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的来源
1. 法官是什么
第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法官与法的独特关系。在英国,法律是法官创制的,或者说“发现”的,在大陆法系传统的国家中,法律是由国家创立的,然后由法官执行。在英国,法官是法律的主人,而在大陆法系中,法官则是法律的奴仆。这其中最为精妙的含义在于法律是否是国家的独占资源就决定着法官们的本质意义。在英国,法律是源于悠久的传统是由法官们发现的,它不仅约束社会,同样约束国王,以及后世的国家,人们服从法律也同样是源于法律是历史结晶的产物。这样,法官作为法律的发现者是超越社会与国家,同样在民众心中也有着至高的地位。在大陆法系国家中,法律是一个主权者的命令,法官不过是这个主权者的奴仆,它只能用于统治,人们服从它仅源于一种群体暴力的支持。此外,英国的法官们才是真正的法律技术专家。他们这种发现法律的声名绝非浪得虚名,布莱克顿曾言及一个习惯是怎样成为法律的:证明某个准则是普通法规则的唯一方法,乃是通过表明遵守该准则已成为了一种习惯,但是这里产生了一个非常自然和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使人们得知这些习惯或准则,而又是谁来决定他们的效力呢?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便是,由几家法院的法官来决定。他们是法律的保管人,是活的明断者,他们必须在各种疑问情形中作出裁决,而且还受其国内法进行裁决的誓言的约束……在证明普通法组成部分的这种习惯是存在方面,这些司法判决的确是所能够列举的最主要的和最权威的证据。[27]英国的法律是由法官们在一套严密的程序中依照一种独特技艺予以发现的这项技艺不仅包括遵循先例,还包括各种区别技术。这种法律的创制模式将法官们真正转化为法律技术专家,使他们比较容易的避免了政治的评论和其他干涉,也真正成为了法律所管辖一切事物的裁判者。 三、一个简单的答案 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在英国形成宪政框架的情形下,法律不仅仅管辖社会,同样管辖国家。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是其最为重要的内容,法官裁判的将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纠纷,还将包括个人与国家,社会与国家的纠纷,在近代这种纠纷的解决则是一个国家合法性证明的问题,作为合法性证明者的法官脱离国家,超脱于社会之上则是一个必然。一个现代学者眼中的法官的角色来源不仅仅与一个标准的裁判者有关,而且与一个政治问题的解决紧密相联。在英国,合法性证明的标准由于宪政框架的存在,将是由法律承担的,这些法律是由悠久的历史传统积淀而来,由法官们予以发掘,在这种背景下,法官必须的筹建一种封闭的程序来防止他者的干涉,用独特却又植根于英国大众的思维方式来确定此种法律,这样的技艺将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及自身合法性的证明。既然担当了这样一种近乎“上帝” 的角色,法官们的去俗化将是同样重要的,他们必须披上长袍,用公众少用的,难懂的拉丁文审判,他们要接受一种贵族式的教育和熏陶,用贵族的礼仪来标明自己卓然不群的地位。同样,为使这种知识、美德、法律推理技艺流传下去,他们组成了自己的职业群体,将这一切传习下去,并且用这种群体的力量对抗各种干涉,因为他们也知道个体在政治中将是渺小而不堪一击的。 通过这一段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答案:法官是拥有娴熟法律技艺、具有强烈贵族精神的知识精英群体或其中的一份子。 参考文献: [1]李猛·爱和正义[J]、书屋、2001,(5)。 [2][4][6][12]马克主编·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C]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3]伯尔曼著,贺卫方等译·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M]北京: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 [5][9][10][11][14][22]程汉大主编·英国法制史[C].济南:齐鲁书社2001。 [7] 伯尔曼著,贺卫方等译·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M]北京: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
2. 简述德国的法院组织
(一)司法系统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继承罗马传统的大陆法国家,德国在理论上承认“议会主权”,并至今坚持立法机构是法律的唯一源泉。因此,如果普通法系承认法院的立法作用和法律的多种源泉,那么大陆法——包括德国法——则认为成文立法是唯一有效的法律。传统理论认为法院的作用不是制订法律,而是机械地运用法律。甚至连法官是否应该“解释法律”都有争议,因为创造性的“解释”无异于制订法律。但在实际上,大陆法系的法院制法(Judicial Law-making)功能和普通法系少有差别。尤其是对于措辞笼统、含义广泛和历史悠久的典章,无论在何种法治国家,法院必须不时赋予典章的条文以时代含义,来弥补立法机构未能及时跟上社会需要之不足。(27) 当然,法院并不是形成司法决定的仅有机构。尤其在欧洲大陆,学者对司法规则的归纳、总结与形成,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所谓的法院制法,事实上是法院与法学界合作努力之结果。
与立法至上理论相联系,大陆法在理论上不承认先例规则。立法——而非法院——才是合法的法律源泉;立法条文与精神——而非以前的法院决定——必须在任何时候都得到各级法院的贯彻执行。而且所有法官——不论是基层或是最高法官——都同样受立法精神所支配,并独立地按照自己对立法精神的理解来决定案件。因此,大陆法在理论上既不承认先例的严格法律效力,也不承认最高法院决定对下级法院的绝对约束作用。最高法院只能撤销下级法院决定,但下级法院无须遵照最高法院对法律的解释,因为其最高忠诚在于成文立法,而非上级决定。然而在实际上,最高法院的决定和先例规则极少受到违背。在这方面,就和法院制法一样,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少有实质差异。
和美国相比,德国的法院系统具有分散化与专门化的显著特点。在美国,联邦和各州法院形成多套完整、独立的司法系统。联邦法院通常无权审理仅涉及州法的案件;虽然各州法院可以审理多数涉及联邦宪法或法律的争议,但最高联邦法院是联邦宪法与法律的最终阐释者。不论在联邦或各州法院,司法管辖权都是集中与统一的:普通法院有权审理涉及宪法、行政、刑事、民事或合同等通常类型的所有案件。相对而言,德国的司法权力在横向和纵向都有不同分配。在横向上,和普通法院不同,德国不存在统一的司法管辖权以处理全部领域的法律问题。通常的司法功能分布在五套平行与独立的法院系统:普通法院审理民法与刑事案件,四种特别法院分别处理行政、社会、劳动、与财政争议。通过在横向实行司法管辖分工,这些法院对其本专业的法律积累了丰富的司法经验。在纵向上,每个系统又根据等级,分成联邦、各州与地方法院。其中地方法院是初审法院,各州法院是上诉法院,联邦法院则是最高法院。《基本法》第95章规定:“[1] 对于普通、行政、财政、劳动、和社会领域之管辖权,联邦应建立联邦正义法院、联邦行政法院、联邦财政法院、联邦劳动法院、和联邦社会法院,以分别作为其最高法院。[2] 具有权能的联邦部长,以及由具有权能的各州部长和同样人数的众议院选举成员所组成的法官选择委员会,应联合选择这些法院的法官。”
因此,联邦并没有独立的司法系统,联邦法院只是最高上诉法院。
为了防止法院同政治势力同流合污的纳粹经历之重现,《基本法》第97章第二节为法官的人事、职位和收入提供了司法独立性:“除非基于法律提供的理由与形式,并通过司法决定,受到终身任命的专职法官,不得在违反其意愿的情形下,受到撤职、永久或暂时中止职位、给予不同职位或在职务限期终止前提早退休。立法可以对终身任命的法官规定退休年龄之限制。当法院结构或地区发生变化时,法官可被转移到另一个法院或调离职位,但他们必须保持全薪”。
另一方面,魏玛时期的教训说明,在保障司法独立性的同时,民主机构必须具有适当的法律机制,以防止法院滥用其司法权力。因此,第98章第二节规定:“如果联邦法官以官方或非官方形式,违反本《基本法》或一州的宪政秩序原则,那么在众议院的提请下,联邦宪政法院可以其三分之二多数,去决定该法官被给予不同职位或退休;并在故意违反的情形下,可决定将他撤职”。
(二)宪政法院的组织结构
如果美国几乎任何法院的法官都有权按照宪法而实行司法审查,那么德国的专门化法制系统,则要求成立特殊的宪政法院来处理宪政问题。1949年的《基本法》一反传统的立法至上原则,在通常的司法系统之上,建立了独立的宪政法院系统来专门处理宪政争议。联邦的每个州都有一个宪政法院,以处理涉及本州事务的宪政审查与司法审查。联邦宪政法院是其最高上诉法院,并和政府的立法与执法机构同样享有宪法地位。联邦宪政法院的院长职位,仅次于联邦总统、联邦总理、和联邦参众两院院长。《基本法》第94章第一节规定了联邦宪政法院及其组成:“联邦宪政法院应由联邦法官和其它成员组成。联邦宪政法院的一半成员应由联邦众议院选举,另一半由参议院选举。他们不得是联邦众议院、参议院、联邦内阁成员,或任何相应的各州政府机构成员”。
由于《基本法》只提供了一个结构轮廓,对组织与人事上具体细节之确定,被留待“联邦宪政法院组织法”。(28) 1951年的组织法正式成立了联邦宪政法院。它详细规定了联邦宪政法院的双庭结构及各自的管辖范围、联席庭(29)的权力、法官资格、司法选择程序、以及法官退休或撤换的条件。宪政法院分为两个庭,并各自具有独立的成员与管辖。如下详述,第一庭(First Senate)专门处理政治中立的司法审查(Judicial Review),听取涉及个人权利的宪政申诉及其它法院提交的具体宪政争议;第二庭(Second Senate)则专门从事宪法审查(Constitutional Review),以决定宪法政治机构之间的争议以及抽象法律审查。由于司法审查的案件数量占据全部宪政争议的95%,第一庭的工作量过分集中,因而后来一部分司法审查案件被转移到第二庭。如果两庭之间发生管辖冲突,或一庭将偏离另一庭所制定的先例时,那就由联席庭来决定两庭之间的争议。
宪政法院的法官必须至少40岁,并具有被选为联邦众议员的资格。和通常法院不同,宪政法院的法官并非必须全部是职业法官。事实上,在每个庭的八位法官中,只有三名是其它联邦法院的职业法官。但近来法官资格要求宪政法官必须通过两次全国法律考试。法官的来源主要是联邦法官、高级公务官员、联邦议员和大学教授。一旦被选为宪政法院的法官,除了作为大学教授之外,法官们在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其它专门职务。也和通常法官不同,宪政法官并非终身制。1970年的职务任期法规定,宪政法院的法官每届任期12年,不得连任。且即使任期未满,达到68岁的法官亦必须退休。强制退休防止了法院老年化,而单届任期则有助于保障法官的独立性。(30)
1962年之后,两庭的法官数量固定为16名,每庭八名。组织法规定两庭的法官皆由联邦两院联合选择;联邦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选择每个庭的四名法官,并且两院交替选择每个庭的庭长。在参议院,四名法官由全体参议员选出;在众议院,四名法官则由12名众议员组成的司法选择委员会(Judicial Selection Committee)选择。两个机构必须交流信息以防止重复任命。通常众议院的人选多为联邦法官或议会会员,而参议院人选则多为高级公务员。(31) 由于在两院,选择法官都需要三分之二多数的同意,任何一个主要政党——社民党或基督教民盟——的反对都足以阻止法官入选。因此,宪政法官的选择必须是两党联合努力的结果。另外,自民党通过政治妥协,也能够在两庭中各获一个席位。经由政党妥协过程,两院的通常能赞同素质优越的法官人选。
宪政法院的审理程序以书面为主。法院决定分为允许口头辩论的“判决”(Judgment)和仅基于书面辩论的“命令”(Order或者Ruling)。和美国法院不同,宪政法院的口头辩论并无时间限制,以允许双方充分表达见解;但绝大部分案件——即私人提出的宪政申诉——都只有书面程序。法院讨论秘密进行。通常根据法官之专长,每个案件都被分给一位主要负责法官,他对该案件提出报告意见(Votum),供所在庭的全体法官讨论。作为大陆法传统的一部分,法官必须效忠于司法机构,因而反对多数结论的意见为数极少。尽管1970年的组织法修正允许了反对意见之存在,超过90%的法院决定,至今仍然是受到全体法官赞同的一致意见。
《基本法》和组织法力图切实保障宪政法院的独立性。法官受到普遍尊敬,不但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且具有丰厚的职业收入以保障其经济独立。起先,在法院的人事和预算上,司法部长曾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但在1960年,宪政法院取得完全独立,以自行处理所有内部事务。1968年,联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而非同寻常地承认:即使在战备状态下,联邦宪政法院仍然保持其独立地位和职能。第115g章规定:“联邦宪政法院的宪法地位和宪法职能之履行,皆不得受到削弱。除非有必要维持法院的运行能力,且联邦宪政法院持同样意见,联邦宪政法院组织法不得被联合委员会通过立法而加以修正。在制订这类法律的过程中,联邦宪政法院可采取必要措施,以维持法院落实工作之能力。联邦宪政法院对于本章第二与第三句的任何决定,皆应要求在场法官的三分之二多数[之同意]”。
3. 女生当法官的条件是什么
考法官需要的条件是:
1、成为法官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要求,拥有中国国籍,年满23周岁,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品行,且身体健康。
2、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
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3、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去法院工作或者说想成为法官通过法考是必须的。
4、通过省级以上公务员考试,因为法院属于体制内工作,想要进法院需要通过省级以上的公务员考试。
5、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进法院后需要先做两年的书记员,然后做助理审判员,最后才能晋升法官的。
法官的来源主要有:
一、社会上符合法官任职条件的优秀法律人才。
二、上级法院可以从下级法院优秀法官中选任。
三、本院符合法官任职条件的法官助理或其他优秀工作人员。
这三种来源在遴选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变数。法官的来源要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和法制发展的程度来适当调整他们之间的比例和主次位置。
4. 为什么法官当律师的多 律师当法官的少
说起从优秀律师中选任法官,当然是好处多多。诸如有助于减少法官腐败,有助于提高司法权威,有助于改造政治生态等。据报道,现在,肖扬院长又提出了这个话题,无疑对这项改革由倡议向制度现实迈进给了有力的推动。不过,我认为有必要对于推动这项改革时可能遭遇到的一些困难作些梳理,以便未雨绸缪,通盘兼顾,避免一项新改革出台始于轰轰烈烈,终于无声无息的结局。
从世界范围看,法官选任的候选人背景无非是两种,一是欧洲大陆模式的起始从业型,即一个人自完成法律教育和司法研修之后便进入法院,从助理法官开始,数年之后就具有了独立法官资格。高等级法院的法官往往都是循着审级的路线逐渐升迁而来。另一种模式则是英美国家的转职任命型,没有人可以从法律职业一开始就担任法官,法官的基本来源是律师以及检察官(在英美的制度理念里,检察官不过是国家聘任负责追溯犯罪、维护法律的律师而已)。
就维系一种公正的司法体系而言,两种模式之间原不存在优劣高下。能够形成不同的法官选任制度,是跟特定国家的历史演进、法制结构以及法官在法律秩序中的角色等有着密切关联的。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法官选任办法呢?首先需要看到的是,我们缺乏英美国家相关制度得以形成的那种历史背景,尤其是判例法对于法官知识结构的特殊要求,在我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里是不存在的。在判例法的环境下,法官是宪法和法律的基本解释者,甚至是法律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者。由于确立了遵循先例原则,所以法官肩负着通过个案的判决对于后来的法律人乃至整个社会加以说服的使命。在近代民主制度确立之后,由于不受民意的直接制约,法官的权力更成为对于民主决策予以平衡的独特力量。从最具职业声望的律师以及检察官中选任法官,无疑是确保法官完成解释宪法和法律、推动法治发展乃至平衡民主这类重大使命的基本前提。从我国的情况看,尽管过去的二十多年间,法院以及法官的地位有了长足的提升,但是法官选任标准还需要改进。
如果再深入到司法权运行的具体过程观察,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司法系统仍有着一定的行政色彩。这种现实在影响司法公正最大化的同时,也减弱了法官职业对于优秀律师的吸引力。作为法官,对于他所审理的案件,享有独立的权力(当然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有时还能够在判决书的内容或修辞上留下深刻的个性化印记,这是法官职业最具魅力的一个方面。而上命下从、刻板僵硬的司法模式,又如何让资深律师欣然前往呢?
法院难以吸引优秀律师进入的第三个原因听起来有些俗,但是在设计制度时却无法回避,那就是法官的收入较律师太过低下的事实。法官收入比律师平均要低些,即使是英美国家也是如此。之所以一些优秀律师不惜付出收入减少的代价也要做法官,是因为前面所说的法官的崇高地位、独立权力、彰显知识与智慧以及终身任职等所带来的巨大补偿。尽管如此,法官的收入也不可过于寒酸。像我们的现实,律师的合法收入往往是法官合法收入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心态严重失衡的法官就很容易生出其他想法:或者利用自己的权力(即便是不独立,但是责任的模糊反而更方便利用)牟取私利,或者干脆辞职下海,合法而逍遥地去赚大钱。事实上,近年来法官下海当律师的情况可谓不少,而反过来,由优秀律师而当法官的却是寥寥无几,仅有的几例还是受命担任院长或副院长。
他们与其说是看重法官职务,不如说是冲着行政级别去的。
最后,现在律师的数量也不足以给我们的法官提供充足的选任资源。目前全国律师数量不过13万,而法官却有20万以上,这跟美国的从80多万律师中选3万多法官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可以是增大律师规模,同时也可以考虑大幅度减少法官的数量。
5. 法官是属于哪个机构.又是怎么产生的(中国)
法官系统又属于什么机构!这个机构是独立的吗?\
:从现行法律来分析法官是法院的专审判人员,这个审判机构不是属独立的,因为都要受执政党的领导,包括重大案件要经政法委批示,法院的领导人一般是从政法委指派的,当然经人大选举通过。按民事诉讼法第六条规定“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在实践在审判确实受到各方面的关照。
政府和法院统属一个系统还是独立的?
:按法律规定这是两个系统,政府属行政机关,法院属审判机关,但实践中法院基本上受政府的领导,例如地方政府官员可能干预审判结果,政府举行的活动,法官也要参加,并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官员坐在一块。
6. 如何报考法官
一、报考程序
程序方面:我们考虑公开选任法官可以不必参加统一公专务员考试,但是要参加由国家属公务员管理部门和人民法院共同组织的专门考试,由于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数有限,考试的报名、开考、面试比例可以适当降低,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年龄可以根据法官职务的需要适当放宽;
二、报名条件
报名条件: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必须具备法官法规定的条件,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法院法官的具体条件,具备一定年限的法律工作经历,比如:选任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员,大学本科毕业的,至少需要有10年以上的法律工作经历。
三、考生来源
法官的来源有三种:一是社会上符合法官任职条件的优秀法律人才;二是上级法院可以从下级法院优秀法官中选任;三是本院符合法官任职条件的法官助理或其他优秀工作人员。这三种来源在遴选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变数。法官的来源要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和法制发展的程度来适当调整他们之间的比例和主次位置。
7. 法官怎么报考
一、报考程序
程序方面:公开选任法官可以不必参加统一公务员考试,但是要参加由国家公务员管理部门和人民法院共同组织的专门考试,由于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数有限,考试的报名、开考、面试比例可以适当降低,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年龄可以根据法官职务的需要适当放宽。
二、报名条件
报名条件: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必须具备法官法规定的条件,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法院法官的具体条件,具备一定年限的法律工作经历,比如:选任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员,大学本科毕业的,至少需要有10年以上的法律工作经历。
三、考生来源
法官的来源有三种:
一是社会上符合法官任职条件的优秀法律人才。
二是上级法院可以从下级法院优秀法官中选任。
三是本院符合法官任职条件的法官助理或其他优秀工作人员。这三种来源在遴选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变数。法官的来源要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和法制发展的程度来适当调整他们之间的比例和主次位置。
(7)法官的来源扩展阅读
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三)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
(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五)具备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者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或者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获得其他相应学位,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六)从事法律工作满五年。其中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学位,或者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从事法律工作的年限可以分别放宽至四年、三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官
8. 法官的欧美法系
在英美法系国家,普通法是由法官创造和建立起来的,法官承担着传承和创造法律的重任,因此,专业化及博学是成为法官的前提条件。
在英美国家,对法科学生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仅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功底,而且要求必须接受过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多门学科的训练。法官来源于律师,要想成为法官,必须具有深厚的法律科学知识、包括认识、判断、推理案件、辩论等诸能力在内的良好的认知水平,以及广博的社会学知识。正如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司法程序研究专家查菲所说的那样,在普通法国家,为了预测一个未来的法官的行为,最好看看他图书室里的藏书,而不是看他事务所里的诉讼委托人名单。
英美法官非常注重经验,以判例形式表现的普通法,其本身就是司法经验的积累。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基于其知识背景、训练方法、法律思维方式的一致,英美法系的法官凝聚并形成一个“解释的共同体”。同时,借助特定的概念、逻辑推理形式,形成了司法的“方法论自治”。
英国早在1701年即在《王位继承法》中规定法官只要行为良好便可终身任职。在英国,法官是终身职务,只有在违反正当行为原则并在上下两院共同要求下才能由国王予以免职。被任命为法官的人服务的年龄可以达到七十或七十五岁,实际上要比政府官员所允许的年龄限度高出十年。在七十五岁之前成为高级法院法官的许多人可以任职到更高的年龄。
在美国,汉密尔顿曾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写道:“对确保司法独立来说,除了终身任职之外,没有什么比将对其与持以固定的条文明确下来更起作用了。”这种思想在美国宪法中有所反映,美国宪法第3条第1款明确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
至于法官的待遇,“先于大陆各国形成的对法官优厚的物质待遇,成为英美法各国的传统”。在英国,法官的薪俸非常优厚,大法官的年薪与首相一样。由于各级法官之间的待遇相差并不大,经济利益方面的刺激和诱惑很小,法官对升迁并无多大的兴趣。在美国,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的年薪与副总统相同,总体而言“法官的薪俸优厚,如果在高一级的法院任职,还会配有秘书和研究助手”。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以简洁、惜墨如金著称的《美国宪法》甚至对法官的“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英美国家任命法官对候选人的资历要求非常高。从14世纪开始,英国所有各级法院的法官都从出庭律师中产生,而高等法院的法官更是几乎全部从杰出的出庭律师中产生。即,英国法官必须从英国4个律师公会的成员即出庭律师中任命。一般来说,担任地方法院法官(不含治安法官)必须有不少于7年的出庭律师资历;担任高等法院的法官必须有15年以上的出庭律师或两年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的资历。高级法官基本上都在大学,而且是名牌大学中接受过法律基础教育,他们的父辈的职业基本上都属于资产阶级。
因此,可以说,“英国的司法的主干是由少数精英所支撑的”。1963年,对100名英国高级法官中所作的一个调查的结果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在美国,法官遴选制度本身便说明经验是衡量是否授予法官资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法官在从事这一职业以前,大约要有15年到20年职业律师的经历,有近三分之一的法官在担任法官之前具有检察官的经历。
实际上,在美国“大多数法官又是律师,具有法学学位和职业律师的经验是成为一名法官最普遍的资格要求”。而能否出任法官,则取决于律师执业中的成功、在律师同行中的声望以及政治影响等诸多考量因素。另外、在英美国家,由于诉讼中奉行的是当事人主义,法官处于消极中立的地位,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法官群体逐渐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行业的职业性格。两位英国法学家在其著作中曾描述了一个英国人眼中的法官:“头戴假发,身着长袍,面无表情的法官刻板无味地宣告某个被告做了不应做的事情”。
美国学者约翰小努南曾比较了普通法国家历史上几位最伟大的法官,即布莱克顿、马歇尔、霍姆斯、卡多佐、布兰代斯等,他总结出这些人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仅以公正无私著称,而且以简朴的生活方式而著称。据此,他认为,法官应当追求简朴的生活方式。按照科特威尔的看法,法官这种职业往往“被看作是超脱狭隘自身利益的”,法官应当在社会交往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独性”。而流行于英美法系国家的谚语“一个公正的法官是一个冷冷的中立者”更是形象地道出了法官超然的个性。 鉴于法官代表司法权独立审判的重要性,现今世界上多数宪政国家会将有关法官的职权行使,薪俸、地位的保障以及任免限制直接规范在国家宪法内,尤其是积极避免审判涉入政治,或是政治干涉审判,以昭公信。
在一些国家,对于法官的装扮有着特殊要求,以表示法官在法庭上地位的特殊性,及协助审判庭上的人员容易做出身分上的辨别。
法官独立执行国家审判权时,不因其判决有瑕疵而遭受指控,而且其判决不能由法官自行任意改判;因判决而遭受不利益之人,仅能透过上诉寻求救济。
9. 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怎样产生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们的任命规则,不论是美国首席大法官还是其他最高法院大法官,都是相同的。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包括美国首席大法官在内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们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总统任命。
1、提名
一般来说,当新总统选举后,他的团队就要开始准备可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选人的档案了。因为美国宪法和法律并没有规定最高法院大法官们有什么任职资格,因此他们准备的候选人不仅仅是法官,还可能是政治家,甚至是其他人。这个名单不仅包括全美周知的全国性人物,也还会包括不那么知名的。
他们通过分析这些候选者的裁决结果、公开文章、演讲以及其他相关材料,来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对宪法的认知。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年龄、健康情况、种族、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能为参议院接受等因素。
一旦最高法院大法官出现空缺,就比如说2018年6月27日,已81岁高龄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尼·肯尼迪宣布7月31日辞职,大法官出缺,总统就开始与其幕僚讨论候选人问题,当然参议员也可以像总统提出建议。反过来,白宫也会游说关键参议员投赞成票。
当初步名单被拟定后,总统会联系可能的候选人,并询问他(她)对在最高法院任职的意愿。总统的幕僚们会给候选人们发一份表格进行填写。他们也会拜访候选人以审查他的税务记录和雇佣记录。而联邦调查局则会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的调查。在总统会见候选人之前,如果某个候选人从未见过总统那么首先由白宫官员对其进行面试。
当然,这个候选人名单通常会提交给美国律师协会征求意见。美国律师协会的联邦司法委员会则对候选人的司法能力进行调查,并给出评估,评估结果为“突出合格”、“很合格”、“合格”以及“不合格”四等,向司法部提出报告。
这一报告是总统据以提名的重要参考。一般来说,美国律师协会联邦司法委员会对下级法院的法官候选人有时候会做出不合格的评价,但对大法官候选人,不论多么不合格,都不会做出不合格的评价。总统所在党的领袖、在职大法官都可以对总统的提名产生影响。
在做出最终决定后,总统会通知候选人为总统正式宣布而做好在媒体面前公开露面的声明。候选人随后将会与参议员们会面,并准备听证会。
2、确认与任命
参议院接到总统的提名后,由司法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并邀请各方人士就被提名者是否适合大法官工作提出意见。一般美国律师协会联邦司法委员会主席会到会作证。按照惯例,被提名者要避免透漏太多他在有关最高法院可能面临的案件上的态度。在听证会结束时,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会就是否同意将候选人提交参议院大会全院投票。
一旦司法委员会通过提名,并提交给参议院全体大会,参议院就需要对候选人进行投票了。参议院是否接受总统的提名只要参议院全院大会以简单多数票批准或者否决总统的提名即可。
当然,总统在国会参议院全院大会实际确认投票开始之前,是可以撤回提名的。通常总统在这一阶段撤回提名是因为参议院很显然会否决他的提名。
从1975年到今天,从提名到参议院到最终投票的平均天数是67天。其原因一是因为国会认为大法官现在在美国政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候选人的选择的政治化倾向越来越大。1925年以前,候选人从来都没接受过质询,而从1955年以来,每位被提名人的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的听证会时间变得越来越长。
3、总结
总体来说一旦参议院投票确认通过某位候选人的提名,参议院的秘书就会确认这一决议并将其转交给白宫。总统在接到参议院的结果后就会签署任命文件,并在新的大法官上任前盖上司法部印玺。文件的时间决定了大法官在最高法院的席次。接下来就是候任大法官宣誓就职仪式。
只有在宣誓后,新任大法官才能正式开始履行其职务。
(9)法官的来源扩展阅读:
大法官特定职责
《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三款规定: 首席大法官在总统被弹劾过程中主持参议院。共有三位大法官使用过此项权利,分别是1868年安德鲁·约翰逊弹劾案中的萨蒙·P·蔡斯;1999年比尔·克林顿弹劾案中的威廉·哈布斯·伦奎斯特和2019年唐纳德·特朗普弹劾案中的小约翰·罗伯茨。
同时,根据《美国宪法第二十五修正案》 ,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因此首席大法官在副总统弹劾过程中同样主持参议院。但是,迄今为止,还未有副总统被弹劾过。
首席大法官被认为是最有资历的法官。因此,他总是在各种案件讨论或投票会议中任主席、首先发言并对整个讨论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首席大法官还主持美国总统就职仪式,虽然这一传统已超出了美国宪法对大法官的职责规定。首席大法官是美国最高法院的掌权人。
10. 法官是政府官员吗
法官不是政府官员。
我国的国家机关分为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如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等,也叫政权机关。而法官隶属于人民法院,政府官员隶属于行政机关。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在司法机关(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国家中法官的角色不尽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掣肘、刚正无私地根据法律判案。
(10)法官的来源扩展阅读:
历史:
中国历史传说,古代帝尧时代中有一位公正的法官皋陶,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他有一只独角兽,在难以判决之时根据碰触可以决定谁有罪。
职责:
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案件。
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除履行审判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
中国法官的装束:
法官服是法官的工作制服,法官服样式有:男式风衣、女式风衣、男式夏装、女式夏装、法官袍(男女一致),上班时间和外出执行任务时,夏季时穿夏装,冬季时穿风衣,开庭一律穿法官袍。首席大法官着中国法官统一服饰
2000式审判服,完全取消了带有军事化的装饰,突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文职政法官员的特色;法官袍的设计思想,完全源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
2000年3月10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身着2000型新式法官服,向人大代表做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肖扬的着装,一下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天,国内外各媒体纷纷给予报道:中国法官要换新服装了。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设计指导思想,2000式审判服的设计力求突出有中国特色的法官形象。大连碧海企业集团公司首席设计师于泽正参与了2000式审判服的设计工作。他告诉记者,接到设计要求后,他们设计出两套方案:中山装与中山装式袍;西服与宽松式散袖口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