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强行调解
❶ 法官为什么老想你调解
一、法律爱调解,故法官爱调解。
根据法律规定,民事案件应当进行调解,部分符合条件的应当组织诉前调解。
可见,法官有组织调解的义务和责任。
二、调解有利于双方利益的平衡。
在诉讼中,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引导工作,很有可能造成败诉方当事人长期以正当或不正当的方式维权。
而调解给予双方最后一次处分权益的机会,通过协商,每个人虽然不会“赢”得太多,也不会“输”得太惨。
三、调解有利于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一方面,调解后当事人通常会撤诉或是由法院制作调解书,一般不再有后续诉讼程序,调解书生效后也可以直接进入执行程序。
另一方面,调解结案诉讼费减半,这是对双方诉讼成本减少最直观的表现。
四、调解有利于缓解执行难。
调解书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之上,通常无需进入强制执行阶段,有效地保障了当事人的利益,同时也极大的节省了司法资源。
五、无论何时,当事人都有着绝对的主动权(1)在调解开始前,只要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不同意调解,法官都不能强行调解。
(2)在调解过程中,任何一方不愿意继续调解,可以随时提出,法官都应当终止调解程序,回到法律框架来继续审判。
(3)在结束调解后,双方在调解时曾承认的事实、曾同意作出的让步,都不再算数!(4)双方可以在调解书送达之前的任意时间无理由反悔。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七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❷ 为什么法官要求调解
法官拿到案件以后,如果被告能及时领取法律文书,我们在发起诉书的时候会首回先询问被告的意见,答询问以后,对案件有个基本的把握之后,我们会在开庭前先行组织原被告调解,如果调解不成我们会安排开庭时间,开庭以前我们会再次组织调解,若还是调解不成我们先行开庭,开完庭以后接着调解,调解会贯穿案件处理的始终……
为什么我们会花费大量时间调解呢?理由有以下几点:
1、调解结案的,我们会制作调解协议,并下发调解书,当事人在调解笔录上签字调解协议立即生效,当事人无上诉权,有利于我们及时结案!
2、调解书相对于判决书制作简单,耗费时间短,有利于减轻我们负担!
3、我们每年都有调解率的考核指标,所以调解结案数量也是有任务的!
4、调解结案是双方当事人合意的结果,也是双方当事人妥协让步的表现,所以调解结案有利于从根本上化解纠纷,真正做到定分止争,同时也有利于化解双方矛盾。
法官提醒:对于起诉至法院的案件,如果双方当事人能够及时调解的,可以先进行协商,避免对簿公堂,从而以一种友好的方式结案,大家互惠互利
❸ 法官故意诱导调解
法律分析:首先,如果是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双方进行和解,和解后对方不执行赔偿的,如果此案件尚未结案,权利人可以向说明情况,法院应当及时判决,或者如果对方同意,权利人可以请求法院依据和解协议制作民事调解书,然后依据民事调解书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法院已经结案了,权利人只能拿着和解协议重新起诉。其次,如果当事人是在执行过程中的和解,对方不履行和解协议的,权利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的法律文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❹ 二审法官胁迫签调解书,法官说不调解就维持原判,算胁迫吗
二审法官胁迫签调解书,法官说不调解就维持原判,不算胁迫。
调解是在自愿的原则上调解的,如果当事人不自愿,当然可以不签调解书,这样调解书不生效。如果调解不成二审法院会依法审理判决的。如果当事人对二审判决不服,还可以申请再审。
二审法官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以事实为依据,公正地作出判决,认为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而且一审二审法院的法官一般不会直接沟通,但在二审过程中,如果法官需要一审的相关资料,会直接进行调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第一百七十三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上诉人申请撤回上诉的,是否准许,由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
第一百七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❺ 原告证据不实,法官帮着原告,法官强制调解被告在调解上签字了,被告不服还能上诉吗
调解书经当事人签字后生效,不能上诉。如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协议内容违反法律,可申请再审。
❻ 强制执行法法官调解几次
法律分析:在强制执行期间,法官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解,没有明确的次数要求。法院没有明确规定调节几次,只规定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第二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三十一条 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被执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者担保人的财产。
❼ 案前调解被告不去调解可以吗,法院能强制调解
案前调解被告不去调解也是可以的,法院不能强制调解。
法律分析
调解不具有强制性,可以不接受调解,对于民事纠纷调解不成,可以等候法院开庭审理作出判决。司法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是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通过处分自己的权益来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司法调解以当事人之间私权冲突为基础,以当事人一方的诉讼请求为依据,以司法审判权的介入和审查为特征,以当事人处分自己的权益为内容,实际上是公权力主导下对私权利的一种处分和让与。诉讼调解,亦称法院调解,是指对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主持下,诉讼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协议,经人民法院认可,以终结诉讼活动的一种结案方式。基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一种诉讼活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当事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的活动;二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诉讼活动,行使审判权,审结案件的一种方式。法院的调解充分表现了公权力和私权力有机的结合,一方面,法官作为中立的第三人介入调解过程,使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另一方面,调解协议的产生又是双方当事人合意的结果,使调解协议有利于当事人的接受。同审判比较而言,调解具有其独特的司法救济价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六条 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❽ 一审胜诉!二审法官要求调解,说如果不调解可能要改判,威胁语句,我该怎么办
我觉得听法官的没有错。
❾ 什么是法院调解的强制性
你对法院调解有多少了解?法院调解又称诉讼中调解,包括调解活动、调解的原则、调解的程序、调解书和调解协议的效力等;是当事人用于协商解决纠纷、结束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审结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的制度。下面由我为你详细介绍法院调解的相关 法律知识 。
法院调解的强制性
调解强制性是指调解中由法院依法决定的当事人必须遵守的调解程序或接受的调解内容,不以当事人意愿为条件。与调解自愿原则(自愿原则包括是否进行调解的自愿和达成何种调解协议的自愿,即程序上的自愿和实体上的自愿) 相对,主要包括调解启动程序的强制性和调解内容的强制性。
(一) 调解启动程序的强制性
1. 强制调解
强制调解也称调解先行或调解前置,即当事人向法院提起纠纷解决申请,必须首先经法院调解后才能进行诉讼。
在我国台湾地区,法院设立调解和诉讼两种纠纷解决机制,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对提起的调解申请并不以起诉视之,无须交纳诉讼费用,称为选择调解,当事人也可径行起诉。但对于某些案件,法律规定应当先行调解,如不经调解就不能进入诉讼程序,称为强制调解。强制调解可以视为调解启动程序上存在强制性。
这种约束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强制性,即无论原告是否愿意,其必须经过调解后才能起诉;也不论被告是否愿意,其必须参加此项调解程序。当然,该强制性的主要约束对象还是原告。
作为与强制调解对应的制度,调解的强制性还表现为相反的一面,即不得经诉前进行调解的事项。对于下列情形“, 例外地得不经调解径行起诉,若声请调解,法院亦得径以裁定驳回之。对此裁定,不得声明不服”。
包括:依法律关系性质、当事人状况或其他情事认为不能调解、显无调解必要或调解显无成立可能的;经其他法定调解机关调解未成立的;因票据发生争执的;反诉的;向对方送达的 通知书 需要公告送达或到国外送达的。
2. 调解对被告的强制性
大陆调解的自愿原则属双方合意,即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就 不能启动 调解程序。而对于上述强制调解而言,作为被动进入纠纷解决机制的被告,其亦必须进行调解。对于一方当事人申请调解、法院决定受理的,被申请人也被迫参加调解。当然,调解决定对申请人也具有效力,但作为主动申请的一方,在启动程序上,其所受到的强制与被申请人在感观上是不同的。
(二) 调解内容的强制性
调解内容应当遵循当事人的意思表达,系当事人合意之结果。然而,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经过调解主持人和双方当事人的努力,调解已经取得明显成果,距离达成协议仅一步之遥,此时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当事人不能达成最终的协议。
为了不使调解的努力付之东流,为了达到避免诉讼的目的,法律赋予法官决定调解内容、并形成具有效力的法律文书的职权,如果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该调解即产生效力。
根据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第417 条第1 项之规定:“关于财产权争议之调解,当事人不能合意,但已甚接近者,调解推事得征询调解人之意见,斟酌一切情形,求两造利益之平衡,于不违反当事人之主要意思范围内,以职权为解决事件适当之裁定”。
另根据418 条之规定,倘于法定期间内未提出异议的,调解即具有法律效力。此规定体现了调解实体内容的强制性。
由此可见,调解的强制性体现在程序和实体两个层面,当然,由于当事人异议权的存在,调解内容的强制性效果不及启动程序上强制性那么明显。启动程序的强制性突出体现了法律对调解特殊价值的考虑,也是调解强制性问题论述的重点。
相关阅读:
调解与诉讼和解的区别
诉讼和解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通过自行协商,就案件争议问题达成协议,并共同向法院陈述协议的内容,要求结束诉讼从而终结诉讼的制度。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相比较,有以下几点区别:
1.性质不同。前者含有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性质,后者则是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处分。
2.参加的主体不同。前者有人民法院和双方当事人共同参加,后者只有双方当事人自己参加。
3.效力不同。根据法院调解达成协议制作的调解书生效后,诉讼归于终结,有给付内容的调解书具有执行力;当事人在诉讼中和解的,则应由原告申请撤诉,经法院裁定准许后结束诉讼,和解协议不具有执行力。
应当注意的是,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二者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根据《民事调解规定》,二者的联系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确认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第二,当事人在和解过程中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对和解活动进行协调,人民法院可以委派审判辅助人员或者邀请、委托有关单位和个人从事协调活动。