公安分院党总支副书记 2001.4—2003.5.30
公安分院副院长 2001.5.31--2003.5.30
蔚振中 公安分院院长(兼任) 2001.7.20—2003.9.17
王肃元
张浪亭
薛秋生 公安分院副院长(兼任) 2001.7.20--
樊峰岗 公安分院党总支副书记 2003.6.3—2004.6.25
赵聚忠 公安分院院长(兼任) 2003.9.17-- 管理学院成立于1993年。经过16年的发展,现有专职教师49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0名,讲师17名,助教15名;有39名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现有专职管理人员7名,在校学生2000多人。
学院下设工商管理、财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三个教研室,建有包括财务会计综合实验室、现代物流仿真实验室、商务电子模拟实验室(包括经济科学实验)、ERP实验室和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室五大功能模块的商务实验实训中心,该中心拥有固定资产近500万元;另外,与省内工商企业联合建立了10个较为稳定的实习基地。现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6个本科专业,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的“企业管理”、“会计学”和“国际贸易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管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等为校级精品课程。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以培养面向企业、服务西部的“法商结合”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门人才。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开设了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大教学模块。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以“法商结合”为目标,进行改革,同时,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社会保障法》、《技术创新管理与知识产权法》、《法务会计》、《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法律》、《统计学与统计法》、《税收与税法》等一批“法商结合”的特色课程,并自编了相关课程的讲义。
近三年,全院教职工在省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30余篇,省级130余篇;主编或参编出版专著、教材10部,承担了省级项目5项,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资助项目30项。有2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甘肃省第九次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三等奖,有3项成果获甘肃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另外还有3项成果获得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三年来,共邀请4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来我院讲学,极大地促进了我院的学术研究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管理学院现已成为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管理类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自建院以来,已向社会输送税务、审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毕业生1500多人,为我省及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几年来,随着我院办学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我院毕业生在就业、考研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多名毕业生考取了上海财经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研究生,也有多名毕业生在公务员招考中成绩优异,分别被各地国税局、银行等单位招录。
学院的发展目标是:立足甘肃,服务西部,面向企业;突显经管互补、法商结合专业特色;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应用性、复合型特色的专业人才;遵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按照甘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办学优势更加鲜明。力争成为甘肃省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的示范和典型,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工商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技能,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了解管理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富有进取意识及开拓精神,能在各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经济管理部门、教育科研单位从事管理、规划、咨询、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运营管理、人才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案例讨论、社会调查、计算机模拟实训、管理见习、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
财务管理专业(设公司理财方向、金融与投资管理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具备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项目评估、金融学、金融会计、投资学、管理信息系统、国家税收、经济法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计算机模拟实训、实验、案例讨论、社会调查、企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市场营销专业(设连锁经营方向、营销策划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和富有现代思维与创新意识,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营销管理和能力,基础知识深厚扎实,实际技能较强,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营销策划、经济法概论、消费者行为、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案例讨论、计算机模拟实训、社会调查、管理见习、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系统地掌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具备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法概论、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人才测评与业绩评估、薪酬设计与管理、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专题调查、社会调查、企业实践、计算机模拟试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物流管理(设供应链管理方向、物流信息管理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物流管理相关理论,能在各类企业从事物流管理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运筹学、经济法概论、物流管理概论、物流信息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案例讨论、社会调查、计算机模拟实训、管理见习、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熟练运用计算机,具有较强的外语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能在涉外经济部门、外资企业以及政府机关等单位从事国际贸易和内贸营销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世界经济概论、市场营销学、财政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国际经济学、国际结算、金融学、国际投资与合作、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国际市场营销、计量经济学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案例讨论、课程见习、社会调查、计算机模拟实训、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
I. 帮人维修太阳能从梯子上跌落下来受伤如何赔偿
看你们签订的是何种合同
如果你们签订的是 承揽合同,对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高院简介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现任领导
法院大事记
法院新闻
今日看点
法院信息
新闻发布
媒体传真
热点评论
基层动态
案件信息
法院公告
法官培训
交流动态
刑事审判
民商审判
行政审判
审判监督
法案解析
院长论坛
法官论坛
社会看法
学术园地
诉讼指南
诉讼须知
执行须知
鉴定导航
“五个严禁”举报电话
案件管辖
风险提示
举证须知
旁听程序
申诉信访
司法援助
诉讼费用
诉讼知识
司法技术处介绍
有关规定
资格查询
推荐机构
纪检监察
先进典型
法官风采
法官手记
法官文苑
法官书屋
书画摄影
他山之石
执行动态
执行救助
执行公告
立案裁判文书
民事裁判文书
刑事裁判文书
行政裁判文书
再审裁判文书
执行裁判文书
常用法规
司法解释
新法速览
民商法
诉讼程序法
宪法及宪法性法律
刑法
行政法
民法
民事诉讼法
刑法
刑事诉讼法
行政法
行政诉讼法
组织法
总类
其他
法庭故事专栏
涉诉特困人员救助机制
环保法庭 矿产资源司法保护
少数民族法官培养机制
量刑纳入庭审辩论办法
法院网络访谈
法官与律师之关系
民族法官风采
司法公开在云南
领导活动专题
“云岭法官为人民”征文
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专题
全省法院院长会议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解放思想讨论活动
司法改革专题
法院专题
山东、上海学习交流专题
知识产权保护在法院
综合报道
相关评论
代表发言
法院专题
与法同行
法院直播
会议点播
互动交流
学院建设
培训信息
在职教育
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社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行站
简介
工作动态
法警信息
经验交流
2009年第一期
2009年第二期
2009年第三期
2009年第四期
2008年第六期
2008年第五期
2008年第四期
2008年第三期
2007年第一期
2007年第二期
2007年第三期
2007年第四期
2007年第五期
2007年第六期
2006年第一期
2006年第二期
2006年第三期
2006年第四期
2006年第五期
2006年第六期
2005年第一期
2005年第二期
2005年第三期
2005年第四期
2005年第五期
2005年第六期
卷首语
本期特稿
回顾2008
重要会议报道
本期策划
法官论坛
审判实务
调查研究
视点
与法同行
本期之最
卷首语
本期特稿
本期策划
深度调查
法官沙龙
本期关注
行政审判研究
审判实务
来稿撷英
法官论坛
案例分析
媒体观点
与法同行
本期之最
会议报道
纪实
卷首语
本期特稿
本期策划
重要会议报道
征文选登
调查研究
本期关注
审判实务
专家访谈
司法改革
案例分析
与法同行
本期之最
法苑
人民法庭巡礼
卷首语
本期特稿
院长论坛
征文选登
法官沙龙
重要会议报道
司法统计分析
审判实务
经验交流
案例分析
法苑
与法同行
本期之最
视点
动态信息
人民法庭巡礼
案件纪实
卷首语
本期特稿
法律沙龙
法院文化
审判研讨
法官论坛
案例分析
海外传真
专访
文苑
卷首语
本期特稿
法律沙龙
法官论坛
知识产权
审判研讨
改革与探索
案例分析
立案之窗
法官随笔
专家访谈
卷首语
本期特稿
人民陪审员
审判实务
改革与探索
法官论坛
审判研讨
队伍建设
高院审委会案例
案例分析
法院文化
他山之石
卷首语
本期特稿
视点
执行专栏
审判实务
改革与探索
调查研究
典型感召
法官论坛
法院文化
高院审委会案例
案例分析
海外传真
文苑
卷首语
本期特稿
人民陪审员专栏
立案之窗
改革与探索
法官论坛
审判实务
司考专栏
典型感召
案例分析
动态信息
文苑
卷首语
讲话摘要
本期特稿
报告解读
司法改革
法制新闻
重大案件
十佳法官
大事记
与法同行
法官论坛
法官论坛
本期视点
专题研究
审判实务
执行专栏
改革与探索
队伍建设
本期关注
院长论坛
本期关注
专题研究
审判实务
执行专栏
改革与探索
法苑看台
案例分析
法官手札
本期关注
法官论坛
审判实务
执行专栏
改革与探索
法苑信息
案例分析
本期特稿
卷首语
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专刊
卷首语
本期特稿
本期关注
海外传真
法文化
政工园地
改革与探索
审判实务
民事调解
法官论坛
法苑信息
法官随笔
案例分析
人民陪审员专栏
卷首语
本期特稿
法律沙龙
海外传真
政工园地
审判实务
改革与探索
司法鉴定
高院审委会案例
执行专栏
案例分析
法官论坛
法苑信息
基层传真
专家说法
院长论坛
审判实务
纪 实
执行专栏
案例分析
民商法研究
先进典型
信息港
改革与探索
两会专题
政工园地
法官随笔
文苑
卷首语
院长论坛
审判实务
党员先进性教育专栏
纪实
案例分析
先进典型
民商法研究
法治时评
调解专栏
信息港
改革与探索
政工园地
文苑
特别关注
卷首语
院长论坛
禁毒专栏
审判实务
纪实
案例分析
先进典型
婚姻家庭法专栏
法律信箱
信息港
改革与探索
随笔
文苑
特别关注
观点摘要
院长论坛
禁毒专栏
审判实务
纪实
案例分析
先进典型
封面新闻
信息港
执行专栏
改革与探索
政工园地
文苑
海外传真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稿
卷首语
院长论坛
来稿撷英
政工园地
纪实
信息港
本期关注
案例分析
执行专栏
改革与探索
审判实务
法官随笔
文苑
卷首
院长论坛
本期关注
经验交流
来稿撷英
纪实
信息港
案例分析
执行专栏
改革与探索
审判实务
调查与研究
争鸣与评说
文苑
首页
|
法院概况
|
新闻广角
|
热点聚焦
|
审判实务
|
司法论坛
|
诉讼导航
|
走近法院
|
法院文化
|
聚焦执行
|
裁判文书
|
法律法规
|
专题报道
|
精彩专题
|
法苑视频
|
互动交流
|
云南省法官进修学院
|
法警之窗
|
审判与法治
|
您现在的位置: 云南法院网 >> 审判实务 >> 法案解析 >> 正文 施工跌落谁之过?
作者:蔡桂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0-8-18 13:59:29
字体:小 大[简要案情]
2008年,被告宾川县鑫盛百货五交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百货公司)委托宾川县某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代建位于宾川县城鑫盛小区的房屋。主体工程完工后,经百货公司与小区业主共同选定了经工商登记从事防盗窗制作、安装的个体工商户即被告刘某某为该房屋防盗窗安装工程的安装人。后由小区业主分别与刘某某签订防盗窗安装协议,并向百货公司交纳协议约定的每平方米100元的费用。被告王某某系该小区S幢三楼2号房屋业主。协议签订后,经刘某某与原告辛某某口头协商,将其承包的前述部分防盗窗安装工程交由辛某某进行安装,由刘某某每平方米支付安装费15元。2009年11月10日中午,辛某某欲安装王某某所在的S幢楼房五楼房屋的防盗窗,在其沿该幢房屋外墙自下往上攀爬的过程中,从王某某户防盗窗外坠落至地面,致胸12椎体、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事发当日,辛某某即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医治过程中,刘某某为其支付现金13000元。经鉴定,辛某某的伤达捌级伤残,需后期治疗费11000元。辛某某出院后,多次与被告方协商,双方对赔偿事宜未达成协议,原告辛某某起诉到法院,要求三被告共同赔偿其各项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77877.55元,其中要求赔偿未出生的胎儿的被抚养人生活费8075.70元。
[争议焦点]
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当事人争议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百货公司、刘某某、辛某某之间系何种关系。辛某某诉称刘某某承包了百货公司房屋的防盗窗安装工程进行安装,后雇请其进行施工,认为刘某某与百货公司之间系承包关系,与自己系雇佣关系。但百货公司辩称其与刘某某从未签订过安装防盗窗的承包合同,与刘某某都不曾发生过任何的民事法律关系,当然就不可能与辛某某发生民事法律关系。刘某某则提出自己承包了百货公司房屋的防盗窗安装工程后,并非雇请辛某某为其施工,而是将部分工程转包给辛某某完成,其与辛某某之间是转包关系,不存在雇佣关系。
二、辛某某从王某某户防盗窗外坠落的原因。辛某某诉称事发当天,其是被王某某家为装修房屋而擅自架设在其户防盗窗上的电线触电而坠落;王某某则辩称辛某某诉称存在触电事实,最起码应向法庭提供我户防盗窗带电的证据,而辛某某除了自己的陈述外,就此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事发后经电力公司调查,我户的防盗窗上并不带电,且从辛某某伤后的医治情况无法看出其所受伤与电击有关,比如说电灼伤、心脏和血压的表现等。辛某某作为高空作业的作业者,在未作任何安全确认,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的情况下进行高空作业,有可能是自己失手坠落的。
三、本案法律责任应如何承担。辛某某认为:百货公司将建筑安装工程承包给无资质的个体工商户刘某某进行施工,对我的损害应承担选任过失责任;王某某作为业主在整幢楼尚未通电的情况下,私自接电入户,因电线破皮漏电致使我触电受伤,应承担赔偿责任;刘某某作为我的雇主,也应承担赔偿责任。同时三被告系共同侵权,应相互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百货公司认为:协议都是各业主与刘某某签订的,公司没有与刘某某签订承包合同,与刘某某及辛某某均未发生任何的民事法律关系,不存在选任过失,不应承担民事责任,应驳回辛某某对公司的诉讼请求。王某某认为:从形式上看我虽然与刘某某签订了《防盗窗安装协议》,但此次防盗窗安装工程实质上是由百货公司组织实施的附属工程之一,公司审查了刘某某的营业资质后,以每平方米100元的价格将防盗窗安装交给刘某某承作,我只是按照公司的要求向公司交纳安装费,只认防盗窗安装好交付给自己这一结果,其余一概不管。公司才是定作人,刘某某是承揽人。辛某某提供的证据不能证实触电事实的成立,要求我承担赔偿责任缺乏必要的事实依据,其诉讼请求不应得到法庭的支持。刘某某则认为:我与辛某某之间是因转包而产生的加工承揽关系,我只认安装好防盗窗这一工作成果,辛某某受伤发生在工作成果交付之前,且辛某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无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高空作业,受伤是其疏忽大意造成的,我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事发后我出于人道主义才预付给辛某某13000元人民币的。
四、辛某某主张胎儿的被抚养人生活费应否支持。辛某某认为,事发时其妻怀有身孕,因此次事故自己已身带残疾,对胎儿出生后的抚养能力有所降低,被告方应赔偿胎儿的被抚养人生活费。被告方则认为,首先根据法律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为胎儿保留权利仅在继承法中才有规定,在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司法解释中对此并无特别规定。其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的对象应当是伤害事故发生前与受害者形成了实际抚养关系的人,辛某某为尚未出生的胎儿主张被抚养人生活费,显然是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的。
[法院审理]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如果就案办案,原告的经济损失很难及时得到弥补,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人的利益,有效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法院多次做双方的工作,反复将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及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分析给双方,让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诉讼的风险。一方面事情已经发生了,特别是案件都已经到了法院,必须要面对,采取回避或相互推诿的方法是不行的,对辛某某的损失必须拿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协商处理此事,既能将双方的损失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又能切实化解双方的矛盾和纠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用最低的诉讼成本了结诉讼”。对于法院和当事人来说,案结事了和控制风险都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努力,法院成功调解了本案,由百货公司、王某某、刘某某分别赔偿辛某某各项经济损失6000元、3000元及34000元,并当庭支付了赔偿款。
[法官评析]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区建筑拔地而起,修路修沟渠的工程也大幅增加,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能从中渔利,往往随意转包或分包部分工程,出现层层分包、层层渔利的“多倒手”现象,最底层的承包人或分包人才是实际的施工人,而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往往都很差,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造成实际施工人或其雇请的工人伤亡,在损害发生后各承包人或分包人之间相互推诿,大家都不想承担责任,导致受害人的权利不能得到及时保护,此类案件大量涌进法院。而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因层层转包或分包时,各转包人或分包人只考虑自己的眼前利益,没有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甚至违反法律规定任意进行转包或分包,对接受转包或分包的人资质审查不严,所签合同内容简单,相关责任约定不明确,或者只是口头协议,连书面合同都没有,导致法院对涉及的转包或分包合同的性质到底属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还是劳务合同难以认定,对当中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性质也难以确认,不同的认定会界定不同的责任承担主体和承担方式,对当事人特别是受害人的利益影响重大,在这种情况下法院能否妥善审理此类案件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一是要边审理案件边进行法律宣传,把法律宣传贯穿于审理案件的各个阶段,让当事人及社会各界人事懂得应依法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加强对自身权利的保护意识,尽可能地减少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安全事故也要让损失有保障;二是要善于运用“大调解”机制,不惜调动一切社会关系,尽最大努力多做调解工作,争取以和谐的方式解决双方的纠纷,确保受害人的利益能得到实现,充分发挥法院民事审判平衡各方利益的职能作用。
(作者单位:云南省宾川县人民法院)
上一篇文章: 该案应以“劳务(雇佣)合同纠纷”确定案由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试析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完善
审判权滥用的防止和规制
我和党员过节日
寻 梦
毁果树、抢耕地、阻车辆
返回页面顶部Copyright &; 2009 www.GY.YN.GOV.CN 云南法院网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南三环陆家营 邮编:650228
总访问量:1598163人次
当前在线:8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