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法院
Ⅰ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可不可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出庭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依法应诉。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和副职负责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出庭应当说明理由。
(1)宁国市法院扩展阅读:
相关案件:
2018年10月29日上午,副市长田扬畅代表市政府,就宁国市曾某等三原告诉宣城市人民政府《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书》一案,在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庭应诉。宁国市政府负责人及承担具体组织实施征地工作的国土部门相关人员参加庭审旁听。
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在合议庭的主持下,依据各自掌握的证据,展开了激烈的举证、质证和辩论。市政府法制办主要负责人作为该案中市政府的代理人充分诠释了市政府作为复议机关当初作出不予受理行政复议决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依据,并就双方争议的核心焦点从案涉行政复议决定的合法性、合理性等多角度作了补充说明。
对原告方依法寻求法律救济最直接最高效的途径予以了明确的引导。
田扬畅代表市政府综合阐述了意见。他指出,一直以来,宣城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工作,市政府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定期对各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实施督查考核问责,并将督查情况作为依法行政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
他表示,对原告方通过复议、诉讼等法律途径寻求权利救济,完全理解并积极支持,同时也真诚地欢迎社会各界对我市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工作持续予以关注和监督。他指出,就本案而言,我们认为原告方提起的行政复议申请确实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宣城市政府依法受理的范围。
原告方已经就征地批复不服向省政府提起行政复议申请,同时,原告方若对宁国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后续征地实施行为不服,仍然可以继续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渠道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庭审结束后,田扬畅带领宁国市政府负责人与原告方及其委托代理人进行了深入沟通,宁国市政府负责人进一步了解了原告方的案件诉求和要求,表明了进一步沟通协商、协调处理的明确态度,对原告方提出的正当诉求宁国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在后续工作中认真研究、妥善处理。
市政府负责人此次出庭应诉,在全市行政机关中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出庭应诉,依法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典型示范作用,营造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浓厚氛围。
参考资料:人民网-
宣城:市政府负责人积极出庭应诉 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参考资料: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法律
参考资料:最高人民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Ⅱ 宁国市人民法院,最近几年,刑事案件判的最重的是,多少年
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
自诉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的期限,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二审刑事案件,应在二个月内宣判。
Ⅲ 求法律与人情相悖的典型案例
裁判要旨
调整同一对象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因规定不同的法律后果而产生冲突,应当按照我国立法法规定的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后法优于前法以及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等法律适用规则,判断和选择所应适用的法律规范。
案情
原告汪新华系第三人宁昌公司的职工,从事塑料涂覆工作。2002年3月23日,汪新华和同事徐勋和在车间上中班,徐勋和在换网时发现汪新华突然躺倒在地上,宁昌公司立即将汪新华送到海螺集团公司总医院抢救,该医院诊断为脑出血。后经南京脑科医院诊断为烟雾病。汪新华多次向被告宁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宁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汪新华申请工伤认定超过1年的受理时效为由,于2005年8月8日作出《关于对汪新华要求工伤认定申请答复的函》,对汪新华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未予受理。汪新华不服该答复函,于2005年9月1日向宁国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该案经宁国市人民法院审理,作出[2005]宁行初字第22号行政判决,对宁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该答复函予以撤销,同时判令宁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依法受理汪新华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并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宣判后,宁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不服该判决,向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经该院审理,判决驳回其上诉并维持原判。上述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被告宁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2006年6月1日作出编号为“宁国认定004020060040”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对原告汪新华工作期间突发脑出血未予认定为工伤。原告汪新华不服该工伤认定结论,于2006年6月7日再次向宁国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被告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致本案行政纠纷产生。
裁判
宁国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据此,当事人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应先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提起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而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九条规定:“职工或者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工伤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该条的规定与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三条的规定相抵触。由于工伤认定办法属于部门规章,其效力低于作为行政法规的工伤保险条例,故本案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执行。原告未先行申请复议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符合法律规定。宁国市人民法院遂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七)项和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裁定:驳回原告汪新华的起诉。
汪新华不服一审判决,向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本案各方当事人对不服工伤认定结论,依法可资权利救济的法律程序和途径应适用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均无异议。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是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的具体含义应如何理解、该条规定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是否冲突?以及上述法律规范如因规定不同的法律救济途径而产生冲突,人民法院如何选择应适用的法律规范?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三条针对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职工所在单位不服工伤认定结论的情形,设定了专门的救济程序,该条与之相关的文字表述内容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本案中,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对上述条款的规定内容在理解上产生歧义。上诉人汪新华认为不服工伤认定结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以申请行政复议为必经程序。对当事人争执的该焦点问题,法院认为,人民法院在裁判案件中对于具体法律规范的应用解释,是人民法院适用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对于所适用的法律规范,一般按照其通常语义进行解释;有专业上的特殊含义的,该含义优先;语义不清楚或者有歧义的,可以根据上下文和立法宗旨、目的和原则等确定其含义。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三条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不服工伤认定结论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从该条“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规定内容以及该条上下文的整体结构和表述内容来看,一审法院确定行政复议程序是当事人不服工伤认定结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符合该条规定的内涵和要义。因而,上诉人汪新华称其依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既可以向有关单位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与该条规定的内容相悖,依法应不予采纳。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法律依据,并可以参照规章。在参照规章时,人民法院应当对规章的规定是否合法有效进行判断,对于合法有效的规章,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行政案件的审判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工伤认定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赋予了当事人不同法律救济途径的选择权,与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内含的复议程序前置的内容明显抵触。上诉人称两者之间的规定内容不存在“相抵触”,显然不能成立。鉴于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三条和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内容相冲突,两处法律规范的层级和门类各不相同,分属于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且本案中不存在依据立法法规定的程序逐级送请有权机关裁决法律规范冲突如何适用法律的情形,因此,一审法院按照我国立法法规定的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法律适用规则,认定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效力低于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三条,审查、判断、选择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三条作为本案应适用的法律规范,并由此认定上诉人的起诉未经由行政复议的前置程序,不符合我国行政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确定的起诉条件,对上诉人的起诉从程序上裁定予以驳回,对本案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未进行实体审查,并无不当。上诉人汪新华关于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九条未经法定程序被废除或修改,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即应当适用的上诉意见,与我国行政诉讼法赋予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径行审查规章的规定是否合法有效并决定是否参照适用规章的规定内容不相符,故其上述意见和理由,二审法院不予采信。
[2005]宁行初字第22号行政判决解决的行政争议的性质为不服被上诉人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而本案纠纷的性质为不服被上诉人作出的工伤认定结论。该两种不同性质的行政争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赋予了当事人不同的法律救济程序和途径,对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的决定,当事人不以行政复议程序为提起诉讼的必要条件,既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此,前案一审法院立案受理并作出实体判决并不能当然成为上诉人据以认为本案一审法院裁定违法的合法根据,上诉人称一审法院同种类型的案件未作出同一处理的意见,没有事实依据。
综上,宣城中院认为一审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七条、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十五)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本案案号为[2006]宣中行终字第30号)
安徽省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司含江
Ⅳ 宁国司法警察好不好
要从多个方面考虑。
1首先,军衔会很高,越会受人尊重。司法警察授予警衔,警司及以下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或省一级人民检察院授予,警督,警监由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司法警察警衔最高为一级警监。2司法警察的待遇是有法律保障的。根据《人民警察法》第七十八条(工资待遇)国家建立符合人民警察职业和岗位特点的工资、津贴、奖金、补贴等保障制度。3工作内容是,司法警察是隶属于司法机关,依照法律、根据命令,协助司法人员进行司法活动的警种。它包括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两大类。(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警卫法庭,维持法庭秩序,押解犯人出庭受审,执行搜_、拘传、送达、协助执行人员执行法院判决和裁定,协助检察人员进行侦察活动等。
Ⅳ 我是危险驾驶醉,被法院判了一个月,请问进宁国市看守所会是怎样,会受罪吗
如果是醉酒抄驾驶的,已经构袭成危险驾驶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至于在法院判决后是否会被立即逮捕并送看守所,要看法院的判决结果的: 1,如果法院判决是判拘役,并判缓刑的,则不会被逮捕,当然也就不会被送看守所的。 2,如果法院没有判缓刑,则在法院宣布判决后会被立即逮捕,并送到看守所羁押。
Ⅵ 河北省法院保险费补足差额案
工伤规定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应当
补足职工的工伤待遇
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10-06-03
公司因没有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使职工未能充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而被
告上法庭。近日安徽省宁国市人民法院审理了该起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
一审判决支持了原告要求被告补齐工伤保险待遇差额的诉讼请求。
原告梁某系被告宁国某公司职工2007年5月22日下午原告在工作工
程中右手掌不慎被齿轮绞断。经法定部门鉴定梁某致伤为工伤劳动能力障
碍为四级。同年11月第三人宁国市医保中心以被告为原告缴付的工伤保险费
对原告的工伤保险待遇进行核定并将核定款32047.66元拨付至被告处。被告
扣除已为原告报销的医疗费后支付原告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两个
月)、工资等共计26907.52元。
原告认为被告未按原告实际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致使原告获得的
工伤保险待遇大大降低遂向有关部门申请复议和仲裁未果后原告诉诸法
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在为被告公司工作过程中受伤经依法认定构成工
伤并被评定为四级伤残应当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被告作为用人单位应当以
劳动者的实际劳动报酬总额为标准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工伤保险费并将
参保情况在本单位公示。被告未尽上述义务致使原告未能足额享受工伤保险
待遇被告理应承担差额填补责任。
据此法院依法判决被告支付原告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不足部分11301.66元
并按月承担伤残津贴差额470.90元至原告退休时止。
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造成工伤者未能足额领到工伤保险待遇
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支付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Ⅶ 安徽省宁国市有名的律师有哪些
安徽博时律师事务所办事处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安徽博时律师事务所办事处
【联系人名】:艾劲丰
【办公地址】:安徽省宁国市市区金寨路327号 电话号码的话我有
Ⅷ 05634300206是宁国法院的号码吗
你接到电话说是中奖等,那都是骗子,说你不兑奖,承担违约金之类的内,他们多为冒充司法部门骗人容,打电话的那就是骗子的伎俩,不领奖起诉你,这不是逼着你中奖、领奖么,不觉的可笑么?有这等好事?中奖不领他们巴不得,就成他们的啦,还用起诉你?公安、法院不用电话、短信通知人,是直接送达文书。当事人签字。记住,不回复、不联系、不转帐。至于什么信息没关系,没有身份证原件什么都干不了.不理他就行啦。
如果是有诉讼纠纷,可以打过去问问
民事诉讼法
第八十五条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Ⅸ 对六大顽瘴痼疾的认识
摘要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